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

时间:2019-05-12 21: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

第一篇: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

小学语文阅读课点评关注的“三少” 与“三多”

——《那只松鼠》的评课反思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人和小学

李晓娟

【摘要】研读文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要一拿起课文就想老师这节课应该教什么,而是要思考课文哪些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标和难点的重叠处就是我们要确立的教学目标。上课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老师的串讲追问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一个个教学环节,可用思维导图和导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体验参与,最终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迁移运用。课堂的环节应该有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老师多,关注学生少;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教案多,关注课标少;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认知多,关注运用少。

【关键词】评课

老师与学生

教案与课标

认知与运用

【引言】我们学校教研活动陈春华老师上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那只松鼠》,我负责评陈老师的课《那只松鼠》,并在教师交流会上发言。这次返校实践研修抽时间打成了电子文稿,再次翻读我的评课稿。【正文】

经过小语脱产置换三个多月的培训,学习一些实用的教学理念。比如:研读文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要一拿起课文就想老师这节课应该教什么,而是要思考课文哪些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标和难点的重叠处就是我们要确立的教学目标。上课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老师的串讲追问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一个个教学环节,可用思维导图和导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体验参与,最终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准确的讲是学习内容,应该是语文本体性知识为主,即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语言文字运用。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应该是边缘作为渗透。课堂的环节应该有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我再次读读那时我对陈春华老师《那只松鼠》的评课稿。当时认为很完美的一堂课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一、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老师多,关注学生少

我作为听课和旁观者,站的观察平台有点居高临下。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课,从教案的精美设计来看课,从课堂的完美结束来看课。关注了老师教案的设计,字体的隽美,主线的贯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堂无可挑剔的好课。

到底一堂好的阅读课标准是什么?有的说一堂好课的根本标准不是“教师教得精采”,而是“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其基础标准不是“内容多、效率高”,而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要标准不是“预设得多么充分”,而是“生成得多么有效”。现实标准不是“用了很多信息化手段”,而是“落实了深度融合”。深层标准不是“弄懂了全部问题”,而是“产生了新的问题”。

有的说一堂好课应依据本体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目标简明、聚焦。不仅关注理解,还强调运用。

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具体内容。关注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 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身心特征。

但我的评课稿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少。老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有什么知识增长点训练?老师引导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过了学会了没有?应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作业反馈情况上来评价这堂课。但评课看课中这种做法几乎没有。

二、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教案多,关注课标少 以下是我剪辑的评课稿重点内容。

教学目的就只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就是目标二,抓关键词感受人物的心灵美。教学难点拟定的是: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揣摩父亲的心理。重难点是本堂课授课的宗旨和准绳,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

陈老师上课开始用动画引入,感受松鼠的活泼可爱,给学生留下松鼠真是讨人喜欢的,有要看,甚至要拥有的感觉。复习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两个关键动词“捉”和“放”,围绕这条线概括主要内容。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着这个主问题,延伸情感,训练说话和朗读,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时,采用了精读感悟的教学方式,通过抓关键词感受人物心灵美。捉的时候心情异常高兴,开心;放的时候“咬咬牙”,女儿的饱含深情,究竟有哪些情感?最后结语:关爱动物。

陈老师的《那只松鼠》课堂亮点:

1.全文贯穿一条线,注重文本朗读与品味。2.前后照应,课堂结构严谨。3.教态大方,语言柔和。

整个评课内容几乎都关注教案和老师课堂实施教案设计的过程。站的平台是老师,是授课人怎么样,老师对教学设计践行得如何,关注了教案的完整和精妙,没有从年段目标来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四年级上册属于中段,《那只松鼠》属于阅读中的精读课,即阅读又分精度、略读。看看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语用”有哪些要求,并且看看要求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考虑到的,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只松鼠》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2011版课标对中段精读课有什么要求呢?在听课、评课前应该主动去阅读分析,那落实到具体的这一课,应该抓哪几个“语用”训练点呢?

中段阅读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那只松鼠》是中段的一篇精读课,而精读课的课标要求应抓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针对这个要求,我在看看我的评课稿。陈老师做到了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来读懂文意,概括主要内容,通过对“捉”、“咬咬牙”、“放”、回到文中句段的朗读,角色扮演,模拟说话,训练语言表达,三、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认知多,关注运用少 评课时站在教师角度,站在教案角度,更多关注的是老师教得怎么样,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没有走出这个圈子,跳出课外,看看学生从老师教的知识点获取了多少,并能内化运用了多少?所以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认知环节的多。认知过后,学生对知识应该有个实践过程,实践中习得能力,然后将这种能力迁移到课外类似的相关材料阅读理解。陈老师的《那只松鼠》在认知这个环节做得很到位,很扎实,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松鼠的可爱,角色换位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对课文的朗读,感受文中人物饱含的复杂情感,这个环节用了课堂时间的30分钟左右,本堂课的重点是抓关键词感受人物的心灵美。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去抓关键词,哪些词最能体现人物心灵,对人物心灵美的熏陶感染应该是渗透,不应该作为课堂主体。语文课,并且是精读课,应该让学生精读中对词句进行理解、抓关键词进行文意把握、根据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朗读品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最后对整个作品去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受汉语言文化传达给我们的那种人性美。最终落脚点是一种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书写,运用,做到我们也能说,听,写。一种恰如其分的文章表达,习得一种口语的、书面的表达能力。从这一点看,这堂课又是失败的。激情过后,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呢?在“语用”方面习得了哪些能力呢?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服务于学生发展。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学会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课堂上教了什么,这只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学生事实上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会,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是否学会,这才是判断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从追求“教过”到追求“学会”,是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结束语】

针对我的评课《那只松鼠》写了以上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评课时应多关注学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课,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应在听课前多对课标进行解读,有了如指掌的本领,听老师的课,评老师的课,首先自己要研读课标,或者之前应该学习过,这样才有评别人课的资格。不光别授课者牵着鼻子走,被老师的教案牵着鼻子走。老师每授一堂课,应该多看看对知识的应用环节有没有,从时间上最低要保证5到8分钟来对当堂知识点的消化吸收。特别应该关注“运用”这个环节。不要浮在表象,热热闹闹不一定是好课,静静悄悄很可能更有收获。从“内容分析”走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教师主控”走向“组织和引导”;从问答式走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从“教过”走向“学会” 【参考文献】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下载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