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20:5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枝香》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枝香》教学设计》。

第一篇:《桂枝香》教学设计

《桂枝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了解“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由“金陵怀古,主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一句引出王安石,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回忆王安石相关常识。提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相关背景

这首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3.学生欣赏动画朗诵。

4.学生诵读诗词,初步感知诗词内容。5.师生互动,了解诗词大意。提示:

此词上片写景,展现古都金陵晚秋时的风貌;下片怀古,感叹六朝“繁华竞逐”,相继覆亡,最后则借历史警戒当朝。

四、探究鉴赏

1.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 提示:

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2.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提示: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

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一句,可用王勃的哪句诗来形容? 提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化用了谁的什么诗句?写出了什么?

提示: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词人复加运用,感叹之意,千古弥永。商女何知?高位者醉生梦死耳!5.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 借古讽今。6.怀古词的特点。提示:

⑴怀古实为伤今。⑵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⑶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⑷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⑸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桂枝香》。

2.比较阅读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篇:《台阶》教学设计(卢桂枝)

台阶教学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 卢桂枝(邮编 256651)

一.整体设计思路

《台阶》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前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与《背影》一样,《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向课外拓展,旨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父亲,尊重和爱戴自己的父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农村父亲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韧顽强的人生历程。

2.学生情况分析:

本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三.教学目标与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根据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不仅有许多的歌曲赞美他们,还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老师的小说《台阶》,一起感受一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

一、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楷体内容)

识记字词,比一比,看读得准、记得牢。

凹(āο)凼(dàng)门槛(kǎn)涎(xián)水 揩(kāi)嘎(gá)

筹(chóu)划 黏(nián)尴尬(gān gà)撬(qiào)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置,既检查学生的主动预习情况,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积累也是一种能力。

二、整体感知——情节,浏览。(多媒体显示楷体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老师给的的阅读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复述本文。

教师提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环节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

三、问题研讨——人物,精读(多媒体显示楷体内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请以“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哪个地方或者哪些地方能够读出来”的格式说一说。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1、采用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个人的阅读体验,然后说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2、组内交流,让同学帮你指正,力求说的自然到位。

3、请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概括文本中的儿子对父亲终于建起了高台阶的房子这件事情的态度:

我 父亲。(提示:可能的答案:感激父亲、敬佩父亲、担心父亲、怜惜父亲……)自然的过渡到本文主旨: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因此分两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通过本环节,我们既认识父亲勤劳要强的感人形象,同时学会透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写法,而且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写法,回读。(多媒体显示楷体内容)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本文通过“台阶”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2、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

父爱如山!是父亲,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为我们趟平路上的崎岖;是父亲,在我们顺利成长的途中,把我们扛在肩上让我们看见更广远的世界;是父亲。

“假如今天是父亲节,你会送给你的父亲什么礼物呢?为什么?”为话题,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情感。(机动练习,时间允许,课上进行此环节,否则,作为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主环节的延伸,通过此环节,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了解文章写法,感受父亲形象,并与生活相结合,升华情感,感激感恩父亲。

五、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设计意图:情感渲染,实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力求通过每一堂课的学习,使自己逐步成为情感细腻、丰富的文明人。

六、推荐阅读(多媒体显示楷体内容)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设计意图:课本无非是个例子,通过推荐阅读,能够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的语文视野的窗。附:

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空间,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探索课堂教学意义深远,这堂课的教学鞭策我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心灵对话。

第三篇: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青岛三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3.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梳理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能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怀古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鉴赏

1.一读,读准字音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2.二读,读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意,对句意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相互交流。可能存在的疑惑:

①“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帆棹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指江面上的船;背,是迎着,逆着的意思;矗:矗立。

②“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是华美的小船;云淡是指天空上笼着一层淡淡的云;星河是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怎样就流走了?随流水,这里表面上看是长江之水,但在这里应该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六朝的繁华奢靡都随着朝代的更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④“门外楼头”:用门外代指韩擒虎,即指门外大军压境;用楼头代指陈后主,即指楼头统治者仍荒淫无耻

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⑥学生齐读整首词。3.三读,读出感情

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情,思考探究。(学生讨论完成)①上阕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时节的景? 明确:晚秋之景

②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白鹭。景物特点:壮阔雄伟,繁华热闹,富有生机,天地阔远的金陵秋景图,③下阕词人触景生情,怀古之感油然而生,凭高而望,词人抒发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

明确:用典。

④齐声朗读下阕,找出下阕用了几个典故。作者借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门外楼头”和“《后庭》遗曲”两个典故。

第一处典故: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繁华竞逐,荒淫误国,最终上演一幕幕亡国的悲剧。第二处典故:陈后主所制的艳曲《玉树后庭花》被人们认为是亡国之音。作者借两个典故希望北宋统治者从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三、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怀古词的特点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步骤完成了鉴赏?

明确:1.抓住景物特点,因景析情

2.抓住史实,弄清史实和现实的关系(类比/对比)3.明确写作意图,把握诗词主题

四、拓展鉴赏

运用总结的鉴赏怀古词的方法、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通过分析景物、典故,把握作者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③。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①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②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③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④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五、布置作业

1.把辛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鉴赏内容写在学案上 2.完成学案上《江城子》的练习3.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四篇: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赏析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翻译及赏析2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朝 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绘枝香·吹箫人去》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绘枝香·吹箫人去》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绘枝香·吹箫人去》鉴赏

中秋节在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在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绘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在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绘枝香·吹箫人去》创作背景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262年(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第五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作者:宋,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

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竟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四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亡国的典故,指南朝陈亡国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灭亡。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① 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谩嗟:空叹。四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绿:苍绿,暗绿。⑩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拼音解读:

guì zhī xiāng ·jīn líng huái gǔ

wáng ān shí 〔sòng dài 〕

dēng lín sòng mù,zhèng gù guó wǎn qiū,tiān qì chū sù。qiān lǐ chéng jiāng sì liàn,cuì fēng rú cù。guī fān qù zhào cán yáng lǐ,bèi xī fēng,jiǔ qí xié chù。cǎi zhōu yún dàn,xīng hé lù qǐ,huà tú nán zú。

niàn wǎng xī,fán huá jìng zhú,tàn mén wài lóu tóu,bēi hèn xiàng xù。qiān gǔ píng gāo duì cǐ,màn jiē róng rǔ。liù cháo jiù shì suí liú shuǐ,dàn hán yān shuāi cǎo níng lǜ。zhì jīn shāng nǚ,shí shí yóu chàng,hòu tíng yí qǔ。

相关翻译

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豪华淫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亡国悲恨接连发生,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荣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亡国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后庭》遗曲。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统治者皆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灭亡。“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荣辱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王朝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酒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淫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宋词中的名篇。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诸公”之作均已不传,而王安石此篇却流传千古了。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上片写景。“登临送目”,写登高眺望。开首四字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写景抒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总写了金陵景。“故国”,指金陵。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此建国立都。“故国”二字不仅点明了“登临送目”的地点,而且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了伏笔。晚秋时分,故国天地,一派肃爽。接下去的词句开始对金陵景致作具体的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长江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东去;远处的山峦苍翠葱绿,簇拥在一起。这里“澄江似练”句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棹,船上的橹。这里帆与棹都借指船。“背西风”指迎着西风。这两句是说,夕阳映照之下,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酒家的旗招迎风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写极目远眺之景。星河,即银河,这里指长江。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江中小舟被轻云缭绕,时隐时现,似浮游于天际;长江之上,一群白鹭腾空而起,云天淡淡,小舟游弋,白鹭腾空,宁静之中有飞腾之势,这景致是美丽的。“画图难足”总括上片,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下片抒怀,写兴亡之感。在这片“画图难足”的大地上曾演出过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剧”。“念往昔,繁华竞逐。”写建都金陵的六朝,一个比一个更奢侈豪华。“叹门外楼头”,写者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杜牧《台城曲》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名将韩擒虎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拥着嫔妃寻欢作乐。这正是“繁华竞逐”的一个最好注脚。“悲恨相续”让人看到的已不只是一个陈后主了,六朝走马更迭,一个接着一个灭亡。令人悲慨,“千古’几句,言登高远眺,空叹兴亡,六朝往事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烟雾笼罩下的一片芳草。结句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其寓义是深刻的,当我们把“谩嗟荣辱”与“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感到作者胸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古仍然是为了视今,王安石不愿宋王朝重蹈六朝覆辙。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决非普通文人的哀怨感叹。行文走笔也有高屋建瓴之势触处生春。这一切构成了此篇独特的磅礴气势,无可替代。(赵木兰)

下载《桂枝香》教学设计(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枝香》教学设计(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粽子香》教学设计

    搜寻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是一首首童谣。我们在童谣声中游戏,我们在童谣声中变化动作,我们殚精竭虑、费尽心血地改造童谣,乐此不疲„„童谣,是百变的玩具,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和甜蜜。......

    高中语文语文必修古诗词诵读《桂枝香》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六)一、阅读课文材料,完成1、2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户县太平学校 肖妮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白话文的阅读能力。3、体会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哪篇课文?生:《香菱学诗》。 师:它是哪部小说的节选?生:《红楼梦》。 师:2012年的5月31日有一位杰出的红学大家去世了(红学,即研究《红......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一、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 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导入。 2、 梅花,以她的超凡脱俗,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梅花,以梅喻人的诗词,你们还知......

    《哦,香雪》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教授整体领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

    《行香子》教学设计

    《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