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材施教 唯实是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因材施教 唯实是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沭阳县教研室 徐梓让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一言堂不见了,课堂不再沉闷,老师敢于放手乐于尝试,学生勇于发言敢于挑战,课堂很热闹甚至于掌声不断!课堂教学改革确实进入深水区,已经不再是微观意义上操作层面的“小动作”,有的好像已经是彻底的、根本性的革命行为,甚至于是以颠覆传统为目的。初看令人鼓舞,细看有点担心,研究一下,误区也还不少。笔者认为,新课程的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新、只唯实”,一些为改而改,为热闹而设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素养未必有什么效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颇受推崇,但又觉似是而非,为些,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我们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引发的思考,提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
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这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班级教学形式;第二种是班内小组教学,不完全打破班级,而暂时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教师花一定时间以一对一的形式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辅导。
(一)班级授课式
1、班级授课式的特点
(1)以“班”为人员单位,学生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班级人数固定且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有统一的起止时刻和固定的单位时间;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过程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班级授课式的优点
(1)一位教师能够同时教很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完整系统;(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有利于教学管理;
3、班级授课式的局限: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师在单纯讲授,特别是在演讲时,难以获得关于学生产生误解和遇到困难的反馈信息;
(二)小组合作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最被推崇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有人说是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北京大学教育技术手册载:“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
6、复习巩固
让学生自已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提炼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深层次引发学生考,培育学习探究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它最多是课堂教学的可采取的形式之一,而不可能是唯一的形式,对此,我从教者必须有清醒认识。
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开发出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新、只唯实”!要充分考虑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笔者比较赞同在课堂教学中,试行组合模式:即根据课堂实际,依不同课题、不同对象、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不排除传统模式,也积极进行新模式的尝试,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针,一切以学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为根本!作为一线教师,要明确几种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缺点、应用要点,针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与弊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必能发挥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克服其本身的劣势,保证教学组织整体的有效性。倘能如此,实是教改之幸、学生之福!
第二篇:关于对深化课堂改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精选)
关于对深化课堂改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新课程改革的统筹安排,我校根据本校校情、学情进行了课堂改革及课堂模式改革的一些初步尝试,经过“三轮”(即2013年11月—12月备课组研讨课、2014年2月—3月教师研讨课、2014年4月备课组展示课)、“四个阶段”(理论引领、校本培训——分组研讨、跟进指导——逐一研讨、全面铺开——汇报展示、评比总结),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10月份,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校长办公会研讨了相关工作计划,责令各年级(特别是基础年级)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其他各部门全力配合,现就课改实施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引领、校本培训。学校教研室召开教研员、备课组长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推进课改的相关精神,重新学习研讨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并进一步组织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到西峡县一高和信阳宋基实验中学考察学习。
第二阶段,分组研讨、跟进指导。各年级备课组学习讨论西峡一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借鉴其有利于我们学情的教学方式、方法,备课组形成统一意见,由备课组长讲授课改引领研讨课,总结利弊,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逐一研讨、全面铺开。在备课组长引领示范的基础上,各年级在全体教师中全面铺开,所有教师都要至少讲授一节个该研讨 课,力争人人都讲课改课、人人都能讲课改课,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核心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转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理念,转变每一位教师的授课习惯(由灌输式变为启发式)。
第四阶段,汇报展示、评比总结。为激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保持课程改革的持续性,在每一位教师都讲授了课改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内推荐1-2名教师进行课改优质课展示评比,评优奖励。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施行,给我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变“教学”为“诱思”,“师长”变成了“学长”,“讲师”变成了“导师”。“满堂灌”的“痼疾”痊愈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课堂沉闷的现象逐渐减少了,代之以师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生在展示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收获着职业的轻松与幸福。
用改革凝聚人心,从高效课堂寻求质量提升,需要你我众志成城、矢志不渝、一路追寻、上下求索!为此,我们还需强化以下几点:
澄清一个认识: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目标是具体落实新课程教育改革“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核心教育理念,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其它方面如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必须同步跟进。
树立一种意识:“以学论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状态为参照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即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来评价。要看课堂是否有活力了,学生是否兴奋了,眼睛是否有光彩了,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进来了。
形成一种定势:弃旧扬新,让新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少讲多练,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坚持一种信念:改革与创新一定能够开发学生潜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效能。
创新无止境!我们拒绝因循守旧,拒绝固步自封,拒绝不思进取,拒绝刚愎自用,拒绝自以为是,拒绝盲目自信,拒绝抱残守缺,拒绝墨守成规,拒绝陈陈相因。
我们渴望与时俱进,渴望推陈出新,渴望革故鼎新,渴望破旧立新,渴望日新月异,渴望激浊扬清,渴望一往无前,渴望一鸣惊人,渴望突飞猛进。
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思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第三篇:201401#新背景下“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芝小)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模式培训资料201401#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新背景下“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芝山中心小学在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探索破解城区“大班制”的课改积弊难题,在经历了探索、论证后,于2013年确立了以“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进程中,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和制度,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回岗实践、课堂观摩研讨、总结改进完善”的形式,构建“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模多法”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的创先争优景象。学校课改工作正往“课堂高效、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课改目标迈进。
一、探寻解决课改积弊难题
芝山中心小学是是建瓯市城区一所办学悠久的老校,师资条件和生源情况,差异很大,受“大班制”教学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师资条件不均衡。我校现有教师70人,平均年龄41.7岁,教师队伍“老龄”和“青年”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凸显,教师老、中、青传帮带工作难以开展。
二是生源情况差异大。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94人,由于班生额偏大,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生源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是探索过程被忽视。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被“满堂灌”所取代,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学习枯燥乏味,课业负担沉重,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学校内涵建设目标不明确,无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针对上述难题,学校从2013年以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探索适合校情、师情、学情特点的“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我校原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探索改革模式与发展创新
(一)模式突破:“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借鉴川石、东峰“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推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召集全校骨干力量,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回岗实践、课堂观摩研讨、总结改进完善”的形式,研究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聘请教育局基教股、课改办、进修学校专家为课堂“把脉”,最终确立了“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三个梯度、五项习惯、六个流程”:
三个梯度:导学、导教、导练。“导学”即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独立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合作探究;“导教”即在班上展示汇报时,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辩论、纠正,从而得出结论,学生无法解惑而集中暴露的问题由教师点拨引导,在同学和老师的“互教”中完成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导练”即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在检测中自己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补差,完成自主学习。在这三环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了理念与模式的高度统一。
五项习惯:课堂教学渗透“五项习惯”培养,即“倾听提问习惯、自主阅读习惯、交流展示习惯、质疑评价习惯、小结反思习惯”的培养。
六个流程:课堂教学一般分六个流程。
1、课前裸读、找出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运用自学方法,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探索新知识,掌握新规律,尝试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在课本上留下自学痕迹,包括目标的拟定,不懂的问题,重要的发现,必要的解答等。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自学的时间与程度允许存在个体差异。
2、比对目标、明确要求。
学生把课前自学时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拟定的学习目标,与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目标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目标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简明性、可测性,既目标制定要紧扣重点,条目适当,表述明晰,可以衡量目标达成程度。
3、聚焦问题、小组交流。
小组检查“课前自学”的情况,解决“自学”遗留的问题。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准备全班展示。教师巡堂,了解“自学”的成果和发现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物色展示汇报的小组或对象。本环节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讨论时让差异生优先发言,其余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做出判断、评价等处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汇报展示、质疑点拨。
这是课堂核心部分,由某一同学代表其小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习成果,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或反驳。学生上讲台(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全组同学)用“我是老师”的角色,向全班同学讲解知识,回答同学的质疑,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提请帮助。老师根据自己的预设,倾听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注意课堂生成,适时点拨拓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水平提高的跳跃。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或修改有梯度的作业,当堂分层训练巩固。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老师巡视课堂,并对优生的练习进行批改,优生批改同组同学的练习,老师和优生抽空辅导学困生。
6、反思总结、小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交流学习的心得和收获,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小结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要领悟的教学思想,要积累的教学活动经验,突出核心概念。
“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种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背景下的一种课堂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建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一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使课堂教学改革从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改革有载体、有抓手,为我们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校实施“全面要求、重点突破”原则,一、二年级为渗透年段,三、四年级为过渡年段,五、六年级为养成年段。
(二)减负探索:课前“独立自学”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学校在“课前裸读,独立自学”策略上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尝试——即“课堂教会自学—课前导纲自学—课前裸读”。
1、自学培养步骤:
①开始阶段,先在课堂上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②过渡阶段,还在课堂上实施,逐渐放手,师、生共同帮助后进生掌握自学方法; ③成熟阶段,采用课前自学,学生通过导学提纲进行自学。
2、“课前裸读,独立自学”导学提纲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前裸读”的方法。▲ 语文以高年级为例要求完成9件事:
①读通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3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②圈生字: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在课文中认读几遍; ③标注音:给课后生字注音,并识记音、形、义; ④学分段: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⑤读懂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本课页首左半部(上); ⑥质疑难: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上);
⑦查资料:把感兴趣的或老师规定查找的资料,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下); ⑧细感悟:画出表达优美、精彩的语段,尝试完成课后思考题。⑨思写法:把课文的写作手法,标注在本课页首左半部(下)。
(做法:可以通过学习提示、查字典、问家长、查电脑等方法,完成自学。)▲ 数学以高年级为例要求完成5件事:
①“读教材”。认真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学习的主题、情境图、例题、小精灵的提示语、聪聪与明明的对话等,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
②“画重点”。学生在读教材时,依据自己的理解,把书中的“重点”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重点理解。
③“想目标”。学生有了前面的读中感悟以及重点语句的提示,则要对所读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尽可能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学习目标”,并写在本课页首左半部。
④“做习题”。学生在解读教材后,回答书中的问题;按教材内容和提示在书中完成例题;完成教材中“试一试”的习题;尽量写出与教材不同的解法。
⑤“提问题”。自学时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或感兴趣问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并将其带到课堂作为小组交流的问题,争取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实在有困难,也可由全班讨论解决。
(做法: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提示语”--智慧老人、淘气、笑笑等一些同学说的话,学习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完成自学。)
3、课前自学特点:
①这样的先学是“裸读”,不需要教师每天列导学提纲。②这样的先学把培养自学能力摆在首位。③这样的先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此环节的操作,要求学生把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以及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都简要地记在书本上,便于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预习效果的检查。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展示其潜能和智慧,彰显其个性与灵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此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必要基础,所以在实施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课前裸读”的良好习惯,防止部分学生应付了事,甚至没有自学的情况发生。
4、自学检查方法:
①取得家长支持,督促孩子完成预习,并签字;
②学习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1分/项;
③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对导学批注进行抽查、遴选打“√”;
(通过抽查部分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什么问题是多数学生的共同困惑,还有哪些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等,以便进行针对性教学。)
④在课堂比对目标环节,学生的学习目标跟教师的进行比对打“√”; ⑤学校常规检查时,随机抽取相应的课题检查自学完成情况。⑥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自学目标。
(三)突出能力:学生“五项能力”培养
“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蕴含着学生能力发展的思想,在本模式的六个主要流程中,前四个环节为学生自学、合作、展示、质疑提供了舞台,而学生间的补充评价、赞赏性评价、建议性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学校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提出了“五项习惯”培养策略——既“倾听提问习惯、自主阅读习惯、交流展示习惯、质疑评价习惯、小结反思习惯”的培养。目前,学校汇编了“五项习惯”培养策略手册,并作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渗透,供课改起教师借鉴参考。
(四)强化德育:小组“互助成长”建设
小组建设是“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学校对学习小组的构建既有统一的要求,也允许渗透着教师自身的元素,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班级风格。小组“互助成长”机制,使班级内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激励了学生团结互助、博采众长、共同成长,同时在养成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具体构建包括:
一是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设有一名学习组长,负责对小组的管理及评价。各组组员的搭配做到“好差要平均(成绩因素)、动静要结合(性格因素)、男女要搭配(性别因素)、高矮要考虑(身高因素)、矛盾要处理(情感因素)、座位要讲究(技巧因素)。
二是学习小组长的挑选。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小组中最好的,但一定要胆大,表达能力比较强,能发挥管理和带领组员的作用。也可以人人都是组长,如: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等。
三是组名口号的产生。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学习小组起一个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制定一个能激发进取心、凝聚力的口号。
四是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学习小组长要能在小组交流、讨论时,调控小组成员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维持小组的学习纪律,安排小组成员上台进行全班展示,为小组成员的表现评分等。为了培训小组长,学校要求老师在小组构建之初,先以自己作为“小组长”,各学习组长作为成员,带领他们进行示范性培训,其余的小组成员则认真观看,使他们尽快明白小组工作的开展。
五是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班级内制约机制,实施过程性监控,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小组集体的捆绑评价;注意可行性操作,规则要细化,要容易操作;注意有效性评价,规则要有激励性,采用加分制,从正面确定。目前,学校小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展示、完成作业、纪律卫生”进行评比,老师将个人得分计入学生的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成绩中;各小组得分进行评比,得分高的小组根据规则将获得教师的奖励,奖励品或是某段时间少做作业,或是得到与老师共同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表现不够好的个人、小组则用义务扫地,多做作业等方式进行“惩罚”,评价过程中既有鼓励,也有“高压管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评价要注意及时性,学校实施每月小组评价制度,对各班优秀小组、优秀之星、阅读之星、合作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奖品。
六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优先发言权。每次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时,学习小组中的差生享有第一发言权,并且加分的力度更大,以促进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质疑。有了班级小组建设的精心组织与准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小组合作才能井然有序,许多问题在小组内得以解决,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