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1: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第一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

彬县城关中学

赵新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在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知识。本章从新的角度,从不同层面上研究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问题,其内容是前面力学知识的拓展,本章主要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中主要学习杠杆和滑轮,而滑轮又是一种变了形的杠杆,故而弄清楚了杠杆对理解和学习滑轮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后面的机械效率的学习和计算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该知识点始终是中考中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本节的学习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关键。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将本节分为三个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并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初步的探究,第二课时主要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初步的应用,理解杠杆分类的标准,第三课时主要加强对杠杆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杠杆知识得到内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今后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的学习以及高中的力矩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节主要的知识点:

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如何判断杠杆向哪边下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②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③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④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杠杆的分类标准,并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杠杆进行归类;

⑤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理解判断杠杆向哪边下倾的方法,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②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感受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和体验,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求分析实验数据之间关系的方法。③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得出杠杆分类的标准和杠杆向哪边下倾的方法,体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③通过学习杠杆的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物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又应用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4、本节的重、难点: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具体应用; 关键点:学会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性实验。

四、学情分析:

1、思维分析:初三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探究学习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对探究性实验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学生思路不够开阔,对于一些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特别是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物理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知识分析: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在数学上已经学习过点到直线的画法,但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由于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加之该知识在数学中学习的时间较长,存在着一定的遗忘,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在这点上要做一定的铺垫。同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本节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这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教学中以目标为导向,有利于教学展开。

实验探究法: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分析规律,让学生领悟物理规律。分析归纳法

六、学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

七、器材准备:

常见的各种杠杆(如钳子、筷子、剪刀、羊角锤、镊子等)、铁架台、钩码、带刻度的杠杆、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八、本课设计理念: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三学生经过了一年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抽象思维等各种能力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物理情境,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科学习的特点并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教学要体现“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举例和讲解讨论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九、教学过程:

㈠课题引入:本节课从问题入手,提出帮助猿人怎样移动一块大石头和古人建造金字塔所用到的杠杆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紧接着用生活中的杠杆的例子,让学生找出杠杆的共同特点(有力、硬棒、绕固定点转动),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初步建立起杠杆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杠杆力臂的做图,以突破杠杆作图这一难点。

然后,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各种情况,强调指出初中在研究杠杆平衡时,主要以杠杆的静止状态为主,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杠杆平衡条件,写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实验完成后通过学生演练练习题,学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学以致用的精神,初步理解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再回到生活实际当中。第二课时,从杠杆平衡条件入手分析杠杆的分类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杠杆分类的标准,加深对杠杆分类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杠杆进行分类,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杠杆分类的认识和学习,最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最省力。

第三课时,进一步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杠杆向哪边下倾如何判断”同时通过习题加强学生对本节几个重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

十、教学反思:

总之,本节教学采取了学生探究性实验、信息技术等,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形象、生动、有趣,通过实验和练习,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二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 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反思二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三篇:初中物理《 杠杆 》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课标初中物理《 杠杆 》教学实录及反思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内容

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过程。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

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够让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

2、课件准备

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测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画(供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像)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师: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多吨的石块呢?

(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

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知识对它的建造进行了科学的猜测:聪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猜想行不行? 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

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克重的钩码)

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

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相信吗?

生:相信(但也有个别学生微微摇头表示不信)。师:好,咱们就让实验现象来证明吧,谁上来操作一下?

(一生上讲台演示,钩码把铅球吊起,当学生吊起铅球时,教师指着这一装置问其他同学。)

师:谁知道我们在物理上如何来称呼这类装置? 生:杠杆。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杠杆。(板书课题:

12、4杠杆)

[从学生熟悉的金字塔入手,并通过自制教具的模拟实验,成功地创设了情景,既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激发起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渗透了情感教育。]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杠杆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同位间或前后位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很积极地进行交流)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一:杆称、跷跷板 生二:压井杠、撬撬棒

(教师再补充几个例子并板书出这几种杠杆名称。)

师:由此可见,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师板书:

一、认识杠杆)

(投影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杆称、跷跷板、压井杠、撬撬棒)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常见杠杆,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同位间讨论一下。

(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同位间讨论并交流。)师:谁来说一下? 生一:都有一个固定点。生二:都可以转动。

生三:杠杆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生四:杠杆的杆的组成材料都很硬。师:现在请同学们画出所投实物的示意图。

(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的画法并投出。)师:这几位同学的示意图基本一样,唯独跷跷板的画法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跷跷板的示意图画成一条直线? 生:可以。

师:现在,你认为杠杆还有别的共同特征吗? 生:都有一根硬棒。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你能不能根据杠杆的共同特征给它下个定义呢?

生一: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生二:我认为应该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要板书杠杆定义。)

[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二、使用杠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杠杆实际就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你看,这个装置是杠杆吗?(出示实验室杠杆装置。)生:是杠杆

师:认识了杠杆,想不想使用一下?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使用杠杆。

(教师板书:

二、使用杠杆,并演示使用杠杆,在杠杆的左侧挂一钩码,右侧用一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拉动杠杆。)

师:你们发现我两次使用杠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吗? 生:拉力的大小、位置不同。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

师:看来我们要使用杠杆,只知它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不够的,要解释上述现象,还需学习杠杆的更多知识。

(演示:使杠杆一端挂钩码,一端用弹簧称拉着,并使杠杆处于静止。)师:现在杠杆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生:静止

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杠杆处于静止时的状态称为杠杆平衡。(板书:

1、杠杆平衡)

师:现在我再次使用杠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演示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时拉动杠杆的情况,再演示在同一位置用不同方向的拉力拉动杠杆的情况。)师:两次拉动杠杆时,杠杆处于平衡吗? 生:杠杆处于平衡。

师:每次的实验中有哪些不同现象发生? 生:拉力的大小、拉力的方向、拉力的作用点。(师板书学生回答内容。)

师:看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与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研究杠杆平衡时它们的关系,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杠杆。(投影撬棒撬石头的例子。)

师:现在,我们以撬棒为例,在撬棒上描述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师板书出撬棒撬石头的示意图。)

师:所有的杠杆都有一个固定的支点,我们在物理上就把这一固定点称为“支点”,用“O”来表示。哪位同学能上来画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学生上黑板作出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为区别F1和F2的不同,谁能给这两个力起个名字,并说出原因? 生:把F1 称为动力,因为它能使杠杆转动,是主动的;把F2称为阻力,因为它阻碍杠杆转动,是被动的。

师板书动力、阻力

师:(师带头鼓掌)老师鼓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二是回答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看图,力的方向实际上也就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夹角θ,你们看,能把力的方向θ和力的作用点OA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因素来研究吗?(学生表现得有点迷惑)

师:你看我作一条辅助线,(过支点O向F1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于点O),现在构成了一个RTΔOAC,角θ和OA、OC能否建立起联系呢? 生:能。Sinθ=OC/OA。

师:很好,上式也可写为OC=SinθOA,这样OC的变化就可代替OA、θ角的变化,我们在物理上把OC称为杠杆的力臂,谁能说一下力臂是怎样作的?

(生重述力臂的作法。)

师:刚才我们所作的是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在物理上称为动力臂,那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什么? 生:阻力臂。

(引导生作出阻力臂,并强调力的作用线是可延长或反向延长的,师简要板书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被称为杠杆的五要素。(教师用大括号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括起来,并板书

2、杠杆五要素)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生活中常见杠杆的五要素描述出来。

(师投出生活中常见杠杆实物图,学生练习杠杆五要素的画法,教师评析并矫正学生的不当做法。)

[力臂的引入合情合理,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力臂引入的必要性,学生学会了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杠杆

投影一幅漫画:大力士与小男孩比赛推门。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累了?现在大家放松一下,看一幅漫画,请你充当裁判,看看谁将获胜?(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生:小男孩

师: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你们:你充当他们两人的裁判有什么迷惑的地方?

生:为什么大力士推不过一个小男孩?

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小男孩有特异功能?请同位间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师: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生一:大力士和小男孩作用在门上的作用点不同,导致了大力士的失败。生二:他们作用在门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也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生三:门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他们两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不相同,这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学生参入到漫画所创设的情景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师:你能上来画出门的示意图并标出杠杆五要素吗?(学生三上黑板画出杠杆示意图。)

师:从杠杆示意图和小男孩获胜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力臂越长,所用的力可能越小,力臂越短,所用的力可能越大。师:由此看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存在着某一关系时,杠杆才会平衡。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杠杆。(师板书:

三、探究杠杆)

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针对我们上面对杠杆平衡的讨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师板书:提出问题:F1、L1、F2、L2存在何种关系?)

师:要研究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这几个量放在一个等式中去研究。例如X=Y的形式,X可以代表一个量式几个量的关系,同理Y也如此。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F1、L1、F2、L2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同位间讨论交流一下。师: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想? 生一:F1?L1=F2?L2 生二:F1+L1=F2+L2 生三:F1—L1=F2—L2 生四:F1/L1=F2/L2 生五:F1/ F2= L2/ L1

[等式概念的引入,降低了猜想的难度,为顺利突破难点作了铺垫。](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关系式,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所猜想的五个关系式,发现生五的猜想是生一猜想的另种表达,可看作同一种猜想;并根据日常中两个量的相加或相减时其单位必须相同的条件,得出生三和生二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因此,生

二、生三和生五的猜想不需再检验了。)师:以上关系式只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猜想是否准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通过实验验证上述关系式,需要获得哪些实验数据? 生: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师:现在我们每组都有带刻度的直杆、钩码、铁架台、光滑的圆轴。要获得我们所需的实验数据,如何去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实验方案演示给同学们看一看。(一小组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并讲解。)

师: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行不行?你对他们组的实验方案有何建议? 生一:他们的实验方案可行,不过在使用杠杆前应调节杠杆平衡,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水平。

师:难道是杠杆倾斜静止就不算是杠杆平衡吗? 生一:对。

师:同学们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生二:只要杠杆处于静止就算杠杆平衡。我认为杠杆水平的目的是因为

可以直接读取力臂的长度,即挂钩码位置的刻度值就是力臂的长度。(教师带头鼓掌,对生二精彩发言表示肯定和祝贺。)师:谁还有不同的建议?

生三:我认为方案中还应有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师:你们小组设计了吗? 生三:设计了。

(教师拿来投在屏幕上。)师:你们为什么要设计三次实验呢?

生三: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只有多次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师:谁还有不同的建议或疑惑的地方?

生四:我有一问题:不知杠杆哪端的力为动力或阻力? 师(面向其它学生):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五:哪端都可以。因为杠杆两端的拉力都是钩码的重力,动力和阻力只要我们规定就可以了。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就规定杠杆左侧所受的力为动力,杠杆右侧所受的力为阻力。现在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出炉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现在进行实验,不过,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合作。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实验,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方式,检查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实验完毕,教师投出实验结果。

师:我们如何利用实验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把所得数据代入生一和生四的猜想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师:现在你们就利用所得数据去验证猜想吧。(学生动手验算,同位交流结果。)师: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生一的猜想是正确的,即F1? L1=F2 ?L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此关系式称为杠杆平衡条件(教师板书: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下面,我们利用此结论做一下练习。(练习:

1、利用讲桌上的实验装置,变换杠杆一侧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让学生回答出另一侧钩码的个数或位置,练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金字塔建造历史的猜想及钩码吊起铅球的原理。)

四、应用杠杆

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请欣赏一段录相。(教师放一段“应用杠杆”的影片。)师:通过观看影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一: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教师板书三类杠杆。)

生二:通过影片我知道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

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的力臂相等。

生三: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生四:生活中的羊角锤、铁皮剪、起子、钳子属于省力杠杆,船浆、镊子等属于费力杠杆,自行车上的车把、车闸、后货架上的货物夹等属于省力杠杆。

[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小结

师:本堂课已接近尾声,到了我们谈收获的时侯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没有解决?说出来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一:我知道了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生二:我知道了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且明白了省力杠杆省力但要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要省距离的道理。生三:我懂得了用实验验证猜想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来描述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四:我有一个迷惑的地方:在实验时为什么要用这装置?使用别的杠杆不行吗?

师: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你们先小组间交流一下。(小组间进行积极交流。)

生一:因为这一装置简单,并且可以直接挂钩码,通过钩码的重力来表示作用力。

生二:因为这一装置可以方便读取数据,例如可以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不过,也可以用其它的杠杆来做此实验,例如,我们可以把杠杆的支点放在一端,另一端用弹簧称向上拉,钩码可以挂在杠杆的不同位置上。师:(面向其他同学)你们说可以吗? 生:可以(有部分生说不可以)。

师:可以用此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过,向下的阻力还应包含杠杆的重力。

(听到这里,一生马上举手,想必是有疑问。)生:我们做实验时的那个杠杆的重力为什么没算进去?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你所说的那个杠杆的支点在它的中点上,杠杆左右两端的重力及其力臂都相等,所以不影响杠杆平衡,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杠杆的重心在它的中点上,而支点也在中点上,其重力的力臂为零,杠杆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也为零,因此不会影响杠杆平衡。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响亮地、自信地回答)没有了!

师:这节课我们师生齐心协力地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关于杠杆的学习任务,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去发现物理中蕴含的乐趣,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师生交流互动互惠,老师和同学共同分享新知,促进学习,达到师生、生生间知识的共识、共享与共进。]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但是,我感觉我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忽视了评价的三重功能:一是让生知道“对”与“不对”;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给学生

指明研究方向。

第四篇:【教学反思】杠杆_物理_初中_万新恒

教学反思

杠杆是初中力学部分简单机械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学生理解与杠杆相关的知识程度对学习简单机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认识杠杆”部分采用接受式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发现式探究,本课分别以这两种形式进行了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工具,既把生活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之情,又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如学生带来的榨蒜泥器就是我未见过的),真可谓“教学相长”!

3.在“认识杠杆”的教学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了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教”不是教材的“留声机”,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通过先让学生指挥教师画“撬大石块的棍”的五要素,再观看课件中画铡刀的五要素,最后由学生自己画玩具跷跷板的五要素,有效地突破了画力臂这个难点。

4.本节课的重点放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现象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

作为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流程。要多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多展示一些问题,多创设几个冲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所想又有学生未想到的,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场所,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示例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示例

杠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

一、什么是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的学习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有很多:

那么,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出示动画场景,针对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得出杠杆关键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

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阻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回头再分析刚才动画场景中各机械的支点和力臂(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2.关于力臂的教学:

教师: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出示动画实例:

动力臂阻力臂(板书)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总称为杠杆的五要素。

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臂意图和力臂的画法)。和阻力臂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

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

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那么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实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实验装置如图

(边说边演示)这里有一杠杆,中间十字交会点就是杠杆的支点O,O点左、右边每隔10厘米有1条虚线将杠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2个挂在杠杆左端第三格上,作为杠杆的阻力

。剩下的3个作为杠杆的动力

,若使杠杆平衡,这三个钩码

刚好挂在右端第2个格上。改变阻力臂和阻力的大小,继续实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将实验结果填在表格内: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板书)

用比例式表示力的几分之一。,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

(板书)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四、总结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下载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杠杆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杠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杠杆教学反思篇1有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又没有注意到。如竖直......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1 《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1 今天下午的自习课,决定在六(2)班上新课《杠杆的科学》。由于昨天在六(1)班上课比较成功,所以对今天的课信心满满,让学生拿走实验器材就去上了。第一步,认识杠杆和杠......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谭国林 杠杆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学生对杠杆相关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对学习简单机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教材......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力学机械。本课首先让学生认识杠杆,解杠杆的三要素,实践中得出杠杆的使用中的省力条件,再通过杠杆尺,解和掌握平衡条件。整个的学生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参......

    九年级上物理杠杆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九年级上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白道口二中李国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