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3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兴隆乡直小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 想,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开办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我校的“关注生命教育,为精彩人生奠基”办学理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 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开创更佳的条件:
2、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发展的平台,给 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三、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1、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校本课程应重点发展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提髙我校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 为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
需要的课程,课程要以计划性、非学术性、兴趣性、学生个性为主,更重于过程和活动,多给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编写和审核校本课程中,应着重体现: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创 新性、活动性、趣味性、民主性、选择性、灵活性等原则。校本课程 不应过于“知识化、系统化”,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而应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实验性,探究性的 活动和学习,不能太强求“正规划”,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定向标准教材看齐,也不一定 先编教材,有时一个讲义也可以,不断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满足学 生的需要吏重要的。
四、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 1.明确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作 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都能有切实的提髙;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特长,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并加以培养, 使之成为新的特长。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2.落实教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索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首先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萤,将开发与实施的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优秀骨干教师身上。
3、定期组织学生成果展示,用以推动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我校近几年内开设的主要校本课程目录
根据我校的学校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校本课程计划分为三个系列:
尊重教育——特色。根据我校尊重教育办学特色,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开发了尊重教育校本课程。力求在尊重中体现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据低中高不同年龄的特点,构建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从五个维度深化尊重教育。分别是尊重教育之法制篇、感恩篇、环保篇、读书篇等。使尊重教育之校本课程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迈进。课程立足社会大课堂,扎根四十分钟小课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营造了师生共赢、共利的平台。
写字课程——修身。近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全棉实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遵循写字修身的宗旨,开设了写字教学校本课程。小学生有热情、好奇、雅趣恒生的天性,写字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和坚强意志,提高审美能力。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积极组建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开闸系统性培训和研究活动。开发了写字、教学不同课型,分年级开展不同写字教学活动,每天的一刻钟写字,学生在悠扬的古曲中提笔习字,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识。学校每周都要评出习字示范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校报上发表。目前,学写汉字终身受益的思想,在人们小学深入人心。提笔习字学做人,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丰富内涵中。
七、问题及对策 1.主要问题:
(1)教师的知识急待更新拓宽,缺乏掌控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2)个别学生主动学习不够,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的矛盾。
2.解决方法:
(1)抓落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惫识。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单一的陈旧认识,多组织各类培训,使教师首先接受校本课程的理念,在心底里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2)促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把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3)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专家的理念要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校和老师,校领导要全力支持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 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教师要克服惰性,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发掘自身的特点,努力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建构能力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
(4)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 尝试。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行为,不断进行理念和行动研究,培养一支专业化、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充分利用和发展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促进师生终生可持续化的发展。还需要课程专家、科研部门多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坚信,只要不懈地研究、探索、实践、总结、提高,我校的校本课程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而学生的个性之花也一定会在校本课程中绽放异彩。
2012-2013学年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兴隆乡直小学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请教研室老师来校指导。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目标明确的思想 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稳中求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三课带动,岗位练兵。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通过个人精心准备,组内集体备课,学校按个人抽签安排好日程,人人讲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
示范课引路。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本学期龙开锋、安丽萍、周云等老师均上了两节以上示范课。
特色课促其提高。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龙开锋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特点;周云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学校通过组织这种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实现了教学双赢,使他们能够在新课程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通过以上三种讲课的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也使课堂主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
2.课题带动,专题探索。
课题带动。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即课题,小现象真问题。我们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遵循“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研究思路,学校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和运用有效的结和起来”、“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课题,各个学科又有小课题,如中学文科组“阅读与写作”、理科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组“优化农村实验教学”等。用教学实际充实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题探索。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话题式”教研,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话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案例研究。我们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等形式进行了案例学习,请县教研室刘桂华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分析。引导老师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
3.互助带动,反思提高。
为使教学研究 经常化,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师师互进。集体备课需教研组长精心策划,全员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指导,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借鉴了“个人先期备课、集体研究、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浓厚了教研氛围,在集体备课中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抓个人研究的落实。每位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初步教学思路,形成简案。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简案进行审查签字,并把简案纳入备课考核之中;二抓集体研究的效度。统一研究时间,统一研究地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课堂设计,突出学法研究;加强检查和督促。三抓个性化修改操作的实效。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学情修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真备学生,根据学情对通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二是结合特长修改。教师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修改通案,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个性化修改,作为备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出个人的简短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路历程,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达到教学与教研的同步,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共进。校本教研,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展示提高的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不断总结 1.经验:
①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勇于开拓,不等不靠,大胆带领教师开发和研究适合我校需要的校本课程。
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整合一批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既拓宽了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③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纠正了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把好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各科的学习成绩。我校期末统考成绩良好。
2.存在问题:
①缺少专家的引领,所以造成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底气不足,开发的深度不够。
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五、下步工作设想:
基本思路:继续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有效落实教学常规,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1、严格执行新课程课时计划,确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继续加强新课程教材研究。通过课改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提高。
3、扎实深入的开展校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员及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培养特色典型,形成骨干梯队。要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优秀典型;本着边实验,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的宗旨,充分发挥特色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达到有办学特色的学校。
龙街二中教务处
第三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school.Key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第四篇: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第一、学生发展、教师成长
校本课程这块广袤、肥沃的土壤,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拓展和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看到更加美丽的世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探究方法更多。
校本课程开发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促使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其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第三,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特长、个性可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第二、推进素质教育、浇艳“两考”之花。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开发基地和主体,我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使学校拥有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为更快、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而在素质教育的沃土上,引流校本课程这泓请泉,浇艳“高考”、“中考”之花。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校本课程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三、打造品牌、创建学校特色。学校具有特色,也就意味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开发校本课程,其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使他们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校本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校情开设课程,是可体现校际差异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创建学校的特色奠定了基础。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通过通识培训、分批开发、逐步实践的程序,进行详细而周密的部署: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相关培训班、研讨会;利用每周四教研组活动,学校主管校长、教务主任,先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教研组长对本组老师进行培训;校长对项目开发教师、骨干教师鼓劲加油,分派任务,带着任务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培训,传帮带(结对子)培训。对易操作、成熟的课程先实施;不成型,难度大的,未经各方认定的不能盲目地开课,必须经教务会审定后,方可实施,宁缺毋滥,力求实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张丽姸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整理版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在上级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务实、规范、精化”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时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稳中求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1.三课带动,岗位练兵。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
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通过个人精心准备,组内集体备课,学校按个人抽签安排好日程,人人讲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
示范课引路。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本学期梁丽娟、曹江颖、杨富梅等老师均上了两节以上示范课。
特色课促其提高。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梁丽娟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特点;杨富梅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学校通过组织这种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
展。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实现了教学双赢,使他们能够在新课程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通过以上三种讲课的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也使课堂主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3.课题带动,专题探索。
课题带动。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即课题,小现象真问题。我们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遵循“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研究思路,学校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和运用有效的结和起来”、“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县级课题,各个学科又有小课题,如中学文科组“阅读与写作”、理科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组“优化农村实验教学”等。用教学实际充实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题探索。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话题式”教研,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话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案例研究。我们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等形式进行了案例学习,请县教研室刘桂华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分析。引导老师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
4.名师带新手,互助带动,反思提高。
为使教学研究 经常化,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师师互进,老教师带新教师。集体备课需教研组长精心策划,全员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指导,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借鉴了“个人先期备课、集体研究、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浓厚了教研氛围,在集体备课中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抓个人研究的落实。每位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初步教学思路,形成简案。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简案进行审查签字,并把简案纳入备课考核之中;二抓集体研究的效度。统一研究时间,统一研究地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课堂设计,突出学法研究;加强检查和督促。三抓个性化修改操作的实效。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学情修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真备学生,根据学情对通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二是结合特长修改。教师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修改通案,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个性化修改,作为备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出个人的简短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路历程,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达到教学与教研的同步,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共进。校本教研,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展示提高的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不断总结
1.优秀表现:
①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勇于开拓,不等不靠,大胆带领教师开发和研究适合我校需要的校本课程。
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整合一批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既拓宽了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③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纠正了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把好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各科的学习成绩。我校期末统考成绩良好。
2.存在问题:
①缺少专家的引领,所以造成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底气不足,开发的深度不够。
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五、下步工作设想:
基本思路:继续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有效落实教学常规,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1、严格执行新课程课时计划,确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继续加强新课程教材研究。通过课改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提高。
3、扎实深入的开展校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员及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培养特色典型,形成骨干梯队。要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优秀典型;本着边实验,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的宗旨,充分发挥特色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达到有办学特色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