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共5篇)

时间:2019-05-12 02: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

第一篇: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

4欲乐与法乐

 1.17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四节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修:

一、(道心退失之原因,认识五欲过患。)

今天我们要来讲讲修行佛法过程当中的一些情况。在佛门里面,有不少的人,尤其是信仰比较好,道心比较好,这样一些佛教徒,学了几年以后,信仰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巩固,甚至有减弱、退化的现象,道心不仅没有越来越得到增长,反而呢日渐退失。

——学诚大和尚

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一些问题。更是常常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那么也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身。我们学了佛法,应该来讲,要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能够脚踏实地,走好路子,走稳路子,才是正确的。那么问题的产生,以及问题的程度加重,也有它的原因。

——学诚大和尚

原因方面是有很多的,有的是因为,没有找到修道的方法途径和次第,难以入门,难以一门深入,把信仰佛法当成一种通俗的民间信仰。我们在很多的民间的一些神庙里头,供了很多的神,那这些神呢他也能够起到保护,庇佑的作用。那我们信仰佛教,它不仅仅就这一点。——学诚大和尚

那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不仅仅为了要解决我们人们的眼前的小问题。如果仅仅是解决眼前的这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普通的神,甚至世间上面的那些善人,都是能够做得到的。那我们信佛、信法、修道,是有它不共的意义的,要从无限生命来审视,这样一个问题:信佛、学法、修道。

——学诚大和尚

那么有些人信仰建立不起来、道心退失的原因,是因为对佛法的闻思不熟。因为

15-1

4欲乐与法乐

不能很深入地对佛法进行听闻和思维,自然而然要进行很深入的修行难度就很大。那么有些信仰和道心淡化的原因,是实修的方法不对路,自己很想去用功修行,但是呢修起来,越修越苦、越修越难以体会到佛法的乐趣、佛法的作用。

——学诚大和尚

自己想修行,跟怎么样子好好修行,意义是不同的。自己想修行仅仅是一个发心,内在的自我要求。实际上如何进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有次第、有步骤认真去修行,又是一回事了。

——学诚大和尚

有些人信仰和道心,退失的原因在于慢心、懒散,习气不能得到调伏和对治,因为我们的慢心在起作用,内在的对于人事物,佛法的执著,这种的力量非常强,自然而然因为慢心的缘故,将佛法拒之于自己的心外,将自己拒之于佛教的门外。因为懒散的原因,我们不能专注,我们不能专心,我们不能把有限的、宝贵的、片段的时间,很好地用在佛法的闻思修上面去。

——学诚大和尚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可以做得到?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为什么能够做得到?佛陀看到了老病死这样子的生命的黑洞,感到无比的震撼。为了要寻找出离生死、究竟解脱的菩提大道,毅然决然放下自己的,世间一切功名、利禄、成就。

——学诚大和尚

然后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对比我们自己呢?我们能不能以自己,整个的生命、身心的一切,向佛陀一样,来实践佛陀的教法。这样子才能够谈得上,一步一步向佛陀学习。

——学诚大和尚

整个的身心,所有的生命,这是代表一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它不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概念,要真正下决心去学习;或者说我们只是美其名,来学习佛法,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心。

——学诚大和尚

世间上面的人,大家都会有种种的追求,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对于五欲的放纵、追逐,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对于佛法的希求和实践,他能够得到永久的究竟的快乐。而世间上面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固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但是呢,有钱,有时候也会引发很多的灾祸。

——学诚大和尚

常常听到一句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富也会常常给人家带来许多的不幸,15-2

4欲乐与法乐

和难以预料的痛苦。它不能跟佛法相比。美色呢?更是我们学佛修道的很大的障碍。世间上面的人,所有的恩恩怨怨,所有的爱跟恨,情跟仇,都是因为美色引起的。

——学诚大和尚

所以,美色不仅仅会给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还会引发许多无谓的烦恼,和非常深重的痛苦,使人难以自拔,欲海狂澜。那么这也就是说,财也好,色也好,它里面包藏的痛苦和不幸,普通不学佛的人他是难以看到的。

——学诚大和尚

名誉也是如此。大家为了要出名,誉之所至,谤也随之,常常说,爬得高,跌得也重,跌得也快。那么这种对于世间浮名的一种贪着、追求,也是我们修道的非常大的障碍。五欲里面的第四个欲望,食。

——学诚大和尚

现在人对饮食、对这些食品,也很讲究,吃的东西比过去要丰富多少倍,可惜我们现在人的病比过去也要多多少倍。常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了很多,我们自己肠胃都消化不了的东西,吃了很多本来都不是我们,人需要吃的东西。

——学诚大和尚

第五种睡。睡眠也是一种很深重的欲望,有些人他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常常想去睡觉,常常听到说,好吃懒做。有人以为说,好像我们睡眠没什么过失,也不会有什么错,表面看起来,睡眠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而实际上,对自己来说,损失也很大。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把这些时间浪费掉,并且养成了一个懒惰的习惯。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15-3

4欲乐与法乐

 1.19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四节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由此说来,世间上面普遍所认为的五种欲乐,五欲之乐,它虽然有一点点的快乐,而实际上痛苦更多、痛苦更大、痛苦更深,种种的勤劳、种种的追求,所得到的一点点的快乐,里面也包含着危害自己身心健康这样子的因素在里头。

——学诚大和尚

千百年来,所有的圣贤,我们世间的圣贤也好,佛门里面的圣贤也好,佛菩萨,都是告诉我们:这五种欲乐对自己的身家性命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危害,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好好地加以疏导。

——学诚大和尚

那如何来让自己要能够走出欲望的沟壑?要走出欲望的迷途,深坑,需要靠佛法,需要靠善法欲,善法欲能够给人的带来法的乐,五欲只能带来欲的乐、欲望的快乐;善法欲是善法的快乐。善法的快乐是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是自己烦恼得到调伏以后的快乐,是内心得到了智慧,体悟到真理的一种快乐。

——学诚大和尚

比如世间上面的一个正人君子,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地能够体现道德的风尚,能够体现仁爱的精神,不仅自己身心得到愉悦,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又如佛法里面所谈到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同样如此会给很多人带来法喜、带来快乐。

——学诚大和尚

我们在学校里边读很多圣贤的书,明白很多的道理;在寺庙里面读了很多佛教的经论,也一样会给自己带来法喜、带来法乐。我们在经堂里边打坐、念经、念佛,内心也能够得到和谐,得到安全,得到喜悦,也会有一种在世俗社会当中,各种欲乐难以达

15-4

4欲乐与法乐

到的境界和心境。

——学诚大和尚

我们同行善友之间,彼此的虔诚、恭敬、接纳、礼让、互相包容、互相交流、互相劝勉,慈悲喜舍,助人为乐,这种精神、这种行为、这种感受,更是难以找到的、难能可贵的,无价之宝。

——学诚大和尚

也是自己以及同行善友,彼此都能够用自己的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的最真实的写照、最真实的反映、最现实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去学习教理、去实践教法,佛法一定是有灵验的,一定是能够得到验证的,我们一定是会有收获的。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说,如果放纵自己的欲乐,那么这就是凡夫的行为,一般人的行为。那么这一般人的行为,都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循环,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强调与佛法不相应的、没有利益的、自我折磨的那样子的一种苦行。

——学诚大和尚

真正的苦行也是无益于生命的解脱。释迦牟尼佛虽然最初六年苦行,而最后还是放弃,其原因是,佛法是中道。那我们一个人如果了遇到很多困难、问题和挫折,甚至失败,那个时候,我们能不能还有信心勇气来面对自己、来认真学习佛法,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学诚大和尚

人活在世间,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也不可能不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常常有,常常会发生。俗话说,人生不满意的事情常八九。

——学诚大和尚

我们不可能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满自己的意愿,但是不能满自己的意愿又怎么样子呢?我们就要来看:我们所作所为,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我们所作的事情,能不能符合佛法的标准?能不能符合佛菩萨的心愿?能不能符合祖师大德们的意愿?而不是符合自己的意愿,符合自己的心愿。

——学诚大和尚

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说,我们所作所为是符合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心愿和意愿的时候,就不会错。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引导我们出离生死、走菩提道、究竟离苦得乐。我们的意愿、我们的心愿,仅仅是为了要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的小问题,所以常常是不对的,常常是不正确的。

15-5

4欲乐与法乐

——学诚大和尚

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子一些问题的点上,不只会让自己,感受到佛法是有灵验还是没有灵验的地方。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有问题,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面的感受。

——学诚大和尚

以自己情绪上面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是否有进步,或者说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来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也就会越来越远。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2.5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15-6

4欲乐与法乐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四节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刚才我讲的这些,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佛法是要让我们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而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子内心的状态和问题。贪欲,三毒之一、三毒之首,第一个就是贪欲,它的表现就是财、色、名、食、睡。

——学诚大和尚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的时候,有一天到郊外去游览的时候,在烈日炎炎之下,看到有一个农夫,驱着牛在犁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只牛如果走得慢的时候,就会受到鞭打,皮损见肉。

——学诚大和尚

农夫自己本身也非常的辛苦,汗流浃背,痛苦不堪。犁田以后,泥土翻过来,看到很多的小虫,这些小虫又有飞鸟飞过来啄而食之,被那些飞鸟吃掉了。释迦牟尼佛看到这样子的境界,看到牛、看到人、看到小虫、看到小鸟,就会发慈悲心,无比怜悯。他就在思索如何,来解救这些众生的痛苦,以及解脱这些痛苦的道路,那么众生彼此之间互相残杀,恩恩怨怨,以及种种的劳苦的经营。

——学诚大和尚

社会上面有一个比喻,有一句话:经营人生。我们一辈子都在经营自己,经营自己的事业,而面对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族群,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会觉得其它的众生、其他的人,他们有多么的可怜,他们有多么的痛苦。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我们的同情心,我们的慈悲心,是不能跟佛陀相比的,百千万分不及一。

——学诚大和尚

佛陀在太子的时候,他就能够有这样子一种心情,他看到一回,就能够发起这样的心。并且呢,一直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那我们看到这样子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惨烈的境界,还不能让我们感悟?让我们觉悟?让我们认清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世间痛苦无常的本质?

——学诚大和尚

说明我们内心,思维的习惯,还是烦恼在推动、业力在推动,同佛法的距离依然还是那么的遥远。佛法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还是那么的渺小、似有似无。我们对财、色、名、食、睡五欲追求的目标可以说非常清楚明确,甚至非常的笃定,——学诚大和尚

15-7

4欲乐与法乐

而对佛法的信仰,对佛法的行持,总是那么地摇摇摆摆,疑信参半,对自己的财富、名誉、权力,这些判断一个人,在世俗社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总是非常的在意、非常的渴求、根深蒂固。当然就财富、名誉、权力本身来讲并没有对与错。

——学诚大和尚

对与错的问题,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它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它不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它不是我们今生今世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世间人成功与否的标志,而不是佛教徒成功与否的标志。

——学诚大和尚

当然这些名誉、财富、地位、权力,对于自己养家糊口,承担社会责任是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仅仅是自己对家庭,以及对社会所应该肩负的责任而已。对社会所肩负的责任,对家庭所肩负的责任,它固然同佛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本身不是佛法。

——学诚大和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不学佛的人也要对家庭和社会尽责任,尽义务。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要如何用佛法在自己家庭里头,在社会里头去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更何况财富、名誉、地位、权力等等,他自己在获得的时候,同时也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

——学诚大和尚

比如说,你有十块钱,你将十块钱去买了一支牙膏,你买了牙膏就意味着不能再去买别的东西。这就是叫做排他性。你在去买牙膏的同时,有很多的小摊小贩,希望你到他那里去买牙膏,这样子的话,本身也就具有竞争性。

——学诚大和尚

你买了牙膏,回到家里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家里没有盐巴、没有酱油。自己会想到,应该把这十块钱拿去买盐巴、买酱油。这样也就说明,金钱的不稳定性。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一直都能够赚到钱,所以,它也存在着不连续性。我们如果不小心的时候,会把这十块钱弄丢掉,它存在着不确定性。

——学诚大和尚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如何来对五欲的境界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总是把它觉得是好的、是快乐的、是圆满的,它里边所包含和具有的问题,没有认识到。

——学诚大和尚

刚才谈到,从这些东西的竞争性到它们的不确定性,都是一步之遥,随时都有可能发

15-8

4欲乐与法乐

生,那么如果是佛法、如果是智慧、如果是一个人的慈悲心,这些作用和力量,它永远不会消失,它永远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快乐,它永远不会去损害到别人的身心。

——学诚大和尚

它不存在排他性,它不存在竞争性,它不存在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确定性,都是世间烦恼的标志,都是无常的特征,都是痛苦的根源,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我们需要对治的地方。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2.6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四节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我们人想拥有财富、名誉、地位、权力,而苦苦追求,孜孜以求。那么这种的贪欲的15-9

4欲乐与法乐

心理火焰,是非常猛烈的。我们本来就有贪欲的烦恼,那么自己的内心又向这样子一个强烈的境界上面去追逐,无疑是火上浇油。

——学诚大和尚

因为你在火上浇油,这个火就越烧越旺,自己的痛苦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柏拉图曾经说过一句这样子的话:“贫穷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减少,乃是个人贪念的增加”,我看很有道理。

——学诚大和尚

不少的人为了要过上好日子,他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是用拼命赚钱的办法来满足,用拼命工作的方法来追赶自己增长得那么快、那么主观的一种欲望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实际生活上的需要。

——学诚大和尚

就自己去工作赚钱,自己在世间上面所作所为,为了要满足自己在欲望上的名誉、权力、地位、财富,而不是自己生活实际上的需要,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学佛法的,障碍的,很重要的原因。

——学诚大和尚

有些人非常聪明,非常有能力,但是把自己的能力、聪明、资质用在规划自己的私欲上面去,也就是以自己的私欲的,作为规划自己一生的主要目标。反过来说,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要满足个人的欲望,就像刚才所谈到的,在世俗社会上面那一些的成就,而不是在佛法上面的那一些的成就,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也是非常要不得的,更是我们很大的障碍。

——学诚大和尚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强调,每一个人一定勉强去抑制自己的欲望,或者说,假装自己没有欲望,这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也收不到很有效的一个结果。我们只有逐步不断培养对善法的欲望,就是我们常常所提到的善法欲,才能够去对治个人的私欲,以及个人为了满足私欲,在社会上面所做的种种的成就。

——学诚大和尚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忙着自己的一个小我。因此,自己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局限、非常琐碎、甚至非常的无聊。如果把我们自己生命的方向转到佛法上面去,转到对善法的希求上面去,转到对佛法的欲求上面去,——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的希求心就会越来越广大,我们的虔诚、我们的恭敬、我们的包容、我们的慈悲,就会不断在增长。这样子的人生,是非常美好的、善良的、有意义的,也是佛法

15-10

4欲乐与法乐

要告诉我们这样子做的。

——学诚大和尚

欲的概念: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所乐境就是那些自己比较好乐的境界,自己比较喜欢的境界,自己觉得这些境界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带来快乐的境界。它以希望为性,希望得到它、希望拥有它、希望不要失去它。

——学诚大和尚

而实际上,外在的势力的作用,它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内心对外在的境界,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没办法去决定的、是非常微弱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善法的力量,才有这种可能和力量来面对外在那些杂染的境界,才能够认识得清楚。

——学诚大和尚

如果内在里边佛法的力量增长不起来,肯定会随着自己的习气走,随着自己的好乐走,自己好乐的东西就是去追逐;自己不好乐的东西就不去管它、不去理它。那我们所好乐的是欲望、是私欲、是问题,自然而然我们所获得的,也就是问题,也就是烦恼,也就是自己生命不需要的东西。

——学诚大和尚

所以这种对个人私欲的满足,它是根本烦恼之一。对善法的希求,就不同了:勤依为业,它是引发自己精进的主要的根据和动力。自己对善法有希求,对佛法有希求,才会努力去做,才会精进。如果我们对佛法,对善法没有希求心,不想得到它,不想拥有它,精进自然无从谈起。不要说精进,我们要坚持都是很难的。

——学诚大和尚

我们内心里面能够发起这样一个心,说自己要用功修行,都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在自己内心非常清楚的时候、心态非常平稳的时候、情绪非常稳定的时候,才能够认识到说自己需要佛法。

——学诚大和尚

而自己在起烦恼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在生活的时候、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完全都是世间法、完全都是世间的习惯,都是在习惯当中打转,都是跟着自己的习惯走,跟着习惯在学习、工作、做事。

——学诚大和尚

“习惯”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习气;习气用社会的语言来讲就是习惯。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能养成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好的习气,比如说喜欢念经、打坐、看经、做好事、说好话,诸如此类,就是很好的一种善法等流、习惯,很好的一种习气。如果不是这一些,那么就是世间的习惯和习气。

15-11

4欲乐与法乐

——学诚大和尚

所以一个人用功不用功,修行不修行,固然是内在的境界和功夫,但是从外在也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自己的等流习惯是什么,也是常常会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对听经闻法不好乐,对用功不好乐,对积资粮不好乐,这肯定跟佛法不相应。

——学诚大和尚

如果天天喜欢谈天说地、谈论是非、喜欢攀缘、喜欢讲无义的话,这肯定跟世间法相应。世间法同佛法,它的分水岭,它的区别也就在这里。这从我们自己心上面去判断的,而不是从外在去判断。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2.7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四节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15-12

4欲乐与法乐

声闻乘的人,修行佛法的时候,常常强调无常。米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进入佛法之门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无常,佛陀由四门看到老病死和出家沙门,这四种人,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真正了解到了无常。

——学诚大和尚

在佛道的修学上,我们能不能起步、起好步、踏上步,就是对无常的观照和认识。我们能够认识到无常的特点、无常的作用,以及它的规律,才不会执著、以及迷失于自己的欲望。唯有真正了解到无常,这是世间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才会下功夫去克服、去对治,自己内在的对欲望的追逐心理;才不会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心里。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应该把自己的心安在佛法上,让佛法的种子,不断在自己内心深处扎根,发芽,起到种子的作用。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无常,无常这个法能够在自己的心里现起、产生作用,就容易对治自己的昏沉、散乱、失念、不正知。

——学诚大和尚

刚才所谈到的无常,不是说它是一种规律,我们没有办法,我们逃脱不掉规律,而是让我们要来改变,来主导这种规律。因为是无常的,所以它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人生,我们该如何着眼,该如何下手,这是我们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诚大和尚

我们把整个人生看成是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所以不着急,不着急去用功、不着急修行、不着急学习佛法,就容易把时间浪费掉,就容易散乱,容易起烦恼,内心里面就容易产生种种的问题。

——学诚大和尚

因为我们能够现起无常,所以内在里面就会,不会很在意外在的种种成就,外在的种种的虚假的现状,因为我们能够有无常的心理,就会念兹在兹,佛法永远在心头。大到宇宙,小到个人的生命,个人每一个心念,都是无常。

——学诚大和尚

刚才我谈到我们培养善法欲,能够对治自己的私欲,我们体会无常也能够对治自己的贪欲。一个人如果不会在善法欲和无常上面下功夫,去着力的话,那么每个人有很多的、很强的贪欲,欲望很多、很广泛,——学诚大和尚

比如说喜欢好的衣服、好的手表、好的汽车、好的房子、好的待遇等等,那么我们一

15-13

4欲乐与法乐

生可能都会就在这方面去追求,我们天天内心里面想的都是这些东西,自然而然我们的散乱心就会很严重。只要我们在家里好好孝顺父母、好好与兄弟姐妹相处;

——学诚大和尚

在单位里边好好工作、尽职尽责、敬业,自然而然我们会有成就的,自然而然,我们会得到单位、家庭、社会的承认和肯定。而没有必要把我们的心思,转化到追逐欲望,满足欲望这样一条错误的路上。更何况,因为我们来追逐欲望,常常也会感到疲劳、疲乏。

——学诚大和尚

因为你追逐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满足,得到很快的满足,你不满足,内心里面就会有失落感,内心里面就会有矛盾、痛苦、身心疲乏等等。有这些疲乏,就会引起昏沉,深重的睡眠。

——学诚大和尚

如果我们有无常的心,对无常这个法类能够有很深的体会,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死了,自然而然知道说,我死了以后,要带什么走?我死了以后能够带些什么东西走?是以死念根治自己内心愚痴的表现、没有佛法的表现、没有无常心的表现。

——学诚大和尚

如果内心有无常,自然而然他就会现起智慧,保持觉醒,不会被个人烦恼欲望之所迷惑,内心清明,与佛法相应。刚才谈的这么多,欲望对个人修学佛法的影响、危害;善法欲、无常对自己修习佛法的作用和帮助,以及它能够对治自己的贪欲。我们作为人,又能够听到佛法,具足暇满,就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人身,修行用功,让自己的后世越来越好,一生一世比一生一世好,最后圆满佛果。

——学诚大和尚

自己的心思如果不是用在修学佛法这条路上,而是用在造作世间种种的恶业上,虽然拥有了人身,也听到了佛法,依然而然也会堕落,甚至下地狱、变畜生,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遇到了佛法,不等于说就是万无一失了。

——学诚大和尚

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是自己生命当中最需要的部分,是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今生今世最不可偏离的。

——学诚大和尚

我们才会老老实实,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生命的一切,去信仰、去实践,最后,自然而然,佛法能够同自己的身心、生命交融,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代表佛法,体现佛法的精神。以此勉励大家。阿弥陀佛。

15-14

4欲乐与法乐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15-15

第二篇:感悟人生7(分成小段)

7寻找苦乐源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七节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各位同学,诸位来到寺庙来学佛法,当义工,积聚福德智慧的资粮,成为师法友和合增上团队当中的一员,我们如何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和合增上团队当中的一员?我们要怎么样子才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团体当中一员的意义?

——学诚大和尚

就个人来讲,我们每个人有一具身体,自己把这具血肉之躯的身体当成是自己,就会百般爱护、种种的照顾,冷的时候穿衣服,肚子饿的时候要吃饭,身体脏的时候要洗澡,每天要洗脸、刷牙等等,就是一天当中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身体。

——学诚大和尚

如果自己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员,很重要的一员,比如说,你是一个家庭里面的家长,那么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工作,去赚钱来养家,照顾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人,甚至自己所居住的房子,自己以及家里面人的生活条件,用品用具,都会很用心去照料。如果自己能够感受到说,是单位当中的一员,那么你在哪一个单位里头工作,就会很认真去负责,天天为自己的单位着想,不断去发展各方面的业务。

——学诚大和尚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对家庭、对自己的单位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发心?都根源于人的思想的认知,只有真正认识到说,这些方面对自己来讲是很重要的,那么你才会去尽心,才会去尽力,才会去想各种的办法。

——学诚大和尚

学佛法也是一样,你只有真正感受到说,自己是师法友合和增上团体当中的一员,接下去我们才会考虑如何来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在这些同行道友当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己如何为团体的发展出力、发心。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佛法的团体顾名思义,是为了要学习佛法,要落实佛法的理念,那么佛法的理念就是要引导众生究竟离苦得乐、圆满佛果。佛教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的生命和

7寻找苦乐源头

其他的人是息息相关的,同一切众生紧密相连,自他不二。

——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所有的人类、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自己要去关心、照顾、利益的对象。我们的心就是没有分别的心,我们的心就是没有界限,能够以一颗平等的心、包容的心、清净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去对待所有的众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所发生的一切的事情。

——学诚大和尚

特别是我们以这样一颗清净的发心去面对、接受一切人、事、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就会直接、间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有价值,我们的宗旨目标会越来越明确。

——学诚大和尚

那么一个人假如仅仅认为说这个身体才是我,自己家里面弟兄姐妹、父母、以及自己单位里面所有的同事同仁,都觉得无足轻重,或者说这些人都是自己不相干的人,甚至都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我们对待别人就会有着一种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态。

——学诚大和尚

父母对我们来讲,是最有恩德的,那我们如果以一种对待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这样的一种心情和态度去对待父母、对待兄弟姐妹、对待与我们有关联的人。那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去学习,学习这种的发心,学习如何来培养这样子一种善良的心态,所以学习佛法就是培养善良,增长自己的善心。是从动机上面、意乐上面、发心上面去下手。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很多的痛苦,这种的痛苦是因为烦恼引起的,贪欲引起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客观环境,不能正确去认识,正确去认知,我们总,总很容易发生同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对立起来。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比如,自己在足球场上面踢一场球一样,那我们不仅仅是足球场上面的运动员,同时呢我们也是足球场上面的教练员,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运动员也好啊,教练也好啊,都希望说,我们自己的这一支球队,能够把球踢得好,能够取得冠军。但是呢,真正在进行比赛的时候,甲队也好,乙队也好,最后终归有一支是失败的。

——学诚大和尚

但是我们的人的心情,就会容易为自己认为说要成功的那支球队成功感到高兴,我们会为自己认为说那一支球队要成功而结果失败了感到沮丧。那么真正在看球的时候,我们无形当中,内心就不平静。总是希望说,哪一支队要赢,哪一支队要输,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期待。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另外一边的人也是如此,他也希望说哪一支的球队要赢,哪一支的队要输。总的来说人的内心都是不平静的,那么如果真正从体育的角度,从踢球的角度来看,那么他完全就是看他的技术,人的体能,输跟败都是这样子一个结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7寻找苦乐源头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七节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那么这什么意思呢?我们人生几十年,每天都有在做事,那么做以前一件事情,就犹如自己在看一场球赛一样,自己在踢一场足球一样,你输和赢的时候,都要以无分别心,平等的心,清净的心去对待,——学诚大和尚

不要为外在的,暂时的,内心的,不真实的,输跟赢,胜跟败,是跟非,来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困惑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无明,越来越黑暗,不知不觉。我们自己内心所注重的,是那样子一些不真实的境界,是那样子一些渺小的情景,缺乏更远大的目标,更大的抱负,缺乏更加冷静,客观,这样子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态度。

——学诚大和尚

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这样一些问题,自然而然我们对

7寻找苦乐源头

外在的境界,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与自己有关的,与自己没有关的,都会引发许许多多莫名其妙无以言状的痛苦和纠纷。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这样子一种对事物,对事情,能够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的态度。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看到踢球的最后的结果,不管谁赢,不管谁输,我们都会高兴,我们都会欢喜,我们高兴跟欢喜,是我们自己内心里面的一种感受,那么我们就是要有这样子一种高兴的心,平常的心,欢喜的心来面对,来接受世间上面的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人与事,一切的种种的环境。

——学诚大和尚

我们一生当中不断都在追求,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那么物质方面的追求,这样一个清单我们很容易开。在家里的时候,那些小朋友,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就会说自己要买什么东西,或者自己的父母,就会问小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这个小孩子,就会告诉自己的父母,要买玩具呀,要买衣服呀,等等,买生活上面,学习上面的用具呀,用品呀等等他就能够开出一份的清单,——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内心当中的清单都是物质方面的,我们很清楚需要什么东西,而精神领域的清单,我们内心当中所需要的精神资粮,不容易开得出来,很迷惑,很迷茫,我们搞不清楚需要什么东西,不要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到哪里去找?怎么样子我们才能够找得到?怎么样子我们才能够得到?不知道。

——学诚大和尚

而实际上,一个人的痛苦跟快乐,欢喜跟悲哀,都是人的一种情绪,人的一种心情,内心当中的感受。内心当中的感受是非常的不可思议的,也是非常的微妙的,非常的深奥的。打比讲,我们觉得,这一个水果不干净,有打农药,那么我们就会用水去清洗,用刀把这个皮削掉。

——学诚大和尚

那反过来说,我们如果不会以为说水果、食品、蔬菜很脏,我们如果知道说这些都是很干净的、很清净的、没有问题的,他就不会去削皮,也就是,我们要去削皮的时候,正在削皮的时候,我们已经对这个水果的不干净做了结论,说不干净所以要把它去掉。

——学诚大和尚

那实际上这个水果的皮究竟是干净还是不干净,吃下去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实际上我们还是不清楚。那有些的皮可能很脏、不干净,吃下去有害,那么有些的皮它可能比里面的肉对人的身体更加有营养,——学诚大和尚

但是我们会认为说外在的皮不如里面的肉,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对事物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的方法,不知不觉,大家都这么认识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了,生活上面的一种习惯,行为上面的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就很不容易改,这样子一种习惯就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学诚大和尚

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心的习惯,就是要

7寻找苦乐源头

来修改学习、生活、工作、发心不好的习惯。要养成好习惯,要去掉不好的习惯。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把不好的习惯慢慢去改掉,我们好的习惯才能够一点一滴培养起来。

——学诚大和尚

这两种习惯,是一体的两面。我们坏习惯改不掉,我们好习惯就不容易培养起来。我们如果没有好习惯,我们人生就不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一个人,如果仅仅是独善其身,不管别人,不顾别人,不理别人,人的心量很小,心胸很狭隘,那么他的人格自然也就是有问题,不会圆满,智慧跟慈悲的力量也会很弱,生命的意义就会很渺小,更不要说有什么终极的目标、有什么成佛的愿心。

——学诚大和尚

这样子从一般的世俗社会的标准来看,分析我们个人的一些比较渺小的、有局限性的认识,是很不容易接受的,这是从一般世俗的意义上面来讲。比如说我们大家到寺庙里面来学佛,从北京市的城里要坐车一两个小时过来,回去又要两个小时。那我们在这里听听经、听听法、念念经,大家交流交流。

——学诚大和尚

如果不学佛法的人,他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来到寺庙里边的一种意义。他不学佛法的其他的人,他更是希望说礼拜礼六拜天啊,最好不要出门,同自己家里面的亲人在一起团聚、大家一起吃饭,或者大家一起去做一些什么事情。那些不学佛法的人,他不容易体会说学习佛法的人那样子一种心情、那样子的一种发心、以及我们所作所为的一种意义,那么更不用说出家了。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7寻找苦乐源头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七节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那么出家的话就是,长年累月、年年月月不跟自己家里的人在一起,到寺庙里边来,跟很多很多原来不认识的人在一起,也就是原来大家是很不熟悉的人,到庙里边越来越熟悉,反而变成一家人,那原来自己是一家人,反而不跟自己家人在一起,在一般的常理上面,它是很费解的,也是不容易接受的。

——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说来到寺庙里面,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因为靠佛法的摄受,那么大家彼此之间比自己的亲人还亲,为什么呢?大家见面都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内心没有障碍、没有什么疙瘩,没有什么隔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大家来到这里,发心清净、目标也很清楚,要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

——学诚大和尚

要很好地发心,要培养好的习惯,因为大家都这么认识了,大家都是来查找自己的问题的,来克服和对治自己内心里边的问题的,自然而然外在的一些行为就不会去计较、外在的一些生活上面的差一点好一点就不会去计较,因为就不会以物质条件的多跟少、优跟劣作为一个标准了,而是以内心当中的成就作为一个标准。

——学诚大和尚

那么这样子一个标准就跟自己在家里面不一样。自己家里面,一个标准就是,你对父母啊,或者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好啊,他总是要给他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总是在物质上面着眼,而这个是主要的,当然也是有一些道理,也是有。这个自己一家人如何相处,大家也是讲一些道理,但这些道理都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学诚大和尚

在庙里我们所听到的道理,庙里面我们所传播的这些道理是不一样的,反过来说,庙里面是更究竟的、更圆满的、更全面的,我们是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众生,为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对象,并且这些众生都是平等的,冤亲平等,没有仇人,大家都是众生、都是佛弟子,都是一样的,都有习气毛病、都有问题、都有烦恼,都是在修行。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建立这样子的一些观念,建立这样的一种佛法的知见,才能够容易做到说如何“兼济天下”,在过去讲“小善独善其身,大善兼济天下。”自己在无始以来不断地生死轮回,那我们在无始生死轮回的这样子的链条上面来看,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而已,——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说,在家的父母兄弟姐妹的这样子的一个人伦的关系它仅仅是今生今世的。比如说你这世你的父母生了你,那么你这个父母去世以后,也可能再投胎、再生

7寻找苦乐源头

到你家里面,可能就会变成你儿子的儿子,就会变成孙子,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都是曾经互为父母。

——学诚大和尚

所以《梵网经》里面讲到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就是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看成自己的父母。那么如果我们从无始无终、无限生命来看待这个问题,来推演,这样子的一个命题是能够成立的。

——学诚大和尚

那么我们如果从无限生命、从无有穷尽的时空来认识自己的生命,或者说仅仅我们从一生一世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或者说只是从今天眼前这样子一个境界上来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出来的结论和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从更长远、更宽广这样子一个境界来认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诚大和尚

那么大家到寺庙里边来,我们整个的环境很好,这个山非常的雄伟,我们在晚上的时候也能够常常看到月亮、早晨也能够看到日出、傍晚也能够看到彩霞等等,那么寺庙里面有古老的石桥、古老的银杏树、古老的寺庙等等。那么,也有这么多的法师在修行,在带动大家,也有好多好多的义工发心护持等等。

——学诚大和尚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那我们只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注意它,全神贯注我们所接触的这些境界。如果我们不细心、不专心去看待、去感受外在的这些境界,那么外在的这些境界就不容易在我们自己内心当中产生作用,也就是我们内心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内心的这样子的一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诚大和尚

内心的状态、内心的起伏它是有标准的、也是有境界的。那么外在的人、事、物、环境,有形有象的东西,他也是有标准的、也是有境界的。也就是一个呢是外在的标准,一个是内心的标准,心里面的标准,内心里面的功夫。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说,只有我们内心的标准好了,内心的标准建立起来,内心的标准比较高,我们对外在的评判才不会有错误,才能够有个好的结果,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本来就没有标准,或者说标准就很低、就很差、就不规范,那我们外在再好的东西我们都会认识不清楚。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7寻找苦乐源头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七节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我们有些同参道友在庙里面住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啊,在庙里面住,好像跟在家里面住没有什么两样,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庙多好多好,住久了他觉得和家里差不多,那而实际上,这两个环境是大大不同的。

——学诚大和尚

只是因为你自己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喜欢很喜欢这个环境,到一定的时候,你不喜欢这个环境,你内心当中喜欢的是原来的世俗的那种环境,你在庙里边的这样子的一种心又开始在起作用,这样子的话你不知不觉就会觉得这样的一种环境不是我所要的,我要的还是原来那种环境,这样子的话这个标准就模糊了,就错乱了。

——学诚大和尚

而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起伏、在变化,都是一种无明在起作用,所以说学佛法修行用功,它固然同时间有关系,但是不等于说我们学得时间越长我们的功夫就越好。为什么佛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最初的发心是最重要的,——学诚大和尚

最初发心学佛法,那样子的一颗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把自己最初对佛法追求的那颗心一直保护下去,让它持续下去,并且还要让它增长广大,那么最初这颗心就是善良的心,出离心,菩提心。

——学诚大和尚

当我们认为说外在的环境有问题的时候,当我们认为说修行不修行界限模糊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很多很多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反观自己,就要问自己,7寻找苦乐源头

我们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它是怎么出来的?这是很重要的。

——学诚大和尚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不是为别人做主,我们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这什么意思呢?只是我们内心当中对这些善恶是非、烦恼菩提很清楚,那么外在其他的同行道友啊,其他的居士们啊,那我们尽量去关顾,尽量去帮助,尽量去启发,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发心跟责任。

——学诚大和尚

而不在于说我们外在的人有问题,人有错,它仅仅是人的一些行为在我们看来有错,在我们的标准看来有问题,在我们的观点看来不应该,那实际上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不应该,又是另外一回事。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一天当中要面对的,要接触的人事物,是非常多的,我们只有培养了一种能够很好去忆念不同的人、事、物这样的一个差别境界的时候,我们内心才能够保持如如不动,不动摇,不会受外在的环境所影响和左右。

——学诚大和尚

如果内在的戒定慧的功夫越来越充实的时候,反过来我们很能够去影响外在,那么也就是说,外在的人如果有问题的时候,就说明我们内在的自己的戒定慧的力量不足以去影响别人,我们的功力还不够,所以不能去帮人,我们要这样去认识问题。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回到家里面去也是一样的,总不要以为说别人有问题,别人有问题我们有没有去帮助别人,我们有没有发过这种心,有没有具体的行为,我们在帮人、利人的过程当中,这些方法得当不得当,等等。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不断根据佛法来修行来用功,来对治我们内在的无明状态,我们这种功夫才能够不断得到培养和增长,否则的话,依然还是自己的那种未学佛以前的动机跟心态,佛法依然离自己很遥远。

——学诚大和尚

无名不等于说什么都不知道才叫做无明,无明更重要的话就是充满了很多错误的见解,很多片面的见解,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么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不知道什么是因不知道什么是果,不知道什么是凡夫的世界,什么是圣者的世界,不知道什么是事、什么是理,那就很成问题,——学诚大和尚

因为我们不知道,不了知了,内心当中完全没有这样子一些境界跟标准。也就是善恶是非、因果等等我们都分辨不清楚了,那我们如何去种因,又如何去转凡成圣。我们要培养对善恶是非,这样子因果观念的认识、标准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对这些善恶是非真正在内心当中建立观念,有这种分辨的能力就需要学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到。我们分清了善恶是非之后,我们才知道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学诚大和尚

7寻找苦乐源头

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面来讲,无明状态的表现,它还会表现在世间上面所有一切是无常的东西,我们很容易把它当成是永恒的,世间上面很多痛苦的现象、不快乐的现象,我们都会把它当成是快乐的,世间上面很多不真实的东西、虚假的东西,我们都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也就是常常我们都谈到的无常无我,那我们会把它当成有常有我。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说,对生死流转,生死还灭,这样一些生命本质意义上有最大价值的这些命题,我们不清楚。要么是常见,要么是断见。所谓常见呢,我们会认为说,反正大家人,那么人就这么一回事,生老病死,死了以后再成为人。断见的人认为说,死了就没有了,好像死了就死了。常见的人认为说我死了以后或者再做人。

——学诚大和尚

而实际上,你今生做人,你后生能不能再做人呢?那也未必了,你后世要做人,那跟你今生今世的行为有关系,你如果造了做人的业,你后世才能够做人。那么这样子,常见断见的观念是深深在我们内心当中扎根,去左右我们人一生的行为。那我们只有通过对佛法教理的认识跟学习,知道说,怎么是成佛,怎么是寂灭,怎么是寂静,怎么是永恒,——学诚大和尚

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观念建立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对世间这些虚假不实的东西、有漏有为的东西会有另外一个更好的更超越的更通达的这种生活的态度,我们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左右所影响。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在内心当中,建立起佛法对世间上面种种的问题的态度、观点。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7寻找苦乐源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七节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那么一个人心心念念都是有生灭的,从小到大,从少到老,都是在这里变化的,我们人都是一个相续存在的假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它是相续存在的。

——学诚大和尚

但是虚假的,不实在的,那么,由此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我见。那么今天的我,他会认为说,我今天呢,要怎么样子做,我今天要怎么样生活,我今天要去哪里,我今天要做些什么事情。每一个人,他常常都是会在今天这样子一个状态下,去考虑、去做那些自己今天所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如果把昨天、今天、明天这样子生命相续的状态把它当成是一个不实在的、变化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变化,都是一种五蕴和合的假我,更何况,外在的境界,它更是虚假的,更是不实在的。那么这些方面,我们要常常去学习。这些方面,就是佛法的根本的立场、佛法根本的观念。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这些立场站的稳、我们这些的观念、知见真正建立起来以后,那么我们对佛法才能够谈得到正确的认识。因为佛法是以人为中心,以有情为中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学诚大和尚

它的着眼点就是在众生,在人,在人心,在众生心,是从众生的心理上面去做功夫,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内心方面去说明,有哪些状态、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烦恼,是从内心里头去开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功德宝藏。

——学诚大和尚

那么我们在世俗社会当中,常常一个观点认为说,自己的痛苦,它的根源都是在外在的,外在给我们造成的。他不容易很真切地认识到说,我们所有的痛苦是在我们的内心,不容易认识到这一点。也不容易认识到说,我们所有的快乐是根源于我们内心的深处,而不是来自于外在。

——学诚大和尚

当一个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说,苦乐的根源在自己内心的时候,那么自己就会在内心上面去关注。那我们内心当中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说我们内心当中所具有的佛法

7寻找苦乐源头

还没有开显出来。我们需要去突破,需要去寻找和皈依,需要去学佛法。内心一开显出来,内在的智慧的宝藏才能够显露出来,——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说,内心真正有法了,内心真正与佛法相应。内心与佛法相应,它就不与烦恼相应,烦恼就会得到净化;烦恼得到净化的时候,那我们内心自然而然这种景仰、虔诚、恭敬,就能够产生、发挥作用。

——学诚大和尚

这样子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它就不会同于一般的人,它自然而然,我们的举动、我们的言行,它所代表的一种意义,它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善良的气息就会影响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发心、努力、造作,因为我们的出现,大家都能够感到快乐、感到清净、感到有光明、有希望。

——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自己到什么地方去,不仅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还会给别人带来欢喜跟快乐,带来希望跟光明。那么,这些都是佛法的力量,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的力量,都是历代传承祖师大德们给我们的力量。

——学诚大和尚

那么,世间上面的种种的学科,无论是教育也好啊、经济也好啊,法律也好啊,科学也好啊,等等,甚至政治也好啊,没有一个学科、没有一件事情、没有一个领域,不与有情的生命有关系。也就是,没有一样事情不与人有关系,没有一样事情不与人的心有关系。

——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世间上面种种的学说,种种的技能,都是因为有情而出现于世间的,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因为有情而存在。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众生,那么我们所有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法律也就没有意义了。反过来说,我们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经济,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都是要让人的心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都是要告诉我们怎么样子去关心人、帮助人、利益人。

——学诚大和尚

所以,佛法一开始,它就在这一点上面特别得关注,就是要指出人性的弱点,指出人性的问题,告诉我们人内心的阴暗面,然后慢慢去培养,让我们内在的无明状态一点一点淡化,我们的无知一点一点消除,智慧一天一天成长,佛性一天一天在显示。那么这些就是我们学佛法的意义跟价值,也就是真正来讲,我们人生的奥妙之所在。

——学诚大和尚

大家到三宝地,就是要来寻求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揭开自己生命当中的一些奥秘,来认知我们自己生命的真相。所有的佛法、所有的佛经,它都是告诉我们这些经验、这些方法、这些下手处,以及我们修行用功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办,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让我们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好,它是起这样子一种作用的。

——学诚大和尚

那么龙泉寺每个礼拜

六、礼拜天都有共修,那么诸位皈依之后,有时间常常来参加共修,很重要的,只有我们常常来参加共修,常常来薰习佛法,我们内心里面佛法

7寻找苦乐源头 的力量才能够不断得到增长。如果我们皈依以后,常常不来寺院里边,或者说,就不再来寺庙里边,我们是很难把佛法学好。所以,我们皈依了,找到生命的依靠,就要真正把佛法僧三宝作为我们今生今世的依靠,乃至生生世世的依靠。以此供养大家!阿弥陀佛!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第三篇:感悟人生3(分成小段)[范文模版]

3生命教育

 1.1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三节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义工菩萨:

大家好!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继春节以后的第二大节日,又逢十一的黄金周。各位发大心,来龙泉寺学习佛法、修行佛法,念了一个星期的《楞严经》,又积聚了很多很多的资粮。今天的我们场地虽然是露天,但是非常的清净庄严,供品呢十分丰富,可谓琳琅满目。由此可见,诸位对佛陀的无限信仰的一种心情。

——学诚大和尚

释迦牟尼佛是一位修行成道的圣人,大彻大悟。他具有福德、智慧,慈悲圆满的。释迦牟尼佛一出生的时候,就有许许多多的奇迹、瑞相在人世间发生。根据经典里面的记载,佛陀出世的时候,很多的聋子本来听不到声音,但是呢,突然间能够听到声音;有不少的瞎子,他眼睛能够恢复视觉;有很多的哑巴,突然间能够说起话来;有些人,驼背的,他的身子能够直起来;有不少的跛子,能够走起路来;还有好多囚犯,从监狱里面解放出来;许许多多的猛兽它也不再吼叫,也不再去伤害人。

——学诚大和尚

总的来说,有很多很多的瑞相出生、出现,不同一般人的来到人世间。释迦牟尼佛贵为王子,但是呢,他没有想要去继承王位。反过来,他想要去出家、修道,解脱自己生命的痛苦。那么他为什么能够发这种心?能够知道去修行、成佛,我们今天才有佛教的流传,大家才能够来到寺庙来,学习佛法。

——学诚大和尚

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以前,也就是我们常常所看到的:他看到的老人,眼睛花了,牙齿掉了,耳朵听不清楚,满脸都是皱纹等等。他看到老人之后,自己内心里面就很难过、很悲哀、很痛苦;又一回,他出城门的时候,看到一个病人,奄奄一息,痛苦不已,释迦牟尼佛也大发慈悲心,感受到犹如自己生病那样子的痛苦;

——学诚大和尚

又有一回,就在佛陀出城门的时侯,看到一个死人,那么死亡的那种景象、那种的苦楚,实在难以言状;又有一回呢,释迦牟尼佛看到一个修道的人,他威仪具足,仪表不凡。逐步逐步让释迦牟尼佛感受得到,人的身体,总是免不了病痛、衰老、死亡。那么这些痛苦,时时刻刻跟我们人联系在一起,逃避不掉,也逃避不了。人,注定是要死亡的,那么,死亡以后怎么办呢?

3生命教育

——学诚大和尚

死了以后去哪里呢?死了以后还存在不存在呢?那么人的生命,能不能进入到一个不生不死的状态?人的生命,能不能在死亡的以后的阶段,也就是来生能够比今生好,能够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圆满?释迦牟尼佛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之后,他毅然决然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最后圆成佛果,大彻大悟。

——学诚大和尚

那么从佛教的本质上面来说,他是教育、教导、教化所有的众生,要提升精神的境界,提高道德的品质,开发智慧的宝藏,转凡成圣,转染成净,转烦恼成菩提,从迷的世界逐步逐步进入悟的世界。所以,佛教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而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系统、完整生命教育的创始人。

——学诚大和尚

古往今来,印度的也好、中国的也好、韩国的也好、日本的也好,南传的也好、藏传的也好、汉传的也好,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传承祖师,他们都是扮演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教育引导众生破迷开悟,这样子一个责任。

——学诚大和尚

那么,也就是,这些大德法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的有恩的人。佛法虽然看起来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的体系极其庞大,但是它是有主线的,它的主线就是一个生命的教育,所以是一个非常有组织、非常有序的、完整的机体。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人,在六道当中是最为殊胜的、最为难得的一道,最容易听闻到佛法,最容易接受佛法,最有善根的。那么作为人道,我们如何来认识、学习、掌握生命系统教育,从而能够改变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

——学诚大和尚

那么一谈到教育,大家都是非常地熟悉,因为无论我们在家里要受到父母的教育;在学校里面要受到老师的教育;在社会上面要受到顶头上司、经理的教育;在寺庙里面要受到出家法师的教育等等,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社会上面,我们也常常听到“尊师重教”这样子的说法。尊师重教,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都是极力提倡和弘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在今天,更是如此,我们对老师的尊重。

——学诚大和尚

尊师重教,用佛法的语言来讲,就是依师法。依师法,它是总结佛教生命系统教育,最为宝贵的经验,也是最为有价值的,一个佛法的对教育重视的内容。我想,这一点是尤其的重要。就是说,我们在家的时候,如何很好地跟老师学习文化知识、技能?

——学诚大和尚

我们要学佛法的时候,如何很好地同出家的法师学习佛法?我们同出家的法师要如何来面对、相处?从我们自己在家的善男信女信徒这方面来讲,应该如何来对僧团、对法师?反过来说,我们出家的法师应该如何来帮助、引导、教育,以及对各位负责?

——学诚大和尚

3生命教育

那么这就是另外的一个说法、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出家的法师也是一样,要跟出家比较久的法师、善知识们学习,同时呢,我们也要向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学习。总的来说,我们都要以一个学习的心态,以一个接受教育的心态,来信仰佛教,来学习佛法,来改变自己生命当中的问题。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1.1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三节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大家都非常有福报,能够拥有一个,可以接受佛法的人身,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具足暇满。具足暇满,就要好好修学佛法,不能等待死神来临的时候,再来学,那就来不及了。到死亡的时候,那么就决定了我们下一阶段去哪里,——学诚大和尚

3生命教育

所以我们在现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头脑还清楚的时候、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能够自己做得了主的时候,就要把时间、就要把我们的心思全部用在佛法上面来,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法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仅仅是找些人来,凑凑热闹,更不是交交朋友啊,了解一下佛法的皮毛而已。这样子的话,就非常的可惜,非常的浪费。这些都不是我们来到寺院宝地要得到的。

——学诚大和尚

我们要得到的是真正的佛法。佛经里面讲,我们拥有一个暇满的人身,比拥有一颗摩尼宝珠还要珍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摩尼宝珠只能解决我们今生今世眼前的贫穷、眼前的困难、眼前的问题,而佛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成就究竟的快乐。

——学诚大和尚

所以摩尼宝珠在世间来讲,是最为珍贵的、最为稀罕的、最有价值的,但是不可以跟佛法相比。我们遇到了无价的佛法的宝藏,这些宝藏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不能空手而归。我们应该要不断来追求、来获得佛法智慧的宝藏。更不能空手而归,把大量的时间浪费掉。更不可以说,我们面对宝藏的时候,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这些都是需要在我们未学佛的时候,认真去思考,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也要不能忘记。

——学诚大和尚

我们学佛法,不仅仅要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也不仅仅要来解决今生今世的问题,也不仅仅为了要解决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是要解决来生、更长远,以及要解决许许多多、甚至一切众生的痛苦。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对苦的分类,有苦苦、坏苦、行苦。

——学诚大和尚

那么苦苦很好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是苦,比如刚才谈到的死亡的痛苦。发生火灾、发生地震、发生车祸,发生疾病等等,都是非常的痛苦。坏苦呢,我们人会衰老,年轻的时候逐步逐步衰老、在变化。我们一件很好的衣服,忽然间破了一个洞。

——学诚大和尚

我们有很多的财物,忽然间被人家抢走了、偷走了等等,坏苦。坏苦和苦苦,世间上面的人,大家都是能够认识得到、感受得到的,有体会,共世间的。还有一个苦,叫做行苦。行苦呢,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感受。所谓行苦,就是“无常故苦”。

——学诚大和尚

世间上面的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为从无常的这个定义来讲,它是痛苦的。因为无常,所以它潜伏着不确定性、潜伏着危机、潜伏着恐怖、潜伏着没有答案。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痛苦。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对自己来讲,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但是很快就会变化,烦恼、贪嗔痴出来了,不能让它持续;我们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呢,记不住;我们做过很多的事情,好的事情不容易记得住,坏的事情一直抹、抹不掉。我们对外在也是一样,外在种种的因素、环境,不知不觉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学诚大和尚

一出家门,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也难以预料,更不可能去左右和掌握。气候也是一样的,我们干旱的时候,要雨水的时候它偏偏没有雨水,发水灾的时

3生命教育

候它偏偏还是在下雨,等等。那么这些都是行苦,都是无常。这个无常是人世间的规律,是人世间的本质,所有的有情跟无情都逃脱不掉,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体会和把握无常的规律?它虽然是无常,但是也是有规律的。

——学诚大和尚

外从山河大地宇宙,内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心念,都是无常的。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在无常方面去下手,去着力。常常听到念死无常,那么死是无常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死的境界也是最强烈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要解决死亡的问题,要解决无常故苦,这样子一个规律,要超越这个规律,就需要学佛法。

——学诚大和尚

死亡的本身并不是很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人逃脱不掉,死亡这样一个结果。害怕的是什么呢?害怕的是死亡以后会怎么样?死亡以后会还存在不存在?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会不会更好?还是更差?那么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的那样子的一瞬间。那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关联?

——学诚大和尚

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会不会更好?还是更差?那么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那样子的一瞬间,那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联系,跟后世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些点很重要,非常重要。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1.13

3生命教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三节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比如一个小孩生病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非常非常地担心,那么他担心,包括很多方面,担心他的病不会好、担心他的病会越来越严重、担心自己的小孩在受苦、担心自己的小孩会害怕、担心出院以后日子不好过,身体会差等等。所以这个担心是代表一切的,同时这个担心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关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的关心,儿女的关心。

——学诚大和尚

对自己来讲就是担心;那么对对方来讲就是关心。那么,而实际上,担心也好,关心也好,仅仅表示人的一种心情、一种内心的状态。那我们要让对方身体好起来,那我们需要找医生,看病吃药,注意饮食、卫生、健康等等。

——学诚大和尚

那么这从身体方面,应该这样子来对待;那我们从心灵方面,从内心方面,也应该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良好的心态。内心的疾病要比身体上面的毛病,更不容易认识清楚,更不容易治疗。但是呢,更多的人,他仅仅只会关心人身体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灵的健康。

——学诚大和尚

只是关心,我们人生活什么样子,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而忽略了心灵上面的快乐和幸福。而实际上,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它都是来自于人的心,心里的一种感受,内心的一种感觉。他内心感受快乐,就是快乐;内心感受痛苦,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会感受到痛苦。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方面去下手,内心方面去用功、去着力。

——学诚大和尚

世间上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科也越来越多,大家对知识的拥有量比过去来讲,不知增长多少倍。但是呢,不等于说,现代的人就会越来越有智慧。所以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它不等于说他智慧就很高。那么智慧跟文化、跟知识,它的概念就是不一样的。

——学诚大和尚

学佛法呢,就是要能拥有这样子一个智慧――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认识内心的问题,能够解决内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仅仅说,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可以。这些内心的问题,它跟自己的前生后世是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它更关心的是自己以及众生更长远的未来、更广阔的时空。现在的科学都比较发达,很多过去理解不了的,现在慢慢慢慢能够理解。过去

3生命教育

未知的领域,现在逐步逐步也打开。

——学诚大和尚

那么我们生跟死的问题,也可以说死跟生的问题。我们从生到死,然后从死再到生,那么生跟死,本来就是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从出生的开始就逐步逐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向死亡。我们死亡的时候,同时就在另一个状态当中去出现、去产生。

——学诚大和尚

那么现代的量子学,那么有一个发明,叫做基本粒子。这个基本粒子呢,它的特点就是即生即灭,即灭即生。所以可以用即生即灭的道理,来解释佛教的死生一体,死生一如,不生不死,生命无限这样一个命题。在同一个时间,生跟灭是同一个时间,灭跟生也是同一个时间,生跟死是同一个时间,后辈子的生就是这辈子的死。

——学诚大和尚

所以我们人,死亡,仅仅表示说,我们这一生七十年、八十年、生命的结束。我们的后世就意味着,另外一个自己生命的开始。那么对个体来讲,对自己来讲它是一直延续下去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延续下去的。那么这个问题,对我们学佛法的人来讲,需要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思维它的意义。这样,才不会我们的所作所为局限于、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一些小小的利益,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不能跟自己的无限生命联系在一起。

——学诚大和尚

那么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来源于烦恼,造种种的业,所以感到痛苦。烦恼的出现就表明我们智慧缺乏,没有智慧的力量,所以会推动自己的身语意,去造作种种的恶业。学佛法就是要来破除无明,要解脱烦恼,这样子才不会去造业。

——学诚大和尚

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烦恼它肯定做错事、做坏事,造恶业;智慧就不会做错事、不会做坏事,它造的是善业,是清净的业。那么反过来说,我们的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就减轻一分,智慧分分在增长,烦恼就一分一分在减弱。那么善跟恶,烦恼跟智慧,它常常是自己给自己作对,自己给自己交战。

——学诚大和尚

善良不仅仅是丑恶的反面,善的前提,善良的前提,佛法的前提,就意味着、决定着恶的停止,也就是说,你学了佛法,内心里面也有了佛法,就不能去造恶,不能去造恶业。如果说,我们一边在念经、在念佛,在打坐,同时呢一边又去造恶业,一边又去做很多的坏事,就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了解不清楚,还是糊里糊涂。

——学诚大和尚

所以,我们先要止恶,然后才能行善。止恶跟行善是一体的。那么很多情况下,一边做好事一边也做坏事,那么这个就是对业果了解不清楚、不能通达的表现,他不知道说什么原因、什么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更不知道说这个结果有多重大、结果有多可怕。

——学诚大和尚

那么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来建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和大家带来快乐的结果、带来好的结果,这个就是业果的原理、缘起的原理。只有去学习,如果不去学习的话,我们不可能有那种力量、有那种方法、有那种解决的答案。

3生命教育

——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 1.14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学诚大和尚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第三节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那我们怎么学呢?就跟三宝学、跟善知识学。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视师如佛”。就犹如看到我们出家的法师,看到能够给我们讲佛法的人,都当成佛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告诉我们的是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也是佛法,所以是一样的。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对众生呢?怎么说呢?叫做如母有情,佛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看世间上面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老师犹如佛。这样子的一个人,他的思想的品质、他的道德的品质、思想的境界是非常高尚的,他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老师都当成佛菩萨。

3生命教育

——学诚大和尚

那么这样子的话,他肯定一方面的会听话,会照着去做,照着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佛法去实践。对众生来讲,因为都是我们的父母,他肯定会真心实意、不计代价、不计报酬,从内心发出来去利益。用佛法另外的一个名词来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学诚大和尚

那么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呢?我们对经典,对为我们讲佛法的法师不能生起恭敬心,不能生起虔诚的心,甚至不能相信,其原因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无明烦恼。我们对跟我们相处的人:朋友、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彼此不能互相包容、不能坦诚相待,不能以礼相待,不能和睦相处。

——学诚大和尚

那么其原因,也是我们内在有问题,内在有问题、内在有烦恼、有无明、有所知障、知见有问题,总是害怕、担心我们自己不好的行为会被人家知道,会被人家批评,我们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眼前的利益会受损、会失去等等。

——学诚大和尚

也就是说,会在这样子一些鸡毛蒜皮、非常枝末的环节上用心,而不能从更大的利益、更长远的利益上面去考虑。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厘清这样一些思路:怎么样子的心态,它就会有怎么样的行为,怎么样的行为,它就会有怎么样子的结果。

——学诚大和尚

帮助我们厘清,帮助我们建立这样一些观念,这样的一些理念。那么这些观念、理念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做到,它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生一世,甚至多生多世的用功,才有办法去突破的。我们要对治一个小小的毛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学诚大和尚

比如说我们一个人被蚊子咬,那么蚊子咬我们一下,它本身也不是很痛的,它可能会吸走我们一点点的血,实际上也吃不了多少。但是我们对蚊子咬的那种恐惧、害怕会更厉害。它咬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还一直在疼,还一直在害怕。

——学诚大和尚

那么那种的害怕、恐怖、疼痛比被蚊子咬本身的疼痛,要多多少倍。那种的坏处,对自己心灵留下来的痕迹和创伤,会更加严重。那而实际上你已经被它咬了,你怕不怕已经都被咬了,已经是没有办法,是不是?只好在没有被咬的时候,我们就做好准备,我们就不会被咬。你真正被它咬的时候,你就不用害怕,那也没什么可怕的,咬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学诚大和尚

诸如此类,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生,常常会有。总是非常害怕、非常恐惧,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实际上是大大不必的。更关键的,我们应该要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子我们内心才会有力量嘛。我们内心有这种力量来面对、来抗拒外在种种对我们的冲击,对我们的影响。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讲,我们应该要有更强的,佛法的力量去化解、去解决,外在一些不好的力量对我3生命教育

们的影响。外在一些不好的力量那无非都是贪嗔痴,无非都是恶的业力。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比较强,善的力量比较强,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够抵御了。我们如果抵御不了,受到影响,就说明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是很弱的。

——学诚大和尚

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结果来判断,我们应该从他的行为来判断、我们应该从他行为的起因来判断。那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恐怖主义,而实际上你去找,你找不到,你说恐怖主义在哪里?那恐怖主义它也是一个概念。

——学诚大和尚

那恐怖分子他是有形有相的,他专门去做那些伤天害理、做那些危害人类,带来极大痛苦的一些事情。那而实际上,它发生的时候我们也是很难以预测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恐怖的事件。但是呢,有许许多多,更大量的人,绝大部分的人,他并不见得会遇到这些,恐怖分子对我们的一种行动。虽然没有遇到,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害怕,尤其出国的时候非常的害怕。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如果学佛法的时候,就很容易从业果的一个角度来认识恐怖活动,来认识恐怖行为,来认识恐怖主义。那么因为这些恐怖行为和活动,这些恐怖组织它从小就给他灌输一些邪恶的观念:说这些人怎么坏怎么坏,给他灌输一些反面的内容,也就是,进行一些恶的教育,不是善的教育。这样子的话,他自然而然去搞爆炸,去杀人,他就不会害怕。那么也就是我们人的内心里面种下了那些不好的因,恶因。

——学诚大和尚

那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内心里面通过学佛法以后,能够有这种能力来面对世间上面所发生的,种种的事情,甚至种种的苦难;我们一个方面有这种力量去面对;同时呢,我们也有这种力量去帮助解决,世间上面种种的苦难,那这是非常重要的。

——学诚大和尚

那我们要帮助解决,是从原因开始、从教育开始、从生命的教育、从心灵的教育、从佛法系统的教育开始。从人的认识,从人的价值观方面开始,去改变,去建立。比如一个国家来讲,所有的人民就是国家的主体,那么政府呢,是替人民来主导这个国家的。那我们一个人来讲,这个心就是主导,就是主体。我们要靠这个心来主导我们的身体,要靠我们的心,来主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心,不能主导我们的行为,或者说我们整个的身心,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说明我们的内心有问题。

——学诚大和尚

所以我们来到庙里边,在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安静的环境、宁静的环境,能够更加清晰来认识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心究竟是一个什么状态?了解我们的心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那么不要的就是烦恼,需要的就是佛法。

——学诚大和尚

我们人的身体,仅仅是我们的外表,内心才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不能从外表上面来看他的价值,从外表上面有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内涵,从他的肌体。比如说一个人,长得非常庄严,但是如果你有癌症,那么也就非常的危险了。

——学诚大和尚

3生命教育

那么如果一个人他长得相貌不是很好看,但是身体非常健康。那这两种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呢?肯定需要的是身体的健康,身心的健康。那我们身心都很健康,我们需要的是佛法,佛法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更加清净。

——学诚大和尚

在世俗上面生活,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名词说“欲望”,甚至呢,“人的欲望很大”。那么欲望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而如何来对待我们自己内心的贪欲?那么佛法它有办法,佛法它有要求,佛法它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来面对。

——学诚大和尚

那么最主要的,我们不能去追逐欲望,为什么呢?因为你欲望永远不能满足,也就是永远得不到。得到的话,它还会有更大的欲望;得到的话,它还会失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快乐,所以我们应该要追求快乐,而不能去追逐欲望。欲望并不能带来和引发快乐。

——学诚大和尚

反过来说,如果个人的一时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呢,会给自己更长远的未来,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和不幸。那如果我们是在追求自己的生命的快乐的起点上下手,就不会有这样子的后果和过患。所以佛法是一个引导我们究竟离苦得乐的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大家来到寺庙一天,听一次佛法,接受一次教育,我相信都是会有收获的。

以此祝福大家!——学诚大和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顶礼学诚大和尚

感恩各位同修,今天学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第四篇: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生活难免有失败,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重振旗鼓,是一种勇气。而我们是不是具备呢?而张海迪,吴敏霞等人都以微笑面对了生活。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按照中国运动员以往的个性,他们如果没有拿到金牌,赛后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令记者意外的是,具有上海姑娘娇柔典雅特征的吴敏霞似乎丝毫没有因丢掉金牌而沮丧,相反她那被阳光晒红的脸上,一直挂着自然甜美的微笑。她赛后非常大方地与对手拥抱,向对方致以真诚的祝贺,单从个人相貌气质和可爱程度来看,吴敏霞并不输给郭晶晶。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大仲马曾说:人生是由一串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生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我觉得人生就像那串念珠那样,所以我们更应该以微笑面对失败。让我们给失败以灿烂的微笑,创造美好人生吧!

初二:毕文君

第五篇:人生感悟

1、写给每一位新入职的朋友

在数学概念里,1+1=2。但在管理概念上,1+1其实是不等于2的。比如,一个人积极,一个人消极,如果消极的人职位和所具有的资源大过积极的人的时候,他所带来的东西,可能是负面的,不仅能抵消掉积极的东西,反而可能会在团队和工作中带来负面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内耗。

几乎每家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耗。

2、累了不妨歇一歇

舍与得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虽然未必舍多少就得多少,但是有舍就一定会有得,这一点是确切无疑的。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累”成了集体感受。不错,现代人面临的压力较之前大了很多,就业、工作、房子、孩子、父母等一系列问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

3、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的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4、生活感悟日志

1、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首先要改变心的轨迹。

2、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求时,它就像一只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于一项事情时候,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地问候你。

5、工作感悟文章

(一)一无所有情形下应该如何创业

人会问:“我现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我也没什么经验。也搞不到资金。也没什么技巧,我该怎么办?”

现实中,也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事实是,任何高人也不可能马上让你有钱。而我的答案和建议是拿你最现实的资本——时光,紧紧缭绕你的创业目标,去有规划。有步骤的运作。

6、感叹人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没有了往日的气质,也没有了往日那咯咯笑个不停的欢颜笑语。

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锅碗瓢盆已不在能奏出心动的乐章,有的只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的机械和麻木。

总觉得,心如那深秋的落叶,枯黄无生机,随风飘荡,却不知该飘向何方?

7、格言新说

《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文/刘诚龙

人生的远处是什么?你是不是想:那里将是生旦净末丑,酸辣多半苦?那里将是万事皆空,一生操劳终究变个土馒头?世界的远处是什么?你是不是想:那里将是苍天掉下来,大地陷下去?那里是灰飞烟灭,宇宙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古希腊的泰勒斯,是个哲学家,也是一个星象学家,他常常只是眺望遥远的星空,而不注目脚下的小路。

8、于丹感悟人生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9、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10、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暮暮朝朝又一载,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行的今天,如果一个人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俗累。

11、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1、人的生涯规划是新时代的潮流,现代人的课题,生涯规划愈早做愈好,胜算也愈大,而且愈到老愈受用,自己不但要早做生涯规划,让自己活出快乐人生,而且要做子女、学生、员工的生涯贵人,为他们生涯点灯,协助指导他们适性发展。生涯即人生、生涯即竞争,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一生的竞争策略规划。

12、杨澜写给女儿的十四条人生忠告

一:养成看书的习惯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谈吐与修养是最能征服别人的。喜欢看书的女孩,她一定是沉静且有着很好的心态,一定是出口成章且优雅知性的女人。

二:拥有品位

品味是一个人去观察事物时的态度,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眼光下会出现着不同的版本。

13、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14、有关人生哲理的文章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

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到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15、八大心态感悟

1、平常心——对四周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是具备一定修养才可经常持有的,它属于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说到底,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四周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无为、无争、满足”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人都不免会流于世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

16、感叹人生

1、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2、几米说: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17、你穷,因为你没有野心

野心,是一种人生在世的伟大理想,一定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却没有干不成的事!你的野心有多大,前路就有多宽广。

请看,她,一个贫苦不堪的勤杂工,却因一次人前的难堪,一次刻骨铭心的受窘,竟然成为举世瞩目、无比富有的女中豪杰!

最初,她在一家大公司里,是工作在最底层的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清扫卫生,根本没有人注意她。

18、3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

1、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着。

4、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19、我亦是行人

——关于当下的一些断想

读《中国国家地理》不丹专号,觉彼地人民的幸福感具足,可以归为八字:不比不攀,快然自足。

六月十五(公历7月15日)到湛山寺进香,请得龙诞香一盒,《赵朴初年谱》一册,定价100元,十分完满。归途默诵赵朴老临终偈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20、人生一世间

早在《史记·留侯列传》里就有记载“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到清朝时周希陶的《增广贤文》有记载“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出自清朝。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是这样写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的说法便被沿袭到现在,即人只有一生一世。

而在整个世纪贝贝幼儿园的教育和袁去病推崇的自然素养教育理论中,21、人生的境界

文/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22、品位人生

有品味的男人要有独特的个性。个性是彰显自我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们的男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不足,懂得如何用得体的服装、良好的言谈举止,让自己始终保持清爽宜人的气质和向上的力量。

有品味的男人要松弛有度,懂得追求事业与享受生活并重。事业固然是男人们的第一追求,有品味的男人却不会让自己成为工作机器,23、生命的感悟

一条生命,从来的世上到活都年老,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从一个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里到发育成熟,再到出生,这段时间内,作为一位母亲,虽然很幸福,但是决不轻松,怀孕对内脏对腰的压力很大,睡觉经常不得安眠,孩子出生时,或顺产,或剖腹,都会给母亲带来剧痛。孩子平安生下来了,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照顾他,世事无常,一个不小心,孩子感染了什么病毒,24、生活感悟文章

生活是什么颜色的?是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生活是多彩的!每当,我走进站里,准备着一天的内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时,我就会感到,生活是多彩的,因为他或她的故事。

回忆往事,往事回忆,从中找出逝去的记忆,找回远去的快乐,这是我们栏目的宗旨,也是我们栏目的每位成员最乐做的事。

25、成熟的标志

文章题目是谈成熟的标志,其实确切地谈论成熟的标志是困难的,因为成熟没有什么标志,或者说成熟的标志太多。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通过一件微小的事件往往都反映着一个人的心态与修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成熟,成熟也有不同的标志。

虽然判断成熟并无确定的、统一的标准,但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为容易欠缺的和最不成熟的地方仍有共性。

26、生命的选择

文/雷抒雁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27、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要老实安分,不要惹事生非。老实没错,人人都希望别人老实,喜欢和老实的人相处交往,因为和老实的人相处比较安全,老实的人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吃亏,老实的人从不算计别人。周恩来毫不吝啬地夸赞“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老实的人”。不仅是周恩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把老实作为君子必守的一道准则。

28、人生如茶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着四季的蕴味,品淡出人生的精彩,一杯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吾之所愿!——城市旅途

秋天的夜,有一点微凉,却丝毫没有睡意,我习惯在睡觉前泡一杯绿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翻腾,飘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着茶叶在杯中浮沉,茶色的变化,喝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荣辱,品淡人世的苦乐、炎凉。

29、戏如人生

生活其实就是一部戏,主角、编制、导演等都是自己本人,因为我们的环境而改变自身的角色。

我们生活在这社会上不单是演戏,有时候也会看戏。

因为人生如戏嘛,而看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戏里头总会有人唱白脸也有人唱红脸,总有个人是主角,总有些人是配角,戏里的主角总以为自己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可是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看戏人!30、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古人在谈及人生时有句名言曰:“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古哲在总结了历朝历代人类生活状态所做的大体分析,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不如意的时候占去了生命的十之八九,只有十之一二生活在快乐之中。这一分析未必准确,但人的一生中忧比乐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把人类的生活状态的如意与不如意用诗意和失意来表示,确实很贴切。

31、关于情感的文章

《有些感情路过就好》

有些喜欢,远远的欣赏,有些感情,保持微笑,路过就好!

对爱太过执着有时并非好事,因为你在痴痴等待的,绝对是一个肯定的答案,没有人愿意苦苦守候的结果,是一个否定的消息。也就是说,对爱死心蹋地,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人,其实都是在等一个他们认为终究会等到的好消息,但等到最后往往事与愿违。

32、生活感悟名言

1、在女人之间,是什么原因是她们的友谊那样冷淡和很少持久的呢?那就是爱情的利益,那就是美貌的支配地位,那就是征服的嫉妒。

2、爱情一旦来临,友谊便会离去。

3、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33、塑造阳光心态

现在大家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我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现在的人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还有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哪个时代多好,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

34、似水的人生

关于水,对其津津乐道者古已有之。一部三国,便是从水说开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谁都知道水的重要地位,没有水,就没有春的缤纷,夏的激情,秋的沉甸,冬的纯洁。水,使世界成为有形,水是一切生命的起点。如果你细细品味这水,你便会品出水与人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你便会品出一部关于水的哲学来,且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哲学巨着。

35、人生规划

20岁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学读书升学读书„„,建立自己基础。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教育。

选择读书,应该一鼓作气,在您尚未进入产业时,能读多高就多高,毕竟何时进入产业,您都是社会新鲜人。

但是一旦您已经有工作经验而又有心进修,当然管道很多,相对的挣扎也多。

36、哲理名言

1、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再去悔恨以前的行为,一点益处都没有,唯一明智的办法是,如何妥善处理后面的事情,别让事情弄得更糟糕。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已刻成舟的木头是无法恢复原状的,知道了这些简单的道理,就能心平气和地处理遗留问题。

悔恨无任何益处,别把事情弄得更糟。

37、在浩瀚的宇宙里,人实在很渺小;置岁月的长河中,生命亦短暂。给未来的岁月留下些美好的回忆,足矣。并非我决绝,我是一个用理性来思索、用感性来生活的性情中人。潮起潮落,心痛是难免的。或许,在某个无眠的寂静长夜,会辗转反侧。陌生曾经的熟悉,空荡...38、不要因为曾经跌倒,就再不愿站起来而忘了赶路,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不要因为前方一路风雨,就犹豫徘徊畏缩不前,到最后只会使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花凋谢枯萎; 不要因为往日的骄傲而忘勿所以,沉淀其中不能自拔,到最后只会使如火般的激情悄然熄灭; 所以,在...39、人生在世,就像忙碌的蜘蛛,拼命的张罗着自己的关系网,因为朋友就是财富,朋友就是投资,为此,有些人能够拥有很多朋友,有些人则没有一个真心朋友,其实对于没有朋友的这些人,除了没有付出真心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不会讲话。那么,做人不该说的四句话,... 40、一、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

41、引导语: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请记住,没有人天生就是成功者。1.时间把我们轻轻推远,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还可以...

42、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进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点心,其余只是接受。要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言语很困难吧? 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快乐,是纯粹自然的产物,是自...

43、享受只能定格一瞬间,而经历将伴随你一生,让你的一生都充满无数的色彩。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杰古尔德说:人生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经历的。我们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直到我们即将与它告别。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也因此...

44、人生如积水,时间长了,总有一些东西沉淀,不管这些东西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清理这些沉淀。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经历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分段时间跨度越来越长,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的思想跨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

45、人生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就如同圆月和弯月,一种是圆润的美、丰盈的美。而另一种是残缺的美、哀婉的美、凄楚的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十年前我以为自己是一颗大树,十年后我才明白自己原来是一颗小草;十年前我们可以说青春无悔,十年后我们只能...

46、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是分寸。分寸,往往是一个人生活长河上的一个分水岭,人生做事最难的不是少做与多做,而是将事情做到何种程度。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

下载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人生4(分成小段)(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感悟

    生即是一种谬结,必以死来句读 寂地语录 1.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的路。2.幸福,长着尖尖的小刺。有时候扎伤手指。但它一直用最温暖的空气,包围着你。说不定,自己才是株仙人掌......

    人生感悟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读后感 如果真有一个人完全像我,看她就像拥有另一个自己,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这是儿童文学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中的一句话。 书的主要内容是:女孩桃果粒遇......

    人生感悟[模版]

    人生感悟 1、 己是对自己有约束,让自己快乐、幸福,而不是放纵自己; 2、 如果仅仅是给父母好吃、好喝、好睡,那么这只是养老,要延长生命的长度,找到自己的乐趣,而不是把自己的乐趣寄......

    人生感悟(范文)

    人生感悟 读懂人生----读书篇 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年复一年地读书,先是读连环画,接着是读报纸杂志,还有手抄本。兔童年时,由于媒体没有现在发达,所以读书的范围很有限。自从有了电视......

    人生感悟

    别抱怨自己活得累,没有谁的人生很轻易。人都是这样,不比别人辛苦一番,就不配得到比别人更好的生活。你觉得自己每天都过的很狼狈,那是你不知道相较于那些比你更难堪的人生,你已经......

    感悟人生

    付出,就不要后悔; 失去,也不要遗憾。 没有一个人,一生没有坎坷; 没有一个人,一世没有痛苦。 看你的人多,懂你的人少; 说你的人多,帮你的人少。 理解你的人,毕竟少而又少; 帮助你的人,毕......

    人生感悟

    人生微语 时间并不是万能的。过去我总认为岁月可以改变一切,化解一切,了结一切,其实不然。真正理清生活、把握生活的还是人自己。如果我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岁月,一味地等待,那......

    人生感悟(模版)

    人生感悟 1、一个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感悟: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 2、不想爱了就放手,不想讲了就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