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20: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 波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描绘了三峡山势,突出其雄奇险拔的特点;再写四季之景,重点写水,或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或温柔宁静,凄清悲凉。诗情画意的描写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章,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体味作品意境。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

朗读法、讨论法。在朗读、品析、欣赏、背诵的过程中,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同学们,古诗《早发白帝城》描绘了三峡的什么特点?(水速快)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曾到过三峡,并且描绘了自己的亲见亲历。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课文。

1、听录音,标出生字词,给以下字注音。阙 曦 溯 湍 襄 漱 属

2、学生分小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重点词语。(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动听。)(2)古今异义

良多趣味。(古义:实在;今义:良好。)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沿溯阻绝。(断)绝 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4)重点词句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属引凄异。(属:连续;引:延长。)

3、指导朗读,读出节凑。

(三)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导入。现在三峡已经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年都迎接着大量的观光爱好者。人们为什么喜欢到三峡旅游呢?因为三峡美。那么三峡美在哪里呢?在郦道元的眼里,又看出了三峡的什么美呢? 明确:山美,水美。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它有一种什么美“ 明确: 山:长、高、险——高峻美

3、文中怎样写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中写了三峡四季的水。

夏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幽美 秋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4、小结:文章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的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四)欣赏课文,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老师点出以下句子,学生讨论。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清荣峻茂。

4、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视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形神兼备。(3)一字一景,语言凝炼。

(4)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

(五)比较阅读,学生讨论:文中的哪些句子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有相似之处?

(六)背诵课文,读出感悟。

前三段读出赞美的语气,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第一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第二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第四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七)延伸阅读

2003年6月1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已下闸蓄水发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实现。今天走进三峡,你又会看到什么美景呢?(图片展示)

(八)小结

郦道元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秀美的风光,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了三峡。同学们,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板书:

山: 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正面、侧面)夏: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幽美 动静结合 秋: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教学反思: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因此,我大胆地删去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然后我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说明喜爱的原因。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营建师生互动空间,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思考、评价及审美追求,让学生学会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让学生在作者所营构的人、事、物、境、情中,敢想、敢说,甚至敢辩,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一处亮点。

此外在讲到夏季水流湍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板书设计简要概括,对文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由于这堂课容量很大,涉及点较多,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可以再多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一些刺激,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

李老家二中

孙秀生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而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你看:“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你看,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它奔放,它清幽,它凄婉。在郦道元的眼中,山仿佛成了容载万物的容器,让那高峡容括所有水的美,水仿佛也有了灵性,“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下面就我在《三峡》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1、整体情况

整堂课教学我紧扣教学内容,以文本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基本实现预定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大意,从文字间感悟三峡优美风光”。学生对文本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诵读来传达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知,大部分同学在后半部分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文本进行加工扩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亮点

教学环节设计分三个板块完成教学,三个板块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学情,比如在第一板块自主学习中,让学生读了四遍课文,但每一遍都有明确的不同的要求。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关注注释中的字音;第二遍齐读课文,检查字音;第三遍接力读,感悟三峡之美,第四遍自由读课文(可出声可不出声),思考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及行文思路。分组讨论时,让同学领略三峡特点。活动探究板块,让学生深情体会三峡之美!

3、教学遗憾

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自己这堂课达成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教学过程中自己调动还不够充分,引导性的话语指向性还不够,教学机智还是不够。

教育是一种唤醒。

曹明海先生在其著作《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中指出,“语文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之路,历练着他们的超越之路”。其实对于教师而言,何尝不是这样?教育在唤醒学生的同时也在唤醒着老师;有了教师的成长与超越,才会有学生的成长与超越。想要说的太多,课堂教学永远是让人遗憾的,永远是有那么多的“如果”和“假设”,永远是让人对明天的课堂充满期待。上帝是公平的,他总是让每个人的人生不那么圆满,收获与遗憾并存。也正如此,才让你我有不断前行的动力,让一个又一个的不完美来成就真正有始有终的,完美的语文人生。

第三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艺并感受文章美丽,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验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位,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是在。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美丽的文章,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收获。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第四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通辽八中王艳平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由老师带感情朗读,配合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我把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品读”的过程。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其次,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感知文章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就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最后,《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古文,所以在教学时,考 虑到文章理解的难易程度,我用一个问题统帅全文:“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是你最喜欢的?”于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开阔了:三峡的山是那么高俊秀美;三峡夏季水是那么湍急;三峡的春季是那么良多趣味,那么清爽;三峡的秋季有长啸的猿猴,进而学生对三峡的认识由表面进入本质,由肤浅进入深刻。《三峡》这一课文章的结尾很感性,或者说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句的理解体会,而是把作者的写作背景引进课堂,结合“哀转久绝”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绪、秋季的清幽寂静,仿佛身临其境。再一次拿起书诵读三峡的时候,我听到了孩子们轻柔婉转的声音。虽然没有踊跃的发言,没有激荡人心的豪言壮语,但我真切感受到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孩子们把那一溪活水引来的震撼写在了心底!接着又让学生感知全文的感情是什么。学生只能理解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对于渔民的同情学生没有考虑到,我又进一步引导点拨。

2016年12月30日

第五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护垭中心学校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师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对话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就我在《三峡》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一、教训――倡导探究性学习,一定可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我第一次执教《三峡》时(一班),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 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讨论热烈,查阅资料积极,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课后细思,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二、经验――倡导对话,千万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下面是我第二次(二班)在教学《三峡》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课后反思,觉得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我开始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下载《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精品教学反思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一、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时下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糯作品......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白富祥 执教者 白富祥 签审者 课题三 峡共 2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永年第十五中学 贺社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

    《三峡》教学设计(定稿)

    《三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

    三峡教学设计最新

    三峡教学设计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咱们中国游玩,你打算带他去中国的那些地方呢?并说说理由?学生畅谈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