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标准”和认知心理框架下的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和认知心理框架下的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和学生认知心理框架下的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点,以激发学习胜任力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逐步推进学习目标达成的一个互动性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依据学的情况不断调整教的行为,使之不断适应学的行为,它是以推进成功的感受阈为目标,不断促进学习者自主和有效建构的过程,它是合作背景下的协作性学习.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心理,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在目标的导引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适合学习对象有效建构的学习目标,每一个目标对应确定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内容对应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思维的深刻发展,以此增进体验性探究,真实洞悉认知对象的内涵.在促进认知建构的同时不断领悟承载的学科方法,促进学科能力的发展,并取得发展意向的提高,这就是基于标准和认知心理有效建构的教学设计.《电容器的电容》是高中物理基于器件讲述物理概念的课节,它也是基于探究形成物理概念的课节.如何形成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导引下对教材怎样进行“加减法”,如何实施有效探究,学习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过程如何最优化,教学评价如何与学习目标呼应,基于该课节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下.一、电容在不同教学模块“课程标准”中存在的形式与价值分析
电容器的电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先后在三个教学模块的五个教学单元中出现.分布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电容器的电容在高中物理不同教学单元、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目标呈现如下的递进关系.(1)起始阶段是认识电容器,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特点,通过“电熔焊”认识电容器是储存能量的元器件.教学目标为认识这一层次要求;
(2)认识和分析含容电路的结构特征,理解“等电势法”分析含容电路,知道电容器在稳恒直流电路中起隔断直流的效果.教学要求属于应用层次,是认知目标的深化;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在“隔直流”的基础上深化“通交流,且随交流电频率的变化容抗减小”这一认识.它是深化认识电容器充放电的课节;
(4)综合运用电容器决定式C=分析实际电路,理解因电容变化导致非电学物理量改变,从而达到控制电路物理量分配的效果.是对第一层次目标深化理解的课节;
(5)通过电磁振荡实验的探究,感知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电感线圈中电流的变化实现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进一步认识电荷与电场能对应,电磁波的频率是由电容和电感共同来决定,是对“通交流”学习目标深化性理解的课节;
(6)发展性目标.主要是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在研发开设的校本课程中通过电子线路的介绍和操作性实验,认识电容器可以实现旁路、耦合、滤波、振荡、相移以及波形变换等特性.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无疑深化了对电容器充放电特性的理解.从上述递进学习目标的要求看,学习方式上是从体验性实验探究到逻辑推理,层层递进,深化对电容器功能的认识.只有完成上述环节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电容器的电容有清晰而全面的理解.因此说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从系统的角度上解析“内容标准”,既要尊重学科自身的逻辑,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诊断学生的已有认知.二、生本化学习目标的制定
制定学习目标要从学段的视角审视该内容对应的“内容标准”在各教学模块的地位,分析它在各教学单元中的角色.分析“内容标准”形成课节学习目标,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有效解读教材,形成师本化理解的课程,从学段的角度对该认知的角色进行厘定,解构该课节中的结构,分析课节内在的逻辑关系,明晰编写的意图;其次要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从形成该认知需要的铺垫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视角分析,这样制定的学习目标才会真实地贴近学生,学习目标才会在课堂上真实地实践,这是形成生本化学习目标的前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电场”中的《电容器的电容》作了如下阐述:“观察常见的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从认知发展角度看这是学习电容器初始阶段内容标准的要求.对电容器元器件的认识需要经历如下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是认识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为此“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指出“使用闪光灯照相.查阅资料,了解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中的作用”.通过行为操作来体验和感受电容器的作用,体验电容器是通过充电和放电达到电能储存和释放的元器件,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始阶段学习目标表述为:
(1)通过对具体电容器实物的观察,认识各种类型电容器的用途和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和中间绝缘的电介质组成;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深化理解电容器的功能;
(3)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C=、单位C=,并学会用定义式进行简单地计算,理解Q-U函数图像的意义;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基于标准的教学是指如何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目标的表述才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与可评估性.三、学习目标关照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部分环节的设计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这是模拟性的实验,动画设计得再好也是作秀的实验演示而不是体验性的探究.它只是为追求课堂认知点学习高效,以认知学习为唯一目标的教学,远离了“以物究理”的学科特征,是无效的教学.第二种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导的机械性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增强了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有效形成了表象,但它忽视了学生真实的体验性探究.学生的观察是基于教师操作而非学生真切感受到的体验,问题是外在加给的而非源于自我的追问.对充放电的机理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被动接受性质的“授导型”学习而非自主学习.第三种是基于体验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进入探究实验室,介绍电路结构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明确观察对象是灵敏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并根据这一情况实施分析.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对现象有意识观察和对具体细节的追问,以此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真实的发生,凸显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真切感受充放电这一现象,对现象的求解是自主学习的发端.当然对教材提供的实验电路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实施真实实验的重要方式,直接指出电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防止充放电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用发光二极管来替代电流表,即在电流表处采取并联一红一蓝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正向充电和逆向放电时有无电流这一现象.第四种层次的教学是将传统的实验探究和教材“做一做”中的“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相结合,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对邻近探究实验小组进行分工,一组用操作性的实验器材,另一组采取电流传感器通过计算机观察来呈现,如图2所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用传统的电容器充放电实验进行体验性探究,而采取“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用于佐证和检验,引发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机理的思考,真切把握电容器充放电只是电源上积累的电荷向电容器两个极板的转移,不像其他电源那样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实现电中和,这是深化理解充放电的必经阶段.从实际教学后的访谈和教学成效的比对性分析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探究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易于有效形成认知,教师授导为主的演示性实验尽管节约教学时间,有利于问题的定向研究,实验过程有序且能递进性地形成实验结论,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都是教师包办,没有学生真实参与的教学只是教师实验的展示而非学习行为.尽管有“分析和论证”,但这种分析要么是教师基于实验直接讲述的,要么是在教师主导下对具体问题的师生问答,而不是基于学生眼中的物理现象对问题追根究源的任务驱动,是被动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第二个环节处理表现在对“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上.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形成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的最佳方式,是本课节的教学重点.要注重探究教学的如下环节设计.(1)“提出问题”.通过与容器容积的类比提出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尊重学科知识特性的前提下实施的类比性教学,这有助于猜想的目标集中.实验探究并不是在无序的状态下、散乱状态下的猜想.(2)“猜想与假设”.能从类比的角度猜想出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有平行板正对面积和板间距,但对于极板之间介质的种类,由于容器容积大小的决定因素中没有这一对应量,学生在猜想时必定会缺失.教学的有效性是体现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形成“与介质种类有关”这一猜想.从教后反思看,对电容器极板间绝缘介质的作用、极板间的电场引发介质的极化从而形成电容器储存电荷这一事实必须给予必要的解释,才能形成“绝缘介质的种类决定了电容器耐压值的高度”,而耐压值的高低是由电容器储存的电量而形成的,由此形成“电容还与极板之间介质的种类”有关这一事实的认识,最终形成有效的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和“分析与评估”.该实验是在明晰的探究目的下,基于多变量必须事实控制变量法下的有序探究,为此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介绍、实验变量及其控制方法,明确有序的因变量和谁为主导的自变量就成为事实有效探究的关键.具体教学中要强化如下环节的教学.①静电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②实验条件的控制.探究的对象是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不漏电的前提下保证两极板的电量不变这一前提.同时要指出实验要尽快实施,减小因空气漏电带来的偏差.③有序探究.列表法突出实验控制的变量和研究的问题,突出物理现象与逻辑论证的关系,这是有效形成实验结论的关键,为此基于下列表格的探究是实践有效教学的重要设计:
为降低认知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多数据测量描点法作图,通过测绘图像的斜率来确定函数成立的关系式,而是采取不完全归纳的方式直接给出“理论分析表明,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时,电容C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极板距离d的关系为C=,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从真空到介质过度,最终给出C=决定式.除此之外,基于标准和认知心理有效建构的教学前预设还应体现在对学习评价的设计上.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审视该课节的学习目标,我们就应当定位在“学生能否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识别、辨认和初步说出这种电容器的用途”、“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理解”这三个学习目标上.这样目标先于设计,目标导引下对学习资源的优化与整合,通过有效的任务驱动推进学习进程的发展,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手段,评价镶嵌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才富有真实的效度,探究才能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实践方式.综上,基于标准和认知心理教学设计的前提是真实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有效分析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概念,在尊重学科逻辑的前提下确立适合学习对象的学习目标.要用目标关照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设计,切实实现教为学服务、资源与手段适切学生认知发展的设计目的,这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二篇: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加涅
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进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成为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累积学习说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先前的学习导致个体的智慧日益发展。”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知识学习可以看成动机阶段(预期)—了解阶段(注意和选择性知觉)—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保持阶段(记忆储备)—回忆阶段(检索)—概括阶段(迁移)--作业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的这样的一条链条。
加涅认为,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维持、促进或者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加涅把与上述学习过程有关的教学过程也划分为8个阶段。
⑴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⑵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
⑶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⑷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⑸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⑹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⑺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⑻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动机的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4.1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从哲学角度来定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而物理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物理共性和本质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事实。4.1.2物理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深钻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理解教材上所出现的物理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即在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怎样被科学地表达出来?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l、教学内容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步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就是明确教学内容。因而对物理概念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分析。(2)功能分析。(3)结构分析。(4)资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分析。
二、创设情境,注重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概念的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这对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
创设一种好的情境,使学生处在一种求知的情境,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实际图象和情景再现等,使学生进入一种求知的境界,首先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应当朝哪些方面思考问题。如果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并通过创设一种易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确保概念教学。
创设物理情境方法有四种:
1)演示实验或实际现象及其分析。
2)电脑模拟,创设动画的效果展示及分析。3)复习知识或联系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4)从实际或理论需要或从思维发展逐步点拨必要趋势引入。
如在《摩擦力》教学设计中:多煤体展示几组画面钻木取火、钳口条纹、滑雪、传送带;结合07年底湖南大冰灾提问:为什么大量的车子会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上?人们在冰面上行走为什么会跌倒?绑上绳子等后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探究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三、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设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愉悦地投入到概念学习中去,对于相近相似的物理概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最后设计各种知识“陷阱",设计不同的情境,尤其是生活实际情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尤其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触及到概念的核心,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素材,充分意识到了提出概念的必要性,这样再提出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方法传授比知识传承更重要。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而不是采取灌输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很多概念教学需要采用类比,比值,实验等方法来传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概念的必要性,物理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概念特点。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问题分析,讨论,动手实验得出,最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区分相似或相近概念,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遇到困境,教师适时点拨,组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讨论、点拨,清除困境。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导向作用还表现在对知识上的处理上、对程序性处理上、对结果的预见上和对方向控制上设计出能适时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教学策略。
四、加深巩固,逐步提高
在教学设计中对概念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概念的本质。而不致对非本质的东西所迷惑。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决不能为突出概念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次讲课能讲透讲彻底的,在设计中要树立一个观念:概念设计必须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加深的过程,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发展物理概念的设计采取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概念。设计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从生活中去,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模式>曾伟明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积极引进、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必须能够支持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适合网络学习环境的新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创设情境。
激发动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概念的引入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信息,为建立概念做好准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可能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复习旧知识、问题-i,1-沦、学生活动、类比等方法创设情景,从而引入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作用,将更好地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入概念。主要表现为:①突破时空限制,把同一类生活实例和现象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②对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进行协助,扩大实验效果,对不能课堂操作的室验进行
模拟;③方便调取旧知识的资源,帮助复习旧知识、类比旧知识;④ 提供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的环境。(二)探究发现,形成概念 1.协作会话,揭露本质 在物理概念的形成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已有相应的感性知识或通过实验提供了足够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概念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另一种是学生存在与新概念相抵触的前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动摇学生的旧观念。
第一步,教师诱导学生暴露原有概念,并提出矛盾,动摇其原有的理论。可以通过师生谈话法,提出假设一实验探究——结论解释法,也可通过网络即时完成诊断性题目。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
第二步,组织讨论,揭露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自愿放弃旧的观念。
第三步,实验探究(或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根据新问题,重新思考,并通过实验探究其内在本质。
第四步,引导学生尝试建立新概念。2.师生协作,明确定义
启发学生将已抽取出的本质特征加以连结。学生相互协作,并通过BBS等方式,用恰当、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概念来。教师收集学生的定义,作出评价,并帮助学生概括出概念的最佳定义。同时,明确定义式、符号、单位等。
3.讨论意义,建构概念 从定义出发,师生共同讨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意义建构。
(三)巩固深化,运用技能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 段。通过这一阶段可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第一、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将易混淆的概念加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第二、人机交互进行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教学过程是“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创设人人参与的环境,甚至可能将练习内容寓于趣味性的游戏中,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软件提供的针对性的有梯度的练习,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运用概念的技能,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我检测,总结评价 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即时反馈效果的功能,先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测试,再组织进行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
初中物理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研究第
初中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教学设计课题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由科学史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由小实验引入新课;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由提出疑问引入新课;通过类比法引入新课。
(一)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二)由小实验引入新课。。(三)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四)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入新课。。(五)(五)过类比法引入新课。。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学科概念课高效课堂的构建》 龚正波龚栋梁曾献智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练,但学生就是不能真正的理解概念所反映的本质,更谈不上准确掌握与之相关的物理规律,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1)很多物理概念超脱了现象而说明事物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远远地脱离,无法直接感知,于是学生学起来感到特别的困难。(2)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怕耽误时间,概念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仅注意从字面意思讲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3)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几条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物理概念教学如何才能高效呢?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l、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观察和接触到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平时习以为常,一旦提到课堂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引入概念时,联系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给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物理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性,找出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概念时,让学生将手平放在桌面上移动体验摩擦力,让学生推动毛刷在桌面上运动观察毛的弯曲方向来判断摩擦力方向,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生活中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自己就有了要提出加速度概念的意识,再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对比,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像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导探究,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把生活和物理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高中阶段有不少像摩擦力、加速度等这些比教抽象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都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只要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那么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也并非难事。
2、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发挥学科特色,展现学科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根本之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实验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如果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进一步的得到锻炼。例如,在学习“静电屏蔽”的概念时,首先播放日常生活中飞机遭雷击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对飞机内的乘客和内壁接触的乘客是否安全迸行了一番猜测,最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一些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模拟飞机中的情景,并检验自己的猜想。学生带着悬念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自然而然地得出静电屏蔽的概念。像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过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分析处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会更好的落实学生对“静电屏蔽”这些生僻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熟练的解题技术工人”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重视物理学史对学生的感染力
一部物理学史实际上就是物理学基本观念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深刻地记述了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过程,而且也生动地记述了物理学家的活动,因此包含了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多方面的教育因素。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就不仅能使学生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能掌握获得这些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能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学习物
理的态度不够积极,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卓越物理学家热爱科学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了解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场”的概念引入中,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史上的两种作用观点以及法拉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充分了解“场”概念的形成过程。同过这段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场的物质性。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字面意思来强调场的物质性,恐怕学生很难接受。又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只让学生记住它们表达式的区别难度不大,但要学生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分析具体问题时正确应用,那就比较困难。关于“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从17世纪笛卡儿和莱布尼兹等人提出,经过许多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争论,直到19世纪中期才由恩格斯精辟地论述。如果我们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段物理学史,了解它们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的产生过程,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
4、适当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 物理知识的学习有阶段,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会提出一些现有知识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指出“由于目前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还不能解答”,避免学生钻牛角尖。但有的概念仅熙本宣科,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若根据概念内容适当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向学生展示解释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宽深化他们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有效值”的概念时,由于教材对“有效值”的引入和定义都缺乏足够的铺垫,通常的教学处理便显得苍白无力,从而给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带来了不少困难。学生对“有效值”这一突如其来的概念感到难以接受,反映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有效值与平均值间的差异,出现了用平均值求焦耳热、用有效值求电量的情况。为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从一般性的角度出发,向学生展示由“微元法”求解某一交变电流通过__
《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探讨》 李秋芬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中的基本构成单元,学好物理的前提就在于牢牢的掌握相关的物理基本概念,在现如今的中学物理课教学中,物理概念的传授也是物理课上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期望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方法来达到物理概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兴趣激发
兴趣的激发是一个人认知与探索未知的最大动力源泉所在。因此,一旦激发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全身心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去,因为主观因素的推动,对于概念的掌握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用当下学生们都比较关注的新闻事实作为引导,来激发他们对于时间原理的探索兴趣。例如,中国载人火箭的成功发射一直就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可以借此来讲解宇宙第一速度以及地球引力计算等相关概念来为同学们解答火箭发射到预期运行轨道所运用的物理知识。
二、运用类比
类比的方法非常频繁的出现再科学研究的领域,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的结论的推倒也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得以实现的。因此,依循这类物理概念的结论推倒过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在物理教学当中用同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掌握这方面的概念知识。例如,在教授电源的作用时,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从而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这是个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也没有其他实验或者工具能够直观展示整个过程,单纯讲解、分析,学生听起来非常吃力。但是,如果利用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类比,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电源的作用。诸如此类,掌握了其中之一,就能通过类比让另一部分在自己的脑中变得清晰与具体,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三、设置疑问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适当的设置一些疑问,是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通过疑问的提出,思考以及讨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经历这一过程,让参与其中的人更为深切的体会到这个概念的本质所在。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说是那才是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例如:对摩擦力的概念,我们可以置疑,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对加速度的概念,可以设疑,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吗? 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吗? 加速度为正,速度就增加吗? 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概念本质所在,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
四、联结法
物理概念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后联系紧密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说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前后概念的连接,因为在新概念的学习中许多会要运用到过去学到的许多相关的旧的概念知识。例如,力的概念,在后面所要学习的速度加速度,以及电场方面的知识都会有所设计。再比如,在电势的概念进行学习之前,一定要温习一下场强的相关知识,以此来说明在电场中某点,随着检验电荷电量的增大,所受电场力也随之增大,但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是确定的,这就是该点的场强。所以说,物理的学习不能分割,必须是以整体来进行,只有在整体的大框架构件清晰明朗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掌握新的内容。
五、实验法
物理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我们生活当中所有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与科学依据。因此,最为直观的物理概念教学莫过于实验教学。通过直接可观的实验效果,来验证物理概念的具体含义,而实现的本身也让学生拜托课本内容的束缚,直接具体的体会到物理概念的存在与价值。例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建立失重概念。诸如此类,让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过程中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六、通过生活举例来实现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力来进行举例说明,介绍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在讲解质点的概念的时候,可以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事实来进一步阐述质点就是忽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计其质量的点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生活现象的物理本质所在,进一步帮他们理解与运用物理概念知识。
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这里也只是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对象群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探索中,希望相关从业者也能尽心尽力,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方式。
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研究
加 涅 教学设计的模式
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3.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4.呈现刺徽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学为行为;7.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8.评估学习行为: 9.促进记忆与迁移。
以模式建构在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础上,并按其基本思想,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学习的基本程序。这些教学事件可用在各种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加涅指出,具体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4、5、6三不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教学技巧,巧妙的安排教学活动,以优化每一教学事件,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科学的沟通了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
第三篇:利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物理概念教学
利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物理概念教学
前言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概念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不明确;忽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和背景,断头去尾,取其表而略其质;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把概念孤立起来。这种教法的结果,使学生对概念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习得。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知识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领会、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
第一阶段:概念的领会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选取适当的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同化新概念并选择信息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选择性知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密切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生在对概念的知觉与认同上的难度。在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
1、实验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文字、图像及不同的呈现信号,对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大脑中存储的时间的长短及提取的速度都不同。一个新颖的、明显的信号比常规的信号将更宜于记忆和提取。如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余弦(或正弦)曲线,得出这一概念的特征,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振动方程(或),这一推导过程,对高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不易理解,要使得学生通过理解这一过程进而理解这一概念,显然不能实现,学生最终还是通过简单的记忆习得,从学习效果上看,这一教法与直接告诉学生简谐运动的图线是余弦(或正弦)曲线并无多大差别。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实验,直观地描绘出一振动物体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在空间展开的轨迹,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条直观的曲线,而且能让学生感知“简谐运动”的过程,实验将图线与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图线突出了新概念的关键特征,与文字的呈现相比较,更能引起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并能使概念在运用中更易被激活。
2、利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寻找概念理解的捷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通过人体的触觉所得到一些体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学习时一旦被激活,会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带来正效应。如物体的惯性,通过人乘车时,车于突然启动和紧急刹车时的感受,来说明“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含义,使学生对惯性的理解更为确切。还有一类体验,能使抽象的、理论的描述,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情景与直接的感知。如摩擦力的概念,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相反”的认识最为困难,若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滑动,并根据手用力的程度和方向的不同,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相关因素。同样若让手在桌面上有滑动的趋势,可感知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触觉的亲身感受,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从中体会到将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方法,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适时适当地应用生活中的体验。
3、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先行组织者,寻找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实质内容及其组织形式,是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新概念的悬挂点,使新概念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中逐步习得。例如在电场概念的教学中,为了说明电场强度与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无关,可设计一个理想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作为先行组织者。一个由用电器、开关、电源和导线连接而成的简单闭合电路中,接入一只电阻不计的电流表,则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但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流表是否接入无关,电流表只作为一个检测工具。对带电体形成的电场中,检验电荷的特点及其作用,就可运用理想电流表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同化。有利于理解检验电荷的概念及在电场中的作用。并能在学习小磁针在磁场中的作用、理解B=F/Il的含义时产生迁移。又如:在高一物理中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可知它是速度的下位概念,具有速度的一般特性,与其并列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平均速度相比较,瞬时速度解决了如何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问题,使速度的内涵进一步扩大。第二阶段:概念的巩固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概念的组织和辩别,使概念的多维度属性在概念内和概念间建立多种联系,防止概念的混淆和遗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阶段往往没有被引起重视(误以为让学生多背几遍定义、多做一些练习就能达到目的)。巩固的过程不应通过机械的重复和强化训练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概念的变式,重组学生认知结构,简约和减轻记忆负担的方法来实现。
1、运用概念的变式,使新概念立体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是机械的、孤立的记忆,不能全方位的理解一个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的变式,对同一个概念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的描述方式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所学的概念。如在理想变压器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和理想变压器的条件得出变压器的作用以及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电压的关系。概念的变式练习可从原副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关系、能量关系以及描述交流的周期、频率关系来进一步认识理想变压器。又如磁场方向的表述,可运用概念的变式加以认识,“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的说法其本质的一致性,它们都是根据磁场的基本特性得出。
2、比较概念的异同,促进新旧概念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若干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式。如:压强p=F/S、加速度a=F/m、速度V=s/t、密度p=m/V、电阻R=U/I,若干形式相似而反映不同关系的表达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必须加以辨别、分类。当我们要进行新概念的学习时,首先对所学的概念进行分类,看它归属于哪一类,如学习电场强度E=F/q时,对电场中的某一点:F与q的比值为恒量。F、q的变化并不改变E的值,E是由产生电场的电荷决定,因此电场强度E=F/q也是操作定义式,与密度、电阻归属于同一类。F/q比值确定某点场强的大小,但不能反映影响场强大小的因素。在复习阶段一般可通过列表比较各相关概念的异同。如:力学中“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等的异同比较。通过两个或几个相似但相异的概念的对比辨别,而达到确切区分其异同的目的。
3、组建概念的网络,促进新旧概念的综合贯通。概念的网络分布反映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深度与广度,物理学中的概念均可根据自己的特征以及与其它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网络的同时,要努力寻找描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已有概念网络得以延伸和扩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便于知识在运用时提取所需的信息。例如学习电势能的概念时,首先要激活电荷、电势、电势差、电场线等概念,同时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作为先行组织者,比较重力做功和电荷在电场中电场力做功的情况,得出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其各相关概念可形成如图1所示的网络。
在知识网络中激活任意一个网点,都将引出相关的联想,随着知识的积累,网络的编织将更加完整、扩大,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第三阶段:概念的应用
概念的应用是概念学习的高级阶段,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学习者在掌握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习得的概念(知识)用于解决同类问题。二是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融汇贯通,运用所学的概念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际问题。教师可结合物理概念在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编制针对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概念应用的灵活程度,看其能否熟练地将实际问题概化为物理模型,并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概念的应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局限性,以及知识网络中的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概念教学课例──位移的教学
学习目标: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制定的目标,对学生学习能够达到的水平可进行相应的测验,教师根据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使“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变得更具操作性。1.陈述位移的定义。
2.在给定的情景中能根据物体位置的变化画出位移矢量。3.在给定的情景中,能分别表示出路程。距离和位移,并作出比较。
4.根据给出的问题,进行计算位移的大小、标出位移的方向。
概念的引入:设计情景引入概念利用媒体、挂图、实例等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通过情景的设计,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的比较中得出位移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位移,同时能区别位移和路程。
情景(1)播放几个学生上学的情景录像(课件),比较:他们的起点和终点,行走的路径,位置的变化。情景(2)在挂图上画出杭州到达北京的铁路线和航线,比较其异同。情景(3)请教室中最后一排的左边M学生的位置从A移到第一排的右边的位置A′[如图2(a)所示],让学生思考M同学可通过哪些路径来实现位置的变化。(学生讨论)
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示意图中(1)画出M学生走过的一些可能路径)[如图2(b)所示」。(2)看图,想一想路径①②③④,在反映不同过程的同时,是否也存在某些共同的特性?(让学生提出可能的特性,归纳得出与本课题相关的结论)结论1:沿不同路线,M同学走过的路程不同。结论2:无论沿哪条路径,两位置间的距离相同。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推断,在给位移下定义的同时,使学生对位移的空间因示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激活路程、距离、矢量等原有概念,使其与新的概念之间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由情景1、2、3的分析比较得出只有将距离和方向连结在一起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从而引出位移的概念。概念的表述:略。概念的巩固:
1.利用通过位移、路程、距离的比较,分析三者的异同,建立新的网点,并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比较相似概念的异同,使得新概念的含义更加清晰,也是教学常用的方法。2.概念的变式:①位移的辨识 [例1]在一个标准的运动场上正在进行200m比赛,这里的200m指的是位移还是路程?
例2对“某人走了1km的路”,甲认为这1km指的是位移,乙则认为这1km指的是路程,请你对甲、乙的说法作一评述。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确定位移还是路程。②位移的图示和表述
[例3]一质点静止在xoy的水平坐标平面上的(2,10)位置上,在某一时刻开始以V=4m/s的速度向y的正方向运动2s后,又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朝x负方向运动2S,求质点在4s内的位移。(在求得位移大小的同时,并正确的表述位移的方向。)
矢量方向的确切表述用建立合理的参照系。概念的应用:
概念的应用的实质是通过给定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对位移概念的理解,并检测学生对位移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广度,一般可根据目标设计问题。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①你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在一天的活动中经历的位移和路程情况如何?(考虑早晚在同一地,早晚在异地以及线路情况)
②一艘轮船向东行驶300m后又改变航向向北驶400m后到达目的地,求轮船的位移和行驶的路程并画出示意图。(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后,由学生讨论确定正确答案)③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心,跃起后重心能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求运动员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所经历的路程和位移。(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④如图所示A、B两人沿不同形状的两个楼梯登上同一楼层,在图示A′、B′位置时,比较它们的路程和位移。并画出AB两人向C运动过程中,位移相同时的一个位置。结束语
概念的领会、巩固、应用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使其设计的教学过程具有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相适应的层次性。在物理教学中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不仅适用于概念教学,而且也适用于规律、实验等新课的教学。
第四篇:心理课教学设计
windows movie maker 小学二年级《多彩的情绪》教学设计
梅河口市第四实验小学 李洋
教学目标:
1.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及自我情绪的丰富多彩; 2.提升对情绪觉察能力,培养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对情绪的多样性有深入的了解。教学准备:
课件、情绪图卡。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揭示主题。
师:伴着优美的上课铃声我们相聚在心理健康课的课堂,老师心里很高兴,你们呢?为了将高兴的心情传递给同学们,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游戏。
师生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相机采访各环节中学生的心情。师:像高兴、紧张、兴奋、害怕等都叫做情绪。情绪像一个万花筒,每旋转一下就会有不同的花色。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和学习多彩的情绪。
二、观察情绪七彩镜,体验情绪丰富性。老师准备若干“情绪卡”,找同学领读这些情绪词语。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曾经体验过哪种情绪,把当时的情景讲将给同桌、老师、同学们听。
三、情绪对对碰,感受不同的情绪。
出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人们通常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
情境表演:出示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选一选对应的情绪脸谱,然后尝试演一演。
四、成语直通车。
师:人的情绪大都会通过表情、眼神、举止动态表现出来,我们要学会从这些表情、动作中了解人们的情绪。
出示成语,说说这些成语描述的是怎样的情绪。
五、教师小结。
总之,我们要过得快快乐乐的,并将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五篇:心理课教学设计
心理课教学设计
心理课教学设计1
活动背景:
1、孩子们进入五年级以后,性别意识逐渐增强,与异性同学之间不能和谐相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让男女生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有更深的了解,理解并认同彼此的不同,逐步做到和谐相处。
2、(11、12岁——16、17岁)是青少年重要时期,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男女生在青春期不太懂得如何进行异性交往。
活动目标:
1、知道男女生因性别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正视性别差异,积极面对,学会和谐相处。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男孩和女孩的相关资料
2、毽子、沙包
活动过程:
一、活动热身:
1.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
2.向四周望一望,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时候男女生在一起没有距离,一起玩,挺开心、很自然;可到了十一二岁的年龄,总觉得和异性同学相处有些别扭、不自然,因为我们长大了,男女生不一样了,男女的性别意识越来越强了,男女生不一样的地方也越来越明显了,男女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交往中的“不自然”其实也是很自然的成长阶段,交往中的小摩擦也是难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咱班的男生女生。(板书题目:男生女生。)
二、主题活动过程:
1.男女生进行踢毽子或踢沙包和掰手腕的游戏,从中发现男女生的特点。(女生:敏捷灵活........;男生:力量大,有耐力........)
2.借机引导学生来说说男女生的优点(也可以补充缺点)
女生的优点:女孩子温柔、细腻,善于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勤奋刻苦、专心用功、责任感比较强,认真踏实.......
男生的优点:开朗、坚强、勇敢、富有责任感,在女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挺身而出,帮助女孩子解决她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好问好想……
3.师:男孩有男孩的精彩,女孩有女孩的风采,男孩不可能苛求女孩像自己一样豁达,女孩也不可能要求男孩和自己一样心思缜密。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将心比心的体谅,少一些斤斤计较的牢骚,多一双欣赏的眼睛,少一些埋怨的语言,我们的相处才会更加融洽。
(小结:男女生的特点不同,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和谐相处。)
4.正确进行异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意义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自己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
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2) 如何正常进行异性交往
师:与异性同学交往有一定的意义,那所有异性同学间的交往都对吗?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
[分析案例]:晨晨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她人长得很漂亮,弹得一手好钢琴,画一手好画,从小就在青少年宫学舞蹈。可以说,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她就是很少和男生交往,不得不和男生打交道时,也往往采用最简洁的语言。在她看来,男女生应该规规矩矩,彼此不相来往,否则就是“不正经”。
和晨晨恰好相反,美美特别爱和男生呆在一起。她说女生事儿多,净小心儿眼,麻烦。她跟男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老师、同学提醒她注意影响,美美特别不耐烦,我们是哥儿们,那怕什么?
磊磊是个内向的男孩,平时一跟女生说话就脸红、心慌,语无伦次。磊磊害怕与女生打交道,认为还是少与女生接触为好。
[讨论探究]:你赞成他们三个的想法吗?如你不赞成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如何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提一些好的建议。
男女生交往的方式:
1.不必过分拘谨;
2.不应过分随便;
3.不宜过分冷淡;
4.不该过分亲昵。
男女生交往原则:
1.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5.诗歌欣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一)
男:女孩是首小诗,蕴涵着无比的温文尔雅;
女:男孩像块坚石,大风大浪掠过,石块儿依存;
男:女孩像颗星星,无际黑暗难掩星光点点;
女:男孩爱一身牛仔装外出兜风,
男:女孩爱一把花伞雨中散步;
女:男孩把试卷丢一边大喊轻松快乐,
男:女孩小心翼翼把错题订正;
女:男孩爱骑车满街穿梭显威风,
男:女孩爱叽叽喳喳走马观花看闹市。
男女合: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各撑半边天。
(二)
男孩女孩大不同
男孩是土地,勇敢坚定而包容
女孩是春雨,温柔细腻且美丽
男孩在绿茵场上驰骋不亦乐乎
女孩在草坪上嬉戏流连忘返
男孩常常豪气冲天:我要坚强, 我要执著
女孩时时自信满满:我会欣赏, 我能把握
男孩的身影在操场中穿梭
女孩的手指在琴弦上流淌
如今的男孩女孩呀……
共同撑起一片美丽的蓝天!
三、活动总结结束语:
在美丽的人生路上同行,总有一种关怀让我们心存感激! 如果把男生比作热情的红色,坦率的蓝色,那么女生就是宁静的绿色,纯洁的白色。让我们彼此欣赏,用真诚、团结的调色板调出和谐的颜色,为我们的校园描绘出最精彩绚丽的画卷!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了解了男女生的不同之处,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知道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希望我们班的男生女生们今后在一起和谐相处,正确交往,用你们的团结和努力共同谱写五一班更加灿烂的明天!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心理课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自卑心理现象的普遍存在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要靠在心理上用另一种优势来平衡这种不足。对这种优势的追求或保持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自信的前提。因此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就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学习生活,面对人生。
2、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到了初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加深,他们更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也就决定了一旦发现自己某些地方不如人时,就会出现类似于“是不是我不行”“看来我的能力比不上别人”的想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信对人的重要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
3、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困难。 过程与方法
通过童话剧引导及参与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积极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拍手活动,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使学生学会客观全面认识自我
3、增强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
难点:帮助学生消除胆怯、紧张、羞涩,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方法
童话剧表演心理行为训练 小组活动 讨论交流 才艺展示 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2、准备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
3、纸质的标语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展一节关于提高自信的心理活动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自信而阳光的完成自己的初中生活。同学们,大家的好朋友丁丁也来了,他要为我们带来一个小品,大家想看看吗?
一、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
1、演一演 (演员着头饰上场)
旁白:小乌龟丁丁很想跟小伙伴一起玩儿,可又怕自已笨手笨脚招人笑话。 小伙伴儿:“丁丁,我们一起爬坡好吗?”
丁丁:“我不行呀!”
小伙伴儿:“你又没爬过,你怎么知道不行?”
丁丁:“我很想爬,可是,我怕不行!”
小伙伴儿:“你真笨,不试试就说不行!我看你是真的不行了!”
龟爷爷:“你们别笑他,他总有一天会行的!”
旁白:小伙伴们爬坡玩儿去了,突然,龟爷爷不小心摔了跤,四脚朝天躺在地上。 龟爷爷:“丁丁,快来帮帮我!我翻不过身来啦!”
丁丁:“我想帮助你,可我不会呀!”
龟爷爷:“那你就试试吧!我这样四脚朝天多难受呀!”
丁丁:“让我试试吧!”
丁丁:“成功了!成功了!”
龟爷爷:“是呀!真谢谢你,我真为你高兴。其实,你挺能干。现在,你再试试爬坡吧!”
旁白:于是,丁丁就跟在龟爷爷的后面,爬起坡儿来,不一会儿,他们就爬上了坡顶。
丁丁:“我成功了,我又成功了。”
旁白:丁丁高兴极了,又跟小伙伴儿一起玩去了,它什么也不怕了。
2、说一说。
看完丁丁他们的表演,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丁丁开始为什么不敢爬坡顶?丁丁后来成功了没有?为什么?)
过渡:是啊,只有不怕困难,勇敢尝试,相信自己,才有机会成功。(师提议:站起来,静静的对自己说一声:“我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会获得才会获得成功。”)。
(通过童话剧的导入,提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导学生对童话剧有所思有所感,进入正题。)
二、测试自信心
1、作为丁丁的同龄人,在我们身上也可能出现或这或那不自信的表现,现在,丁老师要给大家作一个心理测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跟老师讲的表现相同的,竖起大拇指,如果不相同的,大拇指朝下,可不能看别人哦。(自测内容如下:考试紧张,担心考不好,怕遇到困难和失败;朗读课文紧张,怕出错,老读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声音小,怕受到别人的讽刺和嘲笑??)
2、好,同学们睁开眼睛,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学习上有的表现得很自信,有的表现的不是很自信,这是很正常的,老师告诉大家,自信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既然自己不自信,那你们想知道怎样可以变得自信吗?老师给大家亮一个增强自信的法宝,(出示纸质标语“不要低估自己,要相信自己。”)
(让学生闭眼,在他以为安全的情况下,把自己不自信的一面表现出来,当其发现原来自己不自信,激发他想要改变的需求,提高其学习增强自信方法的兴趣。)
三、增强自信的法宝
1.拍手游戏:你认为自己一分钟最多能拍多少次手?
拍手(半分钟提醒)(提醒同学们记住自己的预期值,前半分钟拍手数,后半分钟拍手数)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实际的拍手数比自己预期值要多。
总结并导入法宝一:不要低估自己,要相信自己。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后半分钟的拍手数比前半分钟要多。
总结并导入法宝二:适时鼓励,积极暗示。
(奖励拍手数最多的孩子)
(在游戏中,体会老师的法宝的真实性,引导其探索学习,使其记忆深刻。通过拍手游戏,使课堂进入高潮。)
法宝三:调整你的行为。
从下一刻开始,昂首挺胸,抬头快行,保持微笑,正视他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讲述心理学上的证据,增强这节课的知识性。)
2.抓典型:当场增强自信心
刚才的闭眼心理测验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比较不自信,今天老师要使个魔法,让你们马上变成自信个人。
(1)希望刚刚那些同学能克服胆小、紧张,羞涩、自卑,勇敢而自信的站起来。(鼓励,再鼓励)
(2)老师走到一位学生面前(教师做扶摸动作: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呀,来,大声地告诉老师。(学生说名字)非常好,你已经自信地跨出了第一步。
(3)好,看来大家已经被他们感染了,我们都很自信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到老师这里为同学们自信的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诵才能。
好,老师发现我们真是一个团结向上,自信积极的集体。你们的表现,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你们可以在大众面前自信的发言,说明你们已经自信地迈出了改变的脚步。
(当场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台下的同学与台上的同学达成共鸣,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利用积极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来,和老师一起读一下我们的法宝四:在大众面前说话。
(学生读)
好,老师想问一下,刚刚不自信的同学,现在你们自信了吗?
让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我给你们的自信四宝:
法宝一:不要低估自己,要相信自己。
法宝二:适时鼓励,积极暗示。
法宝三:调整你的行为。
法宝四:在大众面前说话。
今天,我们收获了自信的法宝,希望大家记住它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自信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一起自信的说出我们的主题:“你行,我也行!”
好,同学们已经超越了自己,相信你们以后会很自信的面对一切难题。来让我们伸出手,为自己鼓掌加油,祝我们明天的生活更美好。今天的心理活动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心理课教学设计3
理论分析: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等。其中,同伴关系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也是其之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和顺利成长的关键和人格、性格形成的前提。初一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单一而直接的同伴交往,转到初中相对复杂而多变的人际交往状态。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容易引发同伴交往不适应,进而影响其生活、学习。
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多例初一学生关于同伴交往问题的案例,在进行总结、分析的前提下,我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同伴交往中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性格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过于内向、敏感,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对朋友要求苛刻。
2.缺乏交往技能。
3.学业负担的影响:学业太差,自卑的包袱过重,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畏缩、怕受伤害,不愿与人交往。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知音”难觅。
4.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使有些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偏见,交朋友挑三拣四,有很强的小团伙意识,也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
鉴于以上因素,我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心理辅导活动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进行交往意识的培养和技巧训练。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使学生认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知道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二)情感
能够乐于、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体验有效沟通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行为
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能够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他人和自身同伴交往所存在的问题,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
游戏、心理剧、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室内学生位置按照预先安排好的6*8的分组排位就坐。
多媒体课件。
放置案例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心有灵犀
1.指导语:
你试过与别人之间“心有灵犀”的感觉吗?你跟朋友之间有过异口同声的默契经历吗?今天,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你与朋友间的默契程度。
要求:
与搭档面对面坐好,左手置于身后,右手四指勾握,大拇指顶住,闭上双眼,不准出声。当教师说停止交流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2.教师导语:
现在请用大拇指来交流确定,双方哪位为帽子,哪位为袜子。给大家5秒的时间予以确定。
交流
3.结束语:
停止交流,现在请大家将双手置于身后,同样不可以说话和睁开眼睛,现在请认为自己是左的同学举手。
双手不要动,睁开眼睛。
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4.分享:
刚才游戏进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游戏中,你们是怎么沟通的?
学生回答
二、女生小阳的故事
1.过渡语:
看来,我们有时候总会与自己的朋友意见相左,甚至各执己见,有时候也难免出现矛盾和不愉快。
前几天,女生小阳就遇到了一件令她郁闷至今的事情。(配音乐)
女生小阳的故事:
我是女生小阳,虽多愁善感却善良可爱,小学时,我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大家都愿意来找我聊天,我也从来都不用愁没有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童年已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现在,我已经是位初中生了。在新的时期里,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可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地那么顺利。由于我不会主动交往,所以一个学期结束了,我还是形单影只。同学们成群结队地从我面前走过,我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远去,仿佛我是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最近,我感觉大家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他们似乎在说我的什么事情。当我想加入的时候,他们却根本无视我的存在。而我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他们。
这几天,因为这件事情,我一直很郁闷。尽管外面艳阳高照,可是我的世界却阴雨绵绵。早上醒来,想到又要去学校面对这些,我想到的只有:逃??
(音频播放)
2.分享:
小阳怎么了?
她为什么会这样?
3.方案讨论:
如果你是小阳,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4.追问: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同学,作为同学,你会怎么做?
个别发言
三、人际攻略
过渡语:
小阳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理出了问题的头绪,可是在人际交往的路上,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所以,她今天同时也希望向大家请教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
每个小组拿出信封里的纸,请大家根据纸上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情境,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表演或者说明分析。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信封,每个信封内装有一个情境。各组根据情境实际内容进行排演,再到台上进行表演。
情境:
1.(赞美——真诚)运动会上,小A夺得了100米跑的冠军,并且打破了学校的记录。周一回到学校,同桌的小B很想赞美一下小A,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2.(道歉——关注)昨天小A误会小B把他的书藏起来,当时还说了几句重话。今天小A发现书原来就在自己的抽屉里,他想跟小B道歉,却不知该怎么说?
3.(关心——真诚)小A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伤心的哭了。旁边的小B看了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4.(倾听——关注)小A今天心情很不好,总是闷闷不乐,善良的小B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该怎么办呢?
5.(微笑——真诚)小A转学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也渐渐认识了班里的同学。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他忽然看到一位班里一位不是很熟的同学小B正迎面走来,怎么办呢?
6.(善意的提醒——关注)小A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不怎么好,经常违反纪律。最近,他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还是经常违反纪律。小B是他的好朋友,很想帮助他,提醒他,那么他要怎么说呢?
7.(提出合理的要求——自我表达)小A平时十分爱看书,最近小B买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刚好是小A很想看的。他很想向小B借,可是又怕小A不愿意借,他该怎么向小B提出借书的请求呢?
学生讨论
技巧展示
(当一个小组表演或者说明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是什么交往技巧,请学生归纳。最后一个情境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过渡语:
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技巧都很实用,那这七个情景都体现了哪些沟通技巧呢?
请学生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展示归纳
四、真心力量
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你知道朋友之间哪些沟通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吗?
学生回答
屏幕呈现
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
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名为《朋友》的诗歌,体会真心朋友的幸福。
朋友
朋友是春寒料峭中的新绿给我带来生机和活力
朋友是酷夏的清凉茶
给我开启一份清凉与快乐
朋友是秋风瑟瑟中的披风为我送来默默的守护与关怀
朋友是冬雪迷漫时的暖阳给我浸入温暖和希望
朋友
你是我四季中的调剂生命旅途中的圣者因为有你
我能笑着面对生活因为有你
我能跃过沟壑
走向光明
朋友
我亲爱的朋友!
心理课教学设计4
健康的情绪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情绪状态,具有健康情绪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对情绪的调控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冲击碰撞,随着各种诱惑、冲突的呈现,人们的内心环境不再平静,人们需要不断调集心理状态、不断调控情绪应对各种刺激。尽管如此,各种情绪障碍还是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高职学生还要承担社会评价较低等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是高职心理健康课的重要目标。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高职心理健康课情绪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组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大多把情绪、压力、挫折分在三个章次,并且前后没有关联。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更深入、集中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三个内容分散教学的时间成本也过高。关于情绪、压力、挫折这三个心理学概念,在学术领域有不同的理解,但如果把时间花在辨析概念上则得不偿失。心理健康课要帮助学生获得心理成长,自然离不开培养健康情绪,应对压力、挫折等内容。情绪、压力、挫折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压力是个体对刺激所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挫折是实现目标受阻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压力和挫折都属于情绪范畴,都是对刺激所产生的身心反应。所以,情绪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情绪的内容,还应包括压力、挫折的内容,将三者组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情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绪的主观性特性。同样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不一定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解释不同,这就是情绪的主观性特性。正是由于每个人所体验到的刺激的性质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人们才有可能很好地调控情绪,情绪调控的方法才有意义,人们也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进而培养健康的情绪。为此,在课程导入时,可以用寓言故事、案例和学生自身的经历,从体验、感受入手。例如,在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中,同样是饥渴难耐的狐狸,在看到葡萄又摘不到时,有的想办法爬梯子吃到了葡萄,有的吃不到葡萄抑郁而死,还有的愤怒而死,也有去找其他充饥的食物等,这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同一刺激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控情绪。
情绪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情绪调控和应对压力、挫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合理情绪ABCDE法时,先运用实例引出方法,再对方法进行描述,并让学生当堂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
情绪单元安排两次课进行教学,第一次课主要学习情绪的相关知识和合理情绪ABCDE法,第二次课主要学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知识和方法。
第一次课安排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心态的结果”,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情绪的认识,学生通常说出的是情绪的种类。教师从某一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出情绪定义,并把关注点放在情绪的主观性特性上。可以运用故事、案例、个人真实经历等,并进一步提出健康情绪的含义。第二个活动是“我的情绪我做主”,主要学习运用合理情绪ABCDE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情绪,并进行分析,最终消除不合理情绪,培养健康的情绪。
第二次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直面压力与挫折”,主要分析压力、挫折的来源和学生采用的有效的应对方法,并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学习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第二个活动是“学会放松”,让学生体验冥想等放松方法。第三个活动是“快乐芯”,使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呼吸控制心跳,从而让心情平静。
四、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绪单元的活动主要是分析和体验。分析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完善。在活动中学生精力较为集中,分析效果会比较好,教师及时引导、点拨、纠正也至关重要。体验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冥想放松时有的学生睡着了,有的学生则通过冥想使精神更加饱满,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后者是最佳的放松状态。在“快乐芯”中有一个名为“菩提树”的游戏,游戏前教师告诉学生调整呼吸控制心跳的方法。如果学生方法正确,软件中的菩提树就会逐渐长得枝繁叶茂,在游戏中学生学会了调整呼吸的方法。第二次课结束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唱《真心英雄》,让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体验中结束课程。
心理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性
2、正确认识电子游戏的利与弊
3、初步掌握去除游戏成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去除游戏成瘾的方法
教学形式:
游戏、调查、辩论、讨论
课前准备:
1、调查学生中有关有游戏成瘾的同学
2、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准备辩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同学来信《初中生的困惑》引入问题:电子游戏是有益还是有害?
二、辩论:正方: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反方:电子游戏弊大于利
(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的证据)
教师作相应的总结与点题:总的来说电子游戏成瘾,不仅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甚至让很多的同学走上违法反犯罪的道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人陷入游戏成瘾的怪圈呢?
三、资料解析: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
学生阅读书上资料,并总结
四、心理调查
了解了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和危害之后,那么你想知道你是不是容易游戏成瘾呢?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小测试:学生完成书上小测试。
五、案例分析寻找方法:
出示游戏成瘾的相关案例(可根据事先的调查,作适当的改进,选取同学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学生讨论:请你想想办法,帮助这位同学,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最后总结
1、时间管理
2、警示卡
3、自我目录
4、寻求支持
5、家庭疗法
……
六、实际操作课后作业(重点关注调查存在此类问题的学生)
制定我的计划(参考书上P39)
心理课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内容】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
游戏、讨论。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在音乐背下,学生进教室。老师在门口微笑迎接学生。
2、暖身活动:游戏《大西瓜》
二、观看FLASH动画《三个和尚》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心情好吗?今天的心理辅导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和尚》
师:大大的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水吃了呢?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师:那他们三个人怎样做才能有水喝呢?请大家帮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师:是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能喝到水,也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做到人多力量大。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学会合作》。
三、进行合作性游戏,初步体验,探讨合作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紧急逃生》
⑴讲解游戏规则:老师想请两组同学参加游戏,谁愿意来?(安排学生坐在座位上)同学们呆会会遭遇危险,听到警报器一响,你们要马上通过这个安全出口离开教室,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第一个先逃离出去。(师创设情景)
⑵大家全都拥堵在门口了,请大家说说他们没有安全逃生的原因在哪儿?知道自己失误的地方了,哪你们有没有想出什么方法呢?谁来帮帮他们呢?想不想再试一试。看来,他们已经学会合作了。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从这个游戏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说的没错,合作不单单是说人多就行,还需要大家相互谦让,相互配合。也就是说越是在危难之际,我们就越应该团结起来,用我们共同的智慧去战胜困难。
师:合作还有哪些方法呢?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瘸子和瞎子》的故事。(播放课件)
师:从这个故事,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回答。
师:是啊,成功合作还需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三、辨析判断,深化理解:
1、讨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相互合作?怎样合作呢?
2、是啊,合作无处不在。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大到我们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
心理课教学设计7
教育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内心的压力,掌握减轻考试时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活动形式:
讲授法、操作法、练习法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网球、小皮球、小黑板、心理压力自测题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印有30个题的考试心理压力自测题,学生作答,老师统计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并结合期末考试即将来临的现实情况,从而导出“怎样减轻考试心理压力”的主题。
二、具体介绍减压的方法
(一)、讲授信心减压法
1、调整考试理念
2、学会调节信心
3、注意走路的姿态(老师做示范动作)
(二)、介绍情绪减压法
1、宣泄法
(1)、倾诉法
(2)、书写法
(3)、“暴力”法(出示网球等道具,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
(4)、运动法(重点)
(5)、微笑、大笑法(重点和难点。老师讲解并做微笑的示范动作,学生按要求学做。老师讲笑话,引导学生大笑。)
(6)、哭泣法(重点。联系对地震灾民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2、深呼吸法(重点。老师讲解要领并作示范,然后引领学生学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3、按摩法(师讲解、作示范,师生共同参与。)
4、肌肉放松法(难点。师生共同参与)
5、冥想法或意念想像法(生在师的语言指令下体验此法)
老师做小结。
(三)、介绍音乐减压法
1、介绍此法的作用,出示写有部分经典名曲及中央的小黑板。
2、听录音。简单介绍两首曲子,然后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和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3、师电子琴伴奏、生齐唱舒伯特的《摇篮曲》、少儿歌曲《嘀哩哩》《歌声与微笑》。
(四)、简单一提催眠减压法等其他方法。
三、教后反思
因为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针对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全员参与性都比较强,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心理课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学会倾听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听到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要小心地听话,正确及谨慎地解读明白地表达才不至于产生误会。
2、使学生掌握倾听的正确方法。
适用对象:班级全体成员
活动场地:教室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准备:心理情景剧,没有五官的人头像
活动程序
一.热身引入
播放优美音乐创设情景,听后设问: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吗?听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倾听的呢?
谈话:是的我们从婴儿开始就在学着倾听,听亲人的呼唤,听自然界的风雨声,听优美动听的音乐。倾听是人最基本的品质。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能学会如何倾听。他可以听到儿童的笑声,可他感受不到儿童的纯真,他可以听到旁人的哭声,可他感受不到他人的悲苦。听是人类不学就会的本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倾听往往是所有沟通技巧中最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当我们急于表达,各说各话的时候,倾听就往往被忽略了。
二.游戏:《悄悄话》
每10人一组,全班分成4组,老师给每组第一个同学看一句语音类似又富有意义的话,由第一个同学往后传话,传话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人听到内容,请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话。传话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获胜。
交流与分享:
1、你们小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
2、做完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三。小组活动:《你画我说》
四个同学上台表演,两人一组,其他同学在台下两人一组
活动规则:
1、一个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明眼人。
交流与分享:1。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
2.做完这个游戏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情景剧表演
在日量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有人充当倾听者,“听”似乎是件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果真如此吗?看看下面的情形,在你的身上是否也发生过?
(剧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同学在发言,有两个同学不断的插嘴,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对方把话说完,在课堂上就和发言的学生发生争吵;同时,对待他人的发言,有一个同学,面无表情,看起来好象很认真,其实却没有任何反应;有一个同学手里转着钢笔,脸朝窗外;有一个学生面带微笑,摇头晃脑,还轻声哼着歌,不断地翻书,看手表。)
学生表演情景剧,表演完后学生谈谈:上面的情景中,作为倾听者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你还知道哪些不好的倾听表现?你是否有过剧中相似的经历?你有什么损失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
五.学生谈谈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如:态度自然、友好、真诚、目光接触、不随便插嘴等。
六。学生练习
跟小组同学讲“一件让我难忘的事”。在你说时,体验一下良好的.倾听方式带给你的感受;在你听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做个合格的倾听者。
学生谈谈学会倾听的好处,如:增长知识、得到别人的尊重、取长补短等。
七.教师总结归纳
当人们深刻地明白了倾听的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倾听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离不开倾听,工作离不开倾听,生活也离不开倾听。借助倾听,你可以知道智者的教诲,你可以领略文化的精髓,你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我们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澈地注视着对方,抛弃我们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向对方投去鼓励的目光,那么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心理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故事、情景设置等环节,采用情感体验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难点:激励自己,勇于改变与尝试。
【教学方法】
故事体会法,活动参与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自信测试,导入课题。3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谁愿意来为大家唱首歌,让大家先轻松愉悦一下?表扬敢上台的同学。 我们知道了有的同学对自己很自信,有的同学却很自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努力拼搏,取得成绩。(出示课题:相信自己)
二、看故事,说感悟。5分钟
故事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他的著作达300多卷,作品《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最出名。
看完故事,学生汇报交流:大仲马为什么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发现优点,欣赏自己,培养自信,从不自信中解脱了出来等)
小结:是啊,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取得了成功。同学们,你也可以成功,只要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能做最好的自己,拥有自信才能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所以请大家一起大声地说:“我行,我能行!”。整齐有力地,充满自信地再来一次:“我行,我能行!”。
过渡:老师相信你们行,赶快找找自己的优点吧。
三、优点大放送。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8 分钟)
可以从几方面找找:性格、外貌、学习、体育等
出示形容一个人优点的词语课件,(勤劳,有礼貌,幽默,爱笑,会唱歌,会下棋,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受欢迎,关心集体,最节省,最善良,最大方,爱运动,有耐心,独立,诚实……)等等,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两大优点,先在小组里说,站起来发言要抬头挺胸,大声念出来,其他同学要给予热烈掌声。
指名几个上台说。
小结:从大家灿烂的笑容当中,我感受到了一份自信,一份快乐。非常好,这就像心理学家罗伯特·安东尼曾经说过的话语: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信心,并不是只有成绩好才可以有信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请你找找同桌的优点
活动二:夸夸我同学。( 5分钟)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在自己的花朵上写出同桌的优点,同桌互相夸一夸,注意眼睛对视。说出同桌的优点,然后将自信花交给同桌。
过渡: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和同桌的许多进步和长处,别看事情都很小,但都是我们的进步和长处.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我们要经常体会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和长处,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从而肯定自己,欣赏自己。通过这几个活动,大家对自己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
活动三:自信摆摆摆( 5分钟)
哪个同学愿意上来走秀,像模特那样自信地展现你的风采?(音乐伴奏,走秀表演。)
小结:通过活动,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现在请大家一起站起来,当老师喊到三时,大家摆出自己觉得最自信的姿势,让老师留下你们最自信的一刻。老师拍照。
四、建立自信心的方法。4分钟
建立自信,老师总结了几条简单易学的的方法。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1)每天笑着对镜子说:“我最棒!”
(2)有话大声说。
(3)把走路的步伐加快25%,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会感到更有自信。
(4)练习正视别人。同桌对视,眼睛看着对方,说一句赞美对方的话。
(5)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6)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过渡:只有建立了自信心,我们做事才能成功,我们能把这首诗歌读好吗?
五、分角色诗歌朗诵:《欣赏自己》。4分钟
男女生配合朗读。配乐。
(男)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
(女)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
(男)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
(合)于是你很自卑。
(男)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作弄自己,
(女)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
(男)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
(合)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
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
(女)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男)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装点希望;
(女)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
(合)关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女)你会发现,天空一样远,大地一样广大,自己与别人一样有自己的活法。
(合)知道吗?走向超越只有靠自己。
(过渡语)同学们,只要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就一定能乐观地学习、生活,只要你充满自信,你就一定能成功,让我们再次高呼:我能,我能行。
六、歌曲:《相信自己》。5分钟
播放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大家一起随唱。
七、作业布置(1分钟)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人挑选1条有关自信的格言,作为激励自己积极进取的座右铭,写在书上。课件出示格言。总结:祝福同学们每天都快快乐乐,再见!
心理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人类的几种基本情绪。
2.通过表演、游戏等轻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及表现人类的几种基本情绪。
3.在活动中使得学生感悟快乐的情绪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法:
表演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有调控自己情绪的意识,以及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情绪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上课,我感觉很兴奋,那大家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生:紧张,高兴,开心……
师:大家刚刚所说的这些,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情绪。
二、游戏感悟,体会情绪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歌曲名字的游戏。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游戏规则:我播放歌曲片段,大家来猜,猜出歌曲名字的同学快速举手,举手最快的同学起来回答。(猜完一首歌曲之后,采访回答问题的同学、举手了但是没叫到的同学以及没举手的同学此刻的感受)
生:高兴、失望、喜悦等
三、认识情绪
师:我们平时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那刚刚同学们所说的情绪哪些是积极情绪呢?哪些是消极情绪呢?
四、情景再现,自主表演
师:下面,老师举出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的几件事情,大家根据这件事情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可以是动作、语言、表情等来反应情绪。(相应的配上背景音乐)
①你本来应该坐班车回家的,突然看到家人出现,来接你。
②周末了,你想去朋友家里玩,可是家人不同意。
③你想去爷爷奶奶家,可是等车等了好久都没来。
五、调控情绪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情绪,那大家最希望每天都是哪种情绪啊?
生:快乐,喜悦,开心等
师: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使我们悲伤难过或者生气郁闷的事情,考试失败、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们相处不好等等。(背景音乐《最近比较烦》)。就像音乐中唱到的“最近比较烦”,我们每个人都有“最近比较烦”的时候,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使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国王长了兔耳朵》,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什么呢?
生:我们要像理发师学习,有了烦恼要大声地说出来。
师: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烦恼以及消极的情绪时,我们要学会自己找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把消极的情绪转换成积极的情绪。那你们都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交流
六、演一演
师:老师写了几个心理剧的剧本,找几个小演员到前面演一演,其余的观众们要帮助这些小演员们想一想,遇到这个问题你该怎么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心理剧)
(旁白)小米是我们班的宣传委员,每次的黑板报都是她做的,也总是得到各位老师的夸奖。因此,小米对自己办黑板报的能力特别自信,每次被夸奖,心里也都美滋滋的。这不,又到了要办黑板报的时候了。你看,小米正在那里办呢。
小甲:小米,你的黑板报办的真好。
小乙:小米,你怎么这么棒啊。
小米:也不要这么说啦,我也在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黑板报办的越来越好。
(旁白)这时,小白从旁边走过来,看了看小米做的黑板报,一脸的不屑。
小白:你的黑板报就办成这样啊,居然还敢在这自夸?也就是一般般嘛。
小米:你什么意思啊?
小白:意思就是说你的黑板报办的很一般。哼......
(旁白)小米听了小白的话之后,特别的生气。
小米:你有本事你办啊,我不办了。
(旁白)说完,小米转身离去......
师:如果你是小米,此时你应该怎么办才能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呢?
生:要往好的方面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生:小米应该让小白也办黑板报,看看到底是谁办的好。
生:哭,运动,找人倾诉,唱歌,娱乐
师:刚刚大家说的几种方法都非常的好,那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调控自己情绪的几种方法。(PPT)
①转换法(小故事)
②发泄法(运动,唱歌,哭)
③谈话法(找人倾诉)
七、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换个角度,换种思路看待问题,多多的和家人、老师以及好朋友交流沟通,学会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赶走不开心的情绪。最后,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快乐颂》,在这首歌曲中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大家以后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心理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方法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交流、练习
教学准备:
搜集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时的感受和发考卷时的感受。
2、师小结得定义: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用文字描绘出来。
二、赏析心理描写片段,感知其作用
1、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精彩片段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揣摩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巡视。
2、教师出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对索比的一段描写:
索比对自己的马甲从最下一颗纽扣之上还颇有信心,他修过面,上衣也还够气派,他那整洁的黑领结是感恩节时一位教会的女士送给他的。只要他到餐桌之前不被人猜疑,成功就属于他了。他露在桌面的上半身绝不会让侍者生疑。索比想到,一只烤鸭很对劲——再来一瓶夏布利酒,然后是卡门贝干酪,一小杯清咖啡和一只雪茄烟。一美元一只的雪茄就足够了。全部加起来的价钱不宜太高,以免遭到咖啡馆太过厉害的报复;然而,吃下这一餐会使他走向冬季避难所的行程中心满意足、无忧无虑了。
学生读后师引导:这段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索比什么样的心情?(急切希望去监狱、为自己的计谋得意、胜券在握)比较一下,这样写和直接写“索比是多么希望能去监狱啊”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3、在以上基础上小结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也能为主题服务。
三、结合教材例子学习心理描写的常用方法
1、内心独白
例:《一夜的工作》中“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
例:《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描写,脍炙人口,千古绝唱。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说,有说为了两个人的,有的说为了两件事的,有的说为了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到:“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着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担心浪费的心理,也使他“吝啬”的形象跃然纸上。
3、梦幻描写法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几次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看见奶奶的幻想,突出表现了小女孩渴望温暖、关爱的强烈愿望。
4、景物衬托法
例:《羚羊木雕》中“我”被父母从好朋友万芳那里要回贵重的羚羊木雕后,走在路上,觉得月光都是冷冷的,表面写景,实则写“我”极度难过的心情。
四、习作指导、练习
以考试后发卷时自己的紧张为例,试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片段心理描写。写后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心理描写的作用、方法)
六:布置作业:试描写国庆假放学前自己的心理活动。
反思:
现在,不少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无话可写,为完成任务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干巴巴的。这节课我结合教材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因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通过赏析名篇名段,学生感受到了心理描写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方面的作用,收获挺大的。
心理课教学设计12
1、设计理念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较初中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内容也更为丰富和深刻,他们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渴望了解自己。但是,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还不够全面,常常在某些时刻只能看到自己的某一面;另一方面,心智上的不成熟也会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感到迷惑和矛盾,特别是对自我的认识上。因此,设计《发现多维的我》一课,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全面、具体地去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情感目标:在多角度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缓解因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完善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审视、他人回馈等方式,多角度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难点:如何将课堂所学所感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验题画笔A4纸彩纸
5、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教学法、体验法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师生问好。
一、热身活动
1.手指健康操活动。手指健康操具有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缓解紧张情绪等神奇功能。大家跟着轻松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手指健康操。
2.引导学生启动情绪,活跃气氛。学生积极参与热身环节,调动课前情绪。
二、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有时是外向的,有时又觉得很内向;也许你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内心又很热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1.呈现两可图。提问学生,在图片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2.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像两可图一样有着不同的模样。只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不了解自己可以是多维的。引出课题“发现多维的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题。
三、我眼中的我
1.学生进行小测验,让大家去了解我眼中的我。在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测验纸,请大家仔细阅读指导语,根据提示认真完成测验,测验期间保持安静,不要交流。
2.根据刚才的测验,你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和品质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特点,介绍或描述自己。学生分享发言。
3.简单介绍“乔哈里窗”理论。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乔哈里窗”理论。“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户,普通的窗户分为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也把每个人的自我划分为四个区域。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区域为公开区,是已经公开的自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为隐秘区,有着自己内心的秘密。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为未知区,属于无意识的部分。只有别人看得清,而自己不清楚的区域为盲目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上的盲区,就像看不到我们的后背一样,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进而引出下一环节活动。
四、别人眼中的我
1.宣布“别人眼中的我”活动规则。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首先每位同学在纸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画一棵大树来代表自己,然后组内以顺时针的方式依次进行传递,拿到别人的那棵树后,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树冠位置上写下3-5条关于该同学不同方面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传递再写特点,直到拿到了自己的那棵硕果累累的评价树为止。注意:活动时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原则,那就是真诚、友善、团结,负责、尊重。只有你认真去评价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同样认真的评价。
2.进行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帮助身边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不曾了解的一面。
3.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①你收到了哪些评价?通过这个小活动,你发现了自己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面?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②你觉得他们说的符合你吗?你认同吗?接纳吗?当你看到别人写给你的以前不知道的优点时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法?看到你以前没有在意过的缺点时内心又有什么感受?③你获得了令你很惊奇的答案吗,什么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④看完小组成员的给你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4.进行活动小结。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是帮助我们全面、多方位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只有当一个人的盲目区变小,才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和把握别人的评价,认识自己的盲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五、冥想
1.播放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做冥想准备。让我们一起来调动自己神奇的潜意识,进行一次冥想体验,通过冥想回顾刚才的活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去探寻发现一个多维的自己。现在,请你将后背靠在椅子上,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下来,稍作细微的调整,尽可能的让自己感到舒服
2.朗读指导语,带领学生做冥想体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渐渐地进入冥想状态。
六、青春自画像
1.引导学生重温冥想体验,刚才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冥想体验,我们回想一下刚才冥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看到刚才别人评价你的那些特点,有没有看到自己不曾发现的一面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冥想中看到的自己。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青春自画像。
2.启发学生描绘出青春自画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体会,边画边感受,尽量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3.引导学生展示自画像,并回顾学习环节谈谈自己的收获。能和我们说一说你的自画像吗?结合这节课所体验到的感悟,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与课程刚开始时了解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吗?七、教师寄语
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全面地认识自己,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从不太正确到比较正确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都要学会全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地认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认知,才能逐渐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见证青春的蜕变与美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够让大家今后在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有所帮助,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心理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与别人分享喜忧的心情和感受。
2、学会欣赏称赞,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称赞,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与别人分享喜忧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准备:
剪一个红色的心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齐读书本P30《“西西”的故事》
2、蓝蓝苦恼什么?假如你是蓝蓝,你会怎样做?
二、活动坊:真心真意。
1、以同桌为单位,每个学生先细想一下自己的优点。
2、由一名学生讲述自己的优点,另一个学生用心去聆听。然后交换讲述与聆听。
3、把心留住:每位学生在心型图片上写上一位班内熟悉同学的姓名,在姓名下面写上这位同学的优点,把图片交给这位同学。
4、当你听到别人真诚的赞美时,你觉得怎样?
三、体验坊。
1、故事分享。
(1)自由读书本P32的故事。
(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手指比较。
伸出右手,看一看五个手指,特别比较一下拇指与其他四指在形状和功能上的不同。
四、小结。
要多称赞别人,为别人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
心理课教学设计14
活动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重视期末复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地准备,保持自信,沉着应对。
2、知识与能力:
学会如何复习的方法,能获得一些好的复习方案,迈向成功。
通过活动,了解考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考试成绩是对你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精神上压力,可能对考试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
运用故事法、经验介绍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在情感心理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对自己的复习有一个总体规划。
教学重点:
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并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活动过程:
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时间,猛然发现,期末考试已经悄然而至,学习生活也似乎变得紧张和忙碌起来。对于考试,乐观的同学把它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挑战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而悲观的同学则把它视为苦役,在苦役中消沉自己,丢失自我。在这里,我来讲一个“帝王蛾”的故事。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飞跃时,它必须在这个及其狭小的洞口用力挤压,如若不然,它便无法冲出洞口。而若是谁将洞口剪开,幼虫虽然能毫无困难爬出,却会永远丢失飞翔的能力。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只有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蛾翼有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已的帝王!面临考试时,别让烦燥、不安侵蚀自己的内心,既然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个洞口,既然现实告诉我们,也许你现在只有通过洞口才能飞翔,那么,我们就安然地勇敢地穿越这洞口,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走出这一段也许有那么一些艰苦,有那么一些枯燥、乏味的岁月,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刻。
同学们,面对日益临近的考试,难免让人既兴奋又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地准备,保持自信,沉着应对,你就一定能考出你的最佳水平。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用一个好心情,用一种平常心去投入到期末复习迎考中。“暴风雨过后不一定会见彩虹,但是至少会万里晴空”。
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每门功课的复习方法和经验。
1)、有效复习知识,查漏洞补不足:
2)、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3)、沉着应试,正常发挥考试时,首先是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因为某一个题目浪费太多的时间;其次是要认真地读题,分析题目的意思,找出关键的词、句和已知条件,排除一些干扰因素,正确答题;第三是认真地检查,不提前交卷。
劳逸结合,有善用脑
4)、保证睡眠事半功倍
5)、增加营养和锻炼
2、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分别说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学习方法。
3、请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们。
4、制定期末目标,针对目标,你如何进行期末复习。
5、班主任小结。
考试是检测我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是对你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精神上压力,可能对考试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打一个有备之战,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成功。那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
心理课教学设计15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3、让学生全程参与,主持,表演与设计。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全程参与主持与小品活动,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形式:
情境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五、活动准备:
a)多媒体课件
B)心理小品
六、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七、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揭题,播放音乐,激情导入:
主持人A: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主持人B: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主持人A: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主持人B: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心理小品,评析是非:
小品:(内容概要:班级每个月要评比一次课代表。10月份,丽丽没评上语文科代表,丽丽跟老师说她想做语文课代表,老师不肯。丽丽很生气,在学校把气压在心里,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边走边摘树叶出气。)
2、主持人:我们看了同学生气时的各种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每位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交流。
3、主持人: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
4、情境游戏:《猜一猜》
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主持人(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
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5、主挂人AB: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主持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做”好的同学,请放在“自助餐桌”上。(配乐,学生制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
主持人: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我们邀请在座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体验!
1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跟着音乐做运动;
2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
3看照片回忆快乐的往事;
主持人: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
多媒体动画演示文稿: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6、主持人: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小组合作,排解烦恼:
开展“我来安慰他”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还没有完全抛开活动之初回忆产生的烦恼的同学,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主持人: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