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北陶镇李元小学
刘东来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小组构建,分工协作
小组构建有如房子的结构,结构好坏是决定房子质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个性特征、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均衡。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6人小组来说,应该有2名优等生,3名中等生,1名
学困生。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力。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则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圆形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如果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
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例如:
1、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也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2、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拓展思维空间。
3、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
4、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适度挑战性的内容,是学生产生学习激情的最好的“催化剂”,难度要控制在“跳一跳就可以摘果吃”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努力的去摘。来之不易才难忘,太难太易都会打消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说,选择恰当的内容才是合作学习中成功的关键。
但是,再好的剧本没有好导演,也不会成为惊世之作;再好的跑车,没有好车手也不可以开到最快最精彩;再好的内容,没有正确的指导,也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
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一涌而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后来谁也不知说了什么。因此,合作时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树立团体意识、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
合作学习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带有团队性质,需要学习者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小组成员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是个有机团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同时,也要使小组成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与其它小组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增强合作意识与团体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合适的评价方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是只是简单的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小组合坐学习”,那只会方便学生上课交谈,差生坐享其成。成为最为失败的课堂。而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即擦出智慧的火花,又激发学生的潜能,团体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其三,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也要明确,确定合理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及一般组员等角色。合作前就要分好工,合作中各进其责,又要灵活互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简单统计”时,教材要求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许多水果图片剪下后,按水果名称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贴在或画在条形格子上,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如果教师不讲清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合作得一团糟。我先讲清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就说“我们每个小组怎样分工才能让我们这个小组最快制好统计图呢?”“先请一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组长1“会用剪刀的小华和丽丽先剪下图片,小明眼睛快分类,我来往条形格子上粘贴,如果谁要慢我们就帮他。”听了这个小组的分工计划,其他小组也纷纷效仿,或更独具匠心。合作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都制成了非常漂亮的不同名称的水果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合作使他们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逐渐体会到在群体合作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四,为了弥补学生的差异,要经常调整小组内角色的转换。比如:平时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我提出“本周谁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谁就做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谁的字书写进步了谁就做记录员。”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代表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经常的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例如:第九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后有一个教学内容“节约能源”。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教学目标:目标一是: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淡水资源“铁岗水库”的水质历史;目标二: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家每天或每月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单纯给了两个学习目标,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我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怎样收集资料?是否所有的每一项资料,都得每个人亲自去收集?那可得好长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资源共享?”“了解‘铁岗水库’水质历史,从哪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怎样作治理规划?”“每个家庭现在用水情况怎样?打算怎样改善?”这样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一抛出。学生:“我们先到铁岗水库去勘察一下现状,再到水库附近了解居民(年龄大的)调查水库的过去。或到区政府查阅记载铁岗水库的资料。”师“好办法。问题是我们学校离水库很远,怎么去?到区政府查阅资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生1:“我负责联系大客车,解决同学们去水库的交通问题。”生2:“我爸爸在区政府上班,我看能否通过爸爸的关系查阅到资料?”生3:“我负责带照相机。”生4:“我们每个同学把自己家每天用水量进行分类记录和总记录,以一周为单位,然后小组或全班进行资料汇总,达到资源共享。”生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找到了收集资料的可行、有效、快捷的办法,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意义,让我们大家在共同的合作中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吧。活动时间两周。”活动期间同学们组织得有条有理,什么时间单独行动,什么时间合作探讨,什么时候小组统一活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到活动时间结束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调查报告,并且还附带一张改进措施。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必要的合作提高了做事效率。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是随意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会意,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如:我在教学概念较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时每个人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说时,其他的同学仔细倾听,不要说别人说过的,某同学说错的,其他组员要给予纠正,说得好的大家要给予掌声,说遗漏的要有人及时补充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听清了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听清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能听得了表扬之词、也听得了批评之言的良好品质。
3、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如:在我平时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性格开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喜欢表现,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一些同学,性格内项,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发言的机会少。所以我经常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他们敢说的勇气,常把一些简单的易懂的让
他们去说,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善辩
在交流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必要的辩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倒”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圆形通过剪割组拼成其它平面图形(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图形),通过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或底×高)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面积=底×高÷2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组剪拼成梯形。师:“到底那一种方法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请每个小组汇。”每个小组的代表纷纷说出了自己组的推倒过程,每组都说自己的方法好过其他组,会报时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机会,老师决不能错过,最后我肯定了这些方法都正确。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又一次展开了辩论,最后我建议性的给了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辩论不仅使同学们思维、判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迢迢大陆通罗马的道理,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思路。
然而,辩论和平常说话不同,论证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另一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有时语气、语言不当,会引起同学间的矛盾。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必要时我们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教育学生使用积极的文明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教育学生树立以理服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技巧。在数学中要想让自己说法站得住脚,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举例、验算、实验、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心平气和的参与辩论,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吸纳他人意见时还应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会思考”是指讨论交流后的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例如:巩固练习中的“思考题”,由于这样的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试着独立解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之后通过学生阐述、教师点播,确定正确答案,肯定哪些同学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之后要求每个同学“反思”,就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促进理解,提高原有认知水平。对于没有独立解决“思考题”的同学,要求他们反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推理是否正确?方法能否改进?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还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的体会多种方法和策略,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要大胆质疑。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6、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赏和宽容自己的伙伴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阐述一个好观点、一种好想法,要真诚的说一声“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简单,你真了不起!”。宽容与欣赏同样重要,当同组的合作伙伴,思维慢一些,或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要善意的附和一句“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下道题相信你能行!”这些看似简短的话语,他能促使和谐、民主的气氛形成,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轻松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宽容”和“欣赏”这种做人的美德。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都应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在这一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只是多种不同图形的组合,但是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分割、割补、挖空、填补„„),计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解题方法上给每个同学一个补充,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又如: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调动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各自独立解答。两分钟后多数同学采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先求每份数,再求玉米的2份数和大豆的3份数。“100÷(2+3)=20(公顷)玉米:20×2=40(公顷)大豆:20×3=60(公顷)。”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整数除法的知识,拓展到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或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又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师:“请同学们在合作小组中讨论讨论,能用本册书学习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或者借助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吗?”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争辩后,方法一:“2+3=5 求玉米:100×2/5=40(公顷)求大豆:100×3/5=60(公顷)”方法二:“把大豆看作单位‘1’,玉米是大豆的2/3,求大豆:100÷(1+2/3)= 60(公顷)求玉米:60×2/3=40(公顷)”方法三:“把玉米看作单位‘1”,大豆是玉米的3/2,求玉米:100÷(1+3/2)=40(公顷)求大豆:40×3/2=60(公顷)”方法四:„„。把一道能用整数除法解决的应用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互补,拓展到能用分数除法与比相结合的知识解答,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能说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吗?更应该说是小组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如:上面例举过的“调查铁岗水库水质历史和每个家庭每天用水量情况”的教学,单纯靠一个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甚至班集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有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敏感,抓住有利时机,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教者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周密实施课堂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
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全面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效的小组合作靠的是我们教师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对学生精心、耐心的长期培养。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就学会合作的本领,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_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其三,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也要明确,确定合理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及一般组员等角色。合作前就要分好工,合作中各进其责,又要灵活互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简单统计”时,教材要求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许多水果图片剪下后,按水果名称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贴在或画在条形格子上,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如果教师不讲清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合作得一团糟。我先讲清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就说“我们每个小组怎样分工才能让我们这个小组最快制好统计图呢?”“先请一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组长1“会用剪刀的小华和丽丽先剪下图片,小明眼睛快分类,我来往条形格子上粘贴,如果谁要慢我们就帮他。”听了这个小组的分工计划,其他小组也纷纷效仿,或更独具匠心。合作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都制成了非常漂亮的不同名称的水果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合作使他们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逐渐体会到在群体合作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四,为了弥补学生的差异,要经常调整小组内角色的转换。比如:平时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我提出“本周谁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谁就做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谁的字书写进步了谁就做记录员。”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代表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经常的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例如:第九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后有一个教学内容“节约能源”。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教学目标:目标一是: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淡水资源“铁岗水库”的水质历史;目标二: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家每天或每月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单纯给了两个学习目标,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我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怎样收集资料?是否所有的每一项资料,都得每个人亲自去收集?那可得好长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资源共享?”“了解‘铁岗水库’水质历史,从哪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怎样作治理规划?”“每个家庭现在用水情况怎样?打算怎样改善?”这样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一抛出。学生:“我们先到铁岗水库去勘察一下现状,再到水库附近了解居民(年龄大的)调查水库的过去。或到区政府查阅记载铁岗水库的资料。”师“好办法。问题是我们学校离水库很远,怎么去?到区政府查阅资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生1:“我负责联系大客车,解决同学们去水库的交通问题。”生2:“我爸爸在区政府上班,我看能否通过爸爸的关系查阅到资料?”生3:“我负责带照相机。”生4:“我们每个同学把自己家每天用水量进行分类记录和总记录,以一周为单位,然后小组或全班进行资料汇总,达到资源共享。”生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找到了收集资料的可行、有效、快捷的办法,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意义,让我们大家在共同的合作中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吧。活动时间两周。”活动期间同学们组织得有条有理,什么时间单独行动,什么时间合作探讨,什么时候小组统一活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到活动时间结束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调查报告,并且还附带一张改进措施。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必要的合作提高了做事效率。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是随意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会意,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如:我在教学概念较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时每个人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说时,其他的同学仔细倾听,不要说别人说过的,某同学说错的,其他组员要给予纠正,说得好的大家要给予掌声,说遗漏的要有人及时补充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听清了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听清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能听得了表扬之词、也听得了批评之言的良好品质。
3、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
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如:在我平时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性格开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喜欢表现,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一些同学,性格内项,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发言的机会少。所以我经常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他们敢说的勇气,常把一些简单的易懂的让他们去说,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善辩
在交流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必要的辩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倒”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圆形通过剪割组拼成其它平面图形(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图形),通过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或底×高)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面积=底×高÷2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组剪拼成梯形。师:“到底那一种方法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请每个小组汇。”每个小组的代表纷纷说出了自己组的推倒过程,每组都说自己的方法好过其他组,会报时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机会,老师决不能错过,最后我肯定了这些方法都正确。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又一次展开了辩论,最后我建议性的给了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辩论不仅使同学们思维、判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迢迢大陆通罗马的道理,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思路。
然而,辩论和平常说话不同,论证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另一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有时语气、语言不当,会引起同学间的矛盾。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必要时我们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教育学生使用积极的文明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教育学生树立以理服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技巧。在数学中要想让自己说法站得住脚,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举例、验算、实验、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心平气和的参与辩论,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吸纳他人意见时还应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会思考”是指讨论交流后的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例如:巩固练习中的“思考题”,由于这样的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试着独立解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之后通过学生阐述、教师点播,确定正确答案,肯定哪些同学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之后要求每个同学“反思”,就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促进理解,提高原有认知水平。对于没有独立解决“思考题”的同学,要求他们反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推理是否正确?方法能否改进?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还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的体会多种方法和策略,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要大胆质疑。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6、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赏和宽容自己的伙伴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阐述一个好观点、一种好想法,要真诚的说一声“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简单,你真了不起!”。宽容与欣赏同样重要,当同组的合作伙伴,思维慢一些,或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要善意的附和一句“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下道题相信你能行!”这些看似简短的话语,他能促使和谐、民主的气氛形成,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轻松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宽容”和“欣赏”这种做人的美德。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都应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在这一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只是多种不同图形的组合,但是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分割、割补、挖空、填补„„),计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解题方法上给每个同学一个补充,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又如: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调动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各自独立解答。两分钟后多数同学采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先求每份数,再求玉米的2份数和大豆的3份数。“100÷(2+3)=20(公顷)玉米:20×2=40(公顷)大豆:20×3=60(公顷)。”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整数除法的知识,拓展到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或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又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师:“请同学们在合作小组中讨论讨论,能用本册书学习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或者借助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吗?”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争辩后,方法一:“2+3=5 求玉米:100×2/5=40(公顷)求大豆:100×3/5=60(公顷)”方法二:“把大豆看作单位‘1’,玉米是大豆的2/3,求大豆:100÷(1+2/3)= 60(公顷)求玉米:60×2/3=40(公顷)”方法三:“把玉米看作单位‘1”,大豆是玉米的3/2,求玉米:100÷(1+3/2)=40(公顷)求大豆:40×3/2=60(公顷)”方法四:„„。把一道能用整数除法解决的应用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互补,拓展到能用分数除法与比相结合的知识解答,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能说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吗?更应该说是小组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如:上面例举过的“调查铁岗水库水质历史和每个家庭每天用水量情况”的教学,单纯靠一个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甚至班集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有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敏感,抓住有利时机,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教者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周密实施课堂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全面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效的小组合作靠的是我们教师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对学生精心、耐心的长期培养。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就学会合作的本领,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楚雄市北城小学
李丽琼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在于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增强学生综合发展的优势,大批的老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运用此方式。然而,在听课和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切实把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效、丰富多彩,是件有难度的事。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探究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应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学习。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合作学习的分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这一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对整个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 响,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综合因素,合理地搭配每个小组的成员,使每个小组在人员组成上都得到优化,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要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比如小组组长、记录人员、资料管理人员、报告人员等,其中组长进行人员的组织与管理,记录人员进行活动进程的要点记录,资料管理人员提供、整理、归集学习资料,报告人员编辑学习活动总结报告,并代表小组汇报学习的成果等,分工中的人员是可以轮换的。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看出,在进行有效的合作性学习过程中,还应该较为准确地估计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以及相应学习内容,能够落实好具体的合作学习时间等。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行课后考察,并反思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学习进行整体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用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获得信息,思考赢得成功的经验与不足的教训,亦可设计“学习反馈表”来统计数据。
三、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合作,而小学生往往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可以从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1.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往往需要搜集一些资料,例如:在教学《白色污染》时,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要树立起让学生提出想法的教学观念,并且要多多地给机会让他们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当注意到他们的错误时应及时纠正。期间,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讨论问题。在进行合作性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讨论的作用,在每个学员进行自我表达之后,需要进行讨论存在分歧之处,这样就能有效地对难点进行攻克,并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 意与他人交往。老师要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在通过合作学习后,他们能够处理许多原先无法处理的问题,个人能力得到提升,与他人的关系变得和谐,从而最终认同合作学习。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团队成员首先要信任、要互助,只有这样,才能诚心诚意相处,才能光荣与耻辱一同承担,才能看小个人利益,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组内的任何一个组员都要为小组共同的学习尽一份力,切忌只想着依靠别人,而要秉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鼓励自己参加组内的共同学习。
第五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也面临分组随意、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问题。所以要合理的分组,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方法要灵活运用加强引导。正确把握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能力会有很高的提升,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好的保证。
关键词:合作 合理 合适 实效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开展讨论,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且组织散乱;因问题设置小、碎、细,就缺乏探索价值;参与不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体现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小组内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二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合作。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有一定适当的分工,并且适合合作完成达到共同目标。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成绩或状态为评价依据。这样才能既激励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的作用,又能激发小组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众多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小组合作。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虽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诸如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走过场、作表演、敷浅、不求实效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教师的层面看主要有三点:其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安排缺少明确的目标。其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更多的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师的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其三,老师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且对于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考虑,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学生层面看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优秀生、活跃生的学习替代小组的学习,掩盖了其他人的真实状态。二是因为分工的缺乏,合作容易偏离目标或重点。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我们的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认为”“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讨论得出”等。
三、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组要合理.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有目标、有重点、有实效地进行,老师就必须将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分组、分工及培训。如果过于放手,学生活动往往只能是表面热闹,没有太大实效而浪费课堂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形成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又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每小组的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这样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点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是一种重复劳动,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具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问题。一些内容可以具体分解,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3、引导要及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4、评价要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视三个结合:一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二是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三是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