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2 20: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

标》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学计划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六)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七)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第二篇: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简单周期问题、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运动和身体的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垂线和平行线、怎样滚得远。

1、数与代数

 几十或几百几十除以几十的口算(表内除法的扩展)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 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 解决连除、两积(商)之和(差)、归一(总)等实际问题

 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2、图形与几何

 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

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包括由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正方体以及组合体) 射线、直线的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 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画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 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3、统计和概率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 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与实践  运动与身体变化  怎样滚得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锐角、直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线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计算方法,运算顺序的活动过程,发展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平角和周角,研究他们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升和毫升,进行几何体与平面视图间的相互转换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在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平均数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活动中,增强数据意识、随机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4)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地思考,比较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主动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经历运用所学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进行解题,并逐步养成自觉检验和反思的习惯。

(3)能应用线段、射线、直线、角、垂线和平行线等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能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能应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一些生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5)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并在对统计结果分析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谈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3)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通过“你知道吗”栏目或其他渠道,了解更过的与数学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常识,拓展知识视野,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初步体会数学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 一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内容提要:

一、教材编写理念

二、教材编排内容

三、教材编排特点

四、教学目标要求

五、教学注意事项

一、教材编写理念: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编排内容:

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

①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

②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③识字部分共有两个,各设有四课的内容,每课认字12-14个。

④课文部分共有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⑤语文天地部分,共有4个,设在每个单元之后,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⑥口语交际部分,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⑦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综合性,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多元性的综合。

①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②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教材重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整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①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

②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

③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和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①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第27页的图,“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第37页的儿歌,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在课文部分,《平平搭积木》讲儿童对他人的关爱,《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则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②体现在与当代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上。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准确把握儿童的思想状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口语交际为例,《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紧密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教学内容与当代儿童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儿童乐学、好学的重要前提。

③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倡导转变学习方式。

从方面学生的学出发,教材首先是学生的学本,其次才是教师的教本。教材适当体现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习主动学、游戏中学的意图。在练习、复习、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我会画”等练习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教材还倡导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不但课本中的汉字要采用自主识字的形式来学习,还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如,鼓励学生认姓氏字(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鼓励学生认牌匾字(图),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在教材的最后两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全文不注汉语拼音,孩子可以通过借助图画、阅读预期、猜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自己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并从中获得成功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五)广泛适用性,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教材努力贯彻统一性和可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适应各地学校的具体特点。

教材内容兼顾城乡,有反映城市生活的《自选商场》《平平搭积木》,有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一定弹性,如识字,下要保底,但不上封顶,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四、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入学教育

①内容:“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四副主题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

②目的: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③措施: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

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

读书、写字姿势的训练,要重视起步指导,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更要注意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1、学习汉语拼音的原因:

①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学会了汉语拼音,会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区儿童正音,读准汉字。对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容:

变化一:是把声母yw提前,和单韵母iuü 整合为一课。

在教材的8~9页,大家可以看到,这一课除了要学习单韵母iuü,还要学习声母y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有利于减化头绪,降低难度。而且提早出现了一些常用音节,便于学生学习音节、巩固音节。

变化二: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

每一课中,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的形式呈现,(图)而不是仅仅通过射线的形式展现拼读过程,而不给出拼读的结果。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在一次次的视觉冲击中,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熟识的音节,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更有利于发挥今后在帮助识字时的作用。

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我们这样安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呼,而是在这个结果中就包含了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学生通过拼读,正确读出音节。

变化三: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实际和口语实际紧密联系的带调音节的练习。

如,第30页,第36页,都有这样的安排。

另外,每一课中随情境图出现的词语或句子,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口语实际,能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在活动中学,在语文实践中学的思想。

教学措施:

①注意情境图与汉语拼音的整合。

教材中的插图大都既提示字母的音,又提示字母的形而且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了。整合起来的情境图,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有利于学习拼音,二是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三是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四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措施: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如,用一个音节,看谁组词组得多,“乌鸦乌云”,也可以说一句话,看谁的话里面包含这几个音节最多。如“阿姨晾衣服”,“小弟弟在屋前喂鱼”。把观察画面、学习音节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体会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

具体实例:

如第一课,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唱“aaaa”,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催人早起,河中,一只大白鹅正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画面,欣赏美丽的晨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表现出的景物和人物,说一说自己观看画面的感受,并从中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分散的画面整合起来,是非常有利用作为观察、说话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进行综合的、多方面的训练。

如第二课的插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妈妈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树,小弟弟正在池塘旁边喂鱼,有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在这里,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音记忆字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②有注意把学拼音和识汉字相结合:

汉语拼音部分要求认读的70个汉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教师不要做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出现了词、短语和句子。从在这部分,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有的课生字较多,可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或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认读的形式力求多样,可以开火车读,比赛读,在游戏中读,或是口头组词,说句子。如,要求用“我”说一个句子,或同时用上“爸爸、妈妈、我”说一个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巩固拼音,增强拼音能力,而且儿童可以充分利用刚刚获得的拼音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就不再单单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这样扩展汉语拼音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而且又是进行早期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实例:

以第3课为例,第11页,在这幅整合图中,随画面出现了“爸爸、妈妈、我”这几个词语,要求认读的是“爸、妈、我”三个生字。学生刚刚学习了拼读音节的本领,马上就可以用来帮助认读这几个汉字。

如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

3、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目的:重复出现音节,巩固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这些儿歌中,大多出现用本课所有新学的声母或韵母组成的音节,更有利于学生巩固音节。

具体实例:

如,第3课的儿歌是“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其中出现了本课的新音节de、tu、le、ni,学生在巩固音节的同时,积累了语言,并受到情感熏陶和道德教育。

如第5课的儿歌是“猜一猜”,谜底是“手”。在学生拼读了标红的音节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读熟之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交流一下谜底为什么是“手”。在儿歌中,学生也可以先读一读标红的音节,再找一找还有哪些音节会读,如yi、bu 等。这样,可以加强音节的复习和巩固,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成就感。

4、复习巩固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拼音部分安排了4个复习,用于巩固拼音,巩固识字成果。

有区别形近或音近字母的题目。如复习一14页的“我会写”,复习二25页的“我会读”,复习三32页的“我会读”。

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复习二24页的“我会想”,学生思考哪些同学的姓里有给出的声母;复习四41页的“读读画画”,“秋游你想带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拼音。

有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如复习二25页的“读读连连”,要求学生拼读音节,然后把相同类别的物品连起来;复习三33页的“我会读”,三行词语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也渗透着思维训练的内容。

有动手做一做的题目。如复习一15页的“我会连”、复习四40页的“我会连”,把小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复习二24页的“我会连”,要求按声母的顺序连一连,组成一幅图面;复习二24页的“我会摆”,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绳、棍或手势摆学过的字母;复习三33页的“我会拼”,让学生用圆圈和直线拼出图形。这些安排充分体现了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的设计思想,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动手做一做的题目,其主要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做做之后,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语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拼图游戏,不但让学生拼图,而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如学生拼出了许多图,并编出:拼出小鸡,嘴巴尖尖。拼出驼鸟,脖子长长。拼出蘑菇,像把雨伞„„

在教材中,安排有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题目。如复习四41页的“我会讲”,在拼读音节、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把拼音学习和语言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5、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不论是插图,还是文字内容,都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每一课的整合图,不但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dtnl一课的情境图,蕴含着一个故事情节: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走在路上,路边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小马却没有察觉,小兔子飞快地追上小马,告诉了他。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认读词语,并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从中体会小兔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如ai ei ui 一课,画面上几个小学生在植树,文字的提示和画面都蕴含着合作精神的培养。

如zcs一课的儿歌“过桥”,以及bpmf一课,音节ba 配的图片“8”,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和沟通。

如zh ch sh r 一课的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体现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进行价值观培养的绝好材料。这些情境图的设计、儿歌的选择,在编排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受制于学过的音节,而且要求内容丰富,有意境,有教育意义,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三)识字、写字

1、目标:要求认识400个字,写其中的100个字。

2、内容呈现形式::要求认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识字,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归类识字部分识字,共8课,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共20课,要求认225字。

在归类识字部分,采用了多种形式,体现汉字规律,体现汉字表意的特点,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①体现汉字造字规律:

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一课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粗浅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

②韵语识字:

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

③事物归类识字:

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了。

3、教学注意事项:

①明确认写分开的要求不同:

会认:目的是为了增加识字量,提早阅读。只要做到“会读、会认”即可,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

会写:要求必须做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组词或说一句话。”。

识字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要统一要求。

会认400个字是最低标准,鼓励学生多认,上不封顶。

②渗透识字知识与方法:

如,结合汉字的认识,学习一些最常用的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学生会认的独体字,加上认识的偏旁,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

另外,一些典型的象形字或会意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认识,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字形的分析: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字形分析,尤其是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分、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无巨细的分析,而是要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如阅读活动,如竞赛活动等,儿童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环境也能认识。

三类字:新认识的偏旁;典型结构的字;

③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牌匾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对识字的浓厚的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识字心得。

④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⑤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

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写字练习上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贵在精,而不在多。

写字练习要体现弹性,不必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同样的作业要求。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多写几个。自己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只要能够达到一定质的要求,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四)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了20篇课文,课文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1、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

①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课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全面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如,《阳光》,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提出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要珍爱阳光。《我多想去看看》,讲述了住在山里的儿童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雨点儿》讲小雨点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做出更大的贡献。《平平搭积木》,讲一个小男孩要搭很多积木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以小见大,展示了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自己去吧》鼓励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蕴含着对独生子女自强自立的期盼,很有现实意义。《借生日》讲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体现了母女间的真情。《雪孩子》讲雪孩子为了从火中救出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不惜牺牲自己。《小熊住山洞》讲小熊和他的爸爸爱护树木,不舍得砍树造房子,所以只好一直住在山洞里。

②课文内容新,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课文的题材丰富,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

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如《静夜思》;有儿童诗,如《四季》《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有科学童话,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散文,如《阳光》。

课文丰富的内容,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丰富儿童的语文积累。

③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安排了两种形式、两种要求的课文。除了一般的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拼音,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猜读、借助图画读等多种方式,独立认字、阅读。通过不同形式课文的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课文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识字写字。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文教学时,要牢牢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做好写字指导。

二是读好课文。

①要重视朗读。

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等。

另外,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②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提问时,不要直接去问本来就能读懂的课文内容,要多想一想要原来准备要提问的地方,能不能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如用各种形式的读替代,用语言训练替代,用表演或演示替代,用发言争辩替代,用图解或表格替代,用课堂各类练习替代,用联想或想象替代,用学生的质疑释疑替代,等等。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是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3、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背、识字、写字上。教师不要主动讲解古诗的意思,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作简要回答,不宜逐字逐句地讲解。

4、教材中除了一般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音,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5、课后练习富有启发性:

课后练习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①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如,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②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有词语的练习,如,读词语,用学过的字组成新词,既复习生字,又积累新词。还有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等等。

有句式练习,如,说句子(77页),读句子(107页)。

③练习形式丰富多样,培养语文综合素质

有些练习的设计,体现学科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63页的说说画画,配合《四季》的学习,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一画。75页的“我会说”,配合《静夜思》的学习,观察夜晚的天空,并与同学交流。113页的“说一说”,配合《自己去吧》,交流一下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这些练习,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综合运用所获得的语文能力。

(五)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

设计理念: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是以“我会”的形式出现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

①多种形式复习和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园地中以多种形式加强汉字的复习巩固。如,读熟字构成的新词,既巩固了识字成果,又丰富了词汇。用韵语形式复习汉字(56页);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巩固汉字(71页);多种形式复习同偏旁的合体字(71页捡苹果,87页读读画画,99页“我会认”,认木字旁的字,137页,“我会说”,比赛说同偏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②重视词语和句式复习,56页“读读说说”,练习最简单的动宾句;72页“读读说说”,练习有字句;100页,练习“越„„越„„”结构的句子;118页,集中复习带疑问词“吗、呢、吧”的疑问句;138页,“读读说说”,练习形容词和动词AABB重叠形式。

③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2、向生活的扩展与延伸:

语文园地里设计了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题目。如57页认姓氏字,99页认牌匾字,都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了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教学时,可以通过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展示学生的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这样做,能够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重视积累语言:

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内容。有古诗《咏鹅》《画鸡》《锄禾》,有儿歌《东南西北》《天上的小白羊》。这些内容,或是只要求读,或是要求读读背背。在教学中,不要人为拔高要求,不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要求背诵的古诗,只要学生能够读流利、背正确就可以。

语文园地中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如,遇到疑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或与同学一起讨论;做完之后可以同桌或小组交换评价、订正。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在进行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教材中安排了六次专项口语交际活动,都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

六个口语交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有趣的游戏》这个话题,配有三幅图,这是三个提示性、辅助性的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说自己曾经做过的游戏,讲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游戏,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图上提供的例子。

《我们的画》这个话题,强调动手,先画一幅画,再讲一讲自己的画,评一评别人的画。这里配的也是一幅辅助性的插图,不必强调让学生观察图画。

《这样做不好》,配的两幅图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要凭借。一幅是劝说保护绿地,一幅是劝说节约用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讲一讲每幅图的图意。再根据每幅图的具体情况,考虑进行劝说的方式。这个口语交际内容比较适合表演,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想象双方可能发生的对话。

《我会拼图》,强调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之前,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做,然后再根据拼成的结果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该怎么办》,配的三幅图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主要凭借。但是,理解图意只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在进行看图说话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述图意上。口语交际的核心的问题是讨论“该怎么办”,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想办法。比如,可以说把钱收下,过一段时间集中还给王爷爷,或给王爷爷买个礼物;也可以说坚决不收钱,劝说王爷爷不要给钱,可以说把钱收下,过一段时间集中还给王爷爷,或给王爷爷买个礼物,也可以说用其他办法。或者其他办法。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都应该对孩子进行鼓励。在教学时,要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课堂上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不要用某个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去限制学生,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注意,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都应该对孩子进行鼓励。

《小兔运南瓜》,《小兔运南瓜》,共三幅图。第二幅是空白,这样编排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儿童的想象,让孩子想出各种各样能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哪种办法比较好。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说的方法越多越好,只要合理,都应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口语交际课的图,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凭借,是要训练的主题,不是看图说话,不要过多地说图的内容。

2.口语交际课上,要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要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得好。

3.口语交际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互助,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辩论,培养、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4.对于语言不连贯、用词欠妥,不要作过急的要求,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再适当加以纠正。

教学措施: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鼓励不善于言表的学生大胆地参与交流,对学生的语病要通过评议等方式予以纠正。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 比一比 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往往把这个事物(现象)与其他事物(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它们的异同,从而认识这个新的事物(现象),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学习经常会进行比较。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他们熟悉的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着重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长度(长短或高矮),以及两个或三个物体的轻重。在“想想做做”里还要比较两种物体谁多、谁少。例题由两部分组成,先是一幅综合性的情境图,里面有许多可以比一比的物体,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素材。然后是三组小图,每组都是两幅图,其中一幅小图提出“比什么”,另一幅小图画出了“怎样比”。

1 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

学生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答案,即比较的结果,而比较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模糊的。尤其在两个物体的长度、轻重、大小、多少的差异悬殊时,更不会关注比的方法与过程。本单元教学“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如比两根绳哪根长些,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看两根绳的另一端。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些,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观察他们头顶的位置。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些,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两端的盘子里,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做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应该要求学生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哪根绳短的?”“在小朋友跳绳时比方便吗?”“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人高、哪个人矮的?”“他们站在滑梯上能比较吗?”“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重、石榴轻的?”“如果没有支架怎么办?”如果给学生照样子做做、比比,或者创造出别的比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2 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比的对象,主动开展比的活动。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以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继续寻找对象进行比较。情境图里预留了许多比长度、比轻重的内容,如石榴树和柿子树哪个长得高些?桌子和椅子哪个矮些?两条石子路哪条长些„„两种物体除了比长度,还能比轻重、比大小、比多少,如两个小朋友谁的体重重些?石榴和柿子谁大些?桌子和椅子哪种张数多些„„这个教学环节,要鼓励学生提出有关比较的问题,多次进行比较活动,反复体会比较的手段或方法,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 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提高思维水平。

“想想做做”里编排了稍有变化或稍复杂些的比较问题,既要利用例题教学的比长度、比轻重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才能得到结论。教学这些问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自己操作实践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第1题应该看着图画说说怎样比,左边图中把2支铅笔竖着握在手里,一端放在桌上;右边图中3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着横摆在桌上。虽然铅笔的两种摆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比较长短的要领,即各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相互平行着摆,容易看出谁长、谁短。第2题里一条路是直的,另一条路是弯的,两条路的起点合在一起,终点也合在一起。如果把那条弯路也拉直,两条路的起点重合,终点就不会重合了。所以说,直的路近、弯的路远。这里渗透了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第3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把三条线分别拉直,并且一端对齐,是一种比法。数数每条线各有多少段(小方格的一条边看成一段),也是一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里有空间想象,后一种方法有量化意味。教学第4题要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说伤员高”“为什么说小熊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矮”。教学第6题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说1个红萝卜比1个胡萝卜重些”。这些问题里都有判断与推理,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小学生通常是怎样说就会怎样想,反之,怎样想就会怎样说。即语言既能拉动思维,又能表达思维。数学教学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说”,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作用。

4 选择方便学生的表达方式,适当注意语言的完整、严密。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教科书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画“○”,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方便了学生表达。比长短、比轻重总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完整的语句,有利于学生体验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才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句表述,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像这样地表达,但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够得出后者,这也是一次推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些思考,是很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杨各庄中心小学陈静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比一比(2)10以内数的认识(3)认识图形(4)合与分(5)10以内数的加、减法(6)分类(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数的加、减法(10)数学乐园。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特点有:

1.这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对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在第一单元“比一比”中,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在第六单元“分类”中,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三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形象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三、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材的编排仍然采用现行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仍然采用先出9加几,然后出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

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本册教材注意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题目,试图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

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宜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因此,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情景。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包含着一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下载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理念和目标为依据进行编排的,在总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

    压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最终定稿)

    第九章压强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压强 教学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地平线》这篇课文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

    六年级英语上册总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总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班级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会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所以本学期更应努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设计人:一年级数学组 使用人: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科技小组活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合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 案 总第 节教学内容或课题数一数教 学目 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