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与体育课教学反思
林鑫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体育课主要以室外课为主,而电教手段在操场上不便使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很少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在室内体育理论教学时,如:体育常识、人体生理、卫生保健等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信息。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制成幻灯片、动画,在教学时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篮球教学时,首先我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NBA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篮球的魅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兴趣的兴趣,学生认真练习、积极展示。这节课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语言描述和示范清楚。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来展示,采用慢动作、暂停、重放等手段,可将一些复杂的、瞬间的动作化快为慢、化动为静,是抽象的、不易看到的事物形象的显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体会学习,从而有利于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在蹲踞是跳远教学时,首先我用十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分别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结合讲解、示范,从而帮助学生看清了动作的技术细节,帮助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在室外练习时大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讲不听的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效地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为课改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育要淡化技能,可以把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创设思维活跃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让学生们反复观看。再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本来这些示范动作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现在有了多媒体,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增强了教学效果。
体育是一门以 “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室外课占绝对多数课时,我们不可能将体育课搬到室内以网络信息化方式去上课。在新课标下,如何做到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呢?在本文中,我将从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在保持原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的把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的一些做法或见解。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学习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和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讲解示范的效果。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认识,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多媒体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
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当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的同时,可以通过音响系统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可以眼耳共用,在看课件中的示范同时,听到对示范中要点和技巧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跳远的各项动作进行理解,也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体育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网上获取和利用体育信息资源的能力,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第三篇: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技能教学-----背越式跳高
教材分析
跳高,是一种运动文化。有人说:这是竞技体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体育教材中的跳高姿势,并不能直接用于实践,而是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跳跃方式来学习的。学习锻炼的过程,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锻炼参与的过程比其结果更重要。因此,要把它看作是一种体育文化,是一种认知和锻炼的过程。
背越式跳高的学习是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将初步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进一步丰富跳高的有关知识,重点是基本掌握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教与学,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体验乐趣,培养克服障碍,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课中通过救助小知识的演练与讲解,引伸到爱心救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勇敢、探索、合作、竞争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 4.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学会调控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策略
1.通过看多媒体课件、图解、教具、教师示范,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直观理解。再通过教师质疑启发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加强对动作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智力。
2.学生交往中,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以及对自我的认识。
3.学生学习要以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按自己的基础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允许完成更高水平动作;一般水平学生要完成本次课的任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帮助并提出学生适当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教学组织上采用集体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5.结束部分,在“脚尖—脚跟—脚尖—踢”练习中,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助跑与起跳的配合
难点:起跳腿、摆腿与手臂的协调配合 教学设计与反思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习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的技术,掌握体育技能。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尝试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本课选取了以背越式跳高为主教材,为了使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我们设计了一节体育技能学习的教学课。“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其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差别教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完成技能学习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第四篇: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组刘新程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
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启发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谈几点感想。
1、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2、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3、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
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第五篇: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马学峰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资料: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仅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群众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务必思考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并且还在于激发和持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必须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料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务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理解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必须的自主潜力,教师应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齐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取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我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我去练、自我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思考,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仅有在师生愉悦的状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