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经典教案 ——潘杏琪 《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
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出示课件:音乐响起)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生:同学们这幅对联里面有哪些对子呢,请你找找。三: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1、师:大家听到这个故事都笑了,纪晓岚巧妙地用对联讽刺了石先生。他这么聪明和他从小就爱读书、爱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在古时候啊,很多小孩子都会对对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小时候读的书——课件出示。一起读读(生:声律启蒙)。
2、简单介绍这本书后板书
这本书是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你们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板书:一东 四: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2)找特点
师:好听吗?你感觉哪好听? 预设:
A、写的特别美。(你觉得哪句最美,读一读)B、最后一个字重。
师相机:你说出了声律启蒙的一个特点。(板书:韵)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生读)
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刚才
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师:同学们一东押的什么韵啊?二冬呢?三江?四支、五为......这就是声律启蒙按韵分篇的特点。一找到最后一个字就知道它押什么韵了。自己读读,体会一下。C、字对着或者有节奏。师相机: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相对)。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看来鸿对去燕。来对去,燕和鸿都是(鸟)(3)生自读(正音)
师: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师: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节奏)
师:刚才我们说了要有韵律,那怎样读出“韵律”呢?(打节奏)师:你想怎样打呢?(生答拍手、跺脚、拍桌子)师:韵律是美的,你拍的时候应该轻一些,美一点。师:自己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奏读一读。师:拍手一起来读出韵律。(生拍手齐读)
师评价:你们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读出味道来了,真棒!
2、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师: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预设:(1)、蓑
师:指蓑衣,谁穿?什么时候穿?看诗句,你还发现什么了?(时间、地点)师:想象着画面,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2)岭北:地名。还有那个地名?(江东)
(3)两鬓风霜:指哪个位置?风霜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白了? 起得太早了,早到什么时候才能冻住两鬓呢?(凌晨3、4点)想象着读一读。最后两句连起来读
师:这两句诗句一快一慢、一动一静别有一番韵味。再读一读。(4)三尺剑、六钧弓。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传说是原始天尊创造了宇宙,开辟了修炼的先河,万年之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将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遗产留给了后人。那就是十地、九门、八宝、七技和六兵。传说中六兵是宇宙的源头,拥有他们,等于拥有了整个宇宙。过了很长的时间,宇宙中产生了五族:仙族生活在阳光下,吸收阳光的能量,使自身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靠努力得到了十地和九门;魔族生活在黑暗中,吸收黑暗的能量,将身体改造成了各族中最完美的身体,他们得到了八宝和七技;人族、妖族、鬼族生活在大山中,用微弱的力量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守护着六种神兵。和平总是不会长久,力量强大的仙族和魔族,为了重新瓜分遗产,相互征战了几万年,将整个宇宙搞得天昏地暗。而且将战
争推向人、妖和鬼族的地界。没用很久,大量的人、妖、鬼流离失所,只剩下一部分力量较强的智者依然带着这六种神兵东躲西藏。战争将要毁灭整个宇宙的时候,人族出现了一个人皇,名字叫做女娲,人们称她女娲娘娘。她用她无上的法力将魔族和仙族封印在三界中极为狭小却有无限能量的两界中,让他们之间不能往来;她将力量十分弱小的其他三族留在最大的空间中让他们之间相互和平的往来,繁衍生息;她收走了六种惹祸的兵器,将它们藏在三界中最隐蔽的地方,让它们彼此不能相合;她重新分配了原始天尊的遗产:仙界拥有瑶池、天宫,魔族拥有赤水、修罗世界;妖族拥有昆仑;鬼族拥有酆都;人族拥有终南、峨眉、武夷三座灵山和苦海;她将九门分给五族:仙族灵宵宝殿,魔族暗黑之源,妖族昆仑乱世,鬼族幽冥鬼域,人族一宫、一斋、一门、一派、一堂;她将八宝分给仙族2件,魔族两件、人族两件、鬼族一件、妖族一件;她将七种技能用文字记载,分别留在人界(即人、妖、鬼三族生活的那一界)俗世中。从此,三界和平,没有征战,各族繁衍生息,各司其职。女娲娘娘随后隐居到自己开创的世界中,安静的睡了。九门各自从世俗中挑选需要的人才,将门派发扬光大,努力探求世界的各种秘密。这种和平秩序维持了几万年,直到有一群人的出现,才使这个和平、安详的宇宙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向着不为人知的方向发展。
(师讲)相对着剑的是弓了。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想象着读一读。(5)师生配合读 师生对读。、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 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想象着画面内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关联。不仅有韵味而且有节奏、不仅有画面而且让人身临其境,让我们把这篇读一读,读出它的韵味、韵律、节奏,感受它的美吧。自读——男女分角色读——齐读。
5、吟诵。
五:游戏,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1、二字对。
七嘴—— 千山—— 争先—— 千言—— 山清—— 七上—— 天文—— 刮风——
师:看来同学们积累的四字词语很多,如果像这样把四字词语拆开来就成了两字对联、同学们可以多积累、就可以出口成章,成为小作家呢。
2、四字对。
声律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 晴空:
宿鸟: 鸣虫:
天浩浩: 日融融:
佩剑: 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
教师带读
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
重点点拨
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
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楼: 阁:
户: 窗:
巨海: 长江: 泽:
岌岌: 淙淙:
故国: 他邦:
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4、尝试背诵。
五、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
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他们。我们还把他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山—水 湖—海 多— 大— 天— 先—
晴— 宽— 易—
横— 前— 文—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2、对二字。
千山—— 七嘴—— 天南—— 鸟语——
万紫—— 山清—— 和风—— 花红
教师归纳: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去掉中间的连线,就变成了四字词语。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
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三字对
瓜子脸—葡萄牙
教师归纳: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四的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5、五字对:白日依山尽——
6、七字对:两个黄鹂鸣翠柳——
7、游戏:我说*——我对*
六、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声律启蒙》,还有《笠翁对韵》《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七、熟练背诵 《声律启蒙》(节选二)
第二篇:《声律启蒙》教案
四年级下册《声律启蒙》 第十七课 二萧 丹麻学校 宋熙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二萧》,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方法:
读课文 诵经典 讲故事 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三分钟
一、导入
1、复习:让学生诵读《一先》韵文
2、导入
二、初读文,掌握节奏
目标:通过多种读,掌握诗文的韵律、节奏。要求:
1、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展示:读的方式多样化:自读、小组读等。
三、解读诗文,诵读诗文
目标: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诵读诗文,读出韵律美。要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方法:首先自己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1、抓住重点的词句,适当辅导
2、采用多种方式读,部分学生达到诵读。
3、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四、悟道理、知蕴意
1、了解故事《不为斗米折腰》师讲故事,生认真听,感知听完后有什么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蕴意。
3、唱出《《二萧》,进一步感知。
五、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六、作业 :
背诵韵文《二萧》
第三篇:《声律启蒙》教案
第十六课
一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一先》,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语文知识的对子引入
例: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壶中日月》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背诵韵文《一先》
第十七课
二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二萧》,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一先》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不为斗米折腰》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二萧》
第十八课
三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三肴》,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二萧》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边韶被嘲》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三肴》
第十九课
四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四豪》,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三肴》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刘伶好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四豪》
第二十课
五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五歌》,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四豪》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质遇仙》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五歌》
第二十一课
六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六麻》,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五歌》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白堕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六麻》
第二十二课
七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七阳》,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六麻》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伍子胥渡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七阳》
第二十三课
八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八庚》,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七阳》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亡国之音》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八庚》
第二十四课
九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九青》,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八庚》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爱国诗人屈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九青》
第二十五课
十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蒸》,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九青》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项庄舞剑》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蒸》
第二十六课
十一尤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一尤》,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蒸》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雪夜访戴》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一尤》
第二十七课
十二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二侵》,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一尤》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子罕谢宝》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二侵》
第二十八课
十三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三覃》,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二侵》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邻人攘鸡》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三覃》
第二十九课
十四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四盐,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三覃》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恬傲诞》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十四盐》
第三十课
十五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五咸》,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十四盐》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朱能免俗》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十五咸》
第四篇:声律启蒙教案介绍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天河小学
XXX
第一课
一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在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给对子连线。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3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4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梁武帝做和尚》
了解故事内容:梁武帝晚年先后四次出家,四次赎身还俗,花掉了国库不少钱,还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后来有一个野心家发动了叛变,梁武帝被困在宫中,被活活饿死。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
1、我会对对子。
鸟语对()山花对()好对()蓝天对()【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节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先通过划分句子节奏来明晰词句,通过有节奏朗读,加强记忆。
第二课
二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7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8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
春种一粒粟,()收万颗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
【教学发思】
本课教学时,孩子们对“恭”和“慢”以及长句的理解不透彻,所以在教学时我特意和他们举例。此外,通过故事的引入,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
三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了解国家相关历史。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11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12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边被嘲》
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
1、与同学讲讲你还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事。
2、抄写三江。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第四课
四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四豪》,达到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刘伶好酒》的故事。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乱拿,不贪小便宜,不争利,希望同学们也向王吉、各公仪休学习,做个正直、坦荡的人。
七、作业
1、找朋友
山花对()茶对()燕子对()落絮对()
第五课
五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五歌》,达到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教学过程】
二、故事导入
3、师讲《玉质遇仙》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
2、你还知道哪些君王的故事?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第六课
六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过程与方法: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白堕酒》的故事。
2、生说一说。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
2、最后,蔺相如把那玉给了秦王了吗?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
七、作业
1、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第七课
七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声律启蒙“七阳”》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 ”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生感悟“七阳”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
3、出示《声律启蒙“七阳”》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认识十一个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①指名读对子。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扩词、换部首。
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
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②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
4、考一考: 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②说一说像“客”、“夫”这样表示什么样的人的生字。
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五、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
2、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结束全课。教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
第八课
八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八庚》,达到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4、师讲《 亡国之音》的故事。
5、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课文。
2、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第九课
九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九青》,达到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4、师讲《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5、你觉得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课文。
2、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第十课
十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十蒸》,达到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4、师讲《 项庄舞剑》的故事。
5、你觉得项庄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课文。
2、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第五篇:《声律启蒙》教案(1-5)
1.一东(节选)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教学过程:
一、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
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这首歌的歌词源自一本书——《声律启蒙》,它是由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
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找特点
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生读)
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字对着或者有节奏。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3)生自读(正音)
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5)打节奏读。
2.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1)三尺剑、六钧弓。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师讲故事)相对着剑的是弓了。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2)师生配合读。
(3)师生对读。
3.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
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想象着画面内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关联。不仅有韵味而且有节奏、不仅有画面而且让人身临其境,让我们把今天所学内容读一读,读出它的韵味、韵律、节奏,感受它的美吧。
学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声律启蒙》不仅字数相对,而且事物相关联,不仅押韵还有旋律,还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千古绝对,课下请同学们试着背过。另外书中像这样的对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
1.一东(节选)
教学内容: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经典诵读《声律启蒙》中的这两句诗句。(屏幕出示诗句: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二、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
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让学生认真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过程。
1.正字正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找特点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什么是对偶呢?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字对着数字,量词对着量词,颜色词对着颜色词等,字数相对,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内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3)生找出相对的词语,了解对偶的形式。(4)生自读(正音)
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范读,生跟读)(4)个体读和齐读。(5)拍手读。
2.了解内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1)讲解“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的诗句意思:河两岸晨雾缭绕,杨柳碧绿;园子中,春雨洗涤后,杏花更显艳红.(想象着读一读。)
出示精美课件,感受美丽的春景。(生美美地读)师生配合读。
男女生对读。
(2)讲解“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的诗句意思:
风尘仆仆的旅人,两鬓斑白,早早就起床赶路;傍晚时分,垂钓的老翁披着蓑衣,在毛毛细雨中静静垂钓。
出示精美课件,感受形象画面。(师范读,生读)师生配合读。
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
3.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得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
(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临其境的读一读。(指名读)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想象着画面内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 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关联,具有对偶的形式。不仅有韵味而且有节奏、不仅有画面而且让人身临其境,让我们把今天所学内容读一读,读出它的韵味、韵律、节奏,感受它的美吧。
学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声律启蒙》不仅字数相对,而且事物相关联,还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千古绝对,课下请同学们试着背过。另外书中像这样的对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
3.一东(节选)
教学内容: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一、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配乐范读)要求:
1.学生看屏幕,认真倾听,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讲解:
颜巷陋:是说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孔子认为他虽然生活困顿但乐观豁达,是贤人。本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阮途穷:这个是说三国时候的阮籍的,是历史上有名的的竹林七贤之一。他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一坛好酒,边行边喝,有时前面没路了,阮籍便痛哭一场,再转向其它道路继续前行。一日来到山颠,曾感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古诗中一般喻指令人悲哀的陌路。
冀北:大致为现在的河北、山西两省以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一片区域。可以泛指游牧地区。
辽东:辽河以东的地区,即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明朝在现在的辽宁省境内设辽东都指挥使,防守边境。
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小组赛读。6.师生合作读
7.配乐,师生共同放声齐读。8.背诵此段内容。
四、播放此段演唱内容,学生跟唱。
五、链接:《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六、课外延伸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4.一东(节选)
教学内容: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指名背诵一首古诗。
2.由古诗韵律引入《声律启蒙》第二课《二冬》。
二、音读。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积极主动地读)要求:自由读,轻声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方法:不会读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准的字,看注释找拼音或查字典解决。2.学生小组(四人一小组)内读。
要求:一人读,三人听,正音。读通,读顺,扫除读音障碍。
方法:先让后进生读,大家正音。再让小组内的小老师示范读。3.全班交流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激情饱满,奋发向上地读)。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断句的方法。要求:熟读全文 方法:
(1)轮流读,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可以是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与小组对读,大组与大组对读,也可以是单人与众人对读等,利用多种形式读。轮流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学生领读
(榜样效应,规范学生经典诵读)。让音色好,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班内领读。
(3)齐读
学生一齐读,熟读成诵。
三、意读。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理解课文大意。要求:读中领悟联句中的词的对应。
方法:
(1)读上一联句,对出下一联句。
(2)找出联句中的对应词。
(3)借助教材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 学习,了解联句的对仗方法,知道“冬”韵的字。
1.教师介绍文中的人物故事及发生事件的背景。
2.教师点拨与讲解,你在读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发现什么规律?
四、美读。以赏析的眼光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1.合读
同桌合作读。对读、击掌读等,在两人游戏中读。2.赛读
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3.全班配乐诵读。
5.一东(节选)
教学内容: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教学过程:
一、复习《声律启蒙》(一东)前部分
播放《声律启蒙》(一东)歌曲,播放视频:《声律启蒙》(一东),学生跟唱,复习巩固。
二、小小舞台,我来展示 1.个别展示背诵。2.全班打节奏齐读。
三、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正音)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指读,一人一句。(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
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做到读通读顺。(4)全班读,打节奏读。
2.了解内容,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这段文字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3.解决疑难:
(1)野叟:指村野老人。
(2)鬓皤:白色的鬓发。眉绿: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把自己的眉儿描画成青黑色的柳叶形。(3)浩浩:广大的。融融:温暖的
(4)“半”和“千”虽然非实际数字,但又是表示数量的字,是虚指而非实指,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词中的常用的还有双、几、数、对、独、点、寸等等。
3.出示图片,想象画面,美美地读
(1)指名读(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听,你的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画面?(2)生描述。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5)播放配乐,全班齐读。
四、总结、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发现反复诵读《声律启蒙》,会带给我们许多不同的感受,其中意境优美,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课下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让他们住进我们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