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第四讲——父亲的忏悔》有感
读《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第四讲——父亲的忏悔》有感
孙金兰
《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名人名家教育子女、培养优良家风家教的图书,其中第四讲是“传奇老爸”刘邦对儿子刘盈的真情告白。
在这封忏悔信中,刘邦为自己当初几次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开脱,称不是因为不喜欢他(其实刘邦就是不喜欢刘盈,在一次战争中曾几次把刘盈和他的姐姐推下车、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可见刘邦有多么不待见这个儿子。),而实在是因为当时的刘盈不具备当太子的才能。为此,刘邦以古代圣贤尧舜为例,称他们不是因为不爱天下,也不是因为不爱自己的儿子,但为什么没有把帝位禅让而儿子呢,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掌管天下的能力啊!“古代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是我呢?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商山四皓”是我所渴望而求不来的,但现在他们却来辅佐你,可见你的德行修养在我之上。现在我已放心把天下交给你了。”并且,为刘盈如何做个好皇帝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也算是这个父亲为之前的所作所为做的一个补偿,姑且被称作一位“好父亲”。
但我觉得,刘邦更应该给吕后写一封信,是以丈夫的身份为妻子写的忏悔信。众所周知,刘邦是一个草根皇帝,早年就是一个泼皮无赖,甚至有过食不裹腹的生活,但后来却实现了吊丝逆袭,当上了皇帝。吕后早年陪着他真是吃了不少苦头: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后来,她终于作了皇后,刘邦却去宠爱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叫如意,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夫人的枕边风,刘邦几次都想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而改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吕后为此整天胆颤心惊,眼看戚夫人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被攫取太子的位置,怎能不令她心生忌恨而有所行动,一
步步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在刘邦觉得大局已定,临终前不得已写给刘盈的一封肯定信时,他更应该给吕后也写一封救赎信。
大家都知道《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曾对紫霞仙子说过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当时的紫霞仙子被感动到痛哭流涕。我想,如果刘邦也能对吕后说出或写出诸如此类的话,吕后就有可能放下杀机,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但刘邦没有,可能刘邦觉得“我给了你皇后的名份,给了你钱和地位,已经对得起你了”,但刘邦错了。就在刘邦撒手人寰后,吕后开始了血淋淋的复仇。
吕后先是剥去了戚夫人的华衣锦服,给她穿上了囚衣,戴上铁枷,在永巷日以继夜地舂米。后又把戚夫人制成“人彘”:砍掉她的四肢,拔去她的头发、眉毛和睫毛,耳里灌铜使她失聪,挖去她的双眼,割去她的舌头、破坏她的声带使她不能出声,把她丢在厕所里,使她悲惨地死去。吕后又把赵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城,纵然刘盈极力保护弟弟,仍遭吕后毒杀。吕后还特意让人领着刘盈去看厕所里的“人彘”,把刘盈吓坏了,刘盈怒道:“太残忍啦!我为有一个这样毫无人性的母亲感到羞耻,从此后我不再理朝政!”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没几年就死去了。吕后开始掌政天下。
这是一个家庭悲剧,表面看是因为吕后嫉妒心太重造成的,而我认为幕后黑手是刘邦。正是因为刘邦的情感天平过度倾向于戚夫人,已严重威胁到吕后的地位,使吕后不得不先发制人以求自保。这个故事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单位同样适用。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体制只为富人服务、给有钱人能够肆无忌惮地敛财开绿灯,为当官的撑起保护伞、纵使作奸犯科仍然官运亨通,却无视百姓的疾苦,使百姓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吃不上放心的饭菜,那么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莫要感慨市风日下、道德滑坡,要看看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不公平的生活是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根源。
一个单位,如果领导过分偏爱一些员工,什么出差进修、加薪进职的好事都只想到这些人,却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员工视而不见。甚至在发奖金时都毫不避讳,没有来由地给自己喜欢的“精英”发很多的钱,而对自己看上眼的员工只发很少的钱,有的还要自己往外掏腰包——被罚款了。我想,长此以往,也必然会造成员工的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领导自己给自己种下的毒瘤,有一天当它发作到不可收拾时,也就只能“寿终正寝”了。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无论家庭还是团体单位的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人物”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或下属的关系,用我们一句俗语说:“一碗水端平了。”,还有大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最后用唐朝重臣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给当局者以警示。
第二篇:读“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有感
读“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有感
家风是一家或一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为人处世之精神风貌的总和,它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也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家风的世代传承通常要依凭良好的家教。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开的对其成员的涵养、教化,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导与培育。
家风、家教为社会文明发展铺路打桥,什么是好的家风家教,人们各抒己见,我以为是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是正确的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是崇高的社会道德规范。
家风家教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石。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有着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子不教父之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小我们就在这种耳闻目濡的家风中健康成长,懂得了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道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圭臬,而把五常八德、耕读传世、俭朴持家、睦邻友善等美德作为家风传承的内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勤俭、节约、好学、上进”已成为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主流“家风”的代表。古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家风,历史上的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和曾国藩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治家八字口诀都是良好家教的范例,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把家风的重要之处尽显于世人面前。良好的修养,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而良好的家风家教才能汇聚起社会的正能量,也才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家风也在与时俱进中,显得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诚实、勤劳、守信、节俭、独立、大度、感恩”等这些社会提倡的文明新风也慢慢融入了新时期家风的范畴。家风是社会文明的涓涓细流,更是社会文明的铺路石,众多良好家风的聚集,才能最终汇合成社会文明新风的大江大河。
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振、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文明风气,其结果可想而知。让我们看看那些置人民利益于不顾,贪脏汪法的犯罪分子,最终走向人民的敌对面,成为人民的罪入,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家教培养,就是重视文明社会建设,就是为社会风尚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在今天很多人都忙于工作、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理当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因为时间与距离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们忽视了家风的力量。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孩子一生;而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做父母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让良好的家风伴随孩子一生成长。树立端正的家风家教,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既是家庭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他为社会文明发展铺路搭桥。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它滋润万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通过对“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一文的阅读,我觉得一个好的家风、家教要做到以下几点,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父母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 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我相信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些了,我们将会拥有一个全新的生活,我们以及我们未来的孩子将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张丽娟 读《颜氏家训》有感——家教家风家国情怀
读《颜氏家训》有感
-----家教家风家国情怀 河北正定四中 张丽娟 家教家风之于家庭,是维系一家之本;家国情怀之于国家,是安定团结之根基。《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处世哲学,也为后世留下了家国兴旺的不二法门。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氏家训》把学问和技艺当作铁饭碗,是安身立命的手段。“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只要有学问,穷点儿,不丢人。书读完了,即便是仅限于中国的古代典籍,也是大境界。如《老子》《庄子》《礼记》《左传》《诗经》《论语》《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战国策》《楚辞》等,颜之推一边强调博览群书,一边极力解释,读书不是目的,而是齐家报效国家的手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性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现在的学者功利心强,应该“修身”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才能“求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夫学者,贵能博闻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是“博闻”的现代翻版。“多为少善,不如执一。”术业有专攻,抓住一个专业不放,把活儿干得地道点,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只能依靠尽量显著的优势,来弥补弱点。我们学习,要避免学过,就算掌握了,应该温故而知新。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不等于老天爷。读书要有真才实学,不能纸上谈兵。
“如(妻子)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两口子从耳鬓厮磨到白头偕老,哪能随随便便结婚,潦潦草草散伙呢?《颜氏家训》教导:处于强势地位的丈夫,应该率先体贴妻子,这是“风化’的一部分。如果妻子疼到心里,便不会计较谁强谁弱,犹如《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中的天族太子夜华,疼爱凡人素素疼到可以失去自己的性命,婚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颜之推治家共两招:先“风化”,也就是感化教育;行不通,立马动武—即刑罚。让“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就是男女老幼,各得其所,心平气和地过消停日子。即现在的所谓的幸福指数。平平淡淡才是真,朴素的就是持久的。爱着的即是永恒。家教家风概括无不是孔子语录的翻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女人善良贤惠,拒绝诱惑,男女都有最适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家庭结构仍适于当今纷杂的社会现实。老人孩子、买菜做饭、周末辅导等看重生活品位,生活有滋有味。女人背后的痛苦,外界既不领情,也不理会。
《颜氏家训》这部书的写作意图就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门内”即指家里人,“门外”指花花世界,滚滚红尘。处理家务,应该“内外各异,亲疏有别”,即对内,无条件;对外,有保留。兴隆的家庭平安和顺,不贪婪,又知足。颜之推推崇平淡生活,追求简朴。诗意的栖居。“谦虚冲损,可以免害。”别想的太多,别要求太高,别追得太急。少一分欲望,多一份满足,或许能带来意外的收获与惊喜。有福慢慢享,千万别烧包。惜福就是敬畏家国恩泽,敬畏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家庭幸福就应保持这种状态:云霞俱静,细水长流。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有余庆。”颜之推认为:虔诚修善,自然会赢得幸福人生——“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家庭需要信仰。信仰,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每位家庭成员穿越百年。每当家族遭遇大灾难,有信仰,不会倒。有信仰,生活有奔头儿。《颜氏家训》劝人向善:“夫修善立明者,亦犹筑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修善,收获最隽永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亲人,为好友,多一份雪中送炭,多一次扶危济困,多一回救死扶伤,自己的心灵得到抚慰,还不是人生之兴,家庭之福吗?
《颜氏家训》写道:“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齐家和治国,道理一样,“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而不在于水。”无论是领导,还是同僚,但能以身作则,便具备了人格魅力。永远苦在前头,累在前头,跟随这种人受累也值得。领导是慈善的,下属也是仁德的。一家之主怎么样,阖府上下大致相同。“治家之宽猛”上升到治国的高度,需要大智慧,大气魄,大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