第一篇:国培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终稿
国培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终稿)
(舞钢市尚店镇王老庄小学 王亚萍)
今天再次聆听了宗老师讲的《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节。这堂课教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学会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教学中,宗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宗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宗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宗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给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边有多长。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几种不同的学具量过后发现,他们量同一长度的边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认知冲突,最后得出要量长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师顺势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生认识厘米后,老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边,学生体会到量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小棒,小棒会乱动。这时老师利用学生这一认识,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条纸这一工具,再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照片的边,发现方便多了。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书本长长的边,学生发现量过后要数几厘米很不方便,教师让学生想一个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学生在彩条纸上标上数字,复杂的数数一下就变的简单多了。一把尺子的雏形也就形成了。这样有血有肉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教学中,老师提出给照片配一个像框后,后面所有的测量都有学生亲自完成。在尺子雏形的创造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最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去测量身边的物体。这种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难怪最后老师问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学生有的说认识了1厘米,有的说学会了测量,这不是我们老师最想听到的吗?
第二篇:小学数学国培1班 观课议课发言稿
武隆县“国培计划” 2015年中西部培训项目乡村学校 第一阶段小学数学(1)班送教培训
观课议课小组交流
组
数:第四组 发言人:潘远强
授课教师及内容:王凤《9加几》 时
间:2015年11月10日
王凤《9加几》
一、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课题引入3分钟,观察主题图(提问、交流)得到例一共用16分钟,主题图花费的时间太长,可利用近期足球比赛引入课题,更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教师语言:语言甜美,过渡自然,比较有亲和力,但学生在表述不规范时,教师可及时加以引导并纠正。
三、教师在2次讨论中,没有展示学生成果,建议以后可让学生多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课堂中准备的小棒,没有加以利用,也没有提醒学生不能玩小棒,学生在课堂中随意玩弄小棒,容易分心,建议以后应规范学习用具归放。
四、教师在板书时应把握重点,把重要知识板书在黑板上。
五、课堂传授新知时,应注意语言准确,注意区分借与分。
武隆县“国培计划” 2015年中西部培训项目乡村学校 第二阶段小学数学(1)班送教培训
观课议课小组交流
组
数:第四组
发言人:雷欢
授课教师及内容:杨敏《用乘法口诀求商》
杨小娟《9加几》 时
间:2015年11月23日
杨敏《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课前谈话(观察今天上课与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放松心情,适应新的环境,能更好的学习新知。
二、教师语言非常规范,在讲解一个问题时,善于拓展学生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数学信息,不仅对本堂课有帮助,对以后影响也很深远。
三、教师鼓励语言及方式多种多样,重复性少,能够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表扬,具有启发性,鼓励性。
四、教师注重乘法口诀的应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例如:用18元买几瓶胶水时,18除以3,学生说出18除以6,及时结合知识进行纠正。
五、教师在2次小组讨论中,时间大约在1分钟以内,时间过短,容易导致学生不认真讨论,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建议以后可以把时间拉长一点。
杨小娟《9加几》
一、开课非常新颖,边拍手,边唱歌,带动了课堂氛围,而且整堂课利用儿歌贯穿,采用儿歌前两句规范学生坐姿,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整堂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每个环节运用运动会比赛项目导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整堂课过渡自然,环环相扣,非常精彩。
四、注重学生区分合与分的培养,坚持让学生对比与观察的合理分配,凑十法中分大数和分销数中利用圆片摆一摆,让学生明白看大数分小数是一种比较快,而且不容易错的方法。
五、整堂课中多次强调利用旧知转化新知,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
六、在分组比赛中,建议叫代表上台展示学生成果,更能直观进行教学。
第三篇:国培。体育观课报告
体育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课堂观察说明 学校:旧州镇古城中学 班级:157班
教学内容:<<体育运动中损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授课教师:周传添 观察者:区杰运
二、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堂在室内进行授课。通过PPT展示、讲解外伤、内伤、骨折、关节脱位、肌肉痉挛等运动损伤的受伤原理,并引导学生学习在日常运动中常出现的这种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办法。
三、观察过程:
(一)、外伤
外伤是开放性的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
处理:这种损伤会造成伤口流血,所以要及时地止血。一般采用给受伤局部上药和用药棉或纱布包扎,以及指压相应的血管来止血。对于小面积的外伤,可以用碘酒、医用酒精、生理盐水等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消炎药即可。对于损伤面大或伤口深,应立即止血,并迅速到有关的卫生院或医院去处理。
常用止血药:云南白药、红花油、创可止血帖……
预防:避免摔倒与相互之间的冲撞。因此,应注意运动场地上的地面与运动鞋之间的防滑,同时要严格遵守规则,减少身体的不合理冲撞。(二)、内伤:
是闭合性的损伤,是冲撞、踢打、撞到其他物体,身体某一部分过分拉长或者活动过多造成的局部深层组织或者器官的损伤,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
症状:不能活动,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皮肤青紫。
处理:这种损伤的处理一般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处理方式也不同,①、限制活动阶段:停止运动、止痛止血、冷敷、高抬伤肢、加压、包扎等。
冷敷:降低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的感觉,具有止血、镇痛、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时一般使用冰袋或冷气雾剂。冰袋或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作伤部冷敷约20分钟,若用冷气雾剂作局部喷布冷敷时(面部不宜采用),喷射出的细流应与皮肤垂直,瓶口距皮肤约20~30CM,每次约10S,不可喷过多,以防冻伤。也可用冷水毛巾置于伤部,2~3分钟更换一次。②、恢复活动阶段: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按摩、理疗等并适时活动受伤部位,恢复其功能。
③、功能恢复阶段:基本愈合,在加强保护下可以进行非碰撞练习。预防:运动中注意运动量、动作幅度与动作文明。
(三)、骨折
是指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性的损伤。
症状:局部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产生淤血,或者畸形,出现压痛、震痛或功能障碍等。最后确诊须X光拍片,并能进一步了解骨折局部的情况。严重骨折可因剧痛、出血或神经损伤而发生休克,以及发烧、便秘、口渴等全身症状。当发生骨折时,应及时通知老师,进行局部固定,立即送医院处理,不要自行处理。严重时可打120电话进行急救。处理:局部固定后应立即送医院处理。骨折的固定:前臂骨折的固定:
用一块或两块比前臂稍长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或内侧,然后用绷带在骨折两端固定,最后将前臂用大悬带挂在胸前。
指骨骨折固定:将舌压板(或用与手指一样长和宽的夹板)放在伤指掌侧,然后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四)、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一般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特别是不正确的支撑所引起的,如向后摔倒时,手臂反撑着地会造成肘关节脱位。又如向后跌倒时,以肩部着地,或因来自后方的冲击力,使肩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症状: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等。预防:
加强保护(护膝、护腕等)、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作不够熟练时,不要盲目地脱离保护,更不要犹豫不决地做动作。
五、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收缩。
发病原因:①、寒冷刺激②、大量出汗使体内电解质丢失③、肌肉收缩失调
症状: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所涉及的关节暂时屈伸能受限,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
处理:解除肌肉痉挛可采用牵引痉挛肌肉的方法。如小腿后群的肌肉抽筋,可通过伸直膝关节,用力回勾脚牚来缓解。同时,还可以配合局部按摩和点穴等手法,促其缓解。
肌肉痉挛预防: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运动前适当按摩。夏季运动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盐和维生素B1。游泳下水前,应用冷水淋湿全身,使机体对冷水的刺激有所适应;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宜太长。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疲劳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五)、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通过观察,我觉得本节课,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教学内容也遵照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一系列的知识点讲解中,讲解语言运用恰当,通俗易懂!课堂的气氛也较为活跃,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举手回答问题!
周老师这堂课教材内容新颖多样,有价值、有创造性;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有层次,符合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反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意认知、情意、技能、素质、健康和适应能力的有机联系和统一。组织形式活泼,顺序安排科学,规范有序。教法灵活,手段多样,针对性强,趣味性足
周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周老师对堂课的时间把握不够理想。PPT展示内容繁多,不能在以期的时间内授完课。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主次内容要搭配好。
周老师这堂课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不多,我觉得教学不能没有表扬。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在体育学习中,我觉得对学生好的品质与行为及时地加以表扬,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也为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这样对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是要强调以表扬为主。
第四篇:观 课 报 告
观 课 报 告
我在观摩了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受益良多,感触很深。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新颖,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制作过程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授、培养与教育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教学中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几位教师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教学课件,寓教于乐,把学生从呆板的板书中解放出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成功的开始,也就奠定了成功课堂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能熟练运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做到师生双边互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中去获得新知,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课堂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结合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尽量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理解能力,避免内容空泛化。有些理论性内容让学生无从下手,难以理解。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从实际出发,尽量贴近生活,把理论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虽然都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讨论应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但学生思考时间较少,应该尽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好不要自问自答,设计讨论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讨论的必要性,不要因为需要讨论而讨论。
2、导学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意义,要落到实处,不能形式化,真正体现全员参与,不要提前预定讨论人员和内容,让学生融于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3、提高对板书的认识程度,注重板书设计的必要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有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课件制作,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板书。板书是一堂课内容的总结,板书设计对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必须加以重视和加强使用。
在观摩课程过程中,给自己很多启发,不管是教学手段,还是思维方式,不管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提升学习能力,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第五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潘店镇张楼中心小学
尉万水
通过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以生为本。现在流行的“生本课堂”也是教育部门推崇的这样一个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尽量的寻找这样的课堂,在石冬梅老师的课堂上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情绪高昂,每一个学生几乎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定的数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功夫,这个功夫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只是表现在其解题、讲题的水平,更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聚焦困惑的能力上。就像是摄影工作,聚焦准确是第一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因为,对于年级较低的小学生而言,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不明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提升。
几位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载体,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新颖亲近,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即体现出教学面向生活,也反映了现实生活,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李老师在运用教材例题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算理,达到了自主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对知识传授的细节做到很好的处理,注重了算理的讲解,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出现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减轻学生直接学习的难度。在练习设计中,体现了知识的趣味性、知识性、应用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