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麦哨教学设计虞大明
篇一:虞大明实录麦哨
虞大明《麦哨》教学赏析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教师总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去尝试进行自读自悟,要么牵得过紧,要么放得太松,达不到
一种简约酣畅的效果。听了虞大明老师《麦哨》的课堂教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学目标设计独特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属于“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麦哨》这篇文章,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师用书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为: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果按部就班,学生按照自读提示的要求,读读课文、说说文中孩子 的快乐生活,再读读,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果就是学生知道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很有趣,也很快乐,如此而已。但是虞大明老师他就独辟蹊径,挖掘出不同于常人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活用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他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词”等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重点探究“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初步体会作者“抓住典型事物具体写”的独特选材角度。
3、初步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和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从目标1中可以看出:有浏览的指导方法“圈关键词”。浏览是阅读的一种方法,但是往往过目就忘了,但是“圈关键词”恰恰是让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梳理,强化他们的记忆。目标2独出心裁,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真正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简约与高效
一、揭示课题,了解麦哨
板书麦哨,并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是麦哨。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麦哨图片及对麦哨的文字介绍。(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评析:城里的孩子对麦哨并不熟悉,猜测的内容也是个大概。老师直接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学生一目了然。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什么内容
都让孩子们去探究,需要讲解的,还是要讲解的,这样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学这类课文时一定要关注课文前面的自读提示,按照提示中的要求去读课文。
学生阅读导读提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初读印象。
师:预习了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写孩子们乡村的生活。
师:你觉得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课题旁边。生:愉快、幸福、自由、快乐?? 师选择学生多数总结出的“快乐”板书在课题旁边。
师: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快速浏览课文,用“直接圈关键词”和“自己归纳”的方法梳理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生:浏览、圈画,并板书总结出的孩子们的活动。
(1)割草(2)摔跤(3)采集茅茅针(4)吹麦哨
(5)竖蜻蜓(6)翻跟头
评析: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虞老师自始至终在渗透学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按导读提示抓要点总结课文大意;谈出初读的感悟;引导学生做批注;教给孩子们浏览课文时“圈关键词”的边读边画边思边总结的阅读方法。
三、聚焦重点,感受快乐
师:孩子们的这些活动中,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是那几件? 生:吹麦哨,采集茅茅针。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两件事情写得具体呢?
生:吹麦哨用了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和倒数一二自然段。写法上是首尾呼应。
生:采集茅茅针是先写茅茅针的样子,再写吃的动作和茅茅针的味道。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茅茅针的图片和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朗读。
师:课文把孩子们的活动写得有的具体,有的简略,这就叫有详有略。作家写文章时有些地方写得是挥墨如土,有些地方是惜墨如金。作者把吹麦哨、采集茅茅针写得详细具体,究竟值不值得?
板块一:感受“吹麦哨”的快乐
师:吹麦哨快乐吗?圈出表示麦哨声音的词,圈出表示麦哨声特点的词语。试着读一读,吹一吹。
生:画、吹。一名学生试吹时,只吹出了“呜”声,不明白省略号的意思。
师:强调了省略号是省略了相同的声音,即“呜卟”。
生:再读再吹。
师: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吹麦哨的形式,并试吹,让学生判断老师吹的是那种形式的麦哨。感受破折号、省略号在表达上的作用。麦哨一:“呜——卟,呜——卟,??”
麦哨二:“呜卟——,呜卟——,??” 麦哨三:“呜——卟——,呜——卟——,??”
生: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吹响麦哨,然后自由选读。在读中体会吹麦哨的快乐。
师:孩子们吹响的是什么样的麦哨?
生:自由的、无忧无虑的、柔美的、欢快的、此起彼伏的、你呼我应的?? 师:吹麦哨很快乐,所以写的详细。
评价:学习重在参与,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充满兴致的浏览、圈画,想象,尤其是吹响快乐的麦哨。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麦哨声,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每个孩子好像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之中,享受着快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到了省略号的知识,获取到了作者如何把孩子们吹麦哨的快乐用文字表达出来。
板块二:体会采集茅茅针的快乐
师: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写“吹麦哨”,很具体。那为什么你们还觉得“采集茅茅针”也很具体? 生:采集茅茅针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把吃茅茅针的情况写的很具体。师:拿出几个棒棒糖,请学生台前表演。师范读描写吃茅茅针的句子,学生表演出相关的动作、神态。
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品尝茅茅针的快乐当中。
师:采集茅茅针快乐吗? 生:快乐,所以写的详细。篇二:《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自由欢快的童年生活。
3.品悟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品悟积累和仿说优美的句段,丰富拓展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一起来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真好!学习就是从预习开始的,你们会预习吗?
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我喜欢自信的孩子
认为自己预习还可以的请举手,我知道大家都是会预习的孩子
考考大家
2.预习时已经标好课文自然段序号请举手,你看小手如林,拿起笔来,在课题的左上角给自己画上一个五角星,说明你们是会预习的,标上序号这样我们阅读起来就方便了。
3.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很会预习,在拿起笔再给自己画上一个五角星,这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4.检查难读的词语
词组:和着鼻音、一声呼一声应、剥开、嫩荚、撩起、擎起
了丰满的穗儿。
师:你们能把以上这组词组读正确吗?请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组。
师:谁能一个人站起来读。一声朗读。
师:这里面有几个词的读音比较容易出错,你们能读正确吗?
师重点检测:剥开、撩起、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所有学生都能读正确。5.了解麦哨。
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
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星,还有没举手的,没举手的说明还不知道麦哨是什么,都是你已经把他变成问题的,在课题上打有问号的请举手,我要奖励他两颗星,谁来说说麦哨是什么?
课件出示麦哨,介绍麦哨,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你们了解到的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想看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麦哨,有点像什么?(笛子)是的,不过他比笛子要小而且少很多孔,麦哨是农村孩子都会做都会吹的玩意。6.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打上两颗五角星,谁来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奖励一颗星,跟他了解的是不是一样。
7.每一篇略读课文前边都有这样的一段话(大屏幕出示)这叫什么?这叫导读提示,导读提示里边有一个短语就是提示我们课文写的是什么的,那个短语?谁来说?这句话提示我们什么,孩子的生活,这个短语就在提示我们照片文章写的是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我们在学习略读课文是要关注导读提示
8.根据你们的预习,你们觉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如果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哪个更合适?板书快乐,一起说
请你把这个词语在课题后记录下来
三、梳理文章,探究重点
1.你们对这样的快乐乡村生活向往吗?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吗?想要体验我们必须先弄清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来拿起笔,请你用全关键词的方法梳理梳理,课文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开始 2.梳理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那课文中当然会写到哪件事情?(吹麦哨)厉害,板书吹麦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吹麦哨?(1,2,7,8)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这叫什么?(首尾呼应)真厉害,写吹麦哨的是我们一起说是板书1278,这是乡村孩子的一个活动,第二个是什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一起说(割草)割草是第三自然段写到的,除了
第三段还有那段也写到了?板书5,第三件事情,请你说?(第6自然段采集茅茅针)继续说(竖蜻蜓、翻跟头、摔跤)这三件事情都是哪个自然段写的?
这些关键词是不是都圈下来了?我相信你们圈出竖蜻蜓、翻跟头、摔跤、采集茅茅针一点问题都没有,吹麦哨你们是怎么圈的?文中有这三个字吗?什么地方有?(第八自然段)这三个字是挨在一起的吗?分开的那怎么圈?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3.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在你比较喜欢的部分做上记号的请举手,给举手的同学奖励三颗星,老师为什么药提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做了标记?(因为导读提示里说)你的眼睛这雪亮,请大家关注导读提示,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对
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导读提示中写的明明白白,同学们今后我们在预习略读课文时,如果导读提示当中布置了非常清楚的任务和要求,我们也要试着先去思考思考,这是预习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4.现在请你拿起笔,快速的默读全文,你看,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六个活动一是()二是()„„这六个部分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意思你最喜欢,请你做上记号。5.统计。
好我们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喜欢„„喜欢„„ 6.那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先读一读课文,用笔找一找你喜欢的原因在和同桌说一说,7.好,停,喜欢吹麦哨的和采集茅茅针的最多,那我们就先来关注这两段,我们来交流交流为什么喜欢? 8.吹麦哨
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你什么喜欢?
跟他一样读出麦哨好听的请举手,好,拿起笔,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谁来说
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能不能这样说什么样的麦哨?
想不想吹麦哨?会不会吹?我们可以根据哪几个自然段来吹?谁来吹一吹?
生1:呜——卟,呜——卟,呜„„
师:你这不是吹麦哨,你是开火车。谁再来吹吹看? 生2:呜——卟,呜——卟,呜„„
师:你也是在开火车。同学们,仔细想想这里省略号省去的“呜”,还是“呜——卟”?
生3:这里省略号省去的是“呜——卟”,因为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
师:谁再来吹吹看?
生4: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这回你会吹麦哨了。都是不够长,你只要有这个气,就一直吹下去,谁来?给他掌声
我小时候吹过麦哨,我小时候吹的麦哨可不止这一种声音,请看
接下来我讲吹响其中的一支麦哨。你们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的是哪一支?请注意,我开始吹了
来,用你的手告诉我我刚才吹的是第几只麦哨?理由是什么
其他的两支谁会吹?会吹的奖励一根茅茅针棒棒糖,谁来?注意力集中到这来,如果他吹得好请给他掌声,掌声响起来,第三支麦哨谁会吹?请你到前面来,注意这支麦哨特别难吹,所以吹的时候要面带微笑,不然会渗得慌
师:你为什么这样吹? 众生齐答:这里的标点表示声音延长。
小结:吹麦哨快乐吗?(快乐)老师相信在快乐中你一定学到了一个知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特别是描写声音时,正确、合适的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描写更具体。记住的请举手,奖励自己一颗星。9.采集茅茅针
说说为什么喜欢?(写得细致,还写了他的样子)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他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你们看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是茅茅针的样子,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
还写道茅茅针是怎么吃的?请你把动作圈出来,有哪些动作我们一起说,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 „„
作者在写着一部分时,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再抓住动作把怎么吃茅茅针写得很清楚,所以你们很喜欢。采集茅茅针快乐吗?快乐在哪里?(好吃)哪个词写出他的味道,(甘甜清凉)把这个词也圈出来,甘甜清凉,直侵肺腑,他馋了,和他一样馋了的请举手,想吃吗?怎么办?现在是深秋,茅茅针一般在夏天才有,我还真找到了和茅茅针差不多的东西,想不想吃?
看这是什么?这可不是普通的棒棒糖,这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用茅茅针做的棒棒糖,想吃吗?没那么容易,这样,待会,老师来读怎么吃茅茅针的句子,你要把这些动作表演出来,表演得好的,你不仅可以得到这颗棒棒糖,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剥开糖纸,吮吮,最好把大家的口水都引诱出来,来,谁先来(生表演)
拿去,剥开,在座位上尽情的吮吧,孩子们,还有一次机会,(师读文,全班表演)
看,快乐吗?拿起笔来奖给自己一颗星 10.感受选材的独特。
因为作者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比较具体,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割草不快乐吗,翻跟头不快乐吗?竖蜻蜓、摔跤难道不快乐吗?那为什么不一起写清楚呢?这个问题谁能回答得好奖励一根棒棒糖。作者为什么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具体清楚,其他的写得简单?
如果您想翻跟头能翻吗?如果你想竖蜻蜓能竖吗?如果你想摔跤能摔吗? 如果您想吹麦哨能吹吗?如果您想采集茅茅针能采吗?
虽然所有的事情都能体现快乐,但是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是乡村孩子所特有的生活,能体现乡村孩子所特有的快乐,这就是作者选材的独特。(板书独特)明白了吗? 11.迁移阅读。确实,很多善写文章的人都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的最具体,比如,有一篇选读课文叫《可爱的草塘》,作者为了体现北大荒生活的无穷乐趣,两件事情写得特别清楚,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来看第一件事情,你觉得独特在哪?
快速浏览,如果要你圈出三个关键字,你会圈哪三个?(逮野鸡)一般一 般,给逮字换一个字从课文里找,有一个字太独特了,哪个?(拔野鸡)你们见过拔萝卜吗?你们见过拔野鸡吗?《拔萝卜》有一首儿歌会不会唱?一起唱
但是在北大荒的儿童,到了冬天她们不唱拔萝卜,她们唱什么?拔野鸡,来,一起唱,多有意思呀
还有一件事情,比较长,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找出两个字的关键词。舀鱼,独特吧?
四、总结全文
学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收获?我们来盘点一下?
(引导学生从预习、标点符号的用法、写作方法等方面总结)篇三:麦哨 虞大明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乡村走一走,瞧一瞧,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题目叫---生:《麦哨》
师: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没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要靠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真好,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这样好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预习得很不错的请举手。还可以的请举手。非常自信。好,既然预习得那么充分,这堂课咱们就重点来聊聊预习,好不好?
师:把笔拿在手上。关于预习的第一个话题,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把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的请举手。奖励给自己一颗五角星。标上自然段的号码会方便我们的阅读。
师:关于预习的第二个话题,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畅的请举手。很不错,再奖励一颗五角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关于预习的第三个话题,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生:麦哨。
师: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方设法弄明白麦哨是什么小玩意儿的请举手。举手的孩子奖励两颗五角星。虽然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麦哨,但是你已经把它变成问题,打上问号的也请举手,这也是非常好的预习习惯,也奖励两颗五角星。好,那现在请举手的孩子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什么是麦哨。请你说。
生一:麦哨就是用麦杆编成的哨子。
师:不是编成的。你修正一下。
生:是做成的哨子。
师:对。简单地说,麦哨就是用麦秆做的哨子,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让大家见识一下麦哨的庐山真面目。(课件)这就是麦哨,什么做的?
生:麦秆。
师:有点像什么乐器?
生:笛子。
师:麦哨可是乡村儿童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课件)这是预习的第三个话题。
师:关于预习的第四个话题,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初步了解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连这个你们也知道啦?奖励自己三颗五角星。能不能简洁地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说。生:写乡村孩子的生活。
师:赞同吗?
生:赞同。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阅读的能力特别强。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乡村孩子的生活。除了这篇文章给了大家这样的提示之外,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也在提示我们文章是写什么的。请说。
生:略读提示里面也有。
师:有没有发现?好,我们看一下导读提示:(课件)导读提示的第二句话: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这就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课件)乡村孩子的生活。师:通过预习,你们觉得乡村孩子的生活怎么样?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一:是美好的。
师:同意吗?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二:是有趣的。
生三:是非常幸福的。
生四:是非常快乐的。
生五:是丰富多彩的。
师:那么多的词语都可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吧,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板书:快乐)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他就想告诉读者乡村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生:快乐的。
师:对如此快乐的乡村生活你们向往吗?
生:向往。
师:是一般的向往还是非常非常向往?
生:非常非常向往。
师:不要说你们小孩了,就连老师这样的大人对这样的生活也特别特别向往。我认为要想体验这种生活的快乐,我们首先得做一件事情:我们要去了解一下,这篇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对不对?把笔拿起来,请一边默读,一边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去圈一圈文中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什么叫圈关键字关键词呢?把最关键的字词圈下来,可圈可不圈的字词咱们坚决不圈。(生动笔圈)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自然段里面活动特别的多?
生:有,第五自然段。
师:圈出来了是吧?交流一下。咱们按照顺序,文中提到的第一个活动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吹麦哨。
师:赞同吗?
生:赞同。
师:吹麦哨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生:
一、二
师:仅仅是一二吗?
生:七八也是。
师:对,还有七和八。你看,吹麦哨用了四个自然段来写,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你说他写得清楚不清楚?
生:很清楚。
师: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没错。那第一个活动是吹麦哨,第二个活动是什么呢?
生:割草。
师:哪个自然段?
生:第三自然段。
师:所以你只要圈出割草这两个关键字就可以了。圈好了吗?
师:第三个活动是-----生:翻跟斗。
师:哪个自然段?
生:第五自然段。
师:第五自然段还提到了---生:竖蜻蜓和摔跤比赛。
师: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段提到了几个活动?
生:三个。
师:你说是写得清楚还是不清楚?
生:不清楚。
师:也就是说写得比较----生:简单、师:比较---生:简洁
师:也可以说比较略。
师:还有其他活动吗?
生:有
师:哪个自然段?
生:还有第六自然段写的是采集茅茅针。
师:采集茅茅针这几个关键字圈得也特别特别得准。
师:刚才我们是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了课文写到的哪些活动?我相信你圈出割草、摔跤、竖蜻蜓、翻跟斗、采集茅茅针这些关键字易如反掌、不在话下。我想请教的是,你们怎么圈吹麦哨的?
生:我就是看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他说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我从这里看出他吹了麦哨。师:也就是说第八自然段里有吹麦哨这三个字,有没有发现?
生:有。
师:怎么圈的?
生:我就是把吹响和麦哨都圈起来,然后再用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师:我看到了。你确实是这样圈的。先把吹字圈下来,再把麦哨圈下来,中间连一条线。这种圈法太好了。是这样圈的请举手。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这是关于预习的第四个话题。我们接着聊预习。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在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内容旁边作上记号的请举手。(师数)七个孩子做了这件事,奖励五颗五角星。谁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 师:这个任务可不是老师提出来的,哪儿有这个要求,有没有发现?
生:上面的学习提示中有。
师:你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阅读提示当中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可以试着去解决,这就是会预习。明白了吗?以后咱们在预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什么? 生:阅读提示。
师:好,七个孩子做得非常好。其他孩子没关系,给大家一个选择的机会,请大家再去关注一下刚才说的吹麦哨、割草、翻跟斗、竖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针,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请注上记号。
生动笔。
师:选好了吗?我们来初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七个)喜欢割草的请举手。(两三位)喜欢摔跤、竖蜻蜓、翻跟斗的请举手。(三位)喜欢采集茅茅针的请举手。(哇,那么多,29个孩子全喜欢采集茅茅针。)那么多的活动当中,我发现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吹麦哨)还有一部分是----(采集茅茅针)你们要准备一下喜欢的理由。(板书:吹麦哨采集茅茅针)默读这一部分内容,找一找,为什么喜欢这两部分内容。描写吹麦哨的是一、二、七、八(板书)描写采集茅茅针的是第六自然段。(板书)赶快准备一下为什么喜欢。
生准备,师出示课件。(学习要求)
师:有没有准备好喜欢的理由?我先请喜欢吹麦哨的孩子起立。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一: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麦哨,课文中说它的声音非常得欢快、柔美,所以我很好奇麦哨的声音和样子究竟是怎样的。
师:你觉得特别新奇,所以喜欢。
生二:我也是觉得很新奇,因为在我们城市里没见过麦哨是什么样子。看到课文里说它吹起来很欢快,所以我也很喜欢吹麦哨。
生三:我们城市里没有吹过,所以我们很惊喜。
生四:请大家关注八自然段,最后一句说传得很远很远,可以传到别人的家里,也可以说是把一种幸福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传到家庭里,我觉得麦哨就是代表一种幸福。(鼓掌)
师:他特别会阅读,特别会理解,他觉得麦哨代表乡村孩子的快乐,代表的是乡村孩子的幸福。其他孩子有补充吗?
师:我记得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吹麦哨这部分内容是因为他从文中读到了麦哨的声音怎么样?
生:很好听。
师:赶快圈一圈,有哪些词语是形容麦哨的声音的。找到一个马上报出来,我帮你重复。
生:欢快、柔美、忽高忽低、此起彼伏、一声呼一声应
师:那么多的词语在形容麦哨的声音,所以我们从这些文字当中读出了麦哨的声音是非常非常好听的。所以那么多的孩子喜欢,是吧?
师:有没有发现一、二、七、八这些内容当中有两个自然段对麦哨的声音做了直接描写?哪两个自然段? 生:一和七。
师:像一和七这样的自然段里面的这些“呜卟”这样的词语,这是什么词语?
生:象声词。
师:对,直接描写声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象声词,这样就会把文章写得比较清楚。
师:很多同学喜欢是因为以前没吹过,对吹麦哨比较新奇对吧?(出示课件:呜卟,呜卟,呜??)现在想吹吗?
生:想
师:会吹吗?
生:不会
师:不可能不会呀。哪怕你以前不会吹,但是我相信,你只要读了一和七自然段你就会吹了,有没有道理?谁来吹一下,我已经把麦哨的声音呈现在大屏幕上了。
生一吹:呜卟,呜卟 师:没吹完,接着吹。
生一:呜
师:火车来了。
生二:呜卟,呜卟,呜
师:火车又来了。
生三: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他这个吹法跟前面两个孩子不一样,为什么我没评价他火车来了,我觉得他吹得还是有道理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这个省略号对不对?省略号省略的难道就是个呜字吗?如果你吹“呜卟,呜卟,呜”那永远是火车来了。怎么吹?
生四:我觉得欢快地吹“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他吹出的是欢快的麦哨,怎么样?能不能听出欢快来?如果你吹的时候面带微笑,那就更欢快了。再来吹一吹。
生四继续吹。
师:继续吹,你能吹多长就吹多长。
生四继续吹。
师:赶快喘口气,掌声送给他。你真能吹,你们会吹了吗?
生:会
师:我小时候吹过麦哨,相不相信?
生:相信
师:我真吹过。我吹出来的麦哨可不只这样一种腔调,请看(出示课件:三种麦哨的声音)接下来我将吹响其中的一支,待会儿你用手指头表示数,告诉我我吹响的是那一支,好不好?请注意听。师吹:“呜卟-----呜卟----呜卟-----呜卟-----,”作出判断,一起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响的是哪一支。为什么我吹响的是这支? 生:因为吹完呜卟后有一个停顿。
师:是停顿吗?什么叫停顿,“呜卟”叫停顿,自我修正。
生:吹完“呜卟”以后有个声音的延长
师:这样表达就准确了,为什么要延长?
生:破折号的意思就是延长。
师:连这个标点你们也认识,这是破折号,破折号落在哪一个字的后边就表示这个字要延长,真不错,那
谁会吹第一支麦哨?
生吹第一支麦哨。(掌声响起)
师:谁会吹第三支麦哨?吹这支麦哨需要你这口气够长,而且吹第三支麦哨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要不然容易让别人觉得慎得慌。
生吹第三支麦哨。
师:他有吹麦哨的实力,他刚才吹出的是悠长的麦哨。掌声送给他。
师:接下来自由地选择一支麦哨,尽情地吹响,我用话筒帮助大家营造此起彼落、你呼我应。你们管自己吹就行了。
生自由吹,师用话筒传出声音。
师:这就是此起彼落,你呼我应。吹麦哨快乐吗?
生:快乐
师:所以作者写得那么清楚。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收获,咱们今后在描写声音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用上标点,一定会把声音写得惟妙惟肖。所以刚才那么多的孩子喜欢吹麦哨。我觉得你们的喜欢理由非常充分。
师:有更多的孩子喜欢采集茅茅针。有一个理由我肯定猜的到,你不相信的话,我说出来你们肯定会赞同。因为你们都是小馋猫,是不是?
生:是
师:肯定因为茅茅针味道特别好,所以喜欢嘛,对不对?我们看一下写采集茅茅针的是第六自然段。(出示课件)来,说说理由,为什么喜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喜欢的依据来?
生一:因为课文中写着茅茅针吃了以后,甜滋滋的味道会直沁肺腑,那种感觉很好。
师:你看被我猜中了吧,她喜欢茅茅针的味道。这段话的最后写到了茅茅针的味道,我希望同学们能圈出四个字来,表示茅茅针的味道,哪四个字?
生:甘甜清凉
师:对,还有别的喜欢的理由吗?
生二: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茅茅针,所以很想见一见,尝一尝。
师:文中有没有提到茅茅针的样子?
生:有
师:这段话开头就提到了茅茅针的样子,你能括出那句话吗?从哪儿开始?请你读出描写茅茅针外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写茅茅针的样子。写得清不清楚?
生:清楚
师:让大家见识一下茅茅针长什么样?出示课件: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就是茅茅针的样子,写得非常清楚。(出示第六自然段写样子的一句)中间部分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怎么吃茅茅针。
师:写得请不清楚?把笔拿起来,圈出怎么吃茅茅针的动作。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事----(抽出),第三个是---(嚼嚼),第四个是----(吮吮)(出示课件)。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清楚不清楚?
生:清楚
师:为什么写得那么清楚呢?总结一下,他一开始写了什么,中间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一开始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后来又写了怎么饮用茅茅针,最后又写了茅茅针的味道。
师:所以写得特别特别的清楚。实话实说吧,喜欢这部分内容是不是想尝一尝茅茅针?
生:是
师:想尝的举手。
第二篇:虞大明《麦哨》实录及点评
虞大明《麦哨》实录及点评
(2014-08-15 16:01:23)
分类: 精品课堂四下
童心 童声 童趣
——人教版四年下册《麦哨》实录及点评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虞大明 点评: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陈宝铝
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生举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聊聊预习好不好?
师:话题一——预习的时候已经将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的请举手。(生举手)拿起笔来,在课题的上方给自己打上一个五角星。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会方便阅读。
师:话题二——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请举手。(生举手)再打上一个五角星。这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话题三——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五角星。虽然不知道麦哨是什么,但是已经把它变成问题,在课题上边打上问号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也请打上一颗五角星。预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学会打上问号,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个问号变成句号和感叹号。这就是会预习,会学习。谁来说说看,什么叫麦哨?
生:(①麦哨就是一段麦穗儿;②麦哨是麦秆做的哨子)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师:麦哨就是麦秆做的哨子。到底对不对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麦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儿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师:想见一见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麦哨图片)这就是麦哨,有点儿像什么?
生:笛子。
师:只不过比笛子要细一点儿,要少很多孔。麦哨可是乡村孩子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课件出示图片:小孩子在做麦哨)你瞧,这个小男孩就在做麦哨。
【点评:以聊天的方式,引入新课,使一开课就显得轻松、愉悦。围绕话题检查预习情况,着眼的是预习能力的形成,而让孩子自画五角星,自我评价,更体现了自主学习。】
二、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师:你们不愧是预习高手。我们继续交流话题四——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部分举手)请打上两颗五角星。谁能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乡村孩子美好、快乐的生活。
师: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课件出示“略读提示”),这叫什么?
师:导读提示里边,哪个短语其实就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主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
师:这句话是对前面这篇文章的总结。继续看,哪一句话里面的哪一个短语提示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孩子的生活。
师:(课件中红线划出“孩子的生活”)这个短语就在提示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孩子们,我们在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导读提示。
师:根据你们的预习,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比较合适?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快乐)师:你们真会阅读。如果让你们选择一个词,你们会选哪个? 生:快乐。(师板书:快乐)师:《麦哨》这篇课文就是想告诉读者乡村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你们对这样快乐的乡村生活向往吗?
生:(向往、非常向往)
【点评:引导学生抓导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利落、干脆,一是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二是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师:不要说你们小孩儿了,就连虞老师这样的大人对这样的生活也特别特别向往。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吗?(生:想)
师:老师认为,想体验这样的快乐生活,咱们必须得弄明白这篇文章当中写到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拿起笔来,请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去梳理梳理课文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生读课文,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中写到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生1:吹麦哨。
师(板书:吹麦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吹麦哨?
生1:
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师板书:1、2、7、8)师: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都写了吹麦哨,这叫什么? 生2:首尾呼应。
师:真厉害,这就叫首尾呼应!继续交流。生3:割草(师板书:割草)生3:采集茅茅针。
师(板书:采集茅茅针):哪个自然段写到的? 生3:第6自然段(师板书“6”)
生3:第五自然段写到了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师板书)
师:你们真会读书。都圈下关键词了吧!你们是怎么圈“吹麦哨”的?文中有这三个字吗?
生4:第八自然段有“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师 :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边儿有“吹麦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挨在一起的吗?
生4:不是。
师:那怎么圈啊? 生4:我先圈“吹”,然后再圈“麦哨”,最后用一条线将两个圈连起来。师:嗯,这个办法不错,值得推广。跟他一样圈的孩子请举手? 【点评:让学生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去梳理课文所写的乡村孩子的活动,指导细致到位!】
三、聚焦重点,尽享快乐 师:我们继续聊预习,话题五——预习的时候已经在你比较喜欢的内容旁边做上记号的请举手(举手者寥寥)。不多,有点遗憾。我想要是谁能在比较喜欢的部分旁边做上记号的,我奖励他三颗五角星。谁知道虞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学习提示上有这个要求。
师:你眼睛真亮。请大家关注导读提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导读提示当中写得明明白白。孩子们,今后咱们在预习略读课文的时候,如果导读提示当中布置了非常清楚的任务和要求,我们也要试着先去思考思考,这就是会预习。刚才举手的孩子打上三颗五角星。其他孩子,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在喜欢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师:都做出选择了,我们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一位学生举手)师:喜欢割草的请举手(四位学生举手)师:喜欢翻跟头的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师:喜欢竖蜻蜓的请举手(三位学生举手)师:喜欢摔跤的请举手(两位学生举手)
师:喜欢采集茅茅针的请举手(许多同学举手)
【点评:还是紧扣导读提示进行教学,让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也再次体现生本理念。】
师:哇,最受大家喜爱的是“采集茅茅针”这部分内容。那接下来该干嘛了? 生: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师:没错,导读提示中有这样的要求。不过,首先得把你喜欢的理由找出来。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寻找你喜欢的原因,找到以后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自主阅读画找——同伴交流)
师:好,喜欢采集茅茅针的孩子最多,我们就先来关注描写采集茅茅针的第六自然段。(课件呈现第六自然段)说来听听,为什么喜欢采集茅茅针。
生:因为这段有非常多的细致的描写。师:哪个地方描写得特别细致? 生:描写怎么吃茅茅针。
师:把怎么吃茅茅针写得特别清楚是不是?还写到了什么?你说。生:写到了茅茅针的样子。
师:你们很会发现,这段话先写到了茅茅针的样子(出示图片),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就是茅茅针的样子,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这段话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接着写到了茅茅针是怎么吃的。那茅茅针是怎么吃的?能不能把相关的动作圈下来。(出示段落,学生自己圈画)
师:有哪些动作,我们一起把这些动作说出来。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是——抽出,第三个是——嚼嚼,还有一个是——吮吮。你看,作者在描写采集茅茅针这个内容的时候,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再抓住动作把怎么吃茅茅针写的非常清楚。采集茅茅针快乐吗?我相信你们之所以喜欢采集茅茅针那是因为吃茅茅针很快乐对不对?快乐在哪里? 生:剥开,抽出,比较有成就感。味道也不错,有点馋了。
师:哈哈,你馋了啊。他说很好吃,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很好吃? 生:甘甜清凉。
师:所以咱们也得把这个词圈下来。茅茅针的味道是甘甜清凉、直沁肺腑,他馋了。跟他一样馋了的孩子请举手。都馋了,那怎么办呢?现在是深秋,茅茅针一般在夏天有,怎么办?我还真找到了跟茅茅针差不多的东西,想不想吃?
生(兴奋):想!师(拿出棒棒糖)生:啊?棒棒糖!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棒棒糖,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这棒棒糖就是用茅针做的,叫茅针棒棒糖。想吃的举手(小手如林)。没那么容易!这样,待会儿虞老师来读怎么尝茅茅针的句子,谁要是能把这些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可以得到一颗棒棒糖。而且还能在课堂上把它剥开,然后吮吮,最好能把别人的口水都引诱出来。谁想来试试?(生情绪激昂,纷纷举手)
师:刚才他先说馋的,请他先来。请你面对学习伙伴,准备开始。“剥开叶片,将毛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儿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生做动作)其他动作模拟得不错,能把“直沁肺腑”再模拟一次吗?(生模拟“直沁肺腑”)这回模拟得不错。来,这颗棒棒糖是你的了,剥开它在座位上尽情地吮吧。(生大笑)
师:谁还想来试试?(生更加兴奋,纷纷举手)
师:就请你吧!(师读句子,生动作模拟,很形象生动)这甘甜清凉的味道把他美得手舞足蹈。(给生棒棒糖)这件事情体现了乡村孩子生活的快乐,而且作者又写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非常喜欢,是不是?你们很有眼光。
【点评:把棒棒糖带进课堂,用它替代茅茅针,乍看,似乎与课改初期司空见惯并已被人们所抛弃的做法没有两样,但细思之,这实是本课设计的妙笔之一。因为此举的落脚点在于学习语言,着力于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剥开”“抽出”“嚼嚼”“吮吮”等词语;更为重要的是,所创设的情境还原了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沉浸在乡村快乐之中。】
师:我记得喜欢“吹麦哨”的只有一个孩子,是哪个孩子?请起立。我非常喜欢吹麦哨这个部分。(与该生握手)我跟你所见略同。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吹麦哨?
生:我是因为第八自然段说:“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它传得很远很远,说明它很好听,所以我很喜欢。
师:她读出了麦哨很好听。我也觉得麦哨很动听。你们若不相信,到文章里去圈一圈,有很多形容麦哨声音的词语,马上把圈全出来。(生圈画词语)
师:交流一下,是怎么样的麦哨? 生1:欢快柔美的麦哨。生2:忽高忽低的麦哨。生3:此起彼落的麦哨。生4:你呼我应的麦哨。
师:如此悦耳动听的麦哨,想不想亲自吹吹麦哨?
师:会吹吗?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哪几个自然段来吹? 生:1和7。
师:那谁能吹一吹? 生:呜卟,呜卟,呜——
师:火车来喽!麦哨的声音可不是这样的。(师指名另一生吹)
师:火车又来喽!想想,这个省略号只省略了一个“呜”字吗?明白没有?谁会吹?
生:呜卟,呜卟、呜卟。
师:三声不够,继续。你只要气足够长,一直吹,会吗?来。(生连吹)师:你真会吹!谁知道他为什么要不停地吹?
生:因为后面还有个省略号,省略了相同的麦哨声。
师:没错!我小时候吹过麦哨,我所吹的麦哨声可不止这一种强调,请看。课件呈现:
麦哨①:“呜——卟,呜——卟,„„” 麦哨②:“呜卟——,呜卟——,„„”
麦哨③:“呜——卟——,呜——卟——,„„”
师:接下来我将吹响其中的一支麦哨,你们待会儿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的是哪一种,好不好?请注意,我开始吹了。
师:呜——卟,呜——卟,呜——卟,呜——卟,呜——卟„„;来,一起用手指头表示一下虞老师刚才吹的是哪一支麦哨?(生举手势2)
师:为什么是第一支?
生:因为麦哨一中“呜”字后面有个破折号,表示声音要延长一点。师:哇,连破折号都认识。太厉害了!那谁能吹其他两支麦哨。(生吹麦哨)师:吹麦哨快乐吗? 生:快乐。
师:通过刚才吹麦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学会了一个知识,咱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在描写声音的时候,能够准确地用好标点可以让我们把这个声音写得特别清楚,特别生动。通过刚才的学习,也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小手如林)我说嘛,吹麦哨挺有意思,挺好玩的。
【点评:这是本课又一高潮所在。抓住象声词“呜卟”让学生模仿麦哨的声音,训练阅读,很有情趣。尤其是出示三种不同的麦哨声,让学生在变化形式吹麦哨中朗读,课堂上更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象声词当然不是事物原声的真实再现,但教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借它来引导学生体会标点在表达上的作用,训练破折号的朗读技巧。这样就将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表达和运用无形地融入快乐的体验中。】
四、拓展阅读,感受独特
师:学到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能体现乡村孩子生活的快乐,所以作者写得很清楚,我们很喜欢。那我就纳闷了——割草难道不快乐吗?翻跟头难道不快乐吗?竖蜻蜓难道不快乐吗?摔跤难道不快乐吗?作者为什么只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特别清楚,而其他的活动写得很简单?
生1:因为课文的题目是麦哨。吹麦哨当然要写清楚。师:有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2:这两个活动有乡村特色,而其他活动我们城里孩子也能做的。
师:你太厉害了!我们是城里孩子,你想翻跟头,你就能翻;你想摔跤就能摔;你想竖蜻蜓就能竖。但是,如果你们想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能实现吗?
生(异口同声):不能。师:虽然所有的事情都能体现快乐,但是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是乡村孩子所特有的生活,能体现乡村孩子特有的快乐。这样独特的活动和事情,一定要写清楚。
【点评:寻根问底,细究文本内容详略的原因——独特的活动和事情,一定要写清楚。这就有助于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认识作者处理材料的用意,累积写作知识。】
师:其实很多善写文章的人,都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在这册语文书的后面有一篇选学课文叫《可爱的草塘》,作者为了体现北大荒生活的无穷乐趣,两件事情写得特别清楚,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呈现第一件事情】
冬天更好玩啦!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天气越冷越好,冻得野鸡连眼睛也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地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子就把它拔出来了。
师:请快速浏览。如果你能圈准三个关键字来表示这件事情,那就说明你已经了解这件事情独特在哪儿了。
生:逮野鸡。
师:能圈出“逮野鸡”,已经很有水平了。如果把“逮”换一个字,会更有特色。
生(恍然大悟):拔野鸡。(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圈字拉线的方法)师:没错,有意思吗?见过拔萝卜吗?有一首叫《拔萝卜》的儿歌的会不会唱?那我教你们(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师:在北大荒,到了冬天,孩子们不唱《拔萝卜》,他们唱什么?(生:拔野鸡)我们一起来哼哼《拔野鸡》。(师生哼唱根据《拔萝卜》改编的《拔野鸡》儿歌)
师:还有一件事情,特别长,学会默读,快速读,找出两个关键字。【课件呈现】
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喊:“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用水瓢舀起鱼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舀便是一条。连同塘水一起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我舀着舀着,忽然哗啦啦一阵水点儿落在我的身上和脸上。下雨了吗?我抬头一看,是小丽捣的鬼!她淘气地笑着说:“你真是贪心不足哇,篮子都满了,再往哪儿装啊!”
师:圈出来了没有?一起说。生:舀鱼
师:独不独特?太独特了!所以作者把这两件事情写得最清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这可是写好作文的金钥匙啊!
【点评:这两个片段内容与《麦哨》相吻合,都是体现乡村生活的快乐,学生读起来饶有趣味。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圈关键字捕捉重点内容的方法,认识作者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就在“语用”训练上,把略读课文与选学课文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这样的拓展链接得当、实在、有趣!在略读课教学内容架构上,做到“基于教材,适度高于教材、广于教材”。】
五、自主归纳,盘点收获 师:快下课了,同学们有收获吗?我们来盘点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生1:在写文章的时候,在象声词里面加上适当的标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生2:要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
师:不错,这是写好作文的金钥匙。谁能说说在预习上有什么收获? 生3:预习的时候要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标出来。生4:预习时,要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生5:我要给他补充,打了问号之后,要尽可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太好了!看得出来,你非常爱学习,爱探究。继续交流。生6:在预习略读课文时,要关注导读提示。
师:这点太重要了。同学们总结得都不错。相信你们一定还收获了乡村孩子生活的——
生(齐):快乐!
师:我相信你们的童年生活也是快乐的。那么,就让我们用勤奋的笔把快乐的生活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记住,快乐与人分享会更——
生(齐):快乐!
【点评:让学生理一理收获,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上升认识。】
【总评:纵观整节课,轻松、活泼,扎实、高效。具体分析,有如下之特点:
一、“乐”中悟乐,“乐”中品味。虞老师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趣”字。《卖哨》描述的是北方乡村儿童生活的快乐。虞老师紧扣这个“乐”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课文的写作特点,着力创设情境,再现快乐。他以棒棒糖代替毛毛针,让学生品尝回味,利用象声词“呜卟”让学生“吹麦哨”。这就把潜藏在语言文字底下的快乐用通俗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而真正的落脚点在于学习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语言之中,品味咀嚼。学生在分享乡村儿童的快乐之中尽情享受学习语言的快乐。这种欢乐,诚如教者所言“不是肤浅的、形式的‘嬉笑杂耍’,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笔者以为,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与执教者的“童心”是分不开的,正是教者的“童心”引出了真挚而美妙的童声,课堂上才洋溢着浓浓的童趣。
二、详略明显,体现“略读”。首先,教者紧扣导读提示,巧妙地结合检查预习,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整个环节花时不多,效果明显。其次,集中重力突破重点。在内容上,聚焦于“品毛毛针”与“吹麦哨”,不枝不蔓;在语言形式上,着重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的意蕴,体会破折号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目标指向于“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角度上,重在让学生细究文本内容详略的原因,懂得作者是把最独特的活动和事情写得最清楚,以达到读中悟写的不断累积。再次,合理拓展链接,穿插选学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两个片段,让学生迁移读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三、“导”“学”得当,着眼能力。从检查预习入手,以回顾收获结尾,贯之始终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红线。预习的检查细致到位,旨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预习的方法、步骤,强调的是自读自悟,学会质疑。扑捉课文的整体这一环节,教者突出导读提示的引领作用,着力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放手让学生畅谈初步的体会感受。在学习“品毛毛针”与“吹麦哨”中,教者也是立足于让学生圈画关键词语,读中品味,体验中感悟,教师仅是指引学习方向,在学生疑难处点拨指导。穿插选学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两个片段,更是集中于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发展阅读能力。
注:此文已刊发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4年第6期
第三篇:充盈着“快乐”的课堂虞大明老师《麦哨》教学赏析
充盈着“快乐”的课堂
——虞大明老师《麦哨》教学赏析
虞大明老师执教《麦哨》让会场上笑声朗朗,这份快乐源于虞老师一颗不泯的童心,他的幽默和智慧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剥开”了一层云雾,孩子们乐在其中,我们也悟在心中。
一、彰显“简”与“丰”
简洁,是教学的大气度、大智慧!在《麦哨》一课的教学中,虞老师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课堂的对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纵观虞老师的《麦哨》一课,“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整体感知,梳理内容——聚焦重点,感受快乐——成果梳理,总结全课”的四个教学环节,但这份“简”却为孩子们提供了“留下方法、留下语言、留下感悟、留下真情”的广阔空间,给予略读课文以“从容推进”的充裕时间,从而彰显了课堂的丰厚与精彩,切实而有效地达成了虞老师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凸现“学”与“导”
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教师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麦哨》一课的教学中,虞老师以交流预习成果开始,了解学生预习中读课文的情况,了解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体会“采集茅茅针”的快乐,感受“吹麦哨”的快乐„„让每一位孩子亲历学习的过程,从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的身上,课堂上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堂课上,虞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的基础上顺学而导,他的“导” 重在授之以法,一方面凸显了“学法”的引领: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要多关注文前的“导读提示”;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凸显了“写法”的感悟:感受作者选材的独特性。这样,教师的引导就起到有的放矢,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的方法储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三、洋溢“趣”与“实”
虞老师的《麦哨》一课,课堂上充盈着阵阵的欢笑,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快乐!这份快乐,源于教师的幽默与智慧。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师者要做的仅仅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虞大明老师的“名师慧语”中,我读到这样的一段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多管齐下,有效激励,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滋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在虞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那充满童趣的鼓励:自己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奖励“茅茅针棒棒糖”。这样的激励既有精神的,更有物质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听到了孩子们一声声快乐的话语。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仿佛也随着课堂上那欢快的麦哨声,走进了乡村,感受着乡村孩子的快乐。
在这节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孩子们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收获着。他们收获着语文学习与表达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标划、批注,学会了抓重点段品味,感受选材的独特。学生还能循法而学,在链接阅读《可爱的草塘》时,学生运用 “圈画关键字”概括了事件,并再次感受着选材的独特。这样的教学,也体现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桥梁的作用。
品味着虞大明老师的《麦哨》,我深切地感受到略读课文的教学,为师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第四篇:《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1、说说对乡村生活的印象
2、板书题目,解释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麦哨吹响了?
2、反馈词语,出示几组难读的词语,短句指导停顿
3、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麦哨?(一二,七八自然段)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麦哨声音特点的词语,进行理解(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呼我应等)
4、男女声合作表演麦哨声(朗读段落)
三、快速浏览,理清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在这乡村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帮助学生梳理:画面,活动
四、自学,体味乡村生活
1、指导阅读课文学习方法,出示略读课文要求,明确自学的学习任务,齐读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把喜欢的词语句子用横线划下来,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标注在旁边,自学感悟
3、学生反馈学习成果
预设
(一)画面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色彩鲜艳)
句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月季花。”
(引导:我们说比喻句中两个事物有共同点,这里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句2)有生说喜欢田野里的植物,引导圈出哪些植物?
第一步:这么多的植物,我想用一句话概括:田野里的庄稼都熟了。就不必一一举例了,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圈一圈具体的名字)
第二步:我也想写写这热闹的丰收景象: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都谢了,分别结出了果实。
(不行,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找一找,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生读,感受到什么?色彩缤纷,眼花缭乱。咱们在描写画面时,就像在白纸上画画,涂上好多的颜色才漂亮呢)
第三步:观察句式结构,读起来更有韵律感,齐读
句3)擎:向上抬举。这是成熟的麦子在向农民伯伯献礼呢(拟人,有音乐美)
让我们一起置身于田野间,读读田野的魅力风光。
(二)活动美
句4)“草地柔软而有弹性……天然的运动场。”
(生说感受。说话练习:孩子们_____________,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句5)茅茅针“那是一种……直沁肺腑。”
(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活动场面时,动词多么丰富啊,观察多么仔细啊!)
齐读这一段
五、总结,欣赏,拓展
1、游览了一番乡村风光,现在你心中乡村生活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五彩斑斓……生板书)
2、欣赏描写乡村生活的图片
3、写话联系,反馈
4、总结:麦哨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麦哨是一曲优美的乡村音乐,麦哨是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这就是(板书内容)的乡村生活。
《麦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2、学生谈谈麦哨的做法及玩法。
3、模拟麦哨的声音,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
1、孩子们,那我们就在这美妙的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出示小黑板,认读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
三、品读赏析,感受风光美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
【板书:五彩缤纷】
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一样。它唱的是(丰收之歌,也是喜悦之歌,)谁来高兴地读一读?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
3、出示课件,观看图片,再次感受乡村田野的优美。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师: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他们美不美?美在哪?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读一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孩子,那么勤劳,那么可爱。是啊,劳动者是最美的,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喜欢的举手,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接下来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来看看图,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的草地上,这群快乐的孩子在干什么呢?师:作者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预设: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师:在草坡上玩着这些游戏心里很(高兴,快乐)老师可要担心了,摔跤比赛,不疼吗?
竖蜻蜓,草不扎手吗?为什么?
(草地柔软而又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这个天然的运动场是大自然送给我们农村孩子的一件特殊礼物,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孩子们在这个运动场上还可以玩什么呢?师: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玩累了,喊渴了,他们还有纯天然的饮料,快找找,他们喝什么?师:谁来介绍一下?师:怎么吃?师:什么味道?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甘甜清凉的滋味?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我来读读吧。谁想再来试试?读得比老师都要好,你真棒!
师:孩子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只听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引读)
师:麦哨声的特点是有呼有应,我们的作者在描写麦哨的时候也前呼后应,还有哪里也写了麦哨的声音?谁来读一读?麦哨声就是一首优美的歌,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师: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六、总结全文
师:我们在欢快的麦哨声指引下,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田野的美丽风光,感受了孩子的无限欢乐,文章已经学完了,但那柔美的麦哨声仿佛随着那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飘到了我们的心里。
《麦哨》教学设计3
《麦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给我们带来的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展现给大家的是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舒适,文中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达到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
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作为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紧紧围绕“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学生:读——思——练;老师:导——引——评。
其简单构架为: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麦哨声的欢快、柔美
1、板书课题麦哨,知道麦哨是什么吗?(用麦秆做成的哨子,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了,把麦秆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益写的散文——《麦哨》。(指名读)
2、这么好听的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绘的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句。听明白了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大屏幕出示)
湖畔 肚兜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肺腑撩起似的黑白相间 剥开 应和
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作者怎样描绘麦哨声的?出示一、二、七、八自然段。
这麦哨声:(句子下出示):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 忽高忽低此起彼落
指名读词语,我们一起来吹吹,一生吹,你这是悠长悦耳的,还可以短促些,请你,轻快短促,很好听。这麦哨声是悠长悦耳的,又是轻快短促的。请两位女生,一组“应和着”吹一吹,并解词: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请两位男生,“应和着”。
二、入情入境,感受初夏乡村田野丰收在即的景象
1、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是谁吹响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孩子?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多有韵味的句子,美美地读读。(读一读,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的美丽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2、他们在什么地方吹响了麦哨?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出示第四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从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田野里美丽的花儿都谢了,结果了,果子很多,麦穗儿特别引人注目、、、、、、)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课件出示,师讲述:瞧!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绿荫荫的草地,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也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田野里最耀眼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像金子般闪着光的麦田!(指名读) 其实,闭上眼睛,展开你的想象,文字里还藏着更多更美的画面呢!(伴乐读)
三、读写互动,拍摄自己最向往的画面
1、孩子们为什么会吹出如此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呢?(吹哨的人很快活。)
作者抓取了孩子们哪几个精彩的瞬间?(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比赛、尝茅茅针等)现在你就是小摄影师,面对孩子们的活动,你最
想拍下什么镜头?快速默读课文5-6自然段。
2、你拍下了什么镜头?
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走进这天然的草垫子,你拍下了孩子们怎样快乐的一幕?同学们,赶紧用笔拍下他们的精彩一幕吧。选择一个镜头写下来。
出示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引导对比,想象体验读。
3、你还拍下什么镜头?
尝茅茅针:“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喝什么?感觉怎样?
这茅茅针的滋味谁来尝尝?做动作理解“吮吮、嚼嚼”;联系上下文理解“直沁肺腑”。(生读,师相应评价)
4、回读7.8读自然段。
四、拓展抒情,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吟诵小诗。(大屏幕出示)
2、同学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又响起来了,希望我们也伴着欢快柔美的麦哨声渡过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再次回味麦哨声音的自然段。)
《麦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盛夏乡村的美景及孩子们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乐”。
难点:读准文中多音字和儿化音;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乡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向往,《牧场之国》的美景使人着迷,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24*麦哨,齐读
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
出示麦哨,吹麦哨。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 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题上面的导语,说说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乡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们有哪些活动?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画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并说感受
过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读把大家带进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我们跟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请写出批注。
2、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
(1)吹麦哨 “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
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
(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
(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
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体会麦哨的含义
发散思维: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还会在哪响起来?是呀,盛夏的乡村如此美丽、和谐,孩子们走到哪儿就会把快乐带到哪儿。让我们一起再次吹响这象征着快乐、和谐的麦哨声吧!
四、拓展: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写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玩,用相机拍下让你心动的美景和你快乐的身影。
板书设计:
美乐
《麦哨》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精彩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等方法,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的写作方法。
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描绘景物时的写作方法。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过程:课前暖场:
1.现在是春季,到处可以看到娇嫩清脆、俊俏挺拔的柳树,它除了可以绿化环境,还能做乐器,你们相信吗?
2.那请你们瞪大眼睛,支起耳朵,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播放吹柳笛视频)神奇吗?柳树会说话了!瞧,这就是用柳树枝做成的乐器,它的名字叫柳笛。
3.那它是怎么做的呢?仔细听好,选取段儿小手指般粗细的柳枝,然后轻轻拧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略松动,然后猛一下把它褪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驯地呈现在你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4.如果春天过去了,那么到了夏天啊,田野里还有乐器呢,我们可以用麦秆来做——麦哨。我多想做个麦哨拿来和大家分享,可是季节还没到,麦秆还没长成,做不了。不过没关系,作者陈益以《麦哨》为题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被我们的教材选用,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大屏幕出示:你抽出一节麦穗,截断,在嘴里一节,半寸长。那是一段嫩茎,很脆,轻轻一嚼,有股青涩的甜味。这就是麦哨。你鼓起嘴巴,唔卟——,原野就荡漾,你看见她的青色的身影在你眼里荡漾。
5.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寻着作者的脚步,来分享他童年时的那段乡间快乐时光。上课
(一)情景导入
1.还记得麦哨的声音吗?生:唔卟,唔卟,唔
师:男生呼、女生呼、远处呼
2.师:夏日的田野里,就是这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生:唔卟,唔卟,唔),一声应(生:唔卟,唔卟,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3.是什么使孩子们的心情如此舒畅呢?我们要到书中去看一看,不过在读书前要扫清这些文字障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多音字和新词语。接龙读,好吗?下面请你快速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开始吧,读好就坐正示意我。(学生汇报,板书:夏日美景、儿童玩耍)
(二)细读品悟学习第四自然段:
1.唔卟,唔卟,唔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去看看夏日里的美景吧。你们看看文章第几自然段写了夏日美景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夏日景色十分美丽的语句,感受深刻的词语还可以圈一圈。两分钟默读现在开始
3.巡视,指导。(找发言能力强的孩子,鼓励并肯定:你画的真好,你真棒,一会你要大胆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发言。第一个出排比句)
4.排比句汇报:
1)学生读排比句,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
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2)指名读,说颜色美的几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颜色美
3)谁能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颜色美。指一名,女生读得好的范读
4)感受到颜色美了吗?谁感受到了,带着你的感受,想象这种美丽的颜色,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准备好,开始
5)颜色多美啊,删了行不行(指:删后半句中的形容词)怎么不行?
6)指一名说理由,同意吗?你们都同意不删是吗?
7)那你觉得作者哪个词写得最好,你最喜欢?你说说
8)逐一指导朗读:
“小指头似的”:你可以用手势表示一下,一下就让你知道它长得圆圆、胖胖的样子,它长啊,长啊仿佛眼前就能看到——丰收。看图片,指名读
指导读,你说的很好,范读:小指头似的,再读,这次读得怎么样?
9)其他两次词,谁觉得写得好?
“一蓬蓬”:用手势说,这么多,这么多,你读,一人读即可。
10)密密的虽然简单,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马上就要来了
11)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丰收马上就要来了,一齐来读一读
总结:作者抓住了植物的特点,通过描写颜色的词语和表示植物形态、形状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美景
12)男女生合作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生:前面都是说昔日美景,后面都是写今日美景。
生:我发现这是排比句。
生:变化美
总结:作者正是通过排比句,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田野里的五彩斑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在即的美景。板书:预丰收
5.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受到了夏天田野中的美景啊?
1)学生读句子。
大屏幕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师生配合读:你说的真好,老师可以和你们一起读一读吗?请同学们蓝色字体,我读黑色字体。大屏幕出示: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ɡ)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3)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4)采访你什么感受?
生:太美了。
此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生:麦子好多好多啊,麦子长啊长啊,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
生:麦子丰收了。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5)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及对丰收的无限憧憬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6)这么优美的语言,我们试着积累起来,好吗?
7)同学们读的真好,听,丰收的序曲已经响起。你们就是这曲子的词作者,谁愿意自告奋勇,第一个来为它填词。
8)一齐填写
我们一起来把它补充完整,将丰收序曲唱响。学习三、五、六段:
1.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听,唔卟,唔卟,唔,这是谁来了?还有一群在田间玩耍的孩子。
2.通过读课文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那你们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快乐的。找到语句,还要说出你的理由哟。
3.学生汇报:
预设一:汇报第五自然段:
1)指名汇报
生:男孩子跑到痞满情操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大屏幕出示:男孩子跑到痞满情操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2)看图: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插图,他们都在做着什么游戏?
3)创境,朗读。
师:那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能都在草地上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这个兴奋劲儿,来读读这句话。
师:让你去,你什么心情?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
师:女孩子们当然不能缺席,跑去给他们当裁判怎么样?裁判们也来读读这句话
4)那你们说就这么摸爬滚打,难道他们不疼吗?你是从哪发现的?大屏幕出示: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5)采访读: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去,可我天生胆小怕疼,谁能用这句话,劝劝我,争取把我说服了和你们一起去吗?那同桌间先试着练练,你能劝服同桌,就一定能打动我。
指三名同桌劝,老师随机点评:
1)能比垫子软?真的吗?我还是犹豫
2)你这简直一读,真是增强了我的信心。
3)你还学会了联系前文,增强说服力,你的思维真敏锐
4)想和我一块去的,一齐来劝劝吧。好,等到夏季一定跟你们走上一遭
预设二:汇报第三自然段:一读带过
评价:你真会读书,笑脸正是快乐的最好表现。
预设三:汇报第六自然段:
1)学生汇报茅茅针段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2)指导学法:我也没见过茅茅针,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它呢?
生:查资料,问家长,去图书馆,上网查,去田间看看
师:你们真会学习,就像你们说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资源是无处不在的。
师:瞧,这就是我从网上查找到的茅茅针的图片。
3)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说说毛毛针的样子吗?
指名读。评价:读得不错,谁还来读?再指名读。恩,说明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用词也非常准确。
4)看作者是用几步把茅茅针吃到嘴的可以标标画画。
5)你们真会学习,个你们学习真开心。那我们来合作,我来读文,你们来做动作,看看能把茅茅针吃到嘴吗?你们做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主要我读的动词,动作可不能做错。
6)做动作,指导动词。
7)体会:沁肺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你们说的这种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直沁肺腑。
生:你们知道吗?这个词不仅不仅能够形容清凉甘甜的滋味,使人印象深刻。如果文章优美生动,清新爽朗,给人印象深刻也可以用——直沁肺腑。
板书:沁肺腑
8)齐读此句
师:那清凉甘甜的滋味真是——直沁肺腑。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4.竖蜻蜓是,生:快乐的;摔跤是,生:快乐的;
5.学习一、二、七、八段
1.唔卟、唔卟,唔,茅茅针好吃吗?唔卟,唔卟,唔,听到这个声音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孩子若没说出来,师说:你们没疑问,我可有疑问。题目不是麦哨吗?文章中的那么多内容我们都学好了,写麦哨了吗?
2.快到文章中找一找。
3.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透过麦哨声,你仿佛能听到吹麦哨的孩子们在说些什么呢?
同桌间可以相互说说。
随机点评:
1)你们真是“一声呼”、“一声应”
2)你们的声音忽高忽低
3)你们的对话,让我想象到,你们再吹麦哨的声音,声音一定非常欢快、柔美。
4.引导发现:同学们,你们再观察观察,这两部分,除了第一段和第七段一样,在第最后一段中有哪些词语和第二段中的差不多呢?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5.你们说作者这样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是啊,这样写不仅结构完整,更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7.谁愿意来读文章中的最后两段,将这段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刻在心中。(配乐读)
8.指导读:末尾是什么号啊,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摇把这个感觉读出来。老师读:很远很远。
9.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10.评价:在这种悠远的意境中,作者的思绪随着时空隧道回到了故乡的怀抱。板书:意境悠
(三)梳理板书,升华主题。
1.大屏幕出示:
麦哨的声音,藏在你心里。像一枚麦芽,在你的心里张开,你的心在舒展。你记不清离开故乡多少个年头了。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依然是冬天的寒冷。你离开故乡,瘦弱的样子,像地里青青的麦。那时你随手拔节麦穗杆,瞿——,故乡吹进心里。老师诵读
2.假若多年后,作者在此听到这熟悉德尔麦哨声,他会想到写什么。总结:我们不仅走进了孩子们快乐的田园生活,更加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3.瞧在我们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一首小诗已经诞生了,我们一起读一读。(随机点标点)
4.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就可以到书籍中去探寻,推荐阅读。
下课!
板书设计:
《麦哨》学有所获
夏日美景预丰收,儿童玩耍乐不休。
语言优美沁肺腑,首尾呼应意境悠。
作业:推荐阅读:
乡村生活的故事书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克
知识改变命运
《麦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麦哨声的欢快、柔美
1、板书课题麦哨,知道麦哨是什么吗?(用麦秆做成的哨子,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了,把麦秆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益写的散文——麦哨,指名读。
2、这么好听的声音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绘的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句。听明白了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肺腑 撩起
似的 黑白相间 剥开 应和
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初 4、作者怎样描绘麦哨声的?出示一、二、七、八自然段。
这麦哨声:句子下出示:一声呼,一声应 你呼我应 忽高忽低 此起彼落
指名读词语,我们一起来吹吹,一生吹,你这是悠长悦耳的',还可以短促些,请你,轻快短促,很好听。这麦哨声是悠长悦耳的,又是轻快短促的。请两位女生,一组“应和着”吹一吹,并解词:一声呼,一声应 你呼我应。请两位男生,“应和着”。
二、入情入境,感受初夏乡村田野丰收在即的景象
1、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是谁吹响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孩子?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多有韵味的句子,美美地读读。(读一读,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的美丽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2、他们在什么地方吹响了麦哨?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出示第四自然段,读1,你看到了什么情景?指名读2,从他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田野里美丽的花儿都谢了,结果了,果子很多,麦穗儿特别引人注目,“擎”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丰收的欢乐,像唱着一曲欢庆丰收的歌。)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课件,师讲述:瞧!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绿荫荫的草地,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也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田野里最耀眼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像金子般闪着光的麦田!指名读。
《麦哨》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本案为人教四下乡村生活单元的一节略读课文。文章以清新秀隽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乡村和谐,柔美的田野生活画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此文为略读课文,文文句优美通顺,适合儿童自读自悟。同时,文字中富含作者热烈丰富的情感,适合提供孩子自读感悟,也适合班级授课中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课外自学能认识本课“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准确认读。
2、通过自读自悟,感受乡村生活的欢快,乡村美景的柔美。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教具准备:
图片若干,幻灯
教学流程:
一、直面文题,速读,搜索,发现
师【板书:麦哨】课题为麦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全文中哪些段落写到“麦哨”。
生:第1、2、7、8自然段。
师:【幻灯:出示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呜卟(bǔ),呜卟,呜……”
第二段: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yìnɡ),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第七段:“呜卟,呜卟,呜……”
第八段: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四个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这四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
生2:我发现第一段和第七段几乎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师:是啊,真是伟大的发现,这四段确实展示出本文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真棒!还有么,你们是否发现文字中表达出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提示一下,关键的词在这四段中重复出现。
生:欢快,柔美。
师【板书:欢快柔美】好,请全班标注这两个关键词。现在分男女生读这四段话。男生读第1、2自然段,女生读7、8自然段,一声呼,一声应,一边读,一边体会这种写法。
生:分男女生读四个自然段。
【解析:此部分教学意在让孩子围绕课题总体感知全文,同时抓住首尾呼应的段落部分学习朗读,让孩子在充分地读书,感受,对比,分析中,在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语感,练习表达】
二、质疑文题,自读,解析,辩解
师:本文总共六百余字,而有关于“麦哨”的段落才区区四个自然段,大约百余字。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文题为《麦哨》合适么?请全班同学表态。
生:举手表态。
师:(大致统计,结果为基本认为文章切题)好的,就请大家来说服我吧。这个问题是我提出的,也许我有我的想法呢。下面请孩子们自由地选择文中你认为最切题的部分,说说切题的理由。
生:自由地读课文,讨论,准备发言。
(1)、探讨第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中蕴藏的和谐有序的柔美。
生1:我想读课文第4自然段,我认为这段话是切题的。(生朗读此段)
师:这段话百余字,是全文中字数最多的自然段。如果它切题,那么无疑对全文切题写作是有力的佐证。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就是感觉到这段话没有偏题,但是说不出理由。
师:有这样的感觉就不容易啦。我想你说不出理由和你不大熟悉文中所描写的“油菜花”“蚕豆花”“豆荚”“萝卜花”“麦杆”“麦芒”等乡间特有的景物有关系。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图片,认识这些乡间的精灵,这些大自然的宠儿吧。【幻灯:“油菜花”“豆荚”“萝卜花”“麦杆”“麦芒”的图片】
生:看图认识,欣赏。
师:请看看,这段中描写“油菜花”“蚕豆花”“豆荚”“萝卜花”“麦杆”“麦芒”的语句,作者写作的顺序能颠倒么?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文中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也就是说要一个凋谢后才长出另一个,是按照生长顺序出现,这是自然之道,不能颠倒。
师:你能说出这段话给你留下的感觉或是读后留下的印象么?
生1:一切都有序,你不争我不抢。
师:是啊,这就是和谐有序的美,不正是一种柔和的美么?现在,你能说说你的理由么?
生1:这段话透着柔美,和麦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吻合的,所以我认为没有偏题。
师:好,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再体会。
(2)、探讨第5、6自然段,感受乡村生活中蕴藏的欢快。
生2:我觉得第5自然段没有偏题。
师:我建议你将5、6自然段合起来欣赏,你请注意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玩累了,喊渴了”。第六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联系得多么紧密啊。读书应该讲究效率,特别是像这样的略读课文,能合并的就一起学。现在请读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觉。
《麦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3.导入新课,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请大家齐读课题----《麦哨》。什么是“麦哨”?(出示实物)老师特地做了一些麦哨,准备奖给那些专心听讲、用心体会的同学,你有信心得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4)男女生合作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配乐)
(5)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小组同学轮读课文的3—6自然段,讨论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
2、小组内交流(湖畔割草的孩子淳朴可爱,盛夏的田野美丽亲切,孩子们活动丰富多彩和天然饮料“茅茅针”。)
3、指名读读、谈谈,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服饰美、景色美、味道美、丰收乐、玩耍乐)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语句也是那样的美。
1、默读课文,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2、交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3)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麦田正演奏着丰收的乐曲,这曲子令人欣喜。结合画面进行朗读指导)
(4)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小结:本文语言优美,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而这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的麦哨声,不正如孩子们那无拘无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吗?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1、老师带来自编的一首小诗,听老师读,大家再一起来读读。
2、作业(1)把你喜欢的描写生动的句子,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2)阅读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
【板书设计】麦哨
欢快柔美
丰收乐
游戏乐服饰美景色美味道美
《麦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文中有特色的句子,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品读文中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PPT 光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哨是什么意思?麦哨呢?齐读《麦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名读,接力读等形式进行)
3、再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比喻的手法,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学了本文,你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
4、完成练习(出示PPT)
四、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五、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麦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
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
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
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
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下面老师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5、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6.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麦哨声吹出来?(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我们男女生合作着吹一吹,这哨声应和着,忽高忽低)
7.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你能读出这麦哨的欢快、柔美吗?
9.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那么,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呢?
10、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这种首尾呼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品味,赏田园画意。
1. 过度: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 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总结:文章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24、麦 哨————————欢快、柔美
《麦哨》教学设计11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
(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了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麦哨》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笔管一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手握一支笔管,但不让学生看见,向里吹气,发出哨声。
同学们,请你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想知道吗?那我们要来个20xx年妇女节的约定,我就告诉你们。(师生约定,听到哨声马上安静)
2、老师这个哨子是用笔套代替的。如果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 (板书课题:麦哨)
3、质疑
接下来我们自己就来学习《麦哨》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轻轻读一读
学习提示:(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仔细观察字形。
(2)思考:结合课文插图,想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3、反馈:(1)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读词语,纠正字音——齐读
(2)说说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
(3)欣赏夏季风情
(4)同桌互相说说,比比谁说得更美。
吹哨组织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品读课文1-2段,7-8段
1、刚才,大家听到了笔套吹出了哨声,那么,麦哨的声音又是如何的呢?边读课文,边找找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
2、投影出示,学学麦哨的声音。
3、自由读读,想想课文出现两次麦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4、反馈,朗读指导。
(二)品读课文3-6段
那么,声声轻快、柔美的麦哨,乡村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呢?
1、轻轻读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出示)
学习提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导相应段落。
第三、四段:
句子理解:
(1)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3) 句式训练:声声麦哨,吹得_________。
(4) 相机结合朗读指导。
第五、六段:
句子理解:
(1)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乡村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3)你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些什么?
(4)相机指导朗读。
声声麦哨,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乡村的生活多美好啊!其实,正如课前第一句话所说,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也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课文117页的古人描写乡村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业: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麦哨》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
1、观看盛夏田园风光。
2、说说感受。
3、你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出示课题),理解:麦哨——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它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想知道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读后交流:
⑴ 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⑵ 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老师指导朗读。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谈感受
1、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2、点名谈谈感受。
五、欣赏田园诗篇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麦哨》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麦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生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板书并理解课题《麦哨》。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课文预习。
二、赏田园画意
1、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哪些段落描写的?
2、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提示:多音字“和”、“应”。]
3、、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然后,听老师的要求表演麦哨声。(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吹得欢快)
4、分组读这两段话,读出情趣。
5、写法指导:
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麦哨声”,除了声音上的呼应,在课文的写法上还有什么作用吗?
6、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7、学生自读自悟,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8、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重点品味“擎”。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运动场,那茅茅针呢?
9、积累语言: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抒田园诗情
1、回归课题,整体升华。课文的题目是“麦哨”,那作者陈益仅仅在开头、结尾听到这麦哨声吗?这麦哨声除了传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还会传在——生命中每一天里,整个季节里,童年的记忆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吹响麦哨声(“呜卟,呜卟,呜……”)。
2、拓展资料
(1)诗人刘定安的短诗(学生自由诵读)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3、拓展阅读
(2)《家乡的小河》。
四、作业:
实践活动:走进田园 享受乡村
第五篇:《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2、学生谈谈麦哨的做法及玩法。
3、模拟麦哨的声音,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
1、孩子们,那我们就在这美妙的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出示小黑板,认读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和、应、剥、嚼”。
三、品读赏析,感受风光美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五彩缤纷】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一样。它唱的是(丰收之歌,也是喜悦之歌,)谁来高兴地读一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3.出示课件,观看图片,再次感受乡村田野的优美。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师: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他们美不美?美在哪?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
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读一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孩子,那么勤劳,那么可爱。是啊,劳动者是最美的,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喜欢的举手,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接下来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来看看图,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的草地上,这群快乐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预设: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师:在草坡上玩着这些游戏心里很(高兴,快乐)老师可要担心了,摔跤比赛,不疼吗?
竖蜻蜓,草不扎手吗?为什么?
(草地柔软而又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这个天然的运动场是大自然送给我们农村孩子的一件特殊礼物,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孩子们在这个运动场上还可以玩什么呢? 师: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玩累了,喊渴了,他们还有纯天然的饮料,快找找,他们喝什么? 师:谁来介绍一下? 师:怎么吃? 师:什么味道?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甘甜清凉的滋味?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我来读读吧。谁想再来试试?读得比老师都要好,你真棒!
师:孩子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只听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引读)
师:麦哨声的特点是有呼有应,我们的作者在描写麦哨的时候也前呼后应,还有哪里也写了麦哨的声音?谁来读一读?麦哨声就是一首优美的歌,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师:文中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他们的快乐,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乐的事?
六、总结全文
师:我们在欢快的麦哨声指引下,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田野的美丽风光,感受了孩子的无限欢乐,文章已经学完了,但那柔美的麦哨声仿佛随着那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飘到了我们的心里。
板书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