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历史教学实录
课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其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引导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旧知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香港和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通过讨论“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二、重点和难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本课学习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是本课学习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教法:阅读归纳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同时利用投影出示歌词。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反映了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史实。表达了作者闻一多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师:如今,香港和澳门都已顺利回归,这两个地区的回归归功于哪一项重大决策?港澳回归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讲授新课
师:找同学朗读《学案》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
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师:边巡视边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引导解答:香港和澳门的组成?香港和澳门回归前分别被哪国通过什么方式占领?
生:看屏幕,回答以上问题。
师:利用多媒体,首先展示香港地区示意图以及香港被英国侵占或强行租借的过程,然后展示澳门被葡萄牙侵占的过程。师:回顾历史,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列强侵占,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喜看今朝,港澳已回归祖国十余载。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位伟人以及他提出的天才构想——“一国两制”。那么“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
生: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师:指出:一个国家指的是中国,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适用范围只限于港、澳、台地区,它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是用来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进而组织讨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生: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掌握哪些重点知识呢?
生:阅读教材,找出《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签署的时间及香港、澳门的回归时间。
师:出示1984年和1987年中英、中葡签署联合声明的图片以及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图片。然后提问: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间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家要用心记忆。再请同学们思考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生:祖国的日益强大
生: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
师:旧中国,港澳同胞与祖国分离,改革开放20年后的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大事。请同学们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生: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
师:是呀,港澳的顺利回归祖国让国人扬眉吐气,海峡两岸同胞的团聚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昔对比,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生:讨论。(回答略)
(三)巩固深化:
1、师生共议,总结本课知识要点。教师用投影展示“知识网络”
1997
7.1
1999 12.20
2、“帮你记”——师出示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要点。生齐读:葡占澳门起朱明,近代签约长占领
南京条约后又侵,九龙新界港归英 改革开放国力增,一国两制受欢迎 港澳回归雪国耻,统一大业向前行
3、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2、“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 C、台湾问题的解决 D、西藏和平解放
3、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构想中的“两制”是指两种()A、社会制度 B、法律制度 C、管理制度 D、经济制度
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外交政策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5、“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地区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二、阅读材料:
材料:“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 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1)这段话是谁说的?
(2)为了妥善解决香港问题,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构想?
(3)1997年之前,香港一直被哪一个殖民国家所占领?分别是通过什么条约占领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的?
第二篇: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3
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由于本节课教材内容少,学生对这段历史很难掌握,因而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史实加强知识外延。为此,我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这段历史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生动形象地把这段历史真实的展示给学生。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2、教材所在地位和作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2)能力目标:由于本课是多媒体教 学,有很多图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由于要联系旧知识,教会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中国共产党顺利解决港澳历史遗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是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本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很好素材。
2、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港澳回归的时间和意义。(2)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三、说教法:
1、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把要授课的重要知识点、难点等一一讲清楚。
2、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
1、学习方法:学生要自主学习,要事先预习,要对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上课的时候,要认真,而且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2、能力培养:(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以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作为导入切口。并且在听歌之前给学生设定了一个问题: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子?由问题引出本课的标题。接下来以学生关于“七子”也就是近代中国被掠夺走的七个地方引出尚未回归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最后导出本课标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教授新课
(1)以上就是导入部分的内容,接下来就进入到了教授新课的环节。为了使这两个部分衔接的更为流畅。我从已经给出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标题中引出港澳离开祖国怀抱的话题,这样可以增强课程的连贯性。关于港澳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问题,我设定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八年级上半年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另外,因为有些知识是学生没有接触的所以我又对学生们的进行了提示引导和补充。最后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一步一步进行了总结与展示。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知识。(大概五六分钟)
(2)结束了关于“如何离开”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把学生的思维点转移回讨论“收回”问题上来。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过渡,我提出两个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港澳离开祖**亲怀抱?”导出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近代社会的贫穷落后。然后提问“那么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又是什么样的面貌呢?”通过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对比,引出我国用能力收回港澳的历史背景。这样做即 完成了过渡,又为下文要求学生思考港澳回归的启示打下伏笔。另外还联系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可谓一箭三雕。
(3)在已经把话题引入的“收回”的基础上,该如何导出“一国两制”呢。这里我巧妙的设置了一个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阅读63页活动与探究想一想的内容。①首先思考
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方法来收回呢?由此引出武力解决、和平解决两种方式。
②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武力解决为什么不好?以此来分析两种方式的优缺点。继而导出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一前提。
③然后立足于63页的内容通过提出“港澳的历史与实际情况又是怎么的呢?”引出港澳和内地社会制度的矛盾。
④最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收回香港和澳门的办法既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又要处理好社会制度的矛盾的方法。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一国两制”的提出。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慢慢引导过程中自主的掌握了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我用一个简单的关系图把一国两制的含义剖分为两部分,然后结合一国两制的意义进行结合式的讲授。方便学生记忆,使学生可以容易、全面的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 有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基础,由此引入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具体实践过程上来。
为学生播放香港回归时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当时令人激动的场面,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然后对澳门回归也采用同样的形式进行讲解。重点时间知识点进行强调。
(4)接下来是本课的另一重点内容,那就是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对港澳回归历史意义的学习进行升华。所以这部分作为最后的重点进行解读和强调,并要求学生记忆。
3、课堂检测
以上就是教授新课的环节。下面就进入了课堂检测环节。在这个部分我安排了一个讨论题,“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以此来进一步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也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使课程更加完整。
4、小结巩固
当着一套完整的授课内容结束后。为了能够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做的连点成线。小结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最后,我以一 个简单的图表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整合。由于本节课与下一节课“台湾问题”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最后我留的作业是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搜寻和台湾有关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
1、提出背景: •
2、提出人: •
3、含义: •
4、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
2、香港回归(1997.7.1)•
3、澳门回归(1999.12.20)•
4、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第三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得体会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得体会
何云霞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八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资料,基本能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处理教材上,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通过对“用什么方式收回港澳,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什么结果”、“一国两制构想内涵”、“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一国两制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何能成功收回港澳”、“港澳回归历史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并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解决个别难度较大的问题上,通过材料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但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中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活动,学生间的互动不多;学生之间的合作较少,也缺乏真正的学习“探究”,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现在想来这样的“探究”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教学形式多样。例如:在导入时直接用香港回归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会产生悬疑,港澳是如何被掠走的?又是如何收回的?在讲到港澳被割占后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情时,播放并全班同唱《七子之歌》体会国家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情感教育。在对中英之间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教学时安排历史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课堂。历史剧的安排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操作过程中显得过于刻意,按部就班,前后的衔接也没有做到位,所以略显突兀。
教学效果较理想。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选择和材料题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本课所学知识。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创新能力不足,在日后的教学中,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汤希杰
乌海市第十四中学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现代历史》八年级下,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台湾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完整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也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据此,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仪式;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了联合声明,据此,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仪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学情分析】
香港澳门回归,距离现在比较近,对此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在此后的学习中香港澳门回归也经常提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了一些相关港澳台的历史知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其历史根源学生不是很清楚,教学中任然需要教师补充。许多孩子对于香港、澳门是向往的,因此本课学习孩子们有着满满的兴趣与好奇,教学内容是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的;教师要合理的利用爱好完成情感态度的指引完成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在回顾已有知识和教师的适当补充下,让学生能够讲述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通过自读课本,能过让学生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时间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意义。【教学手段】
讲述法、PPT、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2、导入:播放《七子之歌》听听这首歌的词、情感、期盼。第一板块:历史之痛
(1)回顾: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结合:PPT图片,学生回顾、教师补充说明列强如何一步步割占香港、澳门。(备注:台湾问题下一课专门讲解。)(2)反思历史:
学生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 从领土的丢失想到了什么? 《七子之歌》反映了国民的什么心情?
引出邓小平的话——…….收回!(怎么样收回呢)
3、第二板块:现实之傲
学生思考并讨论
(1)教师出示:收回香港、澳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探讨战争与和平两种方式的利弊。(2)教师出示材料:《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对话》分析和平方式解决面对新的问题:选择什么合适的政策?
(3)学生自读课本并完成:
“一国两制”针对问题:
提出人:
含义:
成功实施:
(4)教师出示材料:港澳回归后出现的新的发展。
学生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4、第三板块:未来之盼 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讨论
(1)对比历史耻辱与今天港澳的回归说明什么问题?(2)港澳的继续繁荣又说明什么问题?(3)展望未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未来关系是?
5、【课堂小结】
结合上述问题学生总结:港澳回归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概括:港澳台记忆的伤痛;港澳现实的骄傲;台湾未来的期盼
6、【板书设计】
香港(英国侵占)
1997.7.1
一国两制
恢复主权行使,立
两个特别行政区
澳门(葡萄牙侵占)
↓
1999.12.20
统一大业
→
继续的努力:台湾
7、【课堂练习】
见PPT
第五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前三分钟
关于忠 导入
历史上对国家忠诚的人很多,今天这堂课老师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这个人就是邓小平。提到邓小平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生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一生的成就不仅于此,他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这些都源于他对国家的忠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共设计了3个环节,“沧海桑田忆分离”“一国两制定大业”“洗刷屈辱庆回归”。
先进入第一个环节“沧海桑田忆分离”,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大陆分离的过程,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做适当的补充。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那香港和澳门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那该怎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此邓小平曾说过一段话。出示材料:
材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另一种是和平方式”。
1、用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用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进入第二个环节,“一国两制定大业”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5页,找一找:“一国两制”是由谁提出的?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吗?
阅读课本P65页相关史事,找出“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
学生读课本回答,教师强调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即一中,且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一国两制的意义。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国两制”构想照顾了历史和现实可能性,是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大计。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它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材料二:海峡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各方经济获得共同发展,也提升了各方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势必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进而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奠定基础。
材料三:一国两制构想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思路。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少的国际争端,有争端,就得想方设法解决它。如何解决,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办法。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
过渡: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我国领导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洗刷耻辱庆回归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6-67页,找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观看香港回归视频。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更为了反思历史。
讨论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讨论二:香港澳门回归,有何重要意义?
出示材料 材料一: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原因:
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根因)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因素)
4、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
教师:香港未回归前很多国家都不看好香港的前景,美国的《财富》杂志断言香港会死,那回归后的香港死了吗? 展示香港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最后进行小拓展,对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区分,学生一起思考回答。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1.2017年7月1日将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2.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 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右图事件的时间是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5.“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A.和平统一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谈判原则 D.实现经济互助 6.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7.“一国两制”()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B.台湾、香港和澳门可以自由选择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