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时间:2019-05-12 21: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第一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全文结尾的结构作用及主题意韵。

3.展开交流与讨论,超越故事表象,深入生活与生命的内涵中,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建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研精思,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题及结构。

难点:延伸拓展,结合自身生活与现实生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生命哲理。【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概写其故事梗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散行板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二、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散行板书主要作品名称)

三、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铁锨()贫瘠()广袤()罂粟()()咫尺()2.解释下列词语或用下列词语造句。集思广益: 辗转反侧: 熠熠发光:

四、请学生复述课文 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2.学生复述。

五、文本赏析

(一)课文分析。

1.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列出问题。(投影或板书)

(1)比较标题: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2种?(2)进一步比较分析标题:

结合课文,思考:A.他需要多少土地? B.他想要多少土地? C.他能要多少土地?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组或个别指导。3.明确:

第(1)题:A答案中的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触;而B答案中的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与追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二)帕霍姆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与思考。

课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结局也很有特色。文章以帕霍姆的美好生活开始,以最后的死亡而结束,显然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如果仅仅告诉我们这悲剧的结局,文章可能只会让人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却无法引人深思。文章的深刻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请同学们试想,作者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启发人们对于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呢? 1.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教师板书问题。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疲劳而死 帕霍姆死亡的深层原因:膨胀的贪欲 原因分析所引发出的思考:由合理的欲望到膨胀的贪欲,由充溢着灵魂的幸福感到被欲望灼烧的痛楚感,再到对死亡的恐惧感,帕霍姆的经历显然点燃起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深思考:超出我们需要,超出我们能力的追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我们生命中的幸福感又应该通过怎样的节制而获得充实?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命认识与价值追求? 〔附〕板书设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生活情况(财产)心情(结果)

需要多少土地 五十公顷属于自己的土地 心中充满欢乐 想要多少土地 生活比以前强十倍 不满足,苦于自己土地太少

能要多少土地 想获得比以前多十倍的土地 死亡,获得了六英尺的土地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疲劳而死 帕霍姆死亡的深层原因:膨胀的贪欲

原因分析所引发出的思考:由合理的欲望到膨胀的贪欲,由充溢着灵魂的幸福感到被欲望灼烧的痛楚感,再到对死亡的恐惧感,帕霍姆的经历显然点燃起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深思考:超出我们需要,超出我们能力的追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我们生命中的幸福感又应该通过怎样的节制而获得充实?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命认识与价值追求? 六.情感撞击

请你以“帕霍姆,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出你最想说的话。

第二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2、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3、欣赏作品的生花妙笔,积累词语,名句。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体;

2、难点是如何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把握主要内容,理解小说主题

一、导入新课

人,不论贫富、美丑,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与精神天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

二、新授

1、作者简品: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863---1869年,创造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完成了他创作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步里程碑巨著:《安娜 ·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2、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3、题解: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向人们提出疑问,揭示了主人公在土地方面的贪得无厌。

4、初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学习所得及不懂的地方,和老师、同学交流。

5、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三、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读课文理解文意。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选做题:

反复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四、板书设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托尔斯泰

问句的形式

贪得无厌

提出疑问

五、教后反馈:

通过读听能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赏析精彩句段

2、归纳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字、生词的掌握。

二、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课文,并讨论下列文题:

1、对于主人公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句子有哪些? 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探究角度:修辞手法、人物描写传神 词语、感受体验等

用“我喜欢--------------,因为----------”说话

2、赏析精彩段落:读57---60自然节,回答下列问题(1)、“尽管双腿。。加快速度”前后两个分句矛盾吗,为什么?

(2)、选文对主人公的描写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有一个情节“他正准备停下脚步,却突然

听到巴什基尔人仍在对着他呼喊。”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刺。

4、为什么我们对文章所叙述的人物的贪得无厌不感到厌烦?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文章两次写到帕霍姆买地,一次写他用脚“圈地”,均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贪婪,但我们不觉其烦。这是因为作者总是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的贪婪进行刻画。

5、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刘英尺’?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6、讨论小说的主体。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 7.开头部门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

三、写作特色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四、课文结构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 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1、熟读课文,体会文意。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选做题:

熟读领悟文章写作特色。

六、板书设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 贪得无厌

七、课后反思: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第三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提问、探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二、新授

1、题目解说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2、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开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3、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4、初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学习所得及不懂的地方,和老师、同学交流。

5、再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体。咂(zā):用唇吸;呷。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灼(zhuó):烧;烤。

多音字:埋(埋葬/埋怨)着(着火/着力)形似字:(米粟/板栗)(熠熠生辉/翌日/褶皱)(贪婪/梦想/焚烧)(广袤/锦衾/袅袅/枭雄)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字、生词的掌握。

二、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课文,并讨论下列文题: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

3、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刘英尺’?(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3)教师总结:(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尖锐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则寓意、主题就很欠缺。

4、讨论小说的主题。(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5、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三、课文结构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

四、写作特色

1、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

第四篇:教案: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2、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心理测试:从果汁测试你对金钱的欲望导入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其中《复活》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之一。

三、快速默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多媒体展示: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第一次买地:收益颇丰

发展: 第二次买地:是第一次的十倍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 结尾:帕霍姆悲惨地死去,仅得到埋葬之地

四、分析帕霍姆的形象特点。

1、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学生讨论总结。

3、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是一个曾经勤俭持家、苦心经营而致富的农民,最后因为对土地贪得无厌而悲惨死去的可怜人。

五、自主探讨课文内容 开展你问我答活动

六、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最后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结局,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七、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

有人说,课文的这个结局太凄惨,帕霍姆奋斗了一生,到最后只得到了六英尺的坟墓。请你发挥想象,为课文设计另外一种结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二、新授

1、题目解说

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2、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

第五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2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设计

梁晓丽

课例研究主题:如何提高小说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目标:

1.多方位把握帕霍姆的人物形象。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获知情感体验。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完成疏通文章的预习任务。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3.完成自主批注,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赏析,要求至少五处。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罂粟 yīng sù

荆棘 xīan

灼疼zhuó ....jīng jí

铁锨..2.多音字:埋伏 mái

埋怨mán 3.成语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熠熠发光:形容闪光发亮 4.认识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_俄__ 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主要作品有:_《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身为贵族庄园主的他晚年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力图改善农民生活,生活上力求平民化。

二、导入新课

阅读托尔斯泰,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启示,是开往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罗曼·罗兰

三、认识人物的方法: 1.从文章所叙之事。2.从人物言行。

3.从作者及他人对人物的评价方面。

四、课文研读之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本文内容。

注意:概括时要注意按照人+事+结果的格式进行。

过渡语: 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法国

雨果

五、课文研读之心路历程 批注展示:

作者对帕霍姆的心理描写可谓惟妙惟肖。对此,你有什么精彩的批注呢?请选择两到三处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找生发言,并适时指导朗读。)关键句:

1.他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之后又开始想:即使在这里生活他也不满足。他想种更多的麦子,但是苦于自己的土地太少。

2.“如果这些土地都属于我,该有多好啊。”帕霍姆想。

3.当晚,帕霍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头脑中想的全是土地的事。“我将获得多么大的一块土地呀!”他想,“我将把其中最贫瘠的卖掉,或者让农民耕种,把最肥沃的留着自己种。我要买上四五头牛,雇上两个长工。耕地大约有一百五十公顷,其他的地上,放牧牛羊。”

4.“我再向前走上三英里,”他心想,“然后再向左转。这片地真不错,不要未免太可惜了。越向前走,土地看上去越好。”

5.正想向左拐,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湿润的深坑:“不要这个坑有点太可惜了,”他想,“可以在那里种桑麻。”

课堂聚焦: 品读赏析:

这种恐惧感更使他喘不上气来了。帕霍姆继续向前奔跑,被汗水浸透的衬衫与裤子紧紧贴在身上。由于干渴,他的双唇都干裂了。他的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就像铁匠的风箱,心跳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抬起又落下。他的双腿也不听使唤,仿佛不属于自己似的。帕霍姆一想到自己可能会疲劳而死,心中不禁充满了恐惧。

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

六、课文研读之他人评价

帕霍姆又一次想到了自己的梦想,他大喊一声,双腿一软,身体向前一扑,用手去拿帽子。“啊,真是个男子汉!”头领感叹道,“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土地!”

帕霍姆的仆人跑过来想把他扶起来,却发现他正在吐血。帕霍姆死了!你认为帕霍姆是不是男子汉,为什么?

七、品味结尾妙处

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你认为小说结尾有何妙处?

(六英尺不仅照应了题目,回答了“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问题,而且和前面多次出现的广袤的土地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同时告诫我们不要过于贪婪。)

八、谈感悟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九、课堂小结

帕霍姆为了他及他的家人,在不断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他白手起家,吃苦能干,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无休止的欲望犹如气球,终于有一天,越吹越大的气球爆裂开来,猝不及防。可见,人生要适可而止,生活要量力而行,不要总是仰望别人,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板书设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更多、更肥沃的土地

过上富足的生活

↑ 维持生计

下载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读后感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读后感给学龄前小朋友以哲学启蒙的绘本,虽然不多,还是见过一些。比如有引导孩子思考我们与宇宙的关系,乃至想象宇宙之外的世界的;有体会每个人主观感受的相对......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合集5篇]

    2011年春学期课堂教学评等定级教案 授 课 人:宋军授课班级:九4班 授课时间:2011年3月19日授课内容:《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一、导入新课。〖参考方案角度:从结尾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导语。对于写作,古人曾经提出过很多富有启迪意义的经验总结。比如说“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其中的“豹尾”指的是指结尾时......

    创业资金需要多少

    每次张家娃厨师学校小本创业网上前来咨询的人问到最多的就是创业到底需要多少资金? 这个问题涵盖面太广,创业的资金主要依据选择项目的种类、规模大小、经营地点等情况而定。......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这是本站(www.xiexiebang.com)精心收集的情书,相信你的爱情在这些深情的情书中飞舞!永恒!  作者:花错(mailto:wangquan519@yeah.net) 女朋友昨天回来了,对我说她好想我。真的好......

    加拿大留学签证需要多少资金?

    加拿大留学签证需要多少资金? 去加拿大留学之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会困惑,当选好学校和专业后又开始忙碌申请学生签证的事情了,下面就来看看凯信国际加拿大签证......

    一年一个人能成长多少?——励志五篇范文

    仅仅一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个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一个人在一年内能成长多少?这一年在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什么,可以让她荣获国宝公司2014年最具潜力奖? 2014年年度总结大会上......

    大小多少教案

    7大小多少新生小学卢芬 教学目标: 1、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并掌握笔顺;学会鸟”、诵读中感知反义词,感受汉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