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20: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一篇: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7、《桂花雨》教学设计

(共 案)主备人:张成龙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 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那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作者想起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2、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2全班齐读本课生字词。)

二、互动合作 自主探究

1、读好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请打开课本第30页,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2、师:初读课文,桂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初读就读懂了这么多。作者琦君奶奶用曼妙的文笔述说着她对芳香四溢的桂花的喜爱和摇桂花给她带来的无限快乐。(板书:闻花香

摇花乐)

三、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师: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自然段。(第5自然段)

2、师:下面我们先学习第5自然段,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摇花乐。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3、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缠着妈妈要摇桂花。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指名读: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我听出了摇花之前,作者的心情多么迫切呀!请你们也来缠着母亲问——

生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你还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香香的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出示幻灯片3)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快乐)

师:把你的快乐读出来。(该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大家一起快乐地摇吧。(生齐读)

4、(出示幻灯片4)师: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什么?谁来说一说?

5、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沐浴在桂花雨中,香香的,甜甜的,大家不禁要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咱们女同学来喊一喊。(女生喊)师:咱们男同学也来喊一喊。(男生喊)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注意你的表情,也可以加上动作。(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6、师: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感受,都融在了父亲作的一首小诗中。(出示幻灯片6: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咱们一起来吟一吟。(全班吟诗)

师:好一个“花雨缤纷入梦甜”哪!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不仅落在作者的头上、身上,更落进了她的心里、梦里。

四、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师:在摇花乐中琦君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童年让她魂牵梦萦的除了摇桂花的快乐,还有桂花那迷人的香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文中哪些句子里可以闻到家乡桂花的香味。

2、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①、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出示幻灯片7 全班齐读)

3、这些句子都说明家乡的桂花香。我们重点读读这两个句子。(出示幻灯片8: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里,哪个字出现了两次?(“浸”字。)

师: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板书:浸)

师: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4、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琅琅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弥久不散吧!

师生合作朗读:(每一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个月),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师:桂花的香味真浓啊!但桂花是金秋开放,整个村子怎会“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所以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6、闻花香,摇花乐,琦君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十二岁那年,琦君随家人离开故乡到了杭州。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面回家,总要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幻灯片9 满觉陇的桂花)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这一处小山叫满觉陇。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满山的桂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到底哪里的桂花更香?我们不妨来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幻灯片10: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从香味上来看,哪里的桂花更香?

师: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7、师:满觉陇的桂花这样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幻灯片11:母亲的话)(全班齐读)

师:母亲为什么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请默读课文第三、第五、第六自然段,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1: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生2:少了摇花的快乐,所以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3: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这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带来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无论何处,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

8、师:谁不说俺家乡好!你们也能像琦君的母亲那样来说一说、赞一赞自己的家乡吗?(出示幻灯片12:这里的___再__,也比不上家乡______。)(学生模仿说话)

9、师:身在异乡,心系故园。母亲不是诗人,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一个“比不上”,就把这种(板书: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当我从杭州回家,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男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女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乡,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全班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0、师: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透过“又”字,你品味出什么?

生:“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师: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1、师: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这就是寓情于事的写法。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篇:7《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语境体会“浸”所表达的特别含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课文围绕“桂花”所写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主要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忆旧的感情。

3.学习就课文中未能交代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对照原文进行阅读比较。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几分钟,教师板书课题,板书练习题(看拼音写词语):

gao()饼you()其新xian()

xie()落zi()态挑jian()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课文围绕“桂花”所写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主要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忆旧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1.师交代要求:打开笔记本,拿好笔,检查预习你们预习得怎样。根据拼音把词语写上。一行写三个,写好了马上举手,字要写好,写端正。

巡视时补充:不能偷看同学的,可以看书本。指名黑板写字。2.一齐校对。

正音、正形

3.一起读词语。

4.全体再读词语,学生边读教师边逐一擦去黑板上词语。

(二)介绍作者。

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老家浙江永嘉。49年去台湾后,一直没回故乡。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桂花雨。

师:静静的读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儿时阵阵的桂花雨有怎样的感受?老师要看看谁读得认真。(师巡回检查)

读完了把自然段标一下。要养成举手习惯,读完了,写完了都要举手。

反馈:桂花雨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怎么说。

师:读完课文,要有自己感受,很重要。读这样的散文,定要从“情”字去感受,课文2、3、4三个自然段是怎么写出“香“的?

(四)感受桂花“香”。

1.师交代要求:圈圈画画,哪个句子,哪个词最能体现桂花雨的香。

巡视补充:不要满足于一句,再用心找找。读书要静静地读。

2.交流具体句子。

师:读读你找出来的句子,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这个句子很重要。桂花是八月开的,村子怎么能一年都浸在桂花香里呢?

师:不光讲桂花香,还要想到作者的情是怎样的?

师:还有邻里之间的情谊,忘不了了,是甜的。所以要读好这个段落,要读出香、甜,快乐。(指名生读,再指名读)

师:(点板书,强调“浸”)不仅仅沉浸在花香里,还沉浸在甜蜜的、快乐的感情中。预设: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激动)

师:用课文中词怎么说?(乐)

师:用快乐的心情来读读。“这下,我可乐了,”

师:读成“可乐”了。

师:一起读读。(重音落在“乐”字上)

师:这是直接写桂花雨的香。

预设: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没有不浸在”圈出来,双重否定就是肯定。桂花香看不见摸不着,“浸”是指浸在水里,看得见摸得着。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浸”字?

师:浓的像水,看得见摸得着。

师:笼罩还是表面的,可“浸”却渗透到了人的心里。

指名读。

齐读。

师:摇桂花,我们闻到的是桂花的香,感受到的是快乐和甜蜜。

对照原文,阅读比较:父亲的诗(机动)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体会作者父亲的诗

师:这首诗写得好,把花香和花香里隐藏的感情都写出来了。谁来读读?师:什么叫“口占一绝 ”?(不打草稿出口成诗)

齐读。

再读读父亲的诗句,哪个字表达了摇桂花的“急”?(竞)

(五)学习二、七、八段。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桂花的香,现在,让我们透过“香”,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情。

1.自读二、七、八段。

2.交流。

指名读第二段。

交流: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我喜欢的是桂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欢,朗读时要表现出来。

师:桂花树好看吗?(不好看)那个词看出来?(笨笨拙拙)

师: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好看)但是加上“只是”还觉得好看吗?(不好看)

师:形状好看吗?为什么?一般怎样的花好看?(牡丹,玫瑰)耀眼,大。而桂花是怎样的?师:爱就爱桂花的香气。

师:再连起来读读,有点表情好不好?我最不喜欢孩子脸上没表情。

生读,教师逐句符合“不好看”。

师:明明不好看,为啥还要写桂花?这叫衬托。(板书)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桂花)。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句话里有“这里”和“家乡”两个词,这里的“这里”指杭州。“家乡”指温州瞿溪。母亲说这话时,他们住哪里?杭州有个地方叫满觉陇,那里桂花十里飘香。但母亲为何这样说呢?

师:比的是什么?比的是花香吗?是什么?(感情)

师:来自于哪里?

师:这种浓浓的感情叫什么?(乡情)

再读第七段。

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人在哪里?

师:母亲在杭州会想到家乡的桂花,“我“在台湾时看到桂花,又会想到什么呢?

师:作者离开祖国三十多年,其间父母相继过世,没能见到双亲。所以她在台湾时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这种感情叫乡愁。课文里很难读懂。看最后一句,想象,她写到这句是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哀愁,悲伤)

(六)拓展:假设你某天离开家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仿写:桂花还是家乡的桂花香。

()还是故乡的()。

评选最能表达乡情的句子。(逐句读,点评)

师:如果把这些诗句练起来就是一首诗,起个什么题目?(乡愁,故乡情)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乡情

教学反思:

曾经在去年的千课万人上聆听过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过苏教版的《桂花雨》一课,薛老师对课文的版块式教学法非常之成功,在执教这堂课时,我就搬了一次薛老师的课。人教版的课文与苏教版略有不同,所以在课前的备课时,我也找了苏教版的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把人教版舍去的部分作为补充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两堂课下来,应该说亮点还是比较多的,效果也不错。以下,我就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个简单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第三篇:7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陶桥小学 王云苹

一、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校焕然一新,那现在校园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呀,我们校园的桂花开了,香飘十里,你看,它吸引了不少同学来驻足观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桂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桂花雨》。

齐读课题

过渡:桂花雨,桂花雨……同学们当你一遍又一遍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呀?

师:是啊,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的确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思乡情绪。

二、品味文本 感悟情感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最能体现浓浓的思乡情绪? 师:是啊,这的确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可母亲的话是如何体现思乡之情的呢?你是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当中的“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有这个句子的整段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以为母亲一定会很喜欢,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真像母亲说得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先找找作者描写家乡院里的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是的,这些句子都直接写出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感受感受桂花的香。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句子里,那些词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师:看你多会读书呀!把一个“浸”字理解的这么透彻。透过这个字,我们仿佛看到那如薄雾一般的桂花香把人们笼罩在其中。师:一个词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桂花浓郁的香味,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人们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师:是啊,多么香的桂花呀!家乡的人们每天生活、工作在被桂花香气笼罩的村子里,是多么美的享受呀!。

师:通过这几句描写,再体会这些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板书:浓浓桂花香)

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很香啊!

谁再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让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家乡院子里桂花的香。

1、读得有感情,师:你读得真好,把桂花的香浸透在字里行间,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入作者那香味弥漫的故乡。

2、读得节奏很好,师:你能抓住关键词,注重哪个字该读重,哪里该读轻,很有节奏感。读得很好!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两个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我们来评判一下,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比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吗?

师:先找一找两句相同的地方。生:都有“香飘十里”一词。师:很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作者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前一句是“不说香飘十里”,后一句说“那才是香飘十里”,细细品味就能感觉到杭州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我也认为杭州的桂花更香。因为,家乡院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更胜一筹了。

师:你们读书时关注了关键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看来,桂花的香味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的香气浓郁些。可为什么母亲还会这样说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才这么说的。师:谁来接着说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这样说的。师:说得很好,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在分辨,而是用感情来判断。

师:是啊!母亲这句朴实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味,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糕饼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此时此刻,我们对母亲的内心情感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学们能否想象一下这样一幅情景:有一次,我又带回了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看到以后,会是怎样的表情和动作?还可能会怎样说?)

指名说一说

师:我感受到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不舍、对家乡的依恋。

三、回归情境 尝试文字的实践运用

过渡:同学们这一段情景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桂花香,体会到了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真正让作者终生难忘的不仅是桂花的香和母亲的话,更是那带给作者童年无限快乐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呀!(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让我们再跟随作者穿越到当年的情境中去体验体验作者的快乐吧!

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之后,你体会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 我体会了作者当时很快乐 生:我体会了作者当时很兴奋

生: 我体会到了作者等待摇桂花时的急切 ……

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作者的急切?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幻灯片出示】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曾经“缠”父母时的情景。

(1)指名请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缠父母时的样子,体会句子的情感(2)你觉得文中的“我”会怎样缠母亲? 生:我觉的“我”会一直跟在母亲的身后,不停地问母亲“妈,什么时候摇桂花?”

师:你是这样想的,请你把你想的加在文中“缠”字的前面。生:我觉得“我”会抱着母亲的胳膊不停地摇来摇去,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的确很缠人。请把你的想法也写在文中“缠”的前面

生:我觉得“我”会搂着母亲的脖子,调皮的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真会缠人啊!请把你的想法也加在文中“缠”字的前面 师:缠人就只会说这一句吗?想想我可能还会怎么说?

生:可能会说:“妈,我都等不及了,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摇桂花呀?” 师:对,可能会这样说

生:我可能会说:“妈— 桂花都开好些天了,怎么还不能摇呀?” 师:是啊,我真的好着急呀!

2、面对“我”的缠,想象母亲会如何对我说?

生:母亲不耐烦地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师:加了表情。请你把它加在原文中

生:母亲摸着我的头,轻轻地对我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师:加了一个动作。请你也把它加在原文中

生: 母亲拉着我的手,慈祥地对我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师:加了一个动作和一个表情,情境更具体了。请你把它加在原文中。师:我们再来想一想母亲还可能会怎么对我说?

生:母亲可能会对我说:“孩子,你太着急了,桂花才开摇不下来的。” 师:想得很合理。请你把它写下来吧

生:母亲可能会说:“不要着急,孩子,再过几天就可以摇了。” 师:多慈祥的话语,请你也把它写下来。

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这一处情境描写中,几位同学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原文中添加了一些词语或是改变了人物的语言使文章变得更加具体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然后出示一位学生针对本情境添加后的照片,给学生一个范例。师: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这是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书本上添加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后产生的效果。大家细细品味,看看和原文比较有什么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补白、扩充或是添加,使文中的情境情景描写更加具体。

【幻灯出示整理后的文章片段】指名请学生读一读

【我走到母亲身边,紧紧抱着母亲的胳膊,摇来摇去,仰起脸焦急地缠着母亲问:“妈,你快说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摇桂花呀?人家都等不及了。”母亲把我拉入怀中,轻轻的摸着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不要着急,再耐心等两天。过两天就可以摇了。”】

师:这样一添加,和原文比起来,一位缠人的孩子,一位慈祥的母亲就这样清楚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经过这位同学的想象和添加,这处情境描写变得更加具体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摇桂花”这部分情境描写更美!【幻灯出示摇桂花时的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这样一段情景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快乐的孩子在桂花雨下欢快地奔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纷纷的桂花雨。(板书:纷纷)

师:多么快乐的小姑娘!多么美的情境!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呀!(板书:依依)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在这堂课中,我们品味了桂花的香;感受了桂花雨的美;所有的这些都化为浓浓的故乡情(板书:切切故乡情);

五、板书设计

桂花雨 浓浓桂花香 纷纷桂花雨 依依摇花乐 切切故乡情

第四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精品课程资源教学设计

7*《桂花雨》教学设计

古镇冈南小学区凤仪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导入: 同学们,在你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美好的、难忘或有趣的事情吗?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分享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当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童年摇桂花那段美好的时光。

电击鼠标:[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奇妙的童年经历——板书《桂花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设计意图】: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⑴ 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桂花很香呢?请用——找出来,并标出序号。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个字特别感受到桂花的香?浸是什么意思?

(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整个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

(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 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是啊,这里也写到了一个——(‚浸‛加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桂花,喝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

【设计意图】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⑸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思乡的情怀。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矛盾冲突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把浓浓的思乡情推向高潮。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桂花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一段感受到了桂花带给她的快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用——画出摇桂花的句子。)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

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脸上、颈间、身上、手上……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又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②、老师也想大家享受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你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瞧,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③、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

(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小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设计意图】: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布置练笔练习。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也来写写自己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

出示[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进行小练笔,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

思桂花片片思乡情

第五篇: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提示】

中国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当桂花开放时,很多百姓喜欢摘一朵桂花挂在胸前,香气扑鼻。但从未听说过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吗?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纯真的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词语解释】

姿态:姿势;样儿。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难句解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仅仅打个比方,是说,在母亲的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

【语言积累】

指指点点 香飘十里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

【品读感悟】

本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后,采用记实性的手法写下了这篇佳作。从文中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浸透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对那些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此文的确使人容易产生共鸣。

【文本链接】

桂花:桂花以金黄色的花色、浓郁的花香,为秋天倍增异彩,被人们推崇为金秋娇子。它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木樨,原产我国。除观赏外,花可提取香精或直接作食品香料,如酿制桂花酒等;花及枝叶都可制药。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盛开——怒放 喜欢——喜爱

反义词:香——臭 盛开——凋零 担心——放心 【教法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先安排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

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④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下载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7、《桂花雨》教学设计(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台湾著名作家绮君写的文章《桂花雨》,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到这个题目,你的脑子里产生了怎样......

    《桂花雨》教学设计[大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香”一“乐”总关情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高晓凤 212400 一、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

    桂花雨教学设计

    课题:桂花雨 本课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箩、杭”两个生字,读读记记“迷人、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自读自悟,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3.借......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