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2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东龙泉小学
李美娜
1、《鲜花爱雨露》
《鲜花爱雨露》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引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我认为这首歌曲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蕴含了深厚情意,很容易感染他人,打动儿童的心灵。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尊师行为的好习惯。
10、《大鹿》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导入。在故事中让学生模仿大鹿、小兔的敲门节奏,小朋友兴致勃勃的模仿了起来,课堂气氛浓厚。
11、《大鹿》
《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在完整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情景的再现,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有爱、乐于助人的精神。
12、《永远住在童话里》
《永远住在童话里》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歌词以第一人称表达了小朋友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学生能仔细聆听,用心欣赏。
1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孩子喜欢的儿童歌曲。这首儿歌虽然只有两句话,但短小精炼,词句优美,描写了一幅恬静美好的夜景。学生能熟练背唱这首歌曲。
14、《月亮月光光》
教学中,我始终以感受歌曲的意境为中心,充分运用音乐本课(如旋律、节奏、音乐记号、风格等)的特点,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学生聆听歌曲感情丰富。
15、《阿细跳月》
本堂课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6、《我和星星打电话》
《我和星星打电话》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教这首歌曲,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让学生们大胆想象打电话时的样子,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取得的很好的效果。
17、《萤火虫》
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在初听歌曲时,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绪风格,活泼有趣轻快的。整首曲子的学唱并不难,但是要很好的掌握歌曲中的三处下滑音很有韵味的演唱,是整节课的亮点,也是学生很好处理歌曲演唱的难点。
18、《阿西里西》
在《阿西里西》的教学中我的主旨是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歌唱,充满兴趣的学习新歌,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以达到让学生们“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的目的。通过教学,学生们能熟练歌唱这首歌曲。
19、《转圆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能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优美的动作。
20、《拔河》
上课开始始我组织学生参与拔河比赛这个游戏就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情境中,现场的气氛可真是热烈,然后又播放学生熟悉的三个游戏音乐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游戏这个愉快的氛围中,这样就从学生的内心中把游戏与音乐联系在了一起,并觉得伴随着这些优美的音乐,游戏真好玩。
21、《踢毽子》
本节课学生非常期待,一进教室学生们就用期盼的眼神注视着我,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在优美的歌声中,我的心特别温馨,相信同学们的心也是温暖的。
22、《布老虎》
学生喜爱的动物形象——布老虎,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玩具。在劳动人民心目中,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民间盛行给幼儿做布老虎,寓意其健康、强壮、勇敢。在开展过程中,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觉得通过一节课想要传递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借此积累孩子的文化素养,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23、《拒绝小看人》
这是一节典型的唱歌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审美为核心,突出全面参与、个性发展,探究、合作、创新等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勇敢的孩子。
24、《三个和尚》
本课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漫画形式进行切入。漫画是现在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通俗、最招人喜爱的图画,能让人开心、引人发笑,而且深受学生的喜爱。用漫画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欣赏漫画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
25、《大风车》
这一首歌《大风车》就是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歌词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旋律为五声性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风格,情绪热烈欢快,颇具动感和号召力。这首歌学生学习热情较高。
26、《蓝皮鼠和大脸猫》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和学生们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歌曲《蓝皮鼠和大脸猫》,还学会了表现大脸猫和蓝皮鼠叫声的节奏,并利用他们的节奏创作了很多的声音,并且用优美的动作告诉了动画城我们所体验到的快乐。
27、《雪花飞舞》
在培养课堂气氛过程中,我的引导和语言过多,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节奏联系的过于平淡和单一,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不过,教学效果看上去还可以。
28、《雪花》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象、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优于其它一切教学手段。
29、《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学生能熟练唱出这首歌曲。
30、《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的是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浓厚。
31、《小动物告别会》
本节课的课堂环节设计我认为始终是贯穿音乐性的,从头至尾围绕一个主题——感受音乐情绪进行教学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感受中表现!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如只注重乐曲的情绪,没有从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奏上进行讲解、分析等,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小学2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2年级音乐下册教学反思
东龙泉小学
李美娜
《大树妈妈》:新学期学习的第一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让学生特别喜爱。我从春天导入,带着学生去感受春天正向我们走近,引入课题《大树妈妈》。在解决节奏难点---切分节奏以及八分休止符的学习时,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通过学唱歌曲大树妈妈让学生理解树木也需要我们去爱护他,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树木的情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郊游》:这首歌曲曲调简单,节奏紧凑,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这首童谣唱起来琅琅上口,歌词朴素、单纯,学习起来较为简单,本课重点是表演歌曲,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了很大工夫。学生们创作的表演,设计巧妙,能够体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聆听:第一单元《春天来了》,整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不论是聆听还是表演都是和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所以,在这个单元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引导学生从各类的音乐作品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热爱春天,并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共产儿童团歌》:在上二年级《共产儿童团歌》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一单元都是抗日时期的歌曲,与生活比较远,学生无法体会那时的情景,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我选择以故事贯穿,呈现本课主题,再引入歌曲,同学门有了情绪意境的基础,歌曲那中积极活泼的情绪就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我想,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视觉听觉的观看和欣赏我相信情景会更好。
《卖报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聂耳的一些个人资料。在熟悉了作曲家聂耳之后,又给学生们讲述了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并告诉他们歌曲主人公小毛头的原形,现已是一位80多岁的上海老人。在学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进行了分段学唱,并深化体验,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地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融入到“小毛头”的角色中。
聆听:本课首先让学生从“难忘”的词语中,引导出“难忘的歌”。让学生说说这些难忘的歌有哪些可以唱一唱,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虽然歌曲比较“古老”,但是经久不衰。
《打花巴掌》: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蜗牛与黄鹂鸟》: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以突出音乐故事创设音乐氛围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良好效果。
聆听:本堂课我给自己的反思是:欣赏课的时候,多给学生留出时间来听,而且要多听几遍,每一遍都有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他们会很有兴趣,如果再让小组之间比赛的话效果会更好。因为感受和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
《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难点就是一连串的附点节奏的演唱,要求孩子们唱准,唱得有弹性。整节课我以听做铺垫,以律动维持孩子们的学唱兴趣。孩子们在学会演唱歌曲后,对于那一连串的附点节奏的演唱不稳定,有时唱得准确,有时将附点节奏唱没了。我想可能对于一连串的附点节奏还是没有真真正正地掌握。
《哈里啰》:这是一节带有舞蹈性的音乐课,学唱表演歌曲和欣赏曲子都带有舞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从舞蹈性这一特征出发,制造气氛,让他们在聆听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带有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歌曲的舞蹈性,编创适当的动作配合节拍表演。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用动作体现的节奏。
聆听: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的教学程序。学生在丰富的、直观的素材和快乐的音乐情境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孩子是尽兴快乐的。但反思教学难点还未突破,教学引导未能针对学生格式化的固疾加以深入,使学生出现了眼高手低得现象。
《两只老虎》:第一次在低年级的课堂上遇到两声部轮唱的歌曲,卡农式的演唱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课堂上学生基本掌握了卡农的演唱,但有的同学忽视了自己歌唱声音和音量的控制,音准有些不太好,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聆听: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欣赏《老虎磨牙》时,由于9岁的儿童没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然后引导他们重点表演其中两个音乐片断,通过动作来体会音乐力度变化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小鱼篓》: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演唱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切的体会到音乐的美、音乐的神气魅力,并激发他们用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同时,还能自己尝试用学过的唱名来编唱旋律,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和信心。在创编活动里,孩子们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采山》:一节课上下来,才感觉到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完善。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不是完美的。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有更加成熟的教学思维,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孩子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聆听: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接下来的学歌部分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歌词也就学的轻松愉快,体会到了劳动的愉快。歌中的顿音记号和休止符,在演唱时表现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一环节学生的表演十分精彩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在恋恋不舍中结束了这节课。
《音乐小屋》:整节课在愉悦和美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主动、即兴、自由的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世界活动当中去,体验、聆听、创造、合作、表演。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真正成为音乐的小主人。
《箫》:无
聆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同时活泼好动,思考问题大多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学应尽量直观、生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
《小小摇篮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兴趣十足、情绪高涨,愉快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学得投入,唱得优美,演得精彩。
《月光光》:做为音乐老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学习的前沿,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聆听:在课程中即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步入这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小蜜蜂》:整堂课里很多学习内容不能老师来告诉学生,也不能把老师的思想硬灌输到学生心里,老师的引导不要占了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自己来想,培养学生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小乌鸦爱妈妈》:在这节课中,正是抓住学生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学生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聆听:无
《新疆是个好地方》:通过思考、讨论、落实、再思考,最终探索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并将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我爱雪莲花》:整个教学我始终以感受和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利用各种形式学唱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篇:小学2年级音乐电子教案
小学2年级音乐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音符的名称及读法拍法;认识加入我们小音库中的两个新音符si和do并结合前面学的音符做“七个好朋友”的音乐游戏。教学重难点:熟悉并掌握音符。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教学
(1)找音符:出示一个歌谱,让学生认一认,哪些音我们小音库还没有? 5 — 4︱3 5 1 ︱ 7 6 7︱ 1 5 0︱
(2)认音符:在老师的键盘上听唱这两个音7和1,并找到它们的音名A和B位置。
(3)唱音阶:认识音阶1 2 3 4 5 6 7并变换花样(变力度、速度、节奏)唱一唱。
(4)学歌曲:歌曲《七个好朋友》共四个乐句,师生合作把每句分成前后来接唱。
(5)玩游戏:请八名同学分别戴上音符头饰在《七个好朋友》的歌声中被当作键盘,来玩“弹钢琴”游戏。当同学们慢速度歌唱时,请一同学当演奏员,随唱到的音符按代表相应音高同学的头,被按同学则蹲下。(可以换同学反复玩)(6)总复习:唱一唱牧歌和游戏歌,他们全都是由七个好朋友组成的;比一比前几首牧歌的异同点;听一听描写放牧孩童的乐曲片段。说出唱名;玩一玩(乐器﹢游戏﹢表演)课后小节:
第2课时
步骤一: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放音乐,师生同做律动表演《火车开了》。教师在室内,学生由室外进入室内,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样子进入教室,嘴里轻声打招呼: “您好!”或“小朋友好!”音乐课在轻松愉快的律动中开始。评析: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用律动代替了传统的师生对唱问好歌,教师主动亲近学生,在创设平等教学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步骤二:
组织学生做回音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师:今天啊,老师想带小朋友去一个很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谁告诉我,这是哪儿呢?
生:学生认真观赏,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我们听到吆喝声、回声等等的同时,还听见一种微弱的声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回声,也就是课本中出现的回音。谁能模仿回音的音响效果
生:模拟声效。
师:比较回音与原音的区别。
师生:模拟声效。“喂,同学们快加油!” 评析:
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极积主动参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我们美好的生活,为后面学习作了铺垫。
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在做回音游戏中,教师在发声练习中即做到了练声,又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同时又练习了音的强弱。
步骤三:
理解歌词把握情绪
1、教师范唱
小朋友先听老师把《山谷回音真好听》唱一遍。
2、学习歌词
①教学范读。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1-3次)。
(设计意图: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完整地感受歌曲情感。)
4、教师弹琴轻唱,学生轻唱。
评析: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做配合,当成回音。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初听歌曲。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完整地感受歌曲情感。
在该环节中,教师注意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学重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声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地演唱,在演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特别是,歌曲处理中,关于演唱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及气息的支持,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充分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步骤四:
通过音乐游戏、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洞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 生1:在天坛的回音壁也能听到回音。生2:在山洞里有回音。生3:话筒里也有回音。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把这首歌曲重新编段歌词,唱一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第一组:小小话筒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话筒回音真好听,真好听。第二组:北京天坛回音壁,真稀奇,唱歌说话有回音,有回音。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回音壁回音真好听,真好听。学生分组把创编的歌词唱给学生听。教师总结学生创编的歌词非常有新意。最后,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评析: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自由地创造动作,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这种表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美感。)教学反思:
一、用多种形式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在教学中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在学唱歌曲时,我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再分角色对唱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歌曲,有了对唱的比较,这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唱好歌曲。通过对本首歌的学唱,再让学生自编歌词,来体现学生的创造与表现能力。在后面的“编创与活动中,采用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创编歌词,从而使学生有了定性记忆,并自然地进入角色,掌握好节奏,并把这个角色演好。最后在聆听时经过初听→提示→复听→提示(想像)→比较,最后以自由表演的形式结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了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也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强弱音的变化效果。
二、多给学生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要求我们体现学生的自主与合作。不论是在编创歌词,还是在创编与活动中,我都让学生自主去参与、去表现。如在编创歌词中让他们小组合作,自编自排,再演唱表演给大家听(看),最后让他们自己表演自己评价,要说出“好”与“不好”的道理,教师给予最后总评,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定结果,让他们在以后的编创中知道怎样与同学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艺术的本身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本节课以游不二门、漂流猛洞河这条旅游线为主线,让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景,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回音效果,通过回音模仿、聆听歌曲、演唱、创编舞蹈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明白美妙的音乐并不遥远,我们只要认真观察,随时可以发现。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通过听赏和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跳集体舞。【教学内容】
1、听赏巴赫的钢琴独奏《小步舞曲》。
2、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舞曲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舞蹈切入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覃老师的生日,我想请你们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播放《小步舞曲》),听,舞会的音乐响起了,让我们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2、随音乐集体律动。(边听赏《小步舞曲》)
二、导学铺垫。
师:小朋友的动作真美!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曲子是几拍子的吗?曲子的名字叫什么?(三拍子,《小步舞曲》)
1、这首曲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巴赫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端庄、文雅、优美。那么你们想不想在今天的舞会上学跳小步舞啊?要学跳小步舞,就要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那么你们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1)老师示范小步舞的舞步。(2)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3)学生跟着音乐跳小步舞,并观察舞步的变化规律。(走了三步,且第一步大,第二、三步小)
(4)结论:3/4 × × ×│× ×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5)用身势动作表示三拍子强弱规律。拍手、跺脚、拍腿、拍肩等。
(6)用打击乐器表示三拍子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种有趣的乐器,请你们在凳子底下找找,你拿到的是什么乐器?(生答:略)①碰铃、串铃、沙槌分别敲出强弱规律。
②还可以根据乐器音色选择强拍还是弱拍进行合奏。如:碰铃、串铃声音较亮,可以把它们作为强拍。沙槌声音较小,音色较沙哑,可以作为弱拍。(7)放音乐敲节奏。(播放《小步舞曲》)师:请小朋友们拿起乐器一齐来为这首舞曲伴奏吧。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你们听从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哪听过? 生答:„„
师:这首歌是根据《小步舞曲》的第一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歌曲题目叫《我们大家跳起来》。(出示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2、师范唱,生跟着老师轻声哼唱。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1)指导学习难点:顿音记号(2)按节奏读歌词。
5、放歌曲录音,学生轻生学唱歌词两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指导学习)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7、分组演唱,体会舞会风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舞会的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展现出自己欢快热情的一面哦!(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伴奏)一组学生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为其伴奏,老师指挥。
四、创造与表现。
师:小朋友们,现在舞会已经到了高潮,请你们随着音乐热情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创编
学生分组随音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评,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歌、舞、乐)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会唱《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我会跳小步舞 我会给音乐伴奏 我认识音乐家巴赫 我能辨别3/4拍子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踏着小步舞曲,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师与学生踏着舞曲离开教室。第4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的形式,初步学会唱歌曲,并能唱准切分音符。
2、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3、理解歌词意义,懂得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
活动准备:《对不起没关系》的节奏谱、歌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一)学念歌词。
今天,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名字叫《对不起,没关系》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教师说唱一遍歌词,边说边在节奏谱下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逐一提问:
(1)故事里面有谁?在干什么?(“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
(2)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
(3)我急忙扶起他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话?(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起)
(4)我说了“对不起”,他应该怎么说呢?(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
2、师幼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
3、解决切分音符:觉得哪里念起来比较难的?
4、完整念:老师念轻点,你们念响点,把把难的地方都念对。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师幼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
5、再次唱,老师退位。
二、分角色演唱。
1、师幼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
(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
(2)师幼尝试着分角色演唱。
2、幼儿分角色演唱。
3、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演唱。
三、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
1、提问: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别人不小心撞到或弄到你了,他马上说:“对不起”,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要说没关系呢?
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它们可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对不起 没关系”
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
4、幼儿尝试着演唱。
引导:
(1)用拍手的形式掌握节奏。
(2)说唱“没关系”
5、教师扮演“我”,幼儿扮演小刚,最后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
分析《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我认为它向孩子们主要传达的就是伙伴间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的作用与好处。
在活动中,我首先运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歌曲内容,初步熟悉歌曲之后,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贯穿始出示写有“对不起、没关系”的字条的方法,使幼儿加深对歌曲中“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中心词的印象。
最后,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简单谈话,让幼儿感受“对不起、没关系”这个礼貌用语的作用,并通过尝试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增加歌唱活动的乐趣。
第5课时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并体验互敬互爱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2、引导学生尊敬、关心老人或,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文明礼貌带来的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小娃娃一个 自制方向盘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那每次坐都有位置没有呢?(重点引导幼儿讲出公交车上拥挤的情况及所见所闻)
二、情境表演:公交车上的故事
请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司机、乘客,教师自告奋勇扮演老奶奶。(事先排练好)
三、观看表演,教师提问:
a)车上出现了什么情况,乘客们是怎么做的? b)如果你是乘客,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四、教师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公交车上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热情和再进行表演的愿望。
五、师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六 学生表演,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组合成三组进行表演游戏。
(2)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不限定儿歌的内容,尽情想象,扮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将公交车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动活泼,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
第四篇:青岛版数学2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辛元
2015.9.2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得简便运算。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情境导入,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辛元
2015.9.11 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用了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手。手掌每个同学都有,一只手掌有五个手指就是1个5,两个手掌就有10个手指,也就是2个5,并列出加法算式。以此类推,一直到5个手掌也就是5个5,写出加法算式。让学生根据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编口诀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先让学生说说意图,然后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编口诀,通过乘法的意义理解口诀的意思,在这整个环节中,我很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老师传授给他们。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效果也很好编完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背过5的乘法口诀。
作为一节课的承担者,在没有走进课堂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满意的,但是当你真正课堂去实施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足:
首先我认为自己在上课开始,对学生画得小手利用的不够充足,可以说对教学资源把握不够。
其次,在练习题的安排上,我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但题目较多,没有做好归类,导致学生到最后一题不少孩子被忽略了。
希望以后在教学中,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个明显的提升。
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辛元
2015.9.17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找角、看角、摸角、识角、画角等观察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角,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
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种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说有什么感受。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引导学生想到需要画角,激起学生很想学习画角的强烈愿望。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
虽然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4.角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辛元
2015.9.21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将角的大小比较放在第二节课讲解。在备课的时候,我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感悟
其中的道理,用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
通过灰太狼变魔术变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角,让学生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有大小有关。用课件演示,将一个角的边延长后,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了没?再延长后观察角的大小变化,从而得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就这样把本节课的难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
我这节课的难点是: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同时,由于自己有时说话不够简练,教态还不够自然和亲切,点播不够巧妙,调控力发挥不够。改进措施:我将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经常反思,在教学中探索,不断学习及时反馈总结,将新教材的实验不断完善,逐步提高。
5.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辛元
2015.9.29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我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导入贴合学生实际。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二、学生通过计算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一个口诀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来记忆。
反思本课的教学,从整个流程来看,还算顺畅,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但我知道,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没有注意强化乘法的意义。在熟练7的乘法口诀的同时,也要强化乘法的意义。如在解决问题到练习中,在学生列式计算后可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要求两个星期是多少天,也就是求3个7是多少,所以算式是:3×7=21(天)。
2.练习的设计不够开放。练习的设计要开放,要有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不需要太多的花样,只要围绕知识点开展全面、深入的教学。特别是可设计拓展题,培养优等生,使他们的经验逐渐地积累起来。如:设计拓展练习:5×7+7 2×7+7 10×7等题目,一方面巩固新知,另一方面渗透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6.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0.8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对于口诀的编织过程和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运用以前的方法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把学习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教学时,我从学生猜谜语入手,引出螃蟹,然后让学生观察螃蟹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过度自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根据信息独立填表格,并且思考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让学生初步感悟几个八是多少。根据表格中的数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没有让学生发现规律。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前后句的口诀,来推导出自己忘记的口诀,并且没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教学语言缺乏准确、精练。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却一直在唠叨,教学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不够,无法进行知识扩展。
3、不能很好地进用激励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激情,不能用多种手段来变化评价,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这些缺点都有待于自己今后教学中不断去改进和提高,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和教学能力。
7.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0.12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没有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从斗地主上“加倍”这一词作为切入点,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奖励学生小红星,通过解答小红星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新知。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倍数关系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
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当然,这节课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我的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得不太合理,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后对“倍”的理解依然模糊,从而后续的教学比较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整节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日后补过也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8.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0.15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故作“神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今天我们要学习9的乘法口诀,猜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谁能来介绍几句?”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介绍9的口诀是哪几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让学生练习每次加九,为口诀的编写做铺垫,在试编口诀时,我先让孩子们编写前三句口诀,并且通过提问“3×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理解是2个9的基础上再加1个9就是3个9,然后再让学生续编口诀。大部分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编的方法。本节课中我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通过同桌互对、男女生与师对口令等形式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接下来是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
有点遗憾的是:
1、由于9的口诀比较多,部分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全部记熟,而我在本课中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时间不多,所以在后面的练习过程中出现有的学生口算出现失误。因此在乘法口诀出来后,教者应该要有一个加强落实的过程,如果增加
一个背口诀的环节,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2、由于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我放手让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也过少,导致有些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规律,规律和运用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正因为规律没有运用到口诀的背诵和计算中去,在后续的练习中,也没有针对规律运用的练习,所以找规律的过程好像有点浮在面上的感觉。另外,在找规律时我忽视了一个对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规律,就是用“几乘9就是几十减几”的方法。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孩子们能发现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仔细思考方法的优化,现在想来,我应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每一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知不足然后进步,我相信只要用心的将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每节课改变一点点,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9.平均分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1.4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平均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帮助熊猫兄弟分竹笋、帮助小猴分桃子、帮助小兔分萝卜一级帮助小松鼠分松果的情境中,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情境导入,采用动物们丰收聚会的故事,小动物们不知道怎么分食物,让学生帮它们分,情境中带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帮熊猫兄弟分竹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帮助小猴分桃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对学生出现的四种分法(一个一个得分,两个连个得分,三个三个得分,四个四个得分)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明白只要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
均分。同时在小组上台展示的时候,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分萝卜时,我用一个小游戏来解决,孩子们都是小猴,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每只小兔都只能拿到4个萝卜,所以上台的每个孩子都只能拿到四个圆片,最终四位同学就把16个圆片分完了,体现出平均分。
5、最后在教学分松果时,然孩子们自己动手去解决,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10.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1.9 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却是很深的反思。
在认识“各部分名称“时,其实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第二个环节的引入,设计得还是不错的,但接着在上新课时没有把“除法的含义”讲透彻,特别是让学生操作时,只是老师个人的意愿,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
对于除法的含义,虽然学生也能说出来,但到还是有点模糊。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含义后,教案的设计是把除法的第一、第二种含义作比较,设计是挺不错的,但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有一点一带而过的感觉,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在认识“各部分名称“时,其实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但我还是有点不断的重复,就怕学生不知道。在做练习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要是能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目,再做题,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的意思了,而没有能很好的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进行列式以及这个数为什么做被除数,那个数为什么做除数,另一个数为什么做商。要突出在平均分时,要用到除法算式:两道例题侧重两个方
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应该要引导学生在这个方面多思考,通过题目的练习,使学生产生这方面的潜移默化。学生在列式时,产生了把商和除数弄颠倒的情况。
11.有关0的除法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1.16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有关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能进行正确计算。即交流有关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得出“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学会本节课的有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这节课的开始非常成功,课件出示《猴子捞月》,学生一看是《猴子捞月》,高兴地不得了,我让他们说一说看到的信息,一位同学就讲起了《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还有的同学说:“猴子真傻,水里只是月亮的影子,还在捞!”还有的同学说出了算式0÷5=0,呵,我的学生真神了!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果真如此。
接下来的自主练习部分,我发现了问题。第一题要求学生数一数,分一分,孩子会数,也会分,但是列算式时,不知道谁做除数,谁做商,这在以后我要多训练这部分题目。
2、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在生活中举出有关0的除法的问题。如孩子们说出了妈妈买了0个苹果,平均分给我,妈妈和爸爸三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通过孩子们举的例子,然后在黑板上板书一列有关0的除法,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得出“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为什么是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呢?我也做了强调,让孩子们理解0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非常顺利,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0的除法理解比较透彻。
3、在总结“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时,学生对于0不能做除数不好理解。我根据除法的意义举例说明:3个苹果,每人0个,能分给几个人?答案是一个都没有。0个苹果,每人0个,能分给几个人?答案是无数个。因此0不能做除数。
通过这节课,我自己感觉学生对于“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理解不够到位。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抽象。
12.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辛元 2015.11.24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除法计算的。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有如下体会: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2、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这节课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篇:小学1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东龙泉小学
李美娜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的最好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得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于老师,我叫于老 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 *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 *,我叫** *!”,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本单元主题好朋友,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爱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其中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拉着勾勾唱歌,感觉到了学生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这首歌曲的速度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快了一些,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和学唱。在这首歌曲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采用钢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和学唱。在学习歌词的时候,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总是唱不清楚,(上山坡去捻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于是教师通过分解表演动作,让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是很重要的,唱游教学是活动型的课程,离不开动作,更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律动《其多列》中,我先将捻、吹、砍、背四个动作,一一示范和讲解给学生看,然后,在完整的音乐中做一个完整的示范。示范时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做反向动作,背对学生做正向动作。生动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音乐。接着,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醒学生动作要符合音乐总的情绪和音乐的节奏、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的结构完整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律动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音乐游戏中无论是有主题的游戏还是无主题的游戏,都可以试着让孩子们去表演,这样可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个性内向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的讲解,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歌曲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刚上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提前学这首歌更是有困难。如何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是我必须考虑。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决定采用直观教学来帮助学生学唱歌曲,将歌词中的各种动物用图片表示,学生对此即觉得新鲜,又容易理解,帮助他们轻松地掌握歌词。歌词的出现设计为猜谜、教师表演、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状态下轻松地理解歌词甚至背下歌词。歌词教学进行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这是因为孩子们都被层层出新的歌词表示方式和花花绿绿的黑板吸引住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做得不够,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声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