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2 20:0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

第一篇: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

设计1

第1课、家乡的桥

教材分析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第2课、新老厨房

教材分析

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6.小结下课。

第3课、设计小板报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

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8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9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9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教学目标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②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第4课、我的喜怒哀乐

教材分析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人物的艺术光彩。

具体教学为2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尽可能多的各种人物表情图片资料、签字笔、记号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安静情绪,检查课前准备。

2.表演揭题。

我们都知道,人的面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表演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

教师做微笑、生气等不同表情,提问:学生喜欢教师的哪一张脸,引出关键词:喜怒哀乐。

请不同学生表演各种表情,形成关键词:丰富多彩。

请同桌面对面地表演各种表情,体验其中的乐趣。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3.欣赏画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的各种表情的脸,感受艺术夸张的巨大感染力,接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夸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化表现的兴趣。

4.表现表情。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是:集体讨论、探究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讨论、探究“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

组织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通过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运用各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5.欣赏表情。

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作业欣赏:表现得好吗?怎样可以更好?肯定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探究更丰富的表现方法。

6.感悟表情。

实现主题的拓展,畅谈表现各种表情的绘画感受。

第5课、幽默大师

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十二课 奇妙的点彩画

第二课时

第十三课 装饰纹样

第二课时

教学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美术万花筒》是本套教材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设立本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万花筒》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性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1.“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它以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首页图版的相关背景知识。“温馨提示”是针对小学生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直观地加以引导。“美术常识”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相关链接”提供的是与本册美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以美学欣赏或美术知识为主。

2.本册“首页图版说明”对中国明清家具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重点介绍了中国家具工艺的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结构、选材和造型艺术风貌。“温馨提示”介绍了画水彩画时应准备的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出了掌握水分多少的建议。对初学水彩画的儿童,特别需要告诉他合理使用水量正确方法。同时还提示在绘画中要随时保持笔的干净,这是学习水彩画的关键之一。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不同的地方。“美术常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特殊作用,学会利用丰富的线条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以上这些内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

《美术万花筒》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哪些中国家具?你能说说明代家具的特点吗?上美术课时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画工具?线条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怎样表现丰富的线条?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表现哪些丰富的线条?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尝试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画出书上没有的效果等。利用这个栏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浙美版美术第六册教学设计

第1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前教师布置了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了有知桥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最快并正确的同学有奖励。

2.出示抢答问题(回答后,教师配以图片和学生再作交流)(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第一座浮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 生:赵州桥。

(3)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 生:南京长江大桥。(4)中国最长的桥? 生:江阴长江公路桥。(5)世界上最长的桥? 生:日本明古海峡桥。

(6)我们的家乡长兴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 生:跨海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

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出示解放桥、金陵大桥、立交桥等长兴地区常见的桥的图片,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

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不同点:生: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评析: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用途和结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评析:示范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在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3.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出示课件)

(评析: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评析: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阶段

1.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2.师生评价作品时围绕三点;(出示要求)(1)是否表现家乡的桥。

(2)桥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3)构图合理吗?(评析:通过作业展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学习──评价──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四)拓展阶级(出示课件)

1.一起来欣赏画家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的桥。

2.除了画桥,还可以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欣赏书中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桥。

(评析:通过欣赏各种表现桥的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3.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用途也在不断变化,你们想不想欣赏小朋友大胆想象创作出的非常有特色的未来的桥。

(评析:欣赏未来的桥的学生作品,促使学生新知识的生成,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2.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进一步欣赏几类常见的桥观察他的特点,教师作简笔图示(1)悬索桥(2)拱桥(3)斜拉桥

(4)其他独木桥、石板桥等简易小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6.作业。

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第2课 新老厨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老厨房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说说老厨房的特点。

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现在很多人家都变成了新厨房,即使在农村,厨房也变得和以前非常不同。为什么我们的厨房会发生这么多变化呢。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1)教师先出示自己家厨房的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2)除了黄老师刚才介绍的,厨房中还有哪些常用的物品呢? 锅、碗、瓢、盆、筷子、锅铲„„

(3)你们家厨房的布局摆设和黄老师家有什么不同?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颜文樑作品《厨房》的欣赏可以让学生畅谈观后感受,教师简单介绍颜文樑及《厨房》这幅作品。学生作品欣赏可以围绕以下主要问题:(1)这件作品主要表现厨房中的什么?(2)用什么材料方法进行表现的?

(3)三幅作品中哪两幅构图类似?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构图方式。可以借鉴书上的方法。(4)这件作品以什么颜色为主? 4.创作表现。

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刚才介绍的自己厨房的样子,注意构图的疏密变化。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6.小结下课。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2.游戏探究。康师傅做了很长时间的厨师,他觉得需要更新一下厨房里的炊具。请同学们帮康师傅出出点子,你想发明创造出怎样更加高级的厨具让康师傅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烧出来的东西更好吃。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3.小组讨论。

炊具需要创新,厨房中的各种设施更需要改进,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厨房一定比现在的厨房更高级。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1)建造位置?特别之处?(2)使用特别的材料?

(3)新增或改进哪些新增的功能?(4)新能源的使用与开发。(5)智能化操作系统。„„ 4.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说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谁的作品有创意?谁的设计最漂亮?

三、课后反思

第3课 设计小板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搜集出版“绿色-生态”主题小报需要的文稿、图片等资料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美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增添了许多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你们曾经利用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过些什么吗?比如说,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设计手抄报或墙报?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手抄报的吗?

大家回忆并跟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交流结果)。(2)一张完整的手抄报,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呢?

结合学生平时编辑的优秀手抄报和书本上提供的范图进行分析、了解。

报头:就是报刊的名称,可以是文字加图片的形式,也可以只用文字。要适当大些。

期号及编报者:如果是连续出版数期的小报,可以注明期数。一般编报者姓名列于报头下方,方便读者查阅。

标题:文章的标题,一般也采用美术字进行表现,有些标题也可以配上底纹或非常简洁的图画,起到醒目的作用。

正文:正文文字最小,要排列整齐,书写端正。根据字数多少合理设计好版面。插图:用在需要调节的画面空白处,可以与文章内容有关。也可以纯粹为了装饰。花边:有些板块之间分割更明显,可以运用简洁的花边。有些小报还分设好多栏目,则有分栏标头等内容。

(3)“3.12植树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3.12”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4)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5)小结

出版一张板报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出版的主题,拟定一个响亮的报刊名称。然后根据主题去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一般小报用非常简短的文稿)。接着开始根据文稿进行适当的排版设计,不断调整确定好版面布局后再开始抄写、装饰,完成小报的出版。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你们班谁设计的手抄报最漂亮?为什么你们觉得他设计的手抄报漂亮呢?(2)请被推荐的同学谈谈自己出好板报的小窍门。

(3)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3.12”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4)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

这些板报里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这些板报是怎么设计的?按什么步骤设计的?

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1)确定板报主题。(2)进行标题设计。

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报头、标题文字可以运用上学期学习的《字的创意设计》中的方法,但不能过于夸张,影响识别。

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3)绘制主题插图。

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报头,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时间充裕可以试着进行简单的排版。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根据主题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和优秀小报作品。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小报展的标头。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

(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2)学生讨论:

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

教师总结。

⑶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结合上节课学生的报头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对上节课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说说以前自己在设计板报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大家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继续完成上节课布置的小报设计。(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四人小组挑选一幅优秀作品,集中在教室内布置小报展。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展。课后反思:

第4课 我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小镜子。

(教师)课件、向班主任老师要班级学生开心的照片、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二、教学过程 1.说开心的事

课件出示班级学生开心时的照片,说说开心的事。

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还有哪些不同的心情?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人因为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通过大脑作用于脸上负责表情的肌肉-表情肌,就能产生各种各样相应的表情。

揭示课题《我的喜怒哀乐》 2.表情的观察

(1)不同的表情是通过脸上哪些部位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呢?通过不同表情的对比观察,知道主要通过嘴、眼、眉与脸部肌肉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表情。

(2)认真观察总结喜的表情特征。

(对照图片观察分析)眼睛眯成一条缝,弯曲成弧状。嘴角向两边上方拉开,嘴巴张开。眉毛自然分开。

有关成语:眉开眼笑、哈哈大笑。特征口诀:眉开眼弯嘴上翘。请大家对着镜子做一个笑的表情,观察一下自己开心笑时的特征。(3)认真观察总结哀的表情特征。什么时候会伤心?伤心时会怎么样?

做一下伤心的表情,用小镜子观察一下脸部特征的变化。

对照图片,共同交流伤心时的脸部特征。嘴角下挂,眉头微皱,眼睛微缩,特别注意眼神变化较大。有时候会落泪。

特征口诀:嘴向下弯眉头皱。

(4)除了喜和哀,刚才大家还说到了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表情,如生气-怒、害怕-惧、疑惑等等。自己做一种其它不同的表情,观察一下说说它的特征。

将孩子做的表情用相机拍下来,让几个孩子上台说说这些表情的特征。

(5)观察欣赏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表情的图片,进一步增强对表情特征的感受认识。3.作品欣赏

(1)出示孩子们画的与人物表情表现有关的线描画作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表情,通过哪些地方的特征看出来的? 这些人的长相上还有什么特点? 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4.创作练习

以开心(„„)的我,为主题,做相应的表情,通过镜子的观察,完成一幅线描画作品。时间允许可以画一画其他的表情,也可以在作业上写上与心情相关 的文字描述。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黑色卡纸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复习回忆 根据四季的不同特征,与色彩之间的对应关系。4.观察感受:色彩的表情

(1)出现各种能激发我们不同心情的图片 哪几幅图片让你觉得开心? 哪几幅图片让你觉得伤心? 这些图片的色彩有什么不同之处?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两幅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色彩对于表现表情有什么作用? 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3)欣赏其他的学生作品,感受色彩在表现表情中的运用。5.教师局部示范水粉干画法和常用的调和颜色的方法。6.探索表现。

(1)学生运用水粉在黑卡纸上表现的表情。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三、课后反思:

第5课 幽默大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几幅孩子能够理解的幽默漫画作品,让孩子谈谈看了之后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心情。(2)交流一下你喜欢哪本漫画书。个别回答后同桌交流。揭示课题:《幽默大师》

2.探讨漫画。

(1)大家都非常喜欢漫画,你们说说漫画和其他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呢?

简单概括的表现方法,通常运用单色进行表现;看了之后让人发笑或者觉得很有意思„„(2)为什么这些画都能让人觉得很开心呢? 表现的内容有意思、有新意„„

(3)下面这两张画画的都是达芬奇,你认为哪张是漫画?为什么?(出示书上提供的两张作品)漫画一般都采用比较简洁、夸张的表现手法。

3.欣赏漫画。

(1)幻灯显示师生共同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说说漫画的创意之处,以及为什么让人觉得好笑。说说漫画的画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哪幅漫画你最喜欢,说说其中的原因。

(2)重点欣赏一组肖像漫画。先猜猜他是谁?画出了他的什么特点?运用照片比较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的运用。

4.试画漫画。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5.指导创意,因材施教。(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6.学生互评。

(1)四人小组互相欣赏,挑选最优秀的作品上台展示(2)学生互评,教师总评。选出本节课的幽默大师。

7.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四格漫画的基本概念、特点

2.能根据前三格故事内容创造出第四格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格漫画第四格内容的设计。教学难点:四格漫画第四格内容的出彩。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漫画资料。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初步欣赏导入。

欣赏漫画,请学生猜出漫画的分格,漫画分格有单格,二格,三格,四格,还有多格等。

揭示课题:四格漫画 2.四格漫画的特点。(1)什么是四格漫画?

(2)你知道四格漫画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它是以四幅相关联的画面来讲述故事的内容。它的特点:简明、直接、具有一定的情节性。3.欣赏四格漫画

欣赏1:好的漫画需要作者敞开思想,从点滴线索入手,让思绪尽情挥洒。举例《冒牌演奏家》四格漫画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幽默。

欣赏2:看《乐极生悲》同学们,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行为好吗?引出漫画的讽刺,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介绍四格漫画绘画方法

四格漫画应该按照:起、承、转、结的格式来画。举例1说明

同学们,你们认为四格漫画那一格最重要?为什么? 四格漫画应该按照:起、承、转、结的格式来画。举例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而最后一格是整个作品的精华所在,前三格需耗费笔墨交代主角、事件及发展方向,而最后一格要及时出彩。

5.第四格创作的创意 利用北极熊系列影片举例

看了刚才的第二部影片,你觉得哪里最出彩? 6.尝试创作(1)出示作业要求

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创作最后一格漫画.要求能按故事的起、承、转、结,画出出彩的最后一格。(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指导。

(3)四人小组交流,选最有创意的添画上台展示交流。7.创作四格漫画

(1)以误会、化险为夷等题目为主题创作四格漫画作品。或者直接表现自己平时的生活。(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对线条表现力强,大胆创作、题材新颖的作品进行表扬。

8.互赠作品。

(1)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9.课外拓展。

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思考的有意义的事情。(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五、课后反思:

第6课 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花灯一般有什么特点?

(3)交流什么时候看花灯?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你喜欢哪种花灯?为什么?

(2)讨论范作:比较两种花灯制作方法的不同。

(3)教师小结。全立体式,生动逼真,但做工比较难。平面成块式,比较简单,易于操作。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说说西瓜等的制作方法。

(2)教师介绍马形灯的制作方法:先画出马的样子,依样剪出两张一模一样的马的制片。裁制长条形的纸条,宽度教师马灯的厚度。依据马形将两面马卡片进行封边,成立体形状。做一些添加装饰。

(3)创作建议:可同桌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4)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2)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

(教师)彩灯、录像。

二、教学过程

1.作品回顾,交流指导。

(1)说说上节课遇到哪些实际的问题,请做得出色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2)教师提示注意点:对于方法步骤要心中有数,不能颠倒。制作过程要细致认真。两人要分工合作、节约时间,遇到问题要共同讨论,寻找思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学生展示作品。说说下一步的创作思路。(先同桌交流,再请个别典型小组进行汇报)

(2)大家相互提一些制作意见参考。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

(3)教师总结评价。

(4)制作完成主体后关键要进行美化装饰。欣赏美化装饰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以及一些典型花样的运用。

一般用黄色、金色等亮丽的颜色进行装饰。可以剪刻一些图案和花边进行装饰,注意疏密对比。用不同颜色描一下边,也能增强视觉效果。或者运用表现物体的固有色进行写实的装饰设计。可以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三、课后反思

第7课 杂技表演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学生作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表演艺术。

(2)小结: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表演艺术。

(3)交流:杂技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杂技?

如: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及中外杂技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杂技艺术。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请学生思考杂技动作的塑造方法。

(2)指导表现人物的动态:

①请学生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修整。

(3)提问:怎样使惊险的动作保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及泥塑作品范例: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做法。(板书:优美、惊险。)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出杂技人物优美的造型;②作品是否抓住了杂技表演时某一特有的姿势;③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可以采用如体操比赛中的裁判评分的方法,由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判团进行亮分取平均值。)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3)保存学生作品。

(安全提示:课后请学生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动作。)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

(教师)课件、橡皮泥、学生作品、相关工具及材料(如铁丝、电线、棉线、吸管、瓶盖等“道具”材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表扬善于抓住人物形体结构特征,动态生动又平衡的作品。(2)进一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杂技的名人。教师结合古代艺术作品,简单介绍中国杂技的历史。(3)出示课件:欣赏大型杂技表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

问:最吸引你的是表演中的哪个环节,人物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道具。演出过程中同伴之间是怎么配合的?

表演时音乐如何渲染氛围?没有音乐会怎么样?

演员的服装漂亮吗?有什么特点?如果你在现场,你觉得现场的气氛会怎样?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看演出时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感受、请各组上台交流。杂技是表演艺术以表演中的惊险取胜,但舞台、灯光、表演者的形体动作、服装、音乐同样要表现出舞台的效果。

3.结合表演,观察组合。

(1)让学生(一般为四人小组)上台简单表演或模仿一组杂技动作。(有些不容易表演的动作可以解说一下,主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力的集中与动作配合的默契程度)。或者可以运用简笔图示表现自己的意图。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杂技表演需要的是场上每一个队员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画一画杂技表演,你会画些什么呢?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凭印象画一画杂技表演的场面,也可以通过想象进行表现;

②表现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工具材料不限,但要画出美丽的舞台效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作品,大家互相评说。谁的表演惊奇,谁画的画面漂亮,谁画的场上人多?

(2)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以杂技为主题,出版一张小报。

三、教学反思

第8课 巨大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

(教师)动画课件、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影片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的影片引入:你们喜欢恐龙吗?想知道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奇特的恐龙世界里来了解有关恐龙的更多的知识。你们愿意吗?板书:“巨大的恐龙”。

2.交流感知。

(1)分组利用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有关知识的交流。

每组一个主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恐龙的身体机构及特点,和大象、鳄鱼、鸵鸟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恐龙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恐龙有什么不同?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那时候的地球是怎样的?肉食性恐龙和食草性恐龙长相上有什么不同?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

(2)各组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恐龙生活在一亿六千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地球上植物生长非常茂密、水源充足。恐龙是当时地球上的主宰,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他身躯庞大。有震龙、雷龙、梁龙、翼龙等不同的种类。

恐龙的身体由头部、颈部、身躯、四肢、尾部组成,一般身躯非常庞大,颈部细长,尾巴由粗到细比较狭长,四肢健壮,头部相对来说非常小。恐龙全身覆盖角质鳞片,皮肤非常粗糙坚硬,肚皮颜色稍淡,与鳄鱼、蜥蜴是近亲,所以身体表面比较类似。

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大致可分为食肉类和草食类,都有独特的外型特征。请同学们分别从恐龙的身躯、头部、四肢、尾部,颈部的造型特点进行区分。食肉类:肉食性恐龙一般比食植物的恐龙健壮,轻巧,灵活。所有肉食住恐龙都是两足行走的。通常它们的前肢短小,其上有利爪,用于捕获猎物:后肢粗壮,善于奔跑:头大颈短,宽阔的嘴中充满锋利的牙齿,牙齿的边缘带有锯齿,用于切割猎物的身体。食草类:通常身体庞大,头比较小,行动较笨拙。牙齿扁平,为勺形齿和钉状齿,上面没有锯齿,用于咀嚼,切断植物的茎和叶。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3)说说你最喜欢的恐龙。

分别从该恐龙生活的环境、体型大小、造型特点等方面述说,也可以模仿恐龙行走的姿势和叫声。

(4)补充介绍恐龙其他的知识。

教师提问:你还想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呢?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恐龙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电视、电影、书、博物馆„„)

恐龙的身体大小,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进行类比说明,让学生懂得恐龙体型非常庞大。(5)想一想,画恐龙时如何把恐龙画得很大呢?

结合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的对比的方法进行表现。(6)恐龙生活时代的地球环境、植被图片欣赏。

3.表现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心中的大恐龙。

注意:选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为内容进行表现,可以根据想象增添生活场景等。

注意画面安排,恐龙的形象应有大有小,动态丰富。

4.引导学生注意画面要设计得丰富、生动。

(1)用深色水彩笔的线描形式表现恐龙。

(2)添加周围的环境。

5.评价总结,保存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橡皮泥。

(教师)动画课件、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欣赏上节课的学生作业。

出示学生上节课的作业,表扬画面安排好、恐龙动态表现好的作业。

2.涂色技巧指导。

(1)再次观看影片或图片,观察恐龙生活的环境。在看影片和图片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或另外的动物也要在作品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①将植物和恐龙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注意构图的饱满。

②完成后涂色。

3.学习能够在画面上突出主体物的涂色方法。

(1)冷色背景就用暖色表现主体物。

(2)暖色背景用冷色表现主体物。

(3)主体物的颜色和背景色也可以为明度对比。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也可以进行橡皮泥塑造创作。5.展示作品。

学生互评涂色技巧、恐龙特点的表现能力。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后反思:

第9课 照猫画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教学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画纸、等。

(教师)CAI课件、各种猫科动物的图片资料、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听声回忆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听听它的声音。(播放猫的叫声)学生猜是猫。

教师: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的外形是怎样的呢?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身体结构和花纹)

教师:(出示课件)张老师这里有一张猫的大头照,你能照着这张照片说说猫的脸部特征吗? 学生说(教师根据学生描述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猫的头部)教师: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你还知道猫有哪些厉害的本领吗? 学生说。

2.说故事,比较老虎和猫的异同

⑴教师:正因为猫有这么多厉害的本领,所以它在外名气很大。在很久以前,森林里有只老虎,他个子大长得壮,力气也很足,但是没有本领。于是它就拜猫为老师,像猫学习各种本领。说也奇怪老虎不仅学到了猫的本领,长得也和猫越来越像了。可是老虎学成之后却想吃了猫,当它伸出利爪恶狠狠地扑向猫时,猫猛地窜到了树顶上。老虎在树下怎么想办法都爬不上去。这时,猫对老虎说:幸亏我留了一招,要不然今天就被你咬死了。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老虎有什么特点?

谁能说说在你印象里的老虎是怎样的?

张老师这里有两张猫和老虎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上找出他们相像的地方吗?(鼻子大小,脸型大小,眼睛形状,牙齿,嘴巴大小)⑵教师小结引导游戏:老虎虽然和猫长得很像,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你能把张老师画在黑板上猫 稍加改动把它变画成老虎的头部吗? 出示游戏规则:时间3分钟 用记号笔画 ⑶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你在哪些地方做了改动?

哪个老虎的头画的好?哪些地方抓住了老虎的特征?哪些地方没有抓住老虎的特征? 学生互评。

⑷猫虎全身对比(出示猫虎全身对比图片)

教师:除了头部,他们还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体型像,动作像

大小不一样,毛色花纹不一样 3.比较老虎,猫,狮子,豹的异同

教师:猫科动物不止老虎和猫,你还知道有哪些猫科动物?(学生说狮子,豹)

教师出示图片(狮子,豹,老虎,猫):狮子和豹跟猫和老虎相比,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呢?你能发现吗?

学生说。

教师小结:体型像,姿势像

花纹不像,体型大小不一样

教师出示四种猫科动物的动作图片,看,他们多威风呀!4.欣赏启发

⑴教师:有很多艺术家也觉得这些猫科动物很威风,所以就创作了许多作品 你喜欢哪一幅?你觉得画中的动物在干什么? 它给你什么感觉?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感觉?

⑵教师:听说森林里要举行山大王的选举,竞选的山大王要求要大要威风,有一些小朋友听说以后就画了几只他们心目中的山大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学生作品)你觉得哪只最象山大王?

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大王的威风的特征? 你心目中的山大王是怎样的? 5.学生创作

要求: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山大王 表现出山大王的特征 6.作品评价

学生把画好的山大王剪下来贴在教师事先贴在黑板上的背景纸上。选一选:哪只能成为山大王?理由是什么? 7小结结束

六、课后反思:

第10课 跳舞的点和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三、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课件、多媒体、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出点和线。

1.第一次跟同学们见面,老师想用一种方式表达此刻的心情。(1)猜猜老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说的太棒了,老师也请同学们拿笔蘸水,用点、线画一画自己的心情。

(二)分析点和线的变化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猜猜这张心情是怎样的? 2.这些点有什么不同? ①点的大小不同。

②点的形状不同,谁能说说有哪些形状?(师示范,三角形的、方形的„„)③点的浓淡不同。在表现浓时,我们先把毛笔蘸水再蘸少量的墨,画上去墨色就浓,再画下就变淡了。3.董老师发现这些线也有变化,谁来说说?(1)粗细变化。①细线可以怎样画?

小结:利用中锋,用毛笔笔尖接触纸面,用笔要轻一些。②粗线又怎么画?

小结:利用侧锋,用毛笔笔尖和笔肚接触纸面,用笔要重一些。③除了浓淡变化,还有什么变化?

小结:这就是干湿变化。(师示范)如果我想画的干的效果,可以在抹布或纸上吸掉一些水分。

(三)欣赏作品中的点和线

1.刚才我们画出了各种点和线,其实美术创作离不开点、线的运用,国画家门还能让他们跳起舞来呢,我们去欣赏一下。

(1)这是画家吴冠中的作品,看看哪些地方跳起舞来了?

①找找这里面有些怎样的线?这些线是怎样排列的?(一层叠一层的)②看了之后,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波动起伏的韵律美。

③让我们用手势去感受一下,注意了没有,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小结:缓

(2)你猜猜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①这些树枝是怎样组合的?(交叉)

小结:有一种交错的节奏美,说明树长的很繁茂,生机勃勃。②我们用手势感受感受,这时节奏是怎样的? 小结:急

③树枝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墨色有浓淡变化,前面树枝的墨色比后面树枝的颜色浓,体现了一种前后的空间关系。④你看树枝使用曲线画的,而这些枝条又是用什么线去画的? 小结:曲直形成了一定的节奏感。(2)这张画什么地方很特别?

小结:这是一些色彩点确实很漂亮,使画面变得更活跃。

(四)合作体验点和线的表现

1.同学们说的非常棒,老师想跟同学一起活动一下,这几天一直下雨,但在雨天我们也能看到很美的景色,早上老师看到同学们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走进校门,从高处看雨伞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点,(老师先画两个)没撑伞的人就变成了一个黑点,我们一起合作画一画雨天的美景,谁愿意?(每小组挑两位同学)

(1)谁来评价一下这张雨天作品。

(五)欣赏生活中的点和线

1.除了下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点线表现?(指名说)2.老师收集了生活中的图片,我们看一看——

(1)这是一幅梯田,谁来说说可以怎样用点、线表现。

①再看看画家吴冠中是怎样表现的。小结:用线表现田埂,用点表现出人。(2)这是山,你会怎样用点线去画? 小结:用线画出山坡,用点画出小树丛。(3)很漂亮的烟花,谁来说?(4)非常干净的小路,谁找到了点线?(5)这张有点难,谁来说?(柳条)

2.同学们也用点、线画出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一起去看看吧——(1)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2)这张画有什么特点?(3)这张画的线是怎样排列的?(4)这张画给你什么感觉?

(六)表现印象中的点和线

1.你想用点、线表现什么场景?(指名说)作业:利用点、线画出印象中的场景。

要求:注意点、线的浓淡干湿变化,让你的作品跳起舞来。

(七)展示跳舞的点和线 1.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2.你看了谁的作品,为什么? 3.找找哪些作品跳起舞来了? 六.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点、线创作出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体味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五、课后反思:

第11课 我爱大熊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教学难点: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大熊猫资料图片、中国画常用工具(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等)、毛毡或报纸。

(教师)CAI课件、中国画常用工具、大熊猫各种动态的范画。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谜语导入。

(1)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2)猜谜语:“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猜猜它是哪种动物? 学生猜。

你们喜欢大熊猫吗? 学生喜欢。

(3)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画大熊猫——揭示课题《我爱大熊猫》。2.欣赏短片,分析讨论。

(1)演示CAI课件,师生一起欣赏大熊猫的生活短片。(2)分组讨论发言:可爱的大熊猫有哪些特点? 学生说说

教师小结:①熊猫头部呈圆形,身体呈椭圆形,浑圆肥胖。②熊猫的头、胸、腹背和臀部为白色,耳朵、眼眶、四肢为黑褐色。

3.自主探究,学习画法。

(1)小组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考教材中的步骤图,研究水墨熊猫的画法。注意哪些?

① 学生临摹熊猫的画法,交流感受。遇到了什么困难? 提出解决方法?

②展评学生的探究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③教师重点示范大熊猫皮毛的墨色渗化方法。(趁湿作画、墨汁多、运笔慢都可以使墨渗化。)(2)欣赏探究:怎样让画面上的大熊猫有动感、更可爱? 教师演示CAI课件,欣赏吴作人的作品《节不可撼》和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欣赏感受。

4.表现创造

(1)布置作业:用水墨画的形式画一画可爱的大熊猫,并添画背景。

(2)作业建议:①画大熊猫的眼睛和嘴时水要少些,以免过于渗化。②可以拟人化方法表现大熊猫,使画面情景化、故事化。

5.评价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2)教师课堂小结。6.课后延伸。

选择学生作品在班级布置一个大熊猫水墨画展。

五、课后反思:

第12课 五彩斑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小水桶、最喜欢的色彩画。(教师)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看图片思考问题。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你能说出教材第30页左边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说说你知道的颜色名称。学生回答:有红、黄、蓝、绿、紫、黑、白„„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颜色丰富、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2)板书课题

色彩就像魔术师,使事物变得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五彩斑斓》。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教师:颜料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交朋友呢!(2)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①认识三原色。

a.找一找: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身边的景和物是什么颜色的? 欣赏最喜欢的画,让学生找出画中出现的颜色有哪些?从而引出三原色。

b.教师:在这么多颜色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观看电脑课件)?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教师板书定义。)c.观看电脑课件。

教师: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教师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教师:看了动画后,你们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教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得出定义:我们知道,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d.想一想:红、黄、蓝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觉? 红色——温暖、热烈、奔放的感觉。黄色——活泼、愉悦的感觉。蓝色——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e.看教材上第30页,说说作品的哪些地方分别用到了这三种原色,学生交流回答。②认识三间色。a.实验分析。

同学们,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奇迹出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做个实验吧。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与黄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学生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得出结论:教师把橙色块贴在黑板上。学生尝试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得出结论,分别把绿色块和紫色块贴在黑板上。(或者用彩泥代替,进行混色。)(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

通过实验,下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相调得出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看教材中第31页右上图,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颜色是间色,学生交流回答。b.(课件展示)色环,用儿歌唱一唱它们的色彩关系。红红、黄黄和蓝蓝,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c.用游戏形式巩固学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教师把三个公式上缺少的颜色色块,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递,鼓声停止时,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中适当的位置。

老师击鼓,可让同学用布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进行这补色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4.欣赏评析。

a.展示范作,让学生思考主要用了什么颜色? b.学生作品欣赏,比一比谁画得好?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讨论。)5.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任选一课)。

a.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组成一幅画,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填色。b.先用铅笔或油画棒画出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再进行着色。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调色组合要注意水的把握,中锋运笔,平涂着色。讲评作业。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知道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 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

五、课后反思:

第13课 彩色撕贴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学生创 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粘 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 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胶水(固体胶),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玩“跟我撕”的游戏。1.随意撕:简单说说同学撕出的纸片。

2.撕长条:仔细观察不同的用力得到的不同纸条效果。3.撕图形:

①正方形:怎么撕的?

②圆形:怎么撕的?生1:先撕一个正方形,再去掉四个角。生2:先将纸对折,再撕出半个圆,展开就能得到一个圆。

③三角形:怎么撕的?生1:将方形沿对角分开。生2:将一张完整的纸,撕下其中的一个角。

(二)说说课前的游戏,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课题。1.刚刚的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2.可是大家看看我们的课桌上,这么多的废纸,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做成撕贴画。

师:对,不错的主意。不光我们想到了这个主意,好多著名的艺术家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好多撕贴艺术作品。

(三)课件出示艺术家们的撕贴画作品,学生欣赏感受。1.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生1:撕贴画中的线条没有那么直,有些弯曲。生2:贴出来的比较粗糙。生3:撕贴画的一些地方有空隙。

2.师小结:撕贴画的材料随手可得,操作简单,有独特的美感。

(四)对比欣赏,引领学生感受体会撕贴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为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一组为根据这些绘画作品制作的撕贴画。师:这两幅艺术作品所表现的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

2.作品一直接撕出形状贴上去,而作品二则将纸撕得很小,进行了叠加,所以有一定的色彩变化,两幅作品各有特色。

(五)学生尝试练习。

1.要求:将刚刚撕下来的碎纸摆摆、放放,变成有趣的作品。2.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实物投影仪):《苹果》、《笑脸》、《鲜花和云朵》

(六)欣赏、感受大师的撕贴作品 1.课件出示几幅大师的作品。乔治.布拉克——《单簧管》 马蒂斯——《王者的悲哀》 卡拉——《爱国庆社会》

边播放,教师边讲解,引领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2.欣赏另类的撕贴艺术品。

师:有些艺术家还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东西放在了一起,一些来看看。学生欣赏感受。

(七)学生作品的欣赏。

课件出示优秀学生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师:说说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生:„„

(八)学生作业

1.为各小组发放底板(上面画有米罗作品的其中一部分草图)2.出示作业要求:

A 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彩纸撕成小碎片,进行拼贴。B 注意色彩布局,不要细碎凌乱。C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作品,合作默契。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九)作业展评

1.将各小组的作业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进行展示。

2.将学生的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请学生说说两者的不同之处。3 3.将作品原有的顺序打乱,重新组合。

生:„„

师:打乱重新组合后,我们得到的是与原来的艺术作品不一样的艺术美感。

(十)拓展

1.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展示拼贴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2.师小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我们将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胶水(固体胶)、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教师)课件、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

谈话:①这两幅画漂亮吗?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2)比较分析:

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撕纸拼贴可以表现哪些内容,我们先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请打开教材第33页,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画的彩色纸选得特别好,贴的形象也有趣?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贴一幅什么画呢?(适当描述撕贴画的特征。)④彩色纸怎么选?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撕贴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3.研究技法,深入探讨。

(1)画:在拼贴作品时,首先要考虑造型,其次是色彩的搭配和材料的运用。在底稿上画出你要表现的内容的基本轮廓。

(2)撕:找一些旧的挂历纸或画报、彩纸,撕成不规则的碎片,探讨它们的用处和可以联想的事物。如:小方块可以做石块,长条可以做树枝、阳光、头发等,圆形的可以做太阳、气泡等。(3)拼贴:选择合适的彩色碎纸片,涂上胶水,贴在相应的位置。注意:不能将胶水一次性涂在底稿上,然后撒上彩纸。4.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2)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在讲解技法时尽量避免与第一课时重复,应启发学生在撕法和贴法上另辟蹊径。)

(3)巡视时及时鼓励能灵活利用纸的花纹和颜色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4)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美化? 5.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色彩上、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本课内容。(2)欣赏其他材料的拼贴画。

①欣赏作品:我们灵巧的双手可以用旧挂历纸贴出这么多美丽的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 材料做出拼贴画呢?(展示部分拼贴画作,如布料、果壳、麦杆、棉花、树叶、种子、蛋壳等拼贴画作品。)

②启发谈话: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着没完没了的“废物”,这其中就包括许多的废纸,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废纸,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来,这样做,既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又可以体验到一种乐趣无穷的创造过程。愿同学多利用废物来打扮我们的生活!

三、课后反思:

第14课 星星闪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彩笔。(教师)剪刀、纸张、相关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安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演示用剪刀剪星状,请学生模仿操作。(1)教师示范剪星状——四角星,并讨论:像什么? 四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呈长方形。②再对折呈小正方形。

③以方形纸的中心为轴点,再对折呈三角形。④轴心对边剪去一刀,打开成四角星。

(2)教师示范剪星状——五角星,学生模仿剪。五角星剪法: ①正方形纸对折。

②确定轴点,并沿箭头方向折。③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二折。④以轴点为中心,沿箭头方向进行三折。⑤将轴点对边剪下后打开。3.启发谈话。教师提问: ①这些是什么形状?

②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举例说说。

③结合教材第34页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顶灯的照片以及油画作品《五角星》,谈谈作品的独到之处。④还有哪些事物的形象是星状的?请相邻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4.欣赏星状图案设计图片,感受星状图案的独特美感。

教师:人们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星状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有星状花纹的窗帘,有星状的相框,有星状的挂钟,有星状的靠垫等等,星状图案使生活里的很多物品都变漂亮了。

出示对比图,说说圆形靠垫、方形靠垫和星状靠垫带给人的不同美感。5.讨论星状图案的设计方法。

(1)星状图案:可以是五个角、四个角或其他多个角的。(课件演示。)教师:不同造型的星状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星形图案边线的处理方法:直边线、弧形边线、粗细处理、虚实处理。(出示图例。)教师:边线处理使相同的造型产生不同的美感。如,直边星状图案体现工整、严谨之美;弧形边线产生动感,柔美而跳跃;粗线处理则粗犷有力,震撼力强„„

(3)星形图案设计方法:放射状、回旋状;点状、线状、色块等。教师:点、线、面的处理使星形图案更具装饰性。

(4)星形图案色彩的设计:单色与复色(同类色渐变、色相渐变)的综合运用。6.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星状图案。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7.用星状图形装饰生活用品,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1)用星状图形可以装饰茶杯、相框、杯垫、服装等。(2)进行星状图案物品展示会。展示作品,并介绍设计意图。8.评价互动。

(1)由学生评选最佳装饰奖、最佳制作奖。(2)对部分作业提出修改意见。9.课后小结。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剪刀、彩纸、彩绳、彩泥。(教师)剪刀、彩纸、彩绳、相关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夜景,导入新课(课件)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师问:这几张都表面什么? 生:晚上,夜空„„

师:夜空中有许多的星星,它们不停地在闪烁,这些闪烁的星星给蔚蓝色的夜空打扮得更漂亮了。课件出示课题:《星星闪烁》。

(二)分析星星的形状:

小朋友都画过星星,星星一般是几个角:

课件出示星星的形状:可以是四个角,五个角或其它多个角。

(三)欣赏星状图片:(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星星的图形:请生说一说:(2)欣赏课件星状图片:„„

(3)师小结:在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外形设计成星状,也有物品用星状的花纹来装饰,星形使生活里的很多物品都变得更漂亮了,更可爱了。

(四)剪五角星:

(1)教师剪四角星、六角星。(2)学生学剪五角星(出示课件)

3、教师把平面的星星变成半立体星星。(把剪好的六角星变成半立体的五角星)

4、师说:可以把两个半立体五角星拼成一个立体的五角星(出示范例),5、师说:还可以把平面的五角星通过刻,刻成多面体的星星。

6、师小结:一张平面的纸,通过剪、折、贴、刻,可以变大惊小怪同的效果的星星。

五、讨论星状图案的设计方法:(装饰五角星)

(1)齐全年出示对比图:欣赏图形纹样,方形纹样,星状纹样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可爱)(2)星形图案边线的处理方法(课件)。直边线,弧形边线,曲直结合。

教师:不同的边线可以使星状造型产生不同的美感,如:直边星状工整,严谨;弧线柔美、活泼。(3)分析星形图案设计方法:放射状、回旋状;(出示师作品)用点、线、面表现花纹

(4)图案表现的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风景、人物(5)星形图案色彩的设计:单色或多色。

(6)可以用纸工表现星星的花纹。师出示范作(课件)(7)还可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星星。师出示范作(课件)

(六)学生作业:(课件出示文字)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星状图案。

2、也可以用纸工,拟人的方法表现星星。

3、色彩可以是单色、多色,注意色彩鲜艳。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用星状图形装饰教室:

小朋友做的星星都很漂亮,“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们把美丽的星星打扮我们的教室。„„ 小朋友,看!这些星星变成了美丽的窗帘了。

(八)拓展:

出示教师制作的流星挂饰。

(九)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剪星星,装饰星星,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巧手把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三、课后反思:

第15课 皮 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剪刀等皮影制作材料。(教师)幻灯或录像、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从一个录像、皮影故事或者一件皮影作品引入新课。这种表演形式叫做——皮影 2.交流

(1)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知识。皮影的来历。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驴皮,或用牛皮、羊皮经过硝制刮平,根据剧中的角色和衬景的设计,进行雕刻、敷色、熨平、装订,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将影人映现到屏幕上(俗称亮子)。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意趣盎然的“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活动艺术形象了。皮影戏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陕西民间有一个传说,似乎说明了皮影的来历。据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汉朝(公元前200年),兴盛于隋唐,到公元10世纪宋朝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已有多处皮影戏演出的情景。13世纪传入西方。据考证,陕西关中地区为皮影发祥地,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2)区别皮影和剪纸的异同。(3)提问:怎样使人物“动”起来? 学生讨论:订关节

(4)师生小结: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3.欣赏

(1)出示范作课件让学生欣赏戏曲人物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2)说说图片中的皮影有什么特点?哪里你觉得很好?(3)出示其他学生范作让学生自己交流看法。说说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或你觉得还要值得修改的地方? 4.创作

(1)主题:制作一件皮影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创作;在关节处钉上活动节,装上操纵杆;可以与伙伴合作完成;注意各类人物的造型特点。

5.讲评

(1)对学生作业中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创作点评,以及活动关节处理的点评。学生互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修改? 教师总评,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2)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创作。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选上)

一、课前准备

(学生)皮影制作材料。(教师)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继续创作。

(1)根据老师提的创作建议修改作品。(2)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造型有创意。2.演皮影戏。

(1)每小组协商好表演皮影戏的分工。(2)小组表演。

(3)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皮影戏的特色、亮点。3.讨论交流。

(1)评出“最佳表演队”并说明理由。(2)评出“最佳皮影制作奖”并说明理由。(3)表彰获奖者。4.小结延伸。

收集有关皮影的小故事,表演皮影戏,在班队课、兴趣小组上演一演(对皮影戏有兴趣的班级可以开一个有关皮影戏的晚会,让学生参与晚会的全过程)。

三、课后反思:

第四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一些蔬果实物,教学、教师演示的工具与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上节课中学生的优秀作业,简要点评优点。

(2)提出生活中的蔬菜与水果是十分生动好看的,今天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来创作一幅蔬果作品。

(3)揭示课题:《我们笔下的蔬果》。

2.观察比较,感受分析。

(1)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请学生观察与感受:你觉得这些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要表现它们的美,我们应抓住它们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形状、颜色、质感、味道等,教师要肯定与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这些蔬果实物相应的齐白石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与比较,生活中真实的蔬果与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有什么不同?在表现时他做了什么努力?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

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行集体汇报,教师完善总结:如“抓住特点与结构”、“巧妙运用笔法与墨色”、“追求墨色韵味”等。

2.研究表现,指导方法。

(1)把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分到各个学生小组,请学生观察与思考,提出几种水墨表现的方法,并做简单的尝试,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请每个小组把自己研究与尝试的方法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汇报自己的理解与设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交流。教师充分地肯定学生研究出来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说明,完善学生的表现方法。

(2)教师出示一些基本的表现技法图,进行总结:表现自己的生动感受、进行笔墨的构想、画出自己的理解等。

3.鼓励学生创作,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与水果,构思一个有意思的画面。要注意画面位置的安排,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也可以参照齐白石作品中的一些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表现出了水墨画的味道与蔬果的美感。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开展作品的推选活动,把推选出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介绍推选的理由。

对被推选的作品进行集体的评价活动,可以请学生选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肯定与奖励:如“表现最生动的作品”、“水墨效果最好的作品”、“最像齐白石表现方法的作品”等。

也可以提出一些表现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表现的水平和艺术审美的水平。

第十课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花为复瓣,以粉红及白色为多,娇艳而脱俗。荷香飘逸,碧叶摇曳,每在晨雾夕烟中,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论是在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中,荷花都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蕾、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

本课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同时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

(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荷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1)提问:通过今天的欣赏学习活动,你对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2)欣赏各种荷花的摄影作品,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独特韵味。

(3)填空题。

①荷花生长在(),花儿在()季盛开。②荷花的叶子像(),花瓣像(),花骨朵像()。③平时看到的荷花主要有()、()、()等。④最喜欢荷花的()。

4.课后延伸,激励学习。

(1)教师请学生课后收集与荷花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准备:带齐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美术作品、中国画工具等。

、中国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汇报交流,引入学习。

(1)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美术作品,集体欣赏。

(2)教师出示各种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体会。

2.探讨交流,研究学习。

(1)提问:什么是意境?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吴冠中的《荷塘》,分析其特别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画荷花的国画技法?学生介绍并进行演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示范。

(4)启发:你想创作有怎样意境的荷花作品?

3.创作表现,实践学习。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构思意图。

(2)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是:笔墨使用是否有特色,画面构图是否有意境。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工具准备:纸张、纸工、工具等。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常规的纸工工具等。

(教师)、纸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导入学习。

(1)教师用展示各种纸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2)出示课题:纸雕荷花。

2.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提问:纸雕荷花的技法有哪些?你能看懂书中的步骤图吗?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技法示范。

(5)小组分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花的纸雕作品。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以下任务:①制作莲蓬一人。②制作花瓣一人。③制作荷叶一人。④负责组装一人。

3.分工制作,实践学习。

(1)学生按要求分工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用展示各种与荷花有关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荷花的剪纸创作实践活动。

第十一课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科书选取了《情系故土》等三幅油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画家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及表现方法。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提示语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新课学习。

(1)请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讨论: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教师出示课题:《弯弯的小路》。

(2)学生自主欣赏书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这些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的?

2.引导发现,感悟活动。

(1)教师带学生来到室外,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小结: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

(3)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怎么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校园里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2)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写生作品。

(1)学生自评、互评。在学生自评时,鼓励学生运用透视一词来描述同学的作品。

(2)教师进行有重点的点评。评价标准:看作品是否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5.课后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观察上学路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找找路两边景物的大小和空间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工具、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画板、夹子、范例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讨论学习。

(1)演示: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学生进行操作游戏。教师小结: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2)游戏:连一连。出示一幢花园里的别墅,教师提供三种路面:①两条并排的直线。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分析,探究学习。

(1)欣赏《林中小路》和《情系故土》,讨论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近处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的色彩灰暗、朦胧。

(3)布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色彩写生一条弯弯的小路。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同学进行交流吗?

3.分组活动,指导写生。

(1)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选择适合写生的小路,安排学生分组观察。

(2)教师建议学生在写生时注意以下四点:

①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②对照。选取景框内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如地平线、道路的透视线及树木、建筑物的方位、高度、面积。

③重点描绘。保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④设色。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依据自己喜爱,用不同色调处理。

(3)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4.收拾整理,作品展评。

(1)教师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归队回教室。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观赏评价。

5.小结活动,欣赏拓展。

教师用展示画家列维坦其他的油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多观赏著名画家的写实作品,学习体会其中的绘画语言。

第十二课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4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4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画家的点彩画。

第十三课装饰纹样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装饰纹样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节奏和谐、稳定、整齐和庄重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具有装饰纹样要素的事物,比如我们自身的五官、植物的叶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装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装饰纹样,初步学习设计简单的装饰纹样,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并再创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风、服饰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装饰纹样之美。教科书还选取了毕加索的版画《公牛系列》的局部以及形的装饰变化作品、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学生作品,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

(1)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5)出示课题:《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外延伸。

小结本课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装饰纹样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常用的色彩画工具。

(教师)、范作(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等。

教学过程

.总结设计。

(1)评画:评一评前一节课完成的好、中、差三档水平的作业,师生共评。

(2)教师小结:指出普遍性作业存在的问题,表扬设计独特、美观的作业。

2.构思想法。

(1)欣赏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色彩装饰特点和涂色的技巧。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学生介绍自己带的色彩画材料,以及准备创作哪种色调的装饰色彩的构思。

(5)指名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师生评议并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意见:尽量考虑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构图饱满,富有创意;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问卷调查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课内小结。

(4)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进行装饰纹样的练习

第十四课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土”就是所谓的材料,陶土以其高可塑性、软硬适中、易于成形等特性。做陶艺的土具体分有陶土和瓷土,它们不同的是:①成熟温度不同。是指粘土中矽酸可以充份熔融,达到不渗水的状态。陶土的成熟温度较低,瓷土的成熟高。②成份不同。陶土和瓷土都是粘土,其主要成分都是矽酸和氧化铝。瓷土含铁量较少,没有很多杂质,氧化铝含量较高,熔点也较高。“火”就是通过不同的烧制方法让它产生不同的效果。陶器和瓷器他们在烧制、选料过程中最大的区别是:陶是有空隙的,有很大的吸水性而瓷器的密度是很高的;还有一点,瓷有透明度而陶没有。密度可以通过敲击来判断,透明度可以通过视觉来观察。

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中演变而来,它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摆脱了实用功能的制约。我国有近万年的制陶历史,陶艺创作多姿多彩。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被自然而然的发现的。自古以来便是碗、盘、杯、壶,或瓶、缸等日用器物的总称,以实用作为目的,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陶瓷器也仍然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用品,甚至扩大到建筑、室内装潢、卫浴设备、机械工具、医疗器具、电器材料、电子制品、航天工业等,由此可见,陶瓷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格外具有明显时代意义。除此之外,由于人类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大量增加,陶瓷也在艺术的表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中,陶瓷以其丰富的造型与多彩的釉色,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艺术珍品。艺术的形象和生活的形象是应该有区别的,艺术需要夸张手法,需要强调某些部分,并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中国陶瓷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它的现代设计观念和对陶瓷材料的研究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生产手法,在今天和西方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其实工业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大工业化陶瓷生产,我们国家工业化起步比西方国家晚,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另外当工业化进入我国陶瓷生产领域,我们把优秀的手工陶瓷当作落后的东西淘汰掉了。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欣赏马家窑的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是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有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建议可上两课时)

第十五课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通过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与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美术创造的方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的多幅名作,主要为中国画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一件唐朝的雕刻作品。中国画的题材涉及人物、山水与花鸟,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工笔,也有写意、白描,意在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每一幅作品都配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对于作品,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与情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对名作的赏析活动,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由于作品较多,教师要善于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从多个方面展开有效的欣赏活动,而不要零散地逐一欣赏和分析每一件作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感受,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作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欣赏层次。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整个的欣赏活动中教师不要过于单一地采取讲解的方法,可以通过尝试、分析、讨论、体验、对比等多种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艺术感觉,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表达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的制作。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

风俗画

《墨葡萄图》

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

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

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讲述自己的认识,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5.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相关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学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美术万花筒》是本套教材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设立本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万花筒》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性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它以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首页图版的相关背景知识。“温馨提示”是针对小学生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直观地加以引导。“美术常识”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相关链接”提供的是与本册美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以美学欣赏或美术知识为主。

2.本册“首页图版说明”对中国明清家具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重点介绍了中国家具工艺的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结构、选材和造型艺术风貌。“温馨提示”介绍了画水彩画时应准备的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出了掌握水分多少的建议。对初学水彩画的儿童,特别需要告诉他合理使用水量正确方法。同时还提示在绘画中要随时保持笔的干净,这是学习水彩画的关键之一。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不同的地方。“美术常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特殊作用,学会利用丰富的线条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以上这些内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

《美术万花筒》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哪些中国家具?你能说说明代家具的特点吗?上美术课时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画工具?线条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怎样表现丰富的线条?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表现哪些丰富的线条?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尝试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画出书上没有的效果等。利用这个栏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进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首页图版

.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家乡的桥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新老厨房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设计小板报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我的喜怒哀乐

.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幽默大师

.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灯彩辉映

.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杂技表演

.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巨大的恐龙

.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0

照猫画虎

.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跳舞的点与线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我爱大熊猫

.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重点: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难点: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五彩斑斓

.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彩色撕贴画

.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色彩的搭配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星星闪烁

.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皮影

.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新课标浙美版美术三年级第六册第一课教案

家乡的桥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案

第1课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

“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教后小记

第2课新老厨房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教后小记

第3课设计小板报

教学目标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②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下载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六册课后全册教学反思

    1课教学后记:1、学生对燕子外形描写接受较快。2、对课文学习感情浓厚,掌握了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 教学后记:1、课文简单易懂,贴近生、学生学习兴趣较浓。2、学生易写错“漾、倦......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听懂会说 hello! hi! goodbye/ bye-bye. 2 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 掌握 i'm句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接触英语的第一......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Unit1 Hell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 2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掌握I'm句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学期开......

    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最终定稿]

    1、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

    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制作英文名片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制作一张个人名片,使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在电脑上进行英文......

    7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全册教案

    第七课时第七课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件夹的概念,能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 2、能将网页上的图片分门别类地保存到指定文件夹。 3、能测览指定地址的网站和使用搜索引......

    4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全册教案

    第四课时第四课电子同学录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Word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网络传文件与合成网页。 教学重点: 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网页。 教学难点: 把同学录保存为W......

    5小学信息技术第六册全册教案

    第五课时第五课制作风景画浮雕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浮雕效果风景画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运用电脑制作一幅浮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