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第一篇: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培训

本课程旨在帮助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学习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发展必须的专业能力,使之能够胜任教师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分为好几个方面,每一章即是其中某一方面的技能知识。

第四章 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将学生的座位排列成秧田式,师生按课表采用班级授课制上课,这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本章要学习的内容有: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有何作用?

2.人类已经创设了哪几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3.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即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二、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用是什么?

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要具体地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以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并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序列,发挥其能量和作用。

结构决定功能,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科学、恰当,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带来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最终落脚点。

三、目前人类已经创设了哪些教学组织形式?

这涉及到对已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

我们可以把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师生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两大类,并按照数量结构的不同可以分别表现为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

(一)师生直接交往的形式 1.班级授课制

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进行系统的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这是目前学校教学中的基本组织形式。

2.分组(分层)教学

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能力把学生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优点:切合学生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不易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行政管理的难度大。

3.个别教学

教师在同一时空只与单个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对学生一个一个地轮流施教。

这是古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点:有利于因材施教。

缺点: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和同伴竞争与协作的机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健康发展。

4.复式教学

是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教室同一节课上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二)师生间接交往的形式

师生间接交往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各种中介物,如书籍、电视、广播等,向学生提供和介绍资料等方式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这些活动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1.学生的小组活动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有直接合作的机会。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混合编组的做法可以使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在一起交流知识和经验,从而使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

小组具体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单科学习小组、课外科技小组、双基普查小组、专题学习小组等。

2.学生之间的个别互助(伙伴式教学)这种形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促进学习。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相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个别互助; 另一种是不同年龄学生之间的同伴教学。

3.学生的个别学习活动

这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人单独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个别学习活动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

(三)外来辅助形式—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这种教学形式是从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取消了班级上课制,用各科作业室来取代,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支配时间在各作业室自学,自己掌握学习的时间和进度,教师只起顾问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一种自学辅导制。

设计教学法

主张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去获取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利用环境的因素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助学生进行设计、学习知识。

第二节 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设计要求

什么是班级教学?采用班级教学时,教学工作要干些什么事、怎样干?

一、班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进行系统的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五个特点: 第一,以班为教学单位,每个班有固定的学生数,班里的成员按一定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编定。每学年结束、升级一次。

第二,实行分科教学,每门学科由固定的教师讲授。

第三,教学内容统一,面向全班共同教学。

第四,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各学科有固定的上课时数;上课时间由课程表加以确定。

第五,对一节课的结构和时间分配有特定的要求。

班级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统一教学水平及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知识。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具有这些优越性, 故班级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局限性在于:

1.由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

2.由于教学空间(课堂)的局限,不利于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实际,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班级教学具有这种局限性,故它不是惟一的教学形式, 需要同其他的教学辅助形式相配合。

二、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是班级教学的基本单位。课的类型简称课型,是指根据每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课的类型总的来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类。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主要有以讲授新教材为目的的“新授课”;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复习课”;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练习课”和“实验课”;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状况为目的的“检查课”;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思维训练课”;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学习方法指导课”等。

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任务的课。如既传授新知识,又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对知识、技能进行检查等。中小学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类课型。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不太复杂,不需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某一单一的任务;另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不够,难以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种活动上。一节课内有序地完成多项任务,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疲劳程度,激发学生的活力。

课的结构,是一节课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即使同一类型的课,由于教学对象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师采用方法的不同,其结构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说来,综合课的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教学

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这是任何类型的课都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2.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并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内容和技能。其方法,可按准备好的问题进行重点或系统的提问,也可让学生板书、演算和书面回答,由教师作简要地概括、提示和总结,或讲评上次课的作业、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是综合课的中心部分,占用的时间较其他部分要长。包括讲述、分析新知识、说明、总结、概括等。要求教师:第一,把新课的题目、目的告诉给学生,或由检查导入新课,并提出学习要求;第二,注意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第三,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新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第四,讲授结束时进行小结,归纳概括出要点,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印象。

4.巩固新教材

目的是使学生对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加以理解、消化和巩固。方法可采用提问(包括鼓励学生质疑)、复述、演算、练习等。教师的提问应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并围绕着讲课的中心。

5.布置课外作业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消化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布置作业应明确具体内容、范围和要求;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布置,防止下课铃响了才匆忙布置,以免学生不明确作业的要求。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批改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一)备课

备课即为上课做好准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不备课就没有上课权”。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个计划。做好三项工作:

1.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钻研教材简称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上课的指导性文件,钻研课程标准可以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从而正确地把握课的方向,使备课体现教学总目标的要求;从整体结构出发,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各章节或各教学单元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从而正确把握章节概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为正确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打下基础;掌握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建议,以便教师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钻研教科书就是要在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首先对教科书进行系统通读,力求从全局的角度了解教科书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然后在每章、每节或每课教学前,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深入具体地钻研每一章节或课的内容,分清其重点、难点的关键,最后写出教案,作为施教的依据。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是钻研教材的中心。为了找出这些“点”,教师一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细致地钻研教科书,要对教材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个段落、每个概念、每个定理、每个法则,以至于每个标点、书上的插图、附录、注释、说明、习题、实验设计等等,都一一阅读,反复推敲,懂深懂透。参考书是教科书的补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2.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科书,还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倾向性(动机、需要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能发展水平、健康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上课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3.考虑教法

考虑教法就是考虑如何把教师掌握的教材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一节课的结构,如按照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课堂学习活动、课外作业方法进行指导。

写出三种计划: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单元计划(又称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这是以课时(一节课)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内容一般包括:班级(或年级)、学科名称、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与要求、授课时间、教具、教学进程(步骤)、板书设计、习题及其答案等。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体。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全面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学时间的具体分配等,要按所选择的课型,依据课的结构逐次写清楚。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可把它们写在教学内容之前。教案后设“课后分析”一栏,以便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教学环节起主导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实现的,每节课都是高质量才能有整个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所以教学应抓住上课这个中心环节。不少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上好每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这一要求符合教学工作的规律,抓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点子上。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在总结广大教师上课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上好课就需要按照这些标准组织实施。

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要求教学双方对上课的目标都心中有数,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既体现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又体现本节课的具体特点,是必须达到也可能达到的。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既反映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标,又反映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与个性的目标。要使学生明确上课的目标,应在上课之始以不同的方式简明扼要地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并动员学生共同为实现该目的而努力。

2.内容正确,难易适度:内容正确指教给学生的知识要科学、准确。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准确无误,而且所选事例、引语、板书等也要准确。难易适度指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深入浅出,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顾及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

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教授同一教学内容,实现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方法也可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关键在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恰当选择、灵活掌握、随机运用。为达到较高的效果,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4.结构紧凑,组织有序:它要求教师掌握好教学步骤,安排好讲解、提问、演示、操作、板书、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的顺序和时间,使教学有条不紊、一环扣一环, 层次清楚, 结构严谨,组织有序,首尾呼应;掌握好上课的节奏,既不过于急促使学生赶不上,也不拖拉浪费时间。

5.语言优美, 以情感人:教师讲课使用标准语言, 谈吐优雅、通俗、生动、并恰当运用表情与手势。教学具有艺术性,板书有序, 教态从容自如, 富于感情。

6.积极性高, 效果良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整节课中师生都处于积极状态。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归根结底是要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布置与批改课外作业

学生的作业活动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的,学生完成作业后还有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因此,布置与批改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多高,都不能取消或代替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作业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及时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及时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课外作业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作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自学,最终成为能独立工作的人。但课内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又多,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较少,而课外作业以学生个体的独立活动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发展智能和创造性,并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三,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1.课外作业的种类

课外作业大致分为四种:一是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二是口头作业,包括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口头解释和分析问题等;三是书面作业,包括书面解答、习题演算、图表制作以及作文、日记等多种形式的文字作业;四是实践活动作业,包括观察、实验、测量、测绘、制作、社会调查等。

2.布置作业的要求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一般水平,不可脱离教学大纲漫无边际地乱出题;

作业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应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布置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重视作业的质量,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多数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尽可能照顾优秀生和后进生的程度,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并教育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与改错、书面整洁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把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结合起来,使课内作业成为课外作业的基础,课外作业作为课内作业的继续。

3.批改作业的方式及要求

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自觉调整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批改作业的方式,就范围来说,有全批全改、部分批改、轮流批改;就程度来讲,有精批细改、重点批改、粗略批改;就形式来看,有当面批改、学生互相批改。

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做到:

(1).全面衡量学生的作业成绩。不仅看作业的结果、数量,还要看作业的过程与质量;

(2).随手摘记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与创新,为分析讲评积累资料;(3).针对作业的情况写出批语,并给予评分。批语要恰如其分,具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既肯定成绩又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

(4).批改后要及时总结分析,进行讲评。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使教学工作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课外辅导的方式通常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辅导对象一般是缺课较多、学习有困难或有特长的学生,但对一般水平的学生也不应忽视。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绝不能忽视课外辅导。同时,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要在抓好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本末倒置。

1.课外辅导的内容

(1).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

(2).为基础差的学生和缺课的学生补课,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

(3).为优秀学生或具有特长的学生作个别指导,扩大其知识面,并为其发挥特长创造条件;(4).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

2.课外辅导的要求

(1).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辅导对象和辅导内容,保证辅导的针对性;

(2).拟订辅导计划,增强辅导的计划性。辅导计划应包括辅导目的、内容、方式、地点、措施等;

(3).争取优秀学生的协助,让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4).防止忽视课外辅导或以课外辅导代替课堂教学的倾向。

(五)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 这一教学环节的意义在于

了解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质量;

促使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了解自己学业上的进步与缺陷,明确努力方向;

使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情况,改进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与学校配合。1.我国中小学考评学生成绩的方法(1).平时考查

①课堂复习提问:这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最简便、最直接、最经常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师生直接接触,带有口试、面试的特点,可以由教师给学生以启发、追述,因此最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提问一般在讲新课前的检查复习时运用,也可以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运用。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在学生回答结束后,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给以分数评定;如遇到全班学生不能回答或基本不能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以补充讲解;提问的学生要有普遍性,不能忽视后进生或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②检查书面作业: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上存在的其他问题。是否评分,目前尚有争议,一般以评语为好。

③随堂测验:此方法属闭卷性质,侧重于检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题量小,难度低,多属单项练习性质,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普遍检查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分量难度不宜过大,每次占用的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可在一个教学单元学完后进行。另外还应及时评阅,给出成绩,并进行适当的讲评。

平时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2).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进行总结性检查时采用的方法,目的在于全面检查、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情况。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四种,有些学校还进行学年考试。

①确定考试目的。目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检查、评定学生完成学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确定学生升级或留级、毕业或肄业以及升学的重要依据;二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水平;三是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巩固优点,弥补缺陷;四是改进教学工作。明确考试目的有利于正确解决每次考试的基本要求,使命题、评分等工作有所依据。那些把考试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指挥棒、惩罚学生的法宝、表现教师威力的工具和为考试而考试的指导思想,都是错误的。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掌握考试的主动权,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

②科学命题。命题是考试工作的关键,关系到检查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和标准,是测量学业成绩有效性和可信性的保证。科学命题应做到:

第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以“双基”为主,难易搭配;

第二,覆盖面要宽,正确处理“双基”与智力、能力的关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理解、记忆、分析、综合、操作、运用几个方面,把不同要求和类型的题目加以组合,并合理分布,形成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层次。每次考试都应有适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提高题;

第三,题目的分量和难度要相互配合,做到适量、可行。要从考试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上、中、下学生的差别,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激励;

第四,题型宜多样化,把选择、填空、比较异同、判断正误(或辨析)、解释概念、计算应用、议论评述、分析原理、编写摘要等题型结合起来; 第五,考题必须语言明确,表述清晰,不生歧义。

③确定考试方式。中小学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它们又都有开卷与闭卷之分。要根据考试目的、学科性质确定考试形式,并将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以及开卷与闭卷适当地结合起来。但“结合”不可平均用力,其主体应是笔试和闭卷。

④严格组织考试,严肃考场纪律。⑤客观、公正地评阅试卷。

⑥考试的总结分析。评分以后,除作出成绩登记外,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其作用是,及时判定学生学业上的进步情况,并就试卷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学业上的得失,改进教学措施。考试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命题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第二,统计分析学生的成绩。统计出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分数的标准差、每道试题的正确率等。通过这些,可以看出试题的难易和学生的程度差异;

第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对试卷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进行分析,包括错误所在、错误原因等;

第四,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

四、掌握座位排列的技巧

已创设的座位安排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

座位安排的方式包括: 1.秧田式。

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一致面向教师和黑板。

这是当前普遍采用的较传统的排列形式,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因此,适合于集中讲授。

编排座位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马蹄形或新月形。

适合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弊端:课堂问题行为增多。3.方形或圆形。

这一般是为了讨论或者开展相互学习活动。教师把小组长或那些具有领导潜力的人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

4.模块形。

根据一定的任务将学生分组,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这种座位排列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走道便于走动而不会导致相互干扰。为了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可以使一组的学生背对着另一小组的活动区域。

如何选择和设计座位安排的方式? 首先,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及其目标,座位必须与活动的性质和需要相适应。

另外,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同时设法克服其局限性,主要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 具体做法有:

(一)小班化教学

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今后几十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分科年限。这样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相对固定的班干部角色,所需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二、分组教学被广泛采用 具体做法有:

(一)分层教学

又叫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 设立小组目标。

3. 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机制。4. 明确个人的责任。5. 均等的成功机会。

三、个别化教学成为改革的方向 如,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

四、综合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所有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缺陷,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教学中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应该依据学科特点、学生水平、教师本人的能力、教学物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来酌情选择。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学组织形式的恰当组合,发挥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弥补另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缺陷。从而使得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一大趋势。

第二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选择题】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选择题】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选择题】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选择题】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辨析题】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选择题】【D】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第三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和古埃及、古希腊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制教授的学生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个别教学制不同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中公教育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想,但是等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之处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另外,常涉及到的考点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这两种都属于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他们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差别。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提出者是克伯屈,他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中公教育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指的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4.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练习题】

1.古代社会中采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1.【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答案选择A。

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中公教育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答案选择D。

3.【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答案要点】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主要表现在: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表现在:(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第四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第五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界定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即完成待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涉及叫徐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它取决于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教学原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要综合而具体地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之中。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科学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概要

教学组织形式是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中的反映,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另外还有贝尔-兰喀斯制(导生制)、文纳特卡制、特朗普制、开放课堂等。总的来说,这八种教学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三类,其中,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卡特指、开放课堂基本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一类;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导生制可划归为集体教学一类;特朗普制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虽然能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但也只能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班级授课作为集体教学的代表,虽然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是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今后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融合了个别教学及集体教学优点的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亦即课堂教学或班级上课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知识裁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所确定的内容和课时,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分科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教师可以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容量大、传授知识的密度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助于普及教育。

2、课堂教学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及其各自优势的发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具有这些优越性,世界各国目前仍把它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广泛使用。课堂教学时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它是学校运转机制的主轴。学校要做到以教学为主,就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学秩序。

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强调在封闭的课堂上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容易产生理论和时间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强调标准的统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其优势,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之配合,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封闭式的课堂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小组教学与独立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等。

下载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识记: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教学:也称为‚多级制‛或‚不分级制‛,它是一种将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概念: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主要形式有: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分组教学&现场教学(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复式教学(特殊......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精选合集]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对象的构成及师生按一定要求交往的方式。受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按教学对象的构成分有:全......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

    学习评价 结合当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现状设计一份自己打算开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方案。 方案背景: 万物都有差异性,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浅谈常见教学组织形式

    浅谈常见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里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规定了以什么样的外部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育教::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