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陆羽茶道从古典哲学古典美学直向世界的未来
陆羽茶道:从古典哲学、古典美学走向世界未来
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肖新国
关于什么是‚茶道‛?中外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许多论述,十分精当。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陆羽茶道,即是见之于陆羽《茶经》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作为一家之管见,求教于方家。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始于中国。茶圣陆羽毕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所著的《茶经》从茶的自然原理和人文科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并吸收儒、释、道各家的思想精华,融入古典哲学、古典美学的理念,在《茶经》第一章‚一之源‛中首先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内涵,并在《茶经》的‚三之采、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章节中对茶的采制、茶器的制作、茶的煮、饮方法等方面创制了一整套规范而系统的备茶品饮程式。陆羽虽然没有在《茶经》中提到‚茶道‛二字,但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指出:‚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即陆羽)。可以这样说正是有了《茶经》的问世,才有了茶道的盛行。陆羽《茶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茶道专著,它将饮茶升华为茶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陆羽茶道。
一、陆羽茶道与我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
1、陆羽茶道与我国古典哲学
我国古代典籍《书〃皋陶谟》中有‚知人则哲‛,哲即‚智‛、‚聪明‛之义。在希腊语中,‚哲学‛意为‚爱智慧‛。如果用模糊语言表述,哲学即是智慧之学。
我们说陆羽茶道源于我国古典哲学,意即源于我国古典的智慧之学。
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而有着中国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特色,大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知行。中国哲学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学说与生活实践,融成一体。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依其所获的知识而用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得一种愉悦和快乐。孟子说:‚君子深造之明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深入研究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得于道,把道熔
铸在自己的心中,然后去实践,到自得于道的境界。这样便能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生活实践,是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一天人。一天人即是‚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和宇宙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观。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
第三,同其善。中国哲学家认为真理即是至善,求真乃即求善。真善非二,共守一体。至真的道理即是至善的准则。中国思想家认为通过致知与修养达到求真求善,探求宇宙的本原,与达到至善的人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穷理即是尽性,崇德亦即致知。
除以上三点外,中国古典哲学当然还有其他重要特色,本文不及详述。
精 释家有菩萨宣扬正法,转化众生的六种行门,即六种方便,称为‚六度‛。其中一度为以‚精进度懈怠‛,精者纯粹不杂义,精心一志。慈恩《上生经疏》:‚精,谓精纯无恶杂也;进,谓升进不懈怠故。‛
行 《周礼〃地官〃师民》:‚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墨家主张身体力行,《墨子〃经上》:‚行,为也。‛
俭 何为‚俭‛?《说文》:‚俭,约也。从人,佥声。‛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礼记〃乐记》:‚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孔颖达疏:‚俭谓以约自处。‛老子在物质生活上强调‚知足‛与‚寡欲‛,其实,就是在物质生活上强调俭约,以约自处,不要奢侈。
德 ‚精行俭德‛并称中的德,自然是指品行、节操。《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易〃乾》曰‚君子进德修业。‛有道德的贤明之人,谓之德。显然,德源于儒家的学说与思想。
陆羽生活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比起今人来,若以时间为距离,他早于今人一千二百多年接近上古社会,接触上古经典文化。诚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前、后一千多年,是没有哲学、美学这一类概念的。我们研究陆羽的哲学、美学思想,自然是运用了今天的中外学术成果。
在陆羽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其学术成就是‚多面性而光辉的。‛(岑仲勉《隋唐史》)经学、史学、子家、算学、医学等学术都达到
了相当的发展高度。
陆羽根据自身的经历、实践,思想、理念吸纳了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将‚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真善同一‛融为一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是陆羽宇宙观、伦理观的集中反映。
2、陆羽茶道与我国古典美学思想。
‚精行俭德‛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和平中庸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是从人的内在心理要求出发提出来的,讲求个人的修为与内省自持;又是个体心理要求对社会伦理行为合理性的满足。
儒家主张情理统一,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道家则强调情感自然和想象自由的美学思想。
何以把精行俭德说到美学这一层面上呢? 美学旨在审美,美主要表现在艺术;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真实,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力量推动社会和人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任何审美活动,其主观要件是审美者;其客观要件则是审美对象,二者缺一不可。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诗化、美化、艺术化了。精行俭德是对饮茶者、品茶人的人格要求,而饮茶则是精行俭德之人的人格体现。可以说在陆羽看来,饮茶是德人德行,善人善行,美人美行。
所以我们试以为精行俭德的提出,其实就是陆羽关于饮茶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孔子的美学思想是有其体系的。这个体系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简言之,则是道、德、仁、义。关于老子的美学思想,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现出了中国的美学特色和中华民族的气派。而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正是追求人与天、地、道的和谐,追求道法自然。个人内在心德与外在行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即是最高境界的美。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的开头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明了陆羽对茶树的赞美。陆羽在创制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的过程中融入了儒释道等各家的哲学美学观念。如在选水、煮茶上,他要求水要选‚涓涓然‛之清泉,煮茶要达到‚三沸‛才恰到好处,这表现了儒家的‚中和、适度‛的美学思想。陆羽在《茶经》中从研究茶的
自然原理入手,不仅研究茶的物质功能,还研究茶的精神功能。他将传统的食用茶观念转变为饮用茶观念,也就是完成了将吃茶转变为品茶的审美性的过程,将品茶提升为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活动,赋予了茶道丰富的哲学和美学内涵。
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陆羽茶道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周边国家辐射,至今仍风行于世的日本茶道便脱胎于此。
二、陆羽提出‚精行俭德‛,是对晚唐社会匡时济俗的救赎 陆羽能够提出‚精行俭德‛作为茶道的精神内涵来,是与他个人所处的时代及人生经历和品性分不开的。因为陆羽一生经历坎坷,过着俭朴的生活,他淡泊功利,辞官不就,毕生致力于茶事的研究,这是他高洁品行的写照。中国文化素来重视个人的修身和道德的完善,陆羽开创的修德思想,容易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共识与追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其文化内涵。
公元618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因以唐为国号。唐代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的发展与繁荣,国势空前强盛。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唐处于鼎盛时期。但唐后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社会矛盾、阶级对立趋于激化。社会风气渐趋败坏,官场奢靡之风盛行,朝廷官员醉生梦死,挥霍无度,而百姓民不聊生,野有饿殍。
唐代诗文中,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的腐朽和黑暗。写暴政: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杜陵叟》)
写官府奢靡:
‚厨有腐败肉,库有贯朽钱。‛(白居易《秦中吟》)‚须把咽喉吞世界,盖因奢侈致危亡。‛(戴偃《句》)写民不聊生: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元稹《悼亡》)‚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孟郊《秋怀》)
柳宗元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的反映当时人
民的痛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有的倾吐自己的抑郁和苦闷,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段太守逸事状》,文章虽是歌颂太尉段秀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军人暴横,剥削惨重,人民陷入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捕蛇者说》通过蒋姓农民口述的事实,控诉天宝以来六十年中,农民在愈来愈甚的横征暴敛中所过的痛苦生活。揭示出苛政的毒害比毒蛇还厉害得多。
陆羽和柳宗元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柳宗元七七三年至八一九年,比起陆羽来,柳宗元晚生四十年,晚卒十五年。
文学作品虽不是严肃的史料,但严肃的文学作品总是现实的一面客观真实的镜子,观照社会、历史的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我们要说的正是陆羽处在唐王朝由盛渐至衰的这一历史时期,他独具慧眼慈悲心,向社会提出了‚精行俭德‛的人格期盼和要求。是振臂疾呼,还是低吟浅唱,这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陆羽根据当时时政、社会弊端及人们的精神渴求,以茶饮为契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陆羽不是政治家,我们不能对这位伟大的茶学家要求太多,对于社会、历史,不为良相为良医也是难能可贵的啊!
陆羽茶道的兴起,对当时唐代整个社会起到了醇风化俗之功效,更对后来饮茶的风尚之形成具有直接作用。唐代刘贞亮在其所著《茶德》中提出茶之‚十德‛,即:1.以茶散闷气;2.以茶驱腥气;3.以茶养生气;4.以茶除疠气;5.以茶利礼仁;6.以茶表敬意;7.以茶尝滋味;8。以茶养身体;9.以茶可雅志;10.以茶可行道。茶之‚十德‛实为陆羽茶道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从当时和后世茶人都喜采用‚十德‛之说就可见出。
陆羽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它具有保健强身和修德养性的双重功能。虽然社会各阶层对茶的认识与理解不尽相同,但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僧道俗人,人们以茶待客会友,以茶示廉明志,以茶养性怡情,饮茶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三、让陆羽茶道精神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6月15日)。他在文章中说:‚希望我们的祖国富裕起来,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而且在思想文化(这就是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20年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
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生要因素。‛ 并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于1921年来到中国,1922年他写了一篇题为《中西文明比较》的文章,文章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则模仿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总是超过做老师的先进国家。在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过程中,假若中国是学生,那么中国最后也会超过她的先进老师的。‛
这位哲学家对中国文化必将走向世界的预言,正逐步成为现实。目前,全球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类经济社会矛盾层出不穷,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本家、金融寡头和房地产商的贪婪、唯利是图和道德沦丧。他们为追求暴利违背经济规律造成房地产泡沫化从而引发次贷危机,影响到全球金融秩序。而我们普通老百姓面对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在节奏紧张和人际关系疏离的环境中,浮躁、焦虑的消极心理难以复归平静。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每个人的心灵渴求。陆羽茶道提倡的精行俭德的思想以及茶的俭淡、中和的特质,与当前这种社会心理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正相契合。通过对陆羽茶道精神的学习和弘扬,可以引导人们在追求品茶的过程中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全社会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陆羽茶道将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P247-271(中国文化书院《比较哲学》)
2、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