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版 第一课时讲义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讲义 教师版)
明确学习范围
我们高中政治课程由四大板块构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我们的学习就从经济生活开始。
思考: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经济现象?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经济学的相关定义:(1)教材观点: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其它观点: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马歇尔语)。
(板书)课程结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者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我国经济的体制环境)(想一想:把握这四个单元有什么规律可循?)
(板书)明确相关考点(把握知识发展脉络:商品——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物美价廉”、“质优价廉”)
相关热点: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塑化剂等”)例题解析:据新华网消息,动画片《喜洋洋与大灰狼》走红后,各网站竞相推出《喜洋洋与大灰狼》的下载铃音,一般为2元每首。下载的彩铃是(A)
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例题解析:(2011·山东模拟)17.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A)
①“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③“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 ④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享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具体形态是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
本质: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
①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②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一,价值尺度职能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给商品标价)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第二,流通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③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世界货币。
例题解析:(09浙江卷)24.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例题解析: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回答第24题。
(06全国卷1)24.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纸币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一张百元大钞的实际价值大约为0.1元,可以几乎视为无价值)
(2)纸币发行的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参照金属货币量)
(3)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保障商品的供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投资,压缩固定资产规模;减少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等。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抑制通货紧缩的措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投资、刺激消费,尤其是扩大内需等。
相关热点:物价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 例题解析:(2008河北石家庄)200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8中国戊子(鼠)年金银纪念币一套,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①该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该纪念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③中国人民银行有权统一发行货币 ④该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题解析:2007年是考验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年,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A)
A由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 B表现为物价长期低水平状态
C表现为市场销售不振 D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 4.了解信用卡功能
(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2)功能:消费、转帐、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3)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例题解析:(2011·浙江高考)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C)
A.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5.了解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①外币不一定是外汇。②外汇不等于外币。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3)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注意问题的两面性,思考的全面性的辩证思维)
本币升值,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相关热点: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等 例题解析:(08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 A.1 400万元
B.5 600万元
C.7 000万元
D.9 800万元
例题解析:(09全国卷2)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D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主观题解析示例:(答题格式的要求:分层次,依据原理说明问题,不忘得出结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答案: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多发行纸币来解决。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发行量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纸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基础知识回顾与总结(完成教材填空部分)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基本属性 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
①产生: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性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商品。
③本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2)其它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流通规律
①含义: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2)纸币
①含义:由(或某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②本质:。
③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3)电子货币: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等义务的货币形态。(4)货币与财富
①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因为各种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
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③金钱万能论是错误的。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
(1)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 结算,二是 结算。(2)前者是用 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 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性质:一种 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②功能和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取款、、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①性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种类:在我国主要分为 和 两种。
3、外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3.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4.理解货币的本质。
5.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6.了解价格的含义。
7.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8.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9.知道货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能力目标
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4.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5.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2.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3.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4.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5.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6.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讲解阐释。
2.讨论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辨别明晰一些模糊的观点。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学生:钱)对,钱。俗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东西我们需要用钱去买,我们平时的吃穿住行都需要钱。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我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钱称为纸币。像老师手中这张十元钱啊,就是纸币。但是呢,印刷这样一张纸币的成本还不到三毛钱。那么这么小小的纸币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二)货币的本质 1.商品及其属性
师:同学们注意,刚才老师说了两个词,一个是纸币,而我们的标题当中用的是货币。那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这个问题呢,老师在这里就先留个悬念,等同学们学完了这课之后,同学们再来解答。师:我们生活当中经常是拿钱去农贸市场或者超市去购买商品,对不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品我们都能把它称之为商品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书上第4页到第5页的内容,而且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商品有哪些属性?商品和货币是不是同时出现?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解答第一个问题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生: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非常好,商品的含义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老师有一个困惑,某一位农民种了1000千克的粮食,其中自己食用500千克,剩余的500千克拿到市场上卖了,这1000千克粮食是商品吗? 生:
师:分析这个问题啊,我们必须牢牢的把握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材料中农民的1000千克粮食中,只有拿到市场上去卖的那500千克粮食才是商品,剩下自己食用的并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同学们再来判断以下几句话:阳光是商品吗?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工业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商品就是劳动产品?
师:通过这几句话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商品的含义。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从含义我们能够看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呢?我们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帮我们解答一下。生:第一个是使用价值。
师:对,使用价值。人们去购买某一种商品,比如说大家到商店去买笔芯,是因为你需要拿它来写字,能够满足你写字的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套方案:为什么你要到市场上去买这个商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东西对你有用,你需要这个东西,那么这种商品的有用性在经济学就称之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什么基本属性呢? 生:价值。
师:对,价值。大家看书上P5页已经给我们解释的很清楚了。现在我们到市场上买东西一般都会追求价廉物美,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师:关于第三个问题,我们也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生:
师:对,商品和货币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货币的产生要比商品晚的多。而且商品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刚才说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说明商品是在有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在原始社会有没有交换啊?没有,对不对?那个时候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多余的东西拿出去交换啊。所以商品的出现也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后,人民手里出现了剩余的劳动产品,人们就把这些剩余的东西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个时候就出现以下的情境: [情境一] 原始社会末期两个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一袋米是换两只羊还是三只羊是偶然的。[情境二] 在一个部落里,有牛奶的人喊:“要牛奶的拿盐来!”有盐的人喊:“要盐的拿矛头来!”有矛头的人喊:“要矛头的那咖啡来!”而有咖啡的人喊:“要咖啡的拿红珍珠来!” 如果这个时候要使大家都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需要什么条件? [情景三] 人们就是在无数次的商品交换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某一地区的市场上,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的物品,人们就先拿自己的商品换回该物品,然后再拿该物品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该物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该物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贝壳,因此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子都用贝做偏旁:比如:赔、赚、账、赊等。[情境四]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是金银。”
师:从情境一到情境四,就准确的反映了货币产生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所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师:货币产生以后使人们的交换变得简单,变得方便,这是因为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两种职能。情境一
每当我们走进商店,会发现每一种商品(或某一类商品)下边(或者贴在商品上)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如笔记本5元,牙膏10.2元等。问题
(1)商品下方的标签代表着什么?(2)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商品的下方摆放的是标签,而不是货币呢? 生: 师:(1)一种商品自身是不能表示自己价值的大小的,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即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师: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货币还有一个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怎么理解呢?我们一起来看书上P6页上面的那幅图,这幅图里货币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生:媒介)。起到了一个交换媒介的作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就叫做流通手段。我们前面也讲到商品交换一共经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其基本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到了第四个阶段,货币出现以后,它的公式就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这其中包含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所需的其他商品。师:同学们再看到6页下面那段话,我们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生:
师:对,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商品生产者之所以生产出这个商品就是希望通过把商品以好的价钱卖出去,这样他才能获得利润,才能买到自己所需其他的商品。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的商品也买不回来。如果你作为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且卖出一个好价钱,你们会怎么做? 生: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做法也非常正确。刚才我们说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可不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啊?(生:不行)对,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嘛。师:既然货币能够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就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在书上专家点评里面有详细的描述,老师就不再重复。
师: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两个基本职能意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他们的含义在相关链接中有。那么我请同学们根据这几种职能的含义举例说明什么时候货币是在执行什么样的职能。生1: 生2: 生3: 师:这就是货币的职能,包含两个基本职能和其他三个职能。请同学们预习纸币的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说明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第三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第四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3)理解货币的本质。(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6)了解纸币的发行量。2.能力目标
(1)从商品、货币、价格等生活现象入手,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2)了解商品交换、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提高判断、识别不同金钱观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认同感。(2)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
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请同学们告诉我,如果你手里有了好多钱,你准备用它干什么?
(自由讨论、发言)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衣服,可以买心仪已久的iPad、iPhone,可以买文具、书籍,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
教师概括:货币可以买来自己想买的商品。那么,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呢?看来,我们要想揭开货币的面纱,就需要从商品入手了。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关于钱的俗语、典故等引出问题,由学生熟悉的“钱”和“买东西”,引入经济学的“货币”与“商品”,这样设计,学生易于接受。)讲授新课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展示课件:下列“东西”是商品吗?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学生讨论、判断、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花钱去购买空气,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是人们加工生产的,属于劳动产品,患者如果需要它,则需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由此可以得出:
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那么,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位农民的蔬菜既有卖掉的,也有留作自己用的,也有送给亲戚的,这些都是商品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进一步明确:卖掉的蔬菜一定是商品,因为这部分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留作自己用的和送给亲戚的不是商品,因为这部分没有用于交换。(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分歧,可以争论、讨论)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时候,才能称作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例子的相互对照比较,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这是《经济生活》基础学习的第一步。)
展示课件: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在新课标下此知识点不是重要知识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作延伸介绍)
探究二: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
教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仿佛“钱”与“货”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货币出现得比商品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物物交换虽然看起来简单、直接、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换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生模拟表演)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换!”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来换!”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换!”
根据教材的图文问题,组织五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拥有牛奶者、拥有盐者、拥有矛者、拥有咖啡者、拥有红珍珠者。
(设计意图: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思考:1.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2.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3.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学生探讨、回答。)
教师总结:要想都能成交,必须相互需要对方的商品,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进而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并朗读。)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多媒体展示:【百度新闻】美国青年曲别针换公寓
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女友居住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的交换故事开始于2005年7月。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
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上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
(设计意图:以上知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也存在物物交换,只不过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常态,只是个案。)
教师展示:“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
教师:这些商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角色。但是,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为什么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呢?那么,这个“最佳人选”是谁呢?
(学生讨论各种一般等价物的缺点,发现金银的优势。)教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比一比:贵金属金银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
想一想:货币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 教师小结:贵金属金银具有其他一般等价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金银上,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师提问:那么,这“来之不易”的货币都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探究三:课堂情景剧(价值尺度)
课堂情景剧:让学生来表演顾客和商家,设置“商家标价”“顾客砍价”等系列环节。思考问题: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价”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活动操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可判断3两白银的衣服是价值最大的,很明显3两白银表现了衣服的价值,从而引出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并明确这是因为它自身有价值。用白银表现这些衣服的价值称之为价格,通过“1件衣服=3两白银”这个公
式来分析衣服的价值与白银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为以后讲这个知识点作一个铺垫,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师生共同总结: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知和现实接轨。)(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探究四:课堂情景剧(流通手段)
情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
情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探究问题: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在以上情景中学生可以明白,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为了买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消费所需的商品,因此货币在此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这就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由两个情景和探究问题二,明确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不同,从而感知到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关于“惊险跳跃”的探究题,让学生明确生产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无法进行再生产和生活。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企业要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其间呈现以下知识点:
1.货币具有充当媒介的作用,即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中买与卖的行为可在时空上分离。3.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形式。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教师(展示课件并补充讲解):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还有如下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特别是支付手段,它是伴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同于
流通手段。(由于这三个职能不是主干知识,只需让学生了解即可)
课中小结:展示知识点及结构。
教师提问:(讲解货币演进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同步性思考)金银条块在流通中出现了哪些缺点呢?这些缺点人们是如何想办法克服的?为什么不足值的铸币还可以流通呢?铸币“不足值”又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探究五:从货币到纸币
教师展示情景材料:《水浒传》中的人物用什么购物?
教师补充讲解:宋代商业发达,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阻碍了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这就为要求有大量轻便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的雏形。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的不满。1023年,宋朝统治者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备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
探究问题:
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2.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识记和理解纸币的含义。)
(“交子”之所以能购买商品,因为它能保证随时兑换金属货币,代替金属货币购买到所需商品,它是“价值符号”。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的纸币
教师:对于纸币的含义需讲解三点: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其他单位与个人无权发行。
随手练:展示课件
议一议: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讲解:金银开采不容易,印钱的成本可小多了,简单便捷。但如果市场的钱太多了,钱也就“不值钱”了。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纸币的发行量到底应当以什么为限度标准?
展示课件:
一、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二、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小结:展示课件并简要讲解。
教师: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地发行纸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纸币的供应量过少,则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设计意图:由货币自然过渡到纸币,符合货币发展的现实规律,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中学生心中的疑问:纸币的制造成本那么低,是不是可以随意发行纸币来解决贫困问题?从而把通货膨胀的概念介绍给学生。)课堂辩论
著名笑星巩汉林在小品《鞋钉》中有一句名言:“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我却认为,有钱能使磨推鬼!”对于这种金钱万能论,我们该如何看待?请大家展开辩论。
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
在学生充分辩论并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①货币并不神秘,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谁都离不开它。
③正确对待金钱,就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盲目崇拜金钱,不见利忘义,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应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知识结构与重要结论。体验践行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口头采访、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和途径,对家乡的货币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并积极撰写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历史和现实案例,分析背后的原因,明了国家发行纸币的规律。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门课,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本课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其他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展开。一旦展开,可能引发负面影响: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材料一:中国货币的历史沿革
备课资料 ●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
春秋时期黄金与铜铸币虽已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得还不够。李剑农先生统计了《左传》中记载:“赏赐、馈赠、献纳、犒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饰,或以车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无以钱刀者”“言掳掠盗窃夺者十四,或禾麦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实用之兵器,或马,或钟,夺币者一,不言为钱,刀之币。”因此,对春秋时期货币的使用情况不能估计过高。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普遍使用,但当时处于金属铸币、贵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并用时期。到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目前尚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
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称量重量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
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称为“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像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摒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
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人民币,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20、50、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 000元券6种、5 000元券5种、10 000元券4种、50 000元券2种。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 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种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分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元、5元、10元由苏联代印,该三种券种于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其余券种于1998年12月31日起停止流通,其中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分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元、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元、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8种面额,其中1角、5角为硬币,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篇: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原创教案
1.1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一)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
使用价值
和
价值
的统一。
质量或性能
成本或价格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需要耗费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关系: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两者不能相互决定。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反之不成立。练习:下列哪些属于商品 1.自然状态的阳光、空气 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3.同学互相赠送的钢笔等礼物 4.农民自己种的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 5.增城电视台推出的收费数字电视节目 注:退出流通领域的产品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货币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
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布匹,贝壳,金银
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不是其他的商品?
这是由金银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管和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想一想: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不是商品?
练一练:选择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 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一般等价物不是 C 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D 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
①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本身是商品,本身有价值 ③货币本身应具有一定的计量单位,如元,镑等;
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即为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非现实货币
2、基本职能二: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W—G—W)③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④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1在商场柜台上,一支钢笔标价6元,这6元是()A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在执行价值 尺度的职能
C现实的货币
D观念中的货币
E商品的价值
F商品的价格
2如果你花6元将这支钢笔买走,那么你所付的这6元是()A现实的货币
B观念中的货币
C货币在执行流 通手段的职能
D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职能三
贮藏手段
职能四
支付手段
职能五
世界货币
说明
●基本职能是货币一出现就具有的职能
●其他职能是从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
三﹑纸币
1、产生过程: 纸币的优点
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想一想:纸币和货币有什么区别?
纸币是价值符号,其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只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 货币是商品,其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注意
3、纸币的发行量
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算一算:假设某国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是1000万元,货币流通次数是5次,请问该发行多少货币量?若发行400万元,1元纸币相当于多少元的货币购买力?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即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为什么? 纸币发行太多,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太少,使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成因:纸币发行过多,本币贬
值,投资过热等.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现象.成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居民
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出口困难等.5、电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