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2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第一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49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比较准确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情与教材分析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拟以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师:请四人小组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根据学生观察、交流、摸一摸,感受物体的特征。请学生分别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并且帮这四种图形取名字。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师:谁愿意介绍哪类物体的模样?

(1)每一面都是平平的,四面都有尖尖的角。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2)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还有不同的数法?(2、4、6面)(3)质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师:这两个物体能不能放在一起?(不能)生1:长方体比较长,正方体比较短。

生2:发现两个正方体合起来就是长方体,长方体中间切开就是两个正方体。生3:正方体每一面都一样大,而这个图形的上下左右都不一样大。师介绍四四方方的这个图形叫正方体。长长方方的这个图形叫长方体。【设计意图: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2、圆柱的认识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介绍另一种图形给大家认识。(生介绍圆柱)

生1:这个侧面是有点圆圆的。

生2:上面下面是一样的,都是圆的,里面像一根柱子。师追问:谁再来说说它的模样? 生:上面一圈圆圆的,下面也一样。师:圆柱侧面长长的与长方体长长的一样? 生:长方体是平平的,圆柱是弯弯的。师:圆柱的圆面与长方体平平的面一不一样? 生: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方的。

师:圆柱和一个康师付方便盒比较,它们的形状一不一样? 生1:圆柱上下一样大,这个方便面盒上面大,下面小。

师:像这样上下一样大的,有两个平平的面,身体又是圆圆的,我们把它叫做圆柱。

3、球的认识

师:还有哪类物体没有介绍?(球)师:你来说说它的模样?记大家记住它。

生:它的模样是圆的,它不你正方体一样有尖尖的角。生:它是圆溜溜的。

师:请把圆溜溜的的物体放在桌子上。像这种也是圆溜溜的物体。(师拿圆柱和球)

生:圆柱有平平的面,球没有平平的面。师介绍像这种圆溜溜的的物体我们把它称为球。师质疑:光盘和皮球一样吗?到底叫球还是叫圆? 生:不一样。

生:球是胖的,而光盘是扁的。生:很扁的叫圆形,很胖的叫球。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师:同学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现在,请小朋友看屏幕:

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图形。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了较多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手拿球拍,上面分别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动,绕导教室一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球拍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拍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球拍上的圆柱和放在球拍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无法滚动;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球拍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球拍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初步地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设计意图:以连一连的形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2、可爱的机器狗

【设计意图:以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行辩认,并统计出个数。】

3、摸一摸,猜一猜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4、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拼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可以交流一下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做一做

师:想不想这4种形状的物体都留在我们的课堂。有橡皮泥把它们的形状捏出来。

让生展示作品并介绍它们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一)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第二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第三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1 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48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爱大家今天都准备了许多学具,老师这也有,不过这些都是一位小朋友准备的。(课件展示动画)贝贝准备的 2 东西太多了,他想请一位小朋友帮他分一分类,看看他有什么要求?(按形状相同分)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在他帮贝贝的时候,我们也别闲着,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但要注意:把最容易掉的一类留在盒子里。(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

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共同的名字,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 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4.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刚才老师问过几个分的又快又好的小组,他们都有一个秘诀,那就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特征来分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交流: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4.数一数。

课件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了4样物品,这节课就是来研究这4样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看一看:请大家举起和这个形状一样的物品?(教师演示)

2.说一说: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认为手中的物品和我的物品形状一样?这些物品哪些方面长得一样?

3.讲一讲:为什么一样?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剩下的3样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认一认、数一数。请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

2.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个人简介:

王艳红,女,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太谷师范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她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人生格言是: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教师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第五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观察中,学生能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确辨别。

教学准备:

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以及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把它们都带过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什么呢?

(二)知道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说出来!

(三)分一分

师:这么多物体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呢? 师:谁能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带了很多物体,那么请小组合作,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四人小组把你们带来的物体一起放在白纸上,①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能行吗?

师:分好之后请组长数一数,你们把物体分成了几堆?

【这一环节在上的过程中,我事先没有让他们把这么多物体分成了几堆,而是在分好之后我临时加了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听到了这个问题,就开始数起来了,这样一则:浪费了时间。二则:使课堂纪律很乱。后来经指导指点后觉得应该在操作之前就提出这个问题,这样不会使课堂很乱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操作感知

(一)认识正方体

1、找正方体

师:我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了一起,其实他们每一堆都有自己的名称,知道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什么吗?

【之前我设计的那一句话是:这一堆物体叫什么吗?后来总觉得很别扭,这样问学生会觉得老师拿的那个物体名称叫什么,而事实上我所希望的是学生回答这样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在上课的时候我没有改过来,现在想想还是这句好】

师:你能在学具袋里找到正方体吗?

2、摸一摸,感知正方体

师:请你拿起正方体,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正方体,等会儿老师请你来说说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看了,摸了之后,谁能告诉我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正方体是正正方方

生2:正方体有6个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3: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大小相等,一样大小的(师:怎样可以知道正方体的六个面相同的 生:把其中一个面取下来比一比

师:那老师就按照你说的方法把其中一个面取下来比一比 ——正方体模型实物演示,发现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发现,现在老师来概括一下,你们来评一评老师说的对不对?

师:正方体是……

——边说边出示正方体立体图 师:我说的对吗?

3、找一找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呢?

2、认识长方体(1)、说一说

师:这堆物体的形状和正方体很像,谁认识他们啊? 师:说的真好,这样形状的物体就叫做长方体(2)、找一找,看一看 师:请你从学具袋里找到长方体

(3)、摸一摸,感知正方体

师:请你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是怎么样的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3: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相等(4)、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3、自主研究圆柱体和球体

师:这一堆像球一样的物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球体

师:最后一堆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呢?有小朋友知道吗?(你的知识可真丰富!)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做做小小研究家,每一组小朋友研究一种物体(球体或者圆柱体)

师:研究什么呢?按照老师的两个要求去研究: 1: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2:在生活当中我看到过……的这样的物体是……(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立体图并适时板书)(2)、讨论:圆柱体和球滚得一样吗?

4、出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呢?

师:这四种立体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内容——(板书)认识立体图形 师:这几种立体图形脱掉了花衣服以后,就是这个样子,你还认识他们吗?

师:请你闭起眼睛想一想,然后睁开眼睛想一想,你想到得和看到得一样吗?

5、物归原主

师:刚才老师有两件东西忘了取出来了,现在请你把他们放到和他们形状相同的那一堆里面去好吗?(打印好得腰鼓图片和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盒子)

三、研究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一)查一查

师:刚才的分类都对吗?不对的小组现在能摆对了吗?

(二)搭一搭

师:有这么多的物体我们用他们来搭一个漂亮一点的图形怎么样,搭好之后再给他们取个名字好吗?

(三)说一说

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发现吗?(如果不能,教师及时提示,正方体长方体搭起来容易还是球圆柱体搭起来容易呢,为什么?)

四、全文小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呢?

五、课后练习

师:在我们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也在前面偷偷听黄老师讲课呢,我们去认识认识他们好吗?(出示小狗,机器人的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正方体: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立体图)

长方体:6个面,对面相等

(立体图)

球体:曲面,没有平平的面,能四面八方滚动

(立体图)圆柱体: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曲面,会滚动

(立体图)

教学后记

这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学生发言也很精彩,可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可能就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味不够足吧。当我出示正方体的立体图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这个不是正方体,那一面斜斜的。我当时只是说:是老师画画的技术不好,应该要画的更正一些。后来经过指导老师指点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说的是正方体的立体图中的侧面斜斜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学生看到过正方体的实物,但可能却是第一次看到正方体的立体图,其实教师在出示立体图之前可以让学生举起正方体模型从不同角度看看正方体,这样有了印象之后,学生在头脑中会重现正方体的形状,然后老师再出示正方体的立体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在“实物——印象——图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存在些运用小组合作方法,但是情况不尽人意的地方。没仔细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及各个实施步骤,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秩序较混乱,有些环节甚至未达到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好好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要感谢实习组的每一位老师以及原任老师。在我上了第一次试教时,同组的老师帮我修改教案,想教学设计,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原任老师还找出几年前的听课笔记给我翻阅,拿来课堂实录给我看,实在是很感动。我的指导老师对我写的每一次教案,每一句话她都替我斟酌过,真的很感谢他们。

下载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转)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模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单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 执教者:李有军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文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册教科书第34~35页内容,认识图形(一)。 一、设计思想 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进行观察、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张钟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P32~P33的内容,练习五P36第2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