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字句被字句
“把”字 句
什么是“把”字句:
1.谓语动词牵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2.“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由于某种动作或原因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货状态。(1)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好。=治理海河+海河好了(2)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收拾房间+房间状态(3)孩子吃糖把牙吃坏了。=吃糖+牙坏了(4)他把盘子端着。=端盘子+端着状态
3.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5)老张把炉子生上了火。(6)他让买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7)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
“把”字句有四个特点
1.谓语不能是简单形式:
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1)带不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2)带宾语:把老虎打断了一条腿。(3)带状语:把毛衣往包里塞。(4)带动态助词:把茶喝了。(5)动词重叠:把情况说说。
(6)动补型双音节词:不要把直线延长。/把战线扩大。2.“把”字宾语的特点:
“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1)可以说:把那支铅笔给我。(2)不能说:把一支铅笔给我。
如果用无定、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3)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4)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语义上,“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以是工具、处所、与事、使事、乃至施事。
(5)服务员一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受)(6)涂来抹去,把笔都弄坏了。(工具)(7)他把地面都铺上了地砖。(处所)(8)我还没有把衣服钉上扣子呢。(与事)(9)小伙子一番话,把大娘乐得合不上嘴。(使事)(10)怎么把个小偷跑了。3.构成“把”字句的动词: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联系动词(有,在,存在,是,像,姓,属于)和感受动词(赞成,知道,同意,觉得,相信,希望,主张,要求,看见)不能构成“把”字句。
即: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一般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能够带表示结果的不予或宾语。没有处置义的动词比较少见。---一出门看,便把稳慰问对象忘个一干二净。---只把目录看了一遍。
4.能愿动词、否定词的位置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他愿意把青春献给家乡的建设。---他没有把衣服弄坏。---为什么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熟语性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当人呢?---把这不当回事儿。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1)把眼睛哭肿了。
(2)我的故事把在座的朋友都讲哭了。(3)汽车把一棵小树撞倒了。(4)我把来信读了一遍。(5)花匠把空地都种上了鲜花。(6)他把一大堆衣服洗干净了。(7)解放军战士把落水儿童救到了岸上。
“被”字句
什么是“被”字句:
1.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货单用被的被动句。2.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1)树叶被风吹跑了。(2)我被那诚恳的言词打动了。(3)衣服给雨浇湿了。(4)地上的水叫太阳晒干了。
(5)一夜之间,许多座百米以上的沙丘风搬到十公里之外。(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被人的力量震撼了。
“被”的变体:
书面语:
1.“被、所”的格式:
(1)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口语:
2.“被、给”的格式:(2)杯子被我给打碎了。
“被”字句的表义:
1.一般是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事情。(1)他被自行车撞了一下。(2)衣服被雨淋湿了。2.现在也用于表示如意的事情。(3)他被选为人民代表。(4)妹妹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被”字句的特点:
1.谓语不能使简单形式: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1)带补语:苹果被大风吹掉了。(2)带宾语:西瓜被切成四块。(3)带动态助词: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4)补型双音节词(前有能愿动词或时间词语):
---这样免不了被领导批评。---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2.“被”字句的主语特点:
“被”字句的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可以说:那支铅笔被我弄断了。---不能说:一支铅笔被我弄断了。
有时候,主语在形式上好像不定指,但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仍然可以看出它是定指的。
---张妈买了三株花,一株被孙子折断了。---树上的一支鸟被吓跑了。
“被”字句的主语有时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受事。---教室里被搞得乌烟瘴气。---他被人家剪了辫子。3.能愿动词、否定词的位置
能愿动词、否定词、时间词作状语,只能置于“被”字前。---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1.经常可以互相变换:
---她把碗筷打破了。→碗被她打破了。
---美国队把巴西队打败了。→巴西队被美国队打败了。2.有些祈使句不能变换。---你把这些东西扔掉。
3.有些光杆双音节动词和感知动词构成的“被”字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你的要求已经被公司批准。---上级的意图被我们理解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融合:
(1)老梁被钉子把手扎破了。(2)他被小偷把钱包偷走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区别:
1.从概念上,如果我们用“甲”代表施事,用“乙”代表受事,“把”字句 的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而“被”字句的格式是“乙被甲怎么样”。“把”字句的主语是施事,而“被”字句的主语是受事,当然表义相同也可以互换。
---我们把敌人消灭了。敌人被我们消灭了。---我把那本书弄破了。那本书被我弄破了。
2.从表达意思上,“把”有处置的意味,即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对“把” 所带词语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被”往往说明主语有什么遭遇,也就是说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对主语不利货有所害,或主语不愿、不乐意、不愉快。
3.两种句式强调点不同,“把”字句由于把动词的受事提到动词前,它的强 调点是动作行为的结果,“被”字句由于把受事提到主语后,强调受事。---小孩吃饱了饭。(不是受事)---小孩吃光了饭。→小孩把饭吃光了。饭被小孩吃光了。
练习:
(1)他把剩下的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手里。(2)那个人把嗓子喊哑了。(3)他的自行车被小偷偷走了。(4)我们连队把敌人的碉堡攻破了两个。(5)敌人的三个碉堡被我们攻破了两个。(6)他提的这条意见没有被采纳。
第二篇:被字句和把字句定稿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____微课教学设计
青龙小学
邓雪莲
教学目标:
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教学难点:
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亲爱的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2.我们先来看两个句子。
我把弟弟背起来了。
弟弟被我背起来了。(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说法不同)
二、新授
1.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格式:谁把谁怎么样
主动者 被动者 动作部分 例:妹妹把苹果吃了。
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被字句的格式:谁被谁怎么样 被动者 主动者 动作部分 例:苹果被妹妹吃了。
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2.“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
一找主动者和被动者,二换主动者和被动者,三换“把”或“被”,四将动作部分全抄下,五查是否通顺和漏字。3.例题
(1)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改为: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被字句)
(2)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雨伞被我弄丢了。(被字句)改为:我把雨伞弄丢了。(把字句)
三、提醒
1.在互换时,句子中所有的成分不能丢掉。2.在互换时,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四、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了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
第三篇: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的方法
关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练习,我记得在第二册语文练习中已经出现过了,人教版第三册的《语文园地七》再次出现了两种句式的互换练习,可见它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学生熟练掌握,下面介绍一下我在以往教学中的体会: 一是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二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
例如:风 把 树叶 吹落了。(把字句)
主动者 被动者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被动者 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三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四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到把“陈述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关学习要点,例如:小明借走了我的铅笔。(陈述句)
小明把我的铅笔借走了。(把字句)
我的铅笔被小明借走了。(被字句)
(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
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7、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8、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二)“被字句”换“把字句
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6、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7、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8、船上的食物很快被他吃光了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把”字句
“被”字句
2.指导员交给我们一项光荣的任务。
“把”字句 “被”字句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把”字句 “被”字句
4.我记住了这个教训。
“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阶梯训练
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2、白公鹅扯走了我的钓鱼竿。
3、他撕破了我的作业本。
4、小明捡起了地上的纸团。
5、敌人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2、小敏家的白公鹅扯走了我上了鱼饵的钓鱼竿。
3、他怒气冲冲地撕破了我放在桌子上的语文作业本。
4、六年级的小明轻轻地捡起了我扔在地上的纸团。
5、狡猾的敌人挡住了我军向“五·一八”高地前进的道路。
三、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聪明勇敢的猎人把三只凶恶的狼打死了。
2、我们把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克服了。
3、他把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我。
4、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把我军冲锋的道路锁住了。
5、我把掉在地上的那支精致的钢笔捡起来。
四、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束鲜花被我送给了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2、那只受伤的大雁被更羸惊吓得掉下来了。
3、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4、一只正在偷吃的大田鼠被猫头鹰紧紧地抓住了。
5、掉在地上的面包渣被一群小蚂蚁扛走了。
五、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位落水儿童被隔壁的王叔叔救起了。
2、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3、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练习:将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植树小组把一百多棵小树苗种下了。(2)李勇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地完成了。
(3)《白雪公主与七矮人》这个故事把“书虫”王智迷住了。练习: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小羊被我从麦地里赶出。(2)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3)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把字句、被字句专题练习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毁了。
2、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
第四篇: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例句:
1、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2、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甲把乙怎么样”。
从意义上说,把字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把”后面的宾语就是被处置的对象。上面的例句“遮住了”是对“太阳”的处置;“收拾干净了”是对“屋子”的处置。
把句子改为“把”字句。
1、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2、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3、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4、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5、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6、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被字句:
例如:
1、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2、屋子被收拾干净了。
被字句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乙被甲怎么样”;一种是“乙被怎么样”。
例如:
1、树叶被风吹落了。
2、树叶被吹落了。
3、碗被弟弟摔坏了。
4、他的肩上被打了一拳。
把句子改为“被”字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5、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6、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7、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的方法:被字句和把字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立的。所以把句中的宾语与主语互换位置,“把”改为“被”
将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第五篇:把字句被字句
把字句与被字句练习
例: 大 水 淹 没 了 庄 稼。
(什么1)(动 作)(什么2)
把字句:大水把庄稼淹没了。
被字句:庄稼被大水淹没了。方法1:
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
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1)改为把字句:什么1+把+什么2+怎么样(2)改为被字句:什么2+被+什么1+怎么样 方法2:
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 “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练习: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这道难题终于被我解答出来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7、我的作业从头到尾都被老师用红笔批改了。
18、灯光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我的文具盒。
20、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21、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2、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23、乌云遮住了太阳。
24、李强被一本好书吸引住了。
26、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空军击落了。
25、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五(1)班被五(4)班打败了。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2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22、小洁把刚换下来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3、雷锋把一个迷路的小孩送回了家。
24、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25、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26、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27、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
28、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
我会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1 夕阳染红了西天。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3 战士们消灭了敌人。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5 少先队员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6 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7 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8 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9 树木挡住了风沙。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11 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12 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缩写就是去掉句子中所有的修饰词语,留下句子的主干部分,使其成为最简短的句子。扩写与缩写相反,扩名则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明确。
怎样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
(4)“怎么样”的前面;
(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
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海娃非常高兴。(“怎么样”之前)
海娃高兴极了。(“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
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又如:“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
第一,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缩句
1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或者单句压缩成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这是一个大家认识都比较一致的关于缩句的概念。但是,在如何准确的把握这个概念,以及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往往各执一词,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至于会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镜头。
因此,我们为了能准确的把握这一个概念,应该先达成三个共识。 1.1 我们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的较简单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长句。以便能更好的掌握汉语。
1.2 在缩句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掉的是句子的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保留其主干。 1.3 压缩后的句子,在其意思的保留上必须和原来的长句基本相同。保持句子的清晰和完整性。
2.我们的误区
我们在对缩句的理解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有如下的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2.1 缩句练习就是句法的分析。
2.2 缩句就是把所有的附加成分都减去。浓缩的就是精华。
所谓同位词组,即由两个部分重叠在一起,指示的是同一个事物,作同一个成分。在作这样句子的处理时,只要保留能表示人或物的主要词语即可。如“身穿整洁服装的工人叔叔一起去参加工厂的奠基大会。”在此句里,缩为“工人参加大会。”就可以,若缩为“工人叔叔参加大会”也行。
对于时态助词的处理。一些表示小、时态的词,如“着”、“了”、“下去”等,要予以保留。因为它们附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时态。如“叔叔在今年夏天到了北京”若缩为“叔叔到北京”,其意思就和原来的有差别。
对于连动词组的处理。连动词组是指两个动词直接连用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主次之分。只是在动作上的先后而已。如“走上去握手”,都表示干什么,应予以保留。 对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处理。
“把字句”和“被字句”都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句型。“把字句”的作用是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面,以加强动作的结果。而“被字句”的作用是以“被„„”为状语,用“被”引进主动者,同时指明主语是被动者。所以,在缩句的过程中,“把„„”“和被„„”都成了句子的主干,都要予以保留。 对于兼语词组的处理。
兼语词组指的是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连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
如“让我走”等。在“妈妈托在城里的叔叔给我捎来了一件毛衣。”此句子只能缩为“妈妈
托叔叔给我捎来了毛衣。” 对于后补词组的处理。
后补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后一个部分补充说明前一个成分。如“干的好”“听得不清楚”等。在对于此类的句子缩减中,应加以保留,否则意思会觉得别扭。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如“我笑得流下了眼泪。”后面的“流下了眼泪”是对“笑”的补充说明,可以减去。其意思会更加的简洁。
其实,在具体的缩句中,针对不同的句子,我们要做不同的处理,但应保持和原来的句子意思基本不变。浓缩的不一定就是精华。缩句练习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11、小螃蟹悠闲自得地挥舞着两只小钳子。
12、小鸟在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14、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15、五彩缤纷的气球迅速飘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1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8、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
19、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20、其实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
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 ”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