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

时间:2019-05-12 21:2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

第一篇: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

《长恨歌》教案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

王松燕

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 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 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

2诵读全文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二、幻灯介绍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了解内容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有不懂的字词提问。

2、学生听视频朗读,根据不同的层次停顿,然后边总结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长恨”的原因

诗歌反复渲染唐玄宗的重色、求色,得到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

“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贵妃的死,造成唐玄宗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 “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四、诗歌朗诵

五、诗歌分析

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是什么意思?恨什么?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皇之长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过渡,浪漫主义手法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1)借景抒情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

(2)叙事见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3)触景生情: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

2、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分析唐明皇形象

《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

• 赐死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

• 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

• 还都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

• 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 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

3、杨贵妃形象

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可让学生欣赏歌曲《 北方有佳人》

二、主题分析

1、教师提供写作背景,然后再分析主题。《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 讽喻主题;

• 爱情主题;

• 双重主题。

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附录:写作背景

①《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②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2、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三、分析写作技巧

1、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想一想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2、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总结:

A、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B、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C、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D、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选背喜欢的句子

3、课外阅读《长生殿》或《梧桐雨》

第二篇:少教多学论文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2.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不同的教学策略,想一想哪些内容是非讲不可的,非讲不可的内容又该怎么讲。你会发现,需要讲的其实并不多。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课本上的绝大多数知识,只要他们愿意,自己都能够学会。

其次,课前还要备学生,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难易程度,是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也能使班级里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

“少教多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使他们乐学,从而乐于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进而喜欢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师生,生生真正能够互动起来。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当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免不了出错,这些错误,恰恰把问题暴露出来,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但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为错误而伤心难过,此时教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句“错的好!”就能是学生乐观对待错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表达更加自由,更愿意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适时引导,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保障。

3.给学生更广的天空去飞翔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对学生有很多的不放心,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似乎什么内容都要讲,唯恐哪里少讲了,漏讲了,课堂往往会演绎成教师的个人演讲。实际上,学生知道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因此,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进行内容筛选,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投入静思默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收获。

4.以大数学的眼光看教材,精选课题,知题善任

教师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一章一节,一种方法一道题,要根据学情对相似内容进行整合,从优秀中考题中选一些能做的题进行训练,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来拓宽思维,感受数学之美。

5.既要创新也要继承,创建特色,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少教多学”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或不同的课型上,例如习题课和例题教学上,一般都采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但是,创新是对原有方法或关系的变革与调整,而不是彻底否决,因此创新一定要有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好比无源之水,其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从理论来看,新旧迁移是构建知识的基本形式;从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状况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且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需要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事实也正是这样,因为缺少必要的预备与介入,一部分学生学习上困难重重,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

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会有个性与特色。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教师,无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的善于设问与引入;有的善于激疑涉趣与启发诱导;有的善于组织教材与素材;有的善于变式教学与组织练习;有的善于归纳与复习;有的善于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有的注重合作学习,有的强调自主探究„„.他们在教坛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绩,得到同行的肯定。教学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那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其本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新意不等于创新,引进不等于成功;个人有个人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校情;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

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第三篇:少教多学总结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一方面,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体部分,是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其艰难性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它不仅占去了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构建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目前,“还课堂于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顺应历史潮流。

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激发教师能主动运用并探索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我校老师综合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质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随堂听课,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性、有效性、主导性,寻找提高课堂效率,尝试寻找还原学生自学时间的操作方法

2.中小学“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个体上要“自主”,整体上要“合作”,过程中要进行“探究”,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

(1)小学低年级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更高效”的课堂模式的研究

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的方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则采取“唤起参与—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小组展示—自我小结”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通过“说一说,问一问,演一演,唱一唱,辩一辩,访一访”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2)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整合了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导入激趣→自主发现→探究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实践和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实践和研究,逐步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及像我校这一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指导。

2、案例研究法。走进课堂,听课,议课,反思,改进,再“听——议——思——改”,如此反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3、比较研究法。比较、借鉴全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4、行动研究法。

5、实践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5----2012.6):准备阶段。

⑴确定课题名称,研讨撰写课题方案.⑵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⑶搜集相关理论资料。

⑷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方案,准备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⑸确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2、8—2014、6)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⑴收集文献资料,集中学习理论,培训实验教师。⑵探索落实小学“少教多学”。对各个阶段的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展开深入的研究。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讨论并分工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研究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

⑶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一引三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一堂课有效首先是目标,一个主要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方法,一个关键问题等都行,一堂课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目标。即“一课一得”。

三练:

独学独练——①这个知识点定义检索,学会信息的获取、加工与储存——检索作用,识记作用,目的是想学。

互学互练——②让这个知识点回归生活,延伸社会,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等相结合,一引三练,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是乐学与会学。

群学齐练——③这个知识点通过读中感悟,品读回味,熟读成诵,目的是学会。

一引:教学目标(导学案)

三练:预习:①独学独练;②群学交流;③形成共识。

展示:①组长发言;②组员补充;③解答质疑。

反馈:①巩固练习;②检测过关;③评比激励。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巩固过关)

⑷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分析讨论,可取的地方继续实施,不足的地方讨论修改,使此种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并使研究更加深入,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

⑸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

⑴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⑶汇编课题案例、论文、活动光盘。

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的组织机构

长: 负责人: 组

员:

七、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xxx:本科学历,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xxx: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大专学历。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

xxx:一级教师,专科学历,湟源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⑴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研究,领导全程管理。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

⑵时间保证: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科室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⑶硬件支持: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

⑷软件支持: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

⑸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在研究过程中,打印经费,开题论证等费用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八、预期成果

教师论文、案例

导学案集

结题报告

九、已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确定课题,撰写方案。

2012年5月到6月,从接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通知以后,我们学校的领导就高度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认真阅读了该课题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科室人员认真研究和讨论,准备实施《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课题实验。

课题名称确定好以后,我们从学校教师中精选语文骨干力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接着课题组成员就搜集相关理论资料,拟定了课题的实验方案,准备申报,并进行了课题论证;最后确定了我校《“少教多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二)培训教师,更新观念

为了搞好我校的课题《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研究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培训,多次派课题组相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帮助实验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切实提高了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员的研究水平。

(三)实践研究,探索范式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人进行科学分工,确保小学低段、中段、高段都有实验研究人员。我们的课题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1.模式的培训。

首先,我们召开课题实验小组人员会议,由教教研员把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操作步骤给课题组成员进行讲解培训,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2.模式的实施。模式的实施分以下几步进行。

(1)小组建设。

“少教多学”的目的就是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建设是关键。于是,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定实验班级第一个月的实验主题就是小组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xx学校课堂改革的小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必须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且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想一句有激励作用的口号,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组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在此项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了“小组建设有效性评价”活动,分别从小学和初中各评选三个小组建设优秀班级。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实验,促进了班级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并且把小组建设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2)导学案的撰写研究。

要实施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施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主动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应变成导演,成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那么,要实现这一转变,精心设计导学案这一任务就成为关键。首先,我们学校设计了“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旨在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让大家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每月都对老师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3)课堂范式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的少讲,尽量的让学生多学。于是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放手”才能学会“走路”,放手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我们推门进课堂听课,课后与老师们探讨交流;我们召开课改实验研究会议,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在本学期积极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示范课教研活动,评出了课题实验优秀示范课及优秀课题实验教师。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语文课改实验工作走向深入,同时激发了全体语文教师参加课改实验研究工作的兴趣。3.交流与反思。

我们一边进行课改实验研究,一边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小组建设阶段,我们组织课改实验教师撰写了小组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且进行了经验交流,实验教师高永兰、韩云等作了经验介绍。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撰写了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课题实验相关成果,评选出了优秀课改实验教师并进行了奖励。

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活动,我们的“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多次的外出培训、教研员和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从思想上积极地要求进步,从行动上也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研究,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2.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班级的课桌都是按小组摆放,学生都进行了科学分组。通过“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基本从形式上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正在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自觉、主动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并且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积极地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已经逐步演变成导演,成为了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者,成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了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成为了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3.实现了实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明显得到了提升。在本期的各类教研活动中,他们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当中,课题组成员xxx三位老师带的班级被评为“小组建设优秀班级”。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都提交了两篇以上的教研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总结等)。

十一、今后打算

我们的课题实验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在进行中。我们会在后期的实验阶段进一步做好相关实验工作,并且一边实验一边总结,准备把该项课题实验活动推向纵深,力争取得更加丰富的实验成果,并且把实验成果向其他学科推广。

1.充实和完善我校确立的“121”课堂教学模式。

2.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

2013年12月

第四篇: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的几点体会 伊宁二中 吴俊芳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达成有效教学?“少教多学”给了我启发,如果能让学生先学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那么老师课堂就会很轻松,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

一、先学后教

首先,先学和自学立足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通过先学和自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学习者必须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通过先学的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习者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并在先学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就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先学和自学可以让学习变得有准备,布鲁姆认为:“学生在校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预先学习的基础之上,即学习每一任务都要具备某些必需的预先学习。这种预先学习带有认知的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主要变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先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同时也是唤起过去相关经验和发现学习困难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先学,可以使让未来的教学变得有准备。有了先学和自学的基础,后面共同学习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有了更好的保证,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做起来都可以事半功倍。我在教学时主张学生预习,也就是先学自学。预习内容包括字词的注音释义,课文的阅读标注,查阅作者资料,在书上做标记找出你感觉美的语言或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试着写批语,每课提出你不懂的问题若干。课堂上字词我不讲,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注音解释,我就让学生造句理解词义,并找出同义词加以辨析。作者资料生平简介我不讲,学生自己汇报相互补充,如果有知道背景的就更好了,我只补充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课堂上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研讨课文内容,而不至于重复罗嗦,导致学生厌烦。

再次,先学和自学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材料更具有探究和发现性,更容易激发和满足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欲望先学和自学提供学生接触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获得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和快感,获得“我能行”的自我认同感。课堂上,我让学生将预习作业中在书上标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讲,解决不了的我在讲,大家才会注意听,而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学生还很有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在品读析句时,学生将预习时划出的句子进行赏析并说明理由,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阅读感悟能力,我只讲重点句以及难理解的句子,我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我引导“你知道”,从而使“你”不断地“有”。预习无疑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和培养学生预习。

二、不会才教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有效地教学既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不仅意味着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意味着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我们要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同意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用标准答案来固定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问题,我加以点拨,比如:这学期学说明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学生以为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但我让学生深入的读课文后学生才明白课文不是主要讲恐龙和沙子,而是通过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证明“板块运动理论”,通过在恐龙灭绝的地方发现“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而“斯石英”只有通过巨大的撞击才能形成,从而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而不是“火山说”。所以短文两篇的说明对象是“板块运动理论”和“恐龙灭绝的原因”。分析完课文,学生豁然开朗,A本来很难理解的事理说明文在我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另外,我在让学生总结写作特点时,我会结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将写作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总之,“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以自己的“无为”方式促进学生的“无不为”。我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吴俊芳

第五篇: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一: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一、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少教”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敢于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少教多学”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少教多学”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各小组自学、合作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数学课堂上能及时进行练习反馈,就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查漏补缺”,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练习,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为了节省大量的等待时间,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他们能有选择的去做,在做完必做的题目之后,再来做选做题。这样有利于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学生有能力点评的,让学生完成,其他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倾听,在大家交流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四、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对课堂小结会更深刻。

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好。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课堂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谈学习体会,谈学习困惑,是必要的。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二:少教多学心得体会>>(1438字)

人们一般都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并且最富情趣、最具活力及表现情态的课堂。但实际语文的教学却并非如此。很多教师都抱怨说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到底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教育者应该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即“少教多学”,这样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受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以引导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讨论。经过讨论、思考,促使师生达成共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训练的重点也就完成了。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篇课文可先让学生粗读一遍,了解大概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揣摩、鉴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预习、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读书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自读能力,就会变成自觉的需要。会阅读,能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是发展学生智力,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三、明确定位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了内在的创造力。

(二)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目前,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前后四到六人为一组,小组里必须有上、中、下游生恰当地搭配。这样,上游生可以得到发展,中游生可以得到锻炼,下游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总而言之之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多渠道、多途径,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三:少教多学心得体会>>(1118字)

“少教多学”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在这段时间以来,我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实现少教多学,我认为应把课堂时间与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预习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在一节新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先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而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不会自主去预习,所以我会利用上课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方法包含以下几点:

(1)课题教师要告诉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2)学习目标学生的学案和老师的教案一样,都要有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3)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更有针对性,学生会想方设法的突破这个疑难问题。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交流能力

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与生活密切相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给学生以主动权,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机会。

例如,我在讲二年级数学课本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中北京08年奥运会金牌榜前五名情景图,辅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并且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荣誉以及运动员付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提问题,最后在学生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选一个接近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例如:51-9=?因为上学期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给学生讲过,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所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正确的进行列式计算,而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把个位用加法,十位用减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把减法算成了加法;有的孩子明知道个位1-9减不开,得向十位借一,但是在计算十位时却算成5-1=4,最后结果得出42.这时我不着急给予评价与指点,我会让写错的孩子把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共同探究,最后我再加以强调。一节课下来,班中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退位减法应注意的事项。

三、有针对性的巩固当堂的知识

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应的试题,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我会有针对性的让孩子们在学案上做相应的试题,由简到难,比如50-28这道题,我会问孩子个位上应该如果计算,个位上最后的得数是几。

四、教会学生去总结反思

课堂小结是至关重要的,我会先让孩子们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那一部分比较难,那一部分比较重要。最后我再加以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少教多学的理解,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加以指导。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四:少教多学心得体会>>(979字)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通过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的提高,学生自身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学呢?

1、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2、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

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此时学生对待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的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使得教学成为推动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4、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一概而论的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弱点和缺陷得到强化提高,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教学模式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点与不足。使得语文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使得它充满了乐趣性与创造性。这项极具成效的教改实验,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逐渐改进完善的一项创举。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教改道路中来,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载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教多学长恨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严贵军 一、课堂中“少教多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心得体会 初三语文 王丽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新课标实施......

    少教多学心得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官亭小学 马宁 “少教多学”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在这段时间以来,我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的学,......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作者生平白居易(772—......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 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二、教学重点 1,品味......

    长恨歌教案

    【按】补课期间匆忙草就,因没有任何现成教案可以参考,故有筚路蓝缕惨淡经营之感。姑且示拙,贻笑大方之家。长恨歌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 2.体会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