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

时间:2019-05-12 02:2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

第一篇: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

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

军事犯罪系指违犯有关军队管理的法律制度,损害国家军事利益,危及政权的稳定和安全,因此而受到惩罚的行为。军事犯罪的主体是军人及有关军事人员。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政权稳定,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了对军事犯罪的预防、控制和惩治。先秦典籍如《尚书》中的“甘誓”、“牧誓”、“费誓”,《逸周书〃小明武》篇,《周易〃师卦》,以及《左传》、《孙子兵法》等等,都记载了惩治各类军事犯罪的规定,对不服从作战命令、不努力作战、破坏作战规则、违反作战纪律、破坏军队后勤的相关人员以及战败将帅都会施以惩罚。及至秦代,随着社会剧烈变革,对军事犯罪的界定和惩治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拟探讨秦代军事犯罪的类型及其惩治特点,以就教于师友。

一、秦代军事犯罪的类型

军事犯罪是损害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行为,而国家军事利益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秦代,根据犯罪行为损害对象的不同,将军事犯罪分为以下几类: 1.反叛通敌罪

军队将领反叛通敌或是漏泄军事机密,必将影响军事行动的胜负,从而损害国家军事利益,危及政权的稳定。这是军事犯罪中最严重的一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降敌叛国。军人在对敌作战中降敌或是叛逃敌国,不但会直接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还会泄漏军事机密,动摇军心,不利于军队作战,因此被秦代军法所严厉禁止。“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 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对临阵降敌的军人处以“灭三族”的惩罚。“(秦始皇)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蠕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高反,戮其尸。”成蠕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武装叛国,被处以死刑,参与反叛者均被处死且“戮其尸”,惩罚是极其严厉的。“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对于叛逃的军人,秦政府会不遗余力地缉拿归案,以维护本国的军事利益。

二是通诸侯。秦代严禁官员和将领与敌对诸侯勾结,损害国家的军事利益。“后二岁(秦昭王五十一年),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郡守职兼文武,领兵驻扎地方,负有守土之责;河东郡守王稽因与诸侯勾结,被发觉后依法处死。赵高向秦二世报告说:“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不管赵高所言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但他的这种说法一定是以秦代法律为依据的。严惩通敌的官员和将领是秦代军事犯罪立法的重要内容。

三是漏泄军情。军队在对敌作战中,必然要极力封锁消息,以保证军事行动的隐蔽性,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严守军事机密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纪,漏泄军情即是犯罪。秦赵“长平之战”中,“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龅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 泄武安君将者斩”。漏泄军事机密即处死刑。秦简有《行书律》:“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殴(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对普通行政文书的传递尚且规定得如此严密,军事命令的传递应该有更加严密的规定,违犯规定泄露军事机密者必定受到严惩。

2.作乱、不上宿罪

军队担负着维护国家稳定,保卫政府机关安全的重任,军人应当是国家政治秩序的忠实捍卫者;军人参与叛乱或是不能忠实执行保卫政府机关的任务即为犯罪。此类犯罪危害极大,所以对其惩治也极为严厉。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作乱。军队是国家统治的基石,妄图夺取政权者必定要争取军队的支持,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发动军队叛乱即构成作乱罪。“(秦始皇九年)长信侯(士毋)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狄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士毋)……(士毋)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士毋),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士毋)等。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这是秦代历史上一次影响很大的武装叛乱。“卫尉,秦官,掌宫门屯卫,有丞。”“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卫尉、内史掌握着维持京师治安的武装力 3 量,参加武装叛乱就构成了作乱罪,因此受到“车裂”、“灭族”的严厉制裁。

二是不上宿。军队承担着保卫政府机关和国家边境安全的任务,执勤宿卫责任重大,若是违犯相关规定擅离职守,就要受到处罚。“徒卒不上宿,署君子、敦(屯)长、仆射不告,赀各一盾。宿者已上守除,擅下,人赀二甲。”“宿”即宿卫;“除”,《说文》:“殿陛也。”《独断》:“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军人擅自离开执勤岗位要受到处罚,负责执勤的军官也要受到牵连。“冗募归,辞日日已备,致未来,不如辞,赀日四月居边。”军士自称服役期满回家,如果没有边防长官的证明文书,就属于私自逃归,要罚其居边服役四个月;这与不按时上宿属于同一性质的犯罪。

3.破坏作战秩序罪

作战秩序是所有直接和间接、已经和将要参与作战活动的部队和人员依据作战行动规范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有序状态,是战争活动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军人违犯军令,没有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影响到军队及其军事行动的整体利益,就构成破坏作战秩序罪。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失期。不管是故意逗留还是无意迟到,只要作战部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贻误了战机,就属于违犯军令,构成失期罪。秦法规定:“失期,法皆斩。”《秦律杂抄》有“敦(屯)表律”:“军新论攻城,城陷,尚有栖(迟)未到战所,告日战围以折亡,叚(假)者,耐; 敦(屯)长,什伍智(知)弗告,赀一甲;伍二甲。”如果有城陷尚未到达战场又谎称战死者,要处以耐刑,知情者罚一甲,同伍者罚二甲。失期罪属于没有遵守作战命令、及时进入战斗岗位的犯罪,秦律根据情节轻重,对失期罪处以从死刑到耐刑不等的刑罚。

二是作战不力、擅离职守。《商君书〃境内》:“陷队之士,面十八人……不能死之,千人环规,谏黥劓于城下。”陷队即敢死队,敢死队不拼死作战,就要处以刺面、割鼻的刑罚。“(昭襄王四十八年)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龅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大夫陵因作战不力被撤换,蔡尉因擅离职守被上级张唐处死。秦对擅离战斗岗位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

三是誉敌以恐众心。《法律答问》:“誉适(敌)以恐众心者,戮。”誉敌即夸大和赞扬敌人,众心即军心、士气。《墨子〃号令》:“誉敌,少以为众,乱以为治,敌攻拙以为巧者,断。”在对敌作战当中,如果有人故意夸大敌人力量,赞扬敌方,势必增加己方士兵对敌军的恐惧感,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战国时期,各国在作战时都经常使用反间计,利用谣言扰乱对方军事将领和最高统治者对战局的判断,动摇和瓦解对方军心,以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严厉惩处散布谣言、誉敌以恐众心者,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四是违反作战职责规定。在作战中,军队中的将领和士兵应该各司其职,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即属犯罪,要受处罚。《商君书〃境内》:“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 复。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五百主,短兵五十人……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吏,而轻短兵,能一首则优。”高亨先生认为,羽当作兆,形似而误;兆借为逃;此言一人逃走,则加刑于其同伍四人,即同伍连坐。“不得斩首”言百将、屯长的职责在于指挥部下作战,而不是亲自杀敌。短兵即步兵,属于军官的护卫。秦军中从五百主到将,有五十人到四千人不等的护卫队,如果在作战中军官死亡,则是这些护卫人员没有履行职责,因此要受惩处。秦在战争爆发时,常征召有爵者充当百将、屯长等下级军官,“故大夫斩首者,迁。”大夫作为军官,职责在于指挥部下,因此亲自杀敌虽然有功却要处以流放处罚,因为违反了自己的职责规定,犯了罪;但是如果指挥得当,部下斩首三十级,百将、屯长就可以得到一级赐爵。

五是擅入军营。军营重地不得擅入,违禁即属犯罪。《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非其百人而入者,伯诛之;伯不诛,与之同罪。”《尉缭子〃兵教》:“兵之教令,分营居阵,有非令而进退者,加犯教之罪。”战场之上,军情变化无常,必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为防止意外和行动有序,军营重地禁止随便通行,违犯者即为犯罪,要受惩罚。

4.破坏军用物资设备罪

军用物资设备包括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用物资等,与部队兵员同为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没有这些坚实的物质基础,部队强大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违犯有关规定,对军用物资设备造成破坏即为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禀卒兵不完缮。为了保证作战需要,秦对士兵的武器保管有严格规定。“禀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吏赀二甲,法(废)。”如果发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兵器损坏,相关人员要受到处罚。二是修筑城墙不合要求。秦代戍边者要负责修筑城墙等防御工事,工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部队防守任务的完成,所以秦代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以保证工程质量。“戍者城及补城,令姑堵一岁,所城有坏者,县司空署君子将者,赀各一甲;县司空佐主将者,赀一盾。令戍者勉补缮城,署勿令为它事;已补,乃令增塞埤塞。县尉时循视其攻(功)及所为,敢令为它事,使者赀二甲。”戍边者所修之城,如果一年内即有损坏,主管者要受到罚一盾至罚一甲的不同惩罚;如果主持修城的人因为其他事情而影响修城任务按时完成,要受到罚二甲的处罚。三是军事训练不如律。训练有素的射手、熟练的战车驾驭者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秦律对这些特殊人员的训练有严格规定,违犯规定即为犯罪。“驾驺除四岁,不能驾驭,赀教者一盾;免,赏(偿)四岁繇(徭)戍。”战车驾驭者训练四年还不能胜任,教官要罚一盾,接受训练的人取消御者资格,服四年徭役作为惩罚。“除士吏、发弩啬夫不如律,及发弩射不中,尉赀二甲。发弩啬夫射不中,赀二甲,免,啬夫任之。”训练和选拔的弩机射手不合格,相关人员要受罚。《秦律杂抄》:“分甲以为二甲(艹鬼)者,耐。甲即兵,检阅和训练军队时以一支部队冒充两支部队的话,军官要处耐刑。

四是冒领、倒卖军粮。军粮是重要的军用物资,秦律对吃军粮的资格有严密规定,不按规定冒领、倒卖军粮即属犯罪。“不当禀军中而禀者,皆赀二甲,法(废);非吏殴(也),戍二岁;徒食、敦(屯)长,仆射弗告,赀戍一岁;令、尉、士吏弗得,赀一甲;军人买(卖)禀禀所及过县,赀戍二岁;同车食,敦(屯)长、仆射弗告,戍一岁;县司空、司空左史、士吏将者弗得,赀一甲;邦司空一盾。军人禀所,所过县百姓买其禀,赀二甲,入粟公;吏部弗得,及令丞赀各一甲。”冒领军粮被发觉要罚二甲,非官吏者加罚戍边二年,一起冒吃军粮者也要罚戍边一年,主管县令、县尉、士吏罚一甲;私自出卖军粮罚戍边二年,屯长、仆射不报告罚戍边一年,县司空等罚一甲,买军粮者罚二甲,军粮没收,主管县令、丞各罚一甲。对冒领、偷卖军粮的犯罪规定如此严密,受到处罚的人如此之多,显示出秦代对军粮供应的重视和管理的严密。

五是夺中卒传。被征发的士兵在上前线时,要使用各地方的传车来运输装备和物资,秦法严惩夺取运输当中的军用物资的行为。“轻车、坼张、引强、中卒所载傅(传)到军,县勿夺。夺中卒传,令、尉赀各二甲。”轻车、坼张、引强、中卒均为当时军队中的兵种,其装备较多,必须用传车运输。如果有人夺取运输军用物资的传车,当地县令、县尉要受到罚二甲的处罚。

六是募马不胜任。合格的战马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军队的战马由地方县令、丞、司马负责选送,如果选送的战马不合格要受处罚。“募马五尺八寸以上,不胜任,奔挚(絷)不如令,县司马赀二甲,令、丞各一甲。先赋募马,马备,乃粼从军者,到军课之,马殿,令、丞二甲;司马赀二甲,法(废)。”选送战马不合格,相关人员要受到罚一甲或二甲的惩罚;还要削去官职,永不叙用。5.违犯兵役制度和军功赏罚规定罪

一是行戍不以律。指违犯兵役制度的各类犯罪。秦国的兵役制度十分复杂,按规定,编户到一定年龄必须服兵役。《秦律杂抄》:“同居毋并行,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否则主管的县啬夫、尉及士吏要罚二甲,这是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县毋敢包卒为弟子,尉赀二甲,免;令二甲。”县官不能把应服兵役者收藏为弟子(依附者),帮助他们逃避兵役,否则县尉、县令都要罚二甲,这是为了保证兵源。秦制,有战事时地方官吏和有爵者亦须服兵役,“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索引》:“言王翦为将,诸军中皆归斗食以下无功佐史,什中唯推择二人令从军耳。”就是证明。《秦律杂抄》规定:“有兴,除守啬夫、叚(假)佐居守者,上造以上不从令,赀二甲。”服役者由县尉选拔,如果选拔出的啬夫和假佐等人员不服从命令服兵役,要罚二甲。二是军功赏罚不如律。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厉行农战政策,“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集解》引谯周日:“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 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军功是军人升迁的基本途径,所以秦在军功登记方面有严格规定。《商君书〃境内》:“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能(罢)其县四尉,訾由丞尉。”在战争结束后,要把战士斩获敌军首级的数目公布出来,没有疑问再行赐爵,如果赐爵有错误,就要撤去该县四个尉的职务。秦简《封诊式》记载了两个士兵争夺首级的案件,足以说明秦代军人为了获得军功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战友的首级冒充敌军首级领赏。秦对这类军事犯罪严加惩处,也就不足为奇了。《秦律杂抄》有“中劳律”,属于从军劳绩的法律,规定“敢深益其劳岁数者,赀一甲,弃劳”,如有私自增加劳绩年数者,不但要取消劳绩,还要受到罚一甲的惩处。“战死事不出,论其后。有(又)后察不死,夺后爵,除伍人;不死者归,以为隶臣。”死事即死于战事,《吴子〃励士》:“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如果谎称战死,骗取朝廷赏赐,被发觉后不但要收回给予后代的爵位,本人还要被罚作隶臣。

二、秦代对军事犯罪的惩治及其特点 1.秦对军事犯罪的惩治

秦对军事犯罪的惩治主要有死刑、肉刑、赀刑、劳役、迁徙、撤职等刑罚。

死刑。在秦代对军事犯罪者的惩治中,死刑是最常见的,而且执行方式各异,有斩(如白起指挥长平之战时规定“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戮尸(成蠕叛乱失败后,“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高反,戮其尸)、诛死(“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等,罪大恶极者要被枭首、车裂、灭族,如缪毒叛乱后秦始皇下令:“有生得(士毋)者,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士毋)等。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即使罪犯逃亡他国,秦政府也会不遗余力地重金购求,坚决惩处。如秦将樊於期逃亡燕国,“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最后由荆轲把樊於期的首级送回了秦廷。对于漏泄军事情报、叛乱投敌、与外敌勾结、逃亡他国、发动武装叛乱、不能按期到达指定区域、作战中擅自撤退、在军营中擅自行动等严重影响国家军事利益的罪犯,都会处以死刑。肉刑。敢死队不能勇敢作战,要在千人围观之下处以刺面、割鼻的刑罚。《秦律杂抄》:“分甲以为二甲蔸者,耐。”甲即兵,(艹鬼)即检阅军队,在检阅军队时以一支部队充做两支,军官要处以耐刑。如果有城陷尚未到达战场而又谎称战死者,也要处以耐刑。赀刑。针对军事犯罪者的赀刑主要有罚一盾、一甲、二甲三等。如士兵不能完成值勤任务,本人和主管的屯长、仆射要罚一盾;戍边者修城必须保证一年内不坏,否则主管者要罚一甲,副手罚一盾;如果发现兵器库的兵器管理不善而损坏,主管的丞、库啬夫、吏要罚二甲,永不录用。秦代惩治军事犯罪时多用赀刑,而且规定详细,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劳役。戍边军士服役期未满而私自归来,要罚其居边服役四个月;虚报阵亡而后人袭爵者,夺其爵,本人罚为隶臣;不是官吏者冒领军粮,罚戍边二年,一起冒吃军粮者也要罚戍边一年,出卖军粮者罚戍 边二年;屯长、仆射不报告,罚戍边一年。秦国对劳役刑的使用极其广泛。

迁徙。秦对军事犯罪者有时处以迁刑。如嫪(士毋)叛乱失败后,参与者尽被处死,“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大批舍人被牵连,迁徙到蜀中。

撤职。推为发弩啬夫者不合格,要被免职;县尉负责向百姓赐爵,如赐爵有误,要被撤掉县尉职位;县司马负责向军队选送马匹,如马匹不合格,司马要被撤职且不再录用;军官擅自从军中领取军粮者,要撤职且永不录用;县丞、库啬夫、吏如果对储藏在县中的武器保管不善,也要被撤职;主将指挥作战不力也会撤职,王龅就曾因作战不力而被撤职。

2.秦代惩治军事犯罪的特点 其一,对战败主帅的惩治减轻。

春秋以前,各国军队数量有限,每次战争都会倾注全部军力,一场战争往往会决定政权的存亡,所以主帅的责任尤其重大。一旦确定是主帅指挥不力而导致战争失败,战败主帅往往会被处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城濮之战”楚军战败,主将子玉“及连谷而死”,注曰“至连谷,王无赦命,故自杀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崤之战”,晋军消灭了秦军,俘获秦军主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获释逃归时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子玉之死和三位秦帅的话都是以处死战败主帅的军法为前提的。到战国时期,各国军队数量空前增加,而且 战争频繁,每次战争对国家的影响已经不像春秋时期那样重大,如果确认主帅没有明显的过失,而且战败的影响也不太大的话,各国对主帅的处罚相对变轻。王陵指挥秦军伐赵都邯郸,“陵战不善,免,王(齿乞)代将”。“灭楚之战”中,李信率领的二十万秦军被楚军击败,秦始皇对李信只是撤职了事,并未处死。秦赵“长平之战”期间,“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问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王认为廉颇指挥不力,导致赵军多次战败,但他并未处死廉颇,而是以赵括代之。在减轻对战败主帅的惩治这方面,秦与战国时期各国相同。

其二,对严重损害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行为,实行惩治从严的原则。

在这方面,秦继承春秋时代的传统,对叛国、作乱、不执行军事命令等严重损害国家军事利益的人员加以严惩。《尉缭子〃重刑令》:“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败),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自百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身死家残,男女公于官。”各级军官若贪生怕死、逃亡畏战或是投降敌国,不但本人要被处死,其家族、祖先也要受牵连。这一点与战国时期关东各国形成鲜明对比。乐毅在攻打齐国时,“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又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关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结果燕惠王不但没有悬赏捉拿,反而写信劝说乐毅归燕。“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王也没有悬赏捉拿廉颇,后来还派人请廉颇回赵。将乐毅、廉颇与樊於期叛逃后的情况加以对比,就可以知道,秦对军人犯罪的处罚要比关东其他国家严厉得多。秦国对于漏泄军事情报、叛乱投敌、与外敌勾结、逃亡他国、发动武装叛乱、不能按期到达指定区域、作战中擅自撤退、在军营之中擅自行动等严重影响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者都要处以死刑。一旦被判处死刑,既不能赦免、也不能用财产赎取,只有死路一条。从秦代历史来看,秦国将领极少逃往他国者,这与秦国对军事犯罪的惩治极为严厉有关。其三,对军事犯罪的惩治实行“连坐”制度。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十年初有三族之罪;商鞅变法为秦国制定了一整套连坐制度。惩治军事犯罪的“连坐”包括: 家族连坐:自三代以来,家族连坐一直是惩治犯罪的一条基本原则,秦及关东六国均无例外。商鞅说:“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画策》)军人在作战中若不能杀敌立功,或是违犯了军法,军人及其家属都要受惩罚,想逃亡迁徙都不可能。秦始皇九年缪(士毋)叛乱失败后,“尽得(士毋)等。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族灭”就属于家族连坐的性质。

职务连坐:秦律规定,在军事犯罪的惩罚上实行职务连坐。“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士毋)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郑安平阵前降敌,应该处以灭三族的惩罚,这属于家族连坐;而范睢推举郑安平,也要被灭三族,这就属于职务连坐。前引《秦律杂抄》,县尉选送士吏和发弩啬夫不合格,发弩啬夫和县尉都要赀二甲,其中县尉受罚就属于职务连坐;县司马选送军马不合格,要罚二甲,县令、县丞要各罚一甲;军马考核名次最后的话,司马罚二甲,永不录用,县令、县丞罚二甲;这些也属于职务连坐。职务连坐涉及颇广,凡属监督管辖范围内的官吏犯罪,上一级官吏都要负连带责任。在秦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职务连坐能够防止各级官吏渎职犯罪,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部门所有官员的作用,维护国家军事利益。

什伍连坐:据《汉旧仪》记载,秦军“五人为伍,伍长一人;十人为什,什长一人;百人为卒,卒史一人”。据《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以五人为伍,一人逃亡,其余四人都要受刑;各级军官都有一定数量的护卫部队,如果军官死在战场上,护卫部队要受惩罚。由于士卒之间责任相关,所以“拙(逃走)无所处,罢无所生。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画策》)。士兵们既没有退路,也无计可逃,只能拼命作战以求战功。军队内部用来约束军人的什伍连坐,使其能够在战斗中各尽其职,英勇作战,努力完成作战任务。

在惩治军事犯罪时实行“连坐”原则的不独秦国,其他诸侯国皆如此。《银雀山汉墓竹简》中有“守法”篇,属于齐国军法的一部分,其中就规定:“去其署者身斩,父母妻子罪。”军人擅离职守要处死,父母妻子也因此获罪;“有法,父母妻子与其身同罪”,规定与前一简文相同。秦赵“长平之战”中,赵王欲以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母亲阻止无效时说:“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军大败,赵括被杀后,“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竞不诛也”。可见齐国、赵国在惩治军人犯罪时都实行连坐之法。其四,对破坏军队后勤供应的犯罪实行严惩。

军事后勤供应是制约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秦与关东六国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没有充足的后勤储备和及时的后勤补给,要想取得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秦国在军粮的储存、运输和领用,武器的制造和管理,马匹的选送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对违犯规定者给予严厉惩罚,以确保军队的后勤供应。秦简有“仓律”,对各种储粮仓库的管理、军粮的运输和领用都规定得极其严密细致,私自出售军粮及参与者都要受惩罚,以确保军粮的合理供应。秦简中对武器的保管、发放、使用以及修筑防御工事的质量都有详细规定,违犯者要受惩罚。秦简有“厩苑律”,规定有牛马死亡时,负责饲养和放牧的人员应立即上报县里,并将死去牛马的筋、皮、角和肉计价上交;因为牛是重要的运输工具,马更是骑兵不可缺少的,牛马的筋、皮、角是制造弓箭和盔甲的原材料。内史和太仓要定期对牛马饲养和放牧的情况进行考核,如果牲畜死亡超过合理比例,主管的吏、饲养的徒、县 令、县丞都有罪。秦代对军马选送也有严格规定,选送军马不合格,相关官员都要受处罚。由于有这些军事后勤方面的严格规定,再加上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农战政策,使秦国具备了充足的军备物资和及时有效的补给系统,可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而不至于引起国人的反对。这是秦国惩治军事犯罪方面最具特色之处,也是秦军一直保持对关东六国的军事优势并最终统一天下的奥秘所在。

秦代有关军事犯罪的分类和惩治方法的法律规定直接为两汉政权所继承。将秦代的这些法律规定与《唐律疏议》中的相关条文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在内容上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唐律关于军事犯罪的立法又成为唐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政府惩治军事犯罪的基本原则。所以说,秦代有关军事犯罪的立法,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第二篇:世界上最强的军事统帅与中国人缺失血性的原因

毛泽东,为何配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

毛泽东为什么被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如果用这样的题目设问,也许很多人说写这文章的人脑子有毛病,相信会有多种回答。因为一说到这样的问题有人马上就会举出中外名将:中国的有秦始皇,汉武大帝,成吉思汗.....等等,外国的有:拿破仑、斯大林,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古德里安,巴顿┅┅等等,外国的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战争统帅,从战争实践的意义上来说,他们几乎都是同时代兵家中的皎皎者。可能还有人会举出卡尔,克劳塞维茨、利德尔,约米尼等 等;所有这些人,都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从战争理论的层次上来说,他们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军事思想的先驱。然而,泰斗级的兵家,应该是战略级别和谋略层次的 战争艺术的全能大师。很荣幸,这样的兵家泰斗,不多,出自我们的国度就有两位,而且都是世界冠军级别的.只有中国出现过俩个人:古有孙子,今有毛泽东。

孙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刊印最多的兵书,也是影响最为持久的兵书,甚至在海湾战争,你也能从多国部队的军人们手中发现 这本两千多年前的兵书。孙子的遗憾是其战争实践活动不多,不光是无法与现如今的军事大家们相比,就是与他同时代的将帅相比,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在排行榜上的 位置也不会太靠前。

那么毛泽东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毛泽东是世界全能冠军级的兵家泰斗。毛泽东是集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和统帅于一身的战争艺术大师,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经 历冲突类型最多而又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统帅。他从千余人的农民队伍起家,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直到成为数百万大军的统帅。他平生直接或间接指挥了四百多 个堪称经典的战役和战斗,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文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以人民战争为主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 大影响。他指挥他一手创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与内外敌人作战二十余年--包括日本军队、美国军队这样非常强悍的军队,歼灭敌军千余万人;他领导他 一直都处在弱者地位的国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战胜处于强者地位的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象他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在连续22年的严酷战争中,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而最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试问这还不叫奇迹的话世界上还有什么可称作奇迹呢?

有人读了几本洋人的书,每每言必称巴顿。事实上,巴顿整个一生的作战经历不超过5年,而毛泽东麾下的我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的千员战将,哪个不是15年以上的作战经历?从土地革命战争参加革命的红军将领,一生作战已不能用“身经百战”来形容,而是货真价实的“身经千战”--据已故肖锋少将留下的日记所载,他平生作战1365次。这,大概可以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而且,肖锋将军肯定不是我军将领中作战纪录最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几千个“巴顿 ”。而纵观第二次大战中美英苏等强国军队和将领的表演,除了在战

争强度上胜我一筹外,无论从战略的远视,谋略的高明,斗争的复杂等方面,都不能与毛泽东所指导的中国革命战争相提并论。艾森豪,朱可夫等著名统帅都是其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的保障之下去指导战争的。“见胜不过众人之所之,非善之善者也”,这不是 高明中最高明的!而毛泽东的条件则简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一切本钱都要自己凑,要边凑本钱边打仗,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毛泽东这样的兵家泰斗,古今中外,谁人能匹?身为中国人,为能在我们的国度产生这样的兵家泰斗而骄傲和自豪。令人难已理解的是,有人不光睁著眼睛看不到我们民族的英雄和伟人,还跟著别人瞎起哄去抵毁他、贬损他,这的确是非常可悲的。不过这样的人之所以让某些对中华民族不怀好意的美国人觉得还有作用,恰恰说 明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所创立的新中国在他们心目中那种举足轻重的份量?试想,如果中国还是50年前那种萎糜的形象,他用得著费那么大神来说三道四吗?还用得 著祭起中情局与李志绥这等角色来炮制所谓“私人医生”的天方夜谭吗?

毛泽东,为病弱古国振军威,让一个趴在地下任人宰割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的历史功绩谁人能匹?毛泽东,中华民族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军事 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在二十世纪所有统帅中,就指挥战争的时间之漫长,规模之浩大,情况之复杂,内容之丰富,条件之艰苦而言,毛泽 东都是首屈一指的。西方军界公认的兵家泰斗拿破仑,一生从事战争二十余年,从一个炮兵少尉直到法兰西皇帝,指挥过60个战役,其中有

少数是以少胜多的,其对手也很少有超过自己一倍以上的力量。而且,拿破仑自己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有流传下来的几百条语录。如果与毛泽东相比,那就只能是“稍逊风骚”了。笔者斗胆妄言,就凭毛泽东成名之作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也足以让拿破仑叹为观止,狠狠地嫉妒一回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毛泽东所指导的革命战争,也毫不逊色于其它强国。苏联的卫国战争,该是战争史上无以伦比的宏篇巨制了吧?然 而从双方的投入和战果来看,苏军的战略指导却很难称之为高超。苏军总兵力一直占优势,装备水平也不弱于对手,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占优势,可作战付出的代价却 高于德军。比如人员伤亡和兵器损失,就大大高于对方。美、英、法等国也好不了哪里去,即或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名将,其取胜的前提无一不是已方军力远 优于对手。而与他们同时代的、远在中国黄土高坡窑洞中穿著破衣烂衫的毛泽东需要面对的对手,却远不是大自己一倍两倍的概念。区区数万兵力,要在敌伪顽夹击的环境中生存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发展壮大去战胜对手。

有人曾说毛泽东沾了日本人的光,其实这是一种最没出息的人,看著人家成功说出来的混账话,和毛泽东同时代的各路豪杰,哪一个不比毛泽东的本钱大?可这些人怎么没沾上倭国人的光?国军当年在敌后滞留下来的近百万部队,为什么没有象共军那样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起来?面对一个已经很凶悍的对手的同时还要面对另一个随时瞅冷子在背后下刀子的“伙伴”,试问谁能有这样的气魄和胆略应对裕如?还有人声称,共产党是沾了西安事变的光,要没张杨犯上作

乱的西安事变,共产党早让蒋先生给灭喽。说这话的人真该好好学学历史,知道张杨之前是谁先跟共产党套近乎的么?是蒋先生自己!蒋先生早在1935年部署对共党军事围剿的同时,就在秘密寻找共产党谈判。如果张杨不是了解到蒋先生在秘密寻找共产党谈判,不是相信共产党 有蒋介石也无法战胜的力量,他们是否会考虑与共产党结盟?是否会冒险发动西安事变?再进而推想,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全面抗战尚未展开,如果蒋先生有力量有决心,依蒋先生之脾气,何以还要留这无穷的隐患,而要与之和平谈判?如果共军区区数万兵力真象有朋友所说的那样何足道哉,蒋先生何以在谈判条件上一让再让,最终还不得不同意共产党人保有事实上的独立的军权与政权?试比较一下1949年的国共谈判,那会儿,蒋先生尚有半壁江山和数百万军队,只因共产党人不想与之妥协,结果竟想要保有部分的政权和军权而终不可得。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全面抗战那会儿,一遇上日本人和蒋先生眉来眼去暗递秋波之时,最先被出卖的就是毛泽东领导的**。可笑到最后的是谁?蒋先生当年总骂共产党靠卢布喂大的?可是细究起来,蒋先生拿的卢布是共产党的几百倍,且不说当年黄埔军就是苏联装备起来的,蒋先生的中央银行是一千万金卢布奠的底!而同时期的**却只在北伐那几年每年从共产国际领过几十万银元,蒋先生和共产党 一翻脸,共产党这份钱就没地拿了--关山阻隔,蒋先生的队伍封著哩,想拿也没法拿。而蒋先生可是照拿不误!抗战那年头,蒋先生独揽了几亿美元的苏援,共产党除了从**那里领回几次文件来,也就只能星星点点

得点零头,最大的一笔也就是王稼祥带回的30万美元。难怪那会儿延安的人们常常自嘲:“书本给了无产阶级,银子给了资产阶级。” 至于抗战胜利,**也就是在东北从**手中得了三十万支日本步枪,还大部分是连偷带抢,还有不少是通过金日成从朝鲜弄回来的。而解放军从蒋先生手中夺得 的枪棒棒是三百万支。你看从**前走过的解放军部队,拿的是什么家伙?日本家伙,美国家伙!--那可都是蒋先生送的。连刚穿上军装的共军士兵们都会唱: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就连最亲蒋的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也说了句公道话:“既使有苏援,也不能和蒋先生的美援相提并论。”试问,毛泽东在这样的环境下铸造了一支无敌的铁军,不叫奇迹叫什么?倘不论战争的强度(强度是由客观情况决定的,不是毛泽东决定的),毛泽东的谋略高明,战略的远见,战术的灵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有人把世界列强的军事指导艺术分为美英为代表的技术型、苏联为代表的力量型,那么中国为代表的就是最高层次--谋略型。以此为据,有人曾戏言,让诸葛亮与巴顿在同等情况下对垒,巴顿极有可能败北!同样,毛泽东彼时倘有美英苏等国的物质力量,和彼辈对垒,鹿死谁手,谁能测之? “图书馆的书架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弯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 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痛苦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取得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的阵地战

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象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前国防部 助理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其著作《毛泽东的战略》开篇就发出了这一连串的惊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提醒人们:“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于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于中国的著作。这并不是偶然的。苏联的势力扩张,主要得力于政治斗争的巧妙运用,以及德国在中欧垮台后所造成的许多有利条件。而中国共 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全部胜利,或更确切一点地说,他们之所以能维持生存,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政治上的利益。”这位国际关系大师还警告西方:“如果你对毛泽东一切都不记得了,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的经验的一个。” 毛泽东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恶劣环境下赢得胜利独立,除毛泽东外,就算孙子(无法统一六国)、诸葛亮(其实连曹魏都战胜不了)再世也做不到。

毛泽东同志,农民起义的集大成者,把上千年武装斗争的精华,和西方歼灭战、总体战的战略思想,以及列宁式政党的组织体制拿来,融会贯通,终于大功告成。这时他骨子里仍有种陈胜黄巢李自成的情节,虽然露出狰狞,但是马克思先生的在天之灵引导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境界,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真正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领袖。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万岁!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实践活动万岁!

毛泽东的伟大是历史的伟大,今天我们对他的仰慕是处于对当世的无奈,不敢面对现实,只好意淫毛泽东时期的种种气概。历史是不

可往复的,昔日牛逼轰轰的苏联不一样任列强经济压榨?曾为南美超级强权的阿根廷不也成了我们“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500年前称霸世界的西班牙在今天不也是给美欧强权打打零碎?即便毛泽东今天再上台又能怎样?

四个角度看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四个角度看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文章虽然简短一点,内容少了点,但这也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伟人的一种诠释和尊重。

第一:实际理论方面毛泽东奠定了中共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苏联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在毛泽东上台以前的中共历次会议:“一大”宣布建党。“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高纲领来自苏联共产国际,最低纲领与国民党革命纲领内容差不多。“三大”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四大”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五大”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六大”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于莫斯科召开,并未很好地总结历史的教训。

直到毛泽东主持的“七大”才首次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做了明确的指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在此之前,毛泽东的多篇著作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革命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将中共从苏联共产国际对华的极左路线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共历史上坚持反左的第一人。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基本上奠定了中共政权的理论基础及合法依据。否定了毛泽东思想,XXX理论及****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法自圆其说。就毛泽东个人来说,在1956年之后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其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并存,而且往往是两条线索相交织。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

第二:经济方面:毛泽东是带领中国走进工业时代的第一人

人们在回忆毛泽东时代时,印象中往往是当时生活清贫,消费品不丰富,对粮票、副食票等记忆犹心。与之相比较,影视剧中对解放前中产阶级的描述却是西装革履、衣食丰足,生活也有滋有味。由此,在很多人眼中,解放后的中国经济比以前落后了,至少也是停滞不前。

尽管影视剧中对旧中国上层社会的描述并不能代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在解放后的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比较缓慢。但生活水平是不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的

唯一标准呢?对于毛时代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解放前的中国经济是一个什么状况。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西方自十八至十九世纪,已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与此同时,封建中国却依然保持沉睡。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封建势力拒绝向西方学习,继续维持着一个小农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的封建王朝,但并没有使国家强大起来,中国又进入了动荡的局面,外有列强欺侮,内有军阀混战。所有这些,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到1949年建国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微乎其微。当时的资本80%以上为商业资本(指银行、当铺、饭店、手工业等等),工业资本则少得可怜。虽然我们也常把这些人称为资产阶级,但他们同欧美日本的大工业资本家根本就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

刚解放时,毛泽东曾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但几年后又修改了原来的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是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建立起中国的工业基础。在随后的日子里,虽然政策上出现了左倾,虽然运动不断,但毛泽东的工业立国思想从未改变。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建立了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完善的工业体系,衡量国力发展的六大指标(钢铁、煤炭、发电量、化肥、石油、化工)已位居世界前列,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大国地位。随着当时的计划经济已经走向僵

死的模式,这笔财富为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更不会有强大的国防。这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在看到自己的民族长期遭受列强欺侮、国家极度落后之后所做出的不二选择。然而,工业基础的形成必然需要相当的资本积累。在当时的情况下,旧中国留下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同时战后美国作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不能为我所用。为使中国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采取了压缩消费的方式来实现工业的高积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的确有些不够人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毛泽东是带领中国走进工业时代的第一人。

第三: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的民族性格

鲁迅曾经用“吃人”来形容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五四运动之后,反封建传统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出生于清末,生活在一个封建思想趋于腐朽堕落的时代。年轻时看了孟德斯鸠的书,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后来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毛的思想并不僵化,也从不畏惧挑战。对传统的愤恨使他拥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如磐石的意志。正是这些,使得他能够走出书房去拯救自己的国家。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化,但却主张汉字简化,不提倡年轻人写古诗,让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远离传统,游向现代科学文化。

1919年,毛主席为一位新娘的悲剧深深触动,他呼吁“自由恋爱的大潮”。1926年,毛泽东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政权、神权、族权、夫权是套在中国妇女头上的四大绳索”。后来,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家喻户晓。

第四: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敢于“亮剑”军队,改变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普通的人民群众被排挤在社会变革之外。在近代历史中,尽管一些爱国的社会精英为实现民主共和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广大人民群众却处于麻木不仁的愚昧状态。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党和国家中来,他用最朴实的语言使每个国民都能够理解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坚固稳定的群众路线。这种路线无疑强化了中国政权的统一,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打击“XX功”邪教和抗“非典”,去年的战”冰雪“和今年的”512地震中"的胜利,中央的政令可以迅速传遍全国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坚固的基础,也许就是另外一种我们都不希望看见的局面.

众所周知,苏联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在毛泽东上台以前的中共历次会议:“一大”宣布建党。“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高纲领来自苏联共产国际,最低纲领与国民党革命纲领内容差不多。“三大”提出共 12

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四大”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五大”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六大”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于莫斯科召开,并未很好地总结历史的教训。

直到毛泽东主持的“七大”才首次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做了明确的指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在此之前,毛泽东的多篇著作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革命任务做了正确的分析,将中共从苏联共产国际对华的极左路线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共历史上坚持反左的第一人。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基本上奠定了中共政权的理论基础及合法依据。否定了毛泽东思想,XXX理论及****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法自圆其说。就毛泽东个人来说,在1956年之后错误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其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并存,而且往往是两条线索相交织。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

中国近期不能也打不起战争!

中国打不起战争,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事实,很多人认为中国有钱,有人,有自己发展的先进武器,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真的打不起战争,所以,中国一直在回避战争,或是逃避战争。

打不起战争的方面很多,打不起代表不能打或是不会打,但是打不起战争的因素却与百姓的生活相关和国防力量相关

第一,中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中国可以说四面是敌,几乎没有那个方面是空着的,中国已经完全被包围,如果中国有所行动,他们势必会联合一起,对中国进行攻击,到那时中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轻则不利,重则两失,中国就在这一点上,就是完败,因为周围国家大多数与中国都有利益冲突,他们更想的是在中国出差的同时,顺手牵一回羊,中国做为一个自解放以来就不怎么参加战争的国家,军队的士气是否完整,军队的作战能是不是强盛,都是一个末知之数,只是靠那千篇一律的演习,或是只靠多方面练习是没有用的,只有将部队拿出来,去打,去拼,死几个士兵不算什么,可是死掉了军魂,那么才是中国的末日之时。

第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中国也算是美国半制裁下的经济体,进入WTO以来,可以说,已经算是被挂在烧烤架上的肥羊动都动不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实在是无法和美国等老资本主义国家斗,他们把知识产权玩弄的轻松自如,他们的一句话,都可以卖几十万,中国的“金子”在他们的嘴上只值1元钱,可是倒手就变成了几百万,而中国却还笑着自己大挣了一笔,实际上,人家换了个包装,把中国的技术又卖给了中国,人家把钱挣走了,自己还在那里笑。经济影响国防,国防影想国家防御能力,如果现在来一排导弹,中国有多少能力将他拦截下来,只靠二炮?只靠飞机,那么如果发生战争,大家准备好棺材等着吧!

第三,中国的君子思想,中国的君子思想一直对外,其中对越南也好,对朝鲜战争也好,就是对日本鬼子的时候,那君子思想就没有变过,优待俘虏做的可以说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面对一只狼,还能礼貌相对,也只有中国人这种白痴似的儒家思想在做怪,而我们却留下了最不好的东西,去掉了最好的东西,我们可以优待俘虏,可是也要分人分时候,如果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如果在现代战争中还存有这种想法,那中国可真的是永远也招待不完这些狼了。

在现在的社会里,如果你想让狼不吃你的办法是什么,杀,你杀的狼越多,狼就越是不敢动你,相反,如果你和狼促膝长谈的话,除非狼不饿,不然回头还是会来吃你的,因为中国太好欺负,就算欺负死你那么多的中国人,还不是一样可以被放回来,回来之后再回来打你,然后可能再被放回来,中国应该给所有人一个这样的印象,中国人的朋友我们会给他好酒,如果敌人来了,你来的了,回不去,到了这片土地只有死路一条,到时候,别说别的国家是不是想打中国要再三考虑,就是他们的士兵一想到到中国来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那么,自己没有什么士气可以打了。

第四,民心异动,中国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上面的那些,主要是中国人口太多,有人会问人口多,打起仗来,可用兵源就多,可是,人口多思想多变,和平年代的当年,就分成愤青,和冷漠,百人百种思想,如果敌对分子加以利用,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如西藏问题,还有家乐福事件,先不说这事件如何,就冲被引导的人们的这个洪流本身,不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吗?这股力量能被国家所用的话,当然好,可是大部分的时候,反而不是国家所能用的,反而被境外或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那么,反而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如果中国这个时候打仗,还真是不太好说,说不定就是一个内部不稳,外部又乱的局面。中国有如上四条,可谓真的不能打,也打不起战争。

中国人缺乏血性的原因

 自宋以后,华夏民族开始走下坡路,一两个野蛮民族,竟打得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宋朝丢掉半壁江山。宋朝开国后采取文官制,以后的各朝代也分分效仿,也造成了华夏民族差点被异族灭国。自那以后华夏民族失去了我们祖辈犯我汉者其远必诛的勇气。文人当政是华夏民族的衰败的开始,因为文人没有血性,误国误民,崇洋媚外。文人发展经济文化有可取之处,其它的也就一般了。古人云:百无一用书生。有些狗学者还说什么中国人对日本人有偏见,是教育的结果。那么多的精英学者的所谓普世民主等卖国言论。想想当年小日本,区区一岛国,居然能横暴中国多年!这是最好例证,汉奸、伪军,这些日本人的走狗不都是中国人吗?以后也是如此,崇洋媚外,对自己的

同胞,恨不得骑在人家脖子上,对待老外好像见亲爹。这样的畜生层出不穷!

而且不单单是对待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对待身边问题也能看出。一个暴徒在自己妻子的身上砍了七十八刀,围观者数十人,没有一个上前相救--其中有当地的司法局长!一个研究生被四个流氓追打,跳河致死,围观者无人报警无人营救!一个持刀的歹徒在公共汽车上强奸多人,一切顺顺当当,车上有被强奸者的成年亲兄弟!在这些事件里,中国人被分成三类人:罪犯、受害人、看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名著《中国人的素质》中有一章专谈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他说:中国人对别人所受痛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任何别的文明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这本书写于清末,过了一百多年,中国还是没有改变,中国人还是没有改变。鲁迅先生写《药》,写《阿Q正传》,分析这种无血性的民族性早已成为经典,鲁迅的分析具有直观的洞察和深刻,但是没有指出国人民族性中这些彻骨的萎缩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什么造成了国人如此没有血性,像行尸走肉一样地蝇营狗苟,灵魂死绝,毫无生气?

个人认为首先是宋朝后的文人统治,以及打压武官的制度。再加上统治阶级对孔子儒学的肆意歪曲——这一点尤其以满清为甚!

其次是满清入关后的大屠杀将有血性的中国人杀光了,剩下的都是苟且偷生之辈,他们教导他们的下一代自然是一逆来顺受为主、一 17

甘心当奴才而只为求一日两餐红薯而已。再加上满清的文字狱让人变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

多么可悲,多么可怕啊!鲁迅先生说得太对了:改造中国,要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入手。

第三篇:来自反对派的启示—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原因(一)政治军事

10年前的7月中旬,我从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现改为研究生部)毕业回乡,暂住在一位亲戚家里,等待分配工作。从北京托运回来的东西一时还到不了,随身携带的书二三天就看完了。此时,对于我这个不久前刚经历过89“**”**和东欧一系列剧变,又是专门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生来说,突然赋闲,无所事事,可真是度日如年,无聊极了。百无聊赖之下,我打开主人的小书柜,寻找着能凑合着看的书。可我这位亲戚,俩口子都是学外语出身,又同在外经贸部门工作,柜中所藏几乎全都是外语和外贸类书籍。我翻遍了书柜,最后只找到一本中意的书,那就是由时任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亨利·欧文主编,三联书店1975年1月第1版以内部发行方式出版的《七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后经询问得知,这本书是主人母亲看后丢下的,她当时任该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属高干,可阅这种内部读物)。参加该书撰稿的均系美国各方面很有名气的专家、学者,其中有以研究苏联问题著称的布热津斯基、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巴尼特和为基辛格起草对外政策讲稿的纽豪斯等。全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区域性的趋向”,为此书核心内容,占了近一半篇幅,重点研讨美日、美欧、美苏、美中关系;第二部分是“专门性问题”,主要谈对外经济政策、国防和战略军备问题;第三部分是“更广泛的问题”,专论国家安全政策和世界政治中的新因素。大约是当时没什么东西可读,求书若渴的关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布热津斯基撰写的阐述美苏关系的那篇论文,更是让人感触良多。与其他作者极为不同的是,布氏不是主要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为依据论证其观点,而是一开篇就从美苏两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点墨作文章。坦率地说,当时苏共还没有失权,苏联也没有分裂。因此,我对布氏所做的分析和所下的结论还是有所保留的。可是,书刚掩卷,苏联就爆发了“8·19”事件;一个月之后,苏联唯一的一个政党,也是当时的执政党--苏联党竟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独家掌握了72年的国家政权;紧接着三个月后,苏联也宣告解散,分裂为十几个国家,从此不复存在。苏共和苏联在20世纪末发生的这场惊天动地剧变,连布热津斯基本人后来也坦陈始料不及。正是这场剧变使我不由得又一次把布热津斯基写的那篇论文翻出来重新研读。说实话,这一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读既给我很多启发,更给我很大激发。最重要的启发之一便是:作为反共急先锋的旁观者--布热津斯基确实在某些方面比我们这些局中人要敏锐、深刻得多,他道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愿去细想,也不能去深究的问题的实情。这正好应了中国那句老古话--旁观者清。也正是这一点极大地激发起我这个搞社会主义研究的人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我毫不客气地向亲戚索要了这本书,并从那时起开始留心收集国人研究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资料,以期引出正确的经验教训和结论。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一古脑地把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原因归结为戈尔巴乔夫的叛卖行径或叶利钦的篡党篡国阴谋,甚至说是他们俩人里应外合的“杰作”。这种把这么个大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剧变说成是一、二位人物,或他们联手制造出来的,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也严重谬悖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常识。到了90年代中后期,说是美国的军备竞赛阴谋拖垮了苏共和苏联的人多了起来。此间,把主要原因归结为西方长期和平演变阴谋得逞的人也为数不少。这种把外因当作事物变化根据的作法,与我们一贯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又是格格不入的,显然也缺乏说服力。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今年,时值苏共垮台、苏联亡国10周年,人们结合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掀起探讨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经验教训的高潮。一时间,说主要原因是苏共没有适时搞好经济改革,未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也有,说主要原因是苏共没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人也有,但更多的人还是把主要原因归结为苏共长期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始终代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一回倒是从事物的内部找原因了。但问题是,这些“原因”到底是末端枝节呢,还是终极根源?是表象性因素呢,还是本质性因素?人们如果进一步追问下去:苏共为什么没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呢?我们又将以何作答?!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⑴然而,迄今为止,国人对苏共垮台、苏联亡国原因的研究,一直基本上是在表面现象和枝节问题上兜圈子,还远没有“彻底”到30年前布热津斯基的研究水平和深度。这种局面显然很不利于我们适时、正确地吸取国际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必须尽快加以扭转。“来自反对派的启示—苏共垮台、苏联亡国的原因(一)”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朝的军事纪律:秦军百战百胜的另类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