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机器人》教案及反思
《 机器人 》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教材分析:
1.重 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2. 难 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 学习材料:
教师:机器人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机器人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
四 教学过程:
1.由动画片《阿童木》作为导入。让学生说说什么他们说认为的机器人。
2.给学生观看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功能。
3.让学生分组用所带的材料制作一个机器人,并为机器人取名字以及说出机器人有什么样的功能。
4.让做好的小组选出代表做展示,向大家介绍机自己组制作的机器人。让学生相互评价。
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以及制作方式,但部分同学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把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大胆创作,还有待启发与锻炼。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机器人》教案
机器人
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
学情分析: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感受创造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及动手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能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并在作品中体现个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画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特别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现在让我们看看他是谁?在干什么?
(欣赏视频文件)
师:“同学们它是谁?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看一看世界上各种机器人的用途。
板书:机器人
二、新授:
1、图片展示:
图片1:献花的机器人。
图片2:考考大家这个机器人在干什么?(擦窗户的机器人)图片3:会走路的机器人 图片4:会算数的机器人 图片5:会说话的机器人
图片6:脑外科机器人(机器人还可以运用到医学上,帮助人类治病,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
图片7:世界上最小的飞行机器人
图片8:“先行者”机器人。我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它的发明标志着我们中国在机器人行业的重要突破。
2、“我们欣赏了科学家们设计的各种机器人,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眼里的机器人是什么摸样?都有什么本领?
(请两位小朋友点评最喜欢的画)
3、介绍了这么多的机器人,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厚了,你们想不想为自己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机器人呢?
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想拥有什么功能的机器人?
4、教师示范
这就是教师心中的机器人。
介绍作画步骤:想 画 添背景 上色
5、艺术实践
师:现在是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我们来设计一款适合自己的机器
人,看看谁设计的机器人本领最大,最神气
三、作业展评
小组内相互的介绍自己的机器人都有什么本领,选几名学生上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机器人
四、课后拓展
除了用绘画方式来设计机器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 生答
师总结:如橡皮泥、剪纸、手工制作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观察、勤思考、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下课!
《机器人》教学反思
这节美术课的重点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教学,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机器人的概念很局限,认为机器人都是机械身体,走路很慢,长得很丑。这样会限制他们的想象更会消减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在开课时,就让学生欣赏更种各样的机器人,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力。虽然能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许多画面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指导,就使得有些底子差的孩子构图不是那么的好。但是从语文的角度而言,他虽然用画笔表现不出美丽而富有创意的画面,但是他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精彩的内容,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呢?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机器人
第二课 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机器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并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机器人的特征和活动场面。
三、教学难点
绘画创作中大胆想象,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新型造型和实用功能。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材,巧妙拼组,创新表现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带、机器人资料和教具、学生作业、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等。学生: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机器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并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机器人的特征和活动场面。
三、教学难点
绘画创作中大胆想象,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新型造型和实用功能。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材,巧妙拼组,创新表现作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带、机器人资料和教具、学生作业、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等。学生: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机器人图片
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探究机器人的结构特征(书、图片、网上下载资料、机器人模型„„)
如:千里眼、舞者、大力神„„
(1)机器人也叫“人”,它与我们人类一样吗? 相同之处?
也有头、身体、上肢、下肢、具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身体结构,最主要的是机器人还和我们人类以牙膏会思考。(2)形状多样的机器人(3)功能多样的机器人
如:机器人医生、机器人厨师、机器人餐厅服务员、机器人保洁员、机器人乐手„„
2、探究方法
(1)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你想让它帮人做什么? 看书中作品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机器人快餐服务员,使用快餐盒制作的。
机器人邮递员,它是用彩色图钉组合的
机器人雪崩救援者,它是用衣服夹子组合的,而且每一处夹子都有特殊的功能。
(2)学生观察视屏资料,学习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用绘画和制作的方式设计机器人,表现机器人新型造型和实用功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机器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机器人的特征和活动场面。
三、教学难点 绘画或制作创作中大胆想象,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新型造型和实用功能。
四、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带、机器人资料和教具、学生作业、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等。学生: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1、按要求完成作业:
(1)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个机器人。(2)使用各种材料表现机器人,可以合作。
2、展示作品
比一比谁的机器人本领大、外形美观、色彩鲜艳。
3、学生评比: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实用的„„机器人。板书设计:
第二课 机器人
头(五官)、身体、上肢、下肢、思维能力
形状多样 功能多种
教学反思:
《机器人》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在介绍什么是机器人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像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分析]窗口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窗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
主图下的小图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代表——“上海豫园”中的一个砖雕漏窗,窗外之景与窗内之色遥相呼应,对比成趣,为单调的白墙增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园林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魅力。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教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中设置了一个小训练。学生在欣赏、讨论之后对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挥个性的空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为他们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卡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如卡通风格的配以童话屋,古典园林风格的配以亭台楼阁等,这样更好地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教材还呈现了一幅小图,一面墙上画了几个窗,窗前像模像样地摆放了几把摇椅。借此提醒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三、教学思路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以设计、制作为主的课目。在教学中要将技术意识和人文意识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置思路如下:交流探讨——欣赏感受——尝试设计——反馈指导——设计制作——配景美化——拓展延伸。
在教学实施中可先让学生描述他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窗,讲讲窗的作用,然后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了解“窗”的引景作用,对关于“窗”的文化含义有新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学生就可以采用画简图的形式,尝试设计一个造型别致的窗的造型。完成设计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如果打算采用合作完成的形式可在尝试设计的作业中选取最佳方案,最后根据所带的材料,修改设计方案,定稿。
在制作环节,由于学生所选的材料不同,所以无统一的制作方法,教师没有必要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指点、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就制作中会出现的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做一些示范。如裁纸时尺和刀的配合,切挖泡沫的技巧等,以帮助学生使用好工具,保证制作效果。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评述所做的作品,然后就“窗”的风格谈谈打算“窗外”配以什么样的风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环境优美的校园,将所做的窗当取景框用,看看窗框内装什么样的风景最美,如何组织画面才好看,然后再分头绘制。
画完后,将窗框和画结合在一起,并将它挂在墙上,给居室添一道风景。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本课延伸拓展成为单元课。如:江浙一带园林资源丰富,可让学生对窗的造型、材质、纹样装饰及它的借景作用,采用文字、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带到教室进行交流,上一节欣赏课。第二节课进入设计制作的学习,第三节课配画完成。
如果学校有大面积的围墙,教师可带领学生用适当的材料,师生一起规划设计,在墙上画出造型各异的窗以及各种窗外美景,为学校围墙添一道亮丽的窗口。学生可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做一个较大的窗框,挂在墙上会更有效果。也可采用个人制作完成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以绘画为主的形式完成。
五、教学建议
1.在欣赏环节,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窗的各种功能。
2.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窗口内外的现状提一些装饰美化的设想、建议,如用什么样的窗帘来弥补,窗台上放鲜花、盆景,对社区环境整改建议等方法,真正做到将美术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
六、教学资料
窗户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双扇吊窗,有两个窗扇可以沿窗框上的槽左右滑动;侧开窗——一边固定在窗框上,可像门一样转动推开;推拉窗——能够像吊窗一样滑动;下开式——在窗框上有活页固定,可从下面打开;上开式正好相反;固定窗——四周都和窗框牢牢固定,不能开启。
窗户的朝向、位置、大小、形状会决定光线怎样进入房间和影响房间的气氛。面南或面东的窗户能引入温暖、令人愉快的阳光,北面的光线更加柔和、更加冷静。从西面来的光线则是最强、最热烈的。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窗的技术与艺术发展得很充分,各式花窗,千姿百态,是优雅的审美形象,并且起到组景、对景、借景的重大作用。杜甫有诗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7)-里船。”唐代诗人王维是写窗景的能手: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登辨觉寺》)“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冬夜寓直麟阁》)李白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窗的美丽文辞,如“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漏窗,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园林建筑中特有的艺术处理手法。有各种镂空图案的窗孔,由石、砖、木雕花或瓦、陶瓷、水泥块等砌成,用以装饰墙面和点缀园林景色。又名花窗、花墙漏。
第五篇:美术教案机器人
美术教案;机器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调动幼儿思维,提高想象力及创造力。
2、学习创造性地表现机器人的形象,巩固幼儿对涂色技巧的掌握。活动准备:机器人范画一张,画纸、颜料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并讨论:机器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和人一样有头、身体、四肢、五官等)
2、说一说: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头(身体、四肢、五官等)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3、进一步启发幼儿:机器人的各部分可不可以像我们身边的某样东西,或是种小动物(植物)呢?
4、幼儿动手作画,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幼儿:
1)我们要画一个身体强壮的机器人,不要画得太小; 2)用单色笔勾画轮廓,注意保持画面整洁; 3)涂争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涂,不要涂到轮廓线外。
(三)拓印。
(四)评价作品。
从构图及色彩等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先请幼儿互评,最后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