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0: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第一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4、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曹雪芹、《红楼梦》和香菱的身世。

2、多媒体播放“香菱学诗”片段,师生吟诵“题香菱判词”。

二、理读

学生课文,自行梳理,分步完成如下目标:

1、理出生字,读准字音。

2、理出生词,理解词义。

3、理出传神描写香菱苦心学诗的句子。

4、理出侧面表现香菱苦心学诗的句子。

5、理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

三、评读

学生再度课文,对课文进行独立的分析、评价。

1、评语言

善于运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选读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拈词品句,体味语言之妙。

2、评人物(1)评香菱

香菱学诗为何进步神速?其原因一是什么?如何评价香菱这一人物?

(2)评黛玉

黛玉的教学方法有何特点?你怎么评价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3、评手法

本文塑造人物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四、研读

1、黛玉说香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呆头呆脑”,你如何看?

2、《红楼梦》中黛玉多愁善感、孤傲尖刻,而文中的黛玉自信、热情、大方,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五、拓展阅读

1、读《红楼梦》第四回全方位了解香菱人物命运。

2、搜集、整理、积累有关“好学、乐学、苦学、善学”的名言、警句、俗语、典故和事例。

第二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1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一边依照中的内容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惰性的”。

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可以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学诗,定钗因和她同住蘅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吧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赏读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道理。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变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者写作有启发?

第三篇:香菱学诗1

香菱学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了解作者、作品及人物形象;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伸拓展,深层反思。

一、导语设计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穿凿 揣摩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五、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六、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1.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香菱)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 2.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差异? 4.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七、延伸阅读、探究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八、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第四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资料链接

 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导学案

课型:新授

何春花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受尽欺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作者写她学诗,也可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数;另有学者认为今本79、80二回均为续作混入)。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教学过程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初三压力较大,不如我们先听一首歌来轻松一下,好不好?(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答:《红楼梦》)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不是贾宝玉,也不是薛宝钗,而是香菱。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 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

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2、品读一下,你对香菱写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学生讨论,完成练习,然后交流。)明确:第一首:

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

缚住Fùzhù

捆住

第二首: 黛玉道:“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Chuānzáo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穿凿:Chuānzáo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第三首:

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

意趣:yìqù意味和情趣

三、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第三稿写成后,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生边默读边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明确:①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有学习兴趣——乐学,讲究学习方法——善学,有可贵的学习精神——苦学。②有一位好老师——林黛玉 •

善于鼓励 •

让香菱多读 •

要求严格 •

讲究讨论

2、大家眼光都很犀利,很善于发现!讨论到现在,香菱成功的原因已比较明确了,两个人物形象也渐渐鲜明了吧?请各用一句话评论香菱、黛玉。明确:香菱是一个乐学、善学、苦学的人,黛玉是一个善于教导的人。

香菱是一位勤奋用功的学生,黛玉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香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黛玉是一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3、香菱学诗的精神感染了我们,相信大家也是欲欲跃试吧,这里老师给大家

出一幅上联,大家结合本文内容对下联如何?

上联:黛玉循循善诱乐授徒;(学生思考,并做练习)下联: 香菱如痴如醉苦呤诗

四、延伸阅读、探究练习(二选一)

1、香菱学诗取得了成功,你和她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 能说一说,和大家分 享一下吗?

2、你认为学习或做事成功,还需要哪些条件,能举自己或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一下吗?

五、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六、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平仄(zã)三昧(wâi)

墟(xū)里 相(xiàng)公

B.请柬(jiǎn)胡诌(zhōu)

画缯(zēng)解(jiâ)元

C.鳏(guān)夫 措(cū)词

诧(chà)异 害臊(sào)

D.暧暧(ài)

芜苑(yuán)

摩诘(jí)古砚(yàn)

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全书以 和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请分别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

(3)课文中提到的“李青莲”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请写出他任意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本文中选取一个人物对出对联。

上联:梦寐以求范进终中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探究】

4.你认为香菱学诗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各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林黛玉是如何论写诗的?对此,你有哪些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外文段的阅读

第五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户县太平学校

肖妮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白话文的阅读能力。

3、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4、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二、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自读整体把握故事情节,通过精读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对写作的认识。

三、情感体验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通过神态、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香菱学诗》。

二、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

1、作者: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

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三、整体感知

1、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研讨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明确: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 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

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 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明确: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做事极其执着的女子。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6.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明确: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五、问题探究

请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香菱的地方,并指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看看文中是怎样刻画香菱这个人物的?

明确:在刻画香菱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

正面描写主要通过香菱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体现了香菱读诗作诗的苦心、专心、用心的痴迷程度及写出好句子后的激动与兴奋。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延伸与拓展

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学习和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明确: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写作要有真情。

七、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八、布置作业

1、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一节阅读课的结束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香菱(诗魔)

读诗(王维的五律)-----讲诗-----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

------研诗-----评诗----梦中得诗

下载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哪篇课文?生:《香菱学诗》。 师:它是哪部小说的节选?生:《红楼梦》。 师:2012年的5月31日有一位杰出的红学大家去世了(红学,即研究《红......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香菱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领悟语文学习的方法。 2、学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屏显)“......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执教者:长岭中学李玉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 2、鉴别诗歌优劣,初步鉴赏诗歌; 3、探究写作意图,理解悲剧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悲剧内涵。 2、......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徐凤彬 【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3、反复朗读课文,学习香菱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文/ 梁春霞教学目标1.运用批注阅读法,通过品读关键词,感受香菱学诗的苦2.运用串联全局法,通过品读“笑”字,理解香菱学诗的原因,以及人物形象的多元性。一、......

    《香菱学诗》 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点,复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2.研读香菱学诗的经历,从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启示。 3.激发阅读兴趣,能自主赏析名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点,复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