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邓影执教的《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体会
观摩邓影执教的《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体会
邓影执教的《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课内容包括地理、历史等多领域丰富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有关台湾开发的知识,清楚地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针对本课的特点,邓影主要采取“资料展示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以师生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交流与体验为活动主线。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猜中国省市名称,轻松地引入台湾这个主题,接着,通过师生各种资料的展示(图片、文字、课件)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究台湾的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台湾开发的知识,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体会台湾为什么被称做“宝岛”,并初步产生热爱台湾、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 “探究台湾”的平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他们探究新知的成果。
在教学中,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熟练。虽然对学生搜集、预习都做了要求,但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只搜集,缺少整理、熟悉的环节。导致学生交流文字资料时,常有读错、读的不连贯的现象。读不好,自然影响交流的效果。
2、教学设计有不少缺陷,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地探究新知,课堂氛围不浓。如:有关台湾开发与被侵略的知识,只用文字介绍显得有些苍白,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若教师准备得更充分些,运用视频、声频文件向学生展示,既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会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得“台湾”走进学生的心中。
3、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严谨,还缺乏感染力。平时应该再严格要求自己,教学语言尽量要科学、准确、精炼,富有感染力。
4、教师本身对台湾的有关知识了解得不是很充实,课堂内容也就显得单一些。
第二篇:小学思品 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
辽海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
《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陵区(浑南新区)东湖学校
张颖
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教材说明:课文从香港和澳门的先后回归导入,引发学生关注祖国宝岛还没有回归大陆、祖国还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的事实现状。接着,以简要的文字介绍了台湾的基本地理概况和主要的民众组成。从地理位置、血缘关系、民众组成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正文和图片内容之后,教科书以阅读材料的方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进一步认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事实。
结合学生实际,我从3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1、2、3)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特点,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对文本研读领悟,对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准备的,我也是有准备的,才能给他以启迪。
备课之前,我曾在五年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台湾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于是我让他们广泛 的收集有关台湾的信息与资料,并加以分类,在我校现在进行课堂改革,采取“分组导学”的形式,所以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课堂上再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解决难点,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使整合点的作用加宽加深。
以下是四步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二)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三)音乐渲染 情感升华
(四)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以下我将针对三处整合点加以说明(一、二、三):
一、导入——生情
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是多媒体的最大特点,于是,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段香港回归的视频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从听觉上、视觉上给学生情感的激励,生成孩子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只有祖国宝岛还没有回归大陆、祖国还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的事实现状。开课伊始,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二、交流——重情
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在学生汇报时我充分地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作用是:引导学生说得有方向,认识得更具体。在交流互动中,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手段将这些交流、探索不断引向深入,不仅丰富学生的感知,更要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共鸣。
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汇报台湾的交通运输、文化方面我配上大量的图片,这样使孩子们听到的变成可以看到的,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喜欢上台湾,这时我会适时地问:台湾发展得这么好,你们不想去台湾旅游吗?那么台湾有哪些特产和名胜呢?这样就很好的过渡到了下一方面的交流汇报。
在交流台湾名胜时,我除了配上一些图片,还播放了一段资料片《日月潭简介》,这一整合点,更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做好了铺垫。
再如在汇报台湾历史概况时,我又应用课件把宝岛足迹拉长,以一些资料向孩子们展示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的不懈努力!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强盛才是永久收复台湾的法宝!”要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勤奋刻苦,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的未来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小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这一部分的设计理念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构建高效、立体的信息传输渠道,放大教学流程和效益。
三、渲染——升情
在交流互动结束后,这时我趁热打铁,播放一首陈红的歌曲《中国版图》,优美的歌曲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有的孩子都流泪了,孩子的感情是真切的,于是,我示意他们可以站起来,跟着一起唱,这时,我们在一起用歌声呼唤着妈妈的孩子,快回来吧!“中国版图不能缺个角,中国领土一块不能少”这样的歌词太贴切本课的主题了,这一整合点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也正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实效性的体现。
通过对本节课的研究,我发现如果我们正确地找到了品德与社会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我们教师的视野,将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力插上了隐形翅膀,如同一股活水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
东湖学校 张颖 2011年8月25日