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镜鉴(推荐)
《镜鉴》观后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我站这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镜鉴》,对我的思想震动很大。从中要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少数干部由于放松了自己思想修养,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个人私欲驱使下,在权力关、金钱关面前丧失原则甚至被黄、赌、毒所侵蚀。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沦为了权力的俘虏、罪恶的保护伞,最终身败名裂。塞涅卡说过“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原来拥有的也丧失了。”蔡亚斌、黄桂生、王宁、张新强等人,原本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曾经为人民作出过贡献,可由于贪婪,因为无止境的欲望,在权力中迷失了,一步步丧失了一名党员干部基本的尊严和底线,被黄、赌、毒侵蚀,被金钱、利益所腐化,沦为了黑恶势力的打手、家丁。尤其令人惋惜、心痛。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做到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党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经常向大家敲警钟。党员干部不廉洁,不仅会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而且会使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警钟长鸣,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抵制腐败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质。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通过警示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
覆水难再收,破镜难重圆。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震惊和惋惜,他们的悲剧令人痛心和深思。作为一名血站职工,必须要引以为戒,时刻反省自身、严于律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
第二篇:《镜鉴》心得体会
学习《镜鉴》心得体会
按照公司统一部署,我学习了《镜鉴》一书,通过学习感慨良多,具体体会如下:
俗话说“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贪欲起而祸至。《镜鉴》所选案例,这些人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因为贪婪,无法正确对待金钱、抵挡金钱的诱惑。书中有很多党员干部相似的腐败经历,即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慎之又慎,拒腐之弦绷得很紧,可长时间面对腐败、腐蚀,警惕性、敏感性慢慢降低,自控力弱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逐渐失去了党性,没有了原则,开始走上腐败的道路,触犯党纪国法。要避免腐败就要远离腐败的土壤,自觉不参与不符合党纪国法的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自己的信念,牢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参加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纪、法纪观念,提高具有自我约束、我保护意识,要有抗诱惑和腐蚀的能,提高执行力,建立健全分管范围内的各类管理制度,减少管理漏洞,坚持大事集体会议决定原则,防止暗箱操作,营私牟利。贯彻执行相互监督机制,对说真话的员工要大力宣传学习,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良好风气,从而保障各项事业健康运行与发展。
通过这次警示教育,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反面典型人物的腐化堕落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理想信念动摇了,失去了正确的个人行为准则,导致私欲膨胀,必然抵御不了种种利欲的诱惑。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抵御一切诱惑,因此我们首先要以这些反面典型为镜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耐得住艰苦,挡得住诱惑。要时刻用反面典型警醒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用理想信念的灿烂阳光去杀灭私欲的病毒。其次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盛自律和行政的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知纪知法、守纪守法,防范于前,防微杜渐。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勤政廉洁,自觉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管理和监督之下,时时自省,事事自警,牢记宗旨,就能防腐拒变,做一个对党和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照《镜鉴》书中腐败案例无不说明,只有时时做到自律,无论身在任何岗位,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杜绝“钱财”的诱惑和“人情”的压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不断规范和约束自己,养成清正廉明的好习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常以《镜鉴》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篇一:《镜鉴》读后感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读《镜鉴》心得体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审计法制工作者,工作之余读了《镜鉴》一书,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我们每个审计工作人员,只有常怀知耻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金钱,才能为人民掌好权、谋好利、造好福。
一、要常怀知耻之心
《镜鉴》中那些犯案的人员心存侥幸,无视党纪国法,铤而走险,却在深陷牢狱之后痛哭流涕,动辄撰写万言书,向组织向单位向家人忏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西方相传人类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从此洞晓廉耻,而我国古代早将“廉耻”视为首义。孟子曾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这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审计人员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康有为曾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做人要从知耻做起,知耻才能明德。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大德,也要培养待人处事行为规范的“小德”,而后者是达到更高思想境界的基础,在我们审计队伍中要倡导个人
修养、内省、自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常思贪欲之害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他们明白“正”字近乎“止”,是以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他们不明白“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是以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们每一名审计干部,要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通过警示教育,常思贪欲给党、给单位、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三、要正确对待权力
《宪法》第九十一条和《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权力。审计人员只要是实施审计工作,就有了审计检查权、处罚权和收缴权。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民服务,用得不好,就可能把自己给害了。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尤其是在一线实施审计的同志,经常面对的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如果不在思想上筑牢防腐防线,滥用权力,吃、拿、卡、要或者收受贿赂,轻者就要受到纪律制裁,重者就要受到法律惩罚。因此,我们审计干部手中的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私有的,千万不能占有,应时刻想着为被审计单位服务,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更应该勤俭节约,守住清贫,守住底线,同时要守住成绩,守出效果。
四、要正确对待金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审计人员经常和被审计单位
账务打交道,审计中查出问题后,被审计单位就有可能以达到“消化问题”的目的,给审计人员钱、物、购物卡等“好处费”,进行拉拢腐蚀。因此我们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思想上要有过硬的“防火墙”,才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要时刻提醒自己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应该处罚和收缴的违规资金,是财政资金,是国家的钱,是人民的钱,不得占有或者挪用。一旦被金钱迷住了方向,到头来就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镜鉴》里面许多案例值得深思,值得注意。我们审计干部的工作职责就是查审经济问题,治理经济秩序,揭露腐败行为,维护经济发展,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金钱上千万不能与富人攀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多与一些穷人,譬如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村的一些老百姓比一下,就会感到十分满足。同时,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上是自己学习《镜鉴》后的肤浅体会,我认为廉政建设这根弦,必须牢牢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审计人员,更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坚守做人的基本准则,坚守法律的刚性条款。如果人生是一条河,船上的水手就是我们自己。“慎”与“不慎”,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是翻船落水还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篇二: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工作之余阅读了邢台市纪委邢台市监察局编写的《镜鉴》一书,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近年来,时常看到一些因贪污腐败而身败名裂的党员领导干部,往往大都是从小事、小节被突破,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礼品”开始,总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而已,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小节失守,大节丧失,继而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
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气、也曾寒窗苦读数十载、也曾是领导眼中的佼佼者、党和国家的希望,却因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失去了廉洁自律的自我约束,到头来 “甘愿”堕落,让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的遁入贪腐的“深渊”,最终悔恨不已,法纪面前“俯首称臣”,可惜为时已晚,所谓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一百年身”,悔哉、悲哉!
常言道“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自焚”,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改造思想,加强素养,净化灵魂,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换句话说就是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党的信念,特别是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员干部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高思想境界,模范遵守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常学习,常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陶冶人的情操。这样就能时刻提高警觉性,杜绝迈向深渊的第一步。
二、注重学习,提升素质。学习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保持自身的能力,始终保持不落伍,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调整前进方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克服心浮气躁的情绪,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从《镜鉴》很多廉洁教育的案例看,许多领导人员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小恩小惠”、小节开始,慢慢放松警惕,一步一步被拖下水,最后成为一出悲剧。历数各类案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的党员。一名党员干部,不管他的地位多高、贡献多大、头上有多少光环,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拿我们劳动所得,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下手,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无论对我们平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利的,自觉做到从政治思想上把握住方向,人情关系上把握住原则,行动做事上把握住分寸,生活作风上把握住小节,守住内心深处那方净土。
作为一名党员,要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时刻检点自己的工作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稳住心神,管住手脚,经住考验,自觉做到严格自律,遵守规章制度。篇三:《镜鉴》读后感
《镜鉴》读后感
《镜鉴》收录了十年间查处案件中的60个典型案例,分为九大类,囊括了违法犯纪的主要类型和领域,每个案件由法律条文、案例、综合点评三部分构成。主要讲述一小撮企业从业人员被利益驱使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为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敲响了警钟,通过案例的警示达到反腐教育的作用。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不廉洁自律的领导,往往克制不住私欲膨胀,思想腐朽,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谋权敛财,臵于国家财产不顾。这样的人生活在社会里,是非常危险,给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说,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是既知其外又知其内,弄明事物运转的本质,把握做人的尺度,划清是非的界线,就会活得自在逍遥,也对得起人民群众,方可能领导他人,带领他人走向光明的未来。
生活中不拘小节,思想上容易放松警惕,行为上容易纵容自己,最后掉到罪恶的万丈深渊,东窗事发悔已晚,锒铛入狱,落得人人唾骂的下场。《镜鉴》一书提到很多贪污腐败的实例,这些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属于佼佼者,按理来说应该是栋梁之才,可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名扬于世,违背职业道德素质,不顾法 纪法规,滥用职权,干起伤天害理的事,终究逃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结局。逢年过节,送礼成一股风气,还堂而皇之认为是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小节失守,大节不保,陷入泥潭里不可自拔。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这些伤风败俗的恶习,坚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严于律己,恪守职业道德,善思明辨,警慎做事,一心一意为民服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酿成大错的事例,都是从芝麻小事而累积起来的。一开始,做起恶小的事不以为然,还告诫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然而欲望是填不满的无底洞,胃口越来越大,最后名利熏心,蒙住了眼睛,滥用职权,欲擒故纵,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出卖肉体,为了当官出卖了良心。贪欲不可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故“有位”更加要“有畏”。贪欲权力,会使人生的轨迹颠覆,终究走向黑暗。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公所用则两相其益,为私所用则两败俱伤。因此,要清醒的看待权力,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同样也会被人民取下的。只有把权力用到有用之处,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民生改善生活,才得以人民的拥戴。否则,光是为一己之私的权力,到了手上是不会拿得稳的,很快就被剥夺回去,甚至受到法律的制栽。
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防得住“小恩、小惠、小意思”,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持住廉洁自律这扇门,注重改造思想,加强道德素质,净化灵魂,培养出高尚的情操,牢 记党的宗旨,坚定党的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
作为一名公职干部,如何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如何从我做起、从自我管起,并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管得住自己,经受得住考验,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
时刻牢记工作是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想收获必须要有付出,不劳而获只是一种空想。金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却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美好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真正的幸福。在生活中要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经得起金钱的诱惑,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摆架子;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奋发进取,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不以恶小而为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纵观《镜鉴》里一个一个贪污腐败的案例,均是由拒绝到收小钱,从收小钱到收大钱,以致走向违反党纪国法、无法回头的深渊。从开始的不好拒绝所谓“朋友”情面而吃请受礼,觉得只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你来我往随之而来的一些小的要求就碍于情面不好拒绝,逐渐发展到牺牲公司、国家的利益去换取更多的个人利益。所
以作为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公司、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于律己,从根源上杜绝腐败滋生。
三、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识别益友和损友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同志,涉及方方面面的朋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主动权,决不能为“铁哥们”丧失原则。一定要清理自己的交际圈,有利于促进工作的朋友多交、多接触,整天游手好闲的朋友少来往,最好是不来往。不能因为朋友之间的“义气”,削弱“正气”和“骨气”。《镜鉴》中很多受贿案例就是交友不慎被拉下水,逐渐走入牢房。
四、时刻不能放松学习和思想水平的提升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每个人所处的角色也不断的进行着调整,不管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时刻不能放松对公司相关制度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镜鉴》里有许多案例,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业务上非常突出,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被委以重任,很年轻就被任命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但是思想水平没有到达相应高度,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持住自己,导致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这些都为我们年轻人敲响了警钟,时时刻刻不能放松学习,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能够令组织放心的委以重任的年轻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是自己学习《镜鉴》后的肤浅体会,作为一名干部,要自觉遵守国家和党的 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以《廉政准则》为镜子,时刻对照检点自己的作为,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抗住诱惑,耐住寂寞,经住考验,自律做到严格自律,遵守规章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篇:《镜鉴》观后感
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
——《镜鉴》观后感
是疯狂泯灭了良知,是贪婪吞噬了理性,是泪水荡涤了心灵,是忏悔昭示了新生。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不要让无尽的悔恨,担负人性救赎的沉重;忏悔录,警钟为你而鸣!
看着《镜鉴》中一个个忏悔的面容,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忏悔录》节目中的这段旁白。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运营管理岗位工作者,工作之余观看了《镜鉴》视频,使我感慨颇多,给人教益,启人思考,助人为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我们农行人,只有常怀知耻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金钱,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农行的未来。
一、要常怀知耻之心
《镜鉴》中那些犯案的人员心存侥幸,无视国法制度,铤而走险,却在深陷牢狱之后痛哭流涕,向单位向家人忏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西方相传人类意识的觉醒,来源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从此洞晓廉耻,而我国古代早将“廉耻”视为首义。孟子曾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这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何为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我们每个农行人都必须在小事小节上过得了关,大事大节上才会过得硬。康有为曾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做人要从知耻做起,知耻才能明德。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业的大德,也要培养待人处事行为规范的“小德”,而后者是达到更高思想境界的基础,在我们农行队伍中要倡导个人修养、内省、自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常思贪欲之害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多少的区别。有人心如止水,淡泊明志,他们明白“正”字近乎“止”,是以杨震拒金,以清廉为荣;林则徐不治家产,以俭朴为荣。有人贪图享受,私欲膨胀,他们不明白“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是以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们每一名农行员工,要
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通过警示教育,常思贪欲给单位、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三、要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
正确对待岗位赋予自己的权利,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民服务,用得不好,就可能把自己给害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银行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天天要与资金打交道,因此我们更要有坚强的意志,思想上要有过硬的“防火墙”,才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一旦被金钱迷住了方向,到头来就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以上是自己学习《镜鉴》后的体会。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坚守做人的基本准则,坚守法律的刚性条款。如果人生是一条河,船上的水手就是我们自己。“慎”与“不慎”,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是翻船落水还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偿还灵魂罪恶的筹码。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镜鉴》心得体会
案例为镜,引以为鉴;遵规守纪,廉洁自律
-------《镜鉴》学习心得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腐败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珍惜手中的权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地干事创业,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
近日,我局为净化企业内部环境,深入开展《镜鉴-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在关键岗位上工作的党员干部,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震撼和教育。
《镜鉴》中的记载,从犯罪的主观原因看,涉案人员忽视世界观改造,不重视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权敛财,尤其是受贿类犯罪,更凸显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受市场“潜规则”的影响严重;从犯罪的客观原因看,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不奏效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些案件暴露出部分企业的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有的案件是长期疏于监管造成的恶果。
读完这本书,经过对书中相同、不同案例以及不同层次犯罪警示分析对比,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思想方面的原因,即主观方面的原因。
这些人,在掌握了一定权力之后,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扭曲,导致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放纵了自己的贪欲。他们往往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理所当然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敛财、“话事”的“法宝”。通观这些人的犯罪经历,虽然犯罪人级别各有不同,但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人生观的迷失和价值观的倾斜,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和鲜廉寡耻,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
二、体制方面的原因,权力过大而监督乏力。
在书中所提及的案例中,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人,都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在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或重要的人事安排等方面都有拍板权。这个权力如果把握的好,是可以做成许多事情的,如果把握的不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做出许多错事、坏事来。他们的权力很大,受到的监督制约却很小。在权力与监督的夹层中,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全凭个人的党性修养。虽然对于党员干部,会适时召开民主生活会,但在监督与批评上,都是泛泛而论,不着边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知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是有人向上级反映,引起上级的重视,认真查处之后,问题才能被揭露出来,但为时已晚。
三、环境方面的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是个有着漫长封建社会史的国家,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在每个社会阶段,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讲究人情来往,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体制正处于改革、转轨、转型时期,各种不规范的东西、灰色的交往普遍存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就拿礼金往来情况来说,很多人都知道收受别人的礼金不好,但有时觉得实在难以拒绝。逢年过节,家中有什么事情,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理由送来礼金,对于有的干部来说,一些小额的礼金,“如果这点儿钱也退,显得小气,也嫌麻烦”,看着周边的领导干部也都有礼金方面的来往,大环境,大气候如此,时间长了,思想也就麻痹了,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而且在收受礼金时,只觉得大不了是违纪,绝对没有想到这就是受贿,就是违法。心中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出不了什么大事,知道问题暴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要防止腐败,需作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因此自己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
这些腐败分子的下场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通过警示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因此,作为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因此,我们要从《镜鉴》中的案例吸取教训,作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牢记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
总之,反腐败,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上下一致随时保持清醒头脑,将斗争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