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露 学生课程七年级上册第十讲《士志于道》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十讲《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不耻于恶衣恶食
淮南第二十三中学 杨露
教学话题:阅读《论语·里仁》的《士志于道》,理解儒家思想中的圣人之道,体会“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意义及重要性。
教学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完善、情趣高雅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先义后利、以义为重便是君子,而只注重一己私利、不顾道义就是小人。以《养志读本》内容为依托【七(上)第十讲:士志于道】,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塑造君子人格。
教学分析:追求古圣人之心,体会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即对安贫乐道精神的追求。体会有志于追求天理仁道的人,要以人事自己的本性为重,以身外之物为轻,富贵、贫贱都不能动摇其信念,这样在道业上有所成就。
教学理念:学生是未成年人,其思想和人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恒量,积极因素多了,消极因素就会缺少空间。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教师富有深度的对经典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君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内涵。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君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当下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历练君子品格:“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君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当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君子品格:“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理解孔子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讨论法
1、教法:传授内省法,启发思考法
2、学法:合作探究法,勤于思考法,联系生活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笔记本 多媒体 文字稿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一)【导入话语】:给出《诸葛亮戒奢从俭,甘于淡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理想与名利。
(二)【现场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重要性。
(二)【设计理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引用材料
(一)【材料展示】多媒体播放《养志读本》七年级下册第十讲《士志于道》原文及注释
(二)【现场互动】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原文意思,并派代表交流阅读体会。
(三)【设计理念】:情景入手,引起关注。
三、主旨解读
(一)【对比阅读】《诸葛亮戒奢从俭,甘于淡泊》和《士志于道》对比阅读
(二)【主旨解读】学生探讨主旨,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重要性。孔子是把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试金石。
(三)【设计理念】:促使学习,领悟话题。
四、联系自我
(一)【老师过渡】请学生们合作探究,“理想与名利”哪个重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现场互动】上讲台展示小组的成果,师生互动,教师适当点评,学生互为补充。
(三)【设计理念】:认识自我,明确方向
五、榜样引路
(一)【老师过渡】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来做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呢?面对社会的金钱至上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案例展示】教师播放正面视频。教师引导:士志于道,不耻于恶衣恶食
(三)【现场互动】同学们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设计理念】:榜样引路,弘扬正气。
六、方法指导
(一)【方法使用】:榜样引路法,交流探讨法,反省深思法
(二)【设计理念】:创新方法,提升水平。
七、任务总结
追求古圣人之心,体会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即对安贫乐道精神的追求。体会有志于追求天理仁道的人,要以人事自己的本性为重,以身外之物为轻,富贵、贫贱都不能动摇其信念,这样在道业上有所成就。
八、布置作业: 1.寻找我们身边的“士志于道,不耻于恶衣恶食”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2.熟读课文,领会课文意思 板书设计:
士志于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一、我们如何去理解“士”这个字的意思?
二、“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说明什么道理?
三、有坚定的信念和操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借鉴意义?
教学反思: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它的经典。操守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境界。崇尚气节,保持民族尊严和人格尊严,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朝闻道,夕死可矣”。都是我们民族信念和操守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一起去弘扬去传承。
第二篇: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16.《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文本探究:
作者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极精细的工笔,为我们绘写出紫藤萝独具特色的风韵,那色泽、那神采、那芳香,都鲜明可感。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于此,作者通过与花的心灵沟通,把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把回想与展望交织起来,使紫藤萝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在倍加珍惜的心境下,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学情分析:
这是进入初中的第三个学习单元,学生虽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积累,但本课由于在借景抒情方面,含蓄而又深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而重点需培养感悟能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睹物释怀、借景抒情的散文,由藤萝引向对生命的思考,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同时酝酿阅读感受,启发学生初步领会文中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然后遵照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思考品味、合作探究,探究反思、拓展迁移等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并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3.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课时安排:2课时
第1页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3.品读语言、感悟生命(花的形象、哲理句子)4..写作启发 媒体设计:
本课重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投影宗璞《哭小弟》片段,导入课题,加强学生对文章背景认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背景故事。〔多媒体显示:黑底白字,宗璞《哭小弟》片段,师深情诵读——配乐朗读(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卡洛儿〕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同学们,这里面的“我”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发表过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等许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佳作《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投影:紫藤萝花瀑、宗璞像)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二、整体把握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3.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悟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2页
点拨:
赏花(1-6自然段)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爱花 忆花(7-9自然段)睹物释怀——惜花
悟花(10-11自然段)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花 3.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紫藤萝花)
4.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繁盛——稀落、伶仃)5.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6.情随花变,作者借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二)、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师板书:花的形象——生命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懂得生命的意义,能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四、作业布置:
《导学案》本课内容1——10小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主旨进行了探究。这节课,我们再从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上对文章进行赏析,同时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品读赏析
(一)师: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
师点拨: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第3页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二)1.师: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生自由诵读,讨论)师生合作:(投影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即将离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生齐读主旨段)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历尽磨难,仍顽强不息。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生活,好好生活啊!(投影这段话)
三、写作启发
师:这篇散文,作者将生命的感悟很好地融入到对花的描写中,借花的形象抒发人生感悟,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投影以下问题)
1.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才好? 2.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3.景物怎样写才会生动、亲切? 4.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学生说说由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投影)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第4页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3.对景物要有感情。
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思)
四、布置作业
1.《导学案》本课11-24小题
五、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借景抒情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课后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我认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一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二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很好的品味了优美的语言,积累了写作经验,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比较到位;三是重朗读、重直观的思路,帮助学生很好理解了课文;四是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足之处也有两点: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美文的激情不够,教师语言比较平淡;二是学生人生体验调动不够,导致学生对主旨的感悟比较仓促,体味不深。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