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情怀,侠者风范

时间:2019-05-12 02:2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仁者情怀,侠者风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仁者情怀,侠者风范》。

第一篇:仁者情怀,侠者风范

准确地说,张源于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官博里那张特富男人本色的照片。当时只是知道,这个看上去峻拔刚毅的男人便是西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来在西促会与臧会长闲聊,无意中得知他还是一位很不一般的企业家。于是,那次从西促会回来之后,记者又一次重看他的照片,竟然看出了一些神形兼备的气质:眉宇间有着不言而喻的贵气,眼神里透着果敢智慧的磁性。记者虽然阅人不多,但当时却是心生一种灵犀:这个男人,胸有万千丘壑,腹藏锦绣河山也。

在去拜会张源的前一天,我还特别准备了一份有关采访企业家之事的提纲。可当记者见到张源,与他畅谈人生诸事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提纲显然是一个拘囿于固定思维之内的多余产物。因为,张源其人,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桂冠就能解读的透的。其实,抛开他诸多的头衔与声誉,他更是一位守望社会良知的侠者!

犹记那个四月飘絮的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温热的阳光洒在桌旁那盆君子兰上,泛着淡淡的光晕,墙上所挂厚得载物几个大字更是与这人格之花相得益彰,一草一字,竟把把整个房间的氛围衬托的异常明快。而张源就坐在记者对面。很明显,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成熟男人所特有的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更有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与大气。

与张源交谈,总能让人不自觉的联想起古代的豪侠义士。我曾开玩笑对他说,他应该生活于古代的江湖,而他则豁然一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生于世,为权、为利、为义?无论为什么,活着就要做一个好人。即使做不了大侠也不要去做恶人。听了他的这番话,记者似乎也豁然开朗:是的,人生何处不江湖?

我一向都不喜欢以名衔论英雄。但张源的名衔还是不得不破例一提。因为,这些名衔没有一个是虚张声势的空架子,这些名衔是他每一程实事求是、履行责任的真实写照。那么,张源者究竟何人?他又情牵几许?且听记者慢慢道来。

他是九三学社会员,他是西安樱园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策划师,中国经济前沿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前沿决策顾问中心中心、《领导参考》内参编辑工作委员会西北办事处调研员、他是陕西诗词书画音乐研究会副会长、长安文化社副会长,西安市莲湖区桃园社区工会联合会副主席。毋庸置疑,他的身影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干练与才智、担当与胆略总是在最为危机的事情中才表现出最为彻底的本色。而张源的仁者情怀和侠者风范也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彰显得淋漓尽致。作为西安樱园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他刚开始受聘管理那个高级住宅小区的时候,这个小区曾一度是一个水电亏损不易管理的老大难小区。就是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张源以过人的胆识迎难而上,受托进行物业管理。接手管理之后,他奉行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宣传贯彻有关物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深入实际,逐户排查了解,策划、制定整改方案,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先后筹集资金清缴水电亏损欠费50余万元,使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用电有了保障。并且与供电部门联系协商,往返40余次,实现了插卡收费管理,仅户表改造节省费用8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用电亏损拉闸停电的困扰。

第二篇:师者情怀 朗诵稿

师 者 情 怀

90后

时光的脚步把2017送到我们跟前。

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

初登讲台的我们,怀着90后对教育的美好憧憬, 来到实验,来到梦想起航的地方。走上讲台,我的梦想便在这三尺大小,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我要让他萌芽、开花、结果。

我暗下决心要谱写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

80后

我们是80后!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想告诉我亲爱的孩子们:

如果你是一颗透明的水晶,我愿永远将你捧在手心呵护;

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我愿化作蓝天放飞你的梦想。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遇上可爱的孩子们,我学会了,学会了蹲下身倾听,倾听孩子们纯真的声音,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成为我心中的教育宣言。我是一名初中教师。

静静地想一想,在无数次的并肩前行,无数次的挥汗拼搏,无数次的促膝长谈中,我与孩子们一同收获了幸福与成长。

70后

如果说上辈子一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那我们要累积多少次回眸, 才能在实验并肩同行?

又要经历多少次轮回, 才能有此荣光站在这里分享我们70年后的故事。

十几个春秋荏苒,我们在前辈的引领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三尺舞台,回望青春,有懵懂无知的忐忑,也有初出茅庐的莽撞,每一个画面都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我们笑过、哭过、拼过、也摔过!但从来没有害怕输过。因为年少轻狂时的我们,有天马行空的任性,更有追逐梦想的韧劲,——输了又怎样?只不过是从头再来!60后

看着这些70、80、90后的后生们,我要说:我,是60后。

我不是演员,但我有无数青春可爱的粉丝;

我不是歌唱家,但我能穷尽一生唱响属于教师的歌;

我不是雕塑家,却能塑造出成百上千的励志少年。回顾三十多年的教坛生涯,那一页页画面从眼前翻过,从青涩懵懂的青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再到恬和平静的心境,光阴就这样在三年又三年的轮回中归于平凡,归于真实,归于我一生守候的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的人生是奢华的,永远都有水晶般的纯真与我们相随,永远都有黄金般的青春与我们作伴,我们的身心在纯真与青春的浇灌下永远充满张力。60后齐:此刻,与年轻人站在一起,我们想说:

踏上讲台,我们无悔坚守了终生的事业,拿上粉笔,我们无悔书写了靓丽的人生。70后齐:感谢我们的前辈,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教育的传承,让我们懂得了拥抱春天,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希望的田野。80后齐:在我们的心中,教师是一颗星,带来无限光明;

教师更是一幅画,桃李芬芳满天下!90后齐:我们将紧握接力棒,大声地说:

三尺讲台书写90激扬青春,魅力实验追逐教育美丽梦想!

60后齐:30年,教育生命的超越;50年,教育人生的完美。

一代又一代实验人,用默默耕耘诠释着:

全齐: 教书育人,大爱无垠。

此生无悔育人路,洒满青春富诗煌。

此生无悔育人路,洒满青春富诗煌!

第三篇:塑师德灵魂,铸教者风范

塑师德灵魂 铸教者风范

——临江中学开展学习张丽莉老师先进事迹活动情况 在开展学习张丽莉老师先进事迹主题活动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树立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勇于争当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开展主题活动来,全体教职工对张丽莉老师的感人事迹,高尚师德及其无私大爱的精神深受感动,全体教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活动已取得了初步实效。现将我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到位。

我校对此次主题学习活动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次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题来进行落实。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曾运才校长为组长;邓仲环、李思强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领导、级组长为成员。校长亲自抓,副校长专抓,各处室领导下派各级组协助抓,形成系统性、互动性且职责分明的主题教育形式。

二、时间到位,人员到位,督促到位。

我校把周例会定期为“张丽莉老师先进事迹学习会”,全体教职工都必须参加,同时每周各级组择时召开一次学习会,由各下派领导和级组长负责落实,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督促,确保学习效果。

三、学习到位。

为确保此次学习活动收到效果,并把它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我校从两方面作了部署,首先是每位教职工都要写一份学习心得,同时要求学习心得不能马虎应付,杜绝任务式上交,规定内容要有心灵感触,确保每位教职工的心灵都受洗礼。其次,是抓好学习内容,突出重点,促进工作整改,要紧紧抓住:

1、学习张丽莉老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全体教职工要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学习张丽莉老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崇高品德,针对自身工作检查对照,时刻不忘责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习张丽莉老师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树立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确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以踏实的工作,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4、学习张丽莉老师严谨笃学、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全体教职员工要全面树立以德治校、以法治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良好理念,以高尚的情操彰显人民教师本色,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建教育强镇及教育强县中建功立业。

四、效果显著。

通过学习张丽莉老师的主题活动,我校全体教职工心灵上都有较大的触动,都认为张丽莉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之所以能成就其不平凡的事迹,靠的是其对党,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执着精神及其高尚品德。自开展学习活动以来,我校教职工通过自查自纠,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都认识到肩上扛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由于目标有了,工作投入了,作风转变了,目前,学校形成一种蔚然一新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在开展学习张丽莉老师的主题活动中,挖掘本校师德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引导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新时期山区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如我校李远灵老师荣获“河源市2012年五.一劳动奖章”就是学习的典型。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张丽莉老师的先进事迹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绝不会像一阵风瞬间即过,我们将把它作为一种财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开拓前进。

2012年6月8日

第四篇:一位追梦者的教育情怀

一位追梦者的教育情怀

驱车穿行在碧波荡漾的万顷稻区,这里绿油油的杨柳,清澈平静的水面,苍翠欲滴的绿草,把田间小路上排着整齐队伍的小学生也染成了绿色的了,在这样静美和谐的环境里办教育,连人的教育情怀也是绿色的了,他,一位来自黄河滩区的校长,正打造着他的绿色梦想。

最近濮阳市范县电视台纲刚播出的校园风景线栏目,专题播出了他壮美的教育人生。是什么造就了他这样的教育情怀?又是什么激励着他如此执着地向着自己的教育目标前行?他又是如何在辛庄乡走出了一条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的呢?

梁启超先生在文中这样写道:穷则变,变则通,古今之真理也。那么辛庄乡及辛庄乡教育又有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辛庄乡位于黄河滩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师缺编严重,百分之七十的教室是危房,生源外流和学困生多,留不住教师,教育质量迟滞不前,就是这样一个现实,是刚刚上任的他,信心中增加了忧郁的成分,如何使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的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现实,他夜不能寐,有专家指出:没有农村教育的崛起,就不可能有中国教育的真正崛起,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路在脚下,只能一步一步去改变,出自教育世家的他,带着对教育的无比热情和无比的崇敬,一步步由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历经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直至2003年来到辛庄乡作中心校长,他比谁都了解教育,所以他做出的决策是那么准,措施那么到位。

2003年是他在辛庄主持工作的第一年,他做事情雷厉风行,首先深入调查研究辛庄乡教育实际,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改的机遇,直至2006年全乡各小学校舍改造一新,这期间他跑项目,跑资金从选址到建筑开工,他不分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操劳着,期间的酸甜苦辣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从不对外人说起,2004年他获得了范县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2005年他又获得了濮阳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的荣誉,2006年他获得了濮阳市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先进工作者。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校长是从来不甘寂寞的,也从来不会停止思索,硬件设施的完善,孩子的安危这件大事是他心里踏实了许多,而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有待于教改的进一步探索,他孜孜不倦的思索着,行进着。

200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2006年9月10日教师节,辛庄乡党委政府重奖教育功臣,魏连珠校长获得了一辆面包车,这在范县教育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在2006年,范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教育质量的活动热潮,教育局下发的学习手册上一些名校的经验和模式是魏连珠校长茅塞顿开,一种帮扶的思想开始生成,是国家东中西协作推进帮扶发展战略思想,使他坚定了帮扶思想,并最终形成了帮扶理念,开始了有辛庄乡特色的帮扶教育发展之路。如果说辛庄乡的校舍危改是魏连珠校长的大手笔,那辛庄乡搞的帮扶特色的校本教研就是神来之笔了。踏踏实实办教育,认认真真搞教研是他对教育的宗旨和信念。正如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样,魏连珠校长从来都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规划

到落实她都一一把关,一个目标明确,评价到位,制度完善,责任清晰的人性化教研路子新鲜出炉了。他带头搞教研,深入课堂找办法,终于一个帮扶教研的形式形成了,魏连珠校长不仅是行动的模范,更是精神的楷模他始终以自己高尚的精神鼓舞着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思想,他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人性化的管理时刻关注教师冷暖,用他的话说:校长眼里教师无小事,教师眼里学生无小事。也正是这种思想的主导,辛庄乡的帮扶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教育思想才在辛庄乡落地生根。

辛庄乡的帮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一个升华。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上,魏连珠校长作了《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不仅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北京教育管理学院教科所所长、教授季萍由衷评价:他能立足现有办学条件,着眼师生长远发展,探索出有一定科学含量的“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着实不易”。一谈起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的诞生与发展魏连珠校长如数家珍,言语间流露出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使听者流连忘返,为之动容。

让我们先从它的第一阶段开始

(2006年春天----2007年秋天):结对帮扶:何为结对帮扶?如何结对?怎样帮扶?帮扶什么?如何实施?他不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且扎扎实实该调研,群策群力定思路,出方案,并且于2006年10月6日召开了全乡实施帮扶模式动员大会,成立了由2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帮扶研究会,切实帮助解决帮扶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结对帮扶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重点突出了结对子帮扶学习,这个阶段克服了来自社会和教师的传统意识的种种阻力,但魏连珠校长坚持这个道不想阻力低头,经过初期的艰苦实践,大胆实行结对检测和捆绑式评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了教师帮扶教育的积极性。一位勇于创新的校长成就的不仅使自己,更重要的是成就了一所学校,程就了一批教师,成就了受教育的孩子们,成就了祖国教育的美好明天!

结对帮扶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阶段(2007年秋天---2009年春天):多元帮扶育人模式的创立。学生全面发展就不应仅限于学习成绩,有专家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不是危言耸听,好的模式一定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星级评选制度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师生综合评价的瓶颈问题,帮扶内容从单一的学习拓展到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大大提高,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多元帮扶育人模式是帮扶育人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还是让我们从一系列的事件中感知辛庄乡教育,感知魏连珠同志的教育人生:2007年12月4日《教育时报》第二版头条刊发了题为《100个后进生的100个辅导老师》的新闻报道,这是新闻媒体对辛庄乡帮扶教育的的首度报道,紧接着2008年3月5日濮阳市农村小学校长培训会上,魏连珠校长做了辛庄乡帮扶教育的典型发言;2008年3月29日《濮阳日报》周刊头版头条发了题为《结对帮扶:让人人受关注》的报道;2008年6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最新教育模式与教务管理实务全书》收录了辛庄乡

中心校题为《在小乡村构建和谐教育大平台》的文章;2008年11月范县教育局、范县教研室主办的《教研通讯》专刊出版了辛庄乡师生的“互助式帮扶理论实践文章;2008年12月辛庄乡中心校组织了首届班主任论坛,引发了校本研讨材料《探究.二》;2009年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现代化实施与探索》下卷收录了辛庄乡中心校题为《互助帮扶,相伴成长》的文章;2009年3月11日濮阳市校本教研现场会在范县新区小学召开,专辟了辛庄乡中心校组织的“一课同上”和“校本教研研讨”两个组的观摩研讨交流回报活动;2009年3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上,魏连珠校长作为唯一一个农村小学校长代表农村学校做了辛庄乡的帮扶教育经验介绍,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教研所所长季萍教授的高度评价;2009年4月2日在辛庄乡彭楼小学,河南淇县教育局领导就辛庄乡的“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与辛庄乡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由于媒体宣传尤其是北京的高峰论坛使辛庄乡的帮扶育人模式在网上发布,各地参观学习者就纷至踏来,这给魏连珠校长和他的同志们既带来了压力又带来了机遇,一批优秀教师们脱颖而出,一个个模式精彩呈现,辛庄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在全县的城乡学校中稳居乡镇之首。

第三个阶段(2009年春天---2010年10秋天)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帮扶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了魏连珠校长和全乡师生的辛劳和汗水,帮扶发展过程中管柱后进生的发展在前两个阶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板斧也好像进入了它的发展高原期,师生们

中间好像一种倦怠的心理,魏连珠校长和研究会成员一起问计于民,正像我们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一样,使后进学生与优秀学生优势互补,教师们要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后进生们的闪光点,我们一定要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市县乡领导和教师参观学习后都说:辛庄乡搞的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辛庄乡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是一种幸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辛庄乡的帮扶教育正是这烂漫春天里的一枝鲜艳的怒放花朵

帮扶的发展一步步走来,魏连珠校长和他的同志们及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保证了帮扶育人模式的健康茁壮的成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初期的艰苦实践,2010年范县教育局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迅速掀起了一个高潮,辛庄乡中心校积极响应,魏连珠校长和他的同志们审时度势,全面分析帮扶发展的每一点成绩和经验,使帮扶的元素和高效课堂的元素实现了无缝对接,由于帮扶的经验和教师们的教研热情,辛庄乡的高效课堂建设既具有帮扶的特色又具有高效课堂的特点,产生了有辛庄乡特色的帮扶高效课堂模式,

下载仁者情怀,侠者风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仁者情怀,侠者风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