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

时间:2019-05-12 20: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

第一篇: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

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解说

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少堂

和我的其他公开课往往经过长期准备不同,2014年6月5日下午,我在深圳市南山区丽湖中学讲的这节《虽有嘉肴》,属于心血来潮,临时起意(6月4日午饭前后“起意”),但却是我倡导的“语文味”教学法的经典课例。

与其他语文教师不同,我的公开课都有一个教学标题,且这个教学标题一般都比较“吸引眼球”。这堂课的标题是:“一段风华几千年—跟程老师‘学’读《虽有嘉肴》”。

一、教学设计的环节及解说

第一个环节:读与记(记诵名句)。这是从语言的角度感知文本。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语言。《虽有嘉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文,但文字不太艰深,我不搞串讲,更不搞逐字逐句翻译。我不完全否定翻译,但我认为文言文(包括古诗词)如果太重视太倚靠翻译,其精神气质就没有了。几千年中国古代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读和背,基本上没有翻译的地位。这篇课文有比较详细的注解,读完课文看注解,这是常规做法。然后有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讨论,也是常规做法。把课文读几遍后,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句子。背诵后,我顺便要求学生说出这个句子的意思。如果说非要翻译,这也是变相的“翻译”,但是比一般孤立翻译高明点,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间。至于关键字句,我都会在课堂讨论交流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原文,顺便要求他们结合课文注释讲出原文的意思来。这也是一种“字词落实”。最后,我特别要求学生放慢速度朗读全文,以读出这段不朽文章的韵律、韵味,进而让学生体味文言文高贵典雅的精神气质。

第二个环节:读与辨—辨体寻脉(文章骨架宏观)。这是从文章学角度解读文本。

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1)这段文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2)这段文章的体裁是什么?(3)这段文章的思路即脉络是怎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辨明文体,进而分析这段文字的内部思路,即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与思维、逻辑训练密切相关,是文章结构教学的重点。中国语文教学有个不太重视段落教学的传统,其实段落教学很重要。《虽有嘉肴》作为节选自《礼记》的一段文字,不计标点是70个汉字,从文章的角度进行教学,似乎有些难度,也许就有人会觉得从文章的角度去解读这一段话,有些牵强。但是,千古流传的“段子”总有它的某种必然。根据张志公先生的观点,“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文段是浓缩的文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段文字从句号标点,可断为5句,把它视为起承转合,则可以分为4个小节,其中每个小节都有深挖之处。

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起承转合”,我为学生列举出多篇学过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为例子,说明连绝句、小令都是有起承转合的,甚至连人生、好的笑容也都有起承转合。这就为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的起承转合开辟了道路。作为“起”句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我设计的问题是:“这句话和文章主要内容似乎关系不大,去掉行不行?为什么?”我这样设计,当然是指向起句与承句的关系。“去掉行不行”,倒不想只给出一个死答案“不行”。直入正题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有个引子却可以让文章写得更顺些,更好些,更符合写文章的章法。其实,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如桥梁横架南北,引桥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这里没有把重心放在“虽有嘉肴”和“虽有至道”之间的类比关系上。其实,类比手法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文章的“起”,为了“引”。我只是觉得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比懂得一些表面的应付考试的概念要重要些。

“合”在这段话中是有标志的。“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后面又引出一段《兑命》中的话,可算是对主要意思的一个旁证,也是从内容上“可去”,从效果上“不可去”,学生还是能体会出文章的表意和表达,是各有其理、各有其用的。

对上述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觉得“深”。其实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自己甚至不太明白起承转合的真正含义,更不大了解,一段话,甚至一句话,也都有起承转合。我则是把这一点当成本课教学重点来处理的—这当然和语文味教学法重视文章知识与能力教学的理念有关。从教学实际看,学生都比较好地说出了课文这段文字内部的起承转合。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根据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模式,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语言是其中的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由于这个观点,有老师觉得我把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地位“降级”了。我的回答很坚定: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文学”不重要,而是“文章”比“文学”更重要。在这点上,著名文章学家曾祥芹先生早就明确指出:“文章知识是语文知识网络的主体”,“文章能力是语文智能的重心”,“文章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我认为,把文章教学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语文教育规律所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个环节:读与品—细部揣摩(文学妙处显微)。这是从文学角度赏析。

中国语文教育界对文章、文学在语文教学中要分别处理的认识很不足。一些学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将所有文学作品当成文章来进行教学,而对一些本来是文章而非文学作品的课文(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文章而非文学作品),要把它们当成文章而不是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对这个观点我只是部分同意。具体说,语文味教学法不仅强调重视文章和文学的区别,而且强调辩证地对待这种区别:一方面,从中学语文教学比较科学的目标定位来说,文章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有文学作品(散文、小说、诗歌、剧本)也都是广义的“文章”,它们和文章规律有相通的一面,所以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先从文章角度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再从文学作品角度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教材中所有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在从文章角度进行教学之后,也要从文学角度进行再观照,因为凡是写得好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文学”手段来润饰。事实上,就连一个请假条,也有文、野之分。

接着说《虽有嘉肴》一课,同一个句子中,作者前面用否定词“弗”,接着却用“不”,这种现象连续出现两次,这是无意还是有意?于是,我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中的“弗”和“不”意思基本一样,能把“弗”都改为“不”,或者能把“不”都改为“弗”吗?为什么? 关于“弗”和“不”的比较,网上多的是,我备课时当然研究过,二者是同源字,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弗”的否定性更强,所以课文分别用“弗”和“不”,并非“弗”后面用“不”

是表示否定的意思推进一层。我个人觉得,作者主要是想避免重复,从而使行文有一种错综之美。学生回答是更有韵律,但她不能结合文本具体解释为何这样就有韵律,所以我说我对她的解释还没有领会到,并非完全否认她的观点。教语文,就要注意这些细微之处。

接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的是:如果将课文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改成另外的语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不可以?为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对课文细部妙处作仔细揣摩,领会原文有“分开说两遍,强调的语气更重,从而给读者更深印象”的效果,同时使行文也有一种错综之美。这也属于文学欣赏性质,目的是引导学生精细看待和使用文字。第四个环节:读与探(一段小文章千古竞风流的原因)。这是文化深度开掘。文化开掘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这堂课本身从语言初步感知之“起”,到文章骨架把握之“承”,再到文学细部妙处微观之“转”,最后回应整个教学主题的自然是文化之“合”。在此,除了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顾课文之外,我设计的问题之一是:“从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语气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问题很有难度和高度。因为有难度和高度,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作了一些铺垫,告诉同学们,从文章内容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道家不同,道家不仅不提倡学习,更不提倡教别人学习。然后我请一个个子很小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他答:“作者乐于助人。”他的答案虽不很准确,但大方向是对的。我问他哪

里看出作者“乐于助人”?他说“他提倡教学相长,提倡学学半”。这离刚健有为的儒者气象(表现出的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不光自己要学,而且要主动教别人学,不仅自己要修身,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深奥、准确的答案很靠近了。

要强调的是,语文味教学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合情(教材之情、学生之情)、合理地把“一语三文”四个元素给予合适的时间分布,就是平均分布,文化环节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四分之一,反对用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文章、文学的教学与赏析。文化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但这一亮点不能通过形而上学地过分强调文化内容而忽视语言、文章、文学的教育来实现。语文味教学法中的文化环节是画龙点睛,是春暖花开,是自然提升同时也是发人之所未发、阐人之所未见之见的过程。

二、对语文味教学法若干难点的认识与破解

我们知道,在一篇课文中,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强调既要看到一篇课文是一个有机整体,也要

看到教学时将一篇课文进行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的观照是必要的。其中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

(一)关于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语言“选点”问题

有的老师曾问我:如果教学使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完整模式,那第一环节的语言,与后面的文章、文学、文化教学环节中的语言如何区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语文味教学法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的看法是这个“难点”其实并不难。我的实践经验是:首先,使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完整模式,第一环节的语言,是作为“单纯”的语言来处理,也是初步的语言感知,而文章、文学、文化环节中的语言,出发点虽是语言,但着眼点是语言中的文章、文学和文化,即通过语言教学来进行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文章、文学、文化环节都离不开语言品味,但是文章、文学、文化环节的“语言”不能放到“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去教学。第二,使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完整模式,第一环节的语言选点,除了传统的“扫清拦路虎”作用之外,更着重强调其基础性、引导性(起导入新课的作用)、兴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除了对文本进行初步的语言感知之外,更多要考虑的是通过第一环节的语言选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这些特点在我个人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开课的开头,是很明显的。

(二)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知识与能力的教学“选点”之间区分要清楚,关系要逻辑

以这堂《虽有嘉肴》来说,各教学环节中的知识与能力选点很精心,很逻辑,摆放的位置是不能随便前后移换的。例如,文章选点是起承转合,它不能放到文学环节去教学;文学环节的两个否定副词“弗”“不”的揣摩以及课文中语句顺序的比较赏析,不能放到文章环节去教学,不能放到第一环节语言中去教学(尽管这些都是语言问题),更不能放到文化环节去教学;而文化环节的“作者形象”分析,也不能放到文学环节去教学(因为这和传统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不同。

(三)关于语文味教学法中“价值推送”与“教学主题”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是把课文的主题当成教学的主题,但是语文味教学则有一个和课文主题有关但又不同于课文主题的教学主题。我之所以把这堂《虽有嘉肴》的文化主题确定为“一段风华几千年”,是因为我内心深处的确时时涌动着这样远大的渴望与向往,对“一段风华几千年”的高远境界,虽不能至,我心时时向往之,而且愿意用整个生命过程,去追求这种境界。事实上,我的人生,到现在为止,主要也是受儒家刚健有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我的小小“成功”,主要来自“有所作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引导与启迪。我在这一课最后所做的“价值推送”,就选择这个源于我内心深处的一种爱和渴望。所以我把课的副标题定为“跟程老师‘学’读《虽有嘉肴》”。这个“学”,我加了引号,因为它不仅是课文中“学学半”中的第一个“学”,也是“学学半”中第二个“学”。我想通过这一课,潜在地向学生推送课文中也是我心中的这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所倡导的“价值推送”的奥秘之所在—选择师生(尤其是教师)而心中那些不仅健康积极,而且带有普世价值的生命体验,即那些不仅健康积极,而且带有普世价值的所爱、所恨,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与课文主题进行有机融汇,形成大于课文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所以我们说语文味教学法既不是基于“冷美学”的纯客观的教学,也不是基于“疯美学”的过度主观的教学,而是基于“热美学”的、主客观统一的、“有温度”的教学)。而当我们运用语文手段,艺术化地向学生“释放,’这一教学主题的时候,语文味教学法所倡导的“价值推送”就诞生了,语文教学也由此开始向更高境界迈进。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新浪博客发表博文《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刘长铭先生认为:“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我非常赞成刘长铭先生的这一观点。他的观点,与语文味教学法所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强调将师生的生命体验渗透进语文教学,把师生的生命体验变成语文教科书。这也正是语文味教学法作为“表现性”教学法,所不同于过去的“再现性”教学法的最大区别之所在。

(四)掌握语文味教学法并不难,前提是需要读书与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以“一语三文”为标志的语文味教学法己经有相当的可操作性。但是,有些内容,如文章与文学的区别,以及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选点,特别是作为亮点的文化开掘,仍然被不少语文教师视为畏途。其实,“语文味”一半是“旧时土谢堂”,一半是“寻常百姓家”。只要你真正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和精髓,实践起来就并不难。

现在许多一线教师很喜欢那种听了课回去马上就可以轻松地现炒现卖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当然有它的重要价值。我是比较看重教学法的操作性的,但也不能让一种教学法停留于“傻瓜相机”的层次。要求一个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傻瓜化”特性,这种要求一般地说是合理的,但如果过多的教师都只喜欢、只推崇与只追求“傻瓜教学法”,长此以往,中国语文教师就会逐步“傻化”,中国语文教育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语文味教学法的确不是那种不读书不思考就能随便拿来使用的“傻瓜教学法”,但从长远看,它是一种能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因为它需要教师读点书,甚至作些思考才能掌握。不读点书,不思考,你就不会做好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选点,甚至分不清文章选点和文学选点的区别。在此,我推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倪宝元主编的《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曾祥芹主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土纪人主编的《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等系列丛书。把这三本书认真读一读,“一语三文”中语言、文章、文学的选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至于文化选点,我推荐从李宗桂的《中国文化概论》、刘长林的《中国系统思维》、李秀林等主编的《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以及张世英的《哲学导论》等几种书中选读两三种。总之,把这五六本书精读了,掌握语文味教学法也许就不难了。

第二篇:小学语文“成果展示”课实践活动案例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与动物

小学语文“成果展示”课实践活动案例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人与动物

1、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了解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能阅读完推荐的相关文章和书目,查字、词典,掌握字音,词义;记录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利用上网查询、搜索学习信息与资料;准备表演和展示的内容。

教师方面: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为增强教学效果设计多媒体课件;准备其他教具;预先安排学生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2、教学目标:

⑴、学生展示主题导学课上布置的任务。

⑵、通过展示,取长补短,巩固自己本单元所学知识。⑶、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别人。

⑷、鼓励学生能从多角度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3、教学过程

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具体谈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情境导入

教师情境导入并板书单元主题“人与动物”,提示学生在主题导学课上布置了什么任务?指名回答,然后准备交流。

第二阶段:交流展示:

⑴、展示读书收获:(可介绍书的题目,人物,梗概,插图,佳句或者自己的批注,心得等)先个人介绍,再小组补充交流。如本单元主题导学课上老师推荐的书目中(《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斑羚飞渡》《骆驼王子》),大部分同学都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于是交流这本书的读书收获。

⑵、展示口语交际:根据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展示。可以创设情境表演等。

如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劝说,可以这样做:

①指名同学讲关于动物的故事,其余同学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来评价,进一步感受动物的情感世界。

②情境对话:找同学模拟打鸟的对话练习,其余同学评价劝说的同学有没有说出很充足的理由让想打鸟的同学心服口服,若有好的理由可以进行补充。

③拓展:小明的爸爸听了小明的劝说下决心不再打鸟,但实际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伤害动物的事情,你知道的有哪些?遇到这种事情我们该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

⑶、展示习作: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展示,要进行有效评价。

⑷、自由展示:其他的阅读收获如:手抄报、图画、诗作、朗诵、演唱、表演等。(这个环节看时间而定,时间充足可以展示,时间不充足,第二节课继续展示。)

如本单元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主题,学生可以展示展示a.带动物的词语b.动物诗文背诵

c.保护动物宣传标语d.单元资料手抄报e.动物文学的资料f.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第三阶段:总结升华:

教师课堂小结,并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第三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使用优秀典型案例

减负提质,创新高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

第一篇

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市教科院组织制定了《成都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及中小学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语用能力,进而形成学科思维和情感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但目前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单一重复,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完成形式,因此我们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鉴于这种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和使用典型案例做了如下新的尝试。

一、基础类作业,关注“双基”

基础类作业一般是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作业。基础类作业的计应该成为学科教师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内容。此处提供了基础作业中基于单元的作业整体设计和口语交际类作业案例。

【案例1】基于单元的整体化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三单元作业优化设计

单元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

课中练习作业

课后巩固作业

综合类作业

9竹节人

(精读课文)

通读课文,你了解了关于竹节人的哪些知识?

根据不同阅读目的,聚焦不同阅读内容: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自己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

2.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1.周末练习题(15分钟左右完成)

2.整本书阅读:《果壳中的宇宙》、《细说故宫》任选一本制作阅读卡或者读书小报,在班级成果分享角展示。

3.讲讲我的童年趣事,讲述时要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收看故宫纪录片。

10宇宙生命之谜

(精读课文)

探究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

带着疑问寻找答案:1.科学家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

1.查阅资料,结合影像,探索宇宙秘密。

2.写一份宇宙探索研究报告。

11故宫博物院

(略读课文)

文中四则阅读材料分别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到的方法有侧重点地阅读: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介绍景点。

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绘制参观路线和景点地图。

【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单元篇章教学时,围绕此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兼顾六年级的教学要求,将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不同阅读目的提取不同的关键信息,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单元教学和作业目标中持续加以训练。

【案例2】口语交际类作业设计

案例内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作业设计

评价反馈

课前作业

综合评价表

星星数(2—5星)

1.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意见分歧事例和社会热点材料。

1.准确把握观点(不歪曲)

2.观点简洁明了(有根据)

3.做到换位思考(有沟通)

4.以理服人,讨论态度平和(有理由)

2.思考解决意见分歧的办法,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课中作业

1.创设情境,提出讨论话题

2.角色站位,阐述看法,提出意见

3.交流反馈,把握双方观点

4.角色互换,体验不同情景

5.换位思考,积极沟通,以理服人

课后作业

自我评价

在生活中和别人产生意见分歧时,尝试运用课堂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和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参照综合评价表,自我评价在实际生活中自己表达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从本册教材的前两次口语交际“演讲”和“请你支持我”中发现,“演讲”提到要听听大家的建议,“请你支持我”提到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本次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提到的学习要点则是:立足角色阐述观点,换位思考,能准确把握观点,沟通要以理服人等。本次口语交际,可以说是前两次口语交际的综合,依托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讨论、沟通、倾听,让学生学会面对不同意见时要准确把握观点,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通过此作业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综合类作业,关注综合素养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实践型、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借助完成此类型作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案例3】活动类作业设计

类型

种类

适合年级

表达类

故事大王、你比我猜、街头识字、儿歌大赛

1—2年级

竞赛类

配乐朗诵大赛、诗词达人赛、现场作文大赛、辩论赛

3—6年级

展示类

改编课本剧、广告设计、写对联、调查研究报告、我是小导游、主持秀

3—6年级

【案例分析】

活动类作业可以由班级或年级组织开展,依据教学进度,前期一定要布置相应的准备作业,在学生充分积累或掌握的情况下,反复训练,开展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群文阅读作业设计

案例内容:聚焦主题,自我选择

群文类别

文章选择

我来对比鉴赏

感受父母之爱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背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2.文中的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心句的奥秘

《富饶的西沙群岛》《小而美的澳门》《庐山的云雾》《卢沟桥的狮子》……

1.感受到所描绘景色的什么特点。

2.中心句的不同位置。

审美体验式

《月光曲》《看戏》《京剧趣谈》《莫扎特的造访》……

1.分别展示了哪些方面的审美。

2.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多彩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1.故事主人公的共同点。

2.故事的不同寓意。

【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单元整合、教材整合等形式已经有所发展,但缺乏系统性。群文阅读致力于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让学生在对比鉴赏阅读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关注文本中的相同与不同要素,学会辩证看待问题,体验到多文本阅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审美情趣。

三、创新实践类作业,关注能力发展

创新实践类作业,主要包括探究体验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学科融合型作业等。这些类型的作业应借助丰富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体现了分层又做到了弹性设计,让学生“愿做”到“爱做”,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5】探究体验型作业

类型

案例

生活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某些事物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动物的行为,天上的云朵形状、厚度以及风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可以顺势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天气的谚语,整理一份“天气预报”(动植物预报天气法)

多层次作业

多层次作业

教师在教学完《伯牙鼓琴》以后,可以设计以下作业让学生自主去选择: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并谈谈自己对“知音”的理解。2.自己创作一份《伯牙鼓琴》的书法作品,图文并茂。3.搜集有关“知音”的故事,在班上分享交流。4.“友情”诗句大比拼,聊聊送别诗中的深情厚谊。5.发挥想象,创编新的知音故事。6.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

作业自留地

在教授完新课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天给学生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己耕耘自己的那一片“作业自留地”,同学们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比如:1.剪剪贴贴,剪人物、风景或流程图,贴在自己的读书小报里。2.写写画画,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观察日记,画出美丽的风景图或者生动的场景图来配文。3.查查看看,通过查阅资料、看相关视频等方式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4.听听做做,走进大自然,倾听美妙的声音,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物。

调查研究

为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街头访问、组织活动等方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比如研究生活中的错别字使用现象,落实垃圾分类,组织学校义卖活动,建设青少年益智场所,完成姓氏研究报告,家乡特色小吃资料搜集等。

表演秀、模仿秀、剧本秀

教师在教授完故事性强的课文后,如《完璧归赵》、《武松打虎》等,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以原文为蓝本,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剧本创作和创意表演。

【案例分析】

探究体验类作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主体性、差异性,重视作业的完成过程,为小学语文作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小学语文探究体验类作业的实施要实现主体的回归,贴近学生的生活。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注重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人”与“文”的融合。这种作业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案例6】学科融合型作业

作业设计

依据

融合学科

提供学校

二十四节气实践作业

校本课程

语文教师结合我校特色校本课程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

科学课,围绕二十四节气布置科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完成“节气与农事”、“节气与养生”、“节气与物候”的调查研究报告。

美术课,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二十四节气小报,制作节气卡。

XX市实验中学

创意书签

诗画自然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赏诗情、悟诗境,引导学生积累励志的名言警句。

科学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从大自然中找来的材料,比如树叶、干花,制作书签,并记录植物科属分类。

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利用颜料、画笔等美化书签。

XX市实验中学

科学论文

科技创新

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上带领学生研究磁铁失灵的现象,学生做实验记录。

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依据科学课上的实验研究记录,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XX市实验中学

配乐朗诵、音乐欣赏

书法鉴赏

艺术鉴赏

对语文课堂上学习的适合朗诵的古诗或者现代诗进行配乐,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指导,举行配乐朗诵比赛。

学习完《月光曲》的课文后,在音乐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聆听贝多芬的钢琴曲,完成一段音乐鉴赏小练笔。

结合美术课上老师讲的书法鉴赏知识,在语文课堂上口语交际之“聊聊书法”活动中,和同学们一起聊聊书法家的故事、我喜欢的书法作品、练习书法的好处等

XX市实验中学

【案例分析】

这些作业融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后愉悦的心情。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融综合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探究实践性作业更应积极提倡,我校的这类作业设计获得了同学们的喜欢和好评,学生越来越乐学、好学、善学。

优化作业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既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为了更好地体现作业的功能,在精选的基础上,更要提倡体现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好的状态是学生能喜欢上做一些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获得成就感。”

第二篇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案例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例谈

作业是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广泛实施,单元作业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兴趣,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凸显双线组元。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们尝试采用“场景”推进式作业设计、“细节”纵深式作业设计、“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业是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广泛实施,单元作业设计显得更加重要。但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对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比较明确,但在作业设计中没有较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练习还是局限于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时,指导学生借助批注进行品悟,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将作业本的练习适时融入到教学的环节中,出现了两者剥离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单纯依托《语文作业本》的习题和课后练习,但对题干的解读不够清晰,运用时缺少方法。

如何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我们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凸显双线组元,提升核心素养。

本单元中有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单元以“舐犊之情”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根据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我们尝试采用“场景”推进式、“细节”纵深式、“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进行单元作业设计。

一、“场景”推进式作业设计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有具体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推进式”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梳理场景,交流印象深刻的镜头,深入把握内容,初步感触人物情感。

《父爱之舟》第一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初读,设计如下作业:

(一)初理场景: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仿照已经填写的场景内容,完成练习。

这一作业设计来源于《语文作业本》,为了更加凸显父亲所做的一切为了“我”,我们将原有第二个方框内容“父亲带‘我’住旅店”进行了调整为“父亲想加钱给‘我’换房”。这一作业主要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场景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有效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为接下来场景的再次梳理做好准备。

(二)再理场景:读读梳理后的场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口头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父亲对自己节省到极致,而对“我”是竭尽所能。对“我”的这一切,对比原本贫穷的家和极其节俭的父亲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奢”。学生从“省”“奢”的对比中,发现文本情感的热点,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聚焦镜头:请选一个场景,想象场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写父亲的镜头。

学生在关注“父亲带‘我’庙会”这一场景时,聚焦了父亲吃凉粽子、不肯吃热豆腐脑、糊万花筒这几个镜头;在关注“风雪中背‘我’上学”这一场景时,聚焦了“大雨大雪、路滑难走、背我上学、扎紧裤脚、穿深桶钉鞋、汗巾围腰两三圈”这一系列的镜头。这一习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慢慢走进文本中的场景,逐渐走近主人公的镜头,触摸到了文本情感的沸点。

又如,《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在“聚焦镜头”时,敏锐地在“工厂找母亲”场景中捕捉到“七八十台破旧缝纫机”“七八十个不算年轻的女人”“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台破旧缝纫机发出的噪音”这一系列镜头,让学生体会到小工厂极其拥挤、闷热、嘈杂的工作环境,体会到母亲艰辛的工作,体会到“我”对母亲工作环境恶劣的惊讶,对母亲的心疼。在“母亲给钱买书”场景中捕捉到“母亲用龟裂的手掏钱、数钱”“母亲将钱交在‘我’手中”“母亲又陷入忙碌”“母亲又数落‘我’一顿”“母亲凑足钱”这一个个镜头。

二、“细节”纵深式作业设计

本单元的课文对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描写具体到位,学生通过品读中悟情、比读中共鸣、共情处抒情这一纵深式的作业设计路径,在感受真情,共鸣内化,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在文本细节之处所蕴含的感情。

(一)细节品读中悟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合作对比卡写下自己在品读文本时的发现,运用镜头解读贴,批注自己对人物细节之处的感悟。

1.借合作对比卡

《父爱之舟》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人物细节描写中,可以进行如下作业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了对比卡:夜晚开船——避免炎热、轮换摇橹——小舱睡觉、节省路费——送“我”上学、不摇撸——为“我”缝补。这一合作型的作业,让学生在研读关键句子,提炼对比词语,交流情感体会中,品悟朴素的父爱。

2.借镜头解读贴

《慈母情深》一课学生聚焦“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捕捉到一个个镜头时,教师可以设计:请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并写下你的真实感受。

学生在镜头解读贴上,抓印象深刻的词语,写下自己在作者的细节描写之处体会到的真实感受。

(二)细节比读中共鸣

真实的情感体验不仅在于发现、感受,更在于心灵上的共鸣,[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人物描写、文本结尾等细处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1.人物描写处共鸣

《慈母情深》一文在人物细节描写时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合作型练习——

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反复手法的运用,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同时心灵也被浓浓的母爱之情震撼。

2.文本结尾处共鸣

本单元课文的细节不仅在人物描写,也在文章的结尾之处,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也有所凸显,列举了《慈母情深》《桂花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的结尾。我们认为可以结合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联系课文相关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由此进行了作业设计的改进——

学生再次细细品读三篇课文的结尾,再次勾连文本的相关内容,再次品味父母之爱的可贵之处,发现表达异同之处的一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

(三)细节共情处抒发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3]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大目的就是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感官,利用学生的共情点,激发语言的实践运用。

1.多种感官调动

《慈母情深》在学生聚焦母亲工作场景,体会环境恶劣时,适时设计小练笔——如果你是梁晓声,第一次来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地方,面对此刻的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感,你心情是怎样的?

2.学习主体在场

《慈母情深》课后小练笔是“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从上学年教学中发现,教师如未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基本就把“鼻子一酸”的经过写清楚,未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我们对小练笔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生在回忆“鼻子一酸”的场景时浮现“爸爸掏钱”“塞钱给我”“空空的钱包”“爸爸的旧衣旧鞋”……心头重温了那种“五味杂陈”的滋味,自然表达情感的语言就如泉涌。

三、“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

文本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起点,“舐犊之情”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如何将这一人文主题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进行“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的意义

我们认为进行“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可以通过学科融合增强对人文主题的落实,通过项目活动增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体验。

1.学科融合有助于增强对人文主题的落实

学科融合便于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4]基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式作业设计就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将多个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学科融合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社会,助于人文主题的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项目活动有助于增强对人文精神的体验

主题式项目学习活动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资源,[5]培养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自主探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项目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对本单元人文精神的体验。

(二)“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的内容

学科融合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是指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再是单一指向语文学科,而是通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学科间不断地渗透和交叉,使语文项目实践活动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我们设计了相应的作业。

(三)“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的效果

形式多样的“项目”融合式作业设计是对本单元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在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悟文、明礼,学生的内心与文本情感共鸣,学生的心田朵朵感恩之花绽放。

在“融美”主题中,学生受到影片感人画面的视觉冲击,受到到古今中外感恩故事感染,在交流会上真情流露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在“融文”主题中,学生欣赏、朗诵、创作赞美父母之爱的诗文,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得到抒发;“融劳”主题中学生们做了一回小当家,品尝着父母平日里的辛劳,也表达了自己的那份孝心;“融艺”主题中,学生对的各显身手,逼真的画像、美好的相片、动听的歌声……无不体现着对父母的真情。

我们深知在“双减”政策下,减轻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应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下真功夫。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学之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兴趣,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凸显双线组元的单元作业,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为例

小学语文作业起着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桥梁作用。一份优秀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重中之重。然而通过在教育实习的观察,当今小学语文作业大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往往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机械的作业。这种单一过量的作业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减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本文就基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背景下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创新教作业进行设计探究,以期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减负”践行提供参考。

一、创新作业设计目的与意义

(一)设计目的《黄山奇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是训练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掌握更多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阅读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字词和句子的对话中体会到更多的情感,促进感受力的增强,使学生形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其中作业设计一般为读熟课文,熟记新学的生字词,并完成对应的课后练习、写出本课读后感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分层、内容枯燥,从而造成了学生做的作业并不适合其自身的现象。因此本文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为例进行创新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学习效果。

(二)设计意义

传统的作业被视为课堂的延续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手段,追求是最终的评价,完全依附于教学。传统作业设计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找到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家庭作业设计中的“繁重”与“低效率”已被改革,减轻学生的工作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黄山奇石》一课进行创新作业设计,研究意义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黄山奇石》创新作业设计

(一)《黄山奇石》作业目标设计

语文课堂应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也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南、些、巨”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升、闪、狗”等生字和“尤其、奇形怪状”等词语。(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山的历史背景。(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当成故事讲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弄清黄山奇石的特点,能够在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将黄山奇石特征描述出来。(2)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黄山奇石》文章写作的巧妙之处。(2)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的道理,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3)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够品读并摘抄精彩的语句,能将读的故事分享给他人。

(二)《黄山奇石》作业类型设计

《黄山奇石》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小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但是光靠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将作业设置为课前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

1.课前预习

(1)口头作业: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会认课后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尤其、奇形怪状”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

(2)实践作业:查阅工具书,了解课后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结构、笔顺,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容易出错的生字词和自己识字写字的技巧。

表1《黄山奇石》课前预习内容设计

《黄山奇石》课前预习卡

标出文章自然段的序号,熟读课文

南、些、巨

升、闪、狗

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结构、笔顺

课文那一部分最令你印象深刻?用“——”画出来

有哪些你有疑问的地方?

自评:

同学评:

家长评:

老师评:

2.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

A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学案中的练习部分。

B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学案练习和“课外拓展”两部分。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分层布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的类型,达到基础知识掌握过关,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强化能力的目的。)

(2)口头作业

A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家长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B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本篇文章中黄山奇石的特征回家后讲给家人听。

(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从而达到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3)表演作业

小组合作将文章有关黄山奇石的介绍编写成一个科普小剧本并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4)阅读积累作业

读一读更多关于黄山的其它故事,评析并摘抄精彩的段落,能够将读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积累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素材,并完成课外阅读积累卡。(见表2)

表2课外阅读积累卡

课外阅读积累卡

篇名

作者

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我喜欢的句子

词语积累

文章的大致内容

我的体会

我的疑问

自评

同学评

家长评

教师评

(三)《黄山奇石》作业评价设计

1.课前预习作业评价

课前预习工作主要以学习预习卡片的方式展开,学生在完成预习卡片后通过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以及家长评价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评价工作,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教师本身,而是有力地发动各个主体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各讲客观和多元,有利于学生预习工作有序、具体地展开,也有利于孩子的主动性的发挥及自身价值感的满足。

2.课后作业评价

(1)书面类作业:教师可以利用晚托的时间当面对作业进行批改,将学生作业中出错的生字词、作业态度等问题直接当面反馈,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避免在一个问题上重复出错。这种老师与学生点对点的对接评价方式可以提高效率,更加方便且快捷,且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会更牢固。

(2)实践类以及口头类作业:利用一节课的实践让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观看,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小奖励,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让孩子更专注于课堂。

(3)阅读积累作业:教师可以采取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教师本身。学生可以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教师共同探讨、加深理解,将作业转换为师生之间开展平等对话与的有利工具,使作业评价多一些人文性和个性化的色彩,而不仅仅为了展示学生的分数。

三、结语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及二年级小学生的学情特点,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创新教作业进行了设计探究,从作业的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促进创新作业设计的发展。通过本篇教学案例的撰写,也对自身作业观、学生观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将有助于自己今后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第四篇:202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优秀案例

减负提质,创新高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

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市教科院组织制定了《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及中小学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语用能力,进而形成学科思维和情感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但目前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单一重复,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完成形式,因此我们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鉴于这种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和使用典型案例做了如下新的尝试。

一、基础类作业,关注“双基”

基础类作业一般是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作业。基础类作业的计应该成为学科教师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内容。此处提供了基础作业中基于单元的作业整体设计和口语交际类作业案例。

【案例1】基于单元的整体化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三单元作业优化设计

单元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

课中练习作业

课后巩固作业

综合类作业

9竹节人

(精读课文)

通读课文,你了解了关于竹节人的哪些知识?

根据不同阅读目的,聚焦不同阅读内容: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自己写一份玩具制作指南。

2.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1.周末练习题(15分钟左右完成)

2.整本书阅读:《果壳中的宇宙》、《细说故宫》任选一本制作阅读卡或者读书小报,在班级成果分享角展示。

3.讲讲我的童年趣事,讲述时要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收看故宫纪录片。

10宇宙生命之谜

(精读课文)

探究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

带着疑问寻找答案:1.科学家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

1.查阅资料,结合影像,探索宇宙秘密。

2.写一份宇宙探索研究报告。

11故宫博物院

(略读课文)

文中四则阅读材料分别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到的方法有侧重点地阅读: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介绍景点。

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绘制参观路线和景点地图。

【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单元篇章教学时,围绕此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兼顾六年级的教学要求,将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不同阅读目的提取不同的关键信息,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单元教学和作业目标中持续加以训练。

【案例2】口语交际类作业设计

案例内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六单元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作业设计

评价反馈

课前作业

综合评价表

星星数(2—5星)

1.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意见分歧事例和社会热点材料。

1.准确把握观点(不歪曲)

2.观点简洁明了(有根据)

3.做到换位思考(有沟通)

4.以理服人,讨论态度平和(有理由)

2.思考解决意见分歧的办法,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课中作业

1.创设情境,提出讨论话题

2.角色站位,阐述看法,提出意见

3.交流反馈,把握双方观点

4.角色互换,体验不同情景

5.换位思考,积极沟通,以理服人

课后作业

自我评价

在生活中和别人产生意见分歧时,尝试运用课堂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和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参照综合评价表,自我评价在实际生活中自己表达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从本册教材的前两次口语交际“演讲”和“请你支持我”中发现,“演讲”提到要听听大家的建议,“请你支持我”提到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本次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提到的学习要点则是:立足角色阐述观点,换位思考,能准确把握观点,沟通要以理服人等。本次口语交际,可以说是前两次口语交际的综合,依托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讨论、沟通、倾听,让学生学会面对不同意见时要准确把握观点,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通过此作业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综合类作业,关注综合素养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实践型、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的研究与实践。借助完成此类型作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案例3】活动类作业设计

类型

种类

适合年级

表达类

故事大王、你比我猜、街头识字、儿歌大赛

1—2年级

竞赛类

配乐朗诵大赛、诗词达人赛、现场作文大赛、辩论赛

3—6年级

展示类

改编课本剧、广告设计、写对联、调查研究报告、我是小导游、主持秀

3—6年级

【案例分析】

活动类作业可以由班级或年级组织开展,依据教学进度,前期一定要布置相应的准备作业,在学生充分积累或掌握的情况下,反复训练,开展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群文阅读作业设计

案例内容:聚焦主题,自我选择

群文类别

文章选择

我来对比鉴赏

感受父母之爱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背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2.文中的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心句的奥秘

《富饶的西沙群岛》《小而美的澳门》《庐山的云雾》《卢沟桥的狮子》……

1.感受到所描绘景色的什么特点。

2.中心句的不同位置。

审美体验式

《月光曲》《看戏》《京剧趣谈》《莫扎特的造访》……

1.分别展示了哪些方面的审美。

2.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多彩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1.故事主人公的共同点。

2.故事的不同寓意。

【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单元整合、教材整合等形式已经有所发展,但缺乏系统性。群文阅读致力于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让学生在对比鉴赏阅读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关注文本中的相同与不同要素,学会辩证看待问题,体验到多文本阅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审美情趣。

三、创新实践类作业,关注能力发展

创新实践类作业,主要包括探究体验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学科融合型作业等。这些类型的作业应借助丰富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体现了分层又做到了弹性设计,让学生“愿做”到“爱做”,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5】探究体验型作业

类型

案例

生活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某些事物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动物的行为,天上的云朵形状、厚度以及风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可以顺势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天气的谚语,整理一份“天气预报”(动植物预报天气法)

多层次作业

多层次作业

教师在教学完《伯牙鼓琴》以后,可以设计以下作业让学生自主去选择: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并谈谈自己对“知音”的理解。2.自己创作一份《伯牙鼓琴》的书法作品,图文并茂。3.搜集有关“知音”的故事,在班上分享交流。4.“友情”诗句大比拼,聊聊送别诗中的深情厚谊。5.发挥想象,创编新的知音故事。6.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整理。

作业自留地

在教授完新课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天给学生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己耕耘自己的那一片“作业自留地”,同学们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比如:1.剪剪贴贴,剪人物、风景或流程图,贴在自己的读书小报里。2.写写画画,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或观察日记,画出美丽的风景图或者生动的场景图来配文。3.查查看看,通过查阅资料、看相关视频等方式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4.听听做做,走进大自然,倾听美妙的声音,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物。

调查研究

为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街头访问、组织活动等方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比如研究生活中的错别字使用现象,落实垃圾分类,组织学校义卖活动,建设青少年益智场所,完成姓氏研究报告,家乡特色小吃资料搜集等。

表演秀、模仿秀、剧本秀

教师在教授完故事性强的课文后,如《完璧归赵》、《武松打虎》等,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以原文为蓝本,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剧本创作和创意表演。

【案例分析】

探究体验类作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主体性、差异性,重视作业的完成过程,为小学语文作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小学语文探究体验类作业的实施要实现主体的回归,贴近学生的生活。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注重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人”与“文”的融合。这种作业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案例6】学科融合型作业

作业设计

依据

融合学科

提供学校

二十四节气实践作业

校本课程

语文教师结合我校特色校本课程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

科学课,围绕二十四节气布置科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完成“节气与农事”、“节气与养生”、“节气与物候”的调查研究报告。

美术课,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二十四节气小报,制作节气卡。

简阳市实验中学

创意书签

诗画自然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赏诗情、悟诗境,引导学生积累励志的名言警句。

科学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从大自然中找来的材料,比如树叶、干花,制作书签,并记录植物科属分类。

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利用颜料、画笔等美化书签。

简阳市实验中学

科学论文

科技创新

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上带领学生研究磁铁失灵的现象,学生做实验记录。

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依据科学课上的实验研究记录,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简阳市实验中学

配乐朗诵、音乐欣赏

书法鉴赏

艺术鉴赏

对语文课堂上学习的适合朗诵的古诗或者现代诗进行配乐,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指导,举行配乐朗诵比赛。

学习完《月光曲》的课文后,在音乐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聆听贝多芬的钢琴曲,完成一段音乐鉴赏小练笔。

结合美术课上老师讲的书法鉴赏知识,在语文课堂上口语交际之“聊聊书法”活动中,和同学们一起聊聊书法家的故事、我喜欢的书法作品、练习书法的好处等

简阳市实验中学

【案例分析】

这些作业融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后愉悦的心情。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融综合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探究实践性作业更应积极提倡,我校的这类作业设计获得了同学们的喜欢和好评,学生越来越乐学、好学、善学。

优化作业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既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为了更好地体现作业的功能,在精选的基础上,更要提倡体现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好的状态是学生能喜欢上做一些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获得成就感。”

下载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