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0: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金川初中 2017.6.25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7.师生反思,总结规模。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的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blood plasma)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成分:90%的水、血浆蛋白7%

2、血细胞(blood cell)

红细胞(RBC):无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Hb),呈红色。功能:运输氧

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

血小板(PLT):无核、最小、形状不规则。功能:凝血、止血

激情、质疑

分析资料

相互交流

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亡?

出示资料

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演示实验: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分层现象

问题:分几层?

有什么成分?

其功能如何?

组织学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巡视指导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一、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五、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再放在培养血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第二步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大家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然后注意各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识别小动脉和小静脉。现在开始实验观察。

(学生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中是如何区别三种血管的?

(回答:我首先找到了在流动血液中的红细胞,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再看血流速度和方向:血流速度快,流向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反之,则是小静脉。)

小结:回答得好,说明他抓住了三种血管的主要特点。请同学们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的单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1、反射弧(reflex arc)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测定反应速度

激情、质疑

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实验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概念 进一步明确

激情、质疑,自学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做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开始学骑自行车为什么总是东倒西歪?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实验:膝跳反射

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 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

② 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

指导、帮助

举例:

含羞草对外界的反应是反射吗?

衣藻或草绿虫的应激性是反射吗?

强化认识

创设情景: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脑的控制?

帮助、指导

案例强化:针扎手,是先缩手,还是先感到疼?

组织学生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指导、帮助

第二篇: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

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

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

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7.师生反思,总结规模。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的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

实验

消化和吸收 —— 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一、目的要求

认识小肠内表面的小肠绒毛。

二、材料用具

猪(或羊、鸡)的新鲜的小肠一段,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

三、方法步骤

1.纵向剪开小肠

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2.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

把这段小肠放在盛水的培养皿里,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能看到什么?用手指粘摸表面向左或向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

3.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这时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绒毛状的突起。这些绒毛状的突起叫什么?

四、交流讨论: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实验

呼吸的过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五、课前准备

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

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

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教师: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学生:(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

学生: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学生: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 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

教师: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学生:回答(略)

实验

血液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blood plasma)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成分:90%的水、血浆蛋白7%

2、血细胞(blood cell)

红细胞(RBC):无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Hb),呈红色。功能:运输氧

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

血小板(PLT):无核、最小、形状不规则。功能:凝血、止血

激情、质疑

分析资料

相互交流

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亡?

出示资料

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演示实验: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分层现象

问题:分几层?

有什么成分?

其功能如何?

组织学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巡视指导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实验

血管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一、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五、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再放在培养血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第二步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大家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然后注意各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识别小动脉和小静脉。现在开始实验观察。

(学生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中是如何区别三种血管的?

(回答:我首先找到了在流动血液中的红细胞,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再看血流速度和方向:血流速度快,流向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反之,则是小静脉。)

小结:回答得好,说明他抓住了三种血管的主要特点。请同学们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实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的单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1、反射弧(reflex arc)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测定反应速度

激情、质疑

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实验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概念 进一步明确

激情、质疑,自学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做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开始学骑自行车为什么总是东倒西歪?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实验:膝跳反射

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 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

② 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

指导、帮助

举例:

含羞草对外界的反应是反射吗?

衣藻或草绿虫的应激性是反射吗?

强化认识

创设情景: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脑的控制?

帮助、指导

案例强化:针扎手,是先缩手,还是先感到疼?

组织学生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指导、帮助

第三篇:9.2巴西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

《巴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对应的课标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发展中的工农业”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3.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巴西的自然环境。

2.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

2.关注媒体的时事报道,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与巴西有关的资料,并进行资料互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大家知道哪个城市将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2009年10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击败芝加哥、东京和马德里,成功获得了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将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举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它的魅力,从地理角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吧!

【设计意图】选取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巴西的兴趣。学习新课

一、巴西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P82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P85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阅读课本P82、P85图“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巴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之间,_________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_洲东部,东临________洋,陆上邻国众多。(2)地形:北部是__________,中南部是__________。(3)河流:__________河是世界第一大河。

(4)气候类型: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怎样分布?各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读图分析

教师展示课件“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或拉丁美洲)

2.点击巴西并闪动,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亚欧大陆的距离(很远),教师提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3.点击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接着展示课件“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

继续展示课件“巴西的位置与地形”,让学生认识巴西的主要邻国和地形。

4.依次点击出巴西的邻国,让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不必全记,知道主要邻国即可。)

5.让学生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巴西高原)最后展示课件“巴西的气候”,学生分析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进一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农业影响很大,因此,把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放在最前面学习,为之后的学习作铺垫。

承转:我们简单认识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你是否对巴西充满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吧,首先,我们来到里约热内卢,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卞卡一家。

二、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展示课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巴西人种复杂的资料,教师评价并进一步解释巴西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展示课件“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认识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

承转: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教师小结: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法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84至86页,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读图9.20,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读图9.24,从图中找出图例所示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3.在图9.24中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导学案“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中的问题,并完成课本P87表格。在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记录疑难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展示课件,明确答案。

教师小结: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密切,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承转:巴西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

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师放映一段热带雨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谈谈雨林能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

正因为雨林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人们对雨林的开发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开发的方式不同。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要求先选择论点,然后说出论据,不同论点的小组再进一步展开辩论。

教师展示课件“雨林的破坏及其后果”:

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

教师小结: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8.1中东 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B案)

长期的热点地区 三洲五海之地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图表,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出口情况。

2.通过对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图片和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未来趋势展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对位置和石油资源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利和弊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

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出口,以及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准备

1.截取有关中东的影视材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将查找的相关资料打印,准备发给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师: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地区常常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里是近一段时期关于这个地区的一些报道的标题,我们来看看都提到了哪些国家。

展示课件:利用幻灯片列出几个关于中东局势报道的标题,并将相关的国家在地图上一一显示。

教师: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了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什么地区吗?

学生:中东地区。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显示中东地区的地图。

教师: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请大家对照教材P3的“亚洲地理分区”图,看看它和亚洲的哪个分区的范围有类似之处?具体的区别是什么?□教学设计

学生读图:中东和西亚的范围类似。但它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同时多了一个非洲的埃及。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家和地区。

教师解释: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中东”这个名称的来源是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教师提问:请注意看图,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土耳其、埃及)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教师转承: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关于中东地区的录像,在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其中的细节,过一会儿我会对其中的细节提问。

播放录像:“战争综述”。

教师提问:这段录像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由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教师追问:录像中提到了哪些战争?

学生回答:两伊战争、五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等。教师转承: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播放录像: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 学生回答: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显示图片:中东地区图,请学生读图。教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学生回答: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教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追问: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黑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追问:除了内部相通之外,哪些水域还和外面的大洋相连?(地中海与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连)活动:请学生做教材P52“活动1”。

教师转承:看来,中东地区地跨三大洲,又通过“五海一湾”连接了两大洋,它的地理位置的确很重要。其实,它在历史上就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活动:请学生阅读教师发的“材料一”(包括“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思考并讨论:中东这样的地理位置,曾经发挥过怎样的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略。(从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军事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小结:看来重要的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转折:刚才的录像当中还提到了海湾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播放录像:关于海湾战争的介绍。

教师提问:结合所发的“材料二”和录像,想一想,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石油问题。

活动:1.读图8.4,明确中东的石油分布状况以及五个主要产油国。

2.读图8.5,了解中东的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读图8.6,做教材P53“活动3”,通过活动复习前面所学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同时了解石油运往的国家,并可以找到美国干涉海湾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提问:航线A和航线B到达的目的地相同,为什么还要分两条线?(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因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它的吞吐量有限,一般只能通过20万吨的油轮,而现在世界上的油轮大多在30万吨以上,最大可达150万吨,所以巨大的油轮只好绕道好望角。从图上箭头的粗细也可以看出两条航线运量的大小。

追问:那么走苏伊士运河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可以大大缩短航程,航线A比航线B短了9 000多千米的航程,时间缩短半个月。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西欧,经过苏伊士运河一年可往返9次,绕道好望角只能往返5次。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这些国家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利益可图,因此它们要干涉中东的事务。

教师提问:中东输出的石油中,大部分是沿着这三条航线通过油轮运出的,读图8.4,想一想,其他的石油应该怎么输出?(先利用石油管道将石油运送到地中海沿岸,再利用油轮来运)教师提问:中东因为石油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我们不能忽视: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也就是说,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他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15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采80年,中东地区必将面对石油枯竭的问题。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中东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该如何发展,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分析了中东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请大家注意,从我用的形容词来看,这两点都是这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优势条件在给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麻烦,比如少数发达国家由于这些优势而不断在这个地区挑起一些争端。因此,大家今后一定要客观地看待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

教师结课:中东地区除了具有地区优势以外,也有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丑小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丑小鸭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2.学习应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的写法。

3.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深处逆境,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预习导学:】

1.关于童话及特点。

2.写作背景:

3.走近作者:

4.给加线字注音。蛋壳()脖颈()冰雹()讪笑()篱笆()......()妒嫉()()..5.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壳 涨 丧()()()()()()6.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做在下面。

7、形近字辨析

讪()诅()骇()迸()伸()灿()沮()该()进()绅()【探究研讨﹕】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理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明结构)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4、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悟主题)

5、语言品析:

1、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试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蛋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拓展延伸:】

㈠、假如你是文中的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后,你接受记者的采访,当他们问起你对不幸和苦难的认识和态度时,你将如何应答?

(二)、阅读课文“‘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这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2、你知道其他的与下面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格言、诗句或者俗语吗?请写出来。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自己写出一条来。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片断作文。

(1)、丑小鸭与我(2)《丑小鸭》续篇

4、探讨:丑小鸭的现实意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1中东 教案 5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七年级语文下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总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文章内容总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

    七年级新版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教师:赵华琴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1)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的能量 问题的提出: 花生(或其他)的种子中含有能量吗? 所需仪器用品: 花生种子......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总结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本学年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生物,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在素......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现在学生的学科素质,做一定的实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为您介绍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计划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4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周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7 周测量胸围差 8周测量血压 10周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11周用显微镜......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共5则)

    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侯美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观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