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

时间:2019-05-12 20: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

第一篇: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

单元规划

本单元将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四篇文章,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由于所选的课文文体不同:《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赋文,《滕王阁序》是一篇诗序,《逍遥游》是一篇先秦散文,《陈情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文体常识的介绍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只有在弄清了文体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鉴赏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但这四篇文章所抒发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才不遇的悲情,有人事沧桑的感慨,有浓浓亲情的流露。一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注重对“情”的理解和体会,披文入情,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揣摩出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对本单元的教学作出了这样的设想:

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为9课时:《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2课时,《滕王阁序》是3课时,《逍遥游》是2课时,《陈情表》是2课时。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安排2课时来练笔,以“情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做到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本单元教学方法主要以诵读为主,通过讨论、点拨,把握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一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理会文义。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借助工具书,能够疏通文义,对于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巩固和完善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归纳整理,从而为解读文本中的“情”字服务。

本单元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不按照课本的程序来教学,这完全可以遵照教师和学生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诸如可以按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组织教学,也可按文体的分类组织教学,也可按“情感”的类别进行分类教学。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解读“情感”时,不能完全脱离作者和文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是按照先介绍文学常识,然后疏通文本,最后品味语言,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来设计的。

总之,在学习这四篇文章时,不力求面面俱到,只要求突出一两点,落实到位就行。归去来兮辞 并序

从容说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一篇述志的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对人生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集中地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抒发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

本文包括“辞”和“序”两部分。序文集中地叙述了作者就职彭泽和辞官归田的原因。作者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出任彭泽县令,由于身处官场,与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格格不入,而“深愧平生之志”。拟等庄稼成熟再“敛裳宵逝”,适逢妹丧,“情在骏奔”,于是在官仅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主体部分“辞”,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归田园后的心情感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1段,写辞官归隐的决心。第二层为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层为第4段,抒发了作者“乐天安命”的人生感悟。总之,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宣言书。

在写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淡远潇洒,寄托了他的追求和节操。李格非指出:“《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正道出了本文天然淳朴的特点。无怪乎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

教学重点 1.“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赋”的语言特征,对于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3.正确理解陶渊明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录音机等。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能归纳“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句式;

3.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1.遵循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掌握一些浅近的文言知识;

2.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人格操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对他同黑暗的社会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给予肯定。理解并评价作者的“隐居”思想,这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对课文作充分地预习,梳理课文中的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对一些浅近的文言词语作出注解,疏通全文。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疑难部分作出相关的圈点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便向我们展示了答案。(板书课题)

导入2:宋李格非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为什么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呢?下面就让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一起来品读它,一起来感悟它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推进新课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大诗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他年少时,志趣高洁,博学善文,一直在家闲居。29岁才出仕,任江州祭酒,后做过镇参军、建威参军之类小官,过着时隐时宦的生活。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后世称陶彭泽,在官80余日即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资、赋诗饮酒的生活。时人将他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萧统《陶渊明》)。在归田之初,生活充裕,后家中失火,生活日益贫困,常须朋友接济,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由于他十年辞征不就,时人敬称他“陶徵士”,死后朋友私谥“靖节”。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歌今存近130首,辞赋3篇。大多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因此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著名诗人。

他年少时,诵读儒家经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五),培养了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其五)的济世豪情。由于现实社会的黑暗动荡,官场的污浊,“质性自然”的他,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产生了一种“违已交病”的内心痛苦,于是“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归鸟》),最终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追求他返朴归真的理想人生。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作者的知识,然后教师投影展示,给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多媒体课件显示: 稔(rěn):意为庄稼成熟。飏(yánɡ):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眄(miǎn):斜视,随便看看。衡(hãnɡ):通“横”。觞(shānɡ):古代喝酒用的器具。憩(qì):休息。景(yǐnɡ):日光。窈窕(yáo tiáo):深远曲折。耔(zǐ):培苗。2.读出感情

多媒体课件显示: “辞”的文体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重在抒情,一般要押韵,形式上尽管后来发生了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式保持了下来,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课文诵读应注意的是:

(1)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稍作停顿。

(2)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

(3)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可作六字句读。如“寓形宇内(复)几时”。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4)“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通过反复地诵读,揣摩不同语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或忧郁,或轻快,或感叹,或欣喜„„这样有利于字词句义的解决,更有利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难句解读

(分段阅读,指导学生整体突破字词句义)序文部分: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明确:生生:维持生活。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资,凭借,依赖,作动词。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所资:凭借的东西。未,表否定,没有,无。见,xiàn(现)出现,显现。其,作第一人称用,自己。术,(经营生计的)办法、本领。

2.诸侯以惠爱为德

明确:诸侯,指刺史等一方之长,各地的军阀。以„„为,文言固定结构,把„„作为。惠爱,爱惜人才。

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明确:尝,曾,曾经。从,作动词,从事。人事,治人之事,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的“人事”。今义:口腹,即为口腹之需,喻指衣食。役,驱使。自役,即役自,代词提前,构成宾语前置,驱使自己。

4.情在骏奔

明确:骏,本义指骏马,这里是像骏马,名词作状语,形容迅速。奔,奔丧,前往吊丧。辞文部分: 第一段: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明确:既,副词,既然。以,动词,让。为,介词,表被动。形,形体,身体。役,役使,驱使。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惆怅,指感伤,悲愁,失意的样子。而,表并列关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明确:实,副词,确实。迷途,误入歧途,指出仕做官。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另一说是,助词,不译。觉,觉察,认识。今是,今天的对,指归隐。昨非,昨天的错,指出仕做官。

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明确:征夫,行人。前路,向前赶路。以,介词,拿。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第二段: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明确:乃,于是,然后。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子,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2.眄庭柯以怡颜

明确:眄,斜视。这里指“随便看看”。怡,愉快,作使动用法,使„„愉快。3.审容膝之易安

明确:审,详知,明白。容膝,指居室狭小,仅能容下双膝。易,和悦。易安,安适。4.景翳翳以将入

明确: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入,收,指日落。以,表承接,可以不译。将入,指太阳快要落山。

第三段:

1.复驾言兮焉求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明确:复,副词,还,又。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言,助词。焉求,何求,追求什么。求,求官。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明确: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意动用法,以„„快乐。亲戚,可以看作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之,结构助词,的。情话,知心话。以,可以看作表承接,用来。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明确:欣欣,草木茂盛。涓涓,细水慢流之状。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而,表修饰。

第四段: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明确: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为,疑问语气词,可不译。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动词,往。何之,应该是“之何”,宾语前置。

2.帝乡不可期

明确: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仙境”。期,动词,期望,期求。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聊,姑且。化,造化,指自然,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乘化,顺应自然。夫,语气助词,可不译。奚疑,何疑。

方法指导

1.以读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2.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质疑、答疑,教师适当点拨。3.有感情地、熟练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知识梳理

通过合作探究方式,以小组的形式,小结主要文言现象。先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再由教师通过幻灯机投影。

一词多义 1.行 xínɡ

①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ɡ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④乃设九宾迁礼于,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 chãnɡ

①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ânɡ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

①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②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②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⑤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⑥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8.而

而字用作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

①觉今是而昨非 表转折 ②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折 ④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⑤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⑥抚孤松而盘桓 表并列 ⑦世与我而相违 表转折 ⑧亦崎岖而经丘 表修饰 ⑨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⑩或植杖而耘耔 表并列 词类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幼儿、儿童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动 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策 名词作动词 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时 名词作状语 有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 意动 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意动 以„„为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 名词作动词 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 名词作动词 划

善万物之得时 善 形容词意动 以„„为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内亲外戚(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特殊句式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课堂小结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辞的文体知识。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解读浅易文言知识的能力。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篇: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3.背诵全文。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学习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知识链接

本篇选自《陶渊明集》。(1)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2)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3)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兮,语气助词。知人论世,走近作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骞:jian,飞举的样子。翮:he,羽翼。骞翮:振翅高飞。翥(zhù助):飞翔。这两句是说有超越四海的壮志,期望展翅高飞。)

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1.预习课文

(1)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辞意。诵读指导: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诤谏()轻飏()熹微()眄庭柯()流憩()矫.......首()出岫()景翳翳()盘桓()窈窕()遑遑()棹.........孤舟()耘耔()东皋()壶觞()瞻衡宇().....3.理解诗前序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4.初步积累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2)古今异义词

于时**未静()..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景翳翳以将入。(.悦亲戚之情话()..3)一词多义

①因事顺心()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傻奚疑?()..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②从人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求之靡途()③四方之事()...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5.具体指出全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探究案

(一)研读第1段 思考: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1.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二)读悟第2段

讨论: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

4、作者为何对“松菊犹存”感到欣慰?

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第二课时

(三)读悟第3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四)读悟第4段

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练习案

(4)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傲,). 策扶老以流憩(流,)或棹孤舟(棹,).. 感吾生之行休(行,).积累提高 1.选出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惆怅(chóuchàng)壶觞(húshāng)矫(jiǎo)首 崎岖(qīqū)

B.盘桓(hãng)眄(gài)庭柯遐(xiá)观

流憩(xì)

C.涓涓(juānjuān 翳翳(yìyì)沟壑(hâ)斟酌(zhēnzhuó)

D.进谏(jiàn)瞻仰(zhānyǎng东皋(gāo)乘化(chãnghuà)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三径就荒 ..③引壶觞以自酌

④策扶老以流憩 ..⑤请息交以绝遊

⑥乐琴书以消忧

..3.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5.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并给以奖励,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B.向秀丽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可对5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C.杨辉返校后对拯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表扬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家知晓。

D.这些软件如果分开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买只要340元,便宜了近三分之二。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那次火灾后,村中人听到孩子的惊叫声就杯弓蛇影,以为又是哪一家发生火灾了。

B.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的太多,问题一发生,当然是尾大不掉,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C.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不会对我如此求全责备了。

D.黄山风景,进退维谷,美不胜收。

8.下面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A.遂见用于小邑。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不者,若属皆且为之虏!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参考答案:

1.①正确的,对的 ②接近

③举起

④拄着

⑤停止

⑥以„„为乐

2.B(用棹划船)

3.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5.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6.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7.C(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种敏感与哀伤是诗人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8.①(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以前路”是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②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③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④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9.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0.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参考译文]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â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4、虚词把握

以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 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7

第三篇:《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3

一、导入新课

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 生:陶渊明

2、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 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

⑤“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

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

开头到“熹微”(押韵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押韵en/un)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全段,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

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对这样的思想如何理解呢?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作者的这两句话打上消极二字就算。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一下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真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些。四,注意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

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

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第四篇:归去来兮辞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

(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 生:陶渊明

(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 生:讨论并回答 师:(引导并总结)①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②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

(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

二、课文解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②兮是语气词。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三、相关知识简介: 1.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2.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四、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 惆怅--chóu chàng

飏—yáng

眄—mǎin

岫—xiù

翳—yì

皋---gāo

棹—zhào 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 “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3、学生集体齐读。

五、学习序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3)古今异义

**,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4)特殊句式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状语后置 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被动句 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六、学习第一段

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2)古今异义

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3、内容分析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5、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结合解析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一第1小题。

2、熟读文章第二——四段,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文章第二——四段。2、分析文体特点。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二段。2、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2)古今异义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3)词类活用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4)固定句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3、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4、内容分析:

(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5、学生集体齐读此段。三.学习第三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2)词类活用

或棹孤舟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3)特殊句式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4、内容分析:

(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特殊句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4、内容分析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五、综合探究

1、本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卷五),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2、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六、全文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2、拓展练习

大家仿写句子,谈谈对陶渊明的评价。看例子: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这个“松“就是文章的例子。请大家仿写句子。

参考: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

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

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

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

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总结: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株隐逸的菊,开在宁静的东篱;你是一朵自由的云,飘在理想的天空;你是一只倦飞的鸟,飞回自然的山林。你是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守护着自己心性自由的精神家园。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第五篇:《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学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范读课文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三)、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四)、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四、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五、布置作业

下载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归去来兮辞教案

    一、 导入: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两句话反应出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字面意思是: 早上......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导入:人们说《归去来兮辞》是“诗人辞仕归隐的宣言书”,那么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明确:“归”字。 既然是“归”字,那么我们需要明白两个问题:......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天长中学魏志善 一、导入 由富士康跳楼事件及某些中学生轻生事件引出:我们应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解读文本 1我们知道陶渊明的生活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他......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

    归去来兮辞 教案

    《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文言句式。 3、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

    归去来兮辞 教案(本站推荐)

    归去来兮辞 教案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罗蓓蕾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和陶渊明的相关诗文,了解认识真正的陶渊明。 2.掌握本文涉及的基础知识。 3.了解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4.背诵全文......

    教案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