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音乐设计活动 傻瓜流程
幼儿园团体律动游戏教学 的“傻瓜流程”
一、总流程:
1、故事
2、为故事配相应动作(1)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2)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3、配音乐
4、增添其他-高级要求:如人际合作、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乐器、道具„„
注:故事、动作从音乐的框架中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二、空间安排的流程
(多用半圆、圆圈的空间安排,以便每个幼儿都看到教师的示范,圆圈时要求在圈上作示范)
1、坐着做上肢动作
2、站在座位前做动作
3、在自由空间状态下律动(可走动、可结伴)
4、在队形中律动
三、合作流程
1、T—S众(教师先和全体幼儿做互动)
T先担任发起动作者,让S担任动作反应者,再交换角色
如:.教师先当农民,全体幼儿当害虫,再请全体幼儿当农民,教师当害虫。(农民除害,害虫躲闪)
2、T—T(教师和另外一名教师做互动示范)
3、T—S1(教师和一名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4、S1—S1(请一对比较快速、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S1—S1(请一对比较慢、容易出问题的幼儿做互动――检验评估)
注意:教师在指导这两组幼儿的同时,引导所有幼儿卷入评价,理解游戏规则。
5、自由结伴互动或规定结伴互动
6、连续玩游戏,在间奏部分交换同伴
四、动作流程
1、动作模型的规模
模型包含的拍数越多,动作规模的越大,难度越高。
2、动作的种类及繁复程度
在一个模型里,包含不同动作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在一个模型里,动作的繁复程度越高,难度越高。
3、速度(速率)
(1)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越短难度越大)(2)动作转换的频率(即动作几拍一转换,动作转换的频率越高难度越大)
4、遗传与文化
例:走、跑、跳难度递增,这与人的生理条件与遗传因素有关;
同样是抖肩、翻眼睛的动作,新疆幼儿比汉族幼儿掌握得好得多。
五、拆分流程
1、先分层
先分层:在分段探讨动作前,为了保证音乐审美的流畅性,不切断音乐,提供整体的音乐印象。可以在暂时不重点探讨或律动的音乐部分做简单的动作(该简单动作最好能辅助幼儿学习接下来所要求掌握的复杂动作或队形变化等),目的是不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及表演故事的审美流畅感,避免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间转换衔接的困难。
2、后分段
注意不要在每段都设置过于复杂和高级的要求,每次独立教学活动且重点学习的段落不得多于2个。
3、难点前置
心理学原理:把握幼儿在一个活动中注意力保持的最佳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在幼儿在活动初期注意力最为集中。
备注:横坐标为活动进程,纵坐标为注意力保持的程度,曲线部分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力保持的大致情况及特点。
第1部分:活动前,幼儿身理心理处于未被唤醒的安宁状态,教师通过有效的导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注意力。
第2部分:活动中偏前期,幼儿注意力达到高峰状态,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即体现“难点前置”原则。第3部分:幼儿注意力保持的身理、心理线开始波动,该时期通过变式练习或提供引起其兴趣的新刺激,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表达等。
第4部分:幼儿身理、心理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注意力逐渐下降,教师注意不要在此时期提出过多或过难的新问题、新要求,以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安全的氛围下结束活动。
3、够用原则
够用原则是指在幼儿熟练掌握律动的基本动作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注意不要要求幼儿创编过多的动作,要坚持“动作够用即可”的原则。而当幼儿高度熟练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创造性艺术表达。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活动流程
音乐活动流程
一、高结构化
1、三段式
①开始部分:复习、律动、节奏练习、练声等游戏性活动。
②基本部分:围绕主题内容展开。活动中要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制定不断提高的目标;利用多通道参与的方式(听、念、唱、奏、跳、演多形式组合);活动组织要动静交替。③结束部分:通常是对本次活动的复习(赋予情节的律动、歌舞表演、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
2、一杆子式 没有复习环节,直接进入主题。所有环节均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形成的经验基础上。
二、低结构化
常以小组或个别的方式展开。包括区角活动、方案教学活动、音乐会、音乐娱乐活动、自发的游戏活动等。教师仅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观察参与、化解矛盾。
上面两种分法是根据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比重来分的,只需要了解就行了。下面的是常见的音乐活动类型。
(一)音乐欣赏活动
1、目标表述:(1)能将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感受相联系,愿意用动作、符号、语言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
2、活动流程:(1)组织教学,安定幼儿情绪(因是音乐活动,常用律动来组织)
(2)导入
(3)请幼儿讲述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
(4)分段欣赏作品(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对乐曲的感受,如运动觉:随乐哼唱、演奏、分组做动作等;视觉:随乐欣赏美术作品或创造美术作品;言语:随乐欣赏、表演、创造文学作品等)
(5)再次完整欣赏作品(可加入游戏、表演、律动等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作品)
(二)音乐歌唱活动
1、目标表述:(1)掌握某音符或乐曲特点,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曲内容表演或进行艺术活动等(这要根据歌曲内容和特点来制定)
(3)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2、活动流程:(1)组织教学(因为是歌唱活动,可用律动、练声、复习歌曲等形式)
(2)导入新歌
(3)介绍歌曲名称,可提问让幼儿大致了解歌曲内容
(4)教师范唱(清唱)
(5)提问歌曲名称,大概内容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主要内容
(6)按歌曲节奏教授歌词(可运用这些方法:①可将歌词做成图卡展示,在幼儿讲述歌词歌曲内容是出示②若歌词有重复部分时,不同处用图卡表示,重复的用文字表示③将较难的歌词用特定符号或图片提示幼儿)
(7)教唱歌曲(教师清唱,幼儿唱时伴奏)
(8)幼儿演唱(先齐唱在多种方式检查幼儿掌握程度:可个别、小组、男女轮唱,或对唱)
(9)视歌曲内容作延伸,可采用律动、舞蹈、表演、艺术活动等
第三篇:傻瓜教学设计
《傻瓜》
执教者:吉林省前郭县小城子中学庄艳平
邮编:131104
联系电话:***
一、教案背景: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要求,设计阅读,让阅读成为个性化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亲历阅读实践。本文的教学设计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
二、教学课题:
《傻瓜》(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三、教材分析:
《傻瓜》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一篇散文,抒发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批判所谓的“聪明人”。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要求,确定“朗读法”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与学习方法,再对难点加以引导和点拨。
五、教学设计:
《傻瓜》教案
小城子学校:庄艳平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屠格涅夫及其写作背景;
2、在熟练、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领悟屠格涅夫这首散
文诗中寓含的深刻哲理;
3、品味文中凝练、生动而犀利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傻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重点:品味重点语句,了解文章内涵
难点: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关键: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和理解课文内涵
三、教法:朗读体悟法、点拨法学法:朗读、探究
四、教学设计:
1、夸张、超现实的自我介绍导入新课。
2、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学生自读全文,能声情并茂地讲述本文故事。
要求:在讲述故事时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找学生讲述故事.找一到二名同学评点.(3)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人是傻瓜?
(4)初步交流对于傻瓜的认识.3、研读探究,理解内涵;
(1)析傻瓜和熟人之傻:
抓住关键句子朗读,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内涵。老师指导朗读。
探究:
①想象“夸奖起一位知名的画家来、、、、、、”中“、、、、、、”省略的内容; ②探究傻瓜一味否定、一味批判时的心理。
思考:傻瓜的三次评价几乎相同,其原因是什么?
③探究:为什么人们宁可相信傻瓜的说法,也不肯相信自己的认识?
(2)析发行人之傻:
挖掘:能够任用傻瓜作评论家的发行人会让评论界出现什么情况?(与真正的评论家只能评论一个方面,一个学术作对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析年青人之愚:
读描写年青人的句子,品味作者对年青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教师指导朗读。探究:傻瓜欺骗之手段如此拙劣为何还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一问题?可见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交流,此处简单交待写作背景及作者情况。)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请你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并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权威”的标准是什么?对待权威,我们应怎么办?
拓展交流,联系现实。(回归导入)
5、名言小结,加深记忆。
6、作业:为本文写一富含哲理的后记。
板书设计:
13、傻瓜
屠格涅夫
一味批判,一味否定 权威
不盲从,不轻信,独立思考和判断
六、教学反思:成功来自于思考
前郭县小城子学校:庄艳平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胸有成竹,那么在课前就要做到充分的备课。那么怎样备课呢?一篇文章拿到手里之后,老师首先自己要充分地阅读,不但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表达的内涵、手法等,还要做到能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或者个性解读,这才算是自己读了;然后再去搜集其他的教辅资料,用以充实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的备课才算是真正地备课。备课时要做到深、细、广,备课要能走得进去,拿得出来,这样才行。有些老师在讲课时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是仔细一听,全是背诵别人现成的东西,丝毫没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样的课上得再流利,师生双边搞得再和谐,也不能称之为好课。老师本身对文本没有一个充分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那怎么能算你把课备好了呢?当然,教师在备课时亦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深、新,对于作品的理解一定要保持作者的原意,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创新,这样的创新才
是真正的创新,如果一味地标新立异,追求个性,那么就有可能会弄巧成拙。然后还要考虑到学情的问题,只是从自身来把课备好,那还不是最好的备课,把学生放到首位,一切从学情出发的备课,才算把课备好了。最后再写教学设计,写好之后,再反复揣摩教学设计,在大脑中如同过电影一般地过几遍,最终熟能生巧了之后在课堂中就可做到游刃有余了。在教研课中看到准备不足和老师“背”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应是一个成熟的执教者应犯下的错误,要尽量避免。一次教研就是一次成长,一次钻研就是一次历练。我相信通过这次教研会后会让我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成功的导语是上好课的基础。
对于导语的设计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会重视的。因为有一句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如果把这个头开好了,那么下面的授课就会如鱼得水。可是在平时的教研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老师的确是注意了导语的设计,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听王丽红的一节《像山一样的思考》时,她采取的是情境导入的方式来引入新课的。开课之初,她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自己,并要求学生把情境中的人物想像成为自己,然后就开始叙述情境:“在一个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你独自一个人走在野外的小路上,这时你听到了一声可怕的狼嗥,那是一声凄厉而又绵长的狼嗥,这时你会怎么办?”这个导语一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情境中去。课堂从喧嚣立刻变为了沉静,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当时我听到这个叙述情境时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更何况学生呢。所以一节课的导入语真的是太重要了。如果能有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导语出现,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立刻被吸引到这节课上来。通过这次教研会中我真正地意识了导语的重要性。导语的设计不但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符合这节课所教的内容。如果在设计导语时只一味地求新,而忽略了它与授课内容的关系,那就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了。好的导语不仅要能抓住学生的心,更能贯穿全部授课,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导入语才是好的导入语,才能一举多得。
三、精心设计问题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一节课能否成功地展现出来,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反之则会给人凌乱之感。在一节课中最好是能设计出那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再由主问题延伸拓展出一系列相应的小问题做以支撑,这样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几节课中这样的主问题不多,在问题设计上给人一种分散的感觉。所以说,虽然是教研课,我们准备得看上去已经十分充分了,但是在琢磨和钻研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样的课堂不能作为大家名家的课堂来展现,距离大家名家的课型还很远。在教学设计中关注问题的设计还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四、阅读本位是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培养读的能力是众多能力中的首要任务,学习语文必须懂得从读中去品味文本的意义,在读中理解文本的内涵。在一节语文课中如果没有充分地阅读,那么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本位地位,就不能说是完整的语文课了。在这次教研课中虽然有读文的设计,但是那种声情并茂似的朗读很少,更感觉不到学生们在朗读中所获得的学习语文的快感和乐趣。所谓的读不过是老师在预案中设计出了几步朗读,让学生自由读、默读或者是齐声读而已,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那把该读的课文都读了,我认为那不是语文课中的真正的读。真正的语文课中的读应该是师生情绪昂扬,带着热情和欣喜,怀揣着对文本的渴望与探奇的一种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
读。平时我们让学生第一步自由读,第二步默读,第三步是小组合作读,等等。学生完全是在老师的操控下来完成这些所谓的读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意识上的朗读,是“要你读”,而不是“我要读”!课堂上的书声的确是有,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可想而知。我在长春培训的时候听到了韩军老师朗读课文的情景,使我的灵魂都受到了震撼,那是怎样的一种朗读啊!在静静的教室里,犹如天籁般地声音响起,老师动情地读着,学生倾心地听着,就是那样一种情境,那是一种欣赏,那是一种感悟。这才是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啊。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才能真正地表现出语文课的魅力所在。这才是我想要打造的语文课堂。而我们的老师在设计朗读时,让学生读的意识是有的,可是效果却没有产生,那么这样的读不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吗?在这方面我的感触很深,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好,以人观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了,以后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真正地做到在读中品、在读中学、在读中收获!
五、从学生角度探深浅才是根本。
以往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自己,自己如何把该看到的都看到了,把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在自己这方面是做到万无一失了,可是细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所设计出来的课型是否适合学生?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是否有利学生的思考呀?老师的眼光和学生的眼光肯定是有所不同、有所差异的。可是在备课时我们老师很少想到这些。
因而在课堂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师生我行我素。或者老师在上面夸夸其谈,什么山光水色,什么优美隽永,好词佳句连连,老师在那摇头晃脑地自我欣赏,可是学生却听得两眼目然、不知所云。老师的欣赏力和学生的欣赏力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老师领悟和理解上去的东西,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和欣赏上去,就像湖心亭看雪是一样的,张岱能欣赏上去,可许多人没准就认为他是一个疯子。从学生角度去探深浅,去设计才能知道你的设计是否合理,才能知道你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有利于学生思维。那天我讲〈〈记叙文开头的几种写作技巧〉时,在开课之初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你的阅读学习中你是否关注过作品开头的写法?你比较喜欢哪篇作品的开头,你能为这种开头方式起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吗?”当时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是考虑到这是一节完全是自我生成的课,在这一部分学生有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开头方式来,怕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一时叫不出学生列举出来的开头的名字,因而先给学生设了一个限制,这样就会防止学生说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开头来。我只是从自己讲课是否好把握这个角度来思考,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而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明显地看到了许多学生都有了畏难情绪,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本来跃跃欲试的学生情绪一下就都低落了,课堂气氛就再也不好提了。课后我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一节好课,一个好的问题,不是从老师本身来考虑的,而应该是针对学生提出的。课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它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培养,只有每节课都向着这个目标,把学生本位做好,才能上好我们的课。从学生角度去设计问题、从学生角度去挖掘文本处理的方式,这样才能走近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学生的脉搏,才能和学生共呼吸、共命运,才能让学生有效地生成知识,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走到自己预设的目标上来。
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肤浅了,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的任重道远了。它不仅仅是我想教好就能教好的,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学问。要想教好语文,做一个像样的语文老师,要想真正地成为
语文教学方面的大家,还必须在各方面多多锤炼自己。多读书,多看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多学习名人名家的教育理念,多看看他们的各人成长经历,这样自己才会有方向,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一次教研会,让我感触颇多,我觉得自己就像沙滩拾贝壳的小孩子,虽然手里拥有了一些,但还是相差很远、很远、、、、、、春风大雅能溶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距离语文教育成功之路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会沿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不但做语文大家,做名师,更做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七、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语文世界》2011.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范文模版]
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关系到孩子脑部的发育,因此在幼儿园的时候,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对孩子的未来发育有益无害,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背唱歌曲《好朋友》。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音乐实践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加入声势演唱歌曲。
2、创编歌词演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分别问三名同学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都干什么?
生:做游戏、学习……
教师:一个人没有朋友行吗?对,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都需要好朋友。老师现在给大家听一首和好朋友有关的歌曲,你听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
二、感悟新知
1、声势和动作感受歌曲。
聆听《好朋友》范唱。
师:歌中都唱了什么?
生:我们都是好朋友等。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表现好朋友们在一起游戏、歌唱的。
师:乐曲中除了演唱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生:拍手的声音。
教师评价并再次提问:对!我们来听听,共有几处拍手声音?
学生听辨拍手次数并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听赏要求:在歌曲过门处随音乐一起拍手(3处)。
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在过门处拍手。
师:小朋友们在游戏时兴奋地喊叫起来。你听到了吗?出现在歌曲哪里?
生:“嘿嘿”在歌曲最后一句演唱完。
欣赏歌曲《好朋友》动画,按要求在过门处拍手并在最后一句后有节奏地轻声喊出“嘿嘿”。
三、情感体验
1、出示《好朋友》歌词谱例,带领学生拍手读歌词。
2、学生分句跟随教师节奏法读歌词。
3、教师总结评价,请学生自己完整读。
4、学生拍手节奏法读歌词。
5、演唱歌曲。
6、教师播放《好朋友》范唱。
7、出示《好朋友》歌曲谱例。
8、学生跟随范唱轻声模唱歌曲。
9、教师分句教唱,学生分句学唱。
教师总结,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不能喊唱。
学生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四、快乐自我师:在小过门处除了拍手,能不能加其他动作?
生:可以加一些拍肩、拍腿、握手等动作。
教师总结,并请学生分组设计动作进行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后练习。
教师总结并请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五、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歌唱,还可以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演唱创编后的歌曲(将“游戏”、“歌唱”改成“跳舞”、“画画”)。
提问:听听老师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听后回答。
出示《好朋友》歌词创编曲谱。
要求学生在红色字的部分进行改编并演唱。
学生创编练习。
教师评价总结。
学生加入声势和动作完整表演创编后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好朋友的友好,下课以后请你们还要用行动来表现出对同学和好朋友的友好啊!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2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歌曲。特别是在歌曲创编表演的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的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而,我设计了此活动,即以歌唱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师: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三、学习儿歌(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亲亲热热把手牵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唱歌表演的快乐。
2、理解歌曲内容,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3、在教师帮助下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歌曲CD(MP3格式)、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入室:听二拍子的音乐,幼儿脚走交替步,按2/4拍节奏拍手入室
二、学习新歌。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会帮他做什么?他会帮你做什么?
——师:这有一首《好朋友》的音乐,你们听听这两个好朋友会怎样互相帮忙、互相关心?
——幼儿欣赏音乐。
——歌曲里的两个好朋友是怎么互相帮助的?(教师清唱,幼儿回答)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唱歌。
——教师引导幼儿按乐句为歌曲配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三、游戏《友谊之圈》。
——请幼儿站成两个人数相等的同心圆,大家一起边念指令“圆圈圆圈转转转”边围绕圆圈行走(两个圆按照不同方向旋转),停下来后,两个圆对应着的幼儿手拉手表演儿歌,演唱一遍后,游戏继续。
四、创编歌词。
——教师提示幼儿,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互相梳梳头、扣纽扣之外,还可以做什么,把它加入到歌曲之中,进行表演。
活动应变
游戏也可以在户外活动时进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环节进行游戏《友谊之圈》。
区角活动
1、语言区:将好朋友互相帮助的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根据图片表述内容,进行歌词的再创编。
2、表演区:投放《好朋友》音乐,鼓励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环境创设
收集幼儿相互帮助的照片,布置主题墙“我会关心朋友”。
家园同步
1、家长帮助幼儿复习儿歌,仿编儿歌。
2、家长跟幼儿一起,按照歌曲旋律,创编“幸福家庭之歌”,体现家庭里的互帮互助,团结互爱。
随机教育
当幼儿自由活动时或者饭后等,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体会好朋友互帮互助的乐趣。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芭比电影系列《三个火枪手》以及《疯狂原始人》等,感受朋友间的互帮互助和家庭的团结互爱。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根据图片、图谱提示记忆歌词,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体验集体配合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磁带。
2、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各一张。
3、画在黑板上的图谱。
4、每人一根塑料袋做的尾巴。
重点: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体验集体配合演唱的快乐。
难点:唱准歌曲中的谁的尾巴短和兔子尾巴短。
教学方法:
图谱演示法、整体教唱法、分组对唱练习法。
活动过程:
一、按节奏师幼互相问好:小朋友们好。董老师你好。(12345。54321)
引入: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六只小动物,他们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你们想不想见到它们呀?(想)“那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二、学习歌曲《尾巴歌》。
1、老师出示动物的图片:这是谁呀?(小猴子)它的尾巴是······(长长的)这是谁呀?(小兔子)它的尾巴是······(短短的)这是谁呀?(小松鼠)它的尾巴像······(一把伞)
“那你们知道他们今天要进行什么比赛吗?”(幼儿自由猜想、回答,提醒幼儿注意听别人讲话。)
2、引导幼儿回答歌词中的提问(看图片、动作):
师:下面老师问小朋友们问题,小朋友们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好像一把伞?幼: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呀最呀看?幼: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呀看。
3、出示图谱:启发幼儿根据图谱提示一起朗诵歌词,练习有附点节奏的歌词。
4、“有的小朋友把小动物们的尾巴比赛编成了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来静静地听一听吧!”老师放录音,幼儿欣赏。
5、播放歌曲录音,老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同时带领幼儿整体学唱歌曲。
“这首歌的名字叫“比尾巴”,你们喜欢听吗?”(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轻轻的跟着唱。”
三、练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启发幼儿讨论演唱这首歌曲的方法。
老师:刚才我们是一起演唱歌曲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演唱呢?怎样唱可以把歌曲中的提问和回答的部分表现得更清楚呢?幼儿分两组进行对唱。
2、引导幼儿用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小组对唱方式演唱歌曲。
四、活动延伸:
播放歌曲录音,玩游戏“捉尾巴”。
游戏玩法:每个幼儿带上尾巴,互相追逐躲闪,不让对方抓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撞。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5
目标:
1.尝试边看舞蹈视频边模仿其中的舞蹈动作,丰富舞蹈动作语汇。
2.能协调地做动作。
3.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变换舞蹈队形。
准备:
收集适合中班幼儿模仿学习的舞蹈视频,保存在u盘中,并制作独立式电脑PPT节目菜单,方便幼儿点击播放。
玩法说明:
幼儿选择想要学习的舞蹈视频,自主点击播放。在舞蹈视频的带动下,幼儿尝试模仿学习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感受舞蹈动作的丰富性,并初步尝试合作实现简单的队形变化。
指导要点:
1.活动初期,如果有幼儿仅仅是观看而没有跟随视频做动作,教师要耐心等待,给幼儿时间安静欣赏、细细品味。当幼儿开始投入地学习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时,无论做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安静观看,不打扰。
2.当幼儿在舞蹈中尝试合作实现简单的队形变化时,教师要予以关注。可在舞蹈表演结束时,引导幼儿及时讨论反思舞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空间的共享等,从而分享队形变化方面的经验等。
小贴士:
1.为中班幼儿选择舞蹈视频时,可以选择两两结伴的舞蹈或者有简单的队形变化的舞蹈,以满足中班幼儿合作舞蹈的需要。
2.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专注度等情况,更新舞蹈视频。此外,需注意在电脑PPT节目单中,除了舞蹈外,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韵律活动等都要有相当的比例,以保证音乐区活动类型的多样化,便于幼儿自选。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流程
第五篇:幼儿园团体律动游戏教学的“傻瓜流程”
幼儿园团体律动游戏教学的“傻瓜流程”
一、总流程:
1、故事
为故事配相应动作(1)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2)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2、配音乐
增添其他-高级要求:如人际合作、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乐器、道具„„
注:故事、动作从音乐的框架中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3、空间安排的流程(多用半圆、圆圈的空间安排,以便每个幼儿看到教师的示范,圆圈时要求在圈上作示范)坐着做上肢动作,站在座位前做动作,在自由空间状态下律动(可走动、可结伴)
4、在队形中律动
二、合作流程
1、T—S众(教师先和全体幼儿做互动)
T先担任发起动作者,让S担任动作反应者,再交换角色
如:.教师先当农民,全体幼儿当害虫,再请全体幼儿当农民,教师当害虫。(农民除害,害虫躲闪)
2、T—T(教师和另外一名教师做互动示范――幼儿小或互动模型男等必要时采用)
2、T—S1(教师和一名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3、S1—S1(请一对比较快速、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S1—S1(请一对比较慢、容易出问题的幼儿做互动――检验评估)
注意:教师在指导这两组幼儿的同时,引导所有幼儿卷入评价,理解游戏规则。
4、自由结伴互动或规定结伴互动
5、连续玩游戏,在间奏部分交换同伴
三、动作流程
1、动作模型的规模
模型包含的拍数越多,动作规模的越大,难度越高。
2、动作的种类及繁复程度
在一个模型里,包含不同动作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在一个模型里,动作的繁复程度越高,难度越高。
速度(速率)
(1)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越短难度越大)(2)动作转换的频率(即动作几拍一转换,动作转换的频率越高难度越大)
遗传与文化
例:走、跑、跳难度递增,这与人的生理条件与遗传因素有关; 同样是抖肩、翻眼睛的动作,新疆幼儿比汉族幼儿掌握得好得多。
四、拆分流程
1、先分层
先分层:在分段探讨动作前,为了保证音乐审美的流畅性,不切断音乐,提供整体的音乐印象。可以在暂时不重点探讨或律动的音乐部分做简单的动作(该简单动作最好能辅助幼儿学习接下来所要求掌握的复杂动作或队形变化等),目的是不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及表演故事的审美流畅感,避免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间转换衔接的困难。
2、后分段
注意不要在每段都设置过于复杂和高级的要求,每次独立教学活动且重点学习的段落不得多于2个。
3、难点前置
心理学原理:把握幼儿在一个活动中注意力保持的最佳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在幼儿在活动初期注意力最为集中。1 2 3 4
活动进程
注意力保持
备注:横坐标为活动进程,纵坐标为注意力保持的程度,曲线部分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力保持的大致情况及特点。
第1部分:活动前,幼儿身理心理处于未被唤醒的安宁状态,教师通过有效的导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注意力。
第2部分:活动中偏前期,幼儿注意力达到高峰状态,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解决重难点问题,即体现“难点前置”原则。第3部分:幼儿注意力保持的身理、心理线开始波动,该时期通过变式练习或提供引起其兴趣的新刺激,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性表达等。
第4部分:幼儿身理、心理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注意力逐渐下降,教师注意不要在此时期提出过多或过难的新问题、新要求,以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安全的氛围下结束活动。
3、够用原则
够用原则是指在幼儿熟练掌握律动的基本动作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注意不要要求幼儿创编过多的动作,要坚持“动作够用即可”的原则。而当幼儿高度熟练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创造性艺术表达。
五、构-控流程(高结构:指环境创设材料选择流程设置适宜――低控制:指教师不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控制)
1、先紧后松(内紧外松)
2、先模仿-再替换填充(先小少局部-再多大局部)-在教师引导下整体创作―材料不变自选主题创作-自选材料、主题独立创作 〔注意:2的后续程序是指教师――先“克隆”――后归纳规律――再在引导下局部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