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

时间:2019-05-12 21: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

第一篇: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

2.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更美。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教师过渡: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对草原环境的描写,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时多美。现在我们学习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洒脱与好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层: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研读第一层课文,感受“洒脱”。(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受?(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那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2)“洒脱”是什么意思?

(3)“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鱼环境有什么特点?(4)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鱼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5)“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6)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 4.讲读第二层,体会“蒙民好客”(1)指名学生读第二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老欢迎远客来的蒙族男女老少?(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教师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研读第3-5自然段,感受“蒙汉情深”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了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话中“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 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三个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课题小结 1.从全文看,前面两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理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的动态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2.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2.教师要深层地挖掘文本资源,力求借助文本内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3.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知道了“是什么”,更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和“怎么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人情入境,深入品词析句是这节课中最成功的一面。板书设计

天:清鲜、明朗

景美{ 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草原{ 人美: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二篇:《草原》教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草原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六年级

制作者

邱培刚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文章。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美读品悟、激情体验的极好素材。因此,教学本文要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品读感悟、精读品味、选读体味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悟草原的“景美、人亲、情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能力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教学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的知识和方法能。本班学生喜欢自然景色,草原是他们喜欢的地方,也是他们向往的天堂。本课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经验的开放的、创新的、多样化的教学,倡导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草原》这节课的设计基调定在美景欣赏中交流,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生成,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练习本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初步了解草原,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人人参与,把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在这里课中设置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感受草原美景

3、欣赏草原景色图片

学生边读边想像草原的景色。课件演示

四、全课总结,拓展新知。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发言

及时巩固

课件展示本课内容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评价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1、课前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度身订制切实的教学目标。

2、大胆整合教材,使之为我所用。

3、努力开发各种活动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相信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

4、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转变师生角色,学生主动参与,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九、总结反思

1、因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抓紧课堂生成资源,灵活突破教学难点。

2、小组交流过程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充分时间,要让交流落到实处。

第三篇:草原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6、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2、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情境。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相关资料

新方案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草原美丽

人更美丽)

2、看来,草原的美景,草原的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大草原,再次领略它的美。

二、围绕新方案学习第一段。

1、大家打开新方案巩固练习,边读边完成课后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指名说。

“那么”可以换成?从两个“那么”看出了什么?谁能用“那么„„那么”说句话。

师:看到这可爱的天空怪不得作者想?

生: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喜悦。师:你们有过这种感受吗? 生:指名说自己的感受。

师:其实人的心情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作者怎么能不高兴?让我们用情朗读这句话吧!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一碧千里“指的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写出了草原的静态美丽。(板书:一碧千里)

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丽?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采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写出了草原的动态美丽。师:“绿色渲染”“墨线勾勒”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

“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为?”为什么前面说翠色欲流而后面却说轻轻流入云际?(思维的火花总会在你的脑海中迸射,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佩服你。)(板书:翠色欲流)

小结;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也是一种动态的美,动静结合,将一幅富有生机的中国画描绘在了我们面前,(板书:动静结合。)

谁愿意站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3):“这种境界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我从“回味”这个词中体会到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牛羊当作了人来写,连动物都陶醉其中更何况人,说明了草原太美丽了。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为什么后来又想低呤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你的提问很有价值,这是你思维的结果。是呀,这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为什么会产生?如果这两个心情调换一下可以吗?

生;指名说各自的见解。

师:你们的见解都很独特,也很正确,有你们这群爱动脑的孩子,老师感到很欣慰。初次走入草原这是作者的整体感知,当真正了解后就变得陶醉了,这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写作中不妨借鉴借鉴。

师:想不想领略草原美丽景色。

师:(观看草原风景图)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配乐读课文。

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思——议——读。学习其它段就采用这个方法去学。(板书:读——思——议——读)

二、小组学习2-4段,围绕新方案。

1、小组活动。围绕新方案设问导读第一题,各组选择喜欢的段落学习。

2、全班交流。

(1)交流第二段:“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立刻„„”这里看出主人很好客。从十几里来迎接我们,还穿着节日的盛装。

生:我们组也是学习的这一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从“飞”字体会出主人迎客心切,而且也会隆重。

生:这里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艳丽的蒙古服装,飘动起来就像是彩虹一样,说明蒙古人把我们的到来看的很重要。体现出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师:谁愿意读读这几句话。请你来。

师:你们这几个小组合作非常成功。哪个小组还愿意交流。

(2)交流第三段:“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体会出了主人的热情。

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他们可能都在说什么? 生;互相问侯。

生: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说说路上的见闻,赞扬草原的美丽。

师:虽然语言不同,虽然刚刚还是陌生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握手,一次又一次的微笑,已经接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

(3)交流第四段:“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说明主人太热情了,我们是被这种浓浓的情包围着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进来的了。

生:我们组也是学习这段的“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了大盘的手抓羊肉。”这几句话中体会到蒙古人很热情,像接待很重要的客人一样。(出示课件)

师: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都是蒙古人款待重要客人的,一般是在重大的盛会上蒙古人才会拿出来的。

生:“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这就表现了蒙汉两族的深厚友情。

师:他们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时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举杯敬酒,你能用一个词把你也举杯我也举杯,不断地敬酒这个情节描述出来?

生:我认为是回敬再回敬。

生:轮番举杯。(众大笑)

生:纷纷举杯。

生:应该是频频。

师:老师觉得这个词比较准确能体现出当时的情景。蒙汉情在碰杯这间增进了,交融了,升华了。不禁唱起了——

生:引读“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得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从歌声中唱出了蒙古人对汉人的深情厚谊。

生:唱出了两族人民的互敬互爱。唱出了蒙古人的豪爽,淳朴。

小结:蒙人的热情豪放,汉人的礼貌相敬,虽然语言不同,习惯不同,但浓浓的情却再一次次的交谈,举杯中增进。这种情充满了整个蒙古包,这种情倾注了每个人的心田,怪不得人们面对西斜的太阳却不肯离开。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齐读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话草碧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假如你在,你会说些什么。(出示课件)假如我是(),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朗读。

四、总结

草原的景色美丽,但草原的人更美,草原和汉族人民的情更浓,正因为各族人民如此热情,善良我们的祖国才会这样的安定团结,让我们在这首欢快的歌曲中结束这篇课文吧。课后希望大家能收集更多有关草原的资料,更深入了解草原及其风土人情。板书设计:

景色美人更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话草碧斜阳

侯城小学:田湄2011-12-7

第四篇:《藏北草原》教学设计2

《藏北高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中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也到过不少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梦寐以求的,你们想知道是哪儿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西藏美景

3、看完了这一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里是哪儿?

4、出示“藏”,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纠正“藏”字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

2、检查生词:

增添 酥油 遮住平整 隆重 蝴蝶 飞舞 嫩草 哈达 不禁 兴奋 庄稼

/ 6

3、提问: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师相机板书:景 人)

4、小结过渡:在作者大次央的笔下,草原的景,草原的人是那样的美,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三、品味语言,感悟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主学习。

3、班级交流:

预设:①出示句子1:“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师:谁来读写得美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草原很大很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师:请你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句。生再读。

师:还有谁再来读读这句?(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2:“星星点点的帐蓬,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师:还有谁来读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生读这一句。师追问:“你觉得美在哪里?”

生1: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原中有很多的帐蓬,一座座的十分美丽。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草原上的帐篷,星星点点的排列着,多么美啊。

生2:我觉得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师:那作者把什么比作姑娘?(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师:作者大次央在一句话中运用了2个比喻句,那么贴切,那么自然,那么优美。让咱们来美美地读这两句吧!(生齐读)(配乐)

师: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还有谁想读?(指2-3名学生读这两句)

/ 6

师:多么美的景色啊,难怪作者大次央会情不自禁的说——生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师板书:深深爱着 美)

4、小结过渡: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仅仅用了53个字就勾画了草原的美景。那我们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草原的美景?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拿起笔来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草原的美景?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3、师:作者用了一个特殊的词勾画了草原的美,是哪个词呢? 师:谁来读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1:“ 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草原暖暖的,很舒服。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生读)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绿绿的,柔柔的,让咱们来齐读这句。②出示句子2:“最吸引人的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

师:你怎么觉得这句很温柔?

生:这句话中写了牧羊姑娘歌声轻轻的,羊儿静静地吃着草,十分悠闲自在。师: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师评:你把这份温柔感受到这样的细腻。

③ 出示句子3:“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师:(当学生说出这句时,师及时赞赏。)你为什么觉得这句很温柔呢? 生1:这句写小伙子们自由地玩耍,十分悠闲。所以很温柔。生2:小伙子们玩得那样无忧无虑,说明人和人之间十分亲切。师:是啊,小伙子们这样悠闲,这样自在,让咱们来齐读这一句吧!师:这么自在,再来一个小伙子来读。(指名读这句)师范读这段(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师: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相机评价。

/ 6

师:小伙子们也到草原上玩玩吧!(男生读)

师:在作家大次央的笔下,草原宛如一位温柔的母亲,是那样温和,是那样宁静,难怪他要情不自禁地说——生再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师: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草原的美景?

4、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师: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说说自己的理由? ①质疑:花儿怎么会飞舞? ②齐读第1、2句。

③小花舞动着,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飘香的酥油茶、青稞酒、牛肉真让人神往啊!作者不禁赞叹——生齐读:“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师:这节课我们随着作家大次央一起走进了那神奇的藏北草原,感受了草原的神奇、温柔、美丽。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文1-3自然段。(配乐读)

2、生齐读。

3、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板书设计:

12、藏北草原

深深爱着 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引入、质疑。

二、精读文章,感悟景美、人美,体会情感。

(一)轻声朗读课文2—6自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思、划、议)

1、同位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 6

2、指名反馈

(二)划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感受“景美”。(课件展示画面)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放牧的小伙”等词句体会草原的“温柔之美”(感情朗读)

2、出示句子“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小河象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品味比喻句的妙处(领略草原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自豪之感)。”

3、抓住“美啊!实在令人兴奋(释放情感,表达作者对草原的赞美热爱)”

4、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过渡

(三)学习4—6自然段,抓住两个场景体会草原的“人美”。

(场景一)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漂亮、哈达、敬酒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的美丽善良、勤劳好客,品味人情之美”。

(场景二)

2、观看赛马场上的小伙子,了解文中抓住什么进行描写?(动作,外貌)体会草原小伙子的阳刚、勇敢。

3、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师小结,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和人都是那样的美(板书美),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人,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四)品读7、8段,升华情感。

1、自由读7、8段;

2、交流体会;

3、出示句子小结写法;

4、齐读,升华情感。

三、总结全文,获得启迪。

四、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练笔,模仿文中的写法,以“美丽的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山)为题,写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6

板书设计: 藏北草原

景:温柔、水清草茂

人:美丽善良、勤劳好客

/ 6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西洋中心小学 甘岱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1、2 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写《草原》的背景资料。

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PPT课件。

四、重难点及关键: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结合《草原》PPT课件。引导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五、教法设计:

感情朗读、激趣谈话、理清线索、交谈见解、讨论交流、引导体会、揣摩语句、体会特点、质疑、拓展延伸。

六、教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草原》PPT课件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收集草原风光图片,开发利用《草原》PPT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和“渲、勒、鄂、涯”的读音);

3、出示课件2 激趣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4、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5、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

(1)出示课件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出示课件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出示课件5:“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体会草原的绿。

(4)出示课件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无边的绿毯” 又是指什么?

(5)出示课件7:“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6)出示课件8、9:“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7、质疑。

8、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课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指导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课件10思考、讨论: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3)出示课件11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4)、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3、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出示课件12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3)出示课件1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4)指名朗读这一段

4、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a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b出示课件14、15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c出示课件16、17 “`鄂温克姑娘„..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有感情地第三、四段。

3)、指导朗读第五段,出示课件18,这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5.出示课件19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指导读这句话,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6、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7、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8、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9、质疑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1、作业:

课后练习1、2、3

板书 景 美 情 深 空气清 迎 客 天空明 相 见 颜色美 款 待 线条柔 联 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下载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2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解决问题方案,学员在经过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后,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拟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小学字词教学效果 针对本人在第一次作业里提出拟解......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二、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

    草原教学设计

    16、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

    草原教学设计(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胡秀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