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
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
是最新发布的《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对我们信息技术人员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指导我们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它既能指导我们当前工作,又能指导指导我们长远工作;既能解决我们理论问题,又能解决我们实践问题。通过学习,具有以下心得。
第一心得登高望远求发展
悠悠万事,发展为大。
发展是科学的,不是盲目的。登高望远绝非好高骛远,而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又好又快的发展。
公司要发展,我们it部更要发展,而且要提前发展,要具有前瞻性,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发展。要设想我们公司达到国内一流公司,我们it部达到要求了吗?换句简单的话说,我们公司要完成几百亿元经济规模、机构遍布全国,我们it部有那些不足?
通过对信息化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自公司筹建以来的工作实践,信息化在公司发展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同样需要通过信息化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各机构各部门也越来越依赖公司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如机构铺设、拓展业务、模式创新、产品推广等等。
要想使信息技术很好地支持公司发展,要在以下8个方面有所突破,即
it治理------要卓越
范文写作应用架构------要灵活
运维体系------要高效
数据管理------要科学
基础设施------要先进
专业队伍------要一流
创新能力------要突出
结合上述要求以及达到登高望远求发展的心得,当前要做好it的3年规划,利用木桶理论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不断找出短板,利用控制论结合科学发展观滚动对3年期年、季、月、周计划不断进行调整。
第二心得以人为本是核心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宏观上讲,科学发展观强调和坚持了发展是为了人民,是依靠人民,是由人民来分享成果的。
微观上讲,公司的发展是为了公司员工,是依靠公司员工,其成果为公司员工共享。更进一步的分析,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了年轻一代(40岁
以下)的员工,依靠各级各层领导、干部和职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依法合规地工作,按贡献、按劳动成绩分享劳动成果。
第三心得统筹兼顾是方法
我理解统筹兼顾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公司领域,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公司经营业务发展又好又快、风险防范科学有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在部门领域,要做好统筹兼顾,要具有四个提高和四个增强,即: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不仅有总部还要有分公司,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业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提高宏观把控的能力,增强发展的针对性。要处理信息技术固定与灵活、全国与地区、整体与个别的关系。
提高构建和谐的能力,增强发展的目的性。要处理好当前人手少任务多、时间紧任务急、情绪燥服务升的关系。
第四心得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当前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突出问题。
以上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我相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学习心得会不断加深和丰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from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来自 end#
落实科学发展 观推进新跨越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xx区作为xx自治区党委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县(区),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和国务院进一步促进
xx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把握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努力把xx区建设成为宁南山区经济核心区、文化中心区、宜居创业的和谐之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没有止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xx区当前仍处于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不足、经济欠发达、社会事业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是最基本的区情。这些差距,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差距,但深入剖析,实质是解放思想和发展理念上的差距。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要树立勇于开拓、思想汇报专题争创一流、开放包容、扎实苦干的理念,用立志赶超的雄心、奋起直追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打破常规,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努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谋跨越的浓厚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项目建设为支撑、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开拓具有地域特色、符合xx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充分发挥xx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和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的区位优势,要在发展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设施农业、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跨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文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出自,此链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我校优秀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范
文TOP100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符合人民利益上。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
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组织工作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开创新局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而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
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我校在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方面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我校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是一门隐性课程。
近年来,我校不断做好绿化美化和环境整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绿
化,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设置适当花园景点,并规范管理。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景点又是育人的场所。学校重视依据学校实际建设,广栽花草树木,尽量扩充绿地,制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并充分考虑花木品种的层次差异和花季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疏密相宜、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校园绿色景观,使得学校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学校主校道平整洁净,全部用水泥硬化。每天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同时引导师生养成环境天天净,清洁时时保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学校不断利用橱窗、宣传栏、光荣榜等展示学校办学的各方面成就,介绍师生的成功之处、成功之道和荣誉;使整个学校成为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
熏陶和鼓舞。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教育熏陶,更好地实现处处皆育人的文化建设目标。
二、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德育方面,我校多渠道、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及道德文明教育。我们以爱心为出发点,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创建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式,使德育教育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建立了**参与型的管理机制。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全校教师
学习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校行政议事制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既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心得体会,学习心得。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学校的价值(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观、传统、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作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以校风建设为中心,打造学校精神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同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 的抵御力量,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我校通过狠抓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精神风貌来确保优良校风的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已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
2、以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师生形象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教风建设。长期以来,我校一方面以校务公开为基点,在领导干部中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对教师的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教师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
的发展空间。
在学风建设方面,真正做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以人本为宗旨,营造和谐氛围
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考虑到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促进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我校安排教师工作时努力做到知人善任,量才录用。在安排教师工作上,我们特别注重培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教师的不同个性,结合教师年龄结构,培育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生气勃勃的教育软环境,让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形成超强的集体合力。
总之,我们要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锐于进取,才能够建设我校优秀校园文化,切实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篇二:公安系统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公安系统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科学发展观,成为机关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中感悟: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物质财富的不足,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但是,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要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在这样一个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才能化解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科学发展,是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我认为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这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发展认识的科学答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科学发展是手段,共享和谐是目标。和谐社会是共享社会,就是让所有人都能会分享到国
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从国家层面看,一个时期内的财富,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与方式,分配给每一个公民。只有在共享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和谐。在实践中,就是要对我们过去重城市、轻农村,重财富的创造、轻物质合理分配等一些片面取向,实现共享和谐;从目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就能走向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要拓展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在城市里的是困难的、下岗职工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就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个自谋生路的渠道,如果不能解决他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人生。
作为一名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观念,建立创新工作机制,工会工作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
工,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组织起来,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为职工群众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把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他们有困难找到我们,我们就要把他们的声音真实的反映出来,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党的政策帮助他们.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篇三: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全省全县范围 内“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展开,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获益匪浅。傅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曾说过:“这次大讨论活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大脑进一步开窍。”所以,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思想就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解放思想、开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
有效地指
导和开展我们的工
作、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要知道,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因此我结合社区工作实践,在讨论中进一步查找思想观念方面、工作实践方面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的差距及突出问题。就如何开展好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并正取得实效,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勤于学习,增长才干。
所谓“学海无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其次要有方法、针对性、时效性地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要持之以恒、不浮躁地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特别是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
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经贸、科技、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同时,在学习中要虚心向领导、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工作技巧,才能创新工作思路,更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围绕主题,认真剖析。
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我提高了对解放思想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努力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我要努力成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改革创新的“助推器”和实践科学发
展观的“践行者”;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在继承和发扬社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履行社区职能的各个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实现社区工作有大发展、大突破、大作为。
其次是查找了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自查和归纳梳理各方面意见,查找到社区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还不够到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二是履行职能的水平有待提高。深度不够,要进一步推进决策程序化进程。三是认识到社区自身建设尚有差距。对新时期社区工作规律的研究探索上还需要加强,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开展活动的形式相对简单,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
围绕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的剖析,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工作不够 全面深入,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
设不够完善。针对查找到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和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抓好整改,力求取得实效,要以思想上的大解放促进政协各项工作有大发展。
三、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切实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切实把学习讨论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和做好工作的本领,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和推动发展的着力点,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才能确保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扎实的成效和产生长久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
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工作的思想,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区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中,使社区工作与促进科学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
下页
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
(来自:)
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决定着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
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实绩,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本职工作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奉献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个社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上页
以上就是《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的范文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发展、科学、发展观、我们、学校、建设、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第二篇:关于解放思想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对我们信息技术人员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指导我们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它既能指导我们当前工作,又能指导指导我们长远工作;既能解决我们理论问题,又能解决我们实践问题。通过学习,具有以下心得。
第一心得登高望远求发展
悠悠万事,发展为大。
发展是科学的,不是盲目的。登高望远绝非好高骛远,而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又好又快的发展。
公司要发展,我们it部更要发展,而且要提前发展,要具有前瞻性,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发展。要设想我们公司达到国内一流公司,我们it部达到要求了吗?换句简单的话说,我们公司要完成几百亿元经济规模、机构遍布全国,我们it部有那些不足?
通过对信息化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自公司筹建以来的工作实践,信息化在公司发展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同样需要通过信息化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各机构各部门也越来越依赖公司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如机构铺设、拓展业务、模式创新、产品推广等等。
要想使信息技术很好地支持公司发展,要在以下8个方面有所突破,即 it治理------要卓越
应用架构------要灵活
运维体系------要高效
数据管理------要科学
基础设施------要先进
专业队伍------要一流
创新能力------要突出
结合上述要求以及达到登高望远求发展的心得,当前要做好it的3年规划,利用木桶理论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不断找出短板,利用控制论结合科学发展观滚动对3年期年、季、月、周计划不断进行调整。
第二心得以人为本是核心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宏观上讲,科学发展观强调和坚持了发展是为了人民,是依靠人民,是由人民来分享成果的。
微观上讲,公司的发展是为了公司员工,是依靠公司员工,其成果为公司员工共享。更进一步的分析,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了年轻一代(40岁以下)的员工,依靠各级各层领导、干部和职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依法合规地工作,按贡献、按劳动成绩分享劳动成果。
第三心得统筹兼顾是方法
我理解统筹兼顾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公司领域,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公司经营业务发展又好又快、风险防范科学有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在部门领域,要做好统筹兼顾,要具有四个提高和四个增强,即: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不仅有总部还要有分公司,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业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提高宏观把控的能力,增强发展的针对性。要处理信息技术固定与灵活、全国与地区、整体与个别的关系。
提高构建和谐的能力,增强发展的目的性。要处理好当前人手少任务多、时间紧任务急、情绪燥服务升的关系。第四心得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当前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突出问题。
以上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我相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学习心得会不断加深和丰富。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from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来自 end# 落实科学发展 观推进新跨越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xx区作为xx自治区党委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县(区),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和国务院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把握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努力把xx区建设成为宁南山区经济核心区、文化中心区、宜居创业的和谐之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没有止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xx区当前仍处于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发展不足、经济欠发达、社会事业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是最基本的区情。这些差距,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差距,但深入剖析,实质是解放思想和发展理念上的差距。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要树立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开放包容、扎实苦干的理念,用立志赶超的雄心、奋起直追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打破常规,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努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谋跨越的浓厚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结构大调整,着力提高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项目建设为支撑、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开拓具有地域特色、符合xx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充分发挥xx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和固原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的区位优势,要在发展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设施农业、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跨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文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出自,此链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我校优秀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符合人民利益上。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组织工作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开创新局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而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我校在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方面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我校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是一门隐性课程。
近年来,我校不断做好绿化美化和环境整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绿化,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设置适当花园景点,并规范管理。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景点又是育人的场所。学校重视依据学校实际建设,广栽花草树木,尽量扩充绿地,制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并充分考虑花木品种的层次差异和花季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疏密相宜、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校园绿色景观,使得学校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学校主校道平整洁净,全部用水泥硬化。每天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同时引导师生养成环境天天净,清洁时时保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学校不断利用橱窗、宣传栏、光荣榜等展示学校办学的各方面成就,介绍师生的成功之处、成功之道和荣誉;使整个学校成为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和鼓舞。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教育熏陶,更好地实现处处皆育人的文化建设目标。
二、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德育方面,我校多渠道、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及道德文明教育。我们以爱心为出发点,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创建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式,使德育教育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建立了**参与型的管理机制。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全校教师
学习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校行政议事制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既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心得体会,学习心得。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学校的价值(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观、传统、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作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以校风建设为中心,打造学校精神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同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我校通过狠抓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精神风貌来确保优良校风的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已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
2、以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师生形象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教风建设。长期以来,我校一方面以校务公开为基点,在领导干部中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对教师的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教师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学风建设方面,真正做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以人本为宗旨,营造和谐氛围
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考虑到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促进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我校安排教师工作时努力做到知人善任,量才录用。在安排教师工作上,我们特别注重培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教师的不同个性,结合教师年龄结构,培育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生气勃勃的教育软环境,让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形成超强的集体合力。
总之,我们要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锐于进取,才能够建设我校优秀校园文化,切实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篇二:公安系统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公安系统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科学发展观,成为机关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中感悟: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物质财富的不足,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但是,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要注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在这样一个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才能化解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科学发展,是这个时代的迫切要求。我认为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这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发展认识的科学答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科学发展是手段,共享和谐是目标。和谐社会是共享社会,就是让所有人都能会分享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从国家层面看,一个时期内的财富,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与方式,分配给每一个公民。只有在共享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和谐。在实践中,就是要对我们过去重城市、轻农村,重财富的创造、轻物质合理分配等一些片面取向,实现共享和谐;从目前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都是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就能走向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要拓展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在城市里的是困难的、下岗职工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就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个自谋生路的渠道,如果不能解决他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人生。
作为一名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观念,建立创新工作机制,工会工作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组织起来,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为职工群众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把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他们有困难找到我们,我们就要把他们的声音真实的反映出来,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党的政策帮助他们.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篇三: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随着全省全县范围 内“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展开,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获益匪浅。傅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曾说过:“这次大讨论活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大脑进一步开窍。”所以,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思想就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解放思想、开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指导和开展我们的工作、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要知道,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因此我结合社区工作实践,在讨论中进一步查找思想观念方面、工作实践方面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的差距及突出问题。就如何开展好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并正取得实效,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勤于学习,增长才干。
所谓“学海无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其次要有方法、针对性、时效性地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要持之以恒、不浮躁地坚持学习,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特别是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经贸、科技、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同时,在学习中要虚心向领导、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工作技巧,才能创新工作思路,更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围绕主题,认真剖析。
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我提高了对解放思想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努力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我要努力成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改革创新的“助推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在继承和发扬社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履行社区职能的各个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实现社区工作有大发展、大突破、大作为。
其次是查找了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自查和归纳梳理各方面意见,查找到社区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还不够到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二是履行职能的水平有待提高。深度不够,要进一步推进决策程序化进程。三是认识到社区自身建设尚有差距。对新时期社区工作规律的研究探索上还需要加强,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开展活动的形式相对简单,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
围绕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的剖析,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工作不够 全面深入,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够完善。针对查找到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和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抓好整改,力求取得实效,要以思想上的大解放促进政协各项工作有大发展。
三、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切实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切实把学习讨论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和做好工作的本领,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和推动发展的着力点,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才能确保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扎实的成效和产生长久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工作的思想,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区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中,使社区工作与促进科学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决定着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
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实绩,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本职工作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奉献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个社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最终版]
大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两种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所有大学教师,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理工科教师,都应重视并实践教书育人。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一、教师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教学中育人大学教师在大学德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大学生的特点与教师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具现实意义和特殊必要性。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它与国家根本利益密切联系,是国家的未来事业,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特点和作用。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肩负着特殊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然有特殊要求,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要切合高校发展的实际。
一、着眼 “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上下工夫
2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5年来,“三个面向”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我们知道,教育的作用和效益,很短时期内看不到,体会不到,它牵涉到未来几代人的发展,牵涉到整个中华民族内核力的凝聚,牵涉到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高等教育,有其更加特殊的一面,它把培养的人才会更直接地输送到社会,为各行各业所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在这个过程里,人才的跨越式形成以及受教育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水到渠成式定格,都不免于高等教育的特殊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稍有“疏漏”的话,就会致命地影响到我们的受教育者,影响到他们的人格、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影响到他们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能力和生命力,甚至波及下一代人。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和贻误,应着眼于现代化、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应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必须明白,“三个面向”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必须及时预测和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科学设计我们的人才培养观,科学定位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凭借其整体的优良素质主动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大而全的思路,主动从特色和优势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重要人力资源。
二、着眼理论研究,在知识更新和教育创新上探路子
高校是人才云集、知识密集的场所,既是思想的集散地,又是真理的根植地。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理论传播、知识更新较快,也较复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贯彻落实,就需要把高校理论和科学研究这一特殊优势利用起来,使科学发展观的大理论与高校的具体学术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落到实处,变为可用,从而针对性、具体化地指导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这既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质量、提高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科建设和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需要,更是引导教育者、受教育者仰望星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献身事业的精神需要。
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由于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所以教育的观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那种一成不变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势必阻碍教育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够使教育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高校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改革环境的变化,善于研究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善于研究学校自身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进行战略思考,长远设计,科学谋划。进一步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破解学校发展难题。
三、着眼质量提升,在人民满意和社会需要上求发展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教育方针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为了强调教育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保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必须切实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高校要加快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编辑推荐:http://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科研创新,增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优势,积极推动知识与科技创新。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结构的调整,积极争取在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产业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培育、区域规划与管理、生态修复与重建、政治和谐与稳定、高新技术开发上有建树,努力成为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服务力量。
综上所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求高校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切实促进学校建设,从严治校,规范管理,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从而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2009-04-04 10:08:57)标签:政治 实践科学发展观 校园文化建设 心得 体会 教育
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认识,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校园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观”、“发展观”和“和谐观”。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目前,我校已被评为省级园林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园林单位,我们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给整个校园营造了一种活泼与严肃相呼应,静态与动态相融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化氛围。
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学校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由于学校的长期营造和建设,各种宣传媒体有力配合了学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学校还将德育融入到各项主题活动中,结合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不失时机地组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在实践中得到社会交往的体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开展演讲比赛等各项活动。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学校通过军训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继承和发扬我校文化活动的传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文艺比赛、专业竞赛以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以体育和文艺美术为载体,将校园活动升华到文化的高度,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校园文化活动。回顾以往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到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广泛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此次学习是我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社会要进步,教育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巩书记到我系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调研时重点指出:学习和实践必须要结合,决不能将学习与实践分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下一步要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高校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作者:未知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9-4-17 0:15:18 发布人:lsychj123
高校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学习培训与系里的热烈讨论,我有如下体会: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在:
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知道,任何教学都是“教”和“学”对立面的有机统一,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没有“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学层面必须着力寻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当前还是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书、教知识向教人、教学生转化。这样就得深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认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是做到爱岗敬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大学是塑造全方位能力的基地,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德育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三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和各种专业培训,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此外,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应注重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要进步,学校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学校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重要体现方面之一就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对社会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和谐的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构建大学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体现了学校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所以说,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赋予给高校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有鉴于此,构建和谐校园问题就显得异常紧迫和重要。下面就对构建和谐校园需强化三种责任意识,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进一步科学定位,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推动高校团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塑造一支精英干部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开展,一方面是学校老师组织开展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高校学生大都年满18周岁,在各个方面已初步具备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开展学生教育的同时,又是学生自主教育的组织者,作为学生干部,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地动员和宣传可以加强基层班风、校风以及学风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既要鼓励和支持高校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又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其他因素,认识到高校学生干部在当前高校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他们在学校学习和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和考验。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备思想道德素养,相比较其他同学,学生干部应该时刻围绕在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各项政策号召的旗帜下,随时准备为广大同学奉献自己的力量。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当中,有部分干部依然社会责任感还不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经济发展水平概现状、精神文明建设等关注不够,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有部分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追逐名利,不具备大局观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工作畅通快捷地开展,影响了学校团学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在平时工作中不能合理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据调查显示,现有部分高校团学干部对待工作积极负责,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和组织各类校园活动,甚至为了手头的工作而找各种理由请假、旷课。长此下去,因学生工作的耽误,专业课程皆疲于复习巩固,从而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补考、重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的整体面貌。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工作过程中充当着联系上下的桥梁作用,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很多具体工作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并负责。这样学生干部在一些日常事务中必然存在少许事务上的决策权,再加上平时活动大多由他们负责开展,这就必然使得他们在学生中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部分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适当地分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身为学生干部,把自己当做一名“干部”来看待,摆出一副“官腔”,利用工作之便欺上瞒下,相互应付,做一些有损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干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部分团学干部在平时学生工作过程中缺乏思考和创新,对待工作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原地踏步,对一些活动计划和实施过程都是延续上一届学生干部的章法,简单地应付老师的安排与检查,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严重制约着团学工作的创新与进步,整体上降低了团学工作的质量。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更笨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团学干部在结合自身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积极思考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探寻高校团学工作的新方向、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团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1、高校学生干部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为指导,注重理论学习,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坚信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坚决的同一切违背党的基本路线、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并把它与现阶段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做到政治上始终坚定,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武装头脑。当前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先锋作用,争创一流业绩。
2、高校学生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专业学习,掌握扎实完备的专业知识,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毫无疑问学习是我们大学阶段的中心,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也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大学期间必须通过刻苦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本专业方向的精英人才,争取在学业成绩方面走在其他同学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高校学生干部要做到统筹兼顾,注重综合提高,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锻炼,虚心学习,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但是这种较普通学生而独具的能力并非不劳而获,它正是通过参与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组织等这些平台,辛勤付出,认真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来。高校学生干部应当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信息接受快,知识面广。简单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组织协调能力,交际口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实现综合发展。总体来说,作为当代高校团学干部应当是多种素质的综合体,具备“四性”、“三心”。“四性”指的是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综合性;“三心”包括细心、耐心和忠心。
总之,高校学生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朴实的工作作风,正确定位,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力争做到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更要勇于承担为广大同学服务的重任,为学校的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始终不渝的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精心打造一支高效得力的精英干部队伍,促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场我党以新的科学治国理论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全民教育活动。系统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能有效的敦促各行业的人民群众以科学、发展为标准,立足我国国情,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反省,敢于面对,并最终推进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业再现宏图。
自觉的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中蕴含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各项工作的标准和体系,这些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帮助我们发现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挖掘,刨根问底,并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再发展。
这里我们也不妨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契机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机制和高校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宏观地讲,我国近年来高校的发展状况足以表明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科学性、正确性。一方面现行的高等教育机制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现行的高等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高校师资投入科学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但是,入微处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机制和高校发展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高级研发管理人员匮乏问题的并存;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的逐年加大和高等教育产出效益的不对等;学术权力的独立性要求和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倾向的不协调;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脱节;高校科研成果量的膨胀和科研创新成果的萎缩并存,此外高校发展中还存在有学术功利、学术造假等问题。
下面我们围绕高校的发展谈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高校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纲领对不同的行业、专业、不同的机构、团体有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高校的发展重在发展高校的创新文化。具体讲,高校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即兼顾高校的育才、科学和服务功能的和谐发展)我们还必须重点突出高校的创新文化发展。
纵观中西方国家高校的发展历程,高校的主要社会功能可以简单概括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其中,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两项功能都是高校文化功能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实现高校的文化功能又区分有继承、保存、批判、选择、传承、创新等形态,其中,继承、保存是高校文化功能的初级形态,在保存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选择是实现传承文化的必经途径,而批判、选择的操作标准和最终目的是创新文化,因此说,实现高校文化功能的核心在于创新文化。从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上看,任何国家都必然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掌握最新知识的建设者,从这个视角看,高校也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文化才能保障其育才功能。综上所述,高校的发展重在发展创新文化。
高校文化功能的内容包括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互促发展、相互转换、互动变革、和实现创新的原动力。在建设自主创新型的国家中,高校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借鉴比较其他的文化形态,自主地研发,才能够创造、建设和谐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确保高校完成其文化创新功能,首先应该坚持高校自治。高校自身的文化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机构,保障它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学术权威”是完成其职责的前提。其次,建立充分民主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是完成其文化功能的制度保障。建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应该兼顾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民主”的关系。高校的文化功能决定了其特有的“民主内容”和“集中形式”。简言之,高校的民主是一种追求知识、真理的自由,高校的集中只能借助于“学术权威”来实现。因此,高校的管理规则必须建立在尊崇学术权威、倡导学术民主的前提下。因此说,高校的管理制度建立在尊崇“学术民主”的制度体系。
第二,正确处理高校的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高校实现其文化功能的秩序要求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它倡导诚信、个性、活力和真理面前的平等,排斥忽略个性的统一标准,否定整齐划一的制度规则。因此,高校的管理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激发创造性是它的工作核心。综上述,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为主要目标,以服务于文化创新的制度体系。
再次,建立国家统一有序的激励机制是保障高校发展创新文化的关键。建立国家统一的激励机制应注意,第一,关注激励机制的持续性、长期性,克服功利化倾向;第二,建立独立的社会评价机构,实现评价和奖励的脱钩;第三,建立严格的学术违规、学术造假、学术舞弊惩治制度。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纲领要求高校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和谐高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和谐,即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和谐。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教师是高校的主导,通过教师的教学、科研来培养学生;学生是体现高校文化功能的承载者,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管理人员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把学生和其他社会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促进教学。实现高校内部人的和谐要求管理人员应该以完成教学和科研为目标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第二,教与学的和谐,即实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其中因该考虑的因素有:基础教育不能以市场为主导,必须强调国家的宏观教育规划;可以有条件的引进市场评价因素来促进教学活动,如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第三,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和谐。联系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主线是教育,因此,有助于完成教育功能是处理两者关系的主导思想。
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纲领突出强调了高校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首先,高校教师作为实现文化功能的具体践行者决定了其主导性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发展、创新,而文化的创新主要依靠教师来实现,因此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其次,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者决定了其主导性地位。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全方位的影响过程,教师自身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综合上述,在建设和谐高校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统筹兼顾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国的高校发展应当实现全面发展,即以发展创新文化为中心,全面推进高校实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使其自愿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创造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自觉地把创新文化成果运用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思想动力和先进的道德文化及正确的价值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高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一方面,允许高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文化另一方面,高校也必须把发展的创新文化反馈于社会,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高校必须多样的文化形态中按照国家发展需求进行批评、选择,最终让先进的主流的创新文化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论”要求实现高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制定统一规划,兼顾资源共享、利益的公平分配,既要顾及发达地区高校发展,也要兼顾经济不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既要顾及国家现行政策支持的专业、方向的发展,也要兼顾高等教育中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既要顾及理工科的发展,也要兼顾人文科学的发展;既要顾及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也要兼顾新型学科的发展;既要顾及国家直属高校的发展,也要兼顾地方院校的发展;既要顾及公立高校的发展,也要兼顾民办高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高校发展也必须关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确保高等教育发展中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发展,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协调。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摒弃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评价、评估体系,克服高校发展中的“功利化”倾向。
教师学习发展观心得体会
通过近一个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
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5月24日科学发展观学习大会上戴校长的讲话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我们唐山地区乃至我校正面临着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10亿吨大油田地发现,正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可以给我校生源带来更多更广阔的就业天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教师,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人员,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人民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重要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公益的而不是功利的,要以学生为本,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科学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满足家长的“望子成龙”要求;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而不是单纯对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而不是像“马路警察”只负责本年级、本学段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我们过来的教育工作,有成功也有缺憾。成功之处在于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使一大批勤奋学习的农家子弟靠知识改变了命运。缺憾在于由于升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一些地区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进行恶性、无序竞争的形势影响下,我们一些学校也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办学规范的行为。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对成绩的片面追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对学困生的不公正待遇,泯灭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进而成为了问题学生,这样以来就在培养出一批成功者的同时造就了一批失败者。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想。使教师难以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学生难以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要实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目标,我们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拷问我们的教育良知。只有我们真正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真正树立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才能自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重新设计规划我们的教育蓝图。
我们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在轻负担、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在这种前提下实现的高质量才能够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说的减轻负担不是不要学习负担,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在科学合理的安排必要的作业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课外阅读、观察日记、社会调查、知识探究等类型的作业。要在开全开足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探究,拓展他们的知识背景,为建立“高效课堂”储备良好的知识基础。总之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既能锻炼培养学生能力,也能刺激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另外,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突出其基础性的特点,一方面要让学生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注意关爱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小学阶段要真正落实日常考试分数等级制,要制定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坚持多把尺子量学生,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要加强家校沟通,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正确、科学地引导、教育孩子。要教育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理念,换个角度看孩子,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引导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要让我们的老师学习教育和沟通的艺术。要注意“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要把“叫家长”、训家长转变为和家长共同寻找对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探讨最佳教育方案,征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要坚持德育为首,结果年龄学段特点,明确德育工作主题,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初中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高中以人生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搞好专题教育,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对每个受教育者负责,对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才是真正的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才能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我们的教育也才能够真正担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
第四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目录
一、绪论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企业员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催生企业领导的运筹力、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企业发展的持续力。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字】企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一、绪论
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这一省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不断取得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顺应时代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极其需要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怎样使企业文化可好的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向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的来说,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自己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沉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固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企业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具有其基本的含义和特征。
1、价值观念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是企业发展保持不变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企业文化所讲的价值观是指企业中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体现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就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2、管理方式含义
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管理,在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人才能将生产力的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体职工的内有潜力,依靠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办好企业作为企业的宗旨。管理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讲求氛围和心理契约,管理则讲求制度和外部规范。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文化中有规范,规范中有文化,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的各项流程。
3、经济活动含义
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需要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用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并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哲学、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及其有关企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等。盈利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标志之一,经济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一方面,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以有不同特点。每一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特点和风貌,反映了它们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可见,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1、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具体化,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企业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当代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如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等。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容形式不和生成发展,都必定受到—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风尚等的制约,而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也必然会在企业文化有所反映。
2、人文性
企业员工作为社会人,有与他人和谐、友善地相处,并获得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愿望。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员工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具有人文性,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3、规范性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自身的规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该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当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文化所反映的规范要求。在这个规范下,企业努力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4、系统性
企业是一个烙有时代特征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大系统,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文化应与其他部分(子系统)保持有机联系,构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各要素相互依赖、影响。
5、独特性
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必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山于其可支配的资源不同、员工来源组成的不同、企业领导层(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思想气质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可塑性
企业文化的可塑性—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企业必须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考虑,积极倡导新的价值现念,新道德现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地更新。其次,企业文化的个性具有行业特点外,往往与企业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就某种意义而言,企业领导者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免征。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企业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手段来获得新经济中的地位。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适时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分析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1、创新思维依赖性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确保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把眼光瞄准知识经济、网络世界和全球化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重塑经营理念、保持创业活力、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用创新思维进行全方位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工作气氛,使员工产生信赖感,增加各部门间对创新团队有依赖性。
2、开拓创新市场中的减速性
市场经济在企业中的特殊反映形成了企业的竞争文化。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谁竞争的手段灵活,谁开拓挖掘市场广阔,谁就能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优秀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确立以创新市场、满足用户目标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挖掘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开拓创新市场的过程中,把经营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变成企业的习惯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企业中沉淀下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减速性。
3、企业制度的制约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继承、创新制度,把员工的意志、行为纳入到管理所期望的统一轨道,使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对员工的管理有内有控制(即德制)和外在控制(法制),前者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进行自我管理,后者则依靠企业规章进行制度管理。有效的管理要有情感、典型等企业文化形式,也要有规范、约束、控制等各种管理制度形式。这样则造成了人为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制约性。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文化的创新,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要求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国外知名企业一般都通过重组、兼并和管理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重组改制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与管理现象,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具有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能力的企业,它也要求企业文化针对新的市场企业文化采取新的措施。
1、结合实际创新企业文化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需要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寻求更多的企业发展机会。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企业须结合实际。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把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协作系统产生出最大的功效。
2、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意和管理的革新,更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不同时段的全面动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而企业文化创新,全面蕴含并体现在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之中。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在弘扬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在传统的企业精神中更多地融入开放、创新、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
3、创新企业文化三原则措施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须注意三项原则措施: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继承行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所构成的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管理捷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坚强集体,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时空中久盛不衰的系要因素,以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会发挥—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4、融合功能
企业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使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发生变化。一个新职工进入企业后,通过耳演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5、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与企业的各管理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与现场生产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乃从企业建立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工作氛围及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报本保证。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表述内容,同时以是形成企业统一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3、企业文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由于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成功的企业都认识到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依靠工作流程上的创新、生产工序上的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控制成本。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长期战略性投资。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员工生存环境和企业外在生存空间,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
1、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内部生存环境
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是围绕着企业“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的。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价值信念和行为宗旨,以维系和激励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企业文化拓展了企业的外在生存空间
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是一个标志企业内在属性与运行姿态的无形文字。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与社会公众良好沟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创造一个更适合于企业外部生存的活跃空间。企业把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需要。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价位观可以正确指导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起能动作用。企业的发展短期靠产品、中期靠人才、长期靠文化。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处于第—位的主导性要素。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硬件要素确定以后,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文化力的开发。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管理团队和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的研发与制造平台、把好产品结构战略决策关,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变革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3、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从现实及发展前景看。效益好、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资本具有实物硬件资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污染、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拥有巨大文化资本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一般都是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就更有能力和更自觉地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能自觉地承担应有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从而实现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更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5、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杰出企业的成功关键,通常是根植于其卓越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近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言,经历了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和现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人,把人作为管理中心,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人为本管理的中心,离不开企业文化经营,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铲理发展的趋势。
总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倾斜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市场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团队要靠每个员工优秀的表现来打造,而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事业的成就也必须依赖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来保障和支持。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调节剂,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发个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树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活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百年“桉汰”决不是梦,必将梦想成真,那一天终将到来!
第五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甄 玉 徐恩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发展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