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 》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风鸣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文探究: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
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
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4.学生汇报:
(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
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8.学生汇报: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 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
(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
三、总结升华:
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下大工夫
祖母分享快乐
乐于助人
爱惜莲叶
倒贴茶水剪叶治疮念念有词守、欣、喜让、欣赏
第二篇:莲叶青青_教案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芦葭九义校 吴敏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等7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首尾呼应、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孩子们,看着这一池青青的莲叶你会想到什么?作者想起了他那慈祥的祖母使他生出了许多感动,令他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莲叶青青》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结合导学单选择重点词语相机指导)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回忆了祖母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并尝试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品读2—4体会喜爱之情
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小组内自由阅读第2到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体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勾画。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注意品读以下句子: A.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B.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理解“不以为然”并练习造句,孩子们看着荷叶心里在想什么?看看文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文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祖母的高兴劲儿? C.指导朗读
3.总结:从河泥的精挑细选、亲自种藕,到莲叶欲出时的默默守候,无不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祖母非常爱荷花,她对荷花下的功夫真是令人吃惊。可是,她为什么要剪下自己心爱的荷叶呢?
(二)品读5—7自然段,感悟善良
小组合作:默读5——7自然段,祖母为了给小孩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勾画、批注,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抓住“赶快”、“咔”等指导学生体会老太太没有丝毫的犹豫,剪荷叶的速度很快,十分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荷叶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并指导朗读。
过渡祖母只给了一片荷叶给那个小孩吗?我们继续交流。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面对这一缸萧条的荷叶,祖母说了些什么? 3.思考: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作者? 4.总结交流。
板书设计:
爱荷(精心呵护)
莲叶青青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送荷(毫不犹豫)
第三篇:莲叶青青 教案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抓重点句进行品读感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采用围绕中心问题,揣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课件、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谈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古以来,荷花一直为许多文人墨客所赞扬、所吟诵,如我们熟悉的古诗《小池》,又如古诗《江南》,以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当我看着那满池的莲叶,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我不禁想起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莲”字上下结构,要注意走字底写法,最后一笔要写出一波三折的特点。)齐读课题
3、再读课题,问:在炎炎夏日,当你看到这满池荷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畅)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祖母的那些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1、课文写了祖母的什么事?(爱荷、送荷)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三、品读②-④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课文那些语句描写了祖母喜爱荷叶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2、指名读一读。
祖母是多么爱荷叶呀!正如文中所说,当„„(师生共读)
3、同学合作,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话。①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②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③当把小荷叶快要冒尖时,祖母。④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
a、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小的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会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好看的)
b、可祖母却是怎样的表情?(一脸欣喜)
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把祖母爱荷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c、在这句话中,你认为作者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在家里,你享受过爷爷奶奶对你的宠爱吗?当爷爷奶奶看着新生的孙子,会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读出那股高兴劲儿。(体会长辈对自己的疼爱,指导读出祖母的那股高兴劲儿)
⑤当小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师: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指名说)你觉得他们怎样?(自由发言)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享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再读句子,体会祖母的那份爱荷之情。
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她下得功夫让人吃惊,对莲叶更是精心呵护,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送给别人呢?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四、品析⑤-⑦自然段,体会祖母对别人的关爱
1、出示阅读提示: ①认真阅读课文⑤-⑦自然段,想想祖母看到小孩儿有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②用自己的符号,标出有关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空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 ①生读
②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的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丝丝地吸着冷气?(忍受痛苦)现在祖母也丝丝地吸着冷气,她痛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③指导朗读(前半句语速稍慢,后半句“替”字读重,加快语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过渡: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儿忍受痛苦,真是疼在孩子身上,急在祖母心里,看到小孩儿的心痛,祖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①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祖母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祖母的这种毫不犹豫)②指导读
谁能把祖母剪荷叶时的那种干脆、毫不犹豫的感觉读出来。③师生共读 ④那青青的莲叶是您的最爱,可是当您看到那生病的小孩儿正忍受痛苦,您醒过神来,读„„(生读)
过渡:不仅如此,而且„„(生读)每隔几天,她都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欣赏)
b、现在本该郁郁葱葱的荷花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残枝败叶,家里人会怎么说?生病孩子的母亲又会怎么说?
过渡:此时,面对着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却说。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理解“一物降一物” “罢了”
这句话是祖母的什么描写?(语言)从祖母的语言描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
①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地精心呵护,到毫不犹豫地拿到给别人治病,从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②作者抓住祖母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把一个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写法在今后我们可以运用写作中。5.写作特点
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却把自己最喜爱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里,这种爱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次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课文一直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作为题目呢?(师生共同探究)
祖母如同那青青莲叶,给人们带去清凉,给人们以无私的帮助,作者借青青莲叶,来赞美祖母,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请同学们读读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话,说一说写作特点。(首位照应)
五、拓展:
1、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
2、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图片)
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支架”的伟大教师——谭千秋;这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炭翁陆松芳„„
六、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送荷(毫不犹豫)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爱荷(精心呵护)
、
第四篇: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了解课文睹物思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针对本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特点,学生可运用“读——找——品——再读”的方法学习。
【教学方法设计】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由于课文篇幅有点长,所以采取了分段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与后来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荷叶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形成的鲜明对比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的重点段落,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然后交流阅读体会。讨论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进而体会出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感悟出课文首尾呼应、睹物思人的写作特点。整个教学环节力争以读为主,以读促思,读、思、议相结合。【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莲叶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荷花亭亭玉立,高雅脱俗,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描写的对象。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荷花图,请同学们美美的欣赏吧。看着这些荷花,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2、揭题:同学们,你们搜集的诗句的确很美,可这些班驳陆离的诗句都不是作者许永要找的,倒是这一池青青的莲叶,(课件出示莲叶图)勾起了他无限的思念,使他想起了一位可敬的长者,那就是他的祖母,[板书:祖母],还令他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
(一是祖母十分喜爱莲叶;二是祖母剪下自己喜爱的莲叶送给小孩治疮。)【板书:喜爱莲叶
剪叶治疮】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第2-4自然段)
2、师:请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体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读给大家,并谈谈你的体会。学生汇报交流。
生读(出示课件):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师: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
生读(出示课件):当种种藕时,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师: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这句话是整篇课文中多音字和生字最多的一句话,他居然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像他这样也读一下这句话?一生再读。
师:仔细听这个同学读,看一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生谈体会。
师: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注意读好刚才打动过你的词语生读此句话。师:读得有声有色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祖母对莲叶的喜爱?
出示课件:当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1)、“小叶蔫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老太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4)、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祖母尽职尽责地守着荷花缸,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祖母突然发现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她会怎样呢? 找一找有关的句子,你从哪里读出祖母的兴奋,激动呢?
生读(出示课件):“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时,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1)、“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看着小荷叶心里在想什么?
(2)、看看文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的那个高兴劲儿。(3)、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么样?她怎么疼爱你?(4)、再自由读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5)、请女生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师: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祖母喜爱莲叶?
生读(出示课件):“当老太太也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师:你觉得祖母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河泥的精挑细选、种种藕的亲力亲为,到莲叶欲出时的默默守候,无不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清楚感受到祖母非常爱荷花,她对荷花下的工夫真(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莲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感悟善良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5——7自然段,祖母为了给小孩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1)、大家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冷气?
(2)、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冷气,她疼吗?这种心疼的感觉谁能在读出来?(指导:丝丝语速要慢)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句?(4)、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祖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1)、上文中我们知道祖母爱荷叶就像爱他的孙子一样,而现在她怎么却“咔“的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她当时在想些什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剪荷叶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如果把哪些词读得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3)、课件出示祖母剪荷叶的画面。(4)、师生合作推波助澜式朗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新生的孙子,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过渡:祖母只给了那个小孩一片荷叶吗?(引读:每隔几天„„萧条)什么是萧条?大家想象一下,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想当初,荷叶长得郁郁青青时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可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面对这样一缸萧条的荷叶你想对祖母说什么呢?祖母后悔吗?看一看下面的句子,找一找答案
课件: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1)、解释“念念有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2)、“一物降一物”第一个“一物”指的是什么?第二个“一物”指的是什么?(3)、从哪些词语看出祖母不后悔呢?
看到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莲叶就这样萧条了。听到的却是这样令人感动的话,此时你可能有更多的话想对祖母说是吗?我们什么也不说,再恭恭敬敬的读一下祖母的言行。师生配合读
师:虽然祖母对荷叶是百般怜爱,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她却:
生: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不仅如此,而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她却却念念有词地说:
生:“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思考: 读到这儿,你们能告诉老师,到底是祖母的什么感动了作者呢? 生汇报交流,师板书【为人善良
关爱他人】
五、学习写法 布置作业
1、体会写法
(1)、现在老师想问一下,本文明明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莲叶青青”为题? 总结: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莲叶是祖母的最爱,她如珍宝般地栽种荷花,而后又无私地送荷叶。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2)、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全班齐读首尾两段。)
(3)、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爱无处不在,我们何尝不在享受着爱呢?只要静心细心寻找,你就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关心只是在一线之间。孩子们,不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爱留住:可用笔书写爱的过程,用画描绘爱的轮廓,用摄影留下爱的影子。但不论哪种方式,老师希望你们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能学会付出,让爱的种子播撒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青青的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乐于助人的心,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八个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习作训练
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课件出示一些感人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请以“xx的爱”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祖母
喜爱莲叶
心地善良
剪叶治疮
关爱他人
第五篇: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
教材分析
《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赞美了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玄、驳、雇”等6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等9个字,以及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展示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学生交流看画面后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作者看到了这样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荷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为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模仿录音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字,把生字词多读几遍。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4.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xuán(玄)zhǒu(肘)chuāng(疮)”的读音。提醒注意“藕、斑、疮”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
5.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书写。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认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喜爱荷叶的祖母、为人善良的祖母、关爱他人的祖母。
3.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祖母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特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5.品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1)指导品读第2—4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像看粮食、守着、一直、一脸欣喜”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2)指导品读第5—7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丝丝地吸着、醒过神来、赶快、每隔几天、罢了”等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看到一池荷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作者字里行间除了描述了一个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祖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怎样的感情?(怀念、赞美。)
3.在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祖母的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4.引导学生谈谈学了课文的感想或说说身边的亲邻间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