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

第一篇: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

35、爬山虎的脚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及其作用;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知道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

5、初步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及其作用;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2、知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作用,并能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这是什么啊?(出示图片)(板书:爬山虎)

2、是的,这就是爬山虎。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一个“虎”字,而且啊它还会往上“爬”。

3、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对爬山虎又有了怎样的认识?(生命力顽强、爬在墙上、面积大、多等)哪个词语看出多?(满是、一大片)满是也可以换成——?

4、师:是呀!爬山虎爬满了整堵墙,房子就像穿上了一件用叶子做的衣服(出示图片)齐读第一节。师:其实,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爬满了整面墙,靠的就是它的脚。(板书:脚)一起来读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

5、那么爬山虎的脚到底有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把书打开,跟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去观察它,了解它。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2、朗读词语。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根茎 叶柄 蜗牛 触角 蛟龙 逐渐

3、交流课文哪些小节写了爬山虎的脚?(3——5节)

三、深入研读、理解体会

(一)学习第三小节

1、老师出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问:你能准确找出爬山虎的脚在哪里吗?(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指)

你是从第三节中哪句话里知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请用“——”划出。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段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位置:茎上 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

细丝

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理解“枝状”,出示相关图片,体会词语一个比一个写得具体)

2、正是因为作者准确细致的描述,才使得我们能在图片中准确地找到这毫不起眼的爬山虎的脚,让我们一起读读句子。(图文对照,师引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反面伸出——每根细丝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3、谁能够看着画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参照板书)

出示填空:爬山虎的脚长在(),是(),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是()。

4、作者能把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写得这么细致,靠的是什么?(认真仔细的观察)

第三节中哪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过渡:因为作者注意了,留意地观察,才发现原来它是有脚的,这一发现,又引发作者进一步地去观察——那脚究竟是怎样爬的?(板书: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

(二)学习第四小节

1、作者为了写好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用了很多动词,请同学们默读第四小节,用小圆圈点出动词。

2、交流,动词标红,师随机板书:触

巴 拉

3、出示动词填空形式,个别读,齐读。

4、现在我们把手指当作爬山虎的脚,指肚就是小圆片,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吗?(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师纠正讲解)

5、师:正像刚才演示的一样,爬山虎并不是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文中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出示)因此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就是它——(生长的过程)师:多么有趣的脚啊,难怪作者看到它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出示图片)不仅样子像,还写出了它的——(有力)

6、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出示:爬山虎新长出的脚()时,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把()向上(),使它()在墙上,再长出新脚,再(),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作者又进一步去观察研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小节。

(三)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5小节

2、爬山虎长出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怎么样?(板书:没触墙:萎)给“萎”换个词。一起读一读

3、那么触着墙的呢?(板书:灰色 触着墙:牢固)

4、理解“相当”(换词),牢固到什么程度呢?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观看视频)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牢固那份坚韧。

过渡:同学们,我们平时观察爬山虎时可能更多的是注意它又绿又密的叶子,很少会关注它的脚,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生动写清楚,仔细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

板书:仔细观察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课文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爬山虎的什么?(板书:叶子)第几节?谁能来为大家读读第二小节?(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读了课文看了录像,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怎么样?(板书:美)

3、轻声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从哪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用“~~~”划出词语或句子。

交流划出的词句,并说说理由。(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漾起波纹等)

4、给“拂”换个词?(吹)

(“拂过”是轻轻擦过的意思,比“吹”更轻柔,更生动形象)

5、什么叫“漾起波纹”?给“漾”组个词。荡漾一般是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在这里用它来形容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景象啊?谁能说一说。

出示想象说话: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像________,好看得很。

6、好美的景象啊,谁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在朗读声中尽情想象这一墙美丽的绿叶。

8、师: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这一节是否可以不写?(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可在这美丽的背后还有一样东西默默地支撑着它们,那就是爬山虎的——脚。正是因为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才换来了这满墙爬山虎的叶子。)

四、语言实践、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视线,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到了爬山虎的独特魅力,下面就请你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脚的本领吧!出示爬山虎的自述:(参照板书)

我叫爬山虎,我能够爬满整堵墙全靠()。我的脚长在(),是(),像()。我新长出的脚()时,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把()向上(),使它()在墙上,再长出新脚,再(),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没触着墙的脚会慢慢(),触着墙的脚会从开始的()色变成()色,可别小看它,它在墙上巴得可()了,不花点力气,休想把我从墙上拉下来。

五、拓展

介绍叶圣陶及其作品

板书设计:

叶子:美

位置:茎上 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

细丝

像蜗牛的触角

35爬山虎的脚

颜色:嫩红—→灰色

仔细观察

爬:触—→巴—→拉—→贴

没触墙:萎

触着墙:牢固

第二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是怎样沿着墙壁向上爬的吗?那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一探究竟。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学指导一

1、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认真听,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识记。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识记情况。

(教授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学生出错或容易出错的字词)

四、自学指导二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本课重点介绍了爬山虎什么的特点,为下一课时奠定基础。)

五、当堂训练

六、作业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杨玉荣

第三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爬山虎图片;小黑板和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设计理念: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理念: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理念: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设计理念: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A、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1)着重理解:新鲜、舒服 感受静态美

2)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B、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着重理解:漾起 感受动态的美 2)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C、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1)嫩红嫩绿绿得很新鲜

2)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3)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设计理念: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1)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画图帮助理解

明确: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理念: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设计理念: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1)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牢固,像蛟龙的爪子。风不能掀下它;雨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登。这种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让我们由衷赞叹!

请读出这种赞叹!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设计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资料

(设计理念: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第四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弓庄小学

黑晓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___ 和 ____?(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爬山虎的脚。

1、板书:爬山虎的脚

2、质疑:学习爬山虎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随机板书)板:样子?怎样爬?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学习的价值!课文第3自然段就讲了爬山虎的样子,还讲了它生长的位置和颜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这样的句子。

【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直奔教学目标。】

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找一找: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爬山虎样子、生长位置和颜色的句子。

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呢?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板:茎上长叶柄 枝状 细丝 嫩红)

谁能说说蜗牛的脚是怎样的?(触角很细,头上有圆片)师:哦,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这些细丝。

画一画: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了解到的爬山虎,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绘画)

评一评:谁愿意把自己的画让老师展示一下,请同学们对照板书评评这幅画。(投影爬山虎实物)

读一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了解的爬山虎吗?

【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采取说、画评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过渡:师:作者把爬山虎描写得多么细致呀!是什么原因呢?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谁能独具慧眼找出来呢?

对了,正是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了解得那么仔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板:爬)

1、默读课文,画出爬山虎爬的句子,重点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谁能说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标出了哪些词)板:触 巴 拉

2、理解:触 巴 拉

质疑:你认为“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挨)追问:为什么不用“挨”而用“触”呢?

提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细小圆片;小轻,只能触)

“巴”可以换成什么词?(抓贴)为什么不用抓呢?老师做抓的动作。(不是爪子)

演一演: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动作,注意观察。(指名一人做“巴”;一人做“贴”)谁在“巴”,谁又在“贴”,你是怎么知道的?(巴用力,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为什么用“巴”不用“贴”呢?(爬上虎的脚是小圆片,它是有生命的)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读第一句)

你读时注意了什么?(“触”读得轻,“巴”读得重)谁还能读一读 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拉”的呢?谁来读读写拉的句子。(指名读)演示:(老师拉一名同学)老师在拉谁? 文中什么拉什么?(脚拉茎)

是怎么拉的呢?(学生说,老师做动作)

3、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提示:四人小组用自己的话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完后可补充。)全班交流,(谁能说说)

4、出示CAI:他们说得怎么样,让我们看看画面吧!现在谁还想说。

5、感情朗读:读到这,你对爬山虎的脚有何感受?(提示:对本身,对自然?)太有趣了,太神奇了

用你的朗读把你的___的感受展示出来吗? 齐读第4自然段

【抓住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既训练了学生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恰当的肢体语言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寓教于乐;感情朗读,悟出了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在全班产生共鸣;演、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师:爬山虎的脚都能触着墙吗?那是怎样呢? 板:触着墙(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2、原来爬山虎的脚还有这些变化,这是作者一下子看出来的吗?

3、启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吗?(谈启示、说方法)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五、小结:

1、我们观察事物时要耐心,细心,还要长时间的观察,这样才能把认识的事物写清楚,你们明白了吗?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课后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的脚》课后反思

弓庄小学

黑晓霞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爬山虎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读后我们也会产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在一堂课中,我对课堂的自我把握能力不是很到位,课堂组织性语言,评价性语言过于欠缺,课堂口头语过多,语速过快等一些问题,导致有些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就被我一带而过。

2、课文难点突破不够。本篇课文的难点是爬山虎怎么爬的,应让学生在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文章为什么向让我们描写的这么生动和具体,因为作者的观察,更因为作者将这种观察的结果通过文字向我们展示出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要做的事。

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很多环节,让学生去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抓动词、复述、演示等等,但是每一项都没有落到实处,都是蜻蜓点水。通过这个失误,我吸取了很多教训,课前教师一定要抓好文本,将教材理解透彻在进行教学,特别是一课中的难点,选择最佳形式,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所在。

3、本节课,我在备课时其实有意识让学生去读书,并且分层次去读书,比如在讲授叶子样子的时候,我想让孩子们谈自己的感受,读书;然后看图片,体会文中提到的新鲜,再读书,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虽然是四遍并且采取了多种读书的方式,但是实效性并不大,学生并没有通过这一个个环节而在读书上取得进步。每一个环节并不是有力的,而是很苍白的过教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也未给予指导性的评价,因此几次读书效果一样,失去了层次性读书的意义。

4、备课不要凑环节。j环节设计的精巧的确会使课堂节奏紧凑,过渡自然,有助于学习,但是过于花哨、零碎的环节,或者为了某个新意的环节而生搬硬套,就是顾此失彼了。这样一来课堂就显得太急,频繁更换方式方法,学生不扎实,老师还是过环节,走教案。所以才会造成一节课蜻蜓点水的感觉。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一点小的感悟,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去体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弓庄小学

黑晓霞

一、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情况

(1)积累部分: 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不太好,仍需要进行拼音的复习巩固。在复习中,加强听写,强化巩固,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另外,必须实施拓展,把生字词语放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书写。学生的书写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书写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字体较美观,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孩子卷面潦草,写字态度不认真的,需要严格要求。

(2)阅读部分:对待一篇短文,一些孩子由于理解力不够强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读通短文,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反复提醒、训练学生,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开始答题。

(3)习作部分:大部分学生能把文章内容表达写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通顺,文字优美。但是存在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现象,或者是写作能力弱,无话可写的现象。要孩子拓展思路,多让他们说说或写写,并提供一些丰富有趣的习作内容以及优美的范文。

2、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本年级同学书写习惯良好,但初步理解短文的能力不强,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始答题。习作方面,要养成学生搜索素材、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认真检查所写作文的习惯,把每一句话写清楚,写通顺。

3、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分析

本年级全体同学能够比较认真的对待学习、复习。个别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满你追我赶比学习的风气。要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3)按要求写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

3、词语(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1)懂得运用常用词和关联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默写;(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5、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阅读理解:(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7、口语交际: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和书信。

三、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 227 个生字,会认的 120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 132 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 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复习重点、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审题、选材是重点。

五、复习措施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来自学生心理方面一些不利于复习的因素,及时有效地利用一切利用的时间机会释放和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正如前面提到的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形式开展复习,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设计相应 的复习内容与形式。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质量分析

弓庄小学

黑晓霞

一、总体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题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难易适度,题型多样。

2、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人,参考45人,从整体上来看,成绩比之前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数学成绩要好于语文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语文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80分以上的有32人,60分到80分的有7人,不及格5人。及格率89%,优秀率73%,平均分80.11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30分。仔细查看学生试卷,查找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基础知识掌握薄弱,这是丢分的主要原因。例如看选择正确读音班级全对的没有几个,日积月累填空和古诗默写,学生多会背却不能全部写对,字词掌握薄弱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句、段、文的理解。

2、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盲目去做。例如:变换句型题中,学生在改句时改变了句子原意。

3、阅读中,对语段的熟悉程度不够,不能正确筛选信息。

4、习作中,学生的语言还不够流畅,用拼音代字的情况较多,废话太多,文章结构也比较混乱,主题不够突出。

三、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继续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3、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学生的学习。

4、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5、充分把多媒体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6、训练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不仅是考试时要求学生听清题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7、认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积累词语、发展思维。向学生推举适合他们阅读,和课文紧密联系的图书。注意引导学生写好摘抄笔记。

8、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答题、查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孩子能自主读题。

9、平时要多做题型,多积累答题经验。

10、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从挖掘教材,课堂策略、习题设计等方面积极想办法,以寻找到有效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精心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在课文中的体验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投入,再加上教师精妙的点拨与充满信任的激励话语,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深入探究,顺利地实现了旧知与新知的连接,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教学过程:

一、身临其境,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火烧云;感受了“鸟的天堂”的奇特美丽„„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领同学们来到校园围墙边观赏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1、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到墙上?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仔细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二、品析语言

1、回到教室,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呢?自读课文,看看和作者有何相同和不同?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语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板书: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4、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板书:怎么爬 :

触→巴→拉、贴(牢固))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5、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板书:脚的变化:嫩红-——灰色

牢固 萎了)(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三、感悟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板书:观察细致

语言生动)

四、练习运用

1、按顺序观察教室窗台上的太阳花,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说说太阳花的特点。

2、小练笔:课后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观察细致

颜色:嫩红

的怎么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语言生动

脚的变化:嫩红--——灰色

牢固 萎了

下载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35爬山虎的脚 详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

    优质课教案《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2.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理......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学习作者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完成仿写。 4.正确、......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伊宁市第十五小学成世萍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3、4、5自然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 正确、......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草场中心校 余小丽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