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
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29-03
The impact analysi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YANG Jing
Shizh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he District in Huaian City,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75 cases with diabetics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re routinely taken hypoglycemic drugs,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38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ompliance rate,glycemic control at discharge and end of the follow-up.Results The review,diet,medication,self-monitoring and compliance rate of exerci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both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at discharge,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better control the blood sugar,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care; Compliance behavior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则可能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要终身用药,因此,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治疗措施,而患者疾病控制受到遵医行为的影响。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长期坚持遵医治疗导致临床意外情况发生率增加[2-3]。我们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实施社会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1~63岁,平均(52.6±1.8)岁,病程4~18年,平均(11.4±0.7)年。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4岁,平均(51.5±2.3)岁,病程3~16年,平均(10.2±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遵医率比较[n(%)]
组别 是否遵医 n 复查 饮食 服药 自我监测 运动
对照组 遵医 37 17(45.95)15(40.54)27(72.97)16(43.24)14(37.84)
未遵医 20(54.05)22(59.46)10(27.03)21(56.76)23(62.16)
观察组 遵医 38 28(73.68)30(78.95)36(94.74)32(84.21)27(71.05)
未遵医 10(26.32)8(21.05)2(5.26)6(15.79)11(28.95)
x2 8.06 15.14 7.29 13.65 11.91
P <0.05 <0.05 <0.05 <0.05 <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1)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结构,确定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治疗方法及如何控制血糖等内容,为患者讲授遵医用药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意义,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的改变药物的用量,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4-5]。向患者免费发放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手册,以使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能够熟练掌握。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其存在的焦虑及恐惧等负性心理,轻视、无所谓、担心、顾虑及悲观、绝望等极端心理[6]。(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在患者出院1个月开始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以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情况充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提供支持更好的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遵医行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的追访,将病情变化记在卡片上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个体化调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可以不定期进行,以便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患者沟通并帮助、指导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时常指导患者遵医用药、饮食及运动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显著,而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对照组 37 8.72±1.53 8.47±1.31 11.52±2.01 10.83±1.82
观察组 38 8.61±1.49 7.35±1.26 11.69±1.94 9.41±1.57
t 0.25 3.08 0.54 4.37
P >0.05 0.05 <0.05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尿糖,从而导致了代谢异常[7],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等,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使其遵医行为有效的提高可以确保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8-9]。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还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的配备及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与广大患者的需求还不能完全符合,社区护理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将已经具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护理措施更加合理科学,使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0-12]。本结果表明,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对照组及观察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马咏霞.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分析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8):392-393.[2] 赵英,张倩.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81-282.[3] 张雪蓉,胡佳,刘玉兰.社区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61-162.[4] 刘群.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09-111.[5] 朱兰英.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10):14-15.[6] 郭霞.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9):38-39.[7] 邓玉梅.护理干预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效果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4):3097-3099.[8] 刘艳.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2-83.[9] 沈琴华,高芷萍,陆晓燕,等.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9-31.[10] 郑梅.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735-736.[11] 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23):78-79.[12] 包苏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56.(收稿日期:2014-02-13)
第二篇: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做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
[1]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性器官损害。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患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导致生
[2]活质量下降及社会医疗负担加重。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3]项内容。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指导、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社区护理项目 1.1心理护理
1.1.1糖尿病知识宣教: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
[4]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 避免上当受骗而延误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及技巧、应对低血糖反应的方法、危重情况的警告信号等。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1.1.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同时让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因素,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1.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①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②维持正常体重;③减轻胰岛负担。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上,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6]和经济条件。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嘱咐家属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配餐员、监督员。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戒烟、酒。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里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6g。消瘦者的总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应提高,肥胖者均应减少。2型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多食用粗粮、水果、蔬菜等富含叶酸、Β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显下降,[7]血管并发症明显减轻。1.3 日常生活护理 1.3.1 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糖尿病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病情控制稳定,对糖尿病有显著[8]治疗作用。运动行为的干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不主张做剧烈运动。运动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9]以恒。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可带来很多益处:如减轻体重,降血糖、降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选择低
[10]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1.3.2 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家属应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用热水泡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冬天用热水袋和电热器取暖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
1.3.3 指导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宜于细菌繁殖,又由于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加上机体形成抗体能力降低,故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且感染后又不易康复,为此一定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及时治疗。平时居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在50% ~60%。
1.3.4 腹泻、便秘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导致便秘或腹泻,对此家庭成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或腹泻,对于便秘或腹泻后的患者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调节饮食,减少或增加粗纤维摄入量或加以药物治疗,复查血糖、尿糖。2.糖尿病患者社会护理的意义
2.1社区护理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密切地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2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协助、督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方案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2.3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从病房走向社区或家庭,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为未来诸如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养[12]提供发展方向。
2.4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对
[13]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活动(服药、饮食控制、或改
[14]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减轻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可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社区访视,给予连续性的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居民获得多方面信息,提高保健意识,是坚持治疗的关键,也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护士的努力,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医疗费用也有适当的降低。
参考文献
[1]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2]徐秋珍.糖尿病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业医学杂志,2006,9(5):527-528.[3]赵英,朱伟芬.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7,6(9):579-581.[4]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3): 116.[11][5]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30-235.[6]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21(5): 477.[7]李树青,刘佩.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当代护士,2007,12:38-39.[8]黄秀菊,周爱民.有效运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5-296.[9]罗红,朱红艳,龚建,等.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1-12 [10]申桂菊.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教育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73.[11]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27-28 [12]王翠萍,刘一鸣.家庭护理干预对I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携泵治疗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5-6 [13]贾存显,赵忠堂,温红龄,等.社区干预人群糖尿病知晓率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1,8(6):401-402 [14]唐炜立,周智广.糖尿病患者教育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45糖尿
第三篇: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02-0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一年护理期内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率上均好于未经过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相应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致病原因多样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功能紊乱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据WHO报告预测,在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3亿以上,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因为该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1]。本文对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并观察社区干预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其中男51例,女44例;年龄在28-78岁,平均56.8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无重要脏器病变及合并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组和观察指标95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7.4±4.1)mmol*L-1,治疗费用为(0.82±0.31)万元,并发症率为8.0%。而未经社区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0.1±2.3)mmol*L-1,治疗费用为(2.1±0.52)万元,并发症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知识水平和相关医学知识困乏,加上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使患者无所适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病因、饮食治疗内容、口服降糖药知识、胰岛素治疗等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自我检测方法,判断低血糖的表现与防治。社区护理人员对初诊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及时通知患者接受血糖监测等相关检查[2-3]。
3.2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常可需要终生服药,在饮食上也要有很大限制,常常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失望等消极心理。致使患者降低服药的依从性,而使患者血糖水平再次升高。有研究表明[4]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合适的社区护理和社会的认同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情改善有很大帮助。
3.3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上要求比较严格,患者饮食控制主要在患者饮食的总热量、饮食种类以及每日饮食次数。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运动情况为患者设定总的进食热量,在饮食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少食或不食热量较高和易引起血糖升高食物,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吸收的效果和减少胰岛负担。
3.4有氧运动[5]对于糖尿病患者人群,应适当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慢跑、散步、跳舞、游泳等有氧运动。患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适量,不能盲目地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体内需要能量大增可提高体内升糖激素水平,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大量剧烈运动是集体产生丙酮,导致酸中毒。运动量也不能太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至少每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时间可在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h,但是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可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进行。
3.5感染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自己卫生,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换衣防止皮肤感染;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一些不洁和腐败变质食物,预防肠道感染。在遇到外伤、皮肤损伤、水泡、红肿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6]。
参考文献
[1]杭万双,潘晓群.江苏城乡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3):141-143
[2]梁春莉.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6
[3]王艳,崔焱,鞠昌萍,等.强化教育与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9):72-74
[4]唐佩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7
[5]孙莉敏,胡永善,吴毅.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7(2):93-96.
[6]赵学军,杜文建,吕桂英.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7(4):25.
作者单位:210004南京市白下区回民医院
第四篇: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正确进行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对养老院和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关键字:护理干预 养老院 生活质量 老年人
据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
[1]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
势。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比例已上升到49.4%[2]。而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不再是延续生命或单纯的生命存在,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公认的效果评价指标[3]。生活质量是一个包括躯体及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4]。作为照顾老年人的主要护理力量,养老护理员是保证养老机构正常运行和入住老人得到高质量服务的关键因素。恰当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养老院生活的老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月惠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对青岛市养老院与居家年龄≥65岁的182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家庭支持与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无相关性[5]。由于该研究样本较少,未选取过多变量,故相关性分析可能有所遗漏。而徐波等对南京养老机构内的665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样采用WHOQOL-BRIEF量表,选取了两个独立条目,得出结果则略有不同,除了自理能力外,患病情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病及两周以内的患病情况)、有无困扰问题、支付医疗费用是否困难和居住方式也被视为是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6]。
测量生活质量的量表除WHOQOL-BRIEF量表外,还有常用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个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EIQF)等。根据周建红等人使用SF-36等量表的研究,可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活动参与、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对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7][8][9]。但SF-36量表的局限性在于它主要用于评估总体健康状况,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等,故要得出较为全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好采用国际标准的QOL评定量表。孙梦霞等对岳阳5所公立养老院215名老年人的研究表明,正确的死亡观、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身体状况等对提高养老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10]
2.提高养老院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10],需要养老院护理工作人员对院内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影响院内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几大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 认知干预
进行一系列激发病人认知和记忆能力的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控制已有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作,避免病情加重。如向痛风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发生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控制对痛风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11]。向长期卧床的病人解释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性,增强病人保健意识,使其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这在提升疗效方面很有帮助[12]。
2.2 心理干预
老年人体技能器官功能的老化和生理环境的改变、儿女们不能在身边照顾、本身独立性的缺失、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都会导致老年人心情忧郁、偏执、敏感、易怒、情绪不稳定,常有孤独和被抛弃感[13]。而养老院生活的老人既要经受老化带来的不便,又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群体,这些都会使老人萌发需要关心、鼓励、安慰、平静的心态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应针对这些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对入院老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环境和相关制度,多陪老人聊天,组织老年人座谈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早认识新朋友,尽快适应养老生活。同时,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对他们的亲属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给予老人社会支持,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消除其失落感和孤独感[14]。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慢性病基本是终身性疾病,随患病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抑郁或原本的焦虑加重。慢性病的久治不愈及多次反复发作均可导致老年人心理状况衰退,对生活满意度下降,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14]。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沟通,耐心疏导,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日常生活护理,同时结合认知干预,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讲,让病人积极参加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加自我认同感。也可针对患者特点实施个性化放松疗法,如每天给患者听音乐,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老人焦虑抑郁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2.3 行为干预
2.3.1 运动干预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运动能力等会逐渐下降,生理上也会出现形态、技能代谢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老年护理员可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为老人制定每天的运动计划,在老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鼓励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最好保持每周3~4次,每次20~40min,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散步、慢步跑、快步走等,还有日常生活训练,如对手指、系纽扣等每天不少于10min[15][16]。但是要注意老年人机体功能不比年轻人,运动量上要注意“酸加、痛减、麻停”[17],不要对老人造成伤害。
2.3.2 生活干预
由于不再有上、下班时间的约束,大部分老人入住养老院以前作息时常不规律,睡眠饮食的不规律都容易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加速衰老的进程。而慢性病的治疗与保健许多也与饮食
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设计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倡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喝酒等,劳逸结合,定期体检[15][18]。强化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3.3服药干预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记忆也在不断下降。老年人的护理人员应事先确定老人药物的使用情况,如时间、次数、剂量、不良反应等,定期提醒老人服药,自制口服药卡,挂于醒目位置,方便老人记忆。或者教会老人写服药笔记,最大限度的提高老人服药依从性,避免服错药、漏服药的发生[19]。
3.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护理干预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宋兰君对50例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显示,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整体个人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20]。生活自理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多的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做到自己照顾自己,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肯定自身价值,重拾生活信心。
3.2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许多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有些生活习惯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诱因或加重因素。选择和坚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基本、最容易和有效的途径
[21]。苏海丹等的研究显示,对痛风病人限制嘌呤饮食,加强病人的健康行为从不自觉向自觉改变,提高病人饮食依从性,可以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病情的发展[11]。
3.3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遵医行为的影响
许多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往往不能完全遵医嘱服药。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胡乱用药或突然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胡希珍对50例养老院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卫生知识保健能力和疾病预防治疗能力明显提高,抗病保健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表明健康教育对改善病人不良遵医行为有必要的意义。[18]
3.4 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
睡眠一直是老年人在晚年衡量自身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睡眠质量的降低部分是身体机能原因,部分是由心理因素造成。根据宋兰君的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达66%,而没有通过护理干预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仅为33%[2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护理干预中的一些体能训练、日常活动计划让平常运动不多的养老院生活老年人有了外出活动、舒展身体的机会,提供一定的适量活动的机会也会让身体积累一定程度的疲劳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另外,由于心理压力较重,情绪困扰会让老年人晚上的睡眠成为烦恼的集中爆发时段。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精神压力,消除睡眠烦扰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3.5 护理干预对改善心理状况的影响
老年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老年人患躯体功能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子女缺乏探望造成感情缺乏,加上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改变,致使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极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林梅等对养老机构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1月后,老年人的抑郁评分开始改善,3个月后出现显著效果,说明这种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状况[16]。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无论是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还是对生活满意度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3.6护理干预对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入住养老院后,老人正常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圈子缩小,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减少,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护理干预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类社会的环境,在引导老人自我护理的过程中,让老人体会自我价值[22]。在日常活动管理中,充分发挥老人的社会价值,使老年人“老有所用”,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而且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人家庭关系也有较大帮助[20]。
4.小结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减少,以及社会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家庭结构越来越趋向于“8421”的倒金字塔式发展,即8个老人、4个中年人、2个青年人和1个孩子,这种结构使得作为第三代的两个青年人不仅要抚养子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八位老人的赡养义务,对大部分中低薪收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各种非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养老院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可以极大的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年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养老院设施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养老院生活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是普遍低于居家生活老年人[5]。由于护理干预对提升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安危、生活品质[3],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关于加快发展我国老龄产业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23-24
[2]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16-2818.[3]黄新萍.社区养老院护理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13,(z1):124-125,126.[4] 戴静,刘协和,马渝根等.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46-248.[5] 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等.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6] 徐波,丛晓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21-1123.[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某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6):389-393.[8] 孙海燕,孙国珍.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9-821.[9] 廖晓春.养老院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40-2342.[10] 孙梦霞,李国平,李建湖等.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1,31(16):3140-3143.[11] 尹雪梅;郝春霞.护理干预分类在护理中的应用.1997(06)
[12] 苏海丹,温梦玲,郑春风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8):820-822.[13] 张丽娟.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90-91.[14] 闫海英.老年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29-1730.[15] 李慧,李慧,郭宏等.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2):119-122.[16] 穆金桃.运用护理干预措施提升老年公寓老人的生活质量[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98-2300.[17] 林梅,王红英,陈长香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4-25.[18] 马君有本不老经/老人锻炼的“加减停”[J].家庭医药,2009,(10):59.[19] 胡希珍.健康教育对养老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57-58.[20] 金小薇.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55-2056.[21] 宋兰君.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4-327.[22] 田本淳,马文飞主编.追求健康没有快车——追求健康从生活方式开始[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5-26.[23] 郭芝廷,刘晓丹,赵彦惠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20):1825-1826.
第五篇: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
[关键词] 护理干预;助产;产后出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母婴的保健和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临床上认为影响分娩三大因素主要包括产道、产力以及胎儿,随着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精神心理因素[1]。研究显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孕产妇对助产以及产房整体护理质量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2]。为研究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我院选取收治的120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6.9±5.1)岁,其中42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孕周37-42周,平均为(37.2±1.9)周,观察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9±4.8)岁,其中40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为(37.0±1.8)周,两组在年龄、孕次以及孕周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可在分娩前后向患者讲解分娩前后相关知识宣教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产前多与产妇交谈,了解产妇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可采用分散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详细告知产妇产程中各疼痛的发生机制、持续时间以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注重保持待产室和产房的环境,保持安静、清洁、舒适以及安全,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照射,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利于改善产妇心情。对于体力较好的产妇,可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体位,对于体质和耐受力较差的产妇,可取侧卧位或者半坐位,以增加舒适度。鼓励产妇在宫缩期间摄入清淡、高能量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增加体力,有助于分娩。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所有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调查,满分100分。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助产质量、产后出血以及满意度情况分析 组别
病例
总产程(X±s,h)
观察组 对照组 t/χ2 P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对分娩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兴奋交感神经,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造成宫缩乏力,延长产程,增加产妇的痛苦[3]。在生产前积极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影响产妇分娩的负性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教育,向其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其
60
7.8±2.2 11.8±2.6 9.82 <0.05
产后出血 [n(%)] 3(5)8(13.33)5.32 <0.05
满意度评分(X±s,分)97.1±2.6 87.1±4.6 8.56 <0.05
充分认识到分娩只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恐惧和紧张只会增加分娩的疼痛和难度,从而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入生产状态。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产妇的状况,尽可能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以保持其具备充足的体力,适当给予良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可给予指导呼吸技术,选择自由体位,适当按摩以及多走动,以加速产程,同时可通过交谈的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方法,从而积极帮助产妇减轻痛苦[4-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加速产妇的产程,并降低产妇的出血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文献[6]报道情况相符。总而言之,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李小敏,王晓娟,赵佩珊.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77-78.[2] 孙明月.提高助产质量方法的研究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184.[3] 项燕.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0):134.[4] 苏瑞玲.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83-1184.[5] 斯丽平.浅谈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助产质量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2-33.[6] 杨迎春.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