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3:3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

第一篇: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

海伦农场与绥化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

海伦农场位于海伦市境内,我们位于海伦北面70公里处,通北河西面,海北的西面,建设农场的北面。今年,这个农场党委紧紧抓住场市共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契机,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与海伦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双方共开展党建各类活动30余次,党员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成立“结对共建”党支部1个,一体化党建活动带动双方各项产业发展实现利润2000余万元,取得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

党支部共建,营造场市共建和谐氛围。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大,党员交叉居住,流动性增加。农场党委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方便党员参加活动为出发点。适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党建工作思路,与绥化市委组织部洽谈协商达成支部共建协议。通过“托、建、设、传”四种做法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托管流动党员,使党员有家可归。这个农场有37名党员在绥化市务工、居住。绥化市也有18名党员在农场务工发展。为了使这部分党员不脱离组织,通过与绥化市委组织部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签订了“流动党员托管协议”,将这些党员就近划分到所在地党支部,参与组织生活。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解决流动党员之难。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居住,党费难交,组织生活难过,工作生活难办,农场党委针对这一状况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随时解决流动党员生产、生活及组织生活中的困难。设立“流入党员之家”电子信箱,作为流动党员与组织、与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绿色通道。流动党员对流入地党组织有意见和建议,党员与党员之间有什么心得体会,都通过电子信箱进行交流。传送党员动态,掌握其思想脉搏。农场与绥化市两地党组织为了使流动党员互不脱离原党支部的联系,派专人负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并将其打印成书面材料,每月向对方党组织传阅,随时掌握其动态,为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经验共享,推动场市党建提档升级,统筹场市党建的重要目标取向,就是推进场市党建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运用,实现相互带动、相互提高、相互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双方通过“一比、二看、三共享”的方式,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提档升级。“一比”即场市组织部门将各自党建工作中的突出作法、先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相互借鉴学习。把绥化市“党员特色经济合作社”、“党员互助组织”及农场 “党员先锋岗”、“党员致富联合体”等党建载体活动,作为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内容进行完善推广。“二看”即一看党建示范点现场。双方每年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参加党建示范点现场参观活动。使双方在党建图板设计,活动场所建设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看党建内业建设,夯实党建基本功。场市各级党组织经常开展党建内业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对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场市党建内业建设更具规范化、科学化,双方党建内业建设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共享”即“党建信息共享”、“党建培训基地共享”、“党建活动共享”。场市将具有

党建信息传递作用的市电视台、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文化信息共享中心做为党建知识宣传的共享媒体,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将市党校,农场党建活动室做为双方共同参加党员知识培训的中心,进行综合培训。在去年的“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场市都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海伦农场举办了城乡一体化党建知识竞赛,通过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场市广大党员之间得到了沟通,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资源共用,驱动场市经济共同发展。农场以驱动场市经济共同发展做为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工作中我们狠抓“龙头、能人、资源、技术、服务”五共用。“龙头共用”。农场的龙头企业卤粉场、冷冻厂有限公司2大企业有百万利润。“能人共用”。打破人才的服务地域界限,通过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场市两地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交流创业,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重点实施能人交流挂职,绥化市交流到农场的胜利乡农民党员,玉米合作社曲佳丽伟来我场种植粘玉米500亩,拉动农场种植粘玉米1.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资源共用”。绥化市耕地资源丰富,但农机装备落后,土地板结,收获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户种地效益。农场现有党员农机互助协作体5个,机械力量雄厚,通过农场基层组织与海伦市各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双方签订代耕代收合作协议。农场党员农机互助协作体每年出动大型农机具60多台套,党员参与人数达80余人次,为绥化市乡镇代耕代收15多万亩,创收8000多万元。“技术共用”。今年,农场与绥化市加大农业技术领域共用的推进工作。农场在海伦市三个乡镇建立农业示范区,推广农场大豆大垄密、玉米早优密等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700亩,农户亩均增收300元。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向地方提供良种8000吨,应用面积15万亩。农场每年在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时都会邀请地方农民来参加或直接送技术下乡村。今年共开展“送种植、养殖技术下乡村”活动3次,为地方农民培训种植、养殖技术100余人次。“服务共用”。农场与绥化市两地服务领域机构共用,减少重复设置,使农户就近享受服务。农场设有先进的天气雷达系统及人工防雹队伍。农场与绥化市农委联网,每日一传输,有效防范了因天气带来的农业灾害。农场防雹队伍还多次帮助乡镇增雨防雹,促进了地方农业增产增收。绥化市农机服务站定期上门为农场农机户提供技术服务,降低了农机户的机车保养和修理费用,绥化市职业介绍所每年为农场介绍输出劳动力200余人。

优势互补,促进场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场市社会事业建设各有所长,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我们侧重“结对共建”,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重点是通过文教和卫生两个党支部“结对共建”方式,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的相互发展。海伦农场子弟校党支部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结对共建”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多次派出教学能手来农场子弟校与老师进行座谈交流、观摩授课、现场指导,极大提高了农场老师的教学水平。农场就学条件优越,去年共解决了200余名临近乡镇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农场子弟校每年中小学校开展公开课、文艺演出、篮球赛等教育教学、联谊活动。海伦农场职工医院党支部在与海伦市医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后,农场医院今年先后选送三名医务人员到绥化市医院进修,提高了农场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农场医院免费为周边乡村、林场的职工群众

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800余人次,年接诊地方患者500余人次。同时还开展了绥化市医院专家到农场定期坐诊,农场危重病人向市医院转诊等共建活动,不但为农场职工节省了医疗费,也增加了市医院的收入,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促进了双方医院的发展。

随着场市共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海伦农场与海伦市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在党建载体活动创新上继续研究、探索,与绥化市各级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二篇:海伦农场城乡一体化筹备参观现场简介

海伦农场筹备参观现场简介

一、海伦农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简介

2012年,海伦农场党委紧紧抓住场市共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契机,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积极与海伦市以及附近乡镇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活动。一体化党建活动带动双方各项产业发展,取得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

场市共建和谐氛围。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大,党员的流动性增加,是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海伦农场党委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方便党员参加活动为出发点,适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党建工作思路,托管流动党员,使党员有家可归。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解决流动党员之难。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居住,党费难交,组织生活难过,工作生活难办,农场党委针对这一状况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随时解决流动党员生产、生活及组织生活中的困难。设立“流动党员之家”电子信箱,作为流动党员与组织、党员之间交流、沟通的绿色通道。

场市党建提档升级。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双方通过“一比、二看、三共享”的方式,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提档升级。“一比”即场市组织部门将各自党建工作中的突出作法、先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相互借鉴学习。“二

看”即一看党建示范点现场。双方每年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参加党建示范点现场参观活动。二看党建内业建设,夯实党建基本功。场市各级党组织经常开展党建内业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对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场市党建内业建设更具规范化、科学化,双方党建内业建设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共享”即“党建信息共享”、“党建培训基地共享”、“党建活动共享”。场市将具有党建信息传递作用的海伦市电视台、海伦农场广播电视局做为党建知识宣传的共享媒体,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场市经济共同发展。海伦农场以驱动场市经济共同发展做为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工作中狠抓“龙头、能人、资源、技术、服务”五共用。

(一)、“龙头共用”,海伦农场的龙头企业卤粉场、冷冻厂有限公司2大企业有百万利润。

(二)、“能人共用”,打破人才的服务地域界限,通过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胜利乡农民党员,玉米合作社曲加力来我场种植粘玉米500晌,拉动农场种植粘玉米1.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

(三)、“资源共用”,海伦农场附近乡镇耕地资源丰富,但农机装备落后,土地板结,收获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户种地效益。海伦农场农机合作社机械力量雄厚,通过农场基层组织与周边各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双方签订代

耕代收合作协议,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四)、“技术共用”,2012年,海伦农场与周边乡镇加大农业技术领域共用的推进工作。海伦农场在海伦市三个乡镇建立农业示范区,推广农场大豆大垄密、玉米早优密等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700亩。

(五)、“服务共用”,海伦农场与绥化市两地服务领域机构共用,减少重复设置,使农户就近享受服务。农场设有先进的天气雷达系统及人工防雹队伍。农场与绥化市农委联网,每日一传输,有效防范了因天气带来的农业灾害。农场防雹队伍还多次帮助乡镇增雨防雹,促进了地方农业增产增收。

场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场市社会事业建设各有所长,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我们侧重“结对共建”,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重点是通过文教和卫生两个党支部“结对共建”方式,促进场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海伦农场子弟校党支部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结对共建”后,绥化市一中党支部多次派出教学能手来农场子弟校与老师进行座谈交流、观摩授课、现场指导,极大提高了农场老师的教学水平。海伦农场就学条件优越,去年共解决了200余名临近乡镇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海伦农场职工医院党支部在与海伦市医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后,海伦农场职工医院今年先后选送三名医务人员到绥化市医院进修,提高了农场医

生医疗技术水平。农场医院免费为周边乡村、林场的职工群众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800余人次,年接诊地方患者500余人次。同时还开展了绥化市医院专家到农场定期坐诊,农场危重病人向绥化市医院转诊等共建活动,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促进了双方医院的共同发展。

随着场市共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海伦农场与周边的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探索,与绥化市各级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二、参观地点:农机合作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文体中心。

1、农机合作社:海伦农场周边乡镇耕地资源丰富,但农机装备落后,土地板结,收获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户种地效益,海伦农场的农机合作社机械力量雄厚,通过农场基层组织与周边各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双方签订代耕代收合作协议。海伦农场农机合作社每年出动大型农机具60多台套,党员参与人数达80余人次,为农场周边乡镇代耕代收15多万亩,创收8000多万元。

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海伦农场与周边乡镇加大农业技术领域共用的推进工作。农场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推广农场大豆良种繁育、化学调控等技术,玉米推广化学调控、极早熟型玉米示范栽培技术,以及高效中草药引种栽培等技术,园区面积达到150亩,为农户亩均增收300余元。

3、文体中心:海伦农场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忘提升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今年上半年,就已经举办大型文艺演出2次,并邀请国奥女子篮球队和黑龙江省女子篮球队来场进行友谊比赛,以及海伦农场职工男子篮球赛等大型活动。以实现场县资源共享为目标,诚邀各基层组织来海伦农场进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快农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发展。

第三篇: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寿光市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 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山东社会科学院调查组(2010年5月)

编者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提高科学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先后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要求。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党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寿光市委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均衡发展中,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常抓不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科学谋划,以党建工作的领先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为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的实际,寿光市委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为目标,做到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部署当地建设城乡“两手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他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谋划城乡党建工作,坚持以整合城乡资源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努力做到基础性工作扎实做、常规性工作超前做、创新性工作重点做,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建立城乡联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行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筑城乡共享的党组织为民服务网络、搭建城乡互动的党员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党员登记制度和纯洁机制等,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使全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的新格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寿光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共有 14 个镇(街道),975个行政村,102 万人,2230 个基层党组织,5.9 万名党员。近年来,该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党员分布领域广泛、流动性明显增强,党组织活动范围日渐扩大。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适应党员队伍、党组织活动变化的新特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加快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寿光市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把党的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科学谋划,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来抓,着力在党建工作理念、组织、载体、方法、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并以“六大创新”成果引领全市党建工作,努力打造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城乡党建工作统一领导、总体部署、以城带乡、优势互补的新路子,有力提高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树立互动共进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理念

寿光市委坚持围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抓党建,在服务发展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步加强、同步推进。一是坚定均衡发展的理念。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城

乡经济这个中心,突出“五抓”: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入、村干部报酬和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级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阵地更加配套完善;深入开展“亲情化”服务,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困扰发展的各类难题;抓好重点项目党建工作,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抓好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增进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农村搞好村级治理机制“五事”工作法、村务契约化管理,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二是强化求真务实的理念。做到谋划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从实际出发,在分类指导上下实功夫,不搞形式主义、“一刀切”,杜绝花架子和走过场。在机关党建方面,组织开展贴近实际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服务水平;在城市社区、农村党建方面,深入开展党建“载体化”活动,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在学校党建方面,探索服务教学工作党建新模式,推动全市城乡教育教学工作均衡发展;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抓好“管、学、用”,依托寿光电视台开通远程教育入户频道,做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三是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探索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新思路、新措施,走出了一条把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开展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促进城乡党的建设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探索互联互通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组织

在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城乡党建一体化如何及时跟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步伐,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新课题。今年以来,寿光市委积极适应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新特点,打破地域和单位界限,建立适合城乡党建一体化要求的有效组织形式,把党组织的服务贯穿于城乡党建一体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城乡之间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优化组合、统筹利用,促进了城乡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级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是城乡联建。采取“部门+村”、“社区 +村”的形式,组织 100 个市直部门单位、10个社区与110个薄弱村分别结对建立联合党总支,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先后帮助薄弱村制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措施办法220项,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2130个,并互派党员干部350人次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村企联建。对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或村内有重点企业及附近有大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的17个村,采取“企业+村”的形式,建立村企联合党总支 17 个。各联合党总支统筹利用区域内资源,先后培训党员干部1400 人次,帮助结对村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44项,解决农业生产难题122个,向结对企业输送务工人员 327 人,实现了村企互利互惠,共赢发展。三是强弱联建。采取“强村+弱村”的形式,组织经济强村和经济弱村建立联合党总支18 个。联合党总支统筹整合各村资源,协调经济强村提供资金150多万元,帮助经济弱村发展公益事业,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合作发展致富项目,并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 34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60人次,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四是产业联建。打破地域界限,组织产业相近或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专业协会等的党组织,跨越城乡地域建立联合党总支11 个,统筹利用产业内各类资源,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培训 1300人次,指导农业生产 56 次、解决农业生产难题310个,切实发挥了农业产业党组织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互帮互助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载体

寿光市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结合本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党建新载体。一方面,建立城乡党组织为民服务体系。结合机关、农村、社区、企业、“两新”组织的不同特点,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有效载体,将各类资源捆绑在一起,优化整合、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健全完善了市镇村三级贯通、上下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党组织为民服务体系。在市区,设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对群众申办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结。各镇(街道)分别设立为民服务大厅,向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具备条件的所有村建立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置计生服务室、卫生医疗室、文体娱乐室、治安调解室以及生产资料超市、生活用品超市等“十室、两超市”,全程代理群众行政审批事项,向群众提供无偿或微利服务。另一方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各类人才培训中心。在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校和“三元朱”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新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成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院及 24处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在广东顺德、江苏昆山等地开辟了6 处外埠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各类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投资100 多万元建立起了信息咨询视频服务中心,与全市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互联网用户链接,组织市直执法执纪和涉农单位专业人员进驻办公,通过视频形式,面对面向城乡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传、实用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

创造实际实用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方法

寿光市把创新工作方法作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自觉把方法创新摆在全市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率先提出推进工作的“五种方法”,即统筹兼顾的方法、责任到人的方法、协同联动的方法、典型带动的方法、跟踪问效的方法。这“五种方法”不仅把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的要求,具体化为实践中可操作的工作方法,而且把党建工作方法摆在了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对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总结推广“五事工作法”,即“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方法。“五事工作法”顺应了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健全完善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的体系,找准了解决农村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着力点,巩固了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农民群众在农村自治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整体形象,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9年以来,寿光市村级先后提事 4.6万多件,其中 3.3 万件经村党支部研究后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审议,对2.7万个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有 2.2 万个议题通过议事进入票决程序,很多疑难事情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五事工作法”被中组部作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实践锻炼。针对部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不够扎实、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市委班子成员勇做表率,努力做到发扬民主、查摆问题、服务群众、推进工作“四个在前”,实现了“干部工作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创新体现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当一天农民”、“进车间做一天工人”、“到工地当一天小工”,体验群众甘苦,帮助解决难题,在全市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制定科学有效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制度

在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进程中,寿光市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一是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城乡基层党的建设之中。在实践中统筹考虑,既注意总结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也不断强化城乡党建一体化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条例、规定、办法和意见,从责任体系、组织设置、一体化建设载体、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各个方面进行制度安排,形成了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布局,相互配套的规章

制度和工作环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制度,保证了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实际效果。二是围绕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近年来,市委相继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 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实施基层组织“ 扶强培优” 工程,深化拓展党的建设“ 三级联创” 活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市委组织部也配套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实行“两严一评”办法的意见》、《关于规范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的意见》等涵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员管理、党员教育等各方面各环节的数十项规章制度。三是创新性地探索建立党员队伍纯洁制度。着眼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从畅通党员队伍“出口”入手,制定了党员定期登记制度,建立了以“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三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以阶段式、一体化、周期性为特征的“三段一体”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经过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建立齐抓共管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机制

建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既是全面推动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寿光市在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中,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注意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间和每项工作内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的相互协调配合,注意促进各方面要素整体性作用的发挥,逐步建立健全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城乡联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坚持统筹兼顾、“一岗双责”,按照“常委包片,市长分线,人大、政协切块”的分工,市级班子的30 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分管的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中,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76 个,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督促基层开展党建工作。为了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市委在城乡各级建立了党务中心,作为各级党组织抓党的建设的工作性专门班子,市级党务中心对城乡各级党务中心的工作进行协调调度、督查指导,实现了党建工作城乡同频共振。二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出台了《 干部绩效考核试行办法》,考核导向上重点考核干部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是否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考核内容上注重党的先进性建设、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民生问题和科技创新等;考核方式上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与任期届中届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每年组织两次重点工作现场观摩点评,每半年开展一次百家企业法人代表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活动。考核结果与经济手段、组织措施和评先树优挂钩,严格兑现考核结果,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镇街、村组负责人。三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建工作城乡换位督查制度,坚持评判权下移,实行“下评上” 制度,每年年底镇街和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廉政等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评议情况进行通报,评议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四是创新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加。对重点培训项目、大型培训班次所需经费,每年至少拿出200万元专款,优先予以保证。对“两新”组织的党建经费,实行税前列支,计入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投资1300 多万元为全市所有村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投资 2100 万元改善了村级活动场所,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都建起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阵地。寿光市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成效显著,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双丰收”。一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增强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社会联系广的优势,把党的宗旨变为自觉的行动,在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这个平台上大显身手,积极投身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行列,履行了党员应

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各级党组织对于关系本地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重大事项,从选定议题到科学决策,从组织落实到群众监督,都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程序,突出体现了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所起的把关、组织、监督、推动的重大作用,突出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明显增强,基层政权的根基更加稳固。三是党内纯洁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开展党员定期登记试点工作,党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变得更加科学有力,认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操作过程更加完善科学,党员队伍“出口”更加畅通,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更加强烈,党员之间形成了比思想、比学习、比服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四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通过推行科学的工作方法,各级党组织的办事内容更加实际可行、办事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办事结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改变了过去个别党员干部决策“一言堂”、遇事“拍脑袋”等不民主、不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效防止了盲目决策、随意决策、暗箱操作等现象,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五是城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09年,寿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16.7 亿元,同比增长13.8% ;实现财政总收入 4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5.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8% 和19.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4元。全市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前茅、位居全国百强,社会各项事业均步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 18 个重大典型之一。今年1-4 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 1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8% 和29.6%。

寿光市以理念创新为前提、组织创新为基础、载体创新为平台、方法创新为手段、制度创新为根本、机制创新为保证,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的探索性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推广和学习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谋划城乡党建一体化。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大局服务,是长期以来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关键。只有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这个大局下来认识、来把握、来谋划、来部署,才能找准位置,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寿光市围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工作大局,适应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把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有机融入到本地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干部建设、人才建设,才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了坐标、找到了工作抓手,有效促进了农村、企业与社区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活动互动,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推进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了城乡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来推动城乡党建一体化。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应当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思维定势,坚持以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路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避免出现“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寿光市把解放思想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新思路,形成了“产业建支部,带动农民富”、“党工共建”的工作新模式,开展了“民心工程”、“阳光党务村务”活动、“群众满意工程”,建设了“城乡一体化为民服务体系”。这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极大激发了全市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广大党员干部创新、创业热情,为推动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载体。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寿光市不但在全国打响了“寿光党建”的品牌,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委及省委的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党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经验也已经在全国推广。

第三,坚持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来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构建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动态过程。只有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通盘考虑、成片推进,使之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要求相衔接,使党的建设与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相融合,既立足当前,把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性特征,又着眼长远,敏锐把握影响统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谋划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规划,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薄弱的状况,按照“组织建设互动、人才培养互补、科学发展互促、脱贫解困互联”的要求,以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为有力抓手,通过发挥城市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以城带乡,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基层组织硬件建设,才能在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下,理顺各种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

第四,坚持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来保障城乡党建一体化。城乡党建一体化工程浩大,既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来推进,也要注意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把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通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扎实效果。寿光市在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注意加强分类指导,找准工作突破口,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考核奖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四位一体”决策机制、责任联动机制、农村干部关怀关爱机制等多项规章制度,把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党员组织起来,着力改变各自分割、自成体系的状况,推进农村、社区、产业链等领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有效整合、综合运用城乡党建要素的各种资源,提升了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定3)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实践与思考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组织员办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是党建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如皋市委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1.组织联网,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机制。按照“有利于实现全面覆盖、有利于加强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原则,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一是探索建立“联建型”党组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原则,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的模式,将具有互补带动作用的村与企业党组织合并建立联合型党组织,着力发挥“联建型”党组织在开展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以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土地流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实现共同发展。石庄镇凤鸣社区党支部与老县属镇社区石庄社区党支部通过建立联合党总支,既“借船出海”发展了自己,又“并驾齐驱”实现了双赢、带动了别人,得到了双方辖区党员群众的赞扬。开发区柴湾社区(与如皋市吉奥思家纺有限公司)、搬经镇湖刘社区(与如皋市透平叶片制造有限公司)等新型城镇社区通过“以企带村”建党委,实现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共同发展”的目标,破解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近年来,全市共组 1

建“联建型”村级党委11个,其他所有村(社区)党组织都升格为党总支。二是推广建立“产业型”党组织。打破行政区划设置,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花木、蚕桑等优势产业,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上设立产业型党组织,使产业党组织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产业型党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全市共组建“产业型”党组织207个。高明镇蚕业协会打破村与村的界限,组织12个村(社区)的蚕业合作社和富民公司成立党总支,充分发挥了凝聚、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该镇蚕桑产业的进一步提升,2008年,协会农民人均增收一千多元。三是探索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推行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先进形象”主题活动,扩大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建设。以工商集中区党建工作站为依托,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加强对工商集中区、社区、协会、合作社等领域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推广在工程项目上设置党组织的成功做法,近年来组建“流动型”党组织13个,江苏六建集团党委在各建筑工地党支部开展的“脚手架上党旗红”活动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

2.整合资源,建立城乡合作的互帮互助机制。加强城乡党组织合作互助,既突出以城带乡,又注重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一是聚焦全面小康建设。关注经济薄弱村和班子软弱村的党建工作,通过实行党建重要工作“备案制”、重点工作“助推制”、督查推进“定期制”、政策扶持“激励制”,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借助“千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助推全面小康村(社区)建设”等平台,不断加快小康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坚持“组织建设互动、人才培养互补、科学发展互促、脱贫解困互联”的要求,全面实施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程,开展“三百单位帮村、万名党员帮户”活动,通过发挥城市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仅2008年,市级机关部门就资助结对村资金3074万元,帮助新建高效种植园区294个,养殖园区186个,帮助新办公司制企业763家,非公司制企业1205家,个体工商户7351个,培训劳动力65563人次,转移劳动力28236人,资助贫困生1513人。三是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建立覆盖城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乡党建一体化考评体系,对城市党组织侧重考核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发展、服务沿江开发、服务效能提升等指标;对村级基层党组织从村和社区的不同实际出发,侧重考核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业化和聚居化等指标,引导各级党组织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

3.科学配置,建立城乡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配置城乡干部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干部培养链,不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着力延伸机关干部培养链。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形成城乡衔接的干部培养链。先后制定下发了《百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意见》、《关于激励干部在经济一线建功立业的意见》,对在到村任职活动中考核排名前列的人员,予以记功和嘉奖,2008年有5人记三等功,12人受到嘉奖;对于帮扶实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年轻干部,经考核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提拔重用到市级机关部门、镇担任领导班子成员,2008年,有13名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副科职领导干部。2010年又选派20名机关科级干部到“三弱”村(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担任第一书记。二是着力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派遣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实施百名科技人员“驻点兴园”工程、大学生村官“双带双百双促”创业工程、大学生村官“头雁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积

蓄后备力量,优化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增强了村党组织建设的活力。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推广“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用技术”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如皋市委新闻网、如皋党建网、如皋动态、镇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即分类培训百名村书记、分片培训千名村定职干部、分镇培训万名党员),提升党员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种养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4.改善民生,建立城乡一体的服务群众机制。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上,大力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一是建立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每户两次家访制度、群众意见办理反馈制度,并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纳入民主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搭建联系服务平台。在2007年全市332个村(社区)普遍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以承接和延伸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与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为重点,将卫生、民政、警务、公交、计生、劳动保障等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整合进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将农资、农药、农机、兽牧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和电信、邮政、水电、超市、快餐、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商贸物流等市场化便民服务项目集聚到村(社区)服务中心100米(半径)核心服务区内,着力打造“1公里(半径)农村公共服务圈”,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城乡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突出联系服务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服务网络。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子女上学等服务,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关注困难和弱势群体,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5.以人为本,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关爱机制。以强化核心、凝聚人心为主要目标,坚持党内关爱工作城乡同布置、同待遇,格外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在七

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在入党、任职纪念日,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发贺卡、送祝福等形式,让他们倍感亲切和温暖,使他们与党组织更加心连心、心碰心、心贴心。二是在生活上补助。提高离任村干部补助标准和老党员定额补助数额,增加大病医疗报销比例和门诊定额补助标准,建立“党员阳光关爱基金”,并形成正常增长机制,实施老党员危房改造工程。2008年市级筹集党员关爱基金近400万元,帮扶困难党员1272人,改造老党员危房126间。三是在创业上支持。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参加的困难党员帮扶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与他们进行结对,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扶持,推荐困难党员及其子女到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中介组织中工作,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解决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已支持困难党员1680人次,帮助213人落实创业发展项目,形成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

二、几点启示

一是要坚持“线”与“面”相结合。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必须把统筹党建的各项工作有机融入到本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坐标,找到抓手。要增强党建的先行意识,及时捕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抓好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坚持“统”与“分”相结合。统筹城乡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既要统筹推进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同时更要注重分类指导,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城乡一体化党建的整体水平。在“统”“分”结合中,要把推进统筹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改变各自分割、自成体系的状况。

三是要坚持“近”与“远”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的动态过程。既要立足当前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性特征,抓住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发挥城市、企业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服务农村基层上取得实效;又要着眼长远,敏锐把握影响推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谋划制定工作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要注意把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

第五篇: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问题与对策

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要着力解决现行管理体制障碍、资源配置不合理、党建信息不对称、缺乏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机制等问题,采取强化领导、整合资源、城乡联运、双向流动等措施,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城乡党建一体化问题对策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提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各类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突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这条主线,在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认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现行管理体制障碍的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较大,体现在党建方面就是城乡党建工作囿于各自领域,城乡互动较少,在党建手段、组织制度以及组织联动方面出现断层,少数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研究和谋划具体工作时,由于传统思维影响,思想不够解放,仍按行政单位管理体制开展党建工作。

1.2 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城乡党建资源不能互补,一方面是农村党

建资源相对缺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仅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需借助外力,城市优秀人才下不去,农村人才又极度匮乏;另一方面机关和城市社区党建资源相对闲置,人才资源、服务资源、信息资源等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党建一体化的进程。

1.3 党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城乡党建信息的互动交流不多,特别是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工作尚未完全推开,信息技术在城乡党组织联谊、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在整合党员教育网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也碰到诸多因素的束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城乡基层党建结对帮扶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于进行加强。

1.4 缺乏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机制的问题。我认为,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是城乡党建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村、社区党组织是城乡党建工作的连结点和主阵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如何切实承担起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优势的辐射平台,需要有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倾斜,从而以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来引领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前很多地方尚未形成这一机制。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新格局的对策

针对制约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主要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新格局的对策:

2.1 强化领导抓统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建责任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城乡党建一体化要求的工作机制,引导乡镇、街道、机关党组织负责人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观念,切实实现城乡党建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在工作成效上相促进。二是建立健全协

调机制。着眼于大党建范畴,充分整合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群团等部门力量,建立城乡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健全乡镇、道街党(工)委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纵向贯通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推行以“农村党组织考评对口帮扶机关党组织、机关党组织考评对口村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党建工作的互评考核机制,适当增加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在考核中权重,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 着力整合城乡组织资源,建立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一是探索建立“联建型”党组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原则,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设置模式。引导联建党组织在推进技能培训、医疗服务、社会救助、农业产业化、兴办农产品企业等方面发挥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探索建立“产业型”党组织。探索跨区域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畜牧生产等优势产业,在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设立产业型党组织,使产业党组织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探索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四是探索建立“网络型”党组织。利用网络资源设立网络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室、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流动党员加入流动党员qq群,为党员提供就业咨询、维权服务,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

2.3 建立城乡联动的活动方式,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城乡统筹的功能。一是丰富党组织活动载体。组织机关、社区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联合开展活动,鼓励城区党组织把帮扶、带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农村党组织把党员带头向城区转移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实现组织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城乡

党员“五个共同”活动,即共同上党课,相互交流;共同组建文艺队伍,丰富文化生活;共同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爱心活动;共同开展劳动力培训、就业服务及扶贫帮困活动,为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提供帮助;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为群众创造优美宜居环境。二是建立城乡党建互帮互促机制。利用城区党组织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人才资源、资金设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建工作经费,培训党务人才,整合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实现经验、信息城乡互学共享。三是拓宽党组织经费来源渠道。在坚持将党建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同时,探索建立从小区服务性收入、农村土地流转经费、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党建工作经费机制,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四是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在城区党员中深入开展互联互助活动,搭建带动平台,引导城区党员带动农村党员共谋发展;在农民工党员和城区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提供就业岗位活动,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农民工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就业;在流动党员中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外出党员返乡创业,搭建发展平台。

2.4 着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党员在城乡统筹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机制。实行城乡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党校课堂、广播电视、现代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加强党员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实用人才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二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方式。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实行岗位管理;对外出务工党员实行双向互动管理,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服务体系。筹集党内互助帮扶资金,建立党员“爱心超市”,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的民生问题;组织党员开展助学、助老活动,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外出务工后的后

顾之忧。大力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在乡镇、村和城市社区设立居民服务代办点,通过党员干部义务为群众全程代理行政审批等服务项目的方式,发挥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使群众不用出村(社区)就能办理好行政服务的各个事项,增强党组织的威信。四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关爱工程,切实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出台村、社区干部工资保障、养老保险、离任补助制度,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解决村、社区干部后顾之忧。提高村、社区干部政治待遇,在评先评优、外出考察、推荐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扩大村、社区干部比例。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

下载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伦农场与海伦市营造党建城乡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