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走在静等花开的路上——名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行走在静等花开的路上——名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行走在静等花开的路上
——名师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一个人走,会走的很快;一群人走,会走的很远。”不知不觉工作室已经成立两年了,在这两年里由8个成员递增到17个成员,遍布全区6所学校。我本着领导对我的信任,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秉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示范引领”的基本理念,开展创新型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以每人每年一个新台阶的目标开展着各种活动。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化学习意识,提升理论水平。多读一些好书,多学习别人的思想,会让自己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首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工作室购买20多本教学理论书籍,工作室成员人手一本定期交换。看完写相应的读书笔记上传网页。其次,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西安 “名师之路”、咸阳“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听课活动;利用寒假组织全体人员分两天前去西安,聆听全国特级教师周益民的《儿童阅读的实践和思考》、盛新凤《以练导学,翻转课堂》等名师的讲座。零距离聆听教育前沿理论和课堂实践,不断的提高每个人的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每个人的教育教学。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好常规教学,促进业务能力。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从最基本的常规工作做起,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做好教学常规,成了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今年继续坚持听课:1.听能手课,指导她们上示范课、送教课。本年度何萌、李荣承担了人民路学区省级能手示范课;薛筱舟承担了旬邑、彬县的校际结对送教课;何萌承担了市教研室的送教课;王美荣承担了文林路学区的同课异构展示课;刘小莉承担了人民路学区《口语交际》同课异构。这些课都是经过工作室细细打磨形成的精品课,在授课过程中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学区示范课我都做详细的点评,为授课者指明课堂存在的优缺点,为听课者指明教学方向。2.听老成员的常规课。继续走进老成员的课堂听他们的常规课,对比两年来的教育教学是否有创新。3.听新进成员的随堂课。本年度新进成员9人,逐一听他们的随堂课,为他们的教学把脉,指导教法。4.新成员听老成员的课,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本年度共听课40多节。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本年度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区、市、省级赛教活动。从4月份开始参加区级到6月底参加省级,每次赛教前加班加点进行磨课、模拟试讲,帮助他们深挖教材,指导教法,赛前培训、心理疏导等工作,共磨课80多节,模拟试讲11节。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工作室有6人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4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有效的促进了我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乐于求索,积极科研。从2014年9月开始带领工作室部分成员主持完成一项省级课题《通过课堂补白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现已结题。课题组成员共10人,均是小学高段教师。研究工作从2014年11月开始启动,先后开展了课题启动仪式、课题研讨、课题中期汇报等活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共上了4节示范课、3节汇报课,每次课后我都进行点评,听课老师达到三百人次以上,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已经随着听课的老师悄无声息地在全市很多学校得到实践应用。
课题共取得成果8项:
1、我们通过课堂实践研究总结出了语文五类体裁的20种补白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补白,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时的遣词造句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3、通过教研、网上研讨、和学员一起挖掘处理教材、教学实践中实施课题的核心方法、定期进行总结交流等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业务能力。
4、课题组人员能很好地运用各类补白方法,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的展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5、通过文章补白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截止6月份共有271篇学生习作在《咸阳教育周刊》、《今日咸阳》等刊物上发表,有365篇优秀作文我们已编辑成册。
6、课题组三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
7、课题组部分教案设计、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成果集结了一期《咸阳教育》专刊已经出版。
8、陈阿莉、何萌、刘小利、龚雪萍、李荣五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参加了全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
五、“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建立平台,资源共享。工作室建立了QQ群,微信群进行日常交流。陕西省教育厅为我成立了工作坊,区教育为我成立了名师博客。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构建工作坊和博客交互平台,并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克服空间和时间障碍,发挥工作坊在校本研修及区域内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一年来,工作坊上传各种资料156个涉及11个项目,工作坊注册成员10人上传资料113份,上线率90%,学习率90%。名师博客更新快,内容丰富,共上传资料204份。工作坊和博客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作用,在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中促进了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体力行,示范引领。作为导师我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的示范课、观摩课20多节、听评课80多节,参与我校各级课题,指导文林路学校完成课题。先后走进工作室成员学校文汇路小学、道南学校和文林路小学进行示范课和讲座,深入农村学校北杜学区、旬邑马栏齐心学校、淳化铁王学区进行送教。前几天,学校搭建平台,利用工作室资源为人民路学区进行了微课程培训。
连续两年我被聘为咸阳市“名师大篷车”讲师团成员,先后赴彬县、旬邑、淳化、永寿、泾阳、礼泉等县为基层千余名教师上示范课、作报告。还承担咸阳市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全市300多名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做微课培训。充分发挥着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我顺利完成了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并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随之经过区、市、省三级筛选进入了“陕西省第十批特级教师的培养”,今年教师节,被区教育局评为“感动渭城教育人物”,同时又被陕西省教育厅推选为首批师德报告团成员,个人事迹在教育厅网站、《教师报》、中国教育网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2015年工作室有6名成员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有8名成员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11名成员被评为区级能手,推动了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室何萌、李荣被评为渭城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万云被区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已经迅速成长,他们已经成长为各校的骨干力量。
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克服困难,继往开来。工作室成立两年来,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17个成员连我18人(除了陈苗)17个都是班主任肩负着学校的教育教学重任,大量的课题研讨、教研活动、磨课等活动要利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但大家都克服困难,积极参加。由于我带六年级,学生的课程紧,外出听课只能提前调整课,学校领导一路绿灯,为我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各成员学校的领导对工作室的活动非常重视,每次活动都亲力亲为。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教育局、教研室,学校以及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大家!
今天工作的总结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下一年将围绕以下活动开展工作:1.建立梯队化团队,以老带新,能手带骨干,骨干带青年;2.继续开展常规活动提高每个人的业务水平;3.参加各种赛教历练教学能力,争取在2016年有新的教学能手产生;4.带领工作室成员申报一项省级成果;5.开展微课展示活动,为全区微课推广尽微薄之力;6.组织工作室异地交流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7.支援一所农村偏远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在该校指导两名青年教师。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带徒弟和带学生一样,做的是良心活。不管是培养学生还是培养徒弟,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有个过程,我们是在做”“培养人”的事业,在做生命绽放的事业,行走在静等花开的路上,我们一起行走,我们的团队将越走越远。渭城教育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第二篇:行走在路上
与梦同行
我们已各自就位,在自己的天涯种植幸福;曾经失去的被找回,残破的获得补偿。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的烟波蓝将永远存在。就这么望著吧,直到把浮世望成眼睫上的尘埃。
——简嫃 《烟波蓝》
今天到未来的列车,不过是明天,就像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过是行动。
曾经我以为能够出国学习永远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学校的“百人计划”,那时的心,纠结而又急躁,仿佛在那犹豫的瞬间,机会就溜走了。
尤记得高考前夕,最想要去的学校在美国,一所以市场营销为重点专业的学校,一所承载着梦想的学校。可是后来的后来,他终究还只是一个“想”,死在了胆怯与迷茫的怀里。当梦想再次苏醒,已是一年之后。或许来得很匆然,但很庆幸,成长的路上一直有一个出国的梦想。
出国的路上,我们笑过哭过,吵过闹过,但我们的团队和我们的梦想,不曾离开过。当回忆开始倒带,曾经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记得在上海那天,我们15个同学默默地等在机场大厅,等待着金老师的消息,用心祈祷她能和我们同行;也记得Moody教授满腹经纶,一节课带我们踏过春夏秋冬阅尽鸟兽虫鱼而Tom,我们亲爱的经济学老师,总在不停地寻找着能让我们理解的例子,特意将速度慢下来;还记得梦菁生日那天,我们聚在食堂一起为她唱生日快乐歌,一起攀岩在终点对梦菁说生日快乐;更记得在去往自由女神像船,踩着高跟鞋奔跑的朋友们。。。
我们本是很渺小的个体,在梦想的呐喊下,我们聚集在这里。每个人都有着非常美丽而伟大的理想。千我们没有因为一时得不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而轻易地放弃,也没有人能预知我们的未来,明天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的。牢牢抓住我们的梦想,与他并肩战斗,总有一天幸运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
请记得“Make sound stereo.Make Dreams stay real”。请让你的梦想成真,而不要让它永远只是梦想。无论梦想有遥远,我始终坚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在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后,我们终会抵达。
与梦同行,做一个永不言弃的经管追梦人。
第三篇: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校开展儿童阶梯阅读的思考、实践、再思考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阚晓茵朱玮娟215621
【摘要】
我们学校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着儿童阶梯阅读的探索,创设和谐、自然的阅读氛围;编印美观、适宜的阅读校本;开展丰富、活泼的阅读活动;设立多样、有效的阅读评价。儿童阶梯阅读,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润泽了师生家长的心灵,凸显了学校文化特色。
【关键词】儿童阶梯阅读思考与实践
题记: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摘自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主题歌《在路上》
4月23日,是全世界都关注阅读的日子,可是,据第四次全国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读书率已经降到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值,平均每人每年只读4.5本书。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无法领略阅读之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忧虑的数字呀!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沉思的事情呀!
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许多学校在推动孩子读书的道路上默默前进着,更幸运的是,我们学校能在“新教育”的理念下,一步步进行着儿童阶梯阅读的探索,为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之门不断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上路前的思考
从2006年开始,我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的行列,参与“新农村、新教育、新希望”的课题研究,从而接触到了“儿童阶梯阅读” ;
开始的我们一片惘然:儿童阶梯阅读与传统阅读区别在哪里?儿童阶梯阅读的书从哪儿来?教师怎么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书?„„根本的两个问题:我们朝什么方向行走?用什么样的方式行走?
无锡天一实验小学、昆山玉峰实验小学、海门市东洲小学、新教育实验小学„„乐余镇领导带着学校一行人到这些行走在前列的学校参观、学习,让我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
儿童阶梯阅读的顺利开展,“了解”是前提,“亲近”是关键,重要的是“行动”。因此,要让阅读能“深入人心”,激发孩子的兴致,实现灵魂上的“亲近”是首要的任务。只有让孩子们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也只有经常性的读书活动才能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产生谐振,让学生期待。有这样的期待,学生的阅读才会旷日持久。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学校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
二、一路上的摸索与实践
1.创设和谐、自然的阅读氛围
2006年学校异地新迁,为我们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氤氲书香,有了很好的平台。
铭志楼上印上了醒目的阅读墙;楼宇之间的连廊上设置了阅读休闲区;办公室班级建有图书角,教室里有“诗文角”;学生阅览室墙面也充分利用了起来,好书推荐,阅读感言,每月一诗,阅读明星等闪耀登场;连我们的家长接待室,也摆上了家教报刊杂志。而温馨又活泼的开放式学生阅览室更是成了学生争相前来的场所。
这一切的一切为儿童阶梯阅读营造了和谐、自然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走进校园就感觉走进了浪漫的阅读世界。
2.编印美观、适宜的阅读校本
文章是语言、是形象、是情感、是文化、是人类心灵的歌声,只有在自主、自由的读书中,学生才能积累语言、积淀下智慧。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古诗文诵读》为晨读蓝本,随着对儿童阶梯阅读的逐渐了解,我们越来越觉得低年级小朋友应该有自己的童诗、童谣、童话,中高年级应该有名诗名篇名谣,还要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需要有一本适合自己学校的阅读课本。于是我们开始了《诗诵晨韵》的编印。
《诗诵晨韵》的编印,以新课程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课外读物推荐,“毛
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书目为导向,栏目设置为古代诗歌(文),现代诗歌(文)以及成语集锦、名言荟萃、名篇欣赏和好书推荐等。
各年级精心梳理了必背的唐诗宋词,还汲取各种版本之精华,既有名作家叶圣陶、袁鹰、金波等儿童诗歌,也有周梦蝶、金子美玲等现代儿童诗。低年级还有谜语,低年级加入了《三字经》,中年级加入了《对韵歌》,高年级加入了诸子百家的短小散文,中高年级都有分类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诗诵晨韵》的编印让全体师生有了阅读的方向,给家长提供了阅读参考,为儿童阶梯阅读的行进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开展丰富、活泼的阅读活动
(1)阅读节活动
我校举办的第二届阅读节活动中,进行了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比赛、红领巾跳蚤市场的好书交换活动和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了经典诵读比赛。每个班级开展“捐一读五十”活动,号召学生捐献曾经“最感动我的一本书”,作为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来源,实现资源共享;班级的“好书推介”、“班级诵读会”等活动,让学生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2)阅读专题研讨课
老师们充分利用《诗诵晨韵》,早读晨诵,午间自由读,并利用地方课程设置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阅读研讨课。
低年级的绘本课,范红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新颖的形式,浓浓的爱意,飘溢的书香,让参与听课的学生、老师都沉浸其中。
更多的语文老师注重课内外延伸阅读,学了《三打白骨精》就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发动学生买来《史记》《上下五千年》开展阅读活动。
(3)师生、亲子阅读活动
平时阅读活动扎实开展,低中年级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亲子阅读,三(1)六(4)班开展的“我和父母一起读”,“我们同读一本书”。在阅读手册上我们留下了“老师的话”“孩子的话”“父母的话”,这些话语见证了阅读中共同成长的大人小孩,因为阅读而感动的心灵独白。
(4)与作家对话
2007年5月著名女作家黄蓓佳走进我校,推荐校园系列书籍,并与学生进行对话,怎样学做好孩子,怎样关爱他人,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感悟。黄老师的签名售书活动,更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激情。
4.设立多样、有效的阅读评价
(1)争章夺星
我们为低中高年级分设了星级阅读评价目标,与少先队争章活动联系,设立了绿色、红色、金色阅读章,并把争章作为评比文明学生的必备条件,以此期待学生在争章夺星活动不断阅读进取。
(2)星级评比
年级开展阅读之星,书香之班评比,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学校“十佳阅读之星”,校级书香之班,“阅读之星” “书香班级”的评比已成了促进阅读的经常化工作。
(3)书香家庭评比
借助“新父母学校”,我们要求每个家庭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家庭藏书屋”和“家庭书架”,开展欢乐亲子家庭阅读和读书交流会。首届“十佳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也在2007年11月初落下帷幕。
三、践行中的收获
虽然走在儿童阶梯阅读这条新教育的路上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闻到了渐渐弥漫开的书香:2位学生荣获市级“阅读之星”,2个班级荣获市级“书香之班”,2007年11月学校荣获“苏州市创建书香校园先进单位”。2007年11月市级新教育现场会也在我校召开。现场会上,无论是老师们表演的诵读还是学生们表演的诵读都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得到了教育局领导黄大龙的肯定与赞许。2008年4月24-26日我们学校还代表张家港市在省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联盟论坛上做了交流发言。
一位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课余时分,迎着习习秋风,捧一本书,让那些湿润的文字一点一滴地侵入我们的心底,慢慢地融入我们的语言、举止和气质。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一件事。
另一位老师也写道:走在学校的“图书漂流区”,那一本本精挑细选的书籍是同学们阅读的见证;学生阅览室前的“好书推荐”、“阅读感言”是同学们捡拾的慧言;班队课上,琅琅的演讲稿讲述着同学们读书的喜悦。而回家和父母一起读书,这又是一幅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这些读书活动似乎挖掘出了同学们文雅、聪慧、大气的一面。
也正如一位家长在《十佳书香家庭》评选后的感言:在每个静谧的夜晚,抛开世俗的应酬和烦扰,陪着自己的孩子在书的海洋钟遨游,那种感觉和亲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女儿渐渐养成的睡前阅读的习惯一定会让她,让我们全家受益终生。
儿童阶梯阅读,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润泽了师生家长的心灵,凸显了学校文化特色。
四、前行中的思考
2007年12月读了干国祥老师——致毛虫与蝴蝶项目实验教师的一个短简《让我们走得更好》。干老师信中所谈到的问题也正是我校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们不断思考:
如何为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本书?在网络快餐的冲击下,如何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持久”热情?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如何从教师扶持阅读到自觉阅读?学生的阅读如何从“浅阅读”到“深阅读”?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在教师身上。为此,我校将不断组织教师学习儿童阶梯阅读理念,并且选派优秀教师前往新教育小学学习,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我们今后的儿童阶梯阅读工作。为学校教师寻找“先行者”,先亦步亦趋跟着走,直到教师能够超越他,自己走得更快,更远,更深。
结束语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希望能成为悬崖边的一个守望者,看护在悬崖边的麦田玩耍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
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守望的不是孩子,孩子终将长大,他们有追求,守望的是这片有着高高危崖却也因此能够看见希望的麦田。
守望——希望——信仰,我们追求的动力,执著的理由。我们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坚信:既然开始在路上,就执著地前行。
参考文献:
1.干国祥——致毛虫与蝴蝶项目实验教师的一个短简《让我们走得更好》
2.关于《儿童阶梯阅读丛书》使用意见
第四篇: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分享,事实上也很难与别人分享这绝对的个人财宝。——三毛
你割舍不下的,已经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而是那个默默付出的自己。当你惊奇于自己的付出的时候,你爱上的人,其实只是现在的你自己。到最后,这场独角戏里,感动的人只有你自己。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要一起同行的人,一起走过年华,但终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竹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望,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第五篇: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这次视导,数学没有机会被检测,失去一次难能可贵的被引领、被指导的机会,有一点的遗憾,但更多是庆幸,数学的课堂结构,课堂模式,也远远达不到优课标准,小课题研究也是初步摸索阶段。如果这次抽到数学课,结果也不敢想象。
自从我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以来,总有一种负疚感,教研方面确实疏于研究,没有理论高度,没有实践深度,工作更是力不从心。每次教研活动都会诚惶诚恐,既提不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也解决不了老师们的课堂困惑,还没有开始,就草草结束。致使两年来数学教研
毫无起色,为此,我深深自责。(还有一句话,不敢说。)
这次视导活动暴露出来的其他学科问题,也是我们数学的问题。对今后的数学教研、教学都是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我下一步的打算是教研活动中理论、实践和课题同时展开。
首先认真细致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高理论水平,认清教学方向。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每次教研的前十分钟为学习理论时间,每次截取对我们最有价值最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拿出来一块学习。
课堂实践主要是研讨课堂实录,用时30分钟,截取我们自己的实录或优质课实录,反复研究同一节课。研究细节,从组织教学,到效果反馈,从小组合作的问题提出,到合作的具体要求。找准研究点,以点带面,细致内化,争取教研的高效有序。
小课题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理解上,课题来源于实践,问题就是课题,我们研究的是《小组合作遇到的困惑》,既有教师引 领技巧的困惑,也有学生倦怠消极的困惑;既有合作协调的困惑,又有反馈评价的困惑等等。我们研究时,问题不可以太笼统,就找准一个具体问题,大家讨论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虽然捉襟见肘,但总比夸夸其谈没有实效的好。
关于今后的教研方向,我也处于迷茫中,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依然停留在落后的应试水平上,教学教研亟待创新,但却缺少方向,缺乏指导,闭门造车只能如同盲人摸象,一叶障目。数学教研要想创新,就必须注入新鲜血液,以此唤醒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总之,任重而道远,虽举步维艰,却依然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