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重难点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重难点教学策略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一、依据原则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需要性原则
三~五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认知能力,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游教学浅显的表现方式,因此,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从听觉入手,融知识技能与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求。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自身的乐感,以此提高其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主要教育因素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步骤、环节与流程。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不同的教学实践、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也不同。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适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兴趣,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并在大面积全过程的参与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把小学音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一、二年级为唱游课,三、四、五年级为音乐课,分别编成两套教材。对于唱游教学模式基本定格为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要建立的是三、四、五年级音乐课的模式。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为热身、主题及结束活动三段,其中主题活动又包括“唱、想、做、评”四个步骤。
1、热身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准备活动。比如一个小小的游戏、猜谜或是师生问好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创设一种音乐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气氛更加活泼生动,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主题活动
这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包括“唱、想、做、评”四个主要步骤。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乐,通过学生、老师的演唱,构建师生互动的情境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为歌曲创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2)想。
“想”就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鼓励学生思维的联想与发散、引导自由想象,以寻求创意。
(3)做。
“做”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与创作,利用各种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创,通过唱、想的体验,把亲身感受表达创作出来,成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指写、说、演、唱等实际操作活动。
(4)评。
“评”主要是师生共同评估儿童作品,共同评鉴,相互欣赏,充分开发学生资源,促使创造性思维由个体萌芽而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强调的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反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延缓判断”原则的具体表现。
3、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主要就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
例如教学案例《我的梦》中,通过唱、想、做、评,每个学生把对《愉快的梦》的理解变成《我的梦》,有的学生创作《我的足球梦》,他们唱道:“冲啊冲啊冲啊,我的中国队,在绿色的球场上努力射门,喂咿快来看,那就是胜利的曙光,为了大力神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有的学生创作《我的空中花园》,他们表演:“飘啊飘啊飘啊,我的梦之船,在蔚蓝的天空轻轻飘荡,喂咿快来看,那就是空中花园,可爱的花儿青青的小草正在轻轻歌唱。”还有的学生创作了《我的秋千梦》,他们写道:“荡啊荡啊荡啊,我的秋千,在美丽的云里轻轻荡漾,喂咿快来看,那就是海上天宫,可爱的小鱼儿正在那里玩耍嬉戏。”多么美的音乐啊!这就是学生的音乐作品,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力。
第二篇:音乐教学重难点把握
音乐教学重难点把握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歌曲教学的重点,突破歌曲教学的难点,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歌曲教学中的重点,一般是指未完成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着重体现的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形象,有感情的表达等),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表达的某些乐句,甚至是一些节奏、音准,咬字吐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对于歌曲中的重难点,我们可以从旋律、节奏、歌词、呼吸等方面去解析它:
一、从旋律上看:变化音、大跳音程、过高或过低的音、装饰音可能是难点。
二、从节奏上看:前
十六、后十六节奏容易混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节奏、变化较频繁的节奏组合。
三、从呼吸上看:
1、速度较慢的乐句,不利于气息控制。
2、快速的换句,需要急气息。
四、从歌词上看又有:
1、旋律或节奏不变但歌词字数改变。
2、较密集的歌词中清晰的吐字是难点。
3、衬词中的“啦”句。
4、一字多音。
五、其他重难点:
1、多声部歌曲的轮唱、合唱部分是难点、重点。
2、篇幅较长的歌曲,在旋律、歌词记忆上是难点。
3、有较多力度、速度变化的歌曲等。
在实际教学中,重难点的出现有时是单个出现,有时是组合出现。具体教学中,也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教师机动灵活,及时调整。
对歌曲的难点处理,备课时要有预设,在备课中发现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难点并进行必要的准备,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而解决难点也要采取“化解和渗透”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采用模仿、比喻、对比、迁移等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处理,是我们上课和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愿我们准确科学判断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
体育教材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快速跑:60、100、200、400米
重点:起跑的快速起动技术和途中跑的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难点:后蹬有力,前摆充分和蹬摆结合技术的掌握。二耐久跑:800、1500、3000、5000米 重点:途中跑
难点:合理地分配体力。三接力跑:4×100 4×400米 重点:传、接棒技术和速度的衔接
难点:在接力区内高速完成传接棒动作。四 障碍跑:踏上式过障碍和跨步式过障碍
1踏上式过障碍重点:单脚踏跳、屈膝跳上,重心快速前移。难点:踏上障碍后重心保持适宜的高度并快速前移。
2跨步式过障碍重点:单脚踏跳、后蹬充分有力上体前倾,摆动腿高抬向前跨步,两臂协调摆动;
难点:踏跳腿后蹬充分有力,踏起后身体保持平衡。五 跨栏跑: 重点:跨栏步
难点:跨栏步和栏间跑技术的结合。注意跑的直线性、身体的平衡性和节奏性。
六 发展跑的能力练习的方法:中速跑、加速跑、跑走交替、定时跑、越野跑、或自然地形跑、变速跑、重复跑、辅助练习。
1中速跑:40—80米 80—100米 跑的力量:十分之六、七的力量 任务: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和提高跑的能力的练习。
2加速跑:40——60 60——80米 距离不是一层不变,根据课的任务来决定 加速跑教学应和起跑的技术结合起来,但重点放在加速跑。任务: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和发展速度的练习。3跑走交替;1000米——1500米 1500米——3000米。跑的方法:匀速完成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4定时跑:4分——6分;5分——8分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5越野跑、或自然地形跑:1500——3500米 女生:1000——2000米 任务:发展一般耐力 6变速跑:女生800——1200、1200米——1500米
男生:1200米——1800米
1600米——2400米。变速跑的任务:发展速度耐力
7重复跑;50——60 60——80 80——100 80——120 300——500 400——600 500——700(各2——
3、2——4次)一般反复相同的距离:如3×300米 也可:500米 300米 最后200米。休息的方式:走或轻松的慢跑代替静止休息。
8辅助练习:高抬腿、后蹬跑、连续单脚跳、弓箭步走、原地摆臂练习、快速反应练习。七 跳高:1跨越式跳高重点: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相结合 2俯卧式跳高重点;摆腿和起跳 难点:助跑和起跳的结合。
3背越式跳高的重点:起跳 难点:弧线助跑转为垂直的起跳,身体在起跳后向背对横杆成交叉并成“桥”的姿势。
八 跳远:1蹲据式跳远重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难点: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跳起来以及腾空后的蹲据
动作。
2挺身式跳远的重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难点::助跑快而步点准确 板前不减速地跳起来以及腾空后挺身动作。3立定三级跳远的重点和难点:三跳动作协调、有力。
4三级跳远的重点:维持身体平衡,按适当比例有节奏地完成三跳;
难点;扒地式落地,保持三跳的水平速度,第二跳有一定的长度并不减速地连续跳起来。
5发展身体素质和跳跃能力的练习
练习内容:发展力量和跳跃能力;发展速度和灵敏素质
1)发展力量和跳跃能力的方法:发展力量:下肢力量为主:负杠铃深蹲、半蹲、蹲跳、弓箭步蹲跳
展跳跃能力的方法:蹲跳起、单足交换跳、跑跳步、立定跳远、蛙跳、纵跳摸高、单脚跳以头、或脚触悬挂的球或其他物体、屈腿跳、跨步跳或多级跳、单脚跳、单脚起跳上高物、连续双脚起跳过栏架、从高处跳下、跳绳。
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压腿、摆腿、踢腿、劈叉 桥 跨栏的专门性练习灵敏练习可以通过球类、游戏、体操项目的教学来实现。
九推铅球:1握球2持球3预备姿势:侧向 背向4滑步:侧向滑步、背向滑步5最后用力 推铅球的重点:最后用力
难点: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结合技术。十前滚翻重点:两腿迅速蹬直 难点:团身
十一鱼跃前滚翻重点:蹬地摆臂 难点:掌握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时机。十二后滚翻的重点:翻臀 难点:推手
十二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的重点:举腿翻臀 难点:翻臀与倒头的配合。十三:直腿后滚翻的重点:举腿翻臀 难点是推垫 十四肩肘倒立重点:举腿升髋压垫 难点是展髋夹肘
十五 头手倒立重点:两手与头的前额撑垫成等边三角型,紧腰升臀。难点:举腿压髋的配合。
十六头手倒立前滚翻的重点:前翻时用力撑推和低头含胸。难点:掌握屈髋屈腿的时机
十七手倒立前滚翻的重点:移肩 难点:掌握移肩和低头的时机 十八侧手翻的重点:两腿充分踢蹬 难点:倒立时紧腰顶肩
十九侧手翻向内转体90度重点:转体 难点:转体与屈髋插腿抬上体配合 二十头手翻的重点:蹬地、甩腿、推手
头手翻的难点:蹬地、甩腿、推手配合时机。
二十一:前手翻的重点:两腿踢蹬、两臂顶推 难点:踢蹬快速、顶推及时。二十二:分腿腾跃重点: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抬上体 二十三:屈腿腾跃重点:提臀屈腿顶肩 难点:抬上体
二十五前滚翻(纵放器械)重点:踏跳提臀 难点:掌握提臀高度与低头方位 二十七 斜向助跑直角腾跃重点(横放器械):踏跳踢腿支撑 难点:踏跳踢腿支撑的配合。二十八侧腾跃(横放器械):提臀侧摆 难点:提臀侧摆与伸髋展髋的配合 二十九分腿腾跃重点在;踏跳跃起、手撑远端。难点:顶撑有力,抬上体。
三十:预先后摆分腿腾跃重点在:制动性踏跳,两腿后拉 难点:顶肩抬上体。
三十一 头手翻(横放器械)重点:提臀甩腿、推臂梗头 难点:掌握甩腿推臂的时机 三十二单挂膝摆动成骑撑重点:大幅度摆动,后摆过杠下垂面 难点:后摆与压臂穿腿的配
合
三十三跑动外挂膝上的重点:翻臀挂膝 难点:挂膝与后摆的配合
三十四 骑撑,前腿向后摆越转体90度挺身跳下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倒肩转体的配合。
三十五 支撑 单腿向前摆越成骑撑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与倒肩的配合 三十六:骑撑,后退向前摆越转体180度成支撑的重点:举腿倒肩移重心 难点:举腿倒肩转髋的配合
三十七 单、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的重点:蹬地踢腿,引体贴杠 难点:蹬地踢腿,引体贴杠的配合
三十八单挂膝后回环一周半重点:伸膝倒肩 踢腿拎杠 难点:踢腿拎杠 的配合
三十 九支撑后回环的重点:腹部贴杠,踢腿倒肩。难点:踢腿倒肩的配合及时机。四十骑撑前回环重点:提臀远跨,上体跟腿。难点:掌握前腿压杠时机。四十一屈臂起摆重点:(高杠)收复举腿,送髋送肩。难点:)收复举腿,送髋送肩的配合。四十二直臂起摆的重点:振浪举腿 送髋送肩。难点:振浪的协调与举腿送髋送肩的配合。四十三悬垂摆动的重点:加速摆动 难点:掌握加速摆动的时机。
四十四悬垂摆动屈身上的重点:踢腿翻臀伸腿压杠跟上体。难点:伸腿压杠跟上体的配合。四十五 双杠 杠端跳起前摆成分腿坐,分腿坐前进。重点:是两臂压杠 难点:压杠急振与摆腿的配合
四十六 挂臂后摆上 重点:提臀分肘 难点:举腿与压髋的配合 球类项目 篮球
一移动包括:起动、跨步急停、跳步急停、侧滑步、后滑步、跨步、后撤步、转身、变向跑、变速跑、侧身跑、后退跑 移动技术的重点:、难点:是降低重心和有力的蹬地。二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头上传接球、:原地双手低手传球、原地反弹传球、原地单手肩上传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跳起双手头上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传接球的重点与难点:传接球的手法和手脚动作的配合。
三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方向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运球的重点与难点: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脚步移动熟练程度以及手脚的协调配合。
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双手头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 投篮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出手动作。五抢球与打球:抢球、打球
重点与难点:准确的判断、快速的移动及合理的手部动作。六抢篮板球:进攻者抢篮板球、防守者抢篮板球 重点与难点:进攻者抢篮板球应突出“冲”,防守者抢篮板球要强调“挡”。七 二攻一重点与难点:保持距离,判断准确,动作果断,切分结合。八 一防二的重点与难点:移动迅速,动作果断,真假结合。九 三攻二的重点与难点:保持进攻队形,传、运、投巧妙结合。十 三防二重点与难点:两人默契配合抢站有利位置。
十一 半场人盯人防守的重点与难点:选择防守位置要做到人球兼顾。
十二 全场人盯人防守的重点与难点:正面的夹击、换防堵截和封锁抢占有利位置抢、断球。排球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滑步移动、上步移动、跨步移动、交叉步移动、后退、跑步移动。
准备姿势的重点与难点:两膝弯曲 重心降低并落于前脚掌。移动的重点与难点:判断 取位‘脚步移动快而准,并注视来球。
二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勾手飘球、正面上手飘球
各种发球的挥臂击球的重点:抛球稳,部位准,击球用力通过球的重心。三 双手上手传球 重点:掌握合适的击球点与用正确的手形和全身协调用力 难点:传出的球稳和传球目标准确。
四双手下手垫球 重点:垫球动作的合理选位,做到球在腹前一臂远距离及时插入球下 难点:两小臂靠拢并外旋,形成垫球平面,直臂上抬不屈肘。
五 扣球 重点:起跳和挥臂甩腕扣球的手法 难点:掌握合适的起跳时间和起跳点。六 拦网 重点:起跳、伸臂、手形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掌握好起跳的时间和判断扣球人扣球线路。
七 接发球站位“ 重点:判断落球点准确 难点:接发球一传到位。八“中一二”和边一二“战术重点:能发挥扣球手的攻击作用 难点:一传到位,二传稳准,切合时机是难点。九 插上 重点:判断“插上”与否。难点:“插上”与“回撤”的及时变换,及位置调整。十 防守站位与补位 重点与难点:根据对方发球和扣球,及时准确地做好防守站位和拦网补位保护。
十一双人拦网 重点:两人空中协调配合 难点:严密封拦 足球
一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 踢球的重点与难点: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的位置。
二 停球:脚内侧停球 脚底停球 脚背正面停球 脚背外侧停球 胸部停球 重点与难点:触球的一刹那缓冲来球力量。
三运球 脚内侧运球 脚背外侧运球 脚背正面运球 重点与难点:推拨动作是运球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四顶球 原地正额顶球 跳起正额顶球
顶球的重点与难点:上体后仰前摆,顶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五 抢截 正面跨步抢球 侧面抢球 正面倒地铲球和侧后铲球。
重点与难点:判断准确,选位恰当。利用合理的抢截方法,注意抢断后的动作衔接。六掷界外球 原地掷界外球 助跑掷界外球
重点与难点:双臂经过头上掷球,身体各部位肌肉协调用力,双脚不离地。七射门
重点与难点:起脚时机,脚法正确,准确有力。
八守门员技术:位置选择 准备姿势 移动 接球 扑球 拳击球 托球 运球 掷球 抛踢球
重点与难点:接球和扑球是守门员技术的重点与难点。
九“二过一”重点与难点:传球时机 方向准确 力量适当 切(插上)入及时。十
选位与盯人 重点与难点:人球兼顾 盯人距离合理(2米左右)乒乓球:
握拍法 准备姿势 基本步法 发球与接发球 档球与推挡球 攻球 搓球 削球 左推右攻 推挡侧身攻 发球抢攻。
一握拍法:1直式我拍:攻击型我拍 削攻型握法 直式我拍重点与难点:握拍舒适,手腕控制拍面恰当
横式握拍法:攻击型我拍 削攻型握法
横式握拍法的重点与难点:击球时拇指和食指熟练地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和转动。
二准备姿势:重点与难点:两前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基本步法:单步 双步 换步 跨步 跳步 侧身步 交叉步 重点与难点:判断及时快蹬,步法灵活移动重心。
四发球与接发球:反手平击球 正手平击球 反手发急球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正手发奔球。正手发短球 接发球
发球的重点与难点:发球的手法,发球的发力和准确的第一落点。接发球的重点: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和落点。五挡球和推挡球
挡球和推挡球重点与难点:正确的拍型,身体的协调配合,准确的线路落点。六攻球:正手攻球 反手攻球
重点与难点:挥拍发力和恰当正确的击球点。七搓球:反手慢搓 反手快搓
重点与难点:小臂和手腕的挥拍路线和用力方法。八削球:正手远削 反手远削
重点与难点:手臂、腰 腹和腿的协调用力。九 左推右攻
重点与难点:灵活熟练的移动步法和正确击球手法的协调配合。
十推挡侧身攻重点与难点:右脚向左脚后面移动熟练,侧身舒展保持正确的击球点。十一发球抢攻重点与难点:发球多变急、转,手法和步法协调配合,攻击果断有力
第四篇:学科重难点的教学解决策略
学科重难点的教学解决策略
宾小
周礼兵
在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制定怎样的教学重、难点及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成为课堂教学是否能够良好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个评判标准。也时常作为评价一名合格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时代要求的标志。通过长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了一定的心得、体验,现将其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将相关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进行再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选取最能体现该课目标的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本课的重难点。例如:人教版第三册中《节日的装饰》这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了解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虽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但我团绝大多数都是汉族,节日的气氛也不浓。我们这有些学生一直都呆在团场,从没见过其他民族和地方过节,对节日的印象只停留在吃好的、穿新衣裳、贴对联的基础上。我在课件用视频的形式展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活动,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节日里的人们,穿着与生活中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通过课件展示节日的夜晚、节日的年画等方面的内容,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学生 能描述老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四、通过学科间联系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就要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所以,我们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是突破重难点的好策略,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发现,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来共同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第五篇:折线统计图重难点解决策略
折线统计图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 冯淑惠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第二阶段教学里面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四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来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为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第二部分为折线统计图的运用。内容的编排和条形统计图的差不多,先认识,再运用,比较简单和清晰。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相似的内容编排,导致了很多教师没有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区别开来,而仅仅是当做一个知识的补充和扩充。很多教师都将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能够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目标的制定上面来看,很好地符合了《标准》里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是从条形统计图转化成折线统计图,然后再介绍折线统计图里面的点代表数值,线代表变化趋势,线越陡,表示变化越大,线越缓,表示变化越小,这个解释不错。但是接着分析数据时,很多教师都将分析数据变为读图训练。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提问学生,你从统计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美其名曰分析数据,但都是问些简单的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等没有统计含量的问题。而且每教一个统计内容都是问相同的问题。不仅是教师,就是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也都是编排这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统计观念的培养没有一点好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折线统计图只是条形统计图的升级版,相同的东西用2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那这样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何在?只看到统计图表面的信息的教学肯定是不够深入的,应该让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并能从统计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及由数据得到的结果提出合理的质疑。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一、让学生有个正确的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如果学生仅仅依靠主观喜好去做出判断,这样就不具备统计观念,那么学生的判断就会变得不合理。现在大部分学生还根本不了解统计,只是将统计看做是一种图表,能够进行提问和回答问题。但如果教师让学生意识到判断前需要先收集一定的数据,并且相信这些数据经过适当地整理和分析,能使你加深对这件事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推断,这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能够自觉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注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具备了统计观念是统计学习的前提,还得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和处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从而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统计中的“数”都是“数据”,而不是“数字”,即“数”都是有实际背景或含义的,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数字”,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给出现的“数”都赋予实际背景,使其成为“数据”。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条件,选用适合于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不要将所有的数据混为一谈。折线统计图选用的数据应该是连续性的数据,而不是照搬课本的情景与题目,进行改编。选取的数据还应注重生活实际,联系身边事例。只有统计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有可能搞好统计教学。学生自己的数据,如:我的体重身高的变化;媒体上获取的数据,如:频临灭绝物种的数量变化。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情境之中, 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数学问题,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和描述,最终解决问题。
三、注重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体会它对决策的作用。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比如医生为了准确了解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就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病人的体温,气象台为了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也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气温 „„我们不仅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还可以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分析产生的原因,推测下一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所以折线统计图学习的首要目标是: 能认识到折线统计图对决策的作用,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产生统计的需求,并且能够自己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那么完成这些活动就需要正确的统计思想观念来引导。
通过收集数据的活动,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活动,学习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折线统计图虽然只是统计教学中的一小块内容,却是系统统计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要细化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