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1: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沂水县第三实验小学 邱美芝

一、拓展四分之一的意义

(一)由分一个物体到分多个物体

1.认识1/4这个分数吗?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1/4? 生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真好,一下子想到了分月饼.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能用1/4来表示吗?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吗?谁还能再说一个1/4?

生2:把一蛋糕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还有谁愿意说说?

生3:把一些书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其中的四分之一.哎,这个同学说的不一样,把一些书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是它的四分之一.同意吗?还有吗?生4:……

奇怪啊,大家分的东西明明不一样,怎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原来,能不能用1/4表示,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关系? 2.看来生活中的1/4还真不少.老师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图片.示图:1个苹果

这一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得的,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吗? 生:能

同意他的看法吗?好,继续看,示图(一大堆苹果)有这么一大堆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得的,还能用1/4来表示吗? 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

咱们动手试试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圆片,装在你们小组的信封里.小组四个同学一起,用它来代替这些苹果,实际地分分看.分完了再想一想,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你们四个人,每人分得的,究竟还能不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生动手操作。真好,同学们很会合作.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谁来说说看?你们组分的是多少个苹果?(书:8个)你们认为,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的,还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吗?

生:能

好的,我先把你们组的结论记下来.其他小组是什么情况?分的也是8个苹果吗?

生:我们组分的是12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以用1/4来表示 说得真清楚.大家有问题吗? 还有不同的情况吗?板书:12个苹果、16个苹果、20个苹果

大家有问题吗?那老师有问题了。咱们分的苹果明明不一样多,8个12个16个等等,每个人分得的,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4份。

说得真好!这样看来,能不能用四分之一表示,与分的东西的多少有关吗?如果有20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的,也能用?

(二)认识单位“1”

1.回过头来看一看,刚才在研究1/4的时候,我们实际是把1个苹果和这许多苹果都看成了一个整体(书:一个整体)。只要将这一个整体怎么分,就能得到它的1/4?其实,在研究其它分数的时候,我们也常常需要把这样的一个物体,或者许多物体都看作是一个整体。1个苹果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8个苹果可以看作一个整体,16个苹果呢?21个呢?

在数学上,人们经常用自然数1来表示一个整体,习惯上把它叫做单位“1”. 2.想一想,除了刚才老师找到的这些,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生……

可不可以?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吗?

(三)重新认识3/5.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老师也带来了几幅图片,看一看你认识吗? 示图:一个圆形.一个圆形能不能看作是单位1?再看,一把米尺能不能看作是单位1?5只小兔子呢?把一个圆形、一套茶杯和许多花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下面的括号里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3/5 你看出来了吗?我也看出来了,但我有个问题:这里的单位1一样吗?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3/5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三份,表示的是其中的2份.了不起的发现.尽管这里的单位1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怎么样了?所以可以用一个共同的分数谁来表示?也就是说,能不能用3/5来表示,跟单位1是什么没有关系?

二、认识其他分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单位1,对1/4和3/5的含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瞧,老师还带来了几个分数。它们又表示怎样的含义呢?(示图片)认识吗?谁知道这些分数表示怎样的含义?老师为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有些是一个圆圈里的许多物体,有些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结合手中的材料,选择这里的一个分数,动手分一分、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吗?

2.生动手操作。

3.交流.哪些同学已经完成了手中的作品?请看着你的作品思考一下,我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表示了其中的几份?

你表示的是哪个分数? 生:……

可以吗?老师有个建议,前后4人小组,咱们小组内说一说:我把…… 老师也收集到了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能很快地看出他表示的是几分之几吗?示.这些作品的单位1一样吗?为什么都可用 来表示呢? 生:……

这就是2/3的含义.以同样的方式交流其它两个分数.

三、在数轴上表示分数

1.对这几个分数的含义,我们又有了深入的认识.想一想,刚才我们提到了那么多的单位1,能不能把这样一条线段也看作单位1?示图 把从0到1这么长的一段看作单位1,四分之一该怎么表示呢?生:。。师示图。四分之一表示的就是从0到这么,这么长的一段,有时,我们就直接用这个点来表示四分之一。在从0到1这一段中,我们找到了四分之一的位置,那四分之二呢?

2.还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刚才咱们表示的三分之二吗?自己动手试一试,画一画,找一找。

生操作.好了没有?说吧,你是怎么找的?师指屏幕.仔细看屏幕和你的作业纸,你认为自己找到的2/5的位置十分准确的请举手!3.刚才我们在从0到1 这条线段上表示了许多的分数,除了这样几个,在0和1之间还有其他分数吗?那么,接着往下想,在1和2之间,有没有分数呢? 2和3之间呢? 没错。实际上,在这些整数的中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许多多分数,分数和整数一样,是一种新的数。

四、概括分数的意义

刚才咱们又进一步认识了分数,那老师还带来了几个小练习,想考考大家,看谁的反应最快,行吗?请看,下面的画面表示的是几分之几呢? 生:……

老师又有问题了:这三幅图既然都表示三分之一,为什么涂色的五角星的个数却不同呢?生:因为总个数不同

也就是单位1不同。是这样吗?看来单位1是什么确实很重要。再示图。

这一回单位1 一样吗?为什么表示出的分数却又各不相同了呢?

这样看来,要准确地表示一个分数,我们固然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还要关注什么?书:平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把握了这些,分数的含义也就出来了.五、拓展应用

1.通过刚才的学习,对于分数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分数吗?

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一个:示:据统计,我国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你们一定认识了这个1/5的含义.谁来说一说. 有什么感想?生:……

大家从五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意义入手,才生发了这样的感慨。看来小小的分数还能给我们提供不少的信息呢。咱们同学近视的有多少?请举手。用哪个分数表示我们这些同学近视的情况比较合适?看来情况真是不容乐观。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2..再来看一则资料(示:世界地图)

估计一下,陆地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老师提供两个分数,二选一,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那么海洋面积约占()?

3、咱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男生占其中的()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新走近了分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希望大家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能发现更多的分数,了解更多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个

8个

表示的份数

12个

一个整体

单位“1” ——————

16个

平均分的份数

【教后反思】:

4月8日我参加了临沂市教研室组织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时,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共听了四节课,学习结束后我校正好进行“构建高效课堂月”活动,第一个环节就是听评课,学校领导想让我展示一节公开课。回顾所听的四节课,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临沭进修附小吕健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感觉吕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环节比较紧凑,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回来之后想自己讲讲试试,模仿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上出同样的效果。

但我现在教的是四年级下册,而《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心里没底,首先感觉自己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是很了解,其次感觉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需要学生去体验感悟,在讲课的时候可能难度要大一些。但是回想到吕老师课堂的精彩,估计一下自己上这节课难度应该也不是很大,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择了本节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曾经试讲了一次,效果非常的不理想,感觉自己的思路混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点儿都不高。试讲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把握不住。曾经也想过换个课题,但是由于时间较紧,就硬着头皮讲了。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重新梳理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思路,精心的制做教具学具,上完课后感觉很累,教学设计用起来也不顺手,下面就本节课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优点:

(1)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由分一个物体到分多个物体,拓展四分之一的意义,由此引出单位“1”的概念,不仅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五分之三的含义,及认识其他分数,借助数轴进一步认识分数;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说一说什么是1/4?然后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苹果,来拓展四分之一的意义和对单位“1”的理解。在巩固练习阶段创设的情景也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近视眼的人数;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等教学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因此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也较好。

(3)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以本节课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系统全面地认识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上,也就是由分一个物体到分多个物体,拓展并概括分数的意义。

不足:

(1)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设计都是用的吕老师的,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用起来感觉生硬,有点死板硬套。对学生的汇报和一些练习题的处理都过于操之过急,如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时,只是让学生快速的说出涂色部分表示了几分之几。面对学生新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势的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为了上而上。看来,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去教,收到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这不能不说自己与名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如:在线段上找2/5时,我把五厘米的线段错画成6厘米,让学生在线段上标出它的2/5,我没有顺势引导学生,而是快速的换了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重新找,学生在演示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平均分,我也没强化点拨。从以上看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匮乏,需要不断地锻炼,提高。

总之,课讲完了,但未达到我想要的理想效果。“拿来主义”给我敲响了警钟,课后我还要认真的把它重新修改一下,体会教材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努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2010年4月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装中心小学

林惠倩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课堂练习:(1)判断(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东华二小 高和仙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学生分析】: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说才达到,而且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同时激活课堂氛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60-P61。【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一个整体”、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分数意义的探索和建构中,进一步发展抽象、归纳、概括能力。渗透集合思想。

3、联系实际,感受分数产生的需要,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中“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等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教具学具】:米尺、课件、操作材料 【课前游戏】游戏——我说几,你说“1”。

师:课前咱们来做个游戏——我说几,你说“1”。比比谁的反应快。比如我说:“3根香蕉”,你说:“一把香蕉”;

师:明白了吗? 结合图示说:

我说:“2条鱼”,你说:“一缸鱼”; 我说:“10朵花”,你说:“一束花”; 我说:“8颗糖”,你说:“一盒糖”;

自由想象说:

我说:“8只兔子”,你说:“一窝兔子”; 我说:“24个班级”,你说:“一个学校”; 我说:“57个同学”,你说:“一个班级”。

师:我们班57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整体,每个同学在这堂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合作,踊跃发言,我们这个整体就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去学习知识。首先,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测量教室黑板的长。用米尺动手测量过程中,发现黑板的长度比3米多一些,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用整数不能准确表示。

师: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图片(课件出示)师:他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你们看,当测量了三段后,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我想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

生:1/2 师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拿出绳子)、分物(拿出苹果)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课件出示)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分数到底表示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索感悟,建构1/4的意义

1、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师:这里是把谁进行平均分? 生:一个苹果

师:也就是我们把一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

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师:在这里你是把谁看做一个整体? 生:一个长方形 生:„„

2、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5幅图(课件出示),请你说一说每个图下面的1/4分别是:

(1)把谁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汇报:

生1:把一个圆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1/4。生2:把一条线段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1/4。生3:把一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1/4。生:4:把一把香蕉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1/4。

生5:把一盘面包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1/4。师:(老师指着图)大家观察,都是用1/4表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汇报:

预设:①分的东西数量不一样,有些是一个物体,有些是一些物体。

②同样是1/4,但表示的东西不一样。师:你还能再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

3、突破单位“1”。

师小结: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一个苹果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一条线段可以看成一个整体、4根香蕉可以看成一个整体、8个面包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苹果是一个物体,圆形、正方形是一种图形,线段是计量单位,4根香蕉和8个面包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课件出示)

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单位“1”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小结:同样是苹果,单位“1”可以表示1个、2个或5个,同样是学生,单位“1”也可以表示一个班的学生、一个年级的学生、全校的学生、全国的学生、3

甚至是全世界的学生。单位“1”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我们身边的所有事物,只要把它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它就是单位“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单位“1”,下面的几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并指出图中的单位“1“吗?(课件出示)

师:下面的这三幅图,既然都表示1/3,为什么涂色的五角星的个数却不同呢? 生:因为总个数不同,有的是3个,有的是6个,而有的是9个。生: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同样表示1/3,但涂色的个数不同。师:看来,确定单位“1”是什么的确很重要。

三、概括整理,抽象分数的意义

(一)理解2/3

1、组织学生体会2/3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1/4这个分数认识了单位“1”,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

PPT出示——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 2)同桌说一说2/3 表示什么意义。

2、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1:把3个果冻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生2:把6颗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6颗糖2/3。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2/3在这里表示几颗糖? 生2:4颗

生3:把9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师:有创意!请问,剩下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3:1/3。

(二)理解()/()

1、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师:你们还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师:(课件出示()/()这是个分数吗?它好特别,特别在哪?(没有分子和分母)请你任意想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想象一下你打算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然后说一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2分,其中的5份是这张纸的5/32; 生2:我把15个星星平均分成5份,拿走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3/5,剩下的两份是这个整体的2/5;

生3:我把10个橙平均分给5个同学,两个同学共分得10个橙的2/5,其余同学分得这些橙的3/5;

„„

4、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我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分数,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引导学生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下面几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吗?(课件依次呈现,生一一作答)

师:这3幅图单位“1”一样吗?(生:一样)涂色部分的笑脸个数呢?(生:也一样)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生:而且表示的份数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含义吗?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四、完成做一做(课件出示)

1、学生完成第62页上的“做一做“(填写在课本上)

2、交流、核对答案。要求完整地说·

五、教学分数单位

1、看书自学。

师:以前我们学过整数的计数单位是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请同学们自学书第62页,看书后回答: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课件出示)

师:比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2、说出上面“做一做”中的几个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学生汇报

3、即时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师:请你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六、解释应用,深化理解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分数。我们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就能更好地表示、分析分数了。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几则与分数有关的资料。

出示数据1: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2/3。师:看到这个分数你有什么感慨? 学生说一说,从而理解2/3的意义。

课件引导:把()当成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占了其中的()份。

师:你的睡眠充足吗? 学生说一说

师:你觉得你睡眠不足,总得有依据吧。老师这还带来一则资料。课件出示数据2: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24小时)的3/8。生阅读资料

师:想想3/8的意义,算出小学生每天需要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课件引导:把()当成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小时。()占了其中的()份,是()小时。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现在,有了这一科学的数据,仍觉得自己是这2/3中的一个的,请举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举手,众笑)看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那么,如果情况可以发生一些改变,你希望会怎样呢? [师课件出示: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人数占总人数的1/10。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占总人数的1/10000 师:很美好的愿望。

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0/3。生:不对,没有这样的分数。

师:这样的分数或许没有,但他的愿望你一定能了解。生:是的,他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一个都没有。

师:多么希望这一天早日来临呀!同学们从分数的意义入手,真正读懂了分数,分析数据,增长了见识,分数对我们的帮助真大!

七、拓展练习猜猜有几支?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实例)一个物体 一些物体(实例)↘↙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也是五年级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奠基石,分数的意义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本节课把各知识点用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得到分数。难点是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动手实践,收获交流等教学环节,上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对这节课的想法有以下几点:

一、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孕伏

在单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了。一支笔,一个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除了一个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很多支粉笔装成的一盒粉笔,很多个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也可以用1来表示。既然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3个苹果能看做1吗?6个、9个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个看做单位1,通常这时的6个苹果就不再看做1了,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6个里面有2个这样的单位,9个苹果里有3个这样的单位。引出单位1,有几个“1”就用几来表示。这时的“1”就成了一个计量单位。为什么叫单位“1”呢?对于学生来说,建构就水到渠成。因为有了前面单位“1”的建构,第三环节,整数、分数、单位1的沟通,就显得轻松,流畅,容易理解了。

二、体现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环节建构分数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从一个个具体感性的单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单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取出的分数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数表示,即不管把什么看做单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数,进而逐步概括、内化为抽象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在下面的设计中,又创设了相同的单位1,相同的阴影部分,却是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情境,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个分数的表示,不仅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还要关注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其中的几分。

三、练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

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

一、缺乏灵活性。在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最后一道题目,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联系生活练习,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单位“1”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圆、正方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有4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请我帮他们点小忙,我呢求助于你们,看看你们是否能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大屏幕出示图片帮忙分物品)

苹果8个,每人分到几个? 2个

橘子12个,每人分到几个?

香蕉4根,每人分到几根?

西瓜2个,每人分到几个?

蛋糕1个,每人分到几个?

二、新授课

(一)分数的产生

师:为什么用分数呢?

生:因为不能分到整数个,所以用分数

师:在我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呀,我们要对这个老朋友来个更深入的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其他的分数吗?我们把一个蛋糕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到是1/4个蛋糕,那你说说1/4的意义吗?

生: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蛋糕的1/4

师:那我可不可以随便分呢?

生:不可以,我们要平均分。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要公正公平所以要平均分。(板书:平均)

师:你能否运用手中的东西,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得到哪些分数呢?

(小组合作动手创造分数,集体交流汇报。)

师:那你能说说1/4的意义吗?

1.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指导.2.学生汇报,预设: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一段就是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把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师:现在谁能总结下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大家会读这个分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它们都有什么意义呢?(分数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把单位“1”分成几份,分子表示的是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给平均分了,现在看大屏幕,这里有6只苹果,你想怎么分? 预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3。两份是这堆苹果的2/3,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6,5份是这堆苹果的5/6。师:拿出学具袋中的实物图1,选择你喜欢的分数,来把这堆苹果分一分。

师:那么出来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还有什么情况有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生: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用分数表示。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出示练习让学生说说5/6,1/9,4/5的意义。(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反馈)

师: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对分数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但是智慧老人还给我们带来了些分数的信息,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2.师:今天我们对分数这位老朋友有了深入的了解,那看看我们能不能通过智慧岛对我们的考验。

3.自我检测

(1)8/10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表示这样的()份数。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单位“1”表示()

(3)把20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单位“1”表示()

4.小猫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小猴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猪吃了2块,小猪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1)学生口答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那你还能说说除了这些分数以外分数单位是1/9的分数还有哪些?

(3)把这三个分数加起来是多少?(单位“1”)

5.第62页第1题。讲要求;自己填分数,并选一个讲意义。

1、第62页第1题。讲要求;自己填分数,并选一个讲意义。拿书到实物投影汇报同桌选一个分数讲意义。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第62页第2题。

注:程序:学生填拿书到实物投影汇报老师追问2个杯、5个怎样

表示? 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1、师:我们的课很快在结束了,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把平均分

一些物体这样的几份(1份)分成几份(4份)

教学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学生分东西引入分数,从而得出在实际测量、分物和计算是有的时候不能得到整数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分一分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与分数亲密接触的活动,让学生从主动意识上感受到分数是适应生活需要面产生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通过手中的学具来创造分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到分数的,是学生感知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在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等丰富数学活动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成竹于胸了,用自己的语言八九不离十的就能说出来,在教学中只要适时点拨“单位1”“若干份”让学生的语言更清晰简练。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不能使学生很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在练习

(3)把20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单位“1”表示()学生就很不理解什么是单位“1”,本身题目也误导了学生。以后在教学设计会更加注意的。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虽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都是处于感性层面,都是与直观形象的具体图形、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

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从而能够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我教学这节概念课的基本模式是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我采用的是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因为三年级时就接触分数,新旧概念联系紧密,就不用从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学生已有的,与其相关联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

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此环节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学生在说某一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分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从而对分数的意义提出疑问,对知识产生好奇,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我随即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我大胆地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手上的学具(圆形纸、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图片、一把香蕉(4根)图片、一盘面包(8个)图片)创造出?,并用阴影表示出来。这一环节中,学生在三年级分数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具自由地表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与交流中加深对?的意义的理解,感受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都大概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分数的意义,再由我来小结得出分数的意义,接着引出单位“1”,学习单位“1”。

认识分数单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一堆圆片代替书本的一堆糖,根据书本的要求将圆片分一分,然后完成书本的问题。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在“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分的份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所取的分数与分数的分子有关,顺而引出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

三、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巩固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

活。概念课探究新知用时比较长,所以我精选了两道练习题。第一是教材第47页的第5题,此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第二题是教材第48页的第7题,此题紧扣分数单位的知识,更好的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练习反馈出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对分数的意义、单位“1”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点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四、概念的发展

概念的发展就是不失时机地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每一道练习都是对概念的一次拓展,体现概念的发展过程。所以,我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扩展练习“围墙后面的秘密”,院子里种有一排果树,只有几棵是伸出墙外,若伸出部分树是这排树的六分之一让学生说出这排树共有多少棵。此题升华了本节课的知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会有点难度,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

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然而,本节课也有好的地方。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本节课并不会显得枯燥,因为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学具,让学生自主创造出?这一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小组合

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我深信,只有教师做到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老师。在往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我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20xx年10月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好课纷呈,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节课,我突然感悟到:尽管我的课与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应该有能力让我今后的课“效”起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记得张老师在介绍自己备课的过程时说过,为了这节课,他翻阅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认真琢磨了这个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材。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参在上课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了解了解本单元、本册的内容。除非要上教研课或比赛课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级的教材看一看。这样的准备,能上出精彩的课吗?就在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几天,教研室陈老师要我组织秀峰区五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内容由我定。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本册教参,发现课标版“简易方程”与以前的大纲版有较大出入,而且,教参详细的介绍了教材内容改动的原因、教学时应采取什么方法、重难点知识怎样处理等等,同时,我又查看了大纲版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安排,我猛然间觉得自己对“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谛。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

《分数的意义》一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美丽的童话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数学活动,但从张老师的课堂却发现,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是什么吸引了学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蔼的教师,使学生思维敏捷,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指路人,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但这个“度”把握得不到位。有时学生疯过头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时学生爱理不理,又要连哄带骗。自己没能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想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面对学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地方向。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张老师的课非常流畅,让听课的老师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而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又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学生,就决定了它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我们课前无法预设的资源,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是他无法预料的,但我觉得张老师抓住了每一个偶发性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解决真正的问题。而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生成资源的基础。这也是我要花大力气学习和练习的方向。

总而言之,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有实效性的课堂,是对学生负责的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课堂,是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堂,是老师应该给学生的课堂。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讲授新知

1、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这是把什么做为单位“1”,仿照这个例子,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

2、教师出示:把一米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这是把谁看作单位“1”,依照这个例子,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

3、教师出示: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只熊猫的三分之一,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仿照这个例子,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可以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都可以作为“单位‘1’。

自学讨论

1、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引导:“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标上去。”

(学生自学课本)

2、学生汇报:

收获比较多。教师随机板书。

疑问可能在“单位‘1’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引号。

3、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强调:单位“1”跟自然数的“1”含义不一样。自然数的“1”只表示1个。实实在在的一个。而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一个引号,以示区分。

分数的组成

1、请你自学书中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下来。把你不懂的地方标上去。

(生自学课本,归纳出分数的组成有分子、分母、分数线三部分。分子表示到这们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2、同学讨论释疑。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类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在课前复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产生疑问进入课堂。所以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体验到分数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在表示分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乐创新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问题引导出来,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并且,在课上,我走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及时为他们解决难题。

从总体上讲,这堂课还算成功,但是,在教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可能对于这抽象的现象不是很能接受,因此,有些学生还摸不着头脑。如何在以后接手班级时更好的教学好《分数的意义》,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好的意见。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知识点较多,连续性较强,自成一体,甘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审计,对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甘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甘老师在课堂里注重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开放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的复习、回顾不光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再次分享,更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再次体验,也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升华,通过回顾,学生学会反思和梳理,把知识纳入认知体系中。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上完本课后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仅仅借助练习十九的第三题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两者的区别。我想在第二课时中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它属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新课的教授我采用的是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因为三年级时就接触分数,新旧概念联系紧密,就不用从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学生已有的,与其相关联的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所以安排了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和第二环节交流预习,明确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学生获取了初步的认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分数概念外延的认识,我有设计了游戏练习。其实,这道题主要体现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就是不失时机地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每一道练习都是对概念的一次拓展,体现概念的发展过程。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但由于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差异,及本人驾驭课堂能力的不足,一定出现了很多可以避免或值得斟酌的问题,敬请大家多多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它属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教学这节概念课的基本模式是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概念的引入我采用的是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因为三年级时就接触分数,新旧概念联系紧密,就不用从概念的本义讲起,只需从学生已有的,与其相关联的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所以安排了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和第二环节交流预习,明确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学生获取了初步的认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概念的形成采用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的分数的产生让学生举实例,以感性材料为依据,认识到分数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发展史,数学课中适当的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为学生注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然后再动手操作与交流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得到理性的概念描述。当学生对老师的概念产生质疑时,顺学而导,引出单位“1”,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的突破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怎样表示出“三张饼的3/4”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探究不出结果也没关系,因为再此基础上,配合老师的讲解和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接受得更好,教学才有实效。同时,学生也会逐步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习的主体意识。

概念的巩固是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拓展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活。概念课探究新知用时比较长,我精选了三道练习题。一是练习十一的第四题,动手、动脑相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二是6、7题,都是与生活实际练习紧密的'题目,能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分数概念外延的认识,我有设计了游戏练习。其实,这道题主要体现概念的发展。

概念的发展就是不失时机地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每一道练习都是对概念的一次拓展,体现概念的发展过程。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我讲了两遍,前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第一次课前想法:不知道是幸运还是霉运,每次轮到我这个新手讲公开课总是有外校老师来听,感觉压力山大,本次也不例外,虽然那些派头大的山西老师没来,但有外校老师,总不像自家人那样自在,害怕出丑给学校的脸面抹黑。第二次课前想法:也感觉压力大,有了校长一句不要怕暴露缺点,我思想也放开了,正好有教研员来指导可以查漏补缺,于是就没了像第一次那样紧张的状态,甚至说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借助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自己在这种大场面下的适应能力,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次,听说有人来听课,我就赶紧找师傅常老师帮忙选课题,正好该讲《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常老师说就这个吧不是很难。接下来就让她帮我修改课件和预设问题怎么处理,就连早上来学我还跟师傅说一个填空题有点难怕学生不会,常老师说那就讲课过程中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师徒俩举得例子不谋而合,本来信心满满,可是我觉得结果却很不理想。首先,温故互查的第二题应该让孩子们说说为新内容做铺垫,导学案没做认真检查,自己觉得不难,想着个别难题已有预设处理,但从学生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里面的练习题题量大还有超纲部分,有些习题过于尖锐,学生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此外习题设计有些没能紧扣主题,这个问题听完课闫老师就直接说你的导学案得改。其次,我觉得我的应变能力欠缺,课上我就跟着导学案走,用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结果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导学案任务,而没能让孩子们将“分数的意义”、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等这些抽象概念练习透彻,就是席争光老师所说的课堂上的这个“1”没抓好,结果导致导学案算是完成了,但孩子们心中还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总感觉很不理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和师傅们的指导,第二次我就知道在哪里下功夫了。趁周三上午第二节没课,赶紧找来常老师和莉莉帮我审查修改后的'导学案及板书设计,下午放学又请晓丽帮忙修改课件到7点,晚上继续思考过程,在她们的帮助下第二次讲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也找回了点自信和勇气,发自肺腑的感激帮我忙的老师们,教学反思《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收获更大的就是涧西刘老师对我课的点评。一、她说:“教学分数的产生也应该强调指出是在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下产生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意义,课本这样编排说明它是一个知识点,是需要强调的。”其实我原以为书本上有的东西,还有从古至今的图形和文字介绍,最后还又总结了一段分数产生的原因,和几个老师商量这个学生自己一看都明白,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就OK了,我还是没把教材挖掘透。二、课堂上老师说的还有点多,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牢固。三、学生举身边1/4的例子时,让孩子们说出例子并动手画一画;举四人小组例子如果让孩子们站起来应该站几个人表示1/4,八个人时应该站几个孩子来表示1/4?让孩子们动起来体会单位“1”不同时所表示的1/4也不一样,进一步加深对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理解。四、练习题设计个数轴或者老师拿几支粉笔说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等。刘老师的思维真敏捷,她提的这些宝贵的意见我怎么都没想到一条呢?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思维放不开,所以才导致课堂上的拘泥,另外就是对教材和课标挖掘的不够通透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如果不经历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么会几次三番地去给那些敬爱的师傅们添麻烦呢?之前还真没感觉到反思有如此大的功效,今天才发现:只有经过不断的交流、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一点一点改进,才能有所进步直至成熟。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明确的要求: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百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会怎样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呢?通过看书虽然能很容易的知道,但那只是表层的东西,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结论的概括、数学知识的运用,而且通过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依据教改理念,结合我对这堂课的思索,我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综合概括,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应用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但在第一次教学中却事与愿违,经过第二次教学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真正贯彻这个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为此,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百分数产生的由来,在课始我设计了学生身边幼儿园时的篮球投篮这一情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好处,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使用百分数”。尤其是“在比较哪个班罚篮水平高?”,学生在经历了分数的不便后,体会到了使用百分数的.优越性,感悟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充分体现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这种宝贵的天性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之转化为数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比较”哪班的罚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计算,一步一步由光知道“每班的罚进数”到还需要“罚篮总数”再到“两数进行比较”,由分数的不便到把分数变成分母相同,再到产生需要百分数解决,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自己探索发现百分数的意义,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以及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明确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为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百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了百分数,但是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因此我认为教学时应该从百分数起源入手较合理。

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教学的开始,我从学生每天吃早餐使用一次性筷子给森林带来了哪些危害导入,引出我国森林覆盖率及其它一些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有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因此,学生学习百分数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解的基础,理解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占我国土地面积的。

二、通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数的资料,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始终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学习的价值不言而喻,学生搜集到的百分数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4%;电脑下载的进度是16%;我们班期中考试的合格率是92%等等。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比较踊跃。接着通过“换一换”让学生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最终获得知识的真谛——百分数与分数的相同点是两者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不同在于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而百分数不能;分数可以带单位,百分数不能;分数的分母是任意不为0的整数,百分数的.分母是100,等。

三、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先学后教是我校推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在自学掌握的基础上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从练习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

四、巩固练习有层次,习题比较有趣味性。第一题是“真假难辨”,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第二题是看成语联想百分数,这一道题学生很感兴趣,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第三题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括号中,这道题旨在于让学生真正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总之,一堂课下来,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发言比较踊跃,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探究的过程,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读写法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品课的打造渐进尾声。不知道不觉到了复习课打造阶段。数学科组长顾群老师为了做好带头榜样作用。主动承担了整理和复习(一)的教学任务。此次精品课的打造更是请到了中山市教研室的刘艳老师和李宇涛老师指导,此外还有来自三乡镇平岚小学和载德小学的同仁。

情景引入环节,顾老师以一首优美的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诗中文字的特点,提问:哪个字出现的`最多?“春”字共有几个?

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提出一些用除法做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说出其意义。这样是引入,将语文和数学联合起来,使得数学课堂也诗意化,更富有情趣,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给出的知识点是凌乱的,无序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对应的贴纸,将学生答道的知识点随意的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将这些杂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这个环节设计的较好,学生通过整理能将知识系统化。集思广益,通过汇报整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当学生知识点清洗后,老师给出了一些基础练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复习课看似知识对于知识点的回顾与罗列,但是要做到行之有效,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设计,挑选好精心练习题。顾老师的课在各个方面都做得较好,是我们科组老师学习的典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百分数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出勤率、合格率等。

百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又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面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成了关键。我认为有必要先让学生多解读生活中的百分数,说一说每个数据的意思,感悟到“百分数是两个量在比较”,然后再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效果可能会比较好。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类百分数,并让他们请教家长初步弄清百分数的意义。上课时,我尽量让学生多交流,希望在交流中领悟百分数的.意义,并引导他们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来叙述,但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大多不会讲,只是机械的跟随老师的引导,相反他们大多会用分数的意义来叙述,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表示把这批产品平均分成100份,合格产品占了其中的98份。”我想不论学生如何表达,只要理解了百分数的本质涵义都是可以的,不必强求统一的叙述方式。

本节课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是在突破学习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并不是进行抽象的讨论,而是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把区别与联系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进一步突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难点得以突破,新知得以深化。最后,多样化的练习形式,都是围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设计的,体现了数学味与人文性,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趣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一方面学生比较厌烦,积极性难以调动;另一方面是复习课需要将一单元的零散知识系统起来。针对这两点,本节课顾老师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这点做得很好。其次,顾老师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建议:

最好在整理知识的.同时,插进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边整理边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如下两个内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区别。对学生而言,百分数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数,但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设计了教学。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谈谈每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而总结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而理解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排除分数与百分数意义非本质上的区别,掌握本质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3.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进行百分数数据的分析比较中了解我国的国情,增强环保的意识以及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等。

下载《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各个环节注重了对分数意义的体验,并在体验中随时注意总结。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化......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一: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 远安实验小学付先芳老师们,——午好! 现在,我就刚刚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谈谈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点想法及教后的一点感受: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一定完整的认识。这个单元,学生学习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么多知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