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贝多芬传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扼住命运的咽喉》
一、教学目标:
1、能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了解贝多芬的人生轨迹;
2、能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
3、感受贝多芬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尝试写作名人评传。
二、教学重点:能自我总结出如何写好一篇评传。
三、教学难点:体会罗曼·罗兰融入评传中的浓郁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学生课前准备:
1、自读全文,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2、再读全文,围绕“文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些一段,为什么”写读书笔记。
3、分四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班内交流。第一组:查贝多芬1770——1802年间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第二组:查“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第三组:查“贝多芬与大自然” 的相关资料。第四组:查“贝多芬与法国大革命” 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3分钟)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命运交响曲》。听完后,问: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曲子,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大家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学生:《命运交响曲》。对,这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现了贝多芬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面对非同寻常的噩运,贝多芬发出了不屈的呼喊——这就是——(打出课题)“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整体感知(5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传记《贝多芬传》的节选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本77页。学习传记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能把握传记中的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
1、问:节选文章写的是贝多芬哪个人生阶段的经历? 学生:出生——30岁。
2、问:具体写了贝多芬哪些重要的人生经历?
(提示:以“他经历了„„”来回答。这个经历是一个阶段而不是某个细小的事件)板书:童年——法国大革命——耳聋——失恋。2-4 5-7 8-11 12-15
(三)交流自读感悟(12分钟)
师:课前要求大家自读课文写一个读书笔记。所以通过这个笔记我了解了大家对这篇传记的基本理解。同学们写的虽是点滴感悟,却很精彩。现在我们就来作一个课堂交流,看看这篇传记魅力何在,为什么会打动大家?
1、赏析题目。问:“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怎样的动作呢?与“决不向命运低头”相比,它有更强的攻击性与致命性,从中也可以看出贝多芬一生的苦难与奋斗。命运不过是消极者拿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借口而已,一个坚强的人是不会接受命运的安排的。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贝多芬一生忍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他顽强地生活着,创造了一曲又一曲享誉世界的乐曲。这些乐曲或雄壮或欢快或静逸或优美,这就是他对命运最有力的攻击。
2、赏析第1段。
生: 描绘的是一头野兽的形象,有雄师的犷野、愤怒、威武和野心,又有狮子不具有的忧郁、悲壮、坚韧和智慧。贝多芬一生与命运的搏斗在短短几百字的精妙独特的相貌描写中体现出来了。
生:我们能从贝多芬宽广而有棱角的额头感受到坚持、刚毅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描绘了贝多芬那双特别而深邃的眼睛,展现出贝多芬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性格中坚毅、深邃而又隐蔽的一面;眼下那奇特的鼻子与被作者喻为狮子的相貌,也暗示着贝多芬自身散发出的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的王者风范„„作者抓住了贝多芬与众不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刻画,使贝多芬的形象有棱有角,鲜明可感;同时作者采用了自上而下的顺序,使得条理十分清晰明了。
生:作者通过仔细的描述、生动的比喻,使贝多芬的形象跃然纸上。逆立的头发、射光的眼睛、短宽的鼻子、结实的牙床,这一切都透露出贝多芬那叛逆的艺术家气质及坚强的性格。这段外貌描写在文章中犹为重要,既使读者形成对贝多芬印象的初步认识,有为下文作铺垫。
生:作者要对贝多芬有多深的了解,才能对他的外貌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从作者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犷野的、坚毅的、深邃的、不快乐的。作者的描写细致而扣人心弦。形容有点滑稽却又带无比的崇敬之情,在轻快中又令人读之为贝多芬的经历感到不自觉的揪心。
3、肖像描写的方法:
(1)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突出的特点,反映人物的生活境况和精神世界。(2)用词准确、传神;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3)描写中插入适当的议论、抒情,以形传神。
(4)采用合理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
4、赏析8、9、10段。
生:读到时心突然有一种被撞击到的感觉。
生:读时我的心想被无形的手兀地揪住了一般,狠狠地痛了一下。他像一只受了伤的狮子,躲在黑暗的洞穴中,孤单地舔着伤口。
生:了解了那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痛,感受了那种无法割舍心爱的音乐却又不得不远离的锥心之痛,从中我看到一个真实的贝多芬,一字一句述说着他的悲惨与绝望。
生:来自本人的内心独白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发自于心就足以流出真情实感。从中我们看到他软弱无奈的一面,但他最终坚强。
5、赏析13、14段(15人)。
生:读时犹如所有的不幸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心里的痛如遭针刺,酸酸楚楚的,替他难受、痛苦、不忍。贝多芬的呻吟与呼喊似乎就在耳边回响。
生:这里反映了贝多芬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尽管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中,贝多芬不止一次地摔倒在肮脏泥泞的地上,但他却不断与自己苦难的命运作斗争。
生:艺术家的灵魂高尚,心灵极脆弱,他们的感情丰富得细腻,细腻得唯美,唯美得不堪一击。这两段是贝多芬最真实的生命感言。
6、看来大部分同学把握了传记中最震撼人心的段落。以上这些段落一个共同的特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是什么?
生:都是贝多芬的自白。
7、独白在传记中的作用:
明确:一则富有真实感受,二则可以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彷徨和挣扎,从人物内心里流出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三则直接体现了贝多芬的精神。
耳聋后的贝多芬的内心独白为什么感人,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贝多芬说出扼住命运的咽喉让我们震撼?
(四)教师进一步点拨,学生归纳:怎样写好评传(18分钟)
1、讨论如何选材
师:同学们要注意到这些自白不是随意引用的,他是出现在人物经历的事件当中,是人物对自身的遭遇作出的反应,如9、10的独白出现在耳聋之后。
13、14段的自白出现在疾病加失恋之后。
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选择了一些什么材料写入传记,选材的依据是什么?在贝多芬30年的人生中,还有许多重要事件没有在传记中提及,如访问莫扎特,师从海顿等,也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没写,如为一个盲姑娘写《月光曲》。明确:选材首先要真实;
然后作者是围绕贝多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来选材的: 先看贝多芬的童年生活。问: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注意“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痕”)
再看第4段,作者对贝多芬的童年作出点评:童年不仅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惨淡的记忆,也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在这里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的故乡的美丽呢?老师朗读(2分半钟)(提示在11段中找依据)生:莱茵河环绕着细腻的波恩,成为了他人生的坐标原点。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份掩埋在冷漠下的深情,才推动贝多芬那些赋有激情的作品走得更远。
生:莱茵的歌谣便是他苦难的心灵的药。他遭受的痛苦使他成为心灵上真正的流放者。他在疏离于现实的同时却益发无比忠贞于自己最深处的灵魂。
明确: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细腻温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从自然的美丽中得到了安慰,他终生对大自然充满挚爱的情感,尤其他美丽的故乡,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所以说童年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创作风格有重要影响;同样的,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对他的精神面貌和作曲风格有重要影响;耳聋、失恋等挫折对他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创作有重要影响。总之选取的是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精神面貌有重要影响的材料。所以有评论者认为,传记特点一:这是一部“思想的传记”,作者目标不是细致地记录传主的人生履历,而是描绘他的灵魂成长轨迹。因此本文选取的都是侧重于表现传主思想感情发展变化方面的材料。
板书:叙:精选材料,表现传主感情的发展变化
2、体会作者融在评说中的浓情
作为一篇优秀的评传,除了在把握人物的精神的基础上,恰当选材加以叙述之外,作者对人物的评议也很重要。刚才大家提到第11段。这是作者对贝多芬在耳聋的愁苦下所作作品的评议。作者重点指出“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忧郁情绪”之后,打动大家的那段话是罗曼对贝多芬深刻的理解、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诠释,饱含着他对贝多芬的深沉的感情。大家一起读一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同样的第12段,也是一个评议的段落,作者对贝多芬的爱情观表明了他的褒贬立场,蕴涵了他的浓郁情感。大家读,然后请同学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传记的这个特点我们有同学能体会:
生: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一般传记的俗套和冷漠,而是在传中注入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字句间充满了自己对贝多芬的强烈感情。他以贝多芬的好朋友、知音、当事者的身份来叙述。
传记特点二:作者对传主的评说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全文笼罩着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
从贝多芬对罗曼的影响来时体会罗曼的感情。“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我跪着,由他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 所以作者评议是饱含情感的。板书:评:饱含感情,展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作者这种饱含情感的评议有时会夹在叙述当中,与贝多芬的独白相配合,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就是大家自读时感受到的第13、14段。师读开头叙述,众读评议,读独白。
3、自我总结怎样写好人物评传
这篇评传是非常成功的。现在如果让你写一篇人物评传,你能总结出写好评传的几个要点吗?
怎样写好人物评传:
(1)选择真实的材料,抓住传主的特点,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
(2)恰当引用人物自白,真实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
(3)在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融入作者自身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的感染读者。
(五)结束语
感激伟大的传记作家罗曼·罗兰通过这篇优秀的评传,把一个伟大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相信通过学习我们对贝多芬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贝多芬的心里,音乐艺术就是他的全部,在他的遗嘱中,他说:“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他又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下面我们再次听着《命运》这首曲子来结束今天的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成就突出的音乐人,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自己的视角为他写一篇评传文章,1500字左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二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更为可贵的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贝多芬传》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开始,详述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贝多芬出生于德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成年后,贝多芬风华正茂。然而,厄运突然从天而降,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地贝多芬经受住打击,最终战胜了不幸。
贝多芬,多少人在赞颂他!他是音乐家最杰出的榜样,尽管他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可他却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颂的生命乐章!
贝多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勇气,是无人能敌的,是命运也不可抵抗的!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与命运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
有哪种胜利能与贝多芬的这场胜利相比?这种胜利是用精神力量换来的!是不同凡响的!一个穷困潦倒、残疾而孤独的人,一个世
界从未给予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并奉献给了全世界!
第三篇:贝多芬传心得
《贝多芬传》读后感
11智能电子胡春艳
看完《贝多芬传》后,心中的感触是极为深刻而沉重的。不朽的艺术需要心的煎熬,毅力的磨练,需要永不停息、永不知足的创新,伟大的民族同样也需要这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也曾有过屈辱而苦难的历史。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唯有开拓创新、与是俱进。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中华民族的建设者,青年一代尤其需要以一种开放豁达、兼容并蓄、创新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为伟大民族的复兴与不朽,像贝多芬那样,倾注全部心血,不断实践,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我觉得这本传记对激励青年响应与时俱进的伟大号召是富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的。
贝多芬1770年10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死于维也纳。他曾跟随多人学习音乐。到1794年,他已获得波恩选帝侯的支持,在维也纳获得了爱好音乐的维也纳贵族的赞助,在私人住宅或者宫廷里演奏,很少在大众场合演奏。他首次公开演出在1795年,几乎同时,他的首批重要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和三首钢琴奏鸣曲发表。作为钢琴家,他又火一般的热情,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幻想,为自己创作钢琴奏鸣曲是这一时期他做富有创造力的表现,1799年的《热情》,1801年的《月光曲》,在风格和情感上都充满了创造力和新奇,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好几部优秀的曲目。
然而1802年,灾难降临到贝多芬这位天才的头上。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他给他的两位兄弟写了一个遗嘱性质的文件,痛苦的说道死神即将降临。然而他坚强的挺过来了,从痛苦中熬过来的他意志更加坚定,作品也更加富创造性。英雄的主题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空前的弘扬,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作品。
虽然他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起落落,但是非但没有消磨他的毅力,反而更使他的意志坚定。还把痛苦的煎熬作为他作品的一部分。并且,1827年他去世时,据说参加葬礼的有1万人。他已是公众的偶像,这是以前的作曲家所不能企及的。他和以前的作曲家不同,他从不刻意为贵族阶层创作音乐作品,尽管他们认为艺术家是英雄,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这就是贝多芬,一个时代的天才。他的一眸一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或者的千百万人的共同财富,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锐,他对世界的感受,他独特的智慧和意志,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欧洲那一特定时代的代表。他能在尘嚣中陷入沉思,对外物全然不知,并从中感到极大的快乐和喜悦。沉思渐渐成为贝多芬的精神港湾,在深思中,他用自己的激情托捧着一个富有激情而又富有个性的精神,创造出一首首不朽的音乐。
贝多芬的精神是伟大而不朽的,任何时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欣赏贝多芬作品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不朽作品背后的艰辛故事,不要忘记作品里面那种不朽的精神——创新,永不停息!
第四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更为可贵的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贝多芬传》从贝多芬不幸的童年开始,详述了贝多芬坎坷多难的一生。贝多芬出生于德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成年后,贝多芬风华正茂。然而,厄运突然从天而降,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地贝多芬经受住打击,最终战胜了不幸。
贝多芬,多少人在赞颂他!他是音乐家最杰出的榜样,他是音乐艺术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们最真挚的朋友!尽管他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可他却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颂的生命乐章!
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情感折磨的贝多芬,一直在不断与命运抗争,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他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
。有哪种胜利能与贝多芬的这场胜利相比?这种胜利是用精神力量换来的!是不同凡响的!一个穷困潦倒、残疾而孤独的人,一个世界从未给予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并奉献给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地球没有他照样转,但就是因为有了他才转得更加美丽
此时此刻,我有千万句话想对他说,但却只有一句话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坚强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厄运的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第五篇:读《贝多芬传》
读《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遭遇可用苦难二字来概括,艰难的童年、受耳聋酷刑的青壮年,以及“几乎毁灭生命的爱情”等等,都让多愁善感的他濒临狂乱甚至毁灭的危险。贝多芬从心底呼喊:“哦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吧,就是一天也好。”
贝多芬的作品给人的不是那深深的悲悯情怀,而是哈姆莱特式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悲壮。音乐给他生命,或者说他的生命在音乐中流淌。让我借用罗曼•罗兰对音乐的一段抒情文字来说明贝多芬对音乐和生命的理解吧:“音乐,你抚慰了我痛苦的灵魂;音乐,你恢复了我的安静、坚定、欢乐,恢复了我的爱,恢复了我的财富……”生活让贝多芬失去了许多,他也从音乐中挖掘出更丰富的宝藏。
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讴歌欢乐。他的《第九交响乐》,原题为《以欢乐颂歌的合唱为结束的交响乐》,苦难的人生历程,他却以欢乐作为结局。他在维也纳病倒了,弥留时做了三次手术,然而他安详地说:“我耐着性子,想道:一切灾难都带来善。”罗曼•罗兰用一句贝多芬的原话概括其一生———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贝多芬用一生的苦难和抗争,印证了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
贝多芬以《英雄》勇往直前,以《命运》向命运挑战,以《田园》作为自己的心灵家园。
缓缓地合上书本,我的耳旁似乎还有贝多芬生平的交响余音不绝。我又忙着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知道,从书籍展开的宁静中,我获得的不会只是一个多钟头的安静。我的心境仿佛在清澈的泉水中洗过一样,枯绝的激情重又泛上心头。我耳畔缭绕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雄浑声响。攥紧手,我似乎要扼紧什么……
命运在自己手中,苦难无法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