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

时间:2019-05-12 20:2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 目:基于韶关学院为原型的校园网设计

学生姓名:曾得豪、谢小东

学 号:14115011035、14115011028 系(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1班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刘永初 讲师

起止时间:2016年4月-2016年5月

目录

绪论.................................................3 1.1校园网简介....................................3 1.2校园网功能....................................3 1.3校园网原则....................................3 需求分析.............................................5 2.1 校园网应用需求分析............................5 2.2 校园网技术分析................................7 2.3 校园网结构分析................................9 具体设计............................................10 3.1 网络设计简介.................................10 3.2 网络拓扑设计方案.............................11 3.3 设备选择.....................................12 3.4 设备配置.....................................13 3.5接入Internet设计............................15 3.6 VLAN及IP地址设计方案........................17 网络布线设计........................................18 4.1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18 4.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19 扩展性考虑..........................................21 体会................................................22 参考文献............................................22

绪论

1.1校园网简介

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现代办学条件的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计算机校园网。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提供综合的网络环境。校园网的使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踏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学校办公、管理、教学现代化。校园网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局域网,一方面连接学校内部子网和分散于校园各处的计算机,另一方面作为沟通校园内外部网络的桥梁。同时,一个好的校园网,安全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1.2校园网功能

(1)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

通过组建一个覆盖校园的局域网,将学校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例如,通过校园的宿舍网络查询到学校的共享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学生的数据库查询和处理学生的饿成绩,等等。(2)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在学校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可以实现各种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音教学、电子视听教学等也在不断普及。学校的校园网中还可以通过论坛等形式帮助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电子题库帮助学生学习。(3)方便图书资料检索和借阅

通过图书检索系统和建立电子图书馆,可以在校园网上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这样不仅能做到资料的共享,而且简化了图书借阅的手续,提高图书利用率和图书的管理工作效率。(4)提供各种校园网络服务

通过在校园网上架设WWW服务器,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方便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也可以架设FTP服务器共享学校的学习资源。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资料,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料上传给其他用户分享使用。1.3校园网原则(1)实用性 应当从实际出发,使之达到使用方便且能发挥效益的目的。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来建设该系统。要能将新系统与已有的系统兼容,保持资源的连续性和可用性。系统是安全的,可靠的。使用相当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即可容易地使用和维护。(2)高性能

校园网作为现代大学信息运行的承载平台,涉及到众多不同的应用及众多用户。众多的用户、不同类型的应用,包括一些实时性强的交互业务应用(如语音、图像等),势必对校园网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3)安全性

解决安全性问题,需制定统一的、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和过滤机制,充分使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技术,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包括四个层面,即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世界各地的Internet用户也可访问校园网,校园网将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代理、虚拟局域网络(VLAN)等技术防止非法侵入、防止窃听和篡改数据、路由信息的安全保护来保证安全。同时要建立系统和数据库的磁带备份系统。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还应将重要的数据服务器集中放置,构成服务器群。(4)可扩充性

采用符合国际和国内工业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从而使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容易互连互通,并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增加节点和子网,一般包括开放标准、技术、结构、系统组件和用户接口等原则。在实用的基础上必须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选购具有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设备,并保留向ATM过渡的自然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系统扩充能力的大小已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考虑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是相当重要的。(5)高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时,应选用高可靠性的网络产品、合理的网络构架,制定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良好的故障自愈能力,以减少网络中断时间。(6)可管理性

设计网络时充分考虑网络日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选用易于操作和维护的网络操作系统,大大减轻网络运行时的管理和维护负担。采用智能化网络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校园网作为一种地理范围分布较大的园区网(甚至是一种多个园区网连接而成的广域网),日常管理及维护的工作量较大。为了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网络停顿时间,同时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打下基础,必须使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选择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统一分配资源;

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可以集中对全网设备(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实施具体到端口的管理能力,并可提供及时的故障报警和日志;

选用的网络设备及其他连接在网络上的重要设备都应支持远程管理; 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问题,特别是建设工程结束时,应要求建设方提供足够的设计及实施文档。(7)高性能价格比

结合日益进步的科技新技术和校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乎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学校的经济效益。坚持经济性原则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需求分析

2.1 校园网应用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根据我校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1)用户的应用需求

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等多种Internet服务实现远程学习。教师需要校园网提供Internet/Intranet、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用等系统,提供一条可靠、健壮的“信息高速公路”。(2)通信需求

千兆校园网的建设将使学校不在面临带宽匮乏,特别是核心网带宽匮乏的情况。尤其保证了那些不间断的FTP应用、科研活动、网上视讯等长期消耗大量网络带宽的网络服务质量。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他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3)信息点和用户需求

校园网连接建筑物有作为网络信息中心的主楼和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信工楼以及学生宿舍等6个主要集中接入点。按照要求校 园网内信息节点总数为830个,分布如下。

教学楼:200个信息节点。行政楼:90个信息节点。实验楼:120个信息节点。图书馆:100个信息节点。工科楼:120个信息节点。学生宿舍:200个信息节点。

校园网联网各楼所在位置及信息点分布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信息点分布图

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以主楼的网络信息中心为中心,通过冗余的光纤链路上连到信息中心的核心层交换机上,构成校园网光纤主干。核心层交换机通过Cisco3640路由器接入教育科研网CERNET,即连入国际互联网。校园网络总体拓扑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校园网总体拓扑结构(4)性能需求

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5)安全与管理需求

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和Internet的互联。Internet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它的安全性是很差的。因此安全问题更加重要。应该采取一定的技术来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当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用户身份验证、VLAN划分、防火墙等技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6)实用与经济性

校园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系统必须是实用性与经济性。实用性使得网络便于管理、维护,以减少网络使用人员运用网络的难度,从而降低人为操作引起的网络故障,并使更多的人掌握网络的应用。由于学校的建设资金有限,所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建设校园网时一定要使用性价比高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2.2 校园网技术分析 2.2.1 校园网的结构

校园网一般选择星型的拓扑结构来实现校园网的组建方案。星型结构的校园网比总线型的网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是直接和网络中心的交换机连接,因此单个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因此故障比较容易检测和隔离,而且网络的扩充也十分方便,用户只需要将自己的计算机连接到这个交换机上即可。

2.2.2 校园网的联网技术

在校园网的干路上往往需要更大的宽带和更高的传输速率,所以一般选择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校园网的联网技术。可使用光纤、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千兆以太网技术可以满足数据1000Mb/s的传输要求,它采用了与10Mb/s和100Mb/s以太网技术中同样的数据帧格式,也采用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因此它可以在原有的以太网基础上进行平滑网络升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用户投资。2.2.3 校园网的硬件选择(1)网络服务器 由于校园网中的用户通常比较多,对服务器的访问量也会很大,应购置专用的服务器,专用的服务器比普通的台式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另外,路由器本身就集成了很多服务器,但还有很多功能不能完善或处理能力不强,需要外加服务器。

①华为CAMS服务器 学校上网不是免费的,为了更好的计费,就需要计费网关了,就要求服务器具有计费功能,要让统计更精准,还要防止别人盗用IP上网,华为CAMS服务器就实现了这些功能。它主要有卡号、账号用户,一个卡号(或账号)可以申请多个业务,包月用户,可以限时包月或包月暂停,接入时段限制,Web配置管理,用户Web自助,在线用户监控,黑名单管理,安全日志审计、分析,目录服务。

②FTP服务器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由支持Internet文件传输的各种规则所组成的集合。这些规则能使网络用户把文件从一个主机拷贝到另一个主机上,FTP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服务的。学校局域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因此FTP服务器是必不可少的。安装FTP服务器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共享学习资料和文件的。

③Web服务器 在Internet时代,学生想要发布自己主页,首先应该把我们的机器配置成为一台强大的Web Server。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作为当今流行的Web服务器之一,提供了强大的Internet和Intranet服务功能。④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配IP地址,用户可以自己设置IP,也可以动态IP。当DHCP服务器被授权后,还需要对它设置IP地址范围。通过给DHCP服务器设置IP地址范围后,当DHCP客户机在向DHCP服务器申请IP地址时,DHCP服务器就会从所设置的IP地址范围中选择一个还 没有被使用的IP地址进行动态分配。

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WINS服务器等等其他服务器。

(2)传输介质 采用普通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这种网线的可靠性较好,价钱便宜,或使用超五类双绞线,这种双绞线将普通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加以改善,主要用于传输速率低于千兆位每秒的以太网。在校园网的主干线上,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3)网络互连设备

交换机 交换机通常会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它能够更快地转发大量的信息。如果校园网的规模不大,可以选择部门级的交换机。交换机主要用于局域网,首先是三层交换机的选择,三层交换机有一定的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在局域网最顶端,它实现了各个楼层之间的通信,可以在整个楼里设置VLAN。每个楼层内部都有二层交换机。中继器,集线器,交换器,路由器,网关等等其他互联设备。(4)工作站

学校校园网工作站使用的计算机不同于校园网中的服务器和家庭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只要能够满足学生或教师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即可,我们可以在Intel、AMD、VIA这三个目前主流的PC CPU中进行选择。这三种CPU是三种不同的系统架构,它们各自的性能不同,价格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应用性几方面来进行比较。2.2.4 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可以实现建筑物内或不同建筑物之间的信号传输,是一种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管理系统彼此连接,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综合布线被划分为六个小的子系统,它们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总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楼宇(建筑群)子系统。

2.3 校园网结构分析

一个好的校园网网络设计应该是一个分层的设计,设计模型一般分为三层。从功能上基本可以分为网络中心、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宿舍区子网以及后勤子网等。为了简化交换网络设计,提高交换网络的可扩展性,在校园内部数据交换模块的部署是分层进行的。

校园网数据交换设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交换发生在OSI模型的第二层。现代交换技术还实现了第三层交换和多层交换。高层交换技术的引入不但提高了校园网数据交换的效率,更大大加强了园区网数据交换服务质量,满足了不同类型网络应用程序的需要。

现代交换网络还引入了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VLAN)的概念。VLAN将广播域限制在单个VLAN内部,减小了个VLAN间主机的广播通信对其他VLAN的影响。在VLAN间需要通信的时候,可以利用VLAN间路由技术来实现。当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交换机数量众多时,可以使用VLAN中继协议(VLAN Trunking Protocol,VTP)简化管理,它只需在单独一台交换机上定义所有VLAN然后通过VTP协议将VLAN定义传播到本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上。这样,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当校园网络的交换机数量增多、交换机间链路增加时,交换网络的复杂性可能会造成交换环路问题,这需要通过在各交换机上运行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来解决。(1)核心层 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负责整个校园网的网内数据交换。网络的功能控制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

中心交换机应是路由交换机,支持主流的园区骨干技术,如

1000Base-Sx/Lx/Zx/Tx等,同时计划支持未来的骨干技术,如10G等,提供端到端的MultiCast等协议。现在Internet/Intranet的数据流量分布已由过去的“内部80%,外部20%”变为“内部20%,外部80%”,因此,中心交换机需具备较高的路由转发速率,最好是线速的。中心交换机应具有很高的交换背板容量和包转发率,如背板容量在100Gbps以上。(2)汇聚层

汇聚层主要负责连接接入层接点和核心层中心,汇聚各区域数据流量,必要时,作为网络冗余连接使用。同时,汇聚层交换机还负责本区域内的数据交换。(3)接入层

接入层在整个网络中接入交换机的数量最多,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对此类交换机的要求,一是价格合理;二是可管理性好,易于使用和维护;三是有足够的吞吐量;四是稳定性好,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具体设计

3.1 网络设计简介

校园网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扩展性等特点。本方案中选择使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主干为千兆网,实现各部门相连,100Mbps到部门,10Mbps到桌面,支持终端的移动。

网络主干由主干交换机和分布在各建筑中的主干节点及它们之间的光纤组成。需要选择适当的高速交换机作为网络的主干核心,这关系到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系统的灵活性。主干网的选择要考虑带宽、可靠性、先进性等特点,要以当前及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量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兼顾资金的承受能力。以太网机制的即插即用使网络扩充容易,而且扩充成本降低;星型拓扑结构使主干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线路交换的高带宽低延迟更符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网络主干的要求,为容量的扩充留有充分的余地。

联网技术包括主干网联网技术,楼宇局域网连接技术和广域网技术。(1)主干网连接技术

主干网采用交换式1000M以太网连接技术。100Mb/s的网卡能够自动检测所连接的端口是10Mb/s还是100Mb/s,并执行相应的操作。100Mb/s的交换式集线器,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在该方案中,各主要楼之间采用光纤以全连接拓扑结构通过1000M交换技术进行连接,既保证了主干线的1000M带宽,又保证了主干线路冗余。

(2)楼宇局域网连接技术

校园网为园区网,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可采用大对数双绞线。把管理区子系统并入设备间子系统,集中管理。对于多幢楼宇,可采用多设备间的方法,分为中心设备间和楼栋设备间部分,中心设备间是整个局域网的控制中心,内设有对外(Internet)对内通信的各种网络设备(交

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中心交换机通过光缆与楼栋设备间的交换设备相连,以保证数据的高速传输。在此设备间放置布线的线架和网络设备,一端连接楼内来自在各层的主干线缆,一端连接网络中心的光纤。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3)广域网技术

本方案设计的校园网给出两路分别到CHINANET和CERNET的出口,到CHINANET的出口通过路由器采用ISDN专线实现于Internet连接,到CERNET的出口通过路由器的10M局域网口采用微波实现连接。

路由技术:路由协议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因此它的作用主要是在通信子网间路由数据包。路由器具有在网络中传递数据时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除了可以完成主要的路由任务,利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路由器还可以用来完成以路由器为中心的流量控制和过滤功能。在本方案中,内网用户不仅通过路由器接入因特网,内网用户之间也通过三层交换机上的路由功能进行数据包交换。

交换技术:现代交换技术还实现了第三层交换和多层交换。高层交换技术的引用不但提高了校园网数据交换的效率,更大大增强了校园网数据交换服务质量,满足了不同类型网络应用程序的需要。

VLAN技术:即虚拟局域网,VLAN将广播域限制在单个VLAN内部,减少了各VLAN间主机的广播通信对其他VLAN的影响。在VLAN间需要通信的时候,可以利用VLAN间路由技术来实现,当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交换机数量众多时,可以使用VLAN中继协议简化管理,它只需在单独一台交换机上定义所有VLAN。然后通过VTP协议将VLAN定义传播到本管理域中的所有交换机上。这样,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3.2 网络拓扑设计方案

本方案采用千兆以太网解决方案,考虑到地理位置和服务点等因素,将 网络中心设在主楼,以主楼为中心,通过光纤把整个校园连接到网络中心的CS1型核心交换机上,构成某大学校园网光纤主干。核心交换机通过Cisco3640路由器和DDN专线将整个校园网连入教育科研网CERNET,即连入国际互联网,同时接入电信网。网络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考虑到传输高速率和扩展的需求,校园网整体采用光纤传输。网络主干采用六芯多模光纤。网络中心到主建筑物节点采用六芯多模光纤连接,在全双工条件下传输距离可达两公里。光纤布线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这样当过渡到ATM时,不需要重新布线可使整个网络保持原有的拓扑结构。

本校园网网络系统的设计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模型,即核心层、汇聚层(分布层)、接入层(访问层)。

以上特点分层网络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扩展性。根据实际要求,整个校园网采用星型结构,并分为核心层(分布于网络中心内)和接入层(分布在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工科楼以及学生宿舍各楼内,包括分布广泛的各种低端网络连接/交换设备及各种终端设备)两层。

对于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以快速交换机为网络中心的星型结构,各部门以二级交换机为主节点的树形结构。

各主要楼节点的交换机分别用1000Base-SX型的多模光纤与网络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相连,构成校园网千兆位以太网的主干网络,各节点交换机至桌面采用3/5型双绞线或超五类双绞线100Mbps连接。

因此本校园网络设计的拓扑结构图如图3.1所示。图3.1 校园网整体拓扑结构图 3.3 设备选择(1)路由器

Cisco3640型Internet接入路由器一个(2)交换机

Cisco Catalyst 4006型核心层交换机两个:CS1,CS2 Cisco Catalyst 3550型汇聚层交换机两个:DS1,DS2 Cisco Catalyst 2950型接入层交换机两个:AS1,AS2(3)服务器

FTP服务器,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代理服务器,CAMS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VLAN100服务器群(4)传输介质

在网络主干和各楼与楼之间采用1000Base-SX型的多模光纤,在PC与交换设备之间采用3/5型双绞线或超五类双绞线100Mbps。(5)PC机 若干台(6)防火墙

Cisco Secure PIX-535-R-BUN 价格:85999元(7)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在整个软件架构中处于最底层,直接与各种类型的硬件设备交 互,主要作用是有效的支配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资源。系统的选择,从理论上说,可以采用Unix、Linux、Windows或NetWare,但是系统软件的选择又是跟硬件平台的选择紧密关联的。如果硬件平台采用的是IBM公司的小型机,则操作系统就采用IBM的AIX,如果硬件平台采用的是HP的Unix服务器,则一般采用HP-UIX.。对于PC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微软的Windows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NT Workstation,Windows XP或Windows7。此外,与微软操作系统平台配合,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软件平台。(8)网络协议 TCP/IP协议。(9)网络管理软件

开源软件 在校园网网管领域里,开源软件正悄然流行。校园网网络管理的变化多端需要网管工具的可扩展性,可修改性良好。开源正具备这个特点,可以一直修改,直到它符合当前网络的需求。同时,开源软件的成本低。3.4 设备配置 3.4.1 交换机配置(1)核心层交换机的配置

核心层将各汇聚层交换机互连起来进行穿越园区网骨干的高速数据交换。本实例中的核心层交换机采用的是Cisco Catalyst 4006交换机,采用了Catalyst 4500 Supervisor II Plus(WS-X4013+)作为交换机引擎。运行的是Cisco的Integrated IOS操作系统,其镜像文件是CAT400.6-3-5.BIN。在作为核心层交换机的Cisco Catalyst 4006交换机中,安装了WS-X4306-GB(Catalyst 4000 Gigabit Ethernet Module,6-Ports(GBIC))模块,该模块提供了5个千兆光纤上连接口,可以用来接入WS-G5484(1000BASE-SX Short Wavelength GBIC(Multimode only))。以图3.2中的核心交换机CS1为例(CS2类似),核心交换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CS1基本参数的配置

②CS1的管理IP、默认网关配置 ③CS1的VLAN及VTP配置 ④CS1的端口参数配置 ⑤CS1的路由功能配置(2)汇聚层交换机的配置

汇聚层的功能是负责汇聚接入层交换机,并为整个交换网络提供VLAN间的路由选择。本例中汇聚层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3550交换机。作为3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 3550交换机拥有24个10Mb/s/100Mb/s自适应快速以太网接口,同时还有2个1000Mb/s的GBIC端口供上连使用,其操作系统是Cisco的Integrated IOS操作系统。以图3.2中的DS1为例(DS2类似),汇聚层交换机配置步骤如下。①DS1基本参数的配置

②DS1的管理IP、默认网关配置 ③DS1的VTP配置 ④在DS1上定义VLAN ⑤DS1的端口基本参数配置 ⑥DS1的3层交换功能配置(3)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

接入层为所有的终端用户提供一个接入点。接入层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2950 24口交换机(WS-C2950-24)。该交换机拥有24个10Mb/s/100Mb/s自适应快速以太网接口,运行的是Cisco的Integrated IOS操作系统。以图3.2中的接入层交换机AS1为例(AS2类似),交换机的配置步骤如下。①设置交换机的名称和加密使能口令 ②设置登录虚拟终端口令 ③设置终端超时时间 ④设置禁用IP地址解析特性 ⑤设置启用消息同步特性 ⑥接入层交换机AS1的管理IP、默认网关配置 ⑦AS1的VLAN及VTP配置 ⑧AS1端口基本参数配置 ⑨AS1访问端口的配置 ⑩AS1的主干道端口配置 3.4.2 服务器配置(1)配置DNS服务器(2)配置WWW服务器(3)配置FTP服务器(4)配置E-mail服务器(5)配置代理服务器(6)配置CAMS服务器(7)配置DHCP服务器(8)配置VLAN100服务器群 3.5接入Internet设计

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拨号上网方式,使用ISDN专线入网,使用ADSL宽带入网,使用DDN专线入网,使用帧中继方式入网,局域网接入。(1)拨号上网方式

拨号上网方式又称为拨号IP方式,因为采用拨号上网方式,在上网之后会被动态地分配一个合法的IP地址。用拨号方式上网的投资不大,但是能使用的功能比拨号仿真终端方法联入要强得多。拨号上网就是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接入Internet的,但是用户的电脑与接入设备连接时,该接入设备不是一般的主机,而是称为接入服务(Access Server)的设备,同时在用户电脑与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必须用专门的通信协议SLIP或PPP。

拨号上网的特点:投资少,适合一般家庭及个人用户使用;速度慢,因为其受电话线及相关接入设备的硬件条件限制,一般在56K左右。(2)ISDN专线接入

ISDN专线接入又称为一线通、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N-ISDN)。它是在现有电话网上开发的一种集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形式。一线通利用一对普通电话线即可得到综合电信服务:边上网边打电话、边上网边发传真、两部计算机同时上网、两部电话同时通话等。

通过ISDN专线上网的特点:方便,速度快,最高上网速度可达到128K/S。(3)ADSL宽带入网

ADSL即不对称数字线路技术,是一种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技术,其作为一种传输层的技术,利用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宽带,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

ADSL宽带入网特点:与拨号上网或ISDN相比,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不需要拨号,属于专线上网,不需另缴电话费。(4)DDN专线入网

DDN即数字数据网,是利用数字传输通道(光纤、数字微波、卫星)和数字交叉复用节点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高质量数字专用电路和其它新业务,以满足用户多媒体通信和组建中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的需要。其主要特点:

传输质量高,信道利用率高;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数据信息传输透明度高,可支持任何规程,可传输语音、数据、传真、图象等多种业务;适用于数据信息流量大的校园;·网络运行管理简便,对数据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没有特殊要求。

(5)帧中继方式入网

帧中继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通过帧中继入网需申请帧中继电路,配备支持TCP/IP协议的路由器,用户必须有LAN(局域网)或IP主机,同时需申请IP地址和域名。入网后用户网上的所有工作站均可享受Internet的所有服务。

帧中继上网特点:通信效率高,租费低,适用于LAN之间的远程互联,传输速率在9600bps~2048kbps之间。(6)局域网接入

局域网连接就是把用户的电脑连接到一个与Internet直接相连的局域网LAN上,并且获得一个永久属于用户电脑的IP地址。不需要Modem和电话线,但是需要有网卡才能与LAN通信。同时要求用户电脑软件的配置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专业人员为用户的电脑进行配置,电脑中还应配有TCP/IP软件。

局域网接入的特点:传输速率高,对电脑配置要求高,需要有网卡,需要安装配有TCP/IP的软件。通过对比选择使用DDN专线入网,DDN专线的特点:采用数字电路,传输质量高,信道利用率高,数据信息流量大,时延小,通信速率可根据需要选择;电路可以自动迂回,可靠性高,适用于校园网络。

校园网采用DDN专线接入的方式上网,校园内上网采用NAT的方式,保证师生上网方便。

3.6 VLAN及IP地址设计方案 3.6.1 合理设计IP地址的意义

在网络建设中,IP地址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好的IP地址方案不仅可以减少网络负荷,还能为以后的网络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IP地址的合理是保证网络顺利运行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小区IP地址的分配应尽可能利用申请道德地址空间,充分考虑到地址空间的合理使用,保证实现最佳的网络内地址分配及业务流量的均匀分布。具体的来说IP地址的合理规划有如下意义。

(1)减少对各种资源(内存、CPU的处理能力及网络带宽等)的需 求。IP地址的合理规划有利于网络中路由的汇聚,因而可以使 得路由器中的路由表数目以及链路状态数据库等占用的内存 减少,同时更新所占用的网络带宽也降低了。

(2)有利于IP地址空间的合理使用。优化业务流量的分布。有利于故障诊断。

IP地址空间的分配与合理使用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织及路由政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将对校园网的可用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应充分考虑本地网对IP地址的需求,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对IP地址的需求。3.6.2 IP地址设计原则

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校园网络IP地址的现实情况,IP地址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服务器区采用私有IP地址,NAT后供人员远程访问。(2)与Internet互连设备IP地址采用真实的IP地址。(3)部分内部互联采用似有IP地址。

(4)面向用户的私有IP地址,由统一出口的边缘设备(路由器、防火 墙)进行地址翻译。即出口路由器(防火墙)互联采用合法IP地址,公共服务器如WWW/FTP/DNS资源服务器等均采用合法地址(或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私有IP),部分接入用户采用私有保留IP地址相连。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公网IP地址,解决了IP地址空间的不足,又可以方便地实现互通互连,而且将地址翻译(NAT)这种耗费设备资源的工作由网络边缘设备分担,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整体性能。3.6.3网络VLAN设计

在校园网络的整个网络建设当中,VLAN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很好地利用VLAN技术的功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整个网络的性能也是事关重要的,主要突出为以下几点。

(1)VLAN划分,可以避免广播风暴,在骨干网络中尤为突出,在播媒体、视频点播等很容易引起广播信息。划分之后,VLAN是广播只在子网中进行,不会做无意义的广播,消除了广播风暴产生的条件。

(2)VLAN划分,可以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在不同的VLAN之间不能随意通信,只限于本子网内通讯,不会对其他的子网产生干扰。要进行访问,需要通过三层交换,这样信息流就得到相当好的控制。

(3)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完全独立的IP子网和VLAN,实现更加安全的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建立VLAN和IP子网的对应关系。

(4)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虚拟的工作组,减少站点的移动和改变的开销。(5)VLAN间的子网访问,可以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子网间的通讯也可以在汇聚设备上实行,分流核心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优化了组网。

在本校园网中,本地IP采用C类IP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VLAN及IP编址方案如表3.1所示。表3.1 VLAN及IP编址方案

为了简化起见,除了管理VLAN外,这里只规划了7个VLAN,同时为每个VLAN定义了一个由拼音缩写组成的VLAN名称。

网络布线设计

4.1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

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实用性、功能性、先进性、灵活性、方便性、可靠性、扩展性、开放性、标准化、经济性和生命周期。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4.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一套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语音设备及各种通信协议,同时,由于PDS充分考虑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设计时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能充分满足用户长期的需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各种设备位置的改变,局域网的变化,不需重新布线,只要在配线间作适当布线调整即可满足需求。结构化综合布线一般划分为六个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及其网络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RJ-45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组成。信息点由标准RJ45插座构成。信息点数量应根据工作区的实际功能及需求确定,并预留适当数量的冗余。例如:对于一个办公区内的每个办公点可配置2~3个信息点,此外应为此办公区配置3~5个专用信息点用于工作组服务器、网络打印机、传真机、视频会议等。若此办公区为商务应用则信息点的带宽为100M可满足要求;若此办公区为技术开发应用则每个信息点应为交换式100M甚至是光纤信息点。工作区的终端设备(如:电话机、传真机)选用安普公司的超五类双绞线直接与工作区内的每一个信息插座相连接,或用适配器(如ISDN终端设备)、平衡/非平衡转换器进行转换连接到信息插座上。(2)配线子系统(Horizontal)及其网络设计

配线子系统,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选择配线子系统的线缆,要根据建筑物内具体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来确定。在配线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双绞电缆及光纤型号为: 安普公司的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TCL室内单模或多模光纤。

双绞线水平布线链路中,水平电缆的最大长度为90m。若使用100ΩUTP双绞线作为配线子系统的线缆,可根据信息点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电缆。该方案选择安普公司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缆。(3)干线子系统(Backbone)及其网络设计

干线子系统,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到设备间子系统的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可以使用的线缆主要有:HAY三类大对数电缆;安普公司的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TCL室内单模或多模光纤。该方案选择安普公司的超六类双绞线缆。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Topology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线缆时,每条25对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Room)及其网络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采用BIX跳接式配线架,连接交换机;采用光纤终结架连接主机及网络设备。设备间的主要设备有数字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楼宇自控设备主机等等。

它们可以放在一起,也可分别设置。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中,可以将计算机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楼宇自控设备主机分别设置机房,把与综合布线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放置在设备间,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机房放在距离设备间不远的位置。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如局域网(LAN)、主机、建筑自动化和保安系统,及通过垂直干线子系统连接至管理子系统。(5)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及其网络设计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I/O组成。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规定。跳线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接头。管理间是楼层的配线间,管理子系统为其他子系统互连提供手段,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输入/输出组成,实现配线管理,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手段。包括配线架、跳线设备及光配线架等组成设备。设计管理子系统时,必需了解线路的基本设计原理,合理配置各子系统的部件。安普公司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拥有搭配科学、管理简便的成套产品用于管理子系统。(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及其网络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是实现建筑之间的相互连接,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建筑群之间可以采用有线通信的手段,也可采用微波通信、无线电通信的手段。传输介质采用室外六芯多模光纤。

建筑群子系统介质选择原则: 楼和楼之间在二公里以内、传输介质为室外光纤、可采用埋入地下或架空(4M以上)方式、需要避开动力线、注意光纤弯曲半径建筑群子系统施工要点:包括路由起点、终点;线缆长度、入口位置、媒介类型、所需劳动费用以及材料成本计算。建筑群子系统所在的空间还有对门窗、天花板、电源、照明、接地的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学生宿舍、工科楼与主楼之间由于距离较远,采用单模光纤连接;主楼使用多模光纤连至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和使用多 模光纤连接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楼;图书馆与实验楼距离较近,采用千兆以太网连接。考虑近期学校使用、设备投资、距离超长等各种因素,采用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混合的方式连接,并在每个建筑物内预留了多模光纤,以备将来整个网络系统的发展。

(7)进线间子系统及其网络设计

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本规范只提出原则要求。1.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

2.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

3.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

4.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②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

③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④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5.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

6.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7.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 求。

扩展性考虑

(1)首先是网络设备扩展方面:

每个核心、汇聚设备都应该考虑端口的可扩展性,本方案对每个设备都有预留端口,以适应将来网络可能发生的变化;(2)其次是网络接入的可扩展性:

路由器支持VPN并且考虑到校区会更大地扩展,我们选择支持VPN的路由器;(3)IP地址的预留:

本方案在每间教室都有剩余的IP地址,以适应将来主机增多的需求,还有公有IP地址段的预留(扩展校区使用)。

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参考了许多其他有关这门课程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对局域网的作用和组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本学会了如何组建、怎样组建一个校园局域网。此外,我们学会了举一反三,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以后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打下基础。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学以致用,不仅,掌握了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而且提高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是一次自我学习的过程。一开始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通过认真、耐心地分析和研究,终于有了思路,做起来也就容易了。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和考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已成为当今计算机发展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我们掌握网络组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邵必林等编著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009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吴功宜编著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2005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张邵峰编著 《局域网网络服务器配置DIY》2002 人民邮电出版社 [4] 王群,王琳编著 《组建交换式局域网》 2003 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吴迪,卢建宇编著 《局域网组建于管理》 2002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1.课题描述........................................................1 2 系统设计概述...................................................1 3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2 3.1站点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2 3.2用户需求......................................................2 3.3动态IP地址的设置及服务器的配置...............................3 3.3.1.动态IP配置简介...........................................3 3.3.2.配置DHCP服务器...........................................3 3.3.3配置IIS服务器.............................................6 3.4制作网站......................................................6 3.4.1.建站流程..................................................6 3.4.2.网站各模块的设计...........................................7 3.4.3.建站实现软件...............................................8 3.5.建站注意要点..................................................9 3.5.1.前期调研分析...............................................9 3.5.2.网站的目的及功能定位.......................................9 3.5.3网站技术解决方案...........................................9 3.5.4.网站内容规划.............................................10 3.5.5.网页设计.................................................10 3.5.6.网站测试..................................................10 4.网站维护.......................................................10 4.1、静态页面的添加修改..........................................10 4.2、动态功能支持在线更新........................................10

总结..............................................................12 参考文献.........................................................12

1.课题描述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电子银行、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公司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了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来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站,方便办公及交流 系统设计概述

传统的企业内部办公存在着种种弊端,往往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应用网络技术组建余个高效、快捷、安全的办公环境成为许多企业和单位的当务之急。与传统的单机工作相比,网络化办公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 1共享软硬件资源,节约资金投入,提高运作效率

企业内部组件web站点后,可以在一个部门只安装一台打印机和扫描仪,其他计算机通过局域网共享这些设备和数据,有利于降低成本。2对重要数据进行安全、集中的管理

组建站点后,可以把一些重要数据放置在专门的网络服务器上集中管理,并通过网络服务器的访问控制限制其他计算机对总要数据的访问。这样就可以有效管理企业内部的重要数据,保证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和被窃取。3方便企业内部信息发布与交流

当企业进行诸如企业内部新闻、电话号码、产品文档、技术文件等信息发布时,可以把这些信息放置在web站点的共享目录上,供员工下载,方便了信息的发布和接收。4便于员工的协调操作

利用内部的办公网,可以方便的对同一事务进行协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

图2.1企业内部网络拓扑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3.1站点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

组建企业内部web站点要注意站点的分块、共享、安全性、可管理性、以及可维护性。在设计中,系统结构模块化,软硬件平台可以模块化瓶装,系统配置灵活,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满足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的丢失和被窃取。

组建企业内部web站点,既能将公司内部所有计算机纳入系统中去,实现统一规划、分块工作、异地互联、整体管理,并可为将来的应用扩展升级预留接口。

3.2用户需求 作为企业内部网络需要满足:

1、办公事务管理

主要包括公文与文档管理、公告、大事记、会议纪要、资产与办公用品管理、行政制度、办公事务讨论等。

2、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包括员工档案、岗位职责、员工通信录、认识管理规范等。

3、财务资产管理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经费管理等。

4、网站管理

主要包括用户及权限设置、数据库维护、网页设置、标志与标题设置及网络各栏目内容编辑等功能。

3.3动态IP地址的设置及服务器的配置

3.3.1.动态IP配置简介

动态IP地址,顾名思义就是设备所取得的IP地址是非固定的,是可以动态分配和取得的。使用动态IP地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用较少的IP地址构建较大的网络。如果与连入网络的主机和其它设备相比,所分得的公用IP地址略少一些,如果为每个设备都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则显然部分计算机将不能接入网络。考虑到并非所有的计算机都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并与网络连接,所以,如果将IP进行动态分配,即计算机连入网络时自动取得,断开与网络的连接时自动收回,即可满足网络对IP地址的需求。二是可以增加网络内计算机的可移动性。当某台主机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时,由于IP地址中网络号的不同,从而导致该计算机与其它主机间无法进行通信,解决该类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为移动的主机在新子网中重新分配IP地址。但是,如果采用动态IP地址,就会减少这种网络管理的复杂性。Windows NT使用DHCP来解决动态IP地址的分配问题。使用DHCP时,整个网络中必须至少有一台运行Windows NT主机安装有DHCP软件,充当DHCP服务器,而其它所有欲使用DHCP功能的工作站也必须具有支持DHCP的功能。这样,当DHCP工作站启动时,它就会自动与DHCP服务器通信,并由DHCP服务器为其提供一个IP地址。当然,这个地址只是临时的 3.3.2.配置DHCP服务器

DHCP提供了计算机IP地址的动态配置,如果需要服务器为域中的计算机动态分配IP地址,则必须配置DHCP服务器。配置DHCP服务器的具体步骤如下:

图3.1打开服务器配置向导

图3.2配置服务器向导

图3.3配置服务器向导

图3.4为配置服务器向导

图3.5管理服务器

图3.6 再来就是通过“开始”选择“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也可以安装DHCP。

3.3.3配置IIS服务器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服务及应用程序~Internet信息服务~网站~默认网站,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打开主目录,设置主目录为web站点的根目录,也可选择修改其他属性

图3.7配置IIS服务器

3.4制作网站

3.4.1.建站流程

建立网站的流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图3.8网站的流程框图

构建内容信息、搜索整理资料和规划网站结构是建立网站的

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存在向企业内部网发布内容的潜在可能性。但员工必须按照他们各自的角色协调作业活动。不同规模的公司都需要以省时省钱的方式组织交互信息发布的流程。

通常情况下,为在网站上发布内容,作者创建的材料要经过一个或多个编辑的审校和核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及编辑按照各种特定的标准分类及标注信息,并为发布设计页面及连接。这一流程通常不是正式的,且要接受网络管理员的协调,这就导致了管理员在“站点发布狂潮”到来时,或是当用户对实时信息需求迅速增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使用Site Server可以解决,Site Server还定义了一套为站点增添内容的四步流程,既提交、标注、核准和部署。

图3.9新闻发布系统框图

3.4.3.建站实现软件

可以用Dreamweaver,主要包括两种页面,即html和asp。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或称为“多媒体文件语言”,是用于创建Web页和Web 信息发布的

(1)通用性:可实现不同平台的文档共享。

(2)可扩展性:HTML的标签集合可以根据新需求而不断修正或加入有限的新标签符, 为实现有限的新功能的扩展提供保障。

(3)创建的灵活性:HTML文档是纯文本文档, 可以由网页编辑器以及其他文本编辑软件创建。

HTML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它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网页的描述语言,用于编制通过万维网显示的超文本文件。它是目前在网页设计中,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标记语言。现在很多HTML 的编辑器,都是通过跟文字处理器相似的接口来编辑网页的。

ASP 文件和 HTML 文件类似ASP 文件可包含文本、HTML、XML 和脚本 ASP 文件中的脚本可在服务器上执行。ASP 文件的扩展名是 “.asp”.当浏览器请求某个 HTML 文件时,服务器会返回这个文件.而当浏览器请求某个 ASP 文件时,IIS 将这个请求传递至 ASP 引擎。ASP 引擎会逐行地读取这个文件,并执行文件中的脚本。最后,ASP 文件将以纯 HTML 的形式返回到浏览器。ASP 指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ASP 是运行于 IIS 之中的程序.3.5.建站注意要点

另外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3.5.1.前期调研分析

了解网页制作后具体的工作人员具体权限,以保证公司机密信息不会被泄露,同时又能让每个人从网站上获取足够的工作信息;同时对于私人隐私的公开应得到个人的允许。在注意到以上的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的自身情况、建设网站的能力等 3.5.2.网站的目的及功能定位

本次为企业内部web站点的构建及维护 3.5.3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确定服务器,是自建服务器还是租用虚拟主机。选择操作系统。网站安全性措施,如:防入侵,防病毒,防窃取方案

3.5.4.网站内容规划

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内部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部门简介、公共信息、新闻发布、员工联系方式、任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相关帮助等内容。

3.5.5.网页设计

网页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一般要求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企业内部网色彩要与办公环境保持和谐 3.5.6.网站测试

①网站发布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的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有: ②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③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④网页兼容性测试,包括不同浏览器下的现实结果、不同显示器分辨率的页面效果等。⑤需要的其他测试

4.网站维护

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时间。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内容的更新、调整计划。

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4.1、静态页面的添加修改

静态页面的更新需要使用专业的网页设计工具,然后将修改后的网页通过FTP上传到相应的位置,在此同时还要保证不能破坏其他的页面程序和格局

4.2、动态功能支持在线更新

如果企业信息量很大,如工作信息经常需要更新,有更多的企业资讯需要告诉员工,企业建立动态数据库系统。这里的动态并不是指动画,而是指网站的内容来自企业的数据库。如果更改了数据库,那么前台页面的内容也会随之而更改。

总 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安排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人与人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虽然安排在一周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学习成果,看一看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对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这也是一次预演和准备毕业设计工作。通过课程设计,让我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课程设计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在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之后,我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网站开发流程以及维护方面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么样去制定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计划,并掌握了在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黑夜过去了,我收获的是黎明。

参考文献

[1]朱兵.小型网组建与应用进阶[M].南方出版社.2004.[2]邓文达胡伏湘.计算机网络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赵永超.新编网站规划与设计教程[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 杨力学.ASP商业网站整站集成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石志国.ASP动态网站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 李岚.网络设计与维护[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报告书

学院:

班级:通信0902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三 交换机VLAN实验

SWITCH2的拓扑图

规划IP:

PCA的ip为:10.65.1.1

PCB的ip为:10.66.1.1

PCC的ip为:10.65.1.3

PCD的ip为:10.66.1.3

SWA:

SWB:

设置VLAN: SWA:

SWB:

不设trunk时测试可通性 从PCA到PCC测试:不通,因现在的连线两端在VLAN1中,不能承载Vlan2的信息

[root@PCA root]# ping 10.65.1.3

从PCA到PCB测试:不通:不是一个网段,且不在一个VLAN [root@PCA root]# ping 10.66.1.1

从PCB到PCD测试:通:因为在同一网段内。路径:从switch A的f0/6到switch B的f0/6 [root@PCB root]# ping 10.66.1.3

从PCA到SWA测试:不通:不在同一网段内

[root@PCA root]# ping 10.66.1.7

从PCA到SWB测试:不通:不在同一网段,也不在同一vlan [root@PCA root]# ping 10.66.1.8

从SWA到PCA测试:不通:不在同一网段

SWA#ping 10.65.1.1

从SWA到SWB测试:通:在同一个网段中,路径:从switch A的f0/8到switch B的f0/1 SWB#ping 10.66.1.8

swa40#conf t swa40(config)#int f0/8 swa4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40(config-if)#int f0/1 swa4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40(config-if)#

从PCA到PCC、PCD、SWA、SWB的可通性依次为通,不通,不通,不通。

PCA和PCC在同一网段中,路径:从switch A的f0/3到switch B的f0/3,PCA和PCD、SWA、SWB不在同一网段内。

从PCB到PCC、PCD、SWA、SWB的可通性依次为不通,通,通,通。PCB与PCC不在同一网段,PCB与PCD、SWA、SWB在同一网段内,路径分别为从switch A的f0/6到switch B的f0/6;从PCB到switch A的f0/6;从switch A的f0/6到switch B的f0/1.SWITCH3的拓扑图

(1)都不设vlan情况下,测试连通性

从PCA到PCC,PCD,SWA,SWB依次为 不通,不通,通,不通 PCA与PCC、PCD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PCA与SWA在同一默认vlan中,路径:从PCA到switch A的f0/3,PCA与SWB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

从PCB到PCC,PCD,SWA,SWB依次为不通,不通,通,不通。PCB与PCC、PCD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PCB与SWA在同一默认vlan中,路径:从PCB到switch A的f0/6,PCB与SWB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

(2)设置有vlan情况下,测试连通性

从PCA到PCC、PCB、SWA、SWB、PCD均不通:不在同一vlan

从PCB到PCC、PCD、SWA、SWB测试为不通,不通,通,不通。PCB与PCC、PCD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PCB与SWA在同一默认vlan中,路径:从PCB到switch A的f0/6,PCB与SWB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

(3)使用trunk情况下,测试连通性

从PCA到PCC、PCD、SWA、SWB的可通性依次为不通,通,不通,不通。PCA与PCC、PCD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PCA与SWA在同一默认vlan中,路径:从PCA到switch A的f0/3,PCA与SWB不在同一默认vlan中。

从PCB到PCC、PCD、SWA、SWB的可通性依次为通,不通,通,通。PCB到PCC设置了trunk,路径:从switch A的f0/6到switch C的f0/1到switch B的f0/1,PCB与PCD不在同一vlan,PCB与SWA、SWB设置了trunk,路径:从PCB到switch A的f0/6,从switch A的f0/6到switch C的f0/1到switch B的f0/1

实验六 路由器接口的secondary ip 装入图文件:router1e

设置计算机的IP和网关:

PCA:PCA的IP地址:10.65.1.1 网关指向:10.65.1.2

PCB:PCB的IP地址:10.66.1.1 网关指向:10.66.1.2

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 switch(config)#int vlan 1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0.66.1.8 255.255.0.0

设置路由器的接口f0/0的有两个ip地址。roa(config)int f0/0

roa(config-if)#ip address 10.65.1.2 255.255.0.0 roa(config-if)#no shut roa(config-if)#ip address 10.66.1.2 255.255.0.0 secondary roa(config-if)#no shut roa#sh run

测试可通性

[root#PCA root]# ping 10.66.1.1

通:在同一网段,路径:从switch的f0/3到f0/6

[root#PCA root]# ping 10.66.1.2 通

[root#PCB root]# ping 10.65.1.1

通:在同一vlan中,从switch的f0/6到f0/3

[root#PCB root]# ping 10.65.1.2

switch#ping 10.65.1.1

不通:不在同一网段

switch#ping 10.66.1.1

通:在同一网段,路径:从switch的f0/6到PCB

如果去掉交换机与路由的连线,PCA和PCB还可以通吗? 不通:不在同一网段,需通过路由寻址,去掉线就不能通了。

可见PCA到PCB的发包是经过路由器的,称之为单臂路由。

这种情况PCA和PCB在同广播域中,对工作带宽不利。如果划分VLAN可以隔离广播 实验七 使用路由器子接口路由情况

装入图文件:router1e

此实验计算机和交换机的IP地址和网关不变,但要求交换机工作在两个VLAN的情况下,一个是原有的默认VALN,另一个是新设置的VLAN 2,含f0/

5、f0/6。1.设置交换机,增加一个vlan 2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 2 Switch(vlan)#exit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hostname SWA SWA(config)#int f0/5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6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1 SW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 SWA#sh vlan SWA#sh run(检查设置情况)

2.路由器f0/0 有两个子接口 roa(config)int f0/0 roa(config-if)#int f0/0.1 roa(config-subif.1)#encapsulation isl 1 roa(config-subif.1)#ip address 10.65.1.2 255.255.0.0 roa(config-subif.1)#no shut roa(config-subif.1)#int f0/0.2 roa(config-subif.2)#encapsulation isl 2 roa(config-subif.2)#ip address 10.66.1.2 255.255.0.0 roa(config-subif.2)#no shut roa#sh run

3.测试可通性:都通,路由器设置了两个子接口,使其在同一vlan中 [root#PCA root]# ping 10.66.1.1

通,路径:从PCA到switch A的S0/3到switch A的S0/1到ROA的F0/0到switch A的S0/1到switch A的S0/6到PCB

[root#PCA root]# ping 10.66.1.2

通:从PCA到switch A的S0/3到switch A的S0/1到ROA 的F0/0到switch A的S0/1到switch A的S0/6到PCB,)

[root#PCB root]# ping 10.65.1.1

通:从PCB到switch A的S0/6到switch A的S0/1到ROA的F0/0到switch A 的S0/1到switch A 的S0/3到PCA)

[root#PCB root]# ping 10.65.1.2

通:从PCB到switch A的S0/6到switch A的S0/1到ROA的F0/0到switch A的S0/1到switch A的S0/3到PCA

在使用一个路由器接口的情况下,如果下接的网络含有不同的VLAN,则要求路由器的接口要划分成子接口,并绑定isl协议。在交换机上通过多个VLAN的接口,要设置成trunk。如果去掉交换机与路由的连线,PCA和PCB还可以通吗? 不通:不在同一网段,需通过路由寻址,去掉线就不能通了。

可见这也是一种单臂路由。

实验九 三个路由器的静态路由

装入图文件:router3

设置ROA的IP: f0/0: 10.65.1.2-->PCA:10.65.1.1 f0/1: 10.66.1.2-->PCB:10.66.1.1 s0/0: 10.67.1.2

s0/1: 10.68.1.2-->

设置ROB的IP:

s0/0: 10.68.1.1 <--s0/1: 10.69.1.2--> f0/0: 10.70.1.2

f0/1: 10.71.1.2

设置ROC的IP:

s0/0: 10.69.1.1 <--s0/1: 10.72.1.2

f0/0: 10.73.1.2-->PCC:10.73.1.1 f0/1: 10.74.1.2-->PCD:10.74.1.1

设置从PCA到PCC的静态路由 ROA(config)#ip routing ROA(config)#ip route 10.73.0.0 255.255.0.0 10.68.1.1 ROA#show ip route

ROB(config)#ip route 10.73.0.0 255.255.0.0 10.69.1.1 ROB#show ip route

[root@PCA root]#ping 10.73.1.1

通:由于与ROA和ROC相连的ROB接口都在同一个网段上,所以能通,路径:从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1到PCD

使用默认路由

ROA(config)#no ip route 10.73.0.0 255.255.0.0 10.68.1.1 [root@PCA root]#ping 10.73.1.1

通:因为装入文件时有默认的动态路由存在路径:从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1到PCD

ROA(config)#ip route 0.0.0.0.0.0.0.0 10.68.1.1 [root@PCA root]#ping 10.73.1.1 通:从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1到PCD)

实验十 三个路由器动态路由实验

装入图文件:router3

实验网络与上个实验相同,ip地址也不变,现在用动态路由实现网络的连通。ROA(config)#ip routing

ROA(config)#router rip RO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ROB(config)#ip routing

ROB(config)#router rip ROB(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ROC(config)#ip routing

ROC(config)#router rip ROC(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ROA#sh ip route

ROB#sh ip route

ROC#sh ip route

从计算机PCA 测试到各点的连通性。都通:由于路由器接口都已经激活,可以相互连通:路径:PCA到PCB:从PCA到switch B的F0/0 F0/1到PCB

PCA到PCC:从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0到PCC PCA到PCD :从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 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1到PCD

实验十一 基本访问控制列表

装入文件1

1.配置路由达到网络各点可通。

本实验使用有动态路由,也可以使用静态路由。假设网络是通畅的。ROA f0/0: 10.65.1.2-->PCA:10.65.1.1 ROA f0/1: 10.66.1.2-->PCB:10.66.1.1 ROA s0/0: 10.67.1.2

ROA s0/1: 10.68.1.2--> ROB s0/0: 10.68.1.1 <--ROB s0/1: 10.69.1.2--> ROB f0/0: 10.70.1.2

ROB f0/1: 10.71.1.2

ROC s0/0: 10.69.1.1 <--ROC s0/1: 10.72.1.2 ROC f0/1: 10.73.1.2-->PCC:10.73.1.1 ROC f0/0: 10.74.1.2-->PCD:10.74.1.1 1.基本的访问控制列表: 先从PCA ping PCD: [root@PCA @root]#ping 10.74.1.1 应该是可以通的。由于与ROA和ROC相连的ROB接口都在同一个网段上,路径:从 PCA到switch B的F0/0 S0/1到switch A的S0/0 S0/1到switch C的S0/0 F0/1到PCD

在ROB的s0/0写一个输入的访问控制列表: ROB(config)#access-list 1 deny any ROB(config)#int s0/0 ROB(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in ROB#sh access-list 测试PCA至PCD的联通性。(deny)命令所示为S0/0读入控制,题意ROB S0/0为10.68.1.1,PCA的IP为10.65,1,1不包含于ROB VLAN中,所以不能访问

测试PCC至PCD的联通性。(permit)在同一个路由器下,通过路由器寻址能找到对方的IP,所以能通, PCC到switch C的f0/0 F0/1到PCD

测试PCD至PCA的联通性。(permit)由题意由于命令所示为S0/0读入控制,所以ROB能访问ROA,所以访问列表设置无效,所以两者之间的访问不受控制,所以能PING通, 从PCD到SWC的F0/1 S0/0到SWA的S0/0 S0/0到SWB的S0/1 F0/0到PCA

2.删除这个列表

ROB(config)#no access-list 1 ROB(config)# int s0/0 ROB(config-if)#no ip access-group 1 in

二者都可能实现去掉访问列表的目的。前者是从列表号角度删除,后者是从接口及输入和输出的角度删除。可以通过sh run 和sh access-list 命令查看删除情况。3.再写访问控制列表

ROA(config)#access-list 1 deny 10.65.1.1 ROA(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any ROA(config)#int s0/1 ROA(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out ROA#sh access-list

再测试PCA至PCD的联通性。(deny)ROA设置拒绝了PCA的访问

再测试PCB至PCD的联通性。(permit)由题意ROA中的S0/1为10.68.1.2 PCB的IP为10.66.1.1,不包含于S0/1 VLAN中,由于命令所示为S0/0由于是输出控制,能访问,所以访问列表设置无效,不加控制,所以能PING通, 从PCB到SWB的F0/1 S0/1到SWA 的S0/0 S0/1到SWC的S0/0 F0/1到PCD

再测试PCD至PCA的联通性。(permit)由于是输出控制,所以对输入不做要求,能通,所以输出访问列表无效,对输入不加控制,所以能PING通, 从PCD到SWC的F0/1-S0/0到SWA的S0/0-S0/0到SWB的S0/1-F0/0到PCA

4.重新设置各路由接口有电脑的ip地址。R0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65.1.1 RO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65.1.0 0.0.0.255

(10.65.1.3 deny)RO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10.65.0.0 0.0.255.255(10.65.0.0 permit)ROB(config)#access-list 4 deny 10.0.0.0 0.255.255.255

(10.66.0.0 deny)ROB(config)#access-list 4 permit any

(11.0.0.0 premit)ROB(config)#int s0/0 ROB(config-if)#ip access-group 4 in

测试PCA至PCD的联通性。(deny)PCA的IP为10.65.1.1按理来说应该所有的访问都允许,由于命令所示为S0/0读入控制,题意ROB S0/0为10.68.1.1,PCA的IP为10.65,1,1不包含于ROB VLAN中所以不通

测试PCB至PCD的联通性。(permit)P CB的IP为10.66.1.1属于deny 10.0.0.0 0.255.255.255,所以访问被拒绝,所以PING不通

测试PCD至PCA的联通性。(permit)PCD的IP为10.74.1.1属于deny 10.0.0.0 0.255.255.255,按理来说应该是拒绝的,但是DENY属于源程序拒绝访问,而PCD先到S0/1,在通过S0/1与S0/0进行信息传递,所以能到达PCA,所以设置读入列表参数无效,对PCD不做限制, 从PCD到SWC的F0/1-S0/0到SWA的S0/0-S0/0到SWB的S0/1-F0/0到PCA

接口的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请自定

实验十二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装入文件2 1.阻止PCA访问PCD: ROB(config)# access-list 101 deny icmp 10.65.1.1 0.0.0.0 10.74.1.1 0.0.0.0 ROB(config)# access-list 101 permit ip any any ROB(config)# int s0/0 ROB(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1 out ROB(config-if)#exit ROB(config)#exit ROB#sh access-list

[root@PCA root]#ping 10.74.1.1(不通)PCA的IP为10.65.1.1属于deny ip 10.65.1.1 0.0.0.0 10.74.1.1 0.0.0.0,所以PING 不通

[root@PCC root]#ping 10.74.1.1(通)PCC和PCD处在同一个路由器下,通过路由器寻址可以相互PING通,从PCC到SWC的F0/0-F0/1到PCD

[root@PCD root]#ping 10.65.1.1(通)因为ROB的S0/0为输出控制,所以当PCD通过外部访问ROB某个端口下的PCA时,是不受控制的,所以ROB的S0/0的输出对PCD的访问是无效的,所以链路不加限制,从 PCD到SWC的F0/1-S0/0到SWA的S0/0-S0/0到SWB的S0/1-F0/0到PCA

2.删除这个列表

ROB(config)#no access-list 101 ROB(config)#int s0/0 ROB(config-if)#no ip access-group 101 ROB#sh access-list

[root@PCA root]#ping 10.74.1.1(通)由于没有任何限制,再加上路由器间的寻址,所以可以PING通, 从PCA到SWB的F0/0-S0/1到SWA的S0/0-S0/1到SWC的S0/0-F0/1到PCD

3.阻止10.65.0.0网络访问 10.74.1.1计算机(PCD)。

ROA(config)#access-list 102 deny ip 10.65.1.1 0.0.0.0 10.74.1.1 0.0.0.0 ROA(config)#access-list 102 permit ip any any ROA(config)#interface s0/1 ROA(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2(默认为out)

[root@PCA root]#ping 10.74.1.1(不通)PCA的IP属于 DENY IP 10.65.1.1 0.0.0.0 10.74.1.1 0.0.0.0 被限制访问,所以不通

[root@PCC root]#ping 10.74.1.1(通)由于PCC和PCA在同一个路由器下,所以能通过路由器寻址进行PING通, 从PCC到SWC的F0/0-F0/1到PCD

[root@PCD root]#ping 10.65.1.1(通)由于ROA的S0/0为输出控制,所以对输入没有任何要求,所以对输出控制列表设置无效,PCD访问PCA不受限制, 从PCD到SWC的F0/1-S0/0到SWA的S0/0-S0/0到SWB的S0/1-F0/0到PCA

心得体会

从实验三中学会了如何规划ip地址,设置vlan,将连接两个交换机的接口设置成trunk等,知道了写代码时一定得仔细,否则打错了下面就不能ping通了。

从实验六中,我学会了设置计算机和交换机的IP和网关,设置路由器的接口的ip地址等。

从实验七中,我学会了设置交换机,增加一个vlan,设置路由器的子接口,了解了isl协议,isl协议:交换链路内协议(ISL),是思科私有协议,主要用于维护交换机和路由器间的通信流量等 VLAN 信息。ISL 主要用于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各节点(如服务器所使用的网络接口卡)之间的连接操作。为支持 ISL 功能特征,每台连接设备都必须采用 ISL 配置。ISL 所配置的路由器支持 VLAN 内通信服务。非 ISL 配置的设备,则用于接收由 ISL 封装的以太帧(Ethernet Frames),通常情况下,非 ISL 配置的设备将这些接收的帧及其大小归因于协议差错。

从实验九中,我学会了设置静态路由。

从实验十中,我学会了用动态路由实现网络的连通。从实验十一中,我学会了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的使用。从实验十二中,我学会了如何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最后,谢谢老师这几天的指导,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报流量统计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程序中会用到Winpcap,它主要功能在于独立于主机协议发送和接收原始数据报。本次课程设计中用VC++实现基于Winpcap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统计,基于Winpcap的应用程序将根据获取网络设备列表;选择网卡并打开;设置过滤器;捕获数据包或者发送数据包;列出网卡列表,让用户选择可用的网卡的步骤进行编写,同时对于TCP/IP协议以及IP数据抱的格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编写程序从而实现对网络中IP数据包流量的统计。

关键词: IP数据包;流量统计;Winpcap;VC++ 1 引 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基于IP协议的应用成为网络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学习网络层以基本概念,了解IP协议的基本内容,对于掌握TCP/IP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有助于熟悉IP数据包格式并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

1.1 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用VC++编程实现对网络中IP数据包流量的统计,实际上是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同时应用Winpcap,Winpcap提供了很好的捕获网络数据包的方法,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将VC++知识与Winpcap结合起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对IP数据包的流量进行统计。加深了对Winpcap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理解运用VC++软件实现对网络中的IP数据抱流量的统计方法和步骤。(2)锻炼独立编程和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

1.3 设计平台

Microsoft Visual C++ 6.0 2 设计原理

IP是ICP/IP协议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TCP、UDP、ICMP和IGMP等其他协议都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程序中用到的Winpcap是 Windows packetcapture的缩写,这是UNIX下的lipbcap移植到Windows下的产物,是Win32环境下数据包捕获的开放代码函数库。

Winpcap由内核级的数据包过滤器,底层动态链接库(packet.dll)和一个高层的独立于系统的库(wpcap.dll)组成。

2.1 IP协议

IP是TCP/IP模型中的网络层协议,又称为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联网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在因特网中IP协议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IP协议的特点如下:

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协议。IP协议是点对点的网络层通信协议。IP协议向通信层隐藏了物理网络的差异。

IP协议以一种数据报的形式传输数据,每个数据报独立传输,可能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因此可能不按顺序到达目的地,或者出现重复。

2.2 关于Winpcap库

Winpcap(windows packet capture)是windows平台下一个开源的、公共的基于windows的网络接口API库。主要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Winpcap的主要功能在于独立于主机协议(如TCP/IP)发送和接收原始数据报。也就是说,Winpcap不能阻塞、过滤或控制其他应用程序数据报的收发,它只是监听共享网络上传送的数据报。

其功能有:捕获原始数据包,包括在共享网络上各主机发送接收的以及相互之间交换的数据包;在数据包发往应用程序之前,按照自定义的规则将某些特殊的数据包过滤掉;在网络上发送原始数据包;收集网络通信过程中的统计信息。Winpcap是针对win32平台上的抓包和网络分析的一个架构,它包括一个核心态的包过滤器,一个底层的动态链接库(packet.dll)和一个高层的不依赖于系统的库(wpcap.dll)。它由Packet、NPF(Netgroup Packet Filter)、packet.dll、wpcap.dll、Application组成,首先,抓包系统必须绕过操作系统的协议来访问在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数据包,这就要求一部分运行在操作系统核心内部,直接与网络接口驱动交互。这个部分是系统依赖的,在Winpcap的解决方案里它被认为是一个设备驱动,称作NPF。其次,抓包系统必须有用户级的程序接口,通过这些接口,用户程序可以利用内核驱动提供的高级特性。Winpcap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库:packet.dll和wpcap.dll。前者提供了一个底层API,伴随着一个独立于Microsoft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这些API可以直接用来访问驱动的函数;后者导出了一组更强大的与libpcap一致的高层抓包函数库。这些函数使得数据包的捕获以一种与网络硬件和操作系统无关的方式进行。3 程序代码设计步骤

根据流量设计程序的主要功能,相应的算法如下: 取得当前网络设备列表;

将用户选择的网卡以混杂模式打开,以接收到所有的数据包; 设置过滤器;

捕获IP数据包的源地址进行统计(用链表结构进行实现)。

获取网卡列表是为了得到网卡的相关信息,以便于用户进行选择,选取Ethermet网卡是用户所选择的网卡类型,编译设置过滤器是为了编译并设置过滤器是为了只捕获网络数据流的某些数据,打开网卡既将网卡设置为混杂(统计)模式是为了接受所有经过网卡的数据包,包括不是发给本机的数据包,开始主循环以是否超时为判断条件,循环体内主要有捕获IP数据包、将IP包的源地址加入链表、条件判断,循环结束后输出链表内容,程序至此结束。

现将其每一步的具体步骤简述如下:

3.1取得网络适配器列表

//取得网络适配器列表步骤中,alldevs是pcap_if_it指针,指向链表头,errbuf是char类型数组,存储错误信息。

pcap_findalldevs(&alldevs,errbuf);

cout<<”网络适配器列表:”<<’n’;

for(d=alldevs;d;d=d->next)

{

cout<<++i<<“:”

if(d->description)

cout<<“"

else

cout<<”No description available!“<<'n';

}

3.2 指定要监听的网络适配器并打开

cout<<”输入要监听的网络适配器号:”>inum;

for(d=alldevs,i=0;inext,i++);

fp=pcap_open_live(d->name,65536,1,1000,errbuf);3.3 编译并设置过滤器

//编译过滤器,fp指向打开的网络适配器,fcode为编译完成后的过滤器存储地址,“tcp“给出了过滤条件,下一个参数表示是否被优化(0为false,1为true),最后一个参数给出了子网掩码。

pcap_compile(fp,&fcode,”tcp”,1,netmask)

pcap_setfilter(fp,&fcode)3.4 设置网络适配器为统计模式

if(pcap_setmode(fp,MODE_STAT)<0)

{

cout<<”n设置网络适配器模式错误!n”;

pcap_close(fp);

}

3.5 开始主循环,调用回调函数显示网络流量统计信息

//pcap_loop由Winpcap库定义,对每个采集来的数据包都用ProcessPacket函数进行处理,fp指向打开的网络适配器

pcap_loop(fp,0,dispatcher_handler,(PUCHAR)&st_ts);

pcap_close(fp);3.6 回调函数的实现

//对于捕获到的每一个数据包应用此回调函数

void dispatcher_handler(u_char *state,const struct pcap_pkthdr *header,const u_char *pkt_data)

{

struct timeval *old_ts=(struct timeval *)state;

u_int delay;

LARGE_INTEGER Bps,Pps;

struct tm *ltime;

char timestr[16];

time_t local_tv_sec;

//计算距上一个数据包的时间延迟,以ms为单位

//这个值是从与一个数据包相关的时间戳中截获的delay=(header->ts.tv_sec-old_ts->tv_sec)*1000000-old_ts->tv_usec+header->ts.tv_usec;

//获得每秒的比特数

Bps.QuadPart=(((*(LONGLONG*)(pkt_data+8))*8*1000000)/(delay));

//获得每秒的数据包数

Pps.QuadPart=(((*(LONGLONG*)(pkt_data))*1000000)/(delay));

//将时间戳转变位可读的标准格式

ltime=localtime(&header->ts.tv_sec);

strftime(timestr,sizeof timestr,”%H:%M:%S“,ltime);

//Print timestamp

printf(”%s“,timestr);

//Print the samples

printf(”BPS=%I64u“,Bps.QuadPart);

printf(”PPS=%I64un",Pps.QuadPart);

//store current timestamp

old_ts->tv_sec=header->ts.tv_sec;

old_ts->tv_usec=header->ts.tv_usec;

};4 结果及分析

安装好WinPcap软件,在VC++界面上点击工具->选项->目录。添加Include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和Lib下的所有内容,调试完程序无误后,点击开始—>运行“cmd”进入目标文件夹Debug下运行EXE文件。此时程序会检测电脑系统中的网卡,等待程序的运行结果.图 捕获的IP地址和数据包的信息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刚开始做此课程设计的时候我只编写了主程序代码,并没有建立工程,后来通过查找资料及文献才知道要建立一个C++应用工程,而且程序中用到的Winpcap库文件C++中并没有,需要自己下载WinPcap_4_1_1.exe和WpdPack_4_1_1.zip,前者是Winpcap的开发程序,后者是inlude文件和lib文件,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手动添加的,这里include和lib文件夹里的东西VC++6.0里面没有,出现error: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pcap.h’: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个问题,就需要添加。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点菜单栏上的“工具“,再点击下拉菜单中的”选项“对话框把winpcap开发包里面的lib文件添加进去。

第二步: 点击菜单栏里的工程——设置,选择连接在对象/库模块中输入wpcap.lib和packet.lib,再点C/C++ 在“预处理程序定义”下输入WPCAP和HAVE_REMOTE,要用逗号隔开。

至此,Winpcap环境已部署好了不会再出错了。

接下来出错的是程序中的一些函数的参数,比如说int pcap_compile(pcap_t *p, struct bpf_program *fp,char *str,int optimize, bpf_u_int32 netmask),int pcap_setfilter(pcap_t *p, struct bpf_program *fp)函数的参数在程序编译的时候会报错,通过搜集资料及与同学交流初步更正了错误,但是程序并不是很顺利地运行出来。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

一﹑实验室概述...............................................................................................................................2

二、设计需求分析总括...................................................................................................................2

2.1、教学的具体需求......................................................................................................2

2.2、实验室的总体构思..................................................................................................3

三、实验室的总体结构规划...........................................................................................................3

3.1、网络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3

3.2、一般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5

2.2.1 核心机房..............................................................................................................................7

3.3、实训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7

3.1.

1、实验环境............................................................................................................7

四、综合布线...................................................................................................................................8

4.1 设计范围及要求........................................................................................................................8

4.2.3 布线要求.................................................................................................................9

五、课程设计总结...........................................................................................................................9

经管类实验室网络结构设计

一﹑实验室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显而易见当今的世界正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一方面,社会经济已由基于资源的经济逐渐转向基于知识的经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交流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信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信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促使通信网络由传统的电话网络向高速多媒体信息网发展。由于Web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近几年来Internet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联入网络的节点和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社会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多,新华学院负责人本着学以致用,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创建各个实验室。以期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需求分析总括

对于学院的实验室根据课程的需求,需要对于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只针对实验室的硬件进行分析,软件方面针对课程需求再做更改。

设计实验室的目标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课程、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巩固课程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校园网各个方面的需求。

2.1、教学的具体需求

对于经管学院的课程计划安排,实验室主要进行的实验课程有:证券、商务、会计、MIS、网络、实训、工业沙盘、程序设计等。

有些课程对于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要求一致,只是软件不同。因此将实验室根据硬件设备分为的两类:

<1>、网络实验室: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所有需求,对硬件设备需求多。<2>、一般实验室:能够根据相关软件完成各种实验课程,对软件需求高。

2.2、实验室的总体构思

(1)内容丰富

实验室设备能涵盖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安全、VoIP、综合布线等实用技术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内容的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2)设备完善

同类网络设备具备多种不同的型号,为学生在实验中提供广泛的操作平台,在对比中学习,学习中对比,进一步拓宽眼界。(3)拓扑灵活

灵活的拓扑设计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跳线即可改变拓扑,满足多种实验要求,并且可以根据多种需求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机会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根据实验目的自行完成实验的设计与配置,并且可实现实验室内部网络与校园网的轻松连接。(4)易于维护

紧凑连续的实验课程安排要求在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能够迅速恢复实验设备,以免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上机使用,这就需要一个易于维护与恢复的实验环境,包括对网络设备及终端计算机的恢复。(5)安全可靠

设备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容错能力,并且能防止内部网络受到外部攻击和感染病毒,保证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计算机的安全。(6)环境友好

结合多媒体教学,加强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三、实验室的总体结构规划

3.1、网络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

从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构思出发,方案主要包括了四大模块:实验机柜组、终端实验

用计算机、无线设备。实验室总体拓扑见图1。

拓扑图1

3.1.1、实验机柜组

实验室共有6个分组实验机柜,每个分组实验机柜中有6台设备: 3725路由器1台, 2620路由器2台, 3750交换机1台, 2950交换机2台。机柜中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特性,能较全面地涵盖实验内容,具体拓扑连接方式见图2。其中Cisco 3725路由器具备多个NM和HDSM插槽,可根据服务需求进行扩展配置,而且语音模块可实现普通模拟语音与IP语音的对接,与核心机房中的IPCC系统相结合可建立真实的语音通信环境。2620路由器具有高速路由性能,能提供全面的协议和服务,包括虚拟专用网、防火墙保护、加密、WAN优化和经过改进的多媒体支持功能,并且支持多服务语音数据网络。Catalyst3750交换机可实现高达32Gbps的堆叠互联,可以使用服务质量(QoS)、速率限制、访问控制列表和基本的静态和路由功能,利用2950交换机可以将组内的学生实验使用的计算机组成局域网。各实验分组机柜中的设备均上连至本机柜中的3750交换机,汇聚后再通过3750交换机上连至核心功能机柜中的核心交换机6509,如图2,可将实验室网络设备形成星形拓扑的连接方式。分组实验柜和核心功能柜中的理线架均采用双排理线架,学生若要进行跳线,只需在理线

架上进行简单插拔,而不需要对设备的物理端口进行插拔线操作,既方便灵活又可起到保护设备物理端口的作用。

3.1.2、终端实验用计算机

36台实验用终端计算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6台,各组对应一个分组实验机柜,每台终端计算机的COM口通过地板下面的桥架布线与分组实验机柜中对应设备的Console端口连接,形成一个学生单独对应一台设备的环境,可以通过终端软件登录设备控制端口进行实验操作。每组6台计算机的Eth-ernet口又全部连接至对应分组实验机柜中的一台2950交换机,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2950交换机再通过机柜中的3750交换机上连至核心交换机,最终实现实验室中所有终端计算机的互联。

3.1.3、无线设备

无线路由器和无线访问点,可按实验拓扑要求灵活地连接至实验组机柜任何一台设备的RJ45端口,实现多种无线组网方案。每台计算机均安装无线网卡,让学生了解体验并掌握无线网络的特点与配置方法。

3.1.4、实验环境

(1)、终端计算机安装W 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运行“超级终端”或其它同类终端软件,与设备Console端口连接后即可登录设备进行配置。

(2)、由于学生使用的终端计算机COM口与相应设备的Console端口连接,而Ethernet端口则均上连本组机柜中2950交换机的FastEthernet端口。在实验过程中既可通过Console端口对设备进行本地配置,也可以通过FastEthernet端口Telnet到其它设备进行配置,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全面掌握不同型号设备的配置方法。

(4)在实验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并事先规定IP地址等实验参数的分配规则,以避免因学生随意配置IP地址而导致地址冲突,影响实验过程。

3.2、一般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

2.2.1 核心机房

核心机房主要包括了一个核心功能机柜和一个 服务器机柜。连接方式见图2。

图2

3.2.2 实验环境

(1)、终端计算机安装W 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运行“超级终端”或其它同类终端软件,与设备Console端口连接后即可登录设备进行配置。(2)、教师在授课时若需演示设备配置过程,可

使用多媒体讲台上的计算机Telnet任一分组实验柜中的任一设备,如图1所示,再通过讲台前的投影屏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验步骤,并可与教师同步动手操作。这为教师提供了相当灵活的互动演示环境,也便于对设备进行监控与排错。

3.3、实训实验室总体结构规划

设计实训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学会对计算机的拆卸和组装。

3.1.

1、实验环境

旧设备。

四、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图像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与传统的布线相比较,综合布线有很多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因此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图4.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4.1 设计范围及要求

4.2.1 设计范围

经管学院实验楼计算机实验室分布在二、三层 包括: 二楼实验室用于证券、商务、会计、MIS、实训、工业沙盘等采用一般实验室设计方法共计3间教室。

三楼实验室用于网络、程序设计等网络实验室采用网络实验室设计方法,程序教室用一般实验室设计方法共计3间教室。

各层楼间使用光纤连接,楼内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并且各楼分别需要网络布线以建设楼内局域网。4.2.2 设计规范的确定

综合布线系统将基于以下目标:

(1)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

(2)布线系统设计遵从国际(ISO/CEI11801)标准。(3)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形拓扑结构。(4)基于100Mbps应用需要。

(5)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6)布线系统符合综合业务数据网的要求。(7)布线系统要立足开放原则。

4.2.3 布线要求

校园网络计算机主机房位于位于讲堂群。通过光缆连至主机房,在经管楼内部采用五类4对5类UTP电缆连接到设备间的配线架。

五、课程设计总结

历时一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终于圆满结束了,通过本次对敦煌中学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使我们对校园网建设工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校园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它所用到的各种技术是多方面的,即有网络技术,其中还包括软件技术,工程施工技术,也有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与研究,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网络工程建设之中。

上面是整个校园网的结构,实际上校园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组建网络,涉及的面也比较广,上面这套方案只是针对大部分校园相同点而设计的,肯定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足,所以这只是一个基础,如果要组建校园网还需要对各个地方进行改进,才能节省校园网络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校园网的性能。

校园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它涵盖学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和体育,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网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笔者深信,在提供素质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不可替代的多功能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更好地建设与管理校园网是每一个计算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

下载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第1章 概述 1.1医院简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62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以脑科为龙头、多科系协调发展的大型综合医院,是辽宁中医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 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X年7月4日~201X年7月8日成绩:目录 1 引言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实验一交换式以太网路由互联 一、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交换式以太网主机连接配置和用路由器直接交付路由实现简单的网络互连,了解交换式以太网络内部和多个交换式以太网络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五邑大学大学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号:11080511 姓名:黄秉辉 五邑大学 计算机学院 五邑大学大学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精选)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信息工程 学院 计算机应用 专业 计算机2010-1 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2 年 6 月 18 日起......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姓名:学号: 班级:完成时间:2015.12.5 1.课程设计要求: 1.PCA至PCD五台PC机属于不同网络,且要划分VLAN 2.PCA能ping通所有PC机,PCC不能ping通PCE 3.PCA属于内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 姓 名 赵世友 专 业网络工程 班 级 学 号 网133 139074357 李沁 指导教师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6.12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DATE:......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南 通 大 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指导老师: ****** 日期: 2014年1月15日 1 目 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