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2: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家河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家河读后感》。

第一篇: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让我们认识了青年习近平,一位不怕吃苦、热爱读书、充满仁爱之心的“黄土地的儿子”。

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粮食生产不足,当时延安地区的人民生活十分穷困。习近平当选为大队支部书记后,开始计划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为打消老乡顾虑,他耐心做思想工作,主动干重活儿。为解决照明、烧火做饭的问题,他决定建沼气池,千里迢迢到四川学技术,请来技术人员,帮梁家河人民办实事。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一件件事实方便了群众,温暖了大家的心。后来,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临行时,大家都来送行。一位老婆婆拉着习近平的手说:“你在这儿受罪了,到了好地方,别忘了我们啊……”对于习近平来说,担当已成为习惯,所以梁家河那些牵挂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此外,人们对习近平的印象除了“好后生”就是爱读书。“一个15岁的白净瘦高个儿带来了满满两棕箱加一皮箱的书”,这是人们对习近平的最初印象。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经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看,放羊时看,白天抽空看,夜晚在窑洞里借着微弱的煤油灯看。习近平讲过“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做了演讲。演讲中,他用《浮士德》中的人物“墨菲斯托”回击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正是一种“脱口而出”。

离开梁家河去学习、去工作,一别就是数十年。1993年9月27日,习近平在离开梁家河后的18年,第一次回到了梁家河村。当时,他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们,并和大家“约定”,下次回来一定要带着婆姨。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回到了梁家河。时隔数十年,他依然叫得出当年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的老乡们的小名,依然记得七年知青岁月发生的桩桩小事。两次回到梁家河,与乡亲们嘘寒问暖拉家常,这份亲切,自然天成。因为仁爱,所以真切;因为真挚,所以弥久。他与梁家河人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这份真情,源于仁者大爱。

这就是习近平,一位“黄土地的儿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着我们要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二篇:《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初闻这句话,心里有些疑惑,有些不解,它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梁家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才终于明白。梁家河,一个载着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良多,不仅仅是他学习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让他真的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地方。他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终于,在这里他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果然,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啊!

本书开始“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

从一开始村民不接纳他和他有距离,到后边村民想着他推举他当党支部书记,一步步走来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让村民信服!从1975年离开梁家河到2015年回到梁家河整整40年的时间,总书记依旧记着当年同伴们的小名,正是因为总书记始终把梁家河放在心里!

我们XX人要学习青年时期习总书记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作为单位中坚力量的我们更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坚信:只有自己踏实努力的付出了,肯定能取得相应的收获;只有自己不断的成长,才能实现单位的跨越,才能为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第三篇:《梁家河》读后感

我心目中的“梁家河”

《梁家河》是一本纪实文学,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而我心目中的“梁家河”就是如何将这种精神发扬和继承。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总书记和其他知青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理想追求。

每个人的青春经历都不同,但都类同,如何把握青春?坚定信念?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教育课。它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引发人们深思,启迪人们成长,震撼我们的心灵,洗礼我们的精神。

他的经历,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他的故事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他经历的岁月,也是我们共产党由曲折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只有经历这一段岁月,才能让经历的人,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才能让后来人,以史为鉴明得失。他们那一代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奋斗史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它,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人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这种精神,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的吃苦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将“梁家河”精神与中国石油精神相结合,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畏艰险,积极献身于油田的改革发展中去,为油田的增储上产贡献一份力量,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梁家河读后感

读《梁家河》有感

张婷婷

最近有本《梁家河》的书,争相被广大党员干部拜读,我亦有幸成为其一,读后非常感慨,略有个人心得体会,和大家共分享。书的封面有习近平同志的这样一段话“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有大学问的地方”。书中描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经历和感悟。从其在梁家河的7年成长战斗岁月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成长都需要一番所谓的“痛苦”经历。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有过多的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其实主要原因不在社会在于我们自身,我们总是抬头看月亮看星星,却缺少双脚坚实的行走在土地上的心。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有后来的以天下为己任,在于他在梁家河这几年,紧贴黄土地,紧贴老百姓,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要问老百姓做点事,要让群众们过上好日子,为此苦思求学,带领群众们打淤坝,发展农业生产,建沼气池,铁业社......。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这种在困苦中奋起的精神,为百姓谋福祉的豪迈。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就消磨意志,把自己变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习近平同志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我们现在不用从事重体力劳动,读书的条件要远远好于当时的条件,确把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世界,怎么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出路?

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所以习主席倡导年轻人应该多读书,少熬夜,追求人生大理想。今天的中国,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候,需要一大批的年轻人有大理想,大追求,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时候的奋斗精神。

第五篇:《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尤是年轻时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诚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总书记与青年学生座谈时也曾讲过“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听来无不为之动容。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迎来送往中,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们都应像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指导实践。

二是要抓住党员带头这个重点。党员干部的言行,关乎党的形象,决定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作为党员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弘扬和践行梁家河精神,自觉把实事求是、改进作风作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三是要抓住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根据一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对照八项规定要求,深入查找自身在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抓住问题实质,找准思想根源。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一项一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和回应机制,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要抓住监督检查这个关键。梁家河精神能不能发扬,全面从严治党能不能落到实处,加强监督检查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督促检查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性工作来抓,立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对《准则》和《条例》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践行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党内监督,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问责追究,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下载梁家河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家河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前两日工作之余,读了最近很火的一本书 《梁家河》,看完感触颇深。《梁家河》这本书,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直至国家主席的历程,真......

    《梁家河》读后感

    读后感一 阅读一遍《梁家河》,青年习近平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再读再梳理,习近平身上的四个特点便深深的镌刻在脑海里。 一、酷爱读书习近平回忆说"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

    梁家河读后感

    读《梁家河》有感 最近,我有幸读了《梁家河》一书。这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向我们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生活,再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 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

    《梁家河》读后感

    传承梁家河精神做当代有为青年 《梁家河》读后感 一年春深处,读书好时节。前不久,交警支队党委为三大队党支部28名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梁家河》。作为一名政工民警,我第一时间......

    梁家河读后感(本站推荐)

    苦难锻炼了我! ——读《梁家河》有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窑洞,土炕,跳蚤,挨饿,酸菜,打坝,担粪,放羊.....一个个终身难忘的记忆多少回出现在梦里。梁家河,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

    《梁家河》读后感

    达则不忘初心,穷亦心怀苍生——梁家河读后感 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教科书”,是“营养剂”,是“必修课”。《梁家河》这部纪实文学,是一部总书记的成长史,一部梁家河村的发展史,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