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时间:2019-05-12 20: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第一篇: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摘要:李唐的《采薇图》是宋画的代表之作,此图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画面整体呈现出怡然淡泊的风格,以此对当时的北宋臣子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行为进行鞭挞和讽刺。李唐《采薇图》除了主题鲜明,有一定的教化意义之外,在审美上也以高超的画工,赢得历代文人的赞誉。本文基于作品之上,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于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于此画的画面进行描述,总括人物造型特征。其次,从服饰层面分析图中的人物造型;最后,从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分析人物造型特征。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采薇图》有更加深入的鉴赏,并将绘画艺术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提高人物画的造诣。

关键词:李唐;《采薇图》;人物造型

Abstract Li Tang's “plucking map”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ng Dynasty painting, this figure to Boyi and Shuqi “poor but never sway” story, the whole picture showing a happy indifferent style, to castigate and satire o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hen the courtiers perfunctory behavior ship Yan enemy thing.Li Tang “plucking map” in addition to the theme, have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in the aesthetic is also a superb painter, won the praise of literati.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bove works,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Li Tang's “Wei Wei”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ing.For the first picture is described in figure feature.Secon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lothing,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s from the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we can have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Wei Wei”, and apply the painting art and skills to their works, improve the attainments of figure painting.Key words: Li Tang;“Wei Wei”;character modeling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的内容大多是作家那个时代和背景的反映,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息息相关。对于李唐来说,也是如此,他的经历和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创作的题材和风格。他的画大多以山水和人物为主,其中很多与当时的政治有所关联,多以文人高士为自己绘画的内容,借此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采薇图》是画家南渡之后的作品,也是在此情境下对于自身心境的表达,因此,对于李唐《采薇图》中人物造型的研究,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丰富已有的研究体系,还能够从审美意义上完成对这幅作品的鉴赏,借此体会李唐隐蕴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李唐《采薇图》总括

李唐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其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上的造诣很高,风格前期以苍劲古朴、气势雄壮为代表,后期则去繁就简,自成品格。其《采薇图》是其后期的作品。《采薇图》的妙绝之处在于这幅图中既有人物,也有山水,将这具有代表性的宋画元素融为一体,山水刻画人物的状态,人物提升山水的灵气。画面之中,前景部分是风景,一排枫树挺拔而立,树干奇崛如铁,整体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和挺拔的精神。枫树与画中人物相当益彰,也是对画中人物精神的外化形式。在枫树后面立着一块石壁,上面书写:“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我们便可知道画面中景中在那块光滑如砥的大石头上对坐的两个人物,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伯夷和叔齐。

图1:李唐《采薇图》全貌

而关于这两个人物谁是伯夷,谁是叔齐,在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冯鸣阳在《宋画《采薇图》中的人物形象》一文中,从年龄、人物姿态、人物所处位置和人物性格四个层面分析了谁为伯夷,谁为叔齐,最终得出左侧离我们视线稍近的人物为叔齐,而右侧离我们视线稍远的人物为伯夷。画面中,叔齐的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扶着地,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似乎在神情激昂的在诉说着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种种罪状。而对面的伯夷则是倚树抱膝而坐,面带倦容,但是也能够从他专注的神情之中,看出他在认真的聆听,他表情庄重肃穆,眉宇间仿佛还带着许多的忧虑,似乎正在追忆故国往事。在深山之中茂密的丛林衬托着两个身着淡色服饰二人,后景中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古藤攀援着那颗大松树,两个人的面前放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的是采薇的工具,整个画面看似是出世的随遇而安,却也带着对家国的忧思。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之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之时,可谓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二、《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1.人物表情在对比中传达深意

对于人物画来说,人物的表情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画家能够寥寥数笔将人物的表情勾勒而出。表情不仅代表着人物的状态,同时也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形式,通过对于表情的解析,能够对于画作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极好的人物表情就是要有深意,给观赏的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在《采薇图》之中,人物的容貌和表情都有各自的特征。

首先,从容貌上来说,画中人物的容貌并不是容光焕发和春风得意的,而是略显得消瘦,没有光泽,这与他们久居深山的情况也分不开,长久的食物不足导致精瘦的模样。两个人物的面貌并不相同,伯夷的脸呈国字形,眼睛细窄,眉毛向上,眼角上挑,鼻子很大,五官之中透露出一股沉稳之相,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稳重的感觉。而画面中的叔齐只是简单的勾勒出了一个侧脸。他的眉毛很淡,眼睛很小。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侧面中看到他轮廓分明的耳朵,胡须不算浓密,但是打理得井井有条。总体而言,叔齐的轮廓更加硬朗。在绘画书法上,上眼皮采用墨线形式进行强调。值得一题的是,叔齐的嘴是呈现半张着的状态的,这与他在画面中滔滔不绝的状态相符。除了基本的面貌,两人的胡须也值得一提。胡须呈倒三角,而是呈梯形,采用淡墨整体晕染,之后再用细笔对于胡须和毛发进行一一勾勒,用笔十分精到。这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使得伯夷叔齐看起来有了某种山中仙人的“仙气”,显得超尘脱俗。这种表现方式突破了之前对于胡须程式化的绘画手法,也从侧面体现了他们两个人已经久居深山。

二人除却在容貌上的区别之外,在表情上也是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种对于更加强化了他们两个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也在这样的对比之中传达出一定的深意。从画面之中来看,伯夷的表情更加沉重,有一种引人琢磨的愁苦,同时也有一种胸怀天下的思考。这也符合他长者的身份。相对而言,叔齐的状态则呈现出略显兴奋的状态,在倾诉之中带着一点激动。关于二人的表情,从古至今也有多很多解读,例如,嘉庆甲戊春翁方纲在图后的题跋对此就有所描述:“半面危颜苦;伯也,正坐摹尤难。饥余久矣,色如菜,遂志命也。全乎天中有忠君殉国誓言,目眶骨立,神凛然尔。” 2.人物形态中的象征性表达

画中人物的形态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在《采薇图》这个作品之中,伯夷叔齐都是以坐着的姿势呈现在观众面前。“坐姿”在古代绘画作品中是文人墨客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二者虽然都是以“坐姿”示人,但是却形态不同。伯夷是正面而坐,双手抱膝,双腿盘交,面向观者。叔齐侧身坐,窝坐在腿上,一手微微弯曲着撑地,一手前伸并作出手势,弓背,身体前倾。视线朝向伯夷,而不直接面向观者。他们二人的坐姿也能够从之前的画作之中找到异曲同工的作品。其中,伯夷的姿势很像《高逸图》中山涛的姿态,而叔齐的姿态与宋无款《神骏图》中一高士的姿态相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之中有可能是自觉的在形式上借用之前的文人形象,将其渊源和深意藏于其中,又或者是不自觉的受到前人的影响,将其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不仅如此,叔齐的形态中,左手伸出了两根手指,似乎在用手势表达着什么。历代对于这两根手指也有不同的解读。这与佛教手势中的“不二”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二”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其中《维摩洁经·第九品不二法门品》中专门讨论“不二法门”,记载了各位菩萨对“不二”的解读。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知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估:“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佑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因此,《采薇图》中叔齐的手势应该代表了一种无言、沉默。

从服饰上来说,叔齐的服饰宽大,衣衫整齐,而右侧的伯夷的服饰则相对随意,将袖口卷至中部,随意坐在地上,从服饰中也能够看出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来。叔齐的个性相对分明,而伯夷则相对中和。在绘画手法上,叔齐的服饰笔法上较为刚劲,而伯夷则相对柔和了许多,这与人物的形态也形成了呼应。3.人物造型之中的自我表达

李唐在靖康之难时被虏,后来他又逃了出去,南下为宋朝服务。他的《采薇图》中虽描绘的是江湖之远的景象,但是无论是画中的人物,还是李唐本人,真正的心思却始终都在庙堂之上。

从他们的鞋履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其自我逼到。《采薇图》之中伯夷叔齐穿着整齐而干净的齐身深衣,仿佛高士,而脚下的屡却为一般农民劳作时所穿。叔齐的鞋子虽然大多藏在身下,但是我们依旧能够从细节中看到这是一双草履,这与叔齐滔滔不绝的形态搭配在一起,显得似乎有些不协调,虽然身着草履,但是丝毫看不出劳作的气息。而伯夷的鞋子则在观众的视线之内,伯夷虽然露着脚趾,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暗合了僧人苦行穿露趾的传统。但是他们与一般解衣磅礴的赤脚高士也不同,他们的脸上、身上都很干净而娴静,没有担心食物的狼狈不堪和窘迫,仿佛深山采薇是一种文人雅士的日常休闲而并非关乎性命之生死大事。

这里的李唐借着采薇的活动,显然不是为了表示他们的闲情逸致,而是表现他们虽然身在山水之间,却始终保持着自己对于家国的忧思和高贵的文化尊严。而一向擅长山水画的李唐,在这幅作品中却以山水作衬,着重对于两个人物造型的刻画,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被放大,圣贤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此时对于这二人的赞誉也可以看做是对于自我的勉励,示人更示己。伯夷、叔齐二人均有经世治国之才,他们只要归顺于周王朝,以他们的学识,一定会在朝中取得较高的地位。但是他们却在这样的选择面前毅然倾向于商朝,将自己自我放逐与山水之间,采薇以食。同样的情境也发生在李唐身上,他只要向金屈服,便可得到优待,但是他却毅然出逃,选择为宋朝服务,有效仿前人的魄力。此外,除了对于自己的勉励和表达自己的决心之外,这幅画对于伯夷叔齐的赞誉还对当时苟且偷生的北宋臣子进行了讽刺。

结论:李唐以细腻、精微的笔触刻划人物性格,以粗重、简劲、顿挫有力的笔触勾出人物形态,以流畅、爽利的笔墨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人物的坚强而刚韧的性格和紧张的内心活动,再现了一对不屈不挠、刚直不阿的英雄形象。对于李唐《采薇图》 人物造型特征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个作品中人物的重要性,体会其中的审美意义。在这个作品中,李唐一反之前的以山水为主的绘画特征,将两个古代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再现伯夷、叔齐的风雅姿态。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我们从两人的神态和行动之中窥探二人的性格的志趣,也从中感受作者寄予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对于二人的赞誉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但是北宋屈服于金的文人有所讽刺。参考文献:

[1]冯鸣阳.宋画《采薇图》中的环境考察——兼论南宋环境人物画的新样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5):50-59+208.[2]窦鑫.由《采薇图》看南宋绘画[J].美与时代(下),2016,(08):59-61.[3]冯鸣阳.情节、风格、意义——宋画《采薇图》的图文关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5):31-39+225.[4]卢辅圣.李唐《采薇图》缉本设色[J].书法,2015,(05):171.[5]冯鸣阳.宋画《采薇图》中的人物形象[J].美术学报,2015,(02):41-50.[6]孙娜.从<采薇图>品读南宋院体画精神[D].浙江师范大学,2015.[7]冯鸣阳,黎晟.形式、观看与视域——论南宋画院人物画《采薇图》的视觉模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06):106-112.[8]刘明波.李唐《采薇图》本旨探析[J].艺术百家,2014,(06):235-236.[9]韩耀红.释义中国历史题材名画《采薇图》[J].才智,2014,(31):271+273.[10]王舒.一食南山薇

千秋有节名——李唐的《采薇图》[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3,(07):4-5.[11]黄小峰.药草、高士与仙境:李唐《采薇图》新解[J].文艺研究,2012,(10):141-150.[12]冯鸣阳.《采薇图》的政治意涵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3):82-90+183.[13]王育花.论李唐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09.[14]马晓伟.谈《采薇图》的山水精神[D].沈阳大学,2014.[15]张安治.从“采薇图”看李唐的艺术成就[J].文物,1960,(07):23-25+4.

第二篇:采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四牡(mǔ)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2)通假字

岁亦莫止

莫——暮 mù

彼尔维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放录音,听读课文(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①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文本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段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教学预设】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艺术手法提问:同学们的镜头设计很不错,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几位同学的镜头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1)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2)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镜头二: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第三篇:《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诗经》介绍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诗》,汉代奉为经典,乃称《诗经》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理解思想内容 1. 学生诵读、翻译。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2.整体把握。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5、确艺术特点,熟读成诵。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6、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第四篇:《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

我们上节学习了《诗经》两首中的《氓》,现在我们复习下《诗经》的知识:

、《诗经》的编排分类

(1)风:各诸侯国土风歌谣。

(2)雅: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

(3)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谣。

2、《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

二、字词梳理

、生词注音

玁狁(xiǎn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iù)

靡盬(ígǔ)喧嚣(xiā)寰宇(huán)神裔(ì)

肴馔(á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ǐ)

归聘(pìn)四牡(ǔ)骙骙(uí)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ùfēi)载渴载饥(zài)整饬(hì)

2、字形字义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

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

三、整体感悟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佳句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句被被不少学者进行过评述。总体可由下列五点说明:

一是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是“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是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是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艺术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六、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奥德赛》,从结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和本诗进行比较。

附录

1、结构

分为五个小节:

一是思乡之苦,遵旨放行;

二是奥德修斯的疑虑;

三是神女证实;

四是宴席上的再次挽留;

五是返乡的坚定决心。

2、内容

节选部分表现了奥德修斯的思乡的愁苦和返乡的坚定决心。

3、表现手法

通过场景、动作、对话的描写来烘托表现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

第五篇:《采薇》教案

采薇

教学设计:张飞

【教学目标】

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四牡(mǔ)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

(2)通假字

岁亦莫止

莫——暮 mù

彼尔维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放录音,听读课文

(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

(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①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忧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文本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分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预设】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艺术手法提问:同学们的镜头设计很不错,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几位同学的镜头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1)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2)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镜头二: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9/106419.asp

下载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唐《采薇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薇》读后感

    《采薇》读后感 附《采薇》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教案采薇大全

    《诗经》二首之《采薇》教案 时间:2010-11-22 地点:高一年级办公室 备课人:王凤琴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

    《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 一、教学目的: 力求使学生对中国先秦诗歌文学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美刺”的社......

    采薇教案★

    采薇 《诗经·小雅》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新课导入 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优秀古诗文像涓涓细流,穿过巍峨的群山,流经广阔的原野,汇聚百川,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哺育......

    采薇教案

    采 薇 一、 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3.进一步了解《诗经》“无邪”地“言志”的特点。 4.了解《采薇》篇对后世边塞......

    采薇教案

    4.2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

    《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